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癌症是慢性病?

用戶5733358691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30年前,天是藍的,水是清的,蔬菜是帶蟲眼的,癌症是罕見的;現在,人的平均壽命增加了,但天是灰的,蔬菜是帶藥的,肉是速成的,患癌的人越來越多……

但同樣患癌,有的錢花了人走了;有些人卻活了5年、10年甚至更長。

得了癌症,就一定活不長嗎?

在不斷進步的現代醫學診療技術下,癌症已經變成一種慢性病。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癌症,治癒率是比較高的。即使是中晚期的癌症,經過科學的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在不斷提高,生存期超過十年也比較常見。

請看以下同樣患癌但活得長久的名人:

宋美齡,40歲查出乳腺癌,一直活到104歲。

老藝術家秦怡,1966年查出腸癌,如今97歲,依然美人依舊。

霍英東60歲查出癌症,此後20多年未復發。

股神巴菲特,7年前患前列腺癌,現在好好地,依舊在股市上叱吒風雲。

李開復2013年患淋巴癌四期,於2015年8月治癒,還寫了《向死而生:我修得死亡學分》,重新審視了生命的意義。

為什麼同樣患癌,有些人活成長壽?

什麼因素影響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但不管處於哪個認知階段,你需要全面瞭解影響癌症生存期的因素:

1、癌症類型

其實癌症並不等於絕症,不同種類的癌症,生存期也會有所不同。以乳腺癌為例,它是目前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並且近些年來乳腺癌的治癒率正在大幅度的上升。如果是早期的乳腺癌患者,有高達95%的可能性能存活在五年以上,並且有80%的可能性能夠完全治癒。即使是乳腺癌晚期,也有將近36%的患者能夠存活到五年以上的時間。

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很高,腫瘤專家都怕,往往來勢兇猛,死亡率很高,但也比較“爽快”,第一時間加強控制,合理應對,每每很快就會轉危為安了。且一旦安全後,加強控制,生存期可以很長!

肺泡癌則往往很呆萌,進展緩慢,可呆在體內七八年、十來年不動,但對許多治療不敏感!

卵巢癌中,漿液性乳頭狀癌和粘液性乳頭狀癌都比較纏綿難愈,複發率很高,但早期對化療非常敏感。

而透明細胞類的卵巢癌則對化療不很敏感,卻對中醫藥比較敏感!

2、癌症分期

查出癌症會想著進一步問是什麼分期。說到分期,老百姓基本上是一個大概,也就是問是早期還是晚期,有時還有個中期,有的醫生在解釋時也會這樣簡化地說。

惡性腫瘤的分期,多數採用TNM分期系統,按這個分期系統,可以分為1、2、3、4期,當然,每個大的分期下面可能還細分期,比如1a期,1b期,2a期,2b期,等等。這種分期,一是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預後,通常分期越早,預後越好,但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還有其他的因素影響。二是為了指導治療,不同的分期治療策略不同,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沒有分期,就不容易精準治療。

如果大致和那個TNM分期對應,也就是和1、2、3、4對應。一般來說,1、2期屬於早期,3期屬於中期,有時也叫局部晚期,4期屬於晚期。通常,1、2期以手術治療為主,治癒的概率較高,3期多數仍然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有時需要先進行化療或放療等治療,手術後也要進一步行輔助化療或放療,晚期則基本上不進行手術(姑息性手術除外),以全身性的藥物治療為主(化療,靶向藥物治療等)。當然,這個還得看具體是什麼癌症,癌症治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

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如何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是治療成功或失敗的關鍵。治療是否成功,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決定患者的生存期。

有些癌症患者治療失敗的主因,並非因為癌症本身,而是由於誤診、錯治或治療不當,比如沒有使用最適合的療法,失去治癒的機會,也給後續的治療造成很大的困難,有一些甚至只能採取補救措施,加大了治癒的難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曾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在腫瘤醫院工作了五十多年,本院腫瘤科醫生得癌的80%都得到了治癒(5年生存率)。相比之下,中國癌症患者總體的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這是為什麼?為什麼醫生患癌治癒率比普通人高那麼多?是因為醫生都給自己用好藥?!其實並非如此,只因為選擇了更適合的治療方式。

