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白船


樓市經過前幾年的抬升,並在調控生效後處於穩定狀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之後還是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上漲空間小,下行也比較困難,結合現在城鎮化進程放緩,剛需購房壓力越來越大,人口向一二線城市淨流入,基本上每個月的交通、住宿、飲食問題就需要花費絕大多數的積蓄,很難有存款再去買房子。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和別國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市場決定經濟的發展模式在政策的面前還是顯得尤為弱小。總結來說,我國的樓市是政治市,所以要看樓市的走向的話,就得看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會有怎樣的方向。而今年的調控方向其實國家已經表明過很多次:不會再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也就是要讓經濟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

所以就出現了房子“賣不動買不起”的兩難境地。房子賣不動主要指的是房企和手裡有多套房產的人賣不動房子,而買不起指的是剛需因為房價太高買不起房。這兩個現實本來不應該同時存在的,但是房價卻一直降不下來,剛需就算是想買房也買不起。因此,在炒房客逐漸退出了房地產的舞臺之後,房地產市場的冷淡就在逐漸加重,今年從年初開始房產的銷售量就一直在下滑。而且房企的融資通道在被不但收窄,不僅沒有融資,還不能通過賣房來獲得流動資金。因此,現在樓市所面臨的局勢其實對房企、對剛需都不太好。

如果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下去,勢必會影響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阻擋消費者購房的步伐,那麼應該如何打破這種僵局,讓有房者買得掉,無房者買得起?

炒房客將會成為破局的關鍵。自從國家落實了“房住不炒”之後,房產投資逐漸被抑制,發展到了未來,就算是不炒房,手裡有多套房產的話依舊會是負擔。反觀現實,我國樓市的空置率很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炒房客虛假誇大了市場的需求,導致開發商過度開發,而現在這些空置的房子很多都在炒房客手裡。既然國家已經明確了“房住不炒”的理念,那麼未來擁有多套房產肯定就會增加一部分成本,一旦房產稅頒佈,多套房就會成為手中的地雷,所以炒房客們應該儘快脫手,增加市場供給為房價的下跌提供動力。先不說這是不是一個好方法,最基本的一點,讓炒房客們賠本出手他們會願意嗎?房產稅還沒有真正落地,未來究竟怎麼規定現在誰也不清楚,以這個藉口讓炒房客們大量脫手根本就不現實。

與其從炒房客身上下手不如立足城市本身。放寬落戶、解除限購等因城施策的措施或許更為有效一些,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購房者去買新房,畢竟 這樣可以增加資金的流動;對於手中握有大量房源的房主來說,現在二手房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下滑趨勢,全國普遍出現二手房市場銷量冷淡,價格下跌情況。如果不著急的話可以等等看,總能撿漏買到好的房源,避免高位接盤。同時當下也在不斷地發展租賃市場,並進行了一些城市的試點,可能很多人對租房還是比較排斥,但也是當下的思維,就像以前很多人討厭貸款,現在貸款已經很平常了。若租房的好處比較大的話,那麼自然也會讓人們對租房發生改觀。

結合我國樓市發展情況來看,出現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也是在所難免的。但這並不是一個“死局”,其實還是有破局之法的。


饅頭看天下


買不起是真,賣不掉我不認同,就我自己舉例子,去年急錢用,165萬買了一套,當時比市場價便宜近10萬,掛出來一個禮拜內客戶房子都沒看直接給定金首付款給到100萬買下來了!我就算便宜10萬,我也有錢賺!所以目前大多數城市不可能出現賣不掉的說法,如果便宜於市場價,大把人搶著要!關鍵對於業主來說比市場價便宜一點也照樣有錢賺!所以大家自己想吧!


