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到老家比自己大一個輩分的媳婦是種怎樣的體驗?

看淡192518272


我們農村祖傳下來有條不成文的婚姻定律是“女子無派,男子無醜像!”意思是說:婚姻配對時女人不論輩分,男人不管長像。你娶到老家比自己大一個輩分的媳婦不足為奇,應該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體驗,她就是你老婆,與輩分高低無關!

在農村,互為鄰居且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人與人之間的稱呼本來就沒有什麼明確的規矩,見面打個招呼而已。年老的叫爺爺奶奶,碰到中年人叫伯伯叔叔,嬸嬸阿姨。年青人互稱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有趣的是:有兩兄弟,哥哥大弟弟十多歲,他們兩兄弟在一起,大家都叫哥哥“三爺爺”,叫弟弟“牛叔叔”,我們叫得乾脆,他們答應得響亮,從未覺得尷尬過。

類似的例子多了去了,所以,你娶的輩分大的老婆也不一定真的輩分大,就算輩分真的比你大,也沒關係,在婚姻問題上,排除血緣關係,輩分是不限制女人的,輩分之分只屬於男人!


心如蓮花173349538


我的父母,60年代都是從吉林老家來到黑龍江伊春市來發展的。我父母的老家巧合的還都是一個屯子裡的,兩個人沒有結婚的時候,按照屯兒裡的那種習俗和親戚的關係。我媽媽在輩分上還真的就比爸爸大了一半兒。但是那都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所以說也沒有必要顧忌這些,只要是相中的人什麼都好。所以說我爸爸把媽媽娶到家以後,兩個人過日子十分的恩愛,感情也很好,所以也不存在著輩分大不大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如果是沒有血緣關係,只是一些很遠的親屬。那麼不影響兩個人談戀愛,那種感情也無關緊要,只是兩個人都互相欣賞,彼此恩愛就好。




伊春美食美客



農村的輩分是社會輩,是幾百甚至幾千年遺傳下來的輩分。同村人結婚,找一個大自己一個或幾個輩分的事是屢見不鮮的。

我的一個同學,輩分比較大。結婚前經常和一個大自己二十多歲的嫂子老太太開玩笑。農村有句老話,玩嬸嬸,耍大娘,奶奶頭上蹭庠庠。也就是說,嬸嬸,大娘,奶奶輩分的女人,做為小輩是可以開玩笑的。而小叔子嫂,開玩笑更可以離奇。

開玩笑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別人把她的閨女介紹給了他。再後來見面,就覺得很尷尬。

我和我媳婦也是一個村的,她姓董,我姓王,比我大一輩。這一結婚,原來董家戶和我平輩的就得喊我姑父,原來和她平輩的王姓她就得叫叔叔大爺,排來排去,排的一塌糊塗。

找一個輩分比自己大的女人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只要一結婚,就是阿哥阿妹兩口子了。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輩份僅家族內,鄉鄰也有,表親三輩後就淡了,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算球了,過了三輩,不是族親,那輩份就是難講了,況且女人除族內三五輩內(血親三輩內),有輩份,其它就沒有輩份,如果女A與你談朋友結婚生子,而後關係不好離婚,出去後,被從一二歲拐走的你親么爸又結婚生子,巧在你么爸又找回了老家,在人前禮上,你只有叫么媽。當然這僅辨個理,真人真事好像沒有,但理在那。

至於你聚了個高你一輩的老婆,怎麼樣?如果三輩血親族內和表親都不可能,因為至親會極力反對,法律也不同意。應該是三輩後的事,這樣女孩就不 會論輩份了,當然就不存在高一輩的了。

我們村有族內兩家,一家兒聚了另一家他從小叫的姑,兩家大人辦的酒宴,鄰居,族內親友,都說,這個親可以結,因為女方的父親,是這家無生育而從很遠的村上,從出生幾天就要來養的。無血源,當然可以結親結婚。


愛拼才會贏7


農村裡的輩分是鄉親輩兒瞎胡混。一個姓的本家輩分分的清楚比較正式。不一個姓的鄉親輩兒分的不是那末嚴格。還有的直接叫名字不排輩的。娶輩大的女的好處就是過年時走節拜年時磕的頭少。


天馬行空177483496


叫"姑姑做婆"。兩個人同姓,一般農村的很遠的本家,遠超過五代,女方大一個輩分,在農村常見的,不足為奇。


草原狼124362904


北方句話叫管丈母孃叫嫂子沒話找話說。[呲牙]

