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快要過春節了,能否分享一下你家鄉的春節和年味?

追逐光影旅行


馬上快要過春節了,座標 浙江台州的一個小村子

臘月二十天氣不錯,村裡好多人都開始打掃衛生,村裡的小河邊就擠滿了人,洗窗簾,洗衣服,各種能洗的都拿出來,一邊聊天一邊洗著。感覺到了過年的氣氛了。

臘月二十三 我家婆婆就買了肉,魚 ,豆腐 年糕為明天的謝年做準備了

臘月二十四 早上四五點就被鞭炮聲吵醒了,都是因為這天日子好,好多人都選擇這天謝年

臘月二十六 我們這邊的集市,街上人特別多,水果攤,肉攤 豆腐攤,老闆們都來不及招呼客人。路邊也是各種對聯 燈籠都擺起來賣,都是大紅色的,那是年的味道吧。很喜慶的!我上午也去集市買了燈籠,去銀行拿了些對聯。家裡的年貨都是在網上買的,還有家裡的姑姑回來買了好多零食給小傢伙們,每天都有快遞,婆婆看到都說了,吃不完[捂臉]

下午就開始打掃衛生,自己一樓層的四個房間,玻璃,地,燈 ,都清洗了, 每年大掃除一邊,乾乾淨淨過大年。辭舊迎新!

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七 婆婆已經準備好了肉,明天就是包粽子,家裡都喜歡吃,尤其是家裡的兩個小寶貝 隨便包點餃子,春節的時候 早上方便又美味[愛慕]

臘月二十八 九 就等著迎接新年,收紅包 [呲牙]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氣氛, 年味。






小羊麻麻生活錄


年味越來越濃了,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在我們農村春節前殺年豬,醃臘肉,灌香腸,打餈粑,這三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還要提前打掃屋裡的卡拉角落,我們那裡叫打陽塵,寓意把這一年的凡事不好的東西都掃地出門,屋周圍也都要打掃。

年三十早上大人還要提前去祖墳那裡給祖先的墳墓修整修整,小孩則在家貼對聯。吃過早飯,就要開始慢慢準備年夜飯了,殺雞殺鴨,燉菜什麼的。

三點多鐘年夜飯就要全部準備好,先燒紙錢上香敬老祖宗,這是我們那裡必須做的一件事,過程就幾分鐘吧!做完這些接下來才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坐在一起吃團圓飯了。





粵漂小曾


我是桂林農村的。在桂林城一個菜市場邊開了個藥鋪,每年離過年還有幾天,藥鋪人會比平常多兩三倍,因為過春節許多藥店不營業,大家怕到時買藥不方便,大家都提前備著些藥。外面菜市場人也會比平常多許多,大家都來備年貨。賣各種年貨的,到大年三十那天,許多人都搬到了馬路邊,把馬路堵水洩不通。

因為藥鋪生意,我每年都會是大年三十下午才趕回家,那時,菜市場擁擠的人流,馬路上堵塞的車輛也都消失了,整個城市給我是空城的感覺,開著車在公路上,看到的車也少得可憐,大多數人已經趕回到家和家人團聚了。我那時候的心情也是興奮,希望自己能快點回到家裡。

這是我看到的城裡過年的景象。

回到村裡,看見每家每戶門前都貼好了春聯,紅紅的春聯,給人一臉的喜氣。

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祭祖。拿好媽媽和伯孃準備好的糕點和宰好的雞,帶上鞭炮,紙錢,香燭,到村後面山上祖先墳墓前,祭拜。算是給祖先拜年。

祭拜回到家,媽媽和伯孃已經準備好了年夜飯,放罷團圓的鞭炮,全家圍在一起吃個喜氣的團圓飯。

年夜飯後,兄妹幾個有些幫著媽媽和伯孃一起弄好吃的,比如油炸粑粑,油炸肉圓子等,有些陪著爸爸、伯父一起打字牌。小孩子拿著煙花爆竹到外面玩耍。大人的談笑聲,小孩的嬉鬧聲,煙花炮竹聲,彌散在空氣中,一派幸福團圓的喜氣象。

等到凌晨,家家戶戶響起鞭炮,迎接新春的到來。

每年春節的早晨,我還在夢中,幾個侄女侄兒就已經跑到我床前,向我拜年: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我把早已經準備的紅包一個個發下去。小孩,拿到紅包散去。我也趕快爬起來,去給爸爸媽媽,伯父伯孃他們拜年。我也得到了我的紅包,長輩給的祝福。