用戶4960642329834


哪裡有什麼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的僵局?一些城市房子還在漲價,新房買不到,二手房搶手。

有些城市如北京,一些購房者,如我,買不起是真。有很多人買得起北京的房子,但不夠條件,不讓他買。賣不掉是假,因為賣者不降價,或降的太少。

就市場本身而言,根本不存在買不到賣不出的問題。這是房企在放煙幕彈。我老家縣裡一新建小區,幾十棟樓,2000多一平米兩年沒人買,近期,有大腕兒說當前房地產政策要調整,房子賣不出去了,國家經濟不行了,要鼓勵居民買房,早買的不徵房地產稅,開徵以後再買房見房就徵。結果,兩個月,幾十棟樓全賣光了,且樓價漲到4000元一平方米。

這就是效果。

所以,沒有買不到賣不出一說,現在是隻要不嫌貴就買得到,只要不黑心賺太多,很容易出手賣掉。

只有在前一波炒房最高位接盤的那些炒房客,想不賠錢出手是難了。但他們已經把錢賺夠了。沒必要同情他們。


循環經濟齊


這話有一點駭人聽聞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看看房地產交易大廳就知道了。

凡是價格堅挺的城市的房地產交易量都是很高的,唐山市從七八千的房價,逐步飆升到了如今的一兩萬元每平米。

再看看唐山市的房地產交易大廳,也都是人滿為患,交易都是排隊進行的。

我們只有呼籲加快房地產開發建設,房子多了,房子才會有房價降價的可能,不要拿空置率說事。

凡是在用空置率忽悠人的,那是那些有房者,妄想阻礙房地產開發建設,不想讓房價暴跌的大騙子。

打破高價房的辦法,就是要多蓋房子,加快房地產開發建設,房子多了自然就會降價。



居安思危164299745


前一段時間,一項非官方數據引發大討論:中國房子夠34億人居住,這還不包括農村自建房、小產權房等房源。而目前中國只有14億人口,國內商品房總體是供大於求。同時,即使是大城市,中國房子的空置率也居高不下,多數在20-30%之間。要知道,中國大城市的空置率已經遠超10%的國際警戒線。


大家發現沒,如果按照人頭算,我國房產存量夠這麼多人住,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房子,而房子也沒有出現明顯的降價?

這個問題大家都能想得通,因為很多底層人群沒錢買房,而很多富人群體人均擁有多套房,不僅是小房子,還有大房子。而為何房價還沒有明顯的下降,因為牽扯利益太多,同時也是經濟支柱之一,一旦房價大幅下跌,會出現很多問題。

不過當前,這種局面在慢慢改變。首先,房住不炒的總基調已經明確,這就基本表明過去房價大幅上漲的勢頭不會有了,房地產黃金十年結束了。其次,房價要開始分化了,總體平穩下,部分地區可能會有下降。而房企方面,破產,申請破產以及轉型的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顯然遇到了瓶頸。


而對於廣大群眾,這個時候買漲不買跌的慣例就又出來了。儘管房價穩定,但動輒百萬的房子仍是讓很多人望塵莫及,既然總體調控那就等待房價下跌再買,這個心裡開始蔓延。而另一方面,想要賣房的也不好賣,因為大家觀望情緒升級,現在二手房庫存又在增加,不降價可能真的不好賣。

這個局,輕易不好破!


郭一鳴


這個不用打破,買的買不起,賣的賣不掉,這個最多維持一年,也什麼呢。

一,買的買不起,賣的賣不掉,說明房價虛高,然而我們房價不是一直都這樣高,堅持一年左右,那些低價買的勢必低價賣,比如2016之前買的他是價格是現在1/3,就算市場價格打5折賣他們都還賺錢的,2016之前屯房的還很多。2012之前買的是現在價格1/5,就算現在價格打3折他們我不虧本,也賺錢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現在二手房,價格其實基本是新房1/2了,只不過這種價格房一般不會網上掛牌都是掛線下中介或者小區樓下。

