《西遊記》一個易忽略問題,人間妖怪很多,無惡不作,卻沒有神仙菩薩主動救人?為什麼?

Celave


都說妖怪無惡不作,事實上是這樣的嗎?在《西遊記》當中,殺人的妖怪是不少,但是也有更多的妖怪是生活在荒山野嶺之中。甚至於像黃獅精,自己的吃得和用的都是靠勞作換來的,想吃酒肉啥的還會讓小妖花錢去買。這樣的妖怪算是無惡不作嗎?他是偷了孫悟空和豬八戒的兵器,但是這個罪名致死嗎?孫悟空把他們殺了算是濫殺無辜嗎?金翅大鵬鳥吃了一國的人,他算是無惡不作嗎?為什麼他能夠逃過罪罰呢?所以我們也沒必要把神佛想得太神聖,他們也是有所訴求的。

首先:他們出手必然是利益相關

像孫悟空出世的時候,大家也都知道,動靜那麼大,但是天庭也不會主動出手把孫悟空幹掉,而是因為孫悟空大鬧地府和龍宮,擾亂了秩序之後天庭才出手的。諸天神佛也不是閒著沒事幹(雖然他們好像的確沒啥事情可以做的),不太可能說整天巡視天下拯救蒼生,這個是一方面。

其次:神佛和凡人終究是兩個階級

神佛和妖魔都算是特權階級。所以這個不會給你按照一命償一命的說法去給你處置的。弱小的妖怪沒有什麼用處,除非是有關係戶,不然就碰上就死了。強大的妖怪,如果肯歸降的話,以往的罪孽也可以一筆勾銷。而金翅大鵬鳥這種後臺硬的,也就是如來出面說兩句場面話,我帶回去一定嚴加看管之類的。

最後:佛教的觀念是眾生平等

雖然他們不一定這麼執行嗎,但是這個是他們的理念,這就跟三國後曹魏政權開始以孝治天下,甭管高層是不是孝順,但是我們大方向是這個,要把所有人的理念樹立起來,讓大家知道我們是這個大政策方針。佛教也是這樣,我們的大政策方針就是眾生平等,所以凡人也好,妖怪也好,在我們看來都是生靈,這個屬於生靈內部鬥爭,我們不管。而等到有利益相關的時候,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個就是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理念。


悠然布衣


因為人類本是妖怪的菜。

人常說: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那麼妖怪吃人天庭為什麼不管呢?神仙犯錯還要嚴懲,比如捲簾大將打碎個瓶子就被貶,還要受飛劍穿胸的酷刑,天蓬元帥撩下妹就被打了兩千錘貶下凡,金蟬子只是沒認真聽課,就被罰下界,那妖怪咋就這麼牛呢?

其實西遊記中已經透露了其中天機。自從盤古開天地,又將自己的身體化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飛鳥走獸後,又有女媧娘娘造出人類,天地之間就萬物興盛,也形成了完整的系統,生生不息。同時也形成了自然的法則。槓子打老虎,老虎吃雞,雞吃蟲,蟲蛀槓子。羊吃草,狼吃羊,人吃五穀雜糧。一環扣一環,相生相滅,相輔相成。妖怪吃人也是這其中的一環,就象羊吃草,狼吃羊一樣。用現在的話說,叫作“食物鏈”。

其實如來佛祖也講過相同的意思。西遊記中,如來在盂蘭盆會宣揚佛法,說要傳三藏真經與人間,在解釋為什麼不傳給北巨蘆洲時說: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賤。意思是他們殺生是為了維持生計,情有可原。如果人被妖怪吃了,那也是命中註定。所以,妖怪要吃我們,我們也不必生氣,我們本來就是妖怪的盤中餐。就像我們吃雞,雞也從來 沒怪過我們一樣。


冬哥譜科


《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一直都是老百姓備受關注的對象。其中的情節,有很多難以揣摩的情節,就比如人間妖怪很多,無惡不作,卻沒有神仙菩薩主動救人?為什麼?

