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付出的多了,別人總覺得是應該的,之後如果拒絕一次就生氣,這是為什麼?

鄉野春田


對人付出多了,說明是對自己家人的付出,對家中親人的付出,還有多的說法嗎?難道你小的時候,父母對你付出的少嗎?上學的時候,你每月的生活費父母拒絕過嗎?現在你能掙錢了,應該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才是,一個人對家庭的奉獻是沒有尺度的。盡力而為就可以了。


於兆太


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我的故事更能說明這個問題,上世紀末,我每年回老家都會給舅舅們送煙、酒、茶等禮物,再包紅包200元。他們家只要有人生病,就會通知我家,好像是為我們打仗負傷一樣,要我們的錢。大概5~6年後,我的舅舅們不滿意了,就在後面發嘮叨,說“再怎麼包也是200元”,不小心被我母親聽到了。從此我就不再去他們家了,也不再給他們送禮物和紅包了。

我外公過世得早,外婆裹腳,我母親是大姐,從小含辛茹苦養育著3個小弟,以至沒機會讀書,累得身材矮小,對孃家貢獻巨大。在那饑荒年代,我們家窮,但外婆一直是我們供養。3個舅舅都是讀過書的人,又是打石匠,生活很好,也不曾報答我母親的養育之恩。相反,經常到我家要這要那,人性貪婪大致如此,物慾永無止境。對這種人我們選擇遠離!


梁山寶樹堂xiety


太享受了,享樂主義。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很孝順,我父母年紀大了,孝順是應該的。我付出什麼,其實,算是盡力而為付出吧,我從來不說,我不圖名利,但是我不付出一次,我爸爸就不高興了。那次我真的實在累了,沒有換魚缸的水,他就說我懶惰。有時,真的沒辦法。拒絕一次,他就生氣了。


廬山百龍霸1


如果某種東西能夠很輕易的獲取,而且要多少有多少,那麼我們就不會覺得這種東西可貴,也不會珍惜。題主的這個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來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付出多貶低了付出的價值。

辦公室的小王才入職,為了好好表現,她每天總是第一個上班,把辦公室打掃的乾乾淨淨,開水也燒的足足的,同事們一來就可以泡茶喝。一開始大家還誇她勤快,久了就習以為常,認為這些事該她做,有幾天小王家裡有事來晚了,同事習慣性提起水壺泡茶,見水壺是空的就氣呼呼抱怨她,大家都習慣認為她做這些事是應該的。

對別人付出多了,會變相貶低付出的價值。因為人們的普遍心理,會認為容易得到的東西是廉價的,數量多的東西是不必珍惜的。你付出的多了,別人會誤以為你的付出輕而易舉,理所當然,你的付出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們當然就不會珍惜你的付出。久而久之還會形成了習慣定勢,別人已經習慣了由你來付出,如果你有一次拒絕付出,那是打破了常規,別人就會生氣。小王被抱怨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就是人們常說:一石米養仇人。

所以我們在付出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一個度。

物極必反,我們的付出應該有一個度,那就是在該付出的時候才付出,而且付出要適度,不要氾濫成災。

這正如父母對子女的愛,理智適度的付出就是愛,付出太多就變成了溺愛,子女習慣了索取,不僅不會感恩,還會慾壑難填,不思進取,無休止的啃老,這時候愛便成了害。

所以付出也要講究科學和理性。


陌上風輕


希望你明白一個道理:任何非血緣的人際關係,本質上都是合作關係,只有互利共贏才能夠建立並維持。人性都希望在合作中獲利而非吃虧,所以都想找實力強、條件好的合作伙伴,並希望對方更多付出。

由此可見,這種合作關係必然是合作和博弈並存。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抱團取暖,而博弈的目的是在兩人的合作中讓自己獲利更多。因此,合作伙伴在關係的建立之初必須就彼此的權利義務達成協議。如果某方一味付出,就可能讓其他人覺得“這就是我們之間權利和義務的分配方式”,並心安理得地享受對方提供的好處。之後的拒絕,則可能讓對方覺得你“破壞了規則”,就像當今世界美國對中國的認識那樣。

需要指出的是的,只有互利共贏,合作關係才能夠建立並維持。如果你覺得這段關係令自己吃虧,判斷標準是“解除合作對自己更有利”,那麼就可以堅持自己的原則,同時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要求。結果可能有兩種,一是重新達成了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協議,那麼合作關係繼續維持;二是對方拒不接受,你也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合作就可能解體。


用心愛你40


這是"饅頭效應"。說的是甲不喜歡吃饅頭,就把自己的一份給乙吃,有一天,來了丙,也喜歡吃饅頭,甲就把自己的一份給了丙,這樣一來,乙不高興了。

因為,長久以來,乙對於接受甲的饅頭成了習慣,產生了甲的饅頭就是乙的錯覺。一旦甲斷了給予,乙會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心生怨隙。

現實生活中,"饅頭效應"時有發生,無形中讓付出者處於尷尬和負壓狀態,進退維谷。

我們有時不能指責受助者忘恩,倒是可以檢討自己的過度善良和熱心,一味無原則的付出,養成了別人依賴的習慣,到頭來,"斷奶"還是需要一點痛楚和堅持的。

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是有一定的距離,不要因為面子問題,對別人的事大包大攬,要學會說"NO"。多留點時間,照顧自己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水草豆子


別人在講道理時我不作答服,你們論合人提的問題我都會表示滿意,謝謝你的親苦,新年帶著祥何的心態,願大家新年快樂。願主佛咪羅彿主保佑我們大家平平安安,吉祥!(合十).一


用戶6445611756868


謝謝!這是你付出的次數太多了,別人總覺得你是應該的付出,別人也不管你的委屈和難為,最後的付出還沒有一點好,這是你付出習慣的原因,我有這樣的體會,如果對父母付出這是應該的,不要有願恨,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好人會有好報的,好人一生平安!



九月


因為接受了你的付出,也對你多了一些認可,情感就多了一絲對你的依賴,接受的次數多了,依賴會越多,所以被你拒絕了,情感上本能會產生落差,概括說是不舒服的感覺,涵養不好的人和直性子的人就會表現出來。只要不針尖對麥芒,也別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施捨,用同理心對待,換位思考,好好解釋溝通,自然沒有矛盾,就算不解釋,緩些時日,對方也能想明白的。不包括偏激或者少部分另類哈。

大多數給予的這方,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高姿態,總覺得對方因為是接受方,自己不欠他,反而是他欠自己,潛意識裡面會有些虛榮,所以對方一旦被脫離了給予的習慣而出現不適並表現出來抱怨時,就會感覺委屈和不平,說白了,沒用平常心對待,有些可能還是因為想被人知道才給予。

很多時候的矛盾都是因為情感的落差,物質無非是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而不是真正在意物質本身。



甜暖我心咖啡


這種現象是有的,我常對老伴講,熱情是對的,對人付出幫助也是對的。但是,要適度不要過分親熱和過分付出,那樣會適得其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