二,二手房出現買不起,也賣不掉,這個效應會影響新房的銷售,大家都知道房價虛高,房子多,房地產慢慢降溫,這樣一下來,新房勢必也開始跌,不跌賣不掉,新房房地產開發商拿地價格也不是一直都這樣高,不少開發商事低價時候屯的地,他們可以接受低價出售,2010之前屯低的,就算一二線也有很多價格只有2000左右,那就是說一二線新房賣5000都可能,那種三四線小縣城更低了,低價屯的開發商他們就算3000賣都不虧本,建築成本不到1500這個大家都知道的。

三,現在投資房子的都是高槓杆投資的,只要一年賣不掉,大批量投資房子的得斷供了,包含房地產開發商,你不要看他們銷售額多少多少,他們還是大量負債的,負債率還是在70%以上,為了不斷供他們必須降價到大多數人們可以接受的房價,現在是小開發商降價賣房,幾個月後大的也必須降價,一年後那些炒房客要麼破產斷供要麼降價。看看車市就知道,現在豪車有的降價20萬以上,不是豪車基本虧本在賣車。


劉華銀mark


如果說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出房子的銷售(中介經紀人,新房銷售)會不會有很多人留言評論,進行必誅口伐?

好在這只是一個開頭,請打算聲討,謾罵的人稍等片刻,仔細看下面內容,之後願意留言的你請手下留情。

一:為啥說沒有賣不出的房子

因為需求,哪怕眾多回答都說房價太高,老百姓已經到了買不起的地步,那麼請問為啥國家政策是房住不炒,穩定房價過快上漲而不是直接限購的同時針對在售房源進行限價?

政策針對的僅僅是炒房團還是炒房客,投資客還是廣大對住房有需求的老百姓?限購限制的永遠不會是炒房團和投資客,他們手上有房甚至多套住房,同時他們也有部分房子已經出售變現,說白了已經完成自己的財富積累,正如很多人所說的房子已經達到供大於求的地步,甚至很多人有多套住房,小到單身公寓,住宅,大到別墅,商業,這就是資產,起碼就是房價在降,似乎也沒有降到他們最初買房時的價位,對他們來說房子始終是賺錢,何況那些人持有房產也可以作為資產抵押從銀行貸款轉向其他投資,哪怕真的有房產稅,難道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會把房產稅當做負擔嗎?

注意,這裡不是為他們說話,只是就事論事…

承認如今大多數人已經到了買不起房的地步,一二線城市房價過高,人均收入過低,物價持續上漲,除了住不起之外,似乎也吃不起,穿不起,咱們廣大老百姓日子屬實難過,還處於謀生,討生活的狀態,如果不能調整心態,恐怕不會感覺到幸福感,沒有幸福值的日子是怎樣一種體驗,是不是很多人都在體驗著?

提到買不起,偏偏還是有人在買房,還是有成交量,即使這種成交量與前一年比起來持續下降,也說明還有人在買房,還有需求,無論是剛需還是改善,他們一部分在買房的路上,一部分還在持幣觀望,中國人口基數太大,對房子需求自然不容小覷,同樣是就事論事,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房子不僅僅是用來住,同時還和教育,戶籍綁定,很多時候所謂的剛需也離不開戶籍,教育…

所以說,如果連續幾年沒有成交量會怎樣?是不是就達到房子賣不掉的事實,如果房子長期賣不掉,那些擁有多套住房的人哪怕降價恐怕也不會有人買房,所以還不如保持心理價位,不去降價,反正降價也沒人買,持房觀望,等待時機也是不錯選擇,何必賤賣自家產業?

我們嚮往的生活是什麼?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大多數人買不起房,無法達到居者有其屋,同樣大多數人平均收入水平不高,自然也無法達到耕者有其田,沒有肥沃的田(工作)怎麼會有更好的收入?

回到問題本身,如何破局?