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西遊記》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麼?究竟褒佛貶道,還是褒道貶佛,顯然這些都不是。

西遊真正的內容寫得就是造化,就像《西遊記》開篇寫道:

原是造化混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說道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西遊記》的中心思想顯而易見,雖說表面上寫的是佛與道之間的爭鬥,但爭鬥的背後體現給大家的就是造化。

但造化對於這個問題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關係大了去了。因為西遊既然立場並不在任何宗教的身上,所以也就是不能寫任何勢力對於凡間的造福。下面我們看一下幾個例子。

一、通天河鯉魚精

就像鯉魚精一樣,乃是觀音菩薩的寵物,在通天河危害多年不曾有任何的勢力出面干涉。那麼為什麼在此期間就沒有任何的,神仙出面干涉與降服呢?就是因為它是有任務的,因此無論是天庭還是道教,都不可能去與鯉魚精發生衝突,故此就是導致他在下界興風作浪。

鯉魚精所謂的任務就是,幫助佛教收服下界的一方百姓,因為無論他怎麼興風作浪,最終的結局都是唐僧師徒代表佛教進行收服,最終百姓愛戴的都是佛教。而在唐僧入過通天河之後的百姓,由於鯉魚精被收服,因此不用上供也只能說是他們的“造化”要比上供的百姓高一些。

那麼在老唐同志來到此地之前,它的任務並沒有達到,只能一直去禍害人。甚至來說在此期間,外界勢力一旦干涉,也很有可能佛教都會出面制止。

二、大鵬鳥的事蹟

在鯉魚精之後,還出現了也個大鵬鳥,他的所做所為更讓人背後發涼。要說鯉魚精口刁就吃小孩,大鵬可就不一樣,無論男女老少將獅駝國洗劫一空不留活口,並且還讓自己的兄弟們一起吃。

這樣的做法罪過就更大了,甚至來說都可以與當年的侵略者互相媲美了,可為是可惡至極。但最後大鵬的下場確是留在佛祖身邊做護法,並沒有任何的懲罰。

但說道這可能大家會有一個疑問,鯉魚精是為了收服百姓的民心,而大鵬是幹啥的,他把人都吃光了還去收服個球呀!

但我的分析就是,大鵬其實也是有任務在身的,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有句話說的好,“寧可我負天下人,也允許天人負我”。《西遊記》中的佛教也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做出一個設想,如果西牛賀洲獅駝國國民,寧死也信奉道教那麼結局就是毒瘤的存在。

因為這種信奉會在西牛賀州曼然開來,與其這樣還不如就讓他們消失要來的好一些。

兩者合併分析

無論是鯉魚精還是大鵬鳥亦或者是其他的妖精,他們的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身復任務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有的勢力都不可能去參與和干涉。

但不不干涉的前提之下,受害的都是凡間的百姓,至於倖存下來的人,都是造化要高一些。

總結

其實《西遊記》 寫的就是“造化”,無論是妖精也好凡人也罷。都是大勢力的眼裡的螻蟻,在社會也是這樣只不過都是大魚吃小魚罷了。

也正因如此,在我們的眼中會看到,西遊世界很多妖精精下凡禍害人,那些菩薩和神仙都不管,就是因為他們有任務。

我的回答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請點個關注!我是小胖,希望與您有更多的交流。


小胖品西遊




一、

《西遊記》中有許多的妖怪都是如來和觀音所設置的障礙,他們都是衝著唐三藏來的。真正大惡的妖怪如大鵬金翅雕,一口氣吃了整個獅駝國的老百姓,算是真正的罪孽深重。天庭知道嗎?肯定知道,但為何一直沒有派神仙下去收伏?



