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後,家長應該怎麼做?

源寶最愛


寶寶的自我意識,從1歲~1歲半前後開始萌牙;寶寶2歲~2歲半時,寶寶的自我意識就開始進入高敏感期。

說到這裡,我也和很多家長一樣也曾煩惱過,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都比較難帶。但是這沒辦法,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就是這樣子,我們家長得順應寶寶的發育規律才行,並且要有對策地對寶寶加以引導。

寶寶自我意識敏感期,有什麼先後順序?主要表現有哪些呢?

1、寶寶打人、扔東西,表示拒絕:

寶寶自我意識剛開始萌牙的時候,主要表現為“打”和“扔”的動作。比如說:媽媽將寶寶平時非常喜歡的食物放在寶寶面前,寶寶會用手將食物打掉;或者寶寶將平時喜歡的玩具扔掉,這就是寶寶“自我意識”的萌牙階段。

2、簡單地說“不”,為反對而反對:

簡單來講,寶寶從簡單粗暴地“打掉”動作過度到語言表達,主要表現為寶寶愛說“不”字!比如說:“我”不想吃飯,“我”不要洗澡,“我”不想回家等等。並且“自我”不願意遵守約定或者規則,比如說媽媽和寶寶說好了9點鐘要上床睡覺,“我”不行,還要再玩一會兒。


3、物權界線明確,以“我”為中心:

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三階段是“物權界線”,這個階段的寶寶,能明確區別“你”,“我”,“他”的概念,並且對“自我”的名字或者小名非常清楚。比如說:這個東西是“我的”,不是“你的”;這個禮物或者好吃的,是爸爸買給“我”的,“我”不願意分享;“我”可以玩小朋友的玩具,但是小朋友不可以玩“我”的等。

寶寶“自我意識敏感”的主要原因,以及家長應有的處理方法:

一、寶寶的大腦發育優先於肢體動作和語言的發育,導致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萌牙。

■家長的處理方法:不急於對寶寶糾錯,給寶寶充分的時間,我們要學會等待。

智能生命體的發展規律,是“由上到下”式的發展模式。比如說胚胎期,細胞分裂增殖後最先開始發育的是胎兒的大腦和神經中樞。然後再是胎兒的軀幹部分包括心臟等主要器官,再接下來是胎兒的四肢。

同樣的道理,寶寶出生之後大腦發育仍然處於優先地位。那麼這樣必然就會出現寶寶大動作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與寶寶智力發育的“不配套”或者不同步。直白一點來說:就是寶寶大腦思路很清楚,但是動作不協調或者用語言又表達不完整,寶寶就會發脾氣或者故意搗蛋。

我打個比方,大家就能明白。比如說:寶寶剛開始學習拿勺子吃飯的時候,寶寶的大腦非常清楚要先把食物裝到勺子,然後再送到嘴裡。但是寶寶大動作發展與大腦發展不同步,所以會出現要麼食物裝不好,或者食物送到嘴裡的過程會灑掉或者糊到滿臉都是。

所以這時候寶寶就會怎麼樣呢?孩子就會很生氣對吧?比如說寶寶開始用勺子在菜碗裡面亂攪,可能攪得滿桌子都是;或者寶寶乾脆放棄勺子,直接用手去抓食物。

如果此時家長制止寶寶的行為,寶寶就更生氣了,這樣就萌牙出寶寶的“自我”意識。“憑什麼你們吃,我就不能吃”。這裡的“吃”在寶寶的意識裡是第一位的,至於用手吃還是用勺子吃,不好意思,本寶寶可沒想那麼多。

所以對於剛學習自主吃飯的寶寶,家長一是儘可能將食物做到方便寶寶使用餐具,二是不要過分強調寶寶吃飯的規則和細節。允許寶寶犯錯,不急於糾正寶寶的錯誤,等到寶寶大動作發展進步了,這些問題就能迎刅而解。否則寶寶開始耍賴哭鬧,或者直接把桌上的食物打掉,那麼結局就更難收拾,對吧?

