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為防老,但老了真的能靠的住孩子嗎?

楊飛明


有了兒女只是個精神上的支柱!防老養老實質上還要靠自己,全靠兒女來養你當今社會是不可能的。


存仁3


在我看來,養兒防老,不僅僅是作為父母的一種心理,更是華夏文明中的一個傳承。

可以說,養兒防老,大部分的老人都能靠得上。當然,也有指不上的。

養兒防老,作為一個孝道文化,也是需要代代傳承的。

我們發現,那些孝順父母的,生的孩子多半也很孝順,反之,則相反。

我老家農村有個男人,被人們稱為“欠一氣”。我們家裡蒸饅頭時,有經驗的家庭主婦都能看出籠屜上了幾氣,知道饅頭是否熟了,如果欠一氣,那就是說還有些“夾生”。

這個男人被人們稱為“欠一氣”,在我的記憶中,他從來都沒有對他父母好過,我對他這個人也很討厭。

那一年,他去我家串門,說起此事,他十分激動,他說:“人們只知道我對他們不好,可是你們知道他們當初是怎麼對我爺爺奶奶的?”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裡,他對我們講述了他父母在他小時候,虐待他爺爺奶奶的樁樁件件。

從那以後,我對他的看法有了一些改變。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見過他了,不知他的兒子對他怎麼樣?

我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一個對父母極盡孝順的人,又怎會出現不孝順的兒子。事實上,正是你自己的言行在潛移默化地教育著你的兒子。

所以,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你的兒子是否靠得住,跟你父母靠沒靠上你有很大的關係!


大漠綠海和諧音


養兒防老,積穀防肌。可現在不像以前,能靠得住的兒女少之又少。要是自己想知道以後老了兒女能不能靠得住,想想自己的父母年老時靠著子女沒有。不管父母靠沒有靠子女養老,晚年生活幸福不幸福。

我覺得大部分人自己老了,待遇應該跟自己的父母差不多。幸運的比自己父母過得好一點。不幸的比自己父母過得更差一點,但差別不會太大。很少有曾經的不孝子年老時被兒女當祖宗一樣伺候著,這應該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果吧!

很多人擔心老了動不了時日子不好過,我卻從來沒擔心過這個問題。只要我兒子兒媳婦能健康陪我到老,到我老得動不了時,他們就是我的依靠,我也相信他們不會不管我的。因為他們現在不但都很孝敬我,也從來不會啃老。處處為我著想,他們的優良品質應該不會變壞。

儘管他們都很孝順,可我也不會現在就等著他們去養。只要我能動,我會想辦法安排好自己的一切,免得到時間他們因為我受苦受累。


彩霞


當然能靠的住啊,這要看孩子從小你是怎樣教育的,記得我小時候看到我的媽媽每次家裡做好吃的第一時間就會給爺爺奶奶送過去,人後才是家裡的每個人,最後才會輪到她自己,我是媽媽從小沒上過一天學,是個地地道道的文盲,但是媽媽的為人處世在我們那裡很遠的村子人都知道無人不誇讚的,我現在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了,我也是和媽媽一樣的對公婆,我的公婆對我也很好,我相信我的女兒將來也會和我一樣孝敬她的公婆的,其實教育孩子的做好老師是自己的以身作則,現在的孩子不僅僅要抓她的文化課,在家我們做父母的還要好好教她怎樣去做一個有愛心、善良的人、正直的人,那樣將來走上社會才會是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牧笛童裝






每天都要思考吃什麼


人都會有老去的那麼一天,當我們老的時候,就意味著自己晚年的生活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時候,也該只有依靠兒女了。不是人們常說“養兒防老”嗎?但是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養兒也不一定能夠防老。

“養兒防老”不是過時,而是變味了

眾所周知,農村的養老形勢是最嚴峻的,而受“養兒防老”思想觀念最深的。身邊也聽到、看到,一些新聞媒體中也有報道。在農村,不時就有兒子不孝順父母的,也有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對老人不管不顧的。還有“啃老”的,有的還嫌棄老人不住在一起的,更有甚者,罵老人,動手打了老人的。父母老了,沒有了來錢的路子,其他不說,單就積勞成疾,這買藥的錢就是個大問題。如果子女再不管父母,真的就無依無靠了。

“父母的心在兒女上,兒子的心在石頭上”

在農村老人的觀念中,生兒育女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當兒子生下來之後,百般呵護,傾盡所有來撫育兒子。即使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了,也要為兒子的房子錢,結婚的彩禮錢等方面的事操心勞累。待兒子結婚生子之後,有了孫輩們,“隔代親,分外親”,還要帶孫拖女,可以說為兒子勞累了大半生。

有的兒子卻不孝順父母,對父母不問不理,真的傷透了父母的心。現如今,只要年滿60歲都有百來元的養老金,老人們都是從困難時期過來,儘量的省吃儉用,這一點養老金也算是“救命的稻草”。如其不然,連常用的、必備的止痛藥也沒錢去買。老人們又將何去何從?

