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老北京人,有誰還能吃著爆肚和王致和臭豆腐,還喝豆汁?

淡淡de生活


像我們一直從事餐飲行業很多年了,嘗得百味,可以說從不挑食了,但是見了色澤灰綠,醇厚,酸餿且微甜的老北京豆汁也要退避三舍,實在接受不了,極像泔水的味道,有時真的想不通,為什麼好好的豆漿一定要給它發酵發餿呢?但是看了老北京人就著鹹菜絲、炸的脆脆的焦圈或燒餅吃的那叫一個香,那麼享受的樣子,我們又感覺挺羨慕的。可以說豆汁簡直是愛之者愛死,恨之者恨死的一種飲食。可能源於地方飲食文化不同的原因。畢竟老北京人從小喝到大了。我們沒接受過,一旦接受了也是很好的,接受不了就是接受不了。

老北京豆汁兒。

但是像炒肝兒,滷煮,爆肚真的還是很有食慾的。吃的很習慣。平時也會自己做著吃。


炒肝兒滷煮
爆肚

另外王致和的臭豆腐也是能接受的。雖然他聞著臭,但是吃起來是真的香。感覺挺矛盾的,可以說臭到極點,香至骨髓啊。特別是搭配上饅頭就著大蔥簡直完美。



王致和臭豆腐

分享美食盡在《美食燴》,《美食燴》讓美食更簡單。每天分享酒店特色菜,敬請關注點贊轉發。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美食燴


我是大鵬,看到這個問題,我感覺我的世界一下灰暗了,吃臭豆腐喝豆汁,想想都發抖。

爆肚,炒肝,焦圈,豆汁,這應該是北京人最有特色的小吃了,我以前去北京試著要了一碗豆汁,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也看到很多網友喝完豆汁的感受,但是當我喝下豆汁的時候,還是被它那特有的泔水味道給降服了,然後就再也沒有喝過,更別提吃臭豆腐喝豆汁了。

但是北京人從小就吃豆汁長大的,自然而然長大後就離不了這種口味,就像我們從小吃饅頭長大,長大後如果天天吃米飯也會不適應,有很多人去到北京都會去嚐嚐豆汁,結果大部分人都敗下陣來了,豆汁特有的味道不是什麼人都能接受的,以我自己的感覺,估計只有北京人才能吃著爆肚、臭豆腐喝著豆汁,還美滋滋的想著:這麼好吃的早點,為啥你們都不敢吃呢?





吃貨王大仙兒


這個問題有些像升級打怪。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就是生活在北京的老北京人,也沒有這麼吃的呀。其實我明白,題主的意思是想說,北京人怎麼那麼奇怪呢?怎麼那麼重口味呢?我在這想跟大家聲明一點。北京人沒有這麼重口味,吃東西沒有這麼狼虎。那都是沒有到過北京的人臆想中的形象。


我也明白,有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對北京的小吃嗤之以鼻,尤其是看著滷煮和炒肝兒,還有麻醬麵的時候,都會皺著眉頭說,太膩了,你們怎麼吃得下。呵呵,是很膩,我們也知道。所以,我們也不是天天吃呀。說到這裡的時候,有很多朋友是不是有一個誤解。就是我們北京人天天都吃這些動物內臟。


其實是不對的。我們也是偶爾去吃一下。我們年輕人就吃得更少了。至於說到豆汁兒,如果不是老城區的北京人,人家也不喝。豆汁兒的受眾,一個是上歲數的老北京人,一個是城區的老住戶。所以,這個品種的小吃將來就會隨著老人的老去而消失。因為越是正宗的豆汁兒越是賣的便宜,利潤也低。新一代的傳承人也懶得去經營。所以,豆汁兒這個小吃,不是您詬病不詬病的問題。是將來您想品嚐也不見得有的問題。


說到口味重的問題,很多人還說,北京人吃的包子都是豬肉大蔥餡兒的。還必須要吃蒜。是的,您聽到的是沒錯的。可是,您知道嗎?那豬肉大蔥的小包子是天津的風味,狗不理的吃法。我們北京人只不過是覺得這天津的包子很好,就尋常了一下而已。您怎麼不說浙江的小籠包呢,在北京,一般也是豬肉大蔥餡兒的呀。恰恰我們北京的家裡包的包子都是素的。我們愛吃韭菜雞蛋的,愛吃豬肉豆角的,還愛吃豬肉茴香的。


再說臭豆腐。我們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和南方那種炸著吃的臭豆腐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吃臭豆腐是怎麼吃呢?一般是吃窩頭的時候,對,是窩頭。就是現在生活好了,也是偶爾要吃一次窩頭。吃窩頭的時候,抹著臭豆腐吃。還要就著我們北京特有的一種鹹菜,黃豆炒雪裡蕻。那味道,只有吃過的才知道。


說了半天,就是想告訴您,我們北京人不是純粹的重口味。而是偶爾會喜歡這種重口味的菜品。我們的飲食結構很豐富。什麼季節吃什麼應季的食品。

所以,老北京人也不會吃著爆肚就著臭豆腐還喝豆汁兒。


北京範兒


你見過哪個北京的這三樣一起吃?你家是不是天天烙餅夾著饅頭配米飯吃啊?還是頭孢配白酒啊?