二、由“母子共生”到寶寶“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是孩子智力發育和聰明的表現,也是寶寶開始建立“自我”和“獨立”意識的開始。

■家長的處理方法:父母應尊重寶寶的生長髮育規律,並接納寶寶不愉快情緒。

所謂“母子共生”,是從十月懷胎開始的。寶寶出生後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認為“我”與媽媽是一體的,這就是“母子共生”。所以寶寶2歲前後會出現較強的“母子分離焦慮”,並逐漸開始“自我意識”的覺醒。

寶寶自我意識覺醒,對自己名字或小名有了清楚地認識,並對“你”,“我”,“他”有了邊界感的認識。開始從“母子共生”關係走向“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寶寶逐漸走向獨立的開始。但是由於這種關係轉折比較快,所以寶寶就容易表現出對“自我”的偏執,開始變得“為了反對而反對”,開始有點兒“自私”。

但是,寶寶這種“為了反對而反對”或者“自私”的行為,我們家長應該冷靜對待。比如說有的媽媽面對寶寶不願分享的時候會表現出很傷心或者很激動很憤慨的情緒:“你個白眼狼,媽媽白心疼你了!以後媽媽不對你好了”等等。

其實呢,這是孩子正常的發育規律,我們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哈!比如說:當寶寶不願意與小朋友分享玩具的時候,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強制寶寶去分享。甚至有的家長不管寶寶願不願意,主動將寶寶的玩具分享給小朋友還訓斥自己孩子不聽話,這都是違背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

強制要求寶寶分享,會導致寶寶“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延長,並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因為在孩子的意識裡父母是最愛自己的。父母強制寶寶分享的行為,讓寶寶開始懷疑自己還沒有別的小朋友重要,這會導致寶寶不安全感,不自信,並有可能讓孩子開始變得膽小或懦弱。

所以,家長在面對寶寶“母子分離焦慮”,凡事喜歡反對說“不”,以及寶寶不願意分享的時候,我們這些家長應該尊重寶寶的發育規律,並充分包容和接納寶寶不愉快的情緒,要允許寶寶不願意分享,並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

家長更不要訓斥寶寶不聽話或者不願意分享的行為,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階段,我們要尊重現實。“沒有自我”,就不能“歸屬於他人”,簡單來說就是:只有充分滿足自我,孩子才能學會分享。這就像“你自己都吃不飽,拿什麼接濟他人”,這是一樣的道理。



三、寶寶0~3歲之內屬於直觀行動思維,寶寶的思維方式與“自我意識”覺醒以及寶寶“自我的成長”,都有著密切的聯繫。

■家長的處理方法:語言交流故緣要緊,但是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試圖與寶寶長篇大論地講大道理,寶寶真的聽不懂。家長的行動,比你講一百句話更加管用。

大腦智力的發展,是由爬行腦到哺乳腦,然後再到新腦(高級認知)的發展過程。直白一點,也就是由低級到高級的逐步發展。所以寶寶0~2歲,是爬行、翻滾、抓握、坐立、站立,行走等肌肉動作,刺激寶寶建立基礎神經發育的關鍵時間。

到了寶寶2歲之後,才是寶寶全面調動感覺器官認識外部世界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不滿足於總是呆在家裡面,吵著鬧著總要出去玩。寶寶在外面認識更多的事物,並接觸更多的小夥伴,這個接觸的過程中觸發了寶寶“自我意識”的覺醒。

比如說在與小朋友玩耍的過程區分玩具的歸屬權,你的,我的,他的。一開始寶寶還沒有學會妥協,寶寶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所以寶寶可以玩別人的玩具,但是別人不可以玩“我的”,並開始出現爭搶玩具或者打架和哭鬧的行為。這就是寶寶直觀行動思維和“自我意識覺醒”所產生的影響。