限購,限貸(客戶)同時限價,限售(房主),雙管齊下,客戶以家庭為單位,最多隻能購買兩套房,首套首付可根據購房者實際情況選擇一成,兩成,三成,二套房首付最低六成,限制貸款年限,貸款額度(根據購房者提供收入證明,資產證明,徵信報告,設定貸款額度。)這樣一來,購房者會根據自己貸款額度選擇自己購房條件,選擇自己能買,買得起的房子。

限價,不同城市,不同城市區域,小區都要設置市場指導價,該城市在售房源掛牌價不得高於市場指導價,與此同時根據城市實際情況,對不同區域設定不可高於城市指導價的區域指導價,社區/小區市場指導價(嚴格控制交易房出現補差額款情況,以實際成交價作為房管局協議價!)

銷售,首套房居住五年內不得上市交易,二套房居住十年內不得上市交易,如交易需繳納總房款最低10%全額營業稅…

房管局,銀行嚴格執行,把控,從客戶到業主進行雙項管控,當然也必須嚴格管控中介,增加中介服務意識,提高中介整體水平,起碼做到經紀人都必須有經紀人協理證或者經紀人證,持證上崗,而中介費也要明碼標價,公示所有客戶業主且必須嚴格執行客業雙方各自承擔其中介費,不要分攤到客戶身上!

也許有很多人有這種想法,自然也有很多人知道以上所說的短期內幾乎很難實現,畢竟房產關乎太多因素,不僅僅是房價上漲或下降,買得起,賣不出所能解決,相信關於房子上漲還是下降,買不起,賣不出的話題會持續下去,各持己見,各抒己見,也許有一天房子不在作為商品流通,交易,才會結束這種話題,讓後產生新的話題,問題…沒有誰對誰錯,也不需要爭個誰對誰錯,人本就屬於矛盾個體,購房者與售房者,中介,開發商又構成矛盾群體!

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時間吧,時間能給我們最好的答案,承認也好,否認也罷,起碼人們都經歷了過去,經歷著現在,即將經歷未來,未來難預料,不可控,誰能說自己是天才預言大師呢?如果有,請告訴我們未來房地產走勢,是大漲還是大降還是持續穩定還是怎樣?


說房聊事


購房者買不起是指已經超過了購買力。

賣房者賣不掉是指有錢買的起的,達不到購買條件。或是沒錢的乾脆買不起。

引入一個概念:賣力道指標

這個指標是市場規則的縮影

賣力道指標是股市中衡量買賣雙方力量大小的指標,其算法是將所有買盤之和減去所有賣盤之和

這個指標無比貼合樓主的問題,

買盤多=買盤者多。對照本文:買房的人多——漲

賣盤多=賣盤者多。對照本文:賣房的人多——跌

高啟的房價已經透支了很多老百姓大半生的財富!

高啟的房價更是遠遠超過了房子本身應有的價值!

“買不起”的格局隨時會被一根稻草壓斷樓市這個泡沫駱駝的脊樑!

綜上所述:樓市僵局無法在高位維持,房價重心下移是唯一打碎僵局的辦法

<strong>


熾焱爍蒼穹


有房住就行了,現在各個城市到處都是樓盤,走錯路都能碰到。說白了,房子就是用來住的。是那些開發商和抄房客將房價推得高上了天!他們研究出各種宣傳技巧與手段吸引顧客,一般人很難項住誘惑,被牽引著交了首付。其實那些抄房客手裡有多套房乃至幾十上百套房子,都是欠著銀行的貸款,利用金融技術拆東牆補西牆來維持月供,等待房價大漲後去找接盤房奴,而這些接盤房奴一般都是剛需群體,是想老老實實買個房用來住的。是最吃虧的群體,這群人缺少房產知識,大多不諳裡面的套路。地產商及抄房客就是從這一大群房奴身上榨取天高的利潤,使自己成為富豪。面將房奴們變得更窮!節衣縮食,降低一切生活開支、學習開支、哺育開支、贍養開支!一心一意供房拜房幾十年。到時房子舊了,人也已到中年、壯年、老年!說起來都是淚,是不是很悲哀呢???所以我勸普通大眾有住的就行了,不要攀比去買房!心甘情願的幫別人變成富豪,將自變成奴隸吊絲。


天狼星170366575


自己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