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尊敬的讀者朋友,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獲取專業的育兒知識

自從有了娃,媽媽給孩子買起東西來,那叫一個大方,只要有人說這個不錯,心裡那個癢,一狠心買!買!買!大到嬰兒床,小到寶寶奶嘴,林林總總的,在家裡堆了一大堆,有些寶寶用品,確實好用,但有一些利用率超級低,甚至有些買回家後直接沒用過,所以媽媽也是花了不少冤枉錢。作為一名資深二胎寶媽,今天蜜牙媽媽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那些買了卻被打入“冷宮”的寶寶用品!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1.嬰幼兒游泳池

這大概是我買過的最“雞肋”的產品了,充氣就要大半天,水管子接熱水器,接熱水還沒滿,水又涼,還得燒開水,然後家裡蒸騰騰的,一家子大人忙活的滿頭大汗!每次娃遊不了幾分鐘,就非要出來,然後就是家人齊上陣清掃戰場,刷池子,放水,好吧,我就不描述放水的情景了...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如果真的想讓寶寶游泳,建議去專業的衛生游泳館。不過你家要是人力充足,有水,有時間,有錢任性的話,那就忽略我說的話吧,哈哈~

2.蔬果咬咬樂

裝著費勁,吸兩下里邊就吃不到了,還剩很多很浪費。汁水多的水果千萬不要放進去,否則你會收穫一個“髒娃娃”啊,弄得那裡都是,最重要的是咬咬樂還會被水果汁染色,不好清洗。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如果真的想給寶寶吃,一定要做好“措施”戴好圍嘴兜兜,不要放多汁的水果食物,吃完了一定要注意及時清洗啊

3.手動吸奶器

理由:用起來費時,手很酸。特別是奶水少的媽媽來說,是一種毅力的磨練,每次控制不好力度,把奶頭都吸紅腫了,奶也出不來幾滴。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點評:真心不要為了省錢而買手動的,可以用電動的代替,畢竟當媽沒有大把的時間去慢慢手動擠奶呀

4.定型枕

理由:嬰幼兒不能用枕頭

“為什麼嬰兒不能過早使用枕頭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寶寶在出生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沒有頸椎弧度的!

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的頭部體積較大,因而在平臥或側臥時,後腦勺剛好和脊柱處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這是一種非常舒服的姿勢;

所以,這個時候使用枕頭非但不能讓他們更舒服;相反,還有可能影響頸椎的正常發育!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是為了防止寶寶偏頭才用的,但事實證明,目前沒有科學依據來證明這類枕頭有用,6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好床上別放枕頭、玩具等。

5.圓坐式學步車

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麼“麻煩”,輕輕鬆鬆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反而更慢才能學會走路。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6.感溫勺子

從柔軟度和弧度上來說,它是合格的。從感溫功能上來說,雞肋到家了。

並不是因為它完全不管用。勺子放到滾燙的熱水裡,確實會慢慢變成白色,提醒食物過熱。但滾燙的食物,還用勺子來分辨嗎?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遇到入口燙但並非滾燙的“邊緣”溫度,這勺子就沒那麼好使了。

有次喂蜜牙輔食,摸著碗明明有些燙手,勺子顏色卻紋絲不動。所以,溫度這事,還是親自試試比較好,高科技有時也不是那麼精確的。

7、束腹帶

這東西,不能完全說它雞肋,效果因人而異。個人感覺,主要是個心理安慰。

對於母乳餵養的媽媽來說,用處不大。不管你信不信,帶著這玩意兒餵奶,那是不可能的,容易蹭著孩子臉不說,還不利於血液循環,讓出奶量大打折扣。娃要吃飽,必須得摘了這東西。(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等過了哺乳期,體型並不會因為一條束腹帶而有什麼改變,最好的塑形方法就是運動!運動!運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有人說束腹帶能防止器官下垂——放心,我們的器官沒有想象的那麼脆弱,前提是,只要不去作死地跳繩,提重物,做劇烈活動

再有就是,不需要母乳餵養的寶媽,如果一定要用,要謹記一分價錢一分貨,千萬不要買某寶便宜的爆款,要買就買品牌的、貴的,符合人體工學。試過便宜的骨盆帶,綁了一下午,胯和腿疼了好幾天,甚至懷疑骨頭出問題了。好在後來再沒用過,才慢慢好起來。

8、拼圖式爬行墊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是愛這款爬行墊的:色彩豐富,還能摳出一小塊一小塊圖案,再一個一個拼回去,感受玩的樂趣。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但從大人的角度講,這簡直是噩夢:一旦蜜牙尿褲子,就會通過這些拼圖縫隙下滲,然後到處擴散,每次清理都是一場惡戰;經常拼著拼著就弄丟幾個零件,要麼就抓起一小塊往嘴裡送,媽媽分分鐘要抓狂……