所以當寶寶出現上述這些現象的時候,家長不用大篇大論地給寶寶講“你要學會分享,或者你應該讓著小妹妹”這些大道理。本寶寶根本就聽不明白好不好?家長要儘量將要表達的內容簡單化,語句和指令越短,寶寶越能明白。

打個比方:當寶寶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你可以對寶寶先給予,也就是先讓寶寶滿足。比如說寶寶有3顆糖,讓寶寶分享出來1顆這樣很困難對吧?當媽媽再給寶寶1顆糖,現在寶寶有4顆糖,寶寶就願意分享出來一顆給爸爸。這種看似簡單的遊戲,不但能訓練寶寶的數感提高寶寶對數字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寶寶與人分享的意願。

再比如說:當寶寶動畫片沒有看完,不願意洗澡也不願意上床睡覺的時候,很多寶媽會說“再給你看20分鐘,然後必須睡覺”,或者乾脆強制性地把電視關掉。這是我們家長經常遇到的場景對吧?那麼這樣做到底對還是不對呢?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遵守規則,看似是非常重要,但前提是孩子要清楚認識時間的概念才行。

對孩子來講“20分鐘的時間有多長”?寶寶並沒有概念。再說一集動畫片是多長時間,家長你知道嗎?動畫片看到一半,是什麼後果家長體會過嗎?結果是你讓寶寶上床了,寶寶翻來覆去睡不著。因為孩子的大腦還停留在電視畫面裡面,寶寶只不過暫時性地屈服於家長的強意志,反而不利於寶寶“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樣教育寶寶的方式,寶寶獨立意識、自信和安全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



反而最簡單的方式:是在寶寶看電視之前,家長先用手指指向鐘錶的時針或者分針方向,這樣的指令既直觀又非常有效。不但能讓寶寶提前學習到鐘錶和時間的概念,還能讓寶寶慢慢地學會自律(當然,這個自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寶寶的思維方式屬於直觀行動思維,寶寶看到比寶寶聽到更直觀。所以當寶寶還要看電視不要睡覺時,往往家長會斥責寶寶不遵守約定,或者反反覆覆地給寶寶講大道理。“寶寶要聽話,寶寶要遵守時間觀念,寶寶按時睡覺,不睡覺然後會怎麼樣”等等balabala一大堆,可是真的沒有多大效果。

好了,關於寶寶“自我意識敏感期”今天就講到這裡哈。下次我們再聊,我是頭條號“爸爸不講理”,如果你對這個話題還有任何疑問,可在下方評論區給我提問或留言,抽空我再給大家回覆。謝謝閱讀,祝你帶娃愉快!


爸爸不講理


孩子一歲前開始通過鏡子認識自己,曾經有兒童心理學家做過這麼一個實驗,在寶寶的鼻子上點個紅點,讓寶寶照鏡子,如果寶寶懂的摸自己鼻子,那就說明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了。我閨女是10個月左右我把卷發棒粘在頭上,讓她照鏡子,她懂的伸手往自己頭上摸捲髮器,並且對著鏡子笑了。隨著她慢慢長大,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感覺到我與他人的區別



一:2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增強,出現人生第一次叛逆期,並且有了物權意識,無論什麼都是我的,媽媽是我的,爸爸不能抱媽媽,媽媽也不能抱別人。即使是他去外面公園坐過的凳子,她也認為是她的。“不行,不是”是他們的口頭禪。