4、檢測復發

癌症很可能再次出現,因為殘存的癌細胞可以在體內保持不被發現。這些細胞的數量可能會增加,直到它們聚集成簇,形成新的病灶。

癌症復發的可能性取決於最初診斷的癌症類型以及初次手術是否切除乾淨,甚至是結束治療後續的護理是否得當,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腫瘤標誌物的檢測數值高低,可判斷患者體內癌細胞是否有復發或轉移的跡象。

腫瘤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者是肌體受腫瘤刺激之後而產生的物質。腫瘤標誌物對有些病人是很敏感的指標,其波動與病情進展相關,然而很多病人並沒有適合的腫瘤標誌物。對於指標與病情趨勢一致的病人,就很有必要定期複查了。

如果血液中腫瘤標誌物的含量比較高,那就要查驗一下原發性腫瘤病灶是否復發,如果原發性腫瘤病灶沒有復發跡象,那就要查驗下是否存在繼發性腫瘤病灶,也就是說是否有轉移的跡象。

如果腫瘤標誌物的含量在參考數值內,說明腫瘤細胞不活躍,術後的康復治療很成功。

當然,腫瘤是否復發,除了腫瘤標誌物,還可通過影像學檢查(PET/CT、磁共振、CT等)進行檢測。

5、管理副作用

大多數人在接受治療時會產生副作用。但是,倖存者經常會驚訝地發現,在治療期後,某些副作用可能會持續存在。這些影響稱為長期副作用。如果您接受了已知可能會產生特定長期副作用的治療,醫生可能會建議您定期進行某些檢查。

對接受頭部,頸部或喉嚨放射治療的人每年進行甲狀腺檢查。

接受博來黴素(Blenoxane)或幹細胞或骨髓移植的人的肺功能檢查。

接受胸部放射治療的人或接受高劑量蒽環類藥物需要定期檢測心電圖(ECG或EKG)。蒽環類化療藥物包括多柔比星(阿黴素)、表柔比星等,可能會引起心血管系統的副作用。

對於年輕時接受過胸部放療的女性,定期進行乳房X光檢查。

定期進行X射線或CT掃描,或血液檢查以檢測繼發性癌症的存在。

6、保持免疫力

保持正常的免疫力是抗癌的核心內容。因而注意自己的免疫狀況。通常可以自測,憑自己感覺,如是否容易感冒、發熱、特別容易感染等,當然可以做一些免疫力的檢查。

在腫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細胞亞群數值都有異常,其特徵是患者體內CD3+細胞、CD4+細胞明顯減少,而CD8+細胞明顯增,CD4+/CD8+比值顯著降低,說明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處於免疫抑制狀態,患者對識別和殺傷突變細胞的能力下降,形成了腫瘤的生長轉移。

7、負氮平衡

由於癌症屬於慢性消耗性疾病,腫瘤細胞瘋狂的掠奪營養,所以在治療期內,患者體內蛋白質的合成量小於分解量,也就是說由食物攝入的氮量少於排洩物中的氮量。

此時,患者的身體處於負氮平衡狀態。在這個時期,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肌肉在減少,我們的胳膊和大腿不再堅實,變得鬆鬆垮垮,就是我們的骨骼肌分解的結果。

在治療結束後的1-3年是最危險的時間,絕大多數的復發和轉移都是發生在這個時間段,這也是在腫瘤患者的整個康復期內,最應該加強營養,增強體質的時間。

這個時間段內一定要多吃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讓體內蛋白質的合成量大於分解量,讓攝入體內的氮量大於排出氮的量,達到正氮平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有足夠的蛋白供應,才能讓我們的肌肉恢復正常(含量和比例)。

那麼有很多的朋友會說,我吃的不錯為什麼肌肉長不上來,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這是因為放化療後胃腸功能受影響,消化吸收能力太差,營養物質雖然吃進去了,但是沒有吸收到血液中,當然就不能增長肌肉了。

那麼怎麼辦呢,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消化酶和益生菌,改善自己的消化能力,或者直接食用腫瘤患者專用營養品,腫瘤患者專用營養品是專門針對腫瘤病人身體特點和疾病特點研究配製的營養補充劑,是腫瘤病人手術放療化療後最好的營養補充。

8、睡眠管理

根據調研,36.27%的癌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礙,28.42%的癌症患者擔憂家庭壓力,有13.21%的患者表示在近一週內有自殺傾向。總體來看,睡眠障礙、家庭壓力和壓抑是癌症患者三大最常見的心理困擾。

