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否會癌變?

綜合內科張醫生


2016年在腫瘤中心學習期間也去了內鏡室。一病人在外院胃鏡檢查發現胃內有一息肉,大概有1周時間吧,來腫瘤中心要求切除,鏡子到胃內找了半天也找不見。前次檢查有圖片、有真相,肯定確確實實存在,現在沒找見應該確是不見了,息肉消失了。



胃息肉是胃的癌前病變!所以胃息肉會發生癌變,與胃癌的相關性明顯,但是胃息肉病理分型不同,癌變的幾率也有大有小。

胃息肉以病理上分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增生性息肉、炎症息肉是非腫瘤性息肉,佔到所有息肉的70%-80%,癌變率很低,有資料顯示1%左右,腺瘤性息肉是腫瘤性息肉,惡變率很高,有些可能已經存在惡變。

發現息肉了要不要處理呢?單發性息肉應當活檢、或切除,腺瘤性息肉,或者息肉直徑≥1cm,也建議手術切除。如果病人多發性胃息肉切除最大的,其他息肉活檢。有些非腫瘤性息肉、直徑較小可觀察複查,在腫瘤中心發現息肉消失的那例病人可能就是炎性的。

胃息肉患者需在其周圍活檢病理檢查,並且行幽門螺旋桿菌HP檢測,陽性當需根除。

人們健康意識增強,食管癌、胃癌篩查,胃鏡檢查增多,胃息肉發現越來越多,與胃癌關係密切,謹慎處理,有時很“左”。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息肉是指來源於粘膜上皮、隆起於粘膜表面,向腔內突出的贅生物。根據息肉所在部位的不同,分別稱之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腸息肉、結直腸息肉、宮頸息肉、鼻息肉、聲帶息肉等。其中消化道息肉以胃息肉和結直腸息肉最為常見。根據息肉的個數,可分為單發性息肉、多發性息肉和息肉病。息肉只是我們的統稱,將息肉切下來之後進行病理檢查,息肉的病理類型分四大類,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性、腺瘤性。


息肉的臨床表現:根據息肉所在的位置、大小、數目、有無合併症等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早期較小、單個息肉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多是因為其他原因做檢查偶然發現。較大的息肉可發生糜爛、破潰、出血,如結直腸較大的息肉可發生出現,但是通常情況下出血量都不大。

普通的增生性、炎症性息肉,幾乎不會癌變,錯構瘤性及腺瘤性息肉屬於良性腫瘤類型,有一定的癌變風險,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相對較高,腺瘤大於2cm者癌變可達50%。

因此我們建議食管、胃、結直腸息肉,只要發現了,就通過內鏡下切除並送病理檢查,將疾病扼殺在搖籃內。同時病理結果是腺瘤性息肉內鏡下治療後要定期隨訪及內鏡複查,因為息肉具有復發的可能性。


全科鮮醫生


情況糟糕就要注意檢查,俗話說胃病是三分靠治療七分養,不然吃再多藥也沒用。最好看下中醫調養,西藥配合,這樣好的快些。主要還是注意忌口,生冷刺激的儘量不要吃,日常吃些新鮮,熱,軟的東西。


文化歷史


胃息肉與大腸息肉不同,大多屬於不會癌變的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只有腺瘤性息肉才有可能發生癌變。要區分兩者需要病理活檢。但現在胃鏡檢查很方便,不大的息肉治療風險也很低,也有主張只要發現息肉都全部去掉的。


長青醫生


胃息肉是否會癌變主要與其分型有關。而且正是因為胃息肉具有一定的惡變性,因此目前臨床上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多數主張一經發現則立即切除,進而預防和減少胃癌的發生。

胃息肉的分類分型和癌變幾率

在組織分類方面,國內外比較認同的是Morson的組織分類,即分為

1、腫瘤性息肉:如乳頭狀腺瘤、管狀腺瘤、腺管乳頭狀腺瘤、增生性息肉;

2、非腫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良性淋巴濾泡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 。


目前已將胃息肉歸為癌前疾病,其癌變率為6%~47%。在人群中胃息肉的發病率為2%~4%,其中炎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比較常見,約佔80%,癌變率低。直徑>1 cm的增生性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約佔1%。腺瘤性息肉檢出率較低但癌變率較高,為6%~47%,且易復發,對術後患者進行隨訪發現複發率可達2.6%,且有1.3%的患者可進展為胃癌。腺瘤性息肉被認為是最具有癌變潛能的息肉,且常常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甚至可與胃癌共存。有研究指出,除了胃底腺息肉和炎性息肉之外的所有胃息肉均有發展為胃癌的風險,特別是腺瘤性和增生性息肉。此外,研究發現胃息肉的癌變與其數量、大小、異型程度、病理分型等有關,若息肉呈多發性、直徑較大、上皮異型改變、周邊黏膜色澤異常等,可增加其出血或癌變的風險。因此應提高對此類型息肉的警惕, 並及時治療。

附1:胃息肉的臨床症狀

胃息肉是一組起源於胃黏膜上皮或黏膜下的胃內侷限性隆起性良性病變,是發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息肉,也是消化道比較常見的良性病變。但是胃息肉的臨床表現並不具有明顯特異性,早期患者通常無不適症狀。有症狀者中也多以上中腹部不適感或上腹隱痛最為常見,偶而伴有噁心、嘔吐等。但是大多出現消化道症狀的胃息肉患者多伴有慢性胃炎、潰瘍等其他消化疾病,所以這很難說明這種不適症狀是由息肉本身引起。但是如果不加以及時治療息肉癌變幾率會增加,同時治療期間患者心理壓力較大,不良情緒頻發,對患者生活及心理產生嚴重影響。