小區裡有個男孩2歲多,遊樂場的滑滑梯都認為是他的,別人要是滑了,大老遠的也要掙扎著跑過來,把其它人推開。不是他霸道,是因為他的自我意識敏感期來了

我家現在11個月多,有出現這樣的小苗頭了,喜歡拿手機遙控器等。要是強制拿走,她就會哇哇大叫。

二:3歲左右出現執拗期,秩序敏感期。我的事情我自己做,一定要我關門,你關了不行,就要大哭大鬧,無法罷休。要打開重新關一次才可以

三:4歲左右細化物權意識,懂的這是我的,這是你的。小氣鬼寶寶出現了,我的玩具就不願意分享。以此來宣誓她的主權。


家長要怎麼引導。

孩子的敏感期是孩子長大的表現,每一個敏感期的出現都表示著孩子的思維在發生變化在慢慢成熟長大。所以父母要保護孩子的敏感期。

1:接納孩子的表現。適度的引導孩子

2: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她哭鬧時候,安撫她的情緒,堅持你的原則。可以哭,但是不能打人。

3:不打罵孩子,也不要過度寵愛,不恰當的行為要制止並且引導。



只要家長不對其敏感期加以破壞,孩子很快就會長大,讓爸爸媽媽頭疼的時光也很快會過去的!


郭郭親子


很多孩子在初中之前都是“好孩子”“乖孩子”,但在上初中之後卻突然變得陌生起來,頂嘴、吐槽、煩躁……甚至被家長視為“大逆不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

家長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卻並不領情。受傷的除了孩子,還有父母!一次次的對抗,曾經最親密的關係漸漸產生了嫌隙……

陪伴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父母必須面對的一個巨大挑戰,青春期也是孩子在成年前留給父母調整和教育的最後機會。

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

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面對躁動、敏感、脆弱的青春期孩子,我們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一堂深度聚焦青春期困惑的課程

5年時間探索研發

15萬名學員親歷現場

一切只為更好的成長!

青少年面臨的拷問

多元價值觀衝擊,面對未來,我該如何抉擇?

迷惘無助,父母不理解,心事向誰訴說?

競爭壓力大,同學們都很優秀,我該如何突圍?

父母面臨的困境

孩子拒絕溝通,不瞭解他/她的真實想法!

不是不愛,只是不擅長表達,親子隔閡加重!

孩子學習效率差,沒有方法,心急如焚卻幫不上!

孩子的蛻變

從“聽話”到“聽進話”

改進溝通方式,改善親子關係

從“自卑”到“自信”

內在潛能激發,提升孩子信心

從“要學習”到“愛學習”

改變學習心態,提高學習效率

從“被動”到“主動”

樹立遠大目標,燃起內心鬥志


卓育英才


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經驗和看法。

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不讓他做的事偏愛做,或者佔有慾特別強,不願分享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怎麼來引導呢?今天我們來淺談一下這個問題,幫助跟我一樣有育兒煩惱的家長們。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幼兒的“自我意識”?它的表現是什麼?

心理學上認為: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自我意識是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特點。

比如最近我的女兒經常跟弟弟比腳的大小,說她的腳比弟弟的大,站在弟弟旁邊時:總是自豪地說自己比弟弟高。在客廳玩時有時會說:這是爸爸買給我的積木,弟弟你不要玩;跟堂妹說:這是我的奶奶,不是你的;有時別人的玩具,她喜歡,也說是她的,不肯歸還給人,這些都是兒童自我意識的表現行為。

其次,孩子的表現自私,佔有慾強,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大量事實證明,兒童的“自我意識”是其成長階段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它跟自私自利不同,因為處在這個階段的幼兒,眼裡只有“我”,而沒有“你”和“他”。他們說話喜歡以我開頭,從“我”出發,很少估計別人的感受。

不明白的會以為孩子佔有慾很強,什麼都要霸佔著,但其實這是孩子在幼兒期,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生活領域的擴大、語言表達的發展和外界教育的作用下,自我意識得到了更加快速的發展的原因。

再次,家長應該如何進行引導孩子的自我行為呢?