癌症患者多因心理壓力、疼痛等不適感,引起睡眠障礙,醒得過早或者睡眠中時常驚醒,休息變差,焦慮、煩躁等心理負擔加重,與疾病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可能影響患者整體預後。

因此,在癌症患者治療的合適時機,通過心理疏導、藥物等治療,可改善睡眠狀態,幫助疾病恢復。

9、參加“朋友圈”

參加《2019中國癌症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調研的患者中,超72.12%的患者表示需要康復指導,52.24%的患者需要心理輔導服務,需要病友交流互助的患者佔54.55%,均佔受訪患者半數以上,從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癌症患者面臨的社交難題。

調研中,有近八成的受訪患者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患者組織,這些受訪者幾乎全部認為,參與患者組織有助於提高生存質量,超九成的受訪患者至少使用過一個醫療相關app或者關注至少一個醫療類微信公眾號。

在《2019中國癌症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裡進行的相關性分析中發現,加入線上或線下患者組織更多,整體上患者的生命質量和治療心態呈現向好的趨勢。

10、飲食運動

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對癌症患者提出了8條關於運動和飲食的健康建議,這些建議雖然本身不能治療癌症,但能夠改善患者一般情況和對癌症治療的耐受,從而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

美國癌症研究所運動飲食的健康建議:

儘可能瘦,但避免體重過低;

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

避免飲用含糖飲料,限制高熱量的食物;

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全谷和豆類;

限制紅肉的攝入(畜肉,如豬牛羊),避免食用加工過的肉類;

如果不得不飲酒,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

限制鈉鹽攝入量;

寫在最後

對於癌症治療,醫生的態度是“不該做的堅決不做,該做的盡力做好”;患者的態度也可以豁達些,“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能改變的”。

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大概有10種,本文根據影響力進行總結和歸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美中嘉和小衛士


有很多慢性病不能治癒,但通過規範的藥物治療可以長期生存,甚至能達到正常人的壽命!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同樣的,很多中晚期癌症也不能治癒,但假如能找到敏感的治療措施,讓中晚期癌症病人實現長期生存,生存20~30年以上,那癌症也就不可怕了!

像這位膽管細胞癌的病人,73歲時確診,通過膽管引流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已經無症狀生存四年,77歲了(本病例來自湘西腫瘤醫院文主任)。

癌症不是慢性病,但有希望成為慢性病

癌症分兩種:一種可以治癒,比如早期肺癌;另一種不能治癒,只能延長生存期,比如很多中晚期癌症。

多年以來,很多醫生和科學家尋找各種方法,努力讓中晚期癌症病人生存3~5年以上,甚至一部分病人能生存5~10年以上。常用的方法除了姑息手術、放化療以外,還有比較耀眼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消融治療、中醫中藥等,這些手段經常需要聯合使用,發揮最大作用。

這是一位甲狀腺癌多發肺轉移的病人,通過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已經生存4年半了。

真是一位81歲的老夫人,肺腺癌晚期侵犯胸膜,引起大量胸腔積液。通過靶向治療已經生存4年多,今年85歲了。

這是一位中年男性,有多年乙肝病史,查出肝右葉肝癌。通過介入化療栓塞術,配合射頻消融治療已經7年了,沒有復發!

這是一位62歲老菸民,右肺中葉肺鱗癌,手術切除一年半後復發,在肺門區形成腫塊。通過定點放療殺滅癌細胞,腫塊萎縮,目前已經7年多了。

如果絕大多數中晚期癌症都能像上面幾位病人這樣幸運,都能長期生存,那癌症就類似於慢性病,也就不那麼可怕了!