噴子dio


我同事,江蘇人,第一次喝豆汁兒就十分適應,還積極地幫同行的客人打掃完一碗。這麼熱愛北京和北京文化的人,因為討了家鄉的媳婦,回老家了,可惜!


大花怪


這些都是我的最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b20000e175eb135fd9\

大愚叔叔


你全家都喜歡這麼吃。

而且你最喜歡的,就是油渣臭豆腐卷大蔥。吃的時候還必須得去廁所吃,要的就是這個味兒。這是你們家祖上傳下來的吃法。


用戶3869224153212


在咱北京的眾多美食裡,

有一些比較“有個性”的吃食,

像豆汁兒啊、滷煮火燒、芥末墩兒...

吃不慣它們的人,還給它們起了個名字叫“怪味”小吃。

可就小編而言,也沒發現它們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但站在公平公正的態度來看:

之所以說它們“有個性”,是“怪味”小吃,

或多或少肯定還是因為它們本身有一些大眾不能接受的地方吧,

像豆汁兒,就不是每個北京人都愛喝它。

今兒,小編就來和您聊聊那些經常被網友吐槽的“怪味”小吃。

芥 末 墩 兒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好多咱老北京的吃食都失傳了,也許是因為老北京人都會做它的緣故,芥末墩兒被傳承了下來。不過現在也少見還有人在家做它了。

您別說這芥末墩兒的口味是有些奇特,以白菜和芥末為主要原料,不愛吃芥末的人是真心接受不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芥末墩兒的魅力不就在於這個“衝勁兒”麼,一小口就能讓人渾身通透,在愛吃它的人面前,可是連湯都不能錯過,芥茉鑽鼻,這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啊。

過去一到冬天,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過冬的吃食,這其中做的最多的還要說是芥末墩兒了,為的是以防斷頓,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大油大肉吃多了,得換換口味。

豆 汁 兒

對很多人來說,提起北京小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豆汁兒。

經常有人問小編:“你們北京人是不是都愛喝豆汁兒啊”,那還真不是,就跟四川人也不是都能吃辣一樣,我有個同事,地道的北京人,豆汁兒一口都咽不下去。

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餿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的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鹹菜的辣,辣得舌尖發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後是滿頭大汗。我小時候在夏天喝豆汁兒,是先脫光脊樑,然後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選自梁實秋《雅舍談吃》

愛喝它的人,買豆汁兒,都是提著大可樂瓶(大桶)去的,不愛喝它的人,聞一下,就要逃之夭夭了。

姜 絲 排 叉

薑絲排叉,又叫薑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不愛吃薑的瓷,聽名字就覺得頭疼吧?

但您不要因為它的名字和姜味就望而卻步,自古就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和“生薑治百病”的說法,所以適當的吃點姜,對身體是極好的,下次再瞅見有賣薑絲排叉的地兒,不妨買來嚐嚐~

麻 豆 腐

麻豆腐也是咱北京的特色,早在明代就出現了,由於所用的羊油羶味重,一些人接受不了,但也有不少好這口的人。您去稍微講究的店點麻豆腐,服務員一定會問上您一句:“您要羊油還是素油”,羊油必須羊油。

滷 煮 火 燒

北京愛吃下水,以滷煮火燒、爆肚、炒肝兒,這鐵三角為主。今兒,咱們先來說說這滷煮火燒。

吸足了湯汁的豬肺,有嚼頭的豬腸...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那個香味。要不是怕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一天三頓全吃滷煮都沒問題。可就有朋友說接受不了這個味兒,真是有些遺憾呢...

炒 肝 兒

也許是因為有豬腸的緣故,炒肝兒也不被所有人接受,但肝香腸肥、蒜香撲鼻的炒肝兒仍在很多食客心裡佔據一席之地,像我,至少兩碗起!

王 致 和 臭 豆 腐

在北京說起臭豆腐,首先想到的就是王致和,把它抹在剛炸好的炸饅頭片兒、窩頭片兒上,吃一口沒人不說香。拿臭豆腐來當面條的澆頭,更是妙不可言。

但在好多人心裡王致和臭豆腐就跟鯡魚罐頭沒兩樣,都別說吃,一打開蓋,就能燻走不少人。

寫到這兒,小編的肚子也開始咕嘟咕嘟的叫了,

這幾樣“怪味小吃”,都是您的最愛麼?有您不愛吃的麼?


蔥油餅不帶蔥


我是外地人,但是特別喜歡吃老北京的爆肚、滷煮、豆汁兒、炒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