二、

不管天庭、人間或者妖界,都有其一套的運行法則。這好比自然界中的狼吃羊,我們不能為了保護羊而把所有的狼殺掉。

對於玉帝來說,只要不擾亂了天庭的秩序,或者說,只要妖怪吃人不導致怨氣沖天,或者破壞三界的平衡,天庭一般是不會出手的。當然這不包括一些路見不平或者好管閒事的神仙。



三、

西天路上的一些妖怪,後臺硬,不是神仙們隨便可以碰的。如青牛精的後臺是太上老君,黃眉老祖的後臺是彌勒佛,大鵬金翅雕的後臺是如來。所謂的“打狗看主人”,這些妖怪哪路神仙敢去碰?碰了豈又能打贏?

在西遊世界中,沒有所謂的一命償一命的說法,例如修行淺薄的小妖怪,被打死就被打死,就像踩死一隻螞蟻。有後臺的妖魔,即使無惡不作,只要主人出面,帶回去訓幾句就行了。

堅持原創,我是菸斗的傳說,歡迎交流關注。


菸斗的傳說


《西遊記》表面上看,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的神話小說,但《西遊記》更是一部教化世人的《真經》;《西遊記》中處處在展現著大乘辯證佛法的精髓思想,是一部描寫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的經典之作。

《西遊記》中的“妖”與“怪”就是我們“心”中的“無明”,就是我們“心”中的“貪、嗔、痴、慢、疑。”。其實“真善美”與“假惡醜”都是一體的,都是“心”!“心”本無自性,隨緣而用,“迷”時惡用,“悟”後善用。

《西遊記》中的佛菩薩,清淨自在,智慧莊嚴,正知正見……;是表我們的“真心”,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大雄大力,理智戰勝無明,光明照破黑暗。

智慧雖然是本有的,但是你不去“用”,也不會得到“妙用”,只有歷經“魔難”,才能顯示出智慧的珍貴性,稀有性,難得性。佛菩薩就在那裡,如果孫悟空不去“請”,不去“求”,佛菩薩是不會來降妖伏魔的。“妖怪”被收服,而不是被“打死”,是表“轉”煩惱成菩提,而不是“斷”煩惱成菩提。

《西遊記》裡一路向“西”,是表“歇”即菩提;師徒四人,實則是走了一條“明心”之路,“見性”之路。由其是“大師兄”孫悟空,與如來鬥法,逃不出如來手掌心,被壓在“五指山”500年;是表孫悟空雖然能量大,法力高,變化多,但是沒有“明心見性”,不知道“萬法一體”,被“境”所轉,被“相”所迷。

實則孫悟空與如來是一個人,一顆心,逃不出手掌,就是逃不出“心”。“自身是無法超越自身”的。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500年進行反思,是表孫悟空不明白“真心”即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而“五蘊”當體即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孫悟空實則未“空”,被自己“困”住了,被“心”迷住了,被“空”壓了500年,說是500年,其實時間也是虛妄的,只是彈指間。但是孫悟空感應是500年,說明不“明心見性”,所受的苦都是白受了,是自己苦自己。

就像我們做夢一樣,夢境中,自己很累、很苦、很恐懼、很無奈、很多年,可是突然夢醒,一切皆是虛幻!

《西遊記》就是為了世人指點迷津,讓世人受到啟發,放下“我執”,學習正法,尊重真理,感受正法的魅力。





今令我見


人間妖怪很多,無惡不做,但神仙菩薩卻不管拿妖之事,整個仙界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菩薩,是佛界隊伍,負責宏揚佛法,普渡眾生,擒妖捉怪屬於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神仙是文職官員,各受一方香火,只負責為人們上天言好事,擒妖之事不歸他們管。

天宮自有公安部門負責人間治安,並且配備了十萬天兵天將,專門負責擒妖捉怪,然而人間的妖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妖界的水很深,你根本分不清那是妖,那個是領導派下來搞創收的?一但拿錯了就惹人了,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儘量裝聾做啞,少管下界之事,孫悟空在下邊鬧騰的厲害了,哄上天來封你個弼馬溫了事,所以才逼的保唐僧西天取經的猴子一路的降妖除怪。


jianchi


《西遊記》這部書,是說大道修行的最重要的秘法。其中就以師徒四個人去西天取經為故事線索來貫穿全部文學作品情節。既然是探索無上大道的,就會說到沿途許多妖魔鬼怪的事例在所難免。