影像科豪大夫


吃出來的癌症?提醒:最好別吃3種食物,高溫殺不死,會滋養癌細胞 有人不解:為何有人毫無徵兆,突然患癌? 其實,癌症是慢性疾病中的一種,它可能病發在患者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連血液系統都有可能發生癌變。 這麼說吧,人體絕大多數的部門都有患癌的可能。 而且大部分癌症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且患者不容易察覺,所以在發現時往往已經到了晚期階段,這也是癌症死亡率高的一大因素。 癌症並不是一簇而成的疾病。 它分為致癌、促癌、演進等三個過程。 而這其中的致癌因素又是癌症出現的根基。 長期吸菸、感染、遺傳、環境以及職業因素等,都是致癌的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癌症還和患者飲食有一定關係。 長期飲食不健康、食用含致癌物過多的食物,就會對組織細胞造成刺激,導致其DNA發生變異,最終引發癌變。 特別是以下幾種食物,最好應減少食用: 一、變質發黴後的食物,絕對需要警惕 變質食品不單單指過期食品,還包括了腐爛一半的水果、常年放置的糧食、花生、瓜子、臘肉一類。 對於節儉的朋友來而言,不捨得丟掉變質食品已是常態。 本已變質,如何殺菌消毒成為節儉人群最關注的問題。 “開水消毒”是很多人的生活經驗,所以這類節約的人會把變質的食物水煮後食用。 甚至一些人通過晾曬或削去變質的部分就直接食用了。 殊不知,這樣做是完全沒用的。 發黴變質後的食物,其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b1成分。 它具有極強的肝毒性,且有一定的致癌性。 經過專家研究發現,黃麴黴素b1是導致消化道癌症、肝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出現的一大因素。 如果長期攝入發黴食物,體內黃麴黴素b1含量超標,就容易導致癌變的出現。 而且,這種毒素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其生命力非常頑強,即便是經過高溫的反覆滾煮,晾曬等方式也無法將其徹底殺滅。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一旦發現食物黴變或變質之後,其最好的歸宿就是垃圾桶! 二、煙燻後的食物 很多肉類無法長時間保存,所以聰明的人類就發明了煙燻、醃製等方式,以此來延長食物的保質期限。 但是經過煙燻後的食物,含有致癌物苯並芘、多環芳烴。 這類致癌物同屬於耐高溫行列,開水反覆滾煮無法將其殺滅。 而且,即便是經過煙燻之後,長期放置同樣會發生變質,表面生長出黴菌。 如果大量且長期攝入這類食物就會增加自身患癌的風險。 三、醃製後的食物 食物在醃製的過程中會加入大量食鹽成分,經過發酵又會產生亞硝酸鹽。 在進入人體之後,亞硝酸鹽會在胃酸作用下和蛋白質產生反應,從而形成亞硝胺,而這種物質也是致癌物的一種! 有科學研究發現,醃製食物經過反覆滾煮後,亞硝酸鹽無法被完全殺滅,所以同樣也有致癌的可能性。 前面提及“癌症屬於慢性疾病”,也就是說它的發生離不時間、劑量的積累。 所以,醫療界常說:越過劑量談毒性的方式,都是耍流氓! 雖然以上三類食物有致癌可能,但偶爾一次的食用不會給人體造成過大影響,只有長期、大量攝入的情況下,致癌風險才會上升,所以在平時減少食用還是很有必要的。 遠離癌症除了合理飲食還遠遠不夠,對於高危人群,比如有癌症家庭史、長期抑鬱,攜帶慢性疾病等人群,還應做好針對性體檢。 只有提早發現,才可以抓住救治良機,挽回性命。 腫瘤專家建議結合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給腫瘤病人,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是萃取於靈芝成熟期,從靈芝菌褶中彈射出來的極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細胞即靈芝的種子——靈芝孢子粉,凝聚其精華,具有靈芝的全部遺傳物質和保健作用,它所含的三萜類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達28%,是靈芝孢子實體的數十倍。 放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大量損傷人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針對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和代謝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等都具有調節作用。在手術放、化療期間,對體力恢復、降低放、化療帶來的嘔吐、疼痛、白細胞減少、脫髮、乏力、食慾不振等療效尤為明顯。



鬆鬆健康管家


為什麼說癌症是慢性病?目前來說,這更多的還只是一種期望,或者只是部分實現,正在將癌症真正轉變為慢性病,但遠沒有完全做到。等到癌症也變成像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儘管不能治癒,但有足夠多的藥,可以通過藥物(主要是口服為主,這樣才不需要反覆住院,方便管理)和生活方式管理,得到長期控制,帶瘤長期生存,不死於癌症,儘管癌症一直還在,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真正說癌症是慢性病。這個目標遠沒有實現,但已經部分實現,比如,有的癌症晚期,儘管不能治癒,但可以通過治療,帶瘤生存好些年,現在有的癌症晚期可能帶瘤生存七八年甚至十多年,比如,某些肺腺癌晚期,某些乳腺癌晚期。注意,是某些,不是所有,所以才說離慢性病的目標還遠著呢,但已經在往這個方向努力靠近。


所以,說癌症是慢性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癌症是可控的,它不是急性病,一人人得了癌症,一般不會說幾天就不行了,當然,如果病情已經到了快不行的時候,那是另一回事,那表示這個人其實已經得癌症很久了,並不是這幾天才得的癌症,只是現在病情發展到臨終階段了。