像2-5歲處於幼兒期的孩子,家長們主要是促進孩子自我評價的發展。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會這樣做:

1.當孩子為我們倒了杯了水時,即使我們不想喝,但也可以對她的行為作出正面的評價,讚賞她的孝順和體貼,注重其為此付出的主觀努力。

2.當孩子看電視動畫片總是靠得很近時,我們必須明確這種行為會導致近視,是錯誤的行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訴他怎麼做才正確。

3.參加集體遊戲時,對孩子的行為及時給出積極正面的評價,引導孩子學會關心和體諒他人,學會分享才能獲得更多的道理。

4.當做一件事失敗時,引導孩子自己分析原因,通過自省,發現更全面的自己,不會因為失敗而埋怨他人。

5.家長的教育應該鬆弛有度,民主而嚴格,可以選擇獎勵良好行為的方法,多鼓勵孩子做正確的事。

最後,兒童在成長期自我意識如果受到阻礙或扭曲,常常會容易引起人格異常和人格障礙。嚴重時會導致人格分裂甚至產生雙重人格。

<strong>

專注分享育兒經驗和知識,關注兒童心理,請諮詢,關注@兔媽媽課堂


兔媽媽課堂


自我意識敏感期,我的我的我的掛在嘴邊

孩子三歲表現的佔有慾強,其實這都是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常見表現,和自私、霸道、小氣毫無關係。《捕捉兒童敏感期》裡指出,從2-3歲開始,兒童發現自己同世界實際是分離的,自我開始萌芽,便驚人地以自我為中心。具體表現在:極具佔有慾,什麼都是“我的我的”,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碰,更不願意主動分享。孩子是在通過佔有自己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

自我並不是自私,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我記得我看《媽媽是超人3》中,霍思燕說嗯哼:“他現在有自己的領地,包括我是他的,不是爸爸的,分得好清楚。”有一天杜江回家,嗯哼甚至不讓他和媽媽睡,一句“你出去,你到客廳去睡”,將爸爸趕了出去。這裡的嗯哼,其實也不是嫌棄爸爸,而是他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了,認定媽媽是他的私有財產,別人不能靠近。對於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孩子,家長不譴責孩子的行為,不給孩子貼標籤,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就好。當孩子動手搶時,引導他用語言解決問題:我不同意他玩、我不想分享。當孩子佔有別人的東西時,幫他明確物件的所有權,告訴他自己的東西自己能做主,別人的東西,他不能動。當孩子不願分享時,不強迫,但可以鼓勵他交換,在做到後及時讚美,正面強化他的交換行為。

咱們怎麼幫孩子度過好這個自我意識敏感期

一、是不必太焦慮。有的孩子性格強勢,所謂的“自私”表現的就明顯一些。有的孩子性格柔和,就會顯得很大公無私。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幼兒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最初階段,他們心理活動都單純圍繞自我出發,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隨著時間推移和閱歷的豐富,這種自我中心行為將逐漸轉為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行為。


二、是要從“吃”上著手讓孩子學會分享。吃是孩子最看重的東西。現在從外面買回來好吃的,只要是能分享的東西,我都會當著孩子面,分出一些給家裡其他人。一開始,孩子會大哭大鬧,但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上週參加一個小朋友生日聚會,帶回來一塊兒蛋糕,女兒還主動給爸爸留出一小塊兒,等著爸爸加班回來後一起吃。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模擬遊戲和讀繪本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分享的技巧,但更好的是在實踐中引導。前一段帶孩子到外面玩兒,孩子想騎一個小姐姐的車,遇挫後孩子眼淚汪汪得回來了。我說:“你再去試試,拿你的玩具和姐姐交換,看看怎麼樣?”孩子順利成功地騎到了車,很開心。


三、是營造家庭分享的氛圍。我跟老公約定,父母做完飯後,我們都主動幫助把飯菜盛好;一些好吃的菜,主動給父母多夾一些;吃完飯後,讓父母坐下休息休息,我們主動把碗洗了。相信這些舉動,會對孩子有示範作用。


