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不帶髒字地表達嫌棄一個人?

慕慕秋然


不願意直接說出來,含蓄一些:

1、不是很瞭解,有些不合群!說明嫌棄對方為人,不願意與他往來!

2、有些特性,不易相處!說明嫌棄對方的一些行為,有些排斥對方!

3、人還可以,就是太肉!說明不是太反感對方,只是嫌棄他做事的風格!

4、換個人吧,他不合適!說明不欣賞對方,嫌棄他的能力!

5、別和他一般見識,不值得!說明嫌棄對方的人品,不願意和他計較!

6、能和他處好,你真行!說明嫌棄對方另類、不容易相處!

7、真把自己當回事,以為他是誰啊!說明嫌棄對方沒擺正自己的位置、做事有失分寸!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謝謝!


元問心


如何不帶髒字地嫌棄別人,這是一種藝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鄙視地看對方一眼後起身離開。但是,這種形式對人對傷害太大,容易引起雙方矛盾。

實際上,有水平、有修養的人一般都不會主動作出嫌棄他人的舉動或說出嫌棄他人的語言,既是對對方不感興趣,也是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下表現冷淡。

不過,每個人的修養是不同的,有的人本來什麼都沒搞清楚,他卻喜歡和人抬槓,反對所有人的觀點。這樣的人,你要是不表達對他的不屑,他以為你什麼都不懂。如果遇到這樣的人,你可以用不屑的口氣對他說:“大哥,你讀過書嗎?”或者加重口氣說:“都啥話呢?只有文盲才這麼理解。”如果對方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且沒自尊心的人,就直接說:“文盲都比你有水平。”

我說的這些話是針對一些不懂裝懂的人的,他們會針對任何人,否定任何人,但又沒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據,只是見不得別人的正確意見和觀點。對付這種人,如果不怕得罪他,就直接說,你有病吧?然後離開。


若愚趣談



一,禮貌的疏遠。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圈子不同不必強融,禮貌有時也是一種疏遠,不言拒絕勝似拒絕。不論對方怎樣言詞親密,你都可以溫柔而堅定的以禮相待,久而久之自然疏遠了。


二,謹言慎行。一個心思細密,說話慢條斯理的人,往往是比較有條理有邏輯的人。與三觀不同的人相處時不可言語冒進,諸葛一生唯謹慎,謹慎並非全是壞事。而且謹言慎行、反覆思量本身,也是對於對方信任上的一種拒絕。


三,保持原則,學會說不。《明史》中有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蠅之附驥,即千里猶蠅耳。“ 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底線,對於看不慣的人和事,不必勉強附和。當禮貌或謹慎都沒有用的時候,就可以堅定的表達自己的拒絕。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以言語傷人是最低等的行為。遇到實在無法理喻的人時,不妨試一試上述的辦法吧。


檸檬樹錦繡


髒字是罵人的話,但有些不帶髒字的話,可能也有罵人的意思,只不過巧妙一些吧!不帶髒字罵人,若讓我說,我還真一時想不起來,就是別帶不文明字眼唄,然後特別裝正經的說一些不正經的話,就為了氣對方唄!哈哈!我有時就會這樣做!有的人根本不講道理,然後像倒垃圾一樣的傾倒個人情緒和負面消息,有的還故意挑釁,擾亂和歪曲事實的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我特別不喜歡,大多數情形是,不太過分的我就裝沒看見,太過偏激的和不正常的思維,我一定是較真的!但說實話,罵人的行為總歸是不好的!最起碼的不文明!但有的人你真是不罵不痛快的!尤其在網絡中,很多人就是特別無聊,張嘴閉嘴髒字,侮辱性語言,噼裡啪啦的往陌生人身上砸,還有的人用詛咒的,攻擊性的言語,恨不得要把誰拿炮轟了似的,也不知道多大仇多大怨的!我是不喜歡罵人的,但有時對付臭無賴的時候,我也得發揮一下自己的作用,不能讓那些破壞和諧的人有可乘之機,不許他們吃飽了撐得胡說八道,用語言用文字,打那些臭不要臉的人,狠抽他們的臭嘴!如果有人罵我,我一定會這樣告訴對方的,你的叫聲跟大騾子一樣好聽!哈哈!這算不算罵人不帶髒字啊?


炎焙焙


如果在別人家裡,嫌棄人家就說你爸你媽叫你啦,如果在外頭就只說我不知道哇,一問三不知拒絕回答交流和迴避不尊重的方式就是嫌棄,在朋友圈裡對對方發信息說哎你那個把啥清理一下,看看誰把你刪了吧。最直接就是你一說話或哪種方式和情緒說話,就直接回避或拉黑對方,用無言來對得別人的態度就是嫌棄,要麼你一和對方交流回答的就是:哦、嗯、符號和一連串的表情!因為你要求別人的消失或無趣的自行離開就是嫌棄。在醫院裡嫌棄一個人可以裝作好人和大善人,我下去買你愛吃的……之後人和電話無法聯繫上。嫌棄一個人不帶髒字,態度和委婉的拒絕就是無聲的不歡迎和嫌棄,對一個人的失望和記性是攢足的非一日之寒,所以你別看吵架,對家庭和人感受來說,比冷暴力的人要可愛多了,吵吵能知道立場和位點,冷暴力的人直接就是魔鬼和冷麵殺手


疏影淺香


你身上怎麼有一種味?


貽生


我只喜歡很遠的看著你


用戶70961364490


如果真能夠做到不帶髒字嫌棄人,那麼通常那個被嫌棄的人多半感受不到,以此推斷,這種嫌棄是無效的。所以,要麼直接嫌棄,要麼乾脆大方一點,翻篇算了。


閻薈安


鹽巴撒多了,就鹹得不要不要的了。


茫茫長夜1


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