午飯後,我們會去家族裡每家每戶拜年,坐在一起聊聊天,工作上的,生活上的。

到大年初二,嫁出去姑姑,姐姐,妹妹,都回來。每年這一天都是最忙的,我們要很早起來準備好團圓飯,這一天的團圓,才算是真正的大團圓。

第三天,一般都是給親戚好友拜年。哥哥嫂子們一般會回他們的外家,而我每年一般都會陪媽媽一起去舅舅家。

新春,就這樣在歡快中一天天過去,一轉眼,春節假期也快結束,大家都準備好行李,開始工作,村裡那時也漸漸的恢復了平靜,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一年的新春,就這樣在歡樂團圓的幸福中結束,過得飛快,讓人留戀!

大家有沒有覺得新春太快,給人時間太短呢?




一點空


我鄉下春節期間有年例,即春節期間每條村或一個鄉都有一個特定的日子,擺酒席邀請親朋好友親戚到來吃喝,非常熱鬧,白天,晚上還有劇團,歌舞團通宵助興,有的村莊多即幾天!十五元宵節放煙花炮竹!反正正月花錢而流水,以前如普通人家一年的積蓄大半花在正月!


王景華259


有很多,不過過了這麼多年忘的也很多,還有過年一般是要殺豬的,以前很有名的一句就是“殺豬過年”了,很熱鬧的。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後來“掃家”也就不說具體時間了,反正在過年前幾天掃完就行了。從這天以後,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還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包餃子。”(貼扎,指各種對聯、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不過城裡是別想放鞭炮了,年味少了許多…然後閤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圖吉利。按照傳統,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出門拜年,初二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財”、“一年如意”之類。





我家媳婦姓李


看到這個問題我一下子就回憶起了我小時候的濃濃年味。記得小時候快到春節年底,爸爸和媽媽會帶著我和弟弟去逛年會,說起年會那和平時的逛街可不一樣!一眼望去整條街都是玲琅滿目的年貨,賣糖葫蘆的、賣瓜子的、賣糖果的、真是說不出的熱鬧。

俗話說過新年穿新衣,即使日子有甜有苦,一年到頭孩子們那必須有一套新衣服穿,記得小時候爸爸帶著我和弟弟,從一個服裝店轉到令一個服裝店,從頭到腳都是買的新衣服。

即使漸漸長大了,每逢過年還是忘不了媽媽包的餃子味道。記憶中韭菜大肉餡的餃子陪我們一家人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們這裡年三十煮豬肉,中午就吃豬肉泡饃,爸爸每年都買一個豬後臀,用刀劈開加上大料放在鍋裡煮,可以說是煮到最後滿院肉香,那天中午的肉肉管夠吃,我和弟弟二話不說提起一個豬大骨就是一個啃,吃的嘴巴油光油光的。吃完飯就陪媽媽去廟裡燒香拜佛,只記得那天的廟裡也是人山人海的,大家都去圖個好彩頭,祈禱來年全家都能平平安安的。

如今吃肉倒是很容易,可是吃起來就是沒有小時候的那個味道了。感覺如今的年味也是越來越淡了,真沒有小時候那麼熱鬧了。








欽寶糰子


老家湖北,過年必備的臘味是臘肉、香腸和臘魚。臘肉和臘魚醃製好曬乾差不多得一個月,因此12月份就開始備年年貨了,到過年的前兩週臘味就很濃郁了。我家兄弟姐妹四人,爸媽給我們一人醃製一塊肉和一條魚,曬上了滿滿幾桿,好想趕緊回家吃臘味。

一.臘肉

過年當然少不了臘肉,我們那裡的臘肉是醃製出來的。一般人家都會割上百斤肉豬肉,賣肉師傅切成五六斤一塊的長條。買回家的豬肉不用洗,抹上大量的鹽放在缸裡醃兩天,然後拿到太陽底下曬,一直曬到肉的顏色暗紅,表面析出白色的鹽份。天氣好時曬15天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後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