取經,就是求法,求無上真經,就是求得無上大乘秘法之意。妖魔鬼怪本來就是會害人的,西遊記這部書中就記載了九九八十一難,師徒四個人歷盡艱險、不怕困難而最後求得真法真經的動人故事。

法由心生,教由魔住。不是菩薩不肯救人,而是眾生業重難以度醒。不是神明菩薩不來主動救人,而是我們眾生罪業實在繁重,而難以度化。

度人,就是教導、開示、化導別人心中的問題、煩惱、罪苦和一切他迷惑、不明白的道理,讓一個三觀不正的人在你的教示、開導之下變得豁然開朗、心地通透,讓他得到真實的智慧和利人利己的正知見,正確的人生觀。從此讓他走上光明、幸福和快樂的人生大道之意。

因此,度人,教示別人、度化、開導他人破迷開智,是個很難的事情,一個人學壞很容易,但是學好就很難,就是這個原因。

為了生存,為了求得生活和利益,我們人世間每個人都從無始以來就多生多劫中累積了無邊無盡的煩惱、惡業和罪苦,從來就沒有懺悔、化解這些罪苦。所以,我們的生命中就處處受災,處處煩惱,處處是苦惱和罪業。而一切魔障、妖魔、鬼怪這些看似很惡劣、很毒辣的障礙、毒害,其來源,其實就是從我們每一個人本性、慾望、人的動物性、貪婪性、毒害心、愚痴心、嫉妒心和傲慢心等等這些卑劣的人性中萌生出來的,一切妖魔鬼怪都是從我們這些煩惱、罪業、困苦業障當中化顯出來的。

所以,如果沒有魔法,也就沒有佛法。教由魔住之意,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要拋棄邪見,拋棄罪惡,斷惡修善,艱苦修法,得到智慧,就得經歷無數個對自身罪惡、過錯和失誤的深心懺悔和改變,才能養成一個個的生活中容易運用的智慧。才能求得真法、取得回真經。以此來消除自己過去一切生活中的邪見、愚痴和無知,得到智慧,獲得快樂、幸福、光明的人生。

因此,那些取經途中的妖魔鬼怪與其說是我們的障礙、我們的煩惱、我們的毒害和罪苦,是我們避之不及的毒魔,還不如說,這些東西,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心中永遠需要我們跨越過去、永遠需要我們戰勝它之後就可以得到智慧的一個個必須要經歷的成長的階梯。

化除自己本性中我們一直沒有認清楚的妖魔鬼怪的本性,確認到妖魔鬼怪它們就是我們自己豢養的一個個無知、野性、蠻荒又愚痴的生命本源之性,這樣,就會覺悟到真正度化自己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本人,真正能夠最有效地教示、開導、化除煩惱和罪苦本質的人,就是我們自己的正覺和良知。只有真心懺悔和反思的人,才有救。

所以,直到我們真正的領域了這些心靈與妖魔鬼怪的本質,我們才會真正懂得了佛法的本性,就是三界眾生的本性,相由心生,教由魔住。

迷則佛度,悟則己度,痴則佛救,慧則魔性變化為智慧之性。人性、魔性、妖性、魔性和鬼怪之性,全都是一個個的由人的本心、本所累積的因果業力來變化、來生出的,是本性變化了的異性、異形、異心現象。

所以,度不度,怎麼度,救不救,怎麼救,全在我們自己的本心,而不是由外來的力量來救度我們,來拯救我們。救化的本性、本質就是如此。

妖魔鬼怪者,罪苦煩惱愚痴之心念和心態,悟則斷惡,迷則生惡。僅此而已。

所以,其實,就因為這個原因,不到時機,神明菩薩絕不會救度沒有善知識、沒有善正見的人。那種人,就沒辦法救讀,消除業障,消除罪苦,是我們每個人自己應該去做的事,而不是菩薩來管這些。


