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過年了!過年了!

小北這裡給您拜年:

祝各位,佳節愉快,鴻運當頭!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串門團聚是免不了的,這也是彰顯咱北京人懂規矩,講禮數的好場合。小北和您一起來瞧瞧,北京人過年時,是有多講究!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串門兒不空手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朋友,發小,同事之間,在春節假期相互走動,都會備好禮物,利用這喜慶節日聯絡感情。比如 稻香村的點心,張一元的茶葉,天福號的熟食。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春節期間,少不了親人相聚、好友相會,開懷暢飲、大快朵頤一番是少不了的,這時候北京人在餐桌上的講究,就體現出必要性了。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吃飯不能吧唧嘴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認為,吃飯吧唧嘴,那吃相忒難看,尤其是女孩子更不能那樣。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吃魚不能說“翻”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過年的飯菜裡,離不開魚。而翻魚和翻船同音,這大過年的可是不吉利,所以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煮餃子,“看破不說破”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過年也少不了吃餃子,那麼煮餃子的時候破了總歸是不好的,所以過年期間煮餃子,“破”的字眼記得要回避。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吃菜不許攪菜碟兒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在北京,圍桌吃飯,夾菜時,在盤子裡亂翻的人,鐵定被數落,小孩子這麼做,大人更是會當面“教育”。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吃飯時不許筷子豎插在碗裡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這是過去祭奠死者時,到了墳圈子,才把筷子豎插在碗裡,所以家裡長輩最忌諱這個,吃飯的時候,誰這麼幹,純粹是給別人添堵呢。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在北京人看來,有這種行為的人都是“丐幫”的,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家長會告誡小孩說不要學叫花子。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盛飯不是要飯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過年了,有人來家裡做客,客人吃完了一碗飯,你好心問客人,張嘴就來:“你要飯麼?”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估計人家聽完後,放下碗筷就走人了。記住,在北京,遇到這種情況,要說:“您還添飯麼?”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吃飯時不能端著碗滿處跑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在北京,大家一起吃飯時,您不能端著碗滿處跑,這行為也是“丐幫範兒”,也不能隨便換座位,落座就是落座,換來換去的沒禮貌。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長輩先動筷子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春節了一家人吃團圓飯飯,長輩不動筷子其他人不能動碗筷的!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吃飯時手扶碗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吃飯時,手要扶碗,不準一隻手放在桌下!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夾菜只夾眼前的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夾菜吃只能吃跟前的,最好別夾別人跟前的。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喝湯不許吸溜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喝湯出聲給人印象也不好,顯得沒教養。容嬤嬤在宮裡也是這麼教育小燕子的,都記得吧。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除了飯桌上的老禮兒多,在與人交際上,更是有講究、規矩。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不給別人添麻煩


北京人有眼力見兒,家長打小就告訴姆們不給別人添麻煩,破事一堆的人,在北京最不招人待見。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不玩心眼兒


北京人辦事、交往,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抖機靈,不玩心眼兒,不弄那雞賊的事兒。說實話,都這個年代了,跟人耍心眼,玩雞賊,誰看不出呀?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打聽道兒要下車


打聽道兒,不下車問路,老北京人一準兒說你,不懂的禮兒。還記得《老炮兒》裡面,六爺架著鳥籠子,怎麼教育那對兒小年輕的吧?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不許說瞎話兒


這是爹媽打小就教育姆們的,說瞎話害人害己,長大了到社會上再說瞎話,吃虧就在後面了。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不許斜眼看人


北京人認為斜眼看人,對人極不尊重,是看不起別人的表現。當然,如果天生“偏見”,那就另說了。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不許抖腿


抖腿給人的印象不好,有點吊兒郎當的樣子。所謂“女抖騷,男抖窮”,這個毛病真不能有。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跟人說話時候嘴裡別嚼東西


邊嚼東西邊跟別人說話,說話不清楚不說,還顯得不尊重他人。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不許咋咋呼呼


打小長輩就教育姆們,在哪兒都不許咋咋呼呼的,顯得自己特“能耐梗”。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酒滿敬人,茶滿欺客”


勸酒時要斟滿,以示對對方的尊重。那歌怎麼唱來著?“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但倒茶恰恰相反,絕不能滿,滿了就是欺客。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住”


過去有七八十歲的老人到家裡拜訪或串門。一般是不留飯或住宿的,萬一吃著半截兒或第二天一早穿不上鞋,這縱有千般巧嘴也說不清了。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必須尊老


長輩跟小輩說話時,小輩得乖乖聽著,不許嘟囔,更不許還嘴。否則,吃大耳帖子是必須的了。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您吃了嗎?”


這是最有北京味兒的打招呼方式,其實並不是真的問吃沒吃,而是反映出北京的禮數,何勇在紅磡體育場演唱《鐘樓樓》,對著臺下的香港觀眾用最地道的京腔問候,就是:“吃了麼,您吶!”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說聲請,叫聲您”,小不了你,大不了我,卻透著親切和關心。


再來說說老北京只在過春節時的“老禮兒”、“禁忌”。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大年初一不回孃家


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意指著會把孃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孃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孃家。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過年期間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禁忌動刀子和剪子


說是“過年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忌借錢


說是“春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春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整一年”。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忌打傢俱(盤、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認為打碎傢俱,一年四季不吉利。不過在當今社會,當孩子們由於不慎打碎了傢俱也不要緊,只要大人們趕快說上一句:“歲(碎)來(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也就化兇為吉了。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忌倒汙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說白了,這都是年前該乾的事。


北京人過春節,講究!老規矩不能忘啊


即使時代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可這些皇城根兒下的規矩、習俗、老理兒,還是應該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是咱北京文化古都的精髓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