胃息肉具有一定的惡變性,故臨床上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多主張一經發現則立即切除,進而預防和減少胃癌的發生。目前主要採用方法為內鏡下息肉電切術、內鏡鉗除術、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內鏡粘膜下剝離術以及胃部分或者全部切除術,這多根據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態、有蒂或無蒂等具體情況制定最佳的內鏡下手術方式。胃鏡下進行胃息肉微創切除已經是目前首選方法,在治療費用上也較低,極易被患者所接受,利於康復不良心理情緒。


參考文獻

[1]劉靜,李靜.胃息肉的研究進展[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38(05):104-107.


子樂健康科普


胃息肉會癌變!癌變幾率在百分之十一左右!一般提前治療都不會癌變,一般服用息福欣治療,手術切除易復發。


息肉福


息肉用醫學來解釋就是人體組織長出的贅生物。

怎麼來的呢?

刺激,哪個位置的組織受到刺激,哪個組織就會長息肉。

舉個例子,皮膚組織長期受到摩擦刺激,該皮膚組織就會就會變厚,長繭。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因為該部位的皮膚組織如果不長繭、變厚,就會被磨破,出血。

息肉的原理也是一樣的。

胃部長期受刺激就會長胃息肉,鼻腔受刺激就會長鼻息肉,等等……

至於會不會癌變要看這個息肉會不會繼續受到刺激,同時他所處的環境是否惡劣。

如果長期吃垃圾食品,不幹乾淨衛生的食品,胃部息肉就會收到刺激越長越大,同時可能出現胃炎的症狀。

建議去醫院檢查,瞭解狀況,聽從醫生診斷。同時反省自身的生活飲食習慣,哪些習慣對胃部有刺激,逐步改善。身體的恢復還是靠自愈力達成的。

——end——


王銘的生活


體檢查出的息肉、小結節,到底會不會癌變?術後有什麼食療方法根治息肉復生增生?


癌症、腫瘤並不是一瞬間長大的,它也是由小的“病塊”開始的,而一些常見的息肉、結節,很有可能就是癌症的前兆。

發現這樣的“病塊”,及早診療,清除隱患,才是最佳選擇!

胃息肉:發現了就得切除

胃息肉多在胃鏡檢查時發現。胃息肉有惡變的“潛能”,要積極地進行治療,減少胃癌的發生。

建議:

對於直徑<0.5釐米的胃息肉,少於兩個可直接活檢鉗摘除;

對於直徑<2釐米的胃息肉,需要切下來送病理科鑑別病理分型;

對於直徑>2釐米的息肉,由於手術創面較大,常需要住院治療。

腸息肉:發現應儘早切除

大腸癌是一個“緩慢過程”,即從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個過程可能持續1~2年。


現在清除息肉主要的辦法就是內鏡切除,但是很容易復發,而且反反覆覆不易根治,究其原因,就是體內的溼毒在作怪,把溼毒清除掉,這樣就能夠鞏固好,不再復發,可以熬一些紅豆薏米湯喝,不過去溼效果有限,達不到很好的綜合效果,配以含有冬瓜、金絲皇菊、藿香、砂仁、薏苡仁、金銀花、赤小豆、茯苓、紫蘇、佛手、雞內金、葛根、山藥、桔梗、蓮子、薄荷、橘皮、荷葉、甘草、顯脈旋覆花、雪蓮培養物、人參等多味中藥成分,或者直接用諾碧康多味清片,包含了以上去溼配方,經過提純、濃縮、壓制而成,方便攜帶、按時食用,達到一個立體去溼效果,這樣會事半功倍,人體的一個代謝週期是3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要堅持調理,就可以把溼毒趕走,甩掉息肉拒絕癌症。


芯已經忘了什麼是感覺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胃息肉能不能癌變,以區分對待,因為胃息肉有很多種,每一種的癌變幾率也不一樣。下面我就簡單分析一下。


息肉癌變與息肉的類型有關

胃息肉主要分成: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及錯構瘤性息肉等。其中80%是胃底腺息肉,19%的是增生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是15%,增生性息肉癌變率只有0.5%,炎症性息肉發生率更低。一些增生性息肉,如果較大、糜爛明顯甚至伴出血、病理有異形增生等,也要及時治療。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以絕後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據病因,採取相應措施。

息肉癌變與息肉大小也有關

直徑小於1.0釐米的有蒂息肉癌變率 小於1%;直徑在1-2釐米者癌變率通常為10%;直徑大於2釐米的癌變率通常為50%。而直徑在2釐米以上,不論息肉多少、類型、有蒂無蒂,一定要切。


除此之外,胃息肉的癌變與息肉的位置、形態、單發或者多發等因素也有關係,如胃息肉的多發部位是胃竇約佔65%,其次為胃體部約佔20%。息肉表面呈菜花狀或分葉狀者約為50%。多發性息肉癌變率就要高於單發性息肉。


最後,我想說的是經內鏡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當然,最好是不要長息肉,不然總是個事,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最重要!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