普天禪光


仙佛都一樣的,

你不信我,為何憐你。

你不敬我,為何助你。

你不奉我,為何渡你。

這裡的神仙佛陀可不是什麼不吃人間香火的聖人,、

他們吃的是人間供奉,並且又高人一等,你若敬了還罷,若是稍有不敬,便會降下天災。(西遊記中鳳仙郡的玉帝可就是個小心眼)

一路妖魔,更有不少便是仙家化身,又或者是仙佛坐騎。人間為惡,對於他們並無什麼關係。對於仙佛來講,只要能夠享受香火供奉便可,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西遊記中佛法同樣有爭鬥,取經取的是什麼,取的是大乘佛法。

 在《西遊記》第12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像化金蟬”中描寫,觀音菩薩奉如來佛旨,來到東土大唐,得知唐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水陸大會,便化作一僧人,賣袈裟和錫仗。後來唐太宗將袈裟送與玄奘,神采奕奕的玄奘穿上袈裟正講談佛法,觀音菩薩來到經堂,說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王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當唐太宗興奮地問大乘佛法在何處時,觀音菩薩說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然後飛上高臺,踏著祥雲,直至九霄雲上。

由此可見,原本唐僧講的是什麼?小乘佛法。而觀音奉命來讓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法。

唐僧是如來坐下金蟬子轉世,為什麼偏偏是他轉世,那自然是因為金蟬子的小乘佛法和如來的大乘佛法有衝突。

這裡說一下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區別,

小乘佛法講究的是渡己,眾生自救。

大乘佛法講究的是渡人,眾生我救。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區別,大乘佛法就是依靠仙佛來拯救眾生, 要供奉仙佛。如果人人學習小乘佛法,人人都自我救贖,那誰還會供奉仙佛。

所以為了香火供奉,就有了西遊這一取大乘佛法的行為。

當然,以上都不太重要,主要的原因就是一點,

仙佛都是高高在上,並且享受香火供奉的,你不供我,就不會救你,你供了我,我看心情救你。


龍滄月


其實西遊記是一本想像的作品,藝術很高,語言生動而美,情節緊湊。是上品之作,四大名著之一。並非現實性作品。

世界上也沒那麼多的妖怪。只是吳承恩塑造的。神佛也少。

為什麼有很多無神論的人,就是人見不到鬼,見不到神佛,見不到妖怪,世界上的事都是以常人狀態出現。人的眼晴是看不到神佛妖怪的,所以人不信神。神要和人來往,必先轉成人,成為一類,生存於同一空間,神才能和人共事。

神是救人的,妖是害人的,所以吳承恩編寫書時,得給師徒四人設八十一難,必須編上妖怪在路上阻攔。什麼黑風怪,白骨精等等。因為只有八十難,所以還得添上一難,老烏龜,把他們淹入水中,經卷溼透丟失,還得反迴再取一次。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第一,妖魔鬼怪是什麼?小說裡有那麼多的妖魔鬼怪,這些妖魔鬼怪本質上到底是什麼?其實,它們代表的是苦、是難、是折磨,是讓人的身體和靈魂遭受痛苦和折磨的萬事萬物。這些東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始終伴隨在人們的身邊,只不過,為了把它們形象化、生動化、藝術化,小說才把這些“苦難”刻畫成了妖魔鬼怪的模樣,讓人們能夠深刻的記住它們。所以,一句話,所有的妖魔鬼怪,其實都是“苦”、都是“難”。

第二,人世間那麼多的妖魔鬼怪,都是從哪來的?為什麼消滅不乾淨?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在佛家的觀點看來,人世間一切的苦難,其實絕大部分還是根源於人,確切地說就是人心。因為人心中尚有“惡意”、有“貪念”、有“慾望”等等東西的存在,所謂念由心生,這些惡念的產生就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苦、帶來難、帶來不幸,好似帶來妖魔鬼怪一般。所以所謂心魔、心魔,就是魔由心生,正是人心中的邪念產生了魔鬼。所以,佛教所謂的修煉,基本的要求也就是明心見性、歷練心魔,心魔被控制住了,很多煩惱和苦難自然就沒了。所以,縱觀西遊記整部小說,本質上其實也就是唐僧歷練心魔的過程。