說癌症是慢性病,除了可控,還因為癌症其實是可以防可以早篩的,是可以進行干預而降低發病率的。可防可治可控,癌症當然就是慢性病,但目前還不能真是真正意義的慢性病,努力吧。


腫瘤專科醫生


嚴格來講,把癌症說成是慢性病還為時尚早。

所謂慢性病,一般是指不構成傳染、長期積累形成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慢性病的病程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逆轉性,隨著時間的累積對人體的損害會越大,但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般不會危及生命,比如:呼吸系統的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消化系統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泌尿系統的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心血管系統的高血壓、擴心病,代謝系統的糖尿病以及涉及風溼免疫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等。這些疾病雖然我們有控制的方法,但卻不能治癒,隨著時間的延長,損害會逐漸加重,最終危及患者生命,這個過程大多是十幾年或幾十年。

而對於癌症,我們雖然也有控制的辦法,但是癌症的危害遠遠比上述慢性疾病要嚴重的多,因為大多數癌症早期並沒有症狀,很多確診患者都已經是晚期了,而對於晚期癌症的治療,我們還遠遠不能達到長期控制的目的,即使是目前最新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追求的也是5年生存率,而10年生存率就比較“奢侈”了。

把癌症變成慢性病也是目前我們追求的目標,隨著腫瘤醫學的突飛猛進,把癌症長期控制,真的變成慢性病的願望也許已經不再遙遠了。


深藍醫生


細說癌症的“慢”。

癌症有”三慢”,所以我們說它是標準的慢性病。

第一,從致癌傷害“駕臨”到完成癌變,非常慢!

比如,著名的X輻射損傷致癌。從機體開始受到輻射損傷,到不知不覺出現癌症症狀,至少要三年左右。

一切致癌傷害導致癌變能夠確診需要的時間,根據腫瘤倍增規律推測需要3-5年,甚至更長。

石棉纖維導致肺癌,一般是從暴露到確診要十年以上。

最初受到傷害到開始出現第一個癌細胞,到底發生什麼樣的過程,我們至今不知其詳。但是,他確實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沒有任何異議。

第二,從能夠確診到導致機體崩潰,也是進展緩慢。

理論上,癌症進展速度是不變的。從致癌傷害侵襲到把機體徹底摧毀,應該是一個速度不變的過程。

這樣的話,從確診到增加一倍大小,和從發病到確診都很慢。

有一個統計資料,胃癌從確診到倍增一次,需要平均6.2年!

第三,實現逆轉的癌症,從腫瘤被限制生長到徹底實現逆轉,非常緩慢

任何已經確診的癌症,治療得當的話,實現恢復正常也是需要2-3年甚至更多。

所以,癌症治癒經常被描述為長期帶瘤生存。

以上就是癌症是慢性病的原因。

由此我們要記住的啟示——

1,不能把慢性的癌症當做急性損傷治療

在治療之前,穩定病情,侷限腫瘤生長,清除致癌傷害,保持機體活力最為關鍵。

急性治療,手術放療化療,用急促手段清除病灶,破壞機體活力,實際沒有必要。

2,在確診以後,進展速度有很大不同,有的就脫離“慢性”特點而急性化,在很短時間令人崩潰。這不是癌症本身的問題,而是確診以後的心理失衡,作為劇烈應激刺激傷害,直接破壞機體!

3,所以,治療癌症,對付腫瘤傷害,心理平衡建設非常重要,至為關鍵。

回答如上。


春雷滾滾2


為什麼說癌症是慢性病?

慢性病,指的是病的形成時間很長,幾年,十幾年, 甚至幾十年。病因不明確,一般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如環境汙染,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生活壓力等。對人的危害大,造成的損失大,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等等。目前慢性病的死亡人數佔到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醫療費用也是80%以上,足見慢性病對人,對家庭,對國家發展影響有多大。

就拿癌症來說,基本都是後天形成,和遺傳關係極小,比如有癌症村,有的行業癌症發病率高,就是因為這個村的飲食結構,環境汙染,生活習慣相似,喝的水,吃的糧食差不多,才這樣,某行業癌症病人多,很可能是因為這個行業接觸的致癌物質多。如韓國胃癌多,是因為她們長期吃醃製的泡菜。