四、是為孩子創造與小夥伴交往的機會。孩子在家比較強勢,我就經常帶她到朋友家玩,去時還要帶上自己的一些玩具。到一個陌生環境,孩子就沒那麼“囂張”了,能夠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了。我還發現,孩子在一起多接觸,熟悉了過後,大家就能玩得比較融洽。前幾天,朋友帶孩子來我家玩,孩子開始哭鬧,不願意分享。我堅持讓朋友帶孩子留下來。半小時過後,兩個孩子熟悉了,玩的特別高興,孩子把很多好玩的玩具都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離開時,兩個小朋友還在一起熱情的擁抱,並說:“把我的牛奶讓姐姐帶回家喝吧。”最近還一直嘟囔,要讓朋友家孩子來玩兒。


總之,在孩子所謂“自私”問題的教育上,不要恐慌焦慮,要在示範中言傳身教,在生活上潛移默化,在互動間耳濡目染,相信問題一定能妥善解決。

歡迎關注麻麻很忙的頭條號和微信公眾號,id: eduzhenxuan,關注我們的知乎、悟空問答家長很多哦!現在超過5萬+的爸媽都在裡聊教育, 這裡不僅有最in的90後潮爸潮媽分享的育兒經,也有留學海歸雙商超高的智慧酷爸酷媽分享教育啟蒙的故事,還有娃爸娃媽在教育路上遇到家庭教育、升學擇校的困惑解答。感謝大家多多點贊+評論+轉發

一度甄選


有一個詞叫“terrible two",指的就是寶寶的自我意識很強的兩歲,很多家長都是深有體會,可以說分分鐘炸毛,寶寶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時會有哪些令大人抓狂的表現呢。

  • 總是說“我不,我不”
  • 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 霸道,不喜歡分享
  • 特別固執特別執拗
  • 打人罵人
  • 喜歡和爸爸媽媽對著幹
  • 反抗爸爸媽媽的指令



寶寶的自我意識發展歷程

  • 0-6歲的寶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 1-2歲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 2-3歲自我意識進入敏感期
  • 3-4歲進入執拗期

自我意識敏感期順利過渡的積極意義

大人通常提到“自我意識敏感期”都會覺得頭疼,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確實是非常固執,非常不好惹,但是如果大人知道了這個敏感期對於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就不會覺得麻煩了。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順利過渡能夠讓孩子明確什麼是“我的”,敢於說“不”,堅持自己的意見,形成一個良性的自我核心,更有意志力。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

1. 不把寶寶這個階段的行為隨意上升到道德層面

當寶寶不想分享玩具的時候,如果家長批評孩子並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孩子會非常受挫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實現自我評價,對自己的評價完全來自於他人,所以,他人的評價對孩子的自我認同影響非常大。

2. 設置各種移情場景模擬

遊戲是孩子獲得認知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大人可以設置寶寶去別人家做客,被別人家孩子拒絕分享玩具的場景遊戲,或者大人生病了,順帶問問寶寶生病了有什麼感覺,通過這種換位,讓寶寶瞭解別人的感受。

3. 不要過度營造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氛圍

現在家庭基本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圍著孩子轉,口頭禪經常是“我不吃,給寶寶吃”,“都是寶寶的”,“寶寶想去哪玩我們就去哪玩”,這樣會讓寶寶以為自己真的是世界的中心,長此以往就真的是“自私霸道”了。

適當的照顧大人的意願也是必要的,好吃的大家一起吃。

4. 接受孩子的自我中心思維,尊重為主,正確引導

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想體驗做大人的感覺,小小的身軀總是爆發出大大的能量,“我可以,我能行,我來做”,換個角度看待孩子,接受他們的自我意識行為,尊重孩子,大人避免訓斥孩子,給孩子發脾氣,更加強化這種思維。

最後引用著名教育家孫瑞雪的一句話:沒有自我,不能歸屬於自己,必歸屬於他人。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嬰幼兒睡眠指導師,與孩子一起成長,最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墨仔媽媽育兒


首先,父母們要知道什麼是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也就是說孩子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在這之前,孩子的意識中,他是和母親是一個共體。

在一歲半到兩歲的時候,很多孩子開始獨立行走。這個時候,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進入兩歲之後,孩子們開始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

自我意識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呢?