第三,佛和菩薩又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可以有兩個答案,不過沒關係,不論採信哪一種答案,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是殊途同歸的。直觀的答案是,佛和菩薩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類似於更高層次的主宰者一樣,他們主宰著世界的運行,其中就包括妖魔鬼怪的產生和消滅。這是一種可能很多人都相信的說法,暫且不去評論他。深層的答案是,佛和菩薩其實不在天上、不在遠方,也不虛無縹緲,他們其實就是人心,就在人的心中。所謂佛在心頭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心見性,這些說的都是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就是人心中的正念、善念。只不過,當人的惡念過大的時候,所謂的就是心被蒙塵了,所以看不到正念的佛了。明心見性,就是歷練心魔,心魔被控制了,佛就自然顯出了本相了,此時你的心就是佛心。

第四,佛和菩薩為什麼不管妖怪?這得從上面的兩種理解分別回答。如果佛和菩薩是超自然的主宰力量,那你就得理解他們主宰世界運行的依據、或者說世界運行的規律是什麼了。按照佛家的說法,這個規律叫做“因果報應”。也就是說,一個人今生、來生遭遇的果,都是前世、今生種下的因。一個人為什麼總是遇到妖魔鬼怪,那是他的因果報應,這些妖魔鬼怪本來就都是佛和菩薩派來的,何談讓佛和菩薩再去管他們呢?你看小說裡,真假唐僧那一回,青獅精就是如來佛祖派去懲罰烏雞國國王的,烏雞國國王把文殊菩薩泡在河裡三天,如來佛祖就把國王泡在井裡三年,這就是佛祖給他的報應。後面鳳仙郡求雨,也是玉皇大帝對鳳仙郡候的報應。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小說裡的妖怪基本上很多都是佛祖、菩薩、神仙的坐騎,都是肩負使命去當妖怪的,還讓神仙們去抓妖怪,怎麼可能呢?如果按照第二種理解,佛和魔都是心,一個人自己放縱心中的惡念,卻想靠自己的正念去捉拿惡念,這有點雙手互博的意味,其實是很難實現的。本質是,一個人使勁的培養自己心中的負能量,卻自己不指揮和運用內心的正能量去打倒負能量,反而想讓正能量自己去打倒負能量,這是很難的,除非你已修煉到很高的境界,心中正念很強,惡念一生出來立刻就能覺察並消滅,那就沒問題了。孔子年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到了七十歲的時候不論怎麼做事隨心所欲的做事都不會做出有違理法、有違儒家行為規範的事,說明他已經徹底的明心見性、修煉成功了,他可以很好的控制心魔、不讓它鬧事了。所以,人們常說世上的各種哲學發展到終極都是殊途同歸的。孔子雖然不知佛為何物,但是他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其實就是佛家所說的滅苦、無我、明心見性的狀態。孔子到七十方才修成,可想一般人還是有難度的。所以,一般人的修煉,必須要時刻注意培養心中的正念,覺察並摒除心中的惡念,久而久之,你心中的善念也就是佛性立起來了,妖魔鬼怪自然就少了,這就是中醫所謂的扶正祛邪,看來真是萬法歸一呀。所以,還是那句話,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捉住那些妖魔鬼怪,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靠修心,靠扶正祛邪,靠正念和正能量。

最後,需要說明,這篇文字絕無半點想要宣揚什麼因果報應、神佛妖魔之類的虛無玄幻的內容,只是藉著問題就事論事的探討小說西遊記的作者在構思這個故事的時候可能隱含指出的一些有用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夠多多培養正能量,多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會的好事善事,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