兒子們負擔不輕是事實,沒有孝心才是真

做為當今的農村年輕人,不想種地,也不願種地。屁股一拍出門掙錢去了。說的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還借款貸款,長年出門在外。說是農民工,畢竟是“農二代”,“農三代”,生活的時代不同,消費觀念也不一樣,吃住哪像個農民工。年頭到年尾,有幾人給了父母生活費,化肥農藥耕種的錢。只是手頭活泛了“留守”在家的,他們的妻子和兒女。有的兒媳對自己的親生父母倒很大方,時不時送吃的,買穿的,還不忘給點零花的錢。女兒也有孝敬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公公婆婆也是爹媽,四個老人怎麼就不一碗水端平?兒子在外就算不清楚,年底都回家了,咋還不給父母一分錢呢?自己的父母就真的是“包袱”了嗎?

“一母能養活七兒,七兒養不了一母”

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只要身體還幹不動,都會下地幹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也越來越差,花錢的地方也越來越多。特別是這病那病的,老人只是拖著不肯就醫,就怕花錢。有些老人生育的兒女多,晚年的時候,那一個兒子也不想養活。便採取“輪飯養老”的方式,這看似孝順的養老模式,其實,總是讓老人沒有一個固定的,安穩的家。有的還把父母拆開,讓父母老了連個陪著說話的人也沒有。這樣,父母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度日如年,時刻都有求死之心。

我們中國的傳統孝道也是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很多兒女也是非常孝順父母的,能讓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活得舒暢,但是極少數做兒子的還是徹底顛覆了“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結果使老人在苦痛中油盡燈枯,晚景淒涼。人都會老去,做為兒子(女兒)何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將來你的兒女,以你對待父母的方式對待你,你該怎麼辦?

【 】


為生活而提神


"都說養兒為防老",是天經地義,父母養你含辛如苦,把你拉大成人成家立業,非常不容易。按照現在時代,其本上都是上輩幫助下輩多,現在在農村生活裡所說,下輩基本都在外地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辦企業的辦企業,在外在內工作也壓力大,孫兒孫女們一般都還要祖父祖母帶管。其實下輩孝上輩按比例三分之一,一般來說都是平平淡淡對待上輩,但是靠不住的把上輩趕出去也還有,是直小數個別的,像這種人連畜生不如。現在生活條件也可以了,大部分老人都不要下輩養老,一般老人都有點錢存款,不用下輩負擔。主要是上輩要身體健康,如果生病做兒女一定要送醫院治療,照顧好上輩。這就叫養兒防老!如果不著上輩怎能稱得是養兒防老呢,

一般做人十全十美就算難能做到,要對上輩有衣,食,住就可以了,上輩可能知足常樂吧!

一首母親,一首父親,這兩首歌曲唱的都說養兒為防老,感動了全國無數人。

祝天下的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鄉間農夫相見有緣


現在社會上的養老方式有很多,年老是必然的,然而重要的是,如何為自己養老,是靠子女、政府,還是找一個保姆。但其實,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如果養老要靠別人,無論是子女,親人,或是朋友,都無法一直陪在你身邊,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自己的事情要忙,你沒辦法要求別人在你有困難的時候隨時都能出現來幫助你。所以你只有依靠自己,儘可能的做到自己能照顧自己,才有足夠的安全感。


心靈雞淌


謝謝!說是這樣說,人老了孩子們工作忙,他們還要照顧自己和他們的孩子,孩子們真的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人老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過的好,只要孩子們都平平安安老人們都放心,但是人老了真正靠著的還是自己。我看到我們這裡小區的人那裡的人都有,好多80多歲的老人都是自己一個人生活,都不給孩子們住在一起,都是自己照顧自己。



九月


百順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個和諧的社會里,養兒防老,有多少個輪迴,能夠讓我們一起守住這份責任,守住這份擔當,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這個世間生生息息,是人終究會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刻,從母親的十月懷胎,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帶來了這個最美好的人世間,把我們撫養成人,一輩子的含辛茹苦啊!如今他們卻白髮蒼蒼,一雙長滿老繭的雙手,一雙期盼中的眼神,飽含著失望的淚水,無能為力的他們,在期盼,在等待,是人都會有老的一天,我們更應該有責任,有擔當,去承擔我們該承擔的責任,社會就是一種動力,良好的家庭教育,這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寄託,心靈上的安慰,守住這份責任,守住這份擔當,守住這份傳統,也許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去面對,這個社會給予我們的責任,一起努力吧!讓我們在這個行列中去承擔我們的義務,百順孝為先[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