第一,孩子喜歡說我的。很多媽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孩子進入兩歲之後,最喜歡說的就是我的。不管是自己的玩具,或者是自己想要的玩具,還是別人的玩具,只要孩子想要或者已經拿到自己的手裡,最常說的話就是我的。

第二個表現就是孩子喜歡說不。任何事情都喜歡和大人對著幹。

第三個表現就是對秩序有嚴格的要求。比如自己的玩具,每天必須按相同的順序和位置去擺放。或者每天上學的路必須走同一條。

當孩子有以上表現的時候,證明孩子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這個時候的孩子確實是很難帶。動不動的發脾氣,苦惱在大人的眼裡,孩子是不講道理的。

在《我的兩歲孩子》這本書中,作者提到孩子之所以有這些表現,喜歡和大人對著幹,對秩序有強烈的要求,其實都是孩子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在認知這個世界。也就是說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父母首先要從心理上接受這個過程。不要認為這是孩子在無理取鬧。

怎樣來引導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寶寶?

第一點,從心理上接納孩子。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知道這是每個孩子都必經階段。父母要放鬆心態,不要和孩子面對面的去硬碰。

第二點,尊重孩子。這裡說的尊重,也就是說尊重孩子的行為。我女兒兩歲多的時候,每次自己要按電梯,自己要開門,如果別人幫忙按了都會大哭大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自己再重新把這個事情做一遍。

所以如果孩子強烈要求這樣的事情再去做一遍的時候,父母最好去帶孩子重新走一遍過程,不要從大人的角度出發,覺得這樣的事情毫無意義。

第三點,如果孩子哭鬧的特別厲害,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或者是直接抱離現場來處理。兩歲孩子的注意力時間很短,有時候換一個環境,她們的哭聲就會立馬可以停止。

第四點,逐漸幫助孩子建立規則。與其說建立規則,其實就是幫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飯前要洗手,玩具玩完要收起來。有時候孩子並不一定能夠完全去照做。但是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瞭解規則,並且幫助孩子可以一起去完成。

比如玩具玩完了,要說起來很多孩子可能不願意。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去引導孩子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收起來。長久的堅持,就是為了告訴孩子玩具在玩兒完之後是要收起來的。

2歲很快會過去,2歲之後我們又會迎來一個乖巧的寶寶,父母們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


豌豆媽媽育兒


孩子終歸長大。

等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後,他們就更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希望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這個空間裡,他們想完全主宰,不希望父母加以干涉,他們不想總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為人父母,光著急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八個字:“正確引導,尊重選擇。”

1.正確引導。

孩子的內心是純淨的,沒有大人那麼複雜,他們願意相信世間充滿了美好。同時他們的內心又是不堅定的,是脆弱的,很容易被誘惑,被欺騙,被利用。這時,父母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讓他們能夠明辨是非,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很多時候,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後,很容易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甚至他們為了好玩,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而不自知。這時也需要父母提前做好監督及教育工作。

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可以約法三章,讓孩子知道規矩的重要性。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陪孩子看一些《青少年犯罪紀錄片》、《普法知識講座》、《性犯罪實例》等等。

2.尊重選擇。

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的過於關注,讓孩子很不自在。他們希望過自己的生活,他們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有自己喜歡的領域。

比如,孩子喜歡音樂,我們有時怕他們“不務正業”而耽誤學業。但在他們自我意識覺醒時,我們可以適時鼓勵,“爸爸媽媽不反對你學習聲樂,但有個前提,學習不可落下,爸爸媽媽相信你會處理的很好,加油。”

孩子希望被尊重,被重視。所以,身為父母我們可以在正確引導的前提下釋放尊重。


首席育兒家


粉絲朋友的疑問

前段時間有位粉絲朋友和開心爸爸說了這一件事兒。

他準備送兩歲半的孩子去幼兒園,結果剛送過去,孩子就弄得自己差點下不來臺。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粉絲朋友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老師看到孩子比較可愛,想要過來抱一抱,結果孩子直接就伸手在老師的頭上打了一下。讓這位粉絲朋友覺得實在是太惱火,差點當場就發作了。

這位粉絲朋友還說,最近孩子表現比較不好,動不動就大哭大鬧,有的時候還是無理取鬧,自己的東西別人一下都不讓碰......