人生下來的時候,基本沒有癌細胞,但是隨著成長,需要的一些營養達不到,受到外來侵害,如中毒,汙染,外傷,極度勞累,壓力太大等等,造成一些細胞受損、壞死,這些細胞不能及時修復,就可能癌變,形成癌細胞,這些癌細胞要生存,就要和正常細胞爭奪營養吃,如果人的免疫系統好,癌細胞奪不去,或者奪得很少,就不會有大發展,人就基本保持健康,但很多人不運動,飲食結構不好,甚至暴飲暴食,酗酒吸菸,熬夜燒烤等等,讓人的免疫力下降,受損的細胞越來越多,人的免疫力就會下降,癌細胞趁機搶奪營養,癌症就可能形成,這個過程一般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癌症是慢性病。

看懂了癌症的形成機制,也不用擔心,學活科學養生,注意提升人的免疫力,就能預防慢性病的發生。


霍體清


我是中華非藥物療法創始人,癌症為什麼是慢性病?這個問題居然還有疑問?

好吧,我來簡單的解釋一下,癌症為什麼叫癌症,而不是癌病,並不是當時搞錯了,而且實際上癌症就是一個症狀而已。還有,癌症分為早期、中期、晚期,難道有一個急性病分為早中晚期的麼?

癌症真的沒有你們想的那麼恐怖,大部分癌症病人實際上就是死於無知。


非藥物療法創始人


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來說:

一個是病來的比較慢,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積累才形成;一個是治療的過程。

先說得病的過程,中國人有一句常說的話“病來如山倒”。這是說一般的疾病,而且是指疾病的症狀顯現之後。

但是,由於癌症的發生部位多半在身體內部,而且,由於其一開始生長緩慢並且不容易產生明顯的影響身體機能的症狀,因此,並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等到癌組織生長到一定的程度了,足以對生理機能造成影響了,就已經比較嚴重了。

因此,我們講,癌症的到來,如果症狀開始顯現,可以說是 如山倒。

而實際上,癌症的產生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腸癌。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在食品上看到的黃色黴菌中就含有黃麴黴素,這種東西是引起腸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覺得扔了可惜,而且,就算是人食用之後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其實,這種黃麴黴素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腸道的狀態。也可能,在最開始的時候僅僅是改變了一個腸道細胞的基因,或者是造成其他的細胞變化。這種變化又因為種種原因逃過了人體免疫系統的自查,這個過程中又因為不斷的攝入黃麴黴素而將這種變化加深加重,久而久之,變異的細胞越來越多,並且不斷的分裂 ,最終形成了癌組織,這個過程,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幾年。癌組織的漸漸增殖,等到足以影響生理機能,又需要幾年的時間。也就意味著,從開始到癌組織形成症狀,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講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去如抽絲,這一點任何疾病都一樣。

癌細胞可以無限增殖、變異、轉移和侵潤。

現在的治療手段多種多樣,但是,一般可以分為切除組織和不切除組織兩種。

無論切除與否,都需要進行化療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措施。而且,此後很多年都需要一直服用抑制癌細胞生長的藥物。

可以說,治療癌症的過程就是人體與癌細胞不斷鬥爭的過程,一方面要防止癌細胞死而復生,一方面要注意全身其他組織是否有轉移現象,這是一場持久戰。

雖然,就目前而言,人類還不能戰勝癌症,但是人類依然可以生活的很好。並不一定非要把癌症完全治癒才可以,我們生活的最大目的應該是感受生活的美好及其帶個我們的快樂,樹立正確的 帶癌生存 意識很重要。


魯南製藥


首先要界定什麼是急慢性病,怕還沒一個明確概念吧?但我們一般把發病急病程短認為急性病,但急病也有轉成慢性病的,如急性腎炎可轉為慢性腎炎。癌症從發生到發現至死亡(或治癒或帶病生存)是個較長過程,甚至可數年。即使最兇險的胰腺癌從發現至死亡平均大約半年,所以說癌是慢性病也不為過。人們多認為得癌意味死亡,但又不很快死,所以精神上的恐懼,疾病的痛苦,治療造成的傷害,在財力人力物力花費巨大甚至人財兩空。所以往往談癌色變。其實心腦血管病經常引起猝死,但本身未預略到,又無痛苦,對死者說沒那樣可怕,但連個遺囑都來不急交待啊。而有心腦血管病的人認為可治並非必死,痛苦沒癌症大,恐懼心理小,其實死亡率也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