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我是這個屯裡,土生土長的人......”

屯字的本義是“包起來”、“圍起來”等,現為北方地名主要用字之一,多指較小的村莊。

內蒙古自治區就有這樣一個“屯”兒,但它不是一個村,其實是一個市,你知道這個地方嗎?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東西橫跨2400公里。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8省毗連。 截至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下轄9個地級市、3個盟、11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這個市就是扎蘭屯市,當地人一般就習慣稱其為扎蘭屯。

扎蘭屯簡介

扎蘭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呼倫貝爾市南端,是呼倫貝爾市下轄縣級市,全市行政區域總面積1.69萬平方公里,人口40萬(2018年數據)。呼倫貝爾副中心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呼倫貝爾市商品交易中心之一。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扎蘭是滿語,又書“甲喇”,即“參領”,清時官職名稱,清代正三品武官職,每個參領下轄5個佐,每個佐300人,清代曾在此地設有“甲喇”衙門,後形成村屯,故而得名。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扎蘭屯的歷史變遷

順治年間,清政府將嫩江流域的達斡爾人編為3個“扎蘭”,將鄂溫克人編為5個“阿巴”(鄂溫克語,漢語譯為“圍場、獵場”之意),並派官員進行統轄。

康熙30年(1691年),清政府在3個“扎蘭”、5個“阿巴”的基礎上組建了布特哈(滿語漁獵之意)八旗,旗衙門設在雅魯河畔的扎蘭屯,也稱“扎蘭衙門”,派“扎蘭章京”(也稱“甲喇章京”。“章京”為清代軍職)坐鎮扎蘭屯。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扎蘭屯金東北路界壕邊堡遺址

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裁撤布特哈總管衙門,升為布特哈副都統,駐“扎蘭章京”衙門廢止。 

1926年,設雅魯設治局,駐紮蘭屯。

1929年,雅魯設治局升為雅魯縣。

1946年扎蘭屯召開納文慕仁盟人民代表大會,建立納文慕仁省政府,公署設在扎蘭屯。撤銷雅魯縣政府,建立布特哈旗政府.   

1956年,布特哈旗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其中扎蘭屯區改為扎蘭屯鎮。

1983年,撤銷布特哈旗,設立扎蘭屯市(縣級)。

吃在扎蘭屯

手扒羊肉、烤羊腿、清燉羊肉這樣的內蒙古特色必不可少。

此外,扎蘭屯雖然行政區劃歸內蒙古,但在地理位置上卻屬於東北地區,所以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會與東北地區相似,當地就有“三烀一炸”,“三烀”為烀玉米、烀茄子、烀土豆,“一炸”即炸雞蛋醬。茄子、鮮粘玉米和土豆洗淨,放至於鐵鍋中烀近40分鐘,待熟後,出鍋裝盤,再拌入炸好的醬即食。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蠶蛹也是扎蘭屯一道特色的美味,每到秋末冬初上市,將蠶蛹用味汁浸醃後,放油鍋炸至黑亮、飽滿裝盤即成,鬆軟嫩爽,香味獨特。蠶蛹還有多種吃法,如紅燜蠶蛹、紅燒蠶蛹、幹炸蠶蛹等,吃之如蟹黃。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凍起來的扎蘭屯,更有味道!在扎蘭屯,萬物皆可凍!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凍梨、凍柿子、凍海棠果,成為了難以復刻的美食,也是無數扎蘭屯小孩子的美味回憶。尤其是凍梨,對於沒見過這種吃法的南方朋友來講這就是一種暗黑水果,但只要吃過一次就會喜歡上它的味道。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在這裡,雪糕並不會因為是冬天就賣不動,恰恰相反,人們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買回家,而且大家習慣把雪糕和冰棍統稱為冰棍兒。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各種海鮮也被凍在外面排排坐,有青魚、黃花魚、凍蝦......等待著被領回家做成一道道美味佳餚。

暢遊扎蘭屯

扎蘭屯有沙俄時期搭建的吊橋;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扎蘭屯吊橋公園

有號稱“北國第一漂”的雅魯河漂流;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始建於1903年,改建於2006年的扎蘭屯市歷史博物館,其前身為中東鐵路沙俄貴族消遣娛樂之處,館舍屬斯拉夫建築風格,建築面積780平方米,館藏文物1000餘件。

內蒙古一個市,人們卻以為是個“屯”兒,當地萬物皆可凍

扎蘭屯市歷史博物館

你不知道扎蘭屯,不怪你!

你不瞭解扎蘭屯,不怪你!

你不喜歡扎蘭屯,不怪你!

但扎蘭屯還是會大聲說:歡迎你來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市!

<code>我是走進內蒙古,帶著大家瞭解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努力!原來內蒙古不是隻有草原和牛羊!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魅力內蒙古。/<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