彷彿這些事情都是一夜之間就表現了出來,這位粉絲朋友苦惱地說,這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好好地孩子直接變成了一個熊孩子呢?

事實上,這只是孩子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

孩子們在2歲半到3歲左右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會對“你的”“我的”這類詞非常敏感,而且對於自己的東西看管的比較嚴。還經常說“不”,在很多事情上總喜歡和爸爸媽媽對著幹......這其實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

所謂的自我意識敏感期,主要是孩子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區別,開始有意識的區分“你的”與“我的”。這裡說的區分指的不僅僅是物品,在對於一些事情上也是這樣。比如“爸爸讓我這樣去做”,“我想那樣去做”。並且他們會變得很固執,執著的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當然,自我意識敏感期還有一種表現,就是經常說不。其實他們雖然嘴上面說的是不,心裡面還是很接受爸爸媽媽意見的。這裡的不,實際上只是通過這種表達,來建立起自我的概念,讓爸爸媽媽知道,我自己是存在的,甚至有的時候是需要聽一下我的意見的。

實際上,自我意識敏感期對於孩子來說十分重要,是孩子未來人格的雛形。他們意志的堅韌程度以及內心的強大程度,都與這個時期息息相關的。

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保護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孩子呢

適當的讓孩子自己做主

對於經常說不的孩子,其實爸爸媽媽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自己來做主。做得好了,下一次再做的時候就更加有信心了;做的不好,也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而且對於自己做主的事情,他們會變得超乎尋常的慎重,超乎尋常的專注。這對於日後的注意力培養也是很有幫助的。

不過如果在這個期間,孩子表現出了過激的行為,或者比較危險的行為時,爸爸媽媽還是應該引導一下的。

自己的就是自己的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東西非常在意,對於物品所屬權的問題也很是關心。這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不應該為了所謂的面子,強制孩子去分享,或者強行把孩子的玩具送人。

最好的辦法就是,爸爸媽媽幫助孩子來區分,哪些東西是我們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我們享有絕對的所有權,可以送給別人,可以自己玩,可以藏起來,只要自己願意怎麼做都行。但是別人的東西就不行了,想玩的話,只能是向對方詢問,得到了肯定後才可以玩的。

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經歷自我意識敏感期,這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更應該做的就是,遵循孩子的正常發展規律,在合適的時候輕輕的推他們一把,這就足夠了。


開心爸爸的日記


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是系統升級的又一體現。他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覺得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但是也是讓我們頭疼的事情,因為孩子已經不能按照我們的意願去做事情了,他總有太多的想法,總是說“不!”

傾聽,和解是個好辦法

是的,我很欣賞有主見的孩子。他會有更多特別的點子,長大以後也能勇敢的做自己。

但遇到和孩子意見不同時,我們不妨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靜下心來蹲下來看一下孩子想要什麼,他是怎麼想的。

然後再和他說一下我們的觀點。我跟我兒子小久久就是這樣溝通的,雖然他現在才兩歲三個月,但是他和其他孩子比起來更懂事也更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然後我們再一起商量一個最好的方法,一起解決問題。

接受自然結果

當孩子有很特別的想法,但是我們無法滿足或者不能接受時,可以告訴孩子事實和自己的想法。

孩子可能一時無法接受,會哭會鬧,但是也沒關係,他需要時間。調整自己,接受事實。

“因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線工作者,我手寫我心。育兒路上你並不孤單,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