如果是盡親那是亂倫,如果是鄉親那是你膽大。沒什麼可驕傲的。


京東一漂


我老家的村子幾乎都是一個姓,有姐妹三個嫁給了祖孫三個輩分的人。


鴻雁b


娶到老家比自己大一個輩分的媳婦是種怎樣的體驗?這種事現在很正常了。特別是己經建村數百年的地方,往往一個老祖宗繁洐了數十代人,每個村都有同姓的幾千人,年齡相仿的戀愛結婚,已經不足為奇了。特別是很多九零後,都不論輩了,只要合得來,一律按哥們姐們稱呼。

娶大自己一輩的媳婦,對自己也許沒啥影響。但對父母輩來說,多少就有點尷尬了。為什麼呢?拿我們這來說,約定俗成的規矩:先叫後不改。也就是說:男方的爸爸以前叫女方爸爸什麼,結婚以後還繼續這麼叫。但女方因老公的原因,必須跟著老公開始叫爸爸。如果在公開場合,兩親家見了面。兒子和媳婦叫爸爸。公公後面叫叔或大爺,外人是不感覺三人是一輩啊!如果要是再有孫子,那輩份就更有意思了!也許有一天孫子會問:爺爺,你怎麼和俺爸一輩啊!🔥🔥

只要小兩口合得來就行,其餘都不是個事。我們這差三四輩的都有。想體驗啥感覺,那就抓緊結婚吧!😀😀


老邢談情感


這個吧,上次聽鄰居家叔叔說過一個事,類似的老家同村一同齡人娶了鄰村的一個,反正我是覺得毀了三觀!本來中國曆來都是同姓不婚,甚至有些朝代還列為法律進行規定。雖然說今天法律規定只有直系三代這麼個定義,鄰村與我老家歸根結底來說也算是同宗,過了幾十代人,但大家論起來還是有輩分攀的,如果人家輩分是你的曾祖高祖輩,在外面同齡還好說兄弟夥,但在老家這不可能的,或許骨子裡還有那種認為不孝在裡面的。當然了現在輩分關係越來越淡,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人之間,這也算是事實!春節時一本家叔叔,往上數六代祖上是親兄弟,他是第六代最小,我是第七代最大,兒時也算髮小同學。多年沒見,他讓他兒子喊我叔叔,我斷然拒絕了,因為自己也傳統沒同意這麼做,他老婆雖然是九零後,該喊的嬸嬸還是喊吧,畢竟這是在老家。

說到這個娶媳婦的事情,女性攀字輩的習慣不大,好多時候女性連上族譜的權利都沒有,或許有人說女權,現在不少新修家譜只要出錢,女孩就能上族譜,但我那依然沒改這個傳統。很少見到問主這個娶自己同宗的情況,就今天法律規定來說,你倆肯定是不在這個禁婚範疇的,法律也是保護認可你的婚姻,本無可厚非,你也覺得合適,作為外人本無權力指責。類似的夫妻同姓同派字輩情況確實很少見,因為很多人骨子裡一開始就排斥同姓婚姻,有限的見過的只有婆媳同宗字輩有高低,一遠房堂舅的母親是我一本家姑奶奶,與我爺爺屬於六代,他老婆是鄰村的,孃家輩分比她婆婆還高,雖然曾有心想過他家這事,但女性之間很少有人攀這個,特別是自己家裡,婆媳還就是婆媳,我也就是喊個舅媽而已,總不至於去喊她曾姑奶奶吧[捂臉]。前兩年,一本家年齡稍長几歲的姑姑做媒讓我去相親,對方是她小姑子,我調侃那姑父說這事有點尷尬啊,這事要是成了,以後喊他倆夫妻哥嫂還是姑父姑媽?所幸對方沒看上我,要不然我實在尷尬,雖然他們不介意!至於你這個同姓同宗婚姻,你就當自己娶了個姑媽唄,既然彼此家庭都不介意,你爸端起酒杯喊親家老哥,你也有類似日本小電影的倫理劇般滿足。

出於優生對後代著想考慮,我個人還是不能接受倫理道德如此不堪,古人都懂得避諱,今人難道還不如古人?雖說現在找對象難,但兔子還不食窩邊草,無理由對你進行道德譴責,三觀正常的本人,寧願選擇單身,依然對此事相當鄙夷,且堅決接受不了自己也會有這種婚姻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