臘肉曬前不洗,直接用鹽醃製,炒菜前用溫水洗,臘肉裡鹽很重,炒菜是不用再放鹽,喜歡清淡的可以放水裡泡兩小時去掉部分鹽再炒菜。

二. 臘魚

臘魚也是過年必備的,我家每年都要曬五六條大草魚。10斤來斤一條的大草魚從後背部剖開,洗淨後瀝乾水分,抹上鹽和花椒粉,放大盆子裡醃漬一天,然後掛在太陽底下曬乾。


吃的時候剁成塊,用溫水洗淨後放到電飯鍋裡蒸熟,然後直接吃或再煎一下放點辣椒,臘魚很有嚼勁。

三. 香腸

香腸是將豬肉剁成餡,加白酒、鹽、胡椒、花椒等調料攪拌均勻,然後灌到洗淨的豬小腸裡,用繩子將灌好的香腸紮成一段段,腸子上用針紮上小孔排氣。先放在通風的地方吹五六天然後拿到太陽底下曬乾。

臘肉,臘魚和香腸曬的時間比較久,基本同時準備。過年招待客人就用臘肉和香腸和蒜薹、黎蒿、青椒、菜薹等蔬菜一起炒。


Vincy下廚


快過年了,今年回老家過年,我老家是山東濟寧的,在春節之前幾乎家家戶戶必須要做一件事,就是“炸酥菜”,我們那邊的炸酥菜包括炸酥肉、炸丸子、炸藕合、炸魚、炸花生、炸面葉塊,炸豆腐等等,每到臘月二十三開始,就開始準備炸酥菜了,自家的花生油,炸出來的特別好吃,一般在年三十以前炸好,每到村裡開始炸很多酥菜的時候,就是要過年了。



小魚兒和小番茄


現在對過年的感觸還停留在小時候,那時也不知啥叫過年,反正老早就看見大人們在忙碌中家裡家外。

那時沒有大魚大肉,更多的是喜慶,簡譜的家中也要打掃的乾乾淨淨,炸的丸子,餡餅,包的餃子,饅頭,這就是一年中最風味的美食。

把簡陋的房子貼上春聯,就意味著年的到來,把過往的不好的事情希望它能翻篇,來年要有好的徵兆。


辛辛苦苦一年了,總要穿上新衣服,吃點好的,出去挨家挨戶去給長輩們磕個頭拜個年。

年輕一輩人結伴成群,帶著孩子,全村走上一遍,這就是風俗,有人看不慣,說庸俗,可是這就是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我們不想把它丟失遺忘。


拜完了年,磕完頭,回到自己家,把那存放在櫃子深處的鞭炮,拿出來掛在繩上,噼噼啪啪的響聲,年就這樣過來了,過去了。


一杯啤酒一碗麵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馬上快要過春節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家鄉的春節和年味!

第一:我的家鄉正月初一都要出去拜年的,初一這天拜的,都是村裡德高望重、年紀較大的人家,男人都要跪地磕頭的,不管你在外面多風光多有能耐,回村見了你三大爺四爺爺,都得磕頭,一家一家的去磕,差不多就得轉一上午,我的家鄉以滿族、蒙族為主,有很多風俗習慣都是按這兩個民族的進行,女人也要出去拜年,但是女人不用磕頭,是滿族的一種半跪禮,就像老北京的“打千兒”,而且我們這裡管媽媽都要叫“嬤嬤”,不是容嬤嬤,要拉長音,初一早上都不敢睡懶覺,家裡有長輩的,要等著迎接來拜年的,先去誰家也是約定俗成的,在每家磕完頭後,都有新人加入,拜年磕頭的隊伍越來越龐大。


第二:在我的老家,正月裡都有高蹺秧歌,最出名的就是“背哥和抬哥”,據說已經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小時候,為了去看這個背哥和抬哥,都是兜裡揣著瓜子和糖,父母也會把壓歲錢給個一塊兩塊的,步行10多里地,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後面,看背哥和抬哥是小意思,主要是為了看熱鬧,看人,平時哪見到這麼多人,還能買串糖葫蘆,或者買兩塊“果子”(是我們這的一種點心),想想我的童年,真是歡樂多多。

我們小時候,就盼著過年,過年才能有新衣服、新鞋子,過年才能吃豬肉燉粉條,過年才能吃頓餃子,過年才能看高蹺秧歌,跟著高蹺秧歌一個村一個村的走,現在,這種簡單平凡的快樂越來越少了!

你的家鄉春節都有什麼風俗?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