9.電動式搖籃

起初買這件產品,完全是因為懶。事實證明我太天真,蜜牙放上去10次,有8次是狂哭不止的。所以,永遠別看輕寶寶的脾性,也永遠別想著把粘人的寶寶推開。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體積大佔地方,這些明擺著的缺點就不說了。單說搖籃靠背只是一塊布(應該是少數產品),孩子躺進去窩著脖子,對骨骼發育就不好。再者新生兒大腦還在發育期,不宜長時間搖晃。電動搖籃,搖動頻率不能人性化掌控,貴且不實用。

評價:小的時候不敢放不願坐,大的時候坐不住坐不開。

10.洗澡帽

史上最簡單粗暴的評價:對於有個性的娃來說,一!點!用!都!沒!有!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因為,有個性的娃,洗澡根本不讓戴!如果你硬來,那麼恭喜你,一場暴風雨式哭鬧即將襲來。加上在水裡各種扭身打挺,索性,這個澡也不用洗了。

其他的,諸如戴不好就漏水、一部分頭髮洗不到等缺點,就不一一吐槽了。

洗頭這事兒無解,只能祈禱自己攤上個聽話的娃。

11、高景觀嬰兒車

高景觀,視野好,避震效果強,還能遠離尾氣,造型也霸氣側漏。但實際用起來,真的很不方便。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龐然大物總歸是麻煩事兒。有電梯有車還好,遇上要爬樓的,二十多斤的的車扛來扛去,就問你服不服?推去餐廳吃飯,佔了整個過道,只能挑寬敞的桌位,服務員還不一定讓你放過道。摺疊傘車就靠譜多了,單手操作一鍵收車,媽媽一個人抱娃拎著毫無壓力。兩年的血淚告訴你,只要帶孩子出去,設備輕便就是王道。什麼顏值什麼品牌,都是浮雲。

12、噴水洗澡玩具

原理很簡單,嘴巴上有個小孔,在水底捏住排出空氣,然後放手就裝滿了會,拿出來捏就噴水。海淘回來的,還不便宜。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造型倒是挺可愛,而且做工也很不錯。可惜這東西麻煩的是用完之後要把肚子裡的水擠出來不然時間長了,裡面會發黑髮黑髮黑!!!非常噁心!!!

13.防抓手套

有些媽媽害怕寶寶把自己抓花臉、著涼,於是會給寶寶們戴上防抓手套/襪套。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可是寶寶即使戴上手套,還是會往嘴巴里塞啊;而且,這些手套、襪套長時間裹住寶寶的手腳,限制了寶寶自由使用手腳探索感知世界的機會。

評價:0-12個月是嬰兒手腳發育的黃金時期,如果錯過了,寶寶長大後可能會出現拿取物品不靈活、寫字難、不愛走路等一系列的問題。

14.開襠褲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尿尿便便方便,就想著給寶寶買開襠褲。但其實,開襠褲最好不要穿。

嬰幼兒探索周圍的世界,大部分是通過自己的小手。小手在對外界探索的過程,也包括對自己身體的瞭解。在這個過程中,穿開襠褲的寶寶小手會不可避免地觸摸到自己的外陰。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如果寶寶大小便後沒有及時清潔乾淨,殘留在尿道口的尿液和肛門的糞便汙物會弄髒小手,而寶寶在嬰幼兒期,大部分都會出現吸吮手指(或咬手指)的行為,這個行為也會很容易把小手上的尿液、糞便汙物帶入消化道,造成寶寶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疾病,像手足口病等都有可能發生。

15.反季衣服

反季節花了三四百元買了件品牌大衣,等下半年該穿的時候孩子長高長胖了,穿了兩次就沒穿了……孩子東西還是當季買當季穿,也別追求啥品牌了,孩子長得太快啦。

16、孩兒他爸

理由:不能哄孩子,不能餵奶,辛苦哄孩子時,躺旁邊玩遊戲,跟沒事兒人一樣,叫過來哄孩子,越哄越哭,使用效果差!還不如不用!是最沒用母嬰產品!

史上最全的“避坑”母嬰用品榜,最後1個竟然每家都有,快看過來

大多數寶媽容易把孩兒他爸列入最沒用的母嬰單品中,雖然說開玩笑,但是也是有事實依據的。畢竟,現實生活中會帶娃的好老公確實是太少了,哈哈~

以上盤點的這些東西並非都是“洪水猛獸”,完全碰不得,只是提醒媽媽們在給寶寶買用品時切忌盲目跟風。不然買了個雞肋回來,扔了可惜,不扔又佔地方,看著就窩火有木有?各位媽媽,你還買過哪些沒用的東西?歡迎一起來吐槽~

如果你喜歡“蜜牙媽媽小課堂”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或者你有什麼其他生活技巧或妙招,歡迎在評論區踴躍留言,期待您的分享,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