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守其半”,南半園修復進行時

“知足而不求齊全,甘守其半”是南半園取名的出處,南半園,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古代園林建築。

方寸山水 人文意境

南半園原為一老宅,清乾隆年間為沈三白故居。咸豐、同治年間曾為蘇州陶氏宗族所有,後經咸豐兵禍,陶家敗落,將園宅租給俞樾居住。後俞樾在馬醫科購地建曲園,此處即於同治十二年轉賣給溧陽人布政使史傑,改建東宅西園。

時西鄰尚有隙地,但園主曾言:“吾謂事必求全,無適而非苦境,吾不為也。故以半名吾園也。”也有“乃甘守其半,不求其全”的意境,遂名“半園”。因此也稱“史氏半園”,後來為與白塔東路陸氏半園區分,稱為 “南半園”。

俞樾在《半園記》評此園“少少許勝人多多許”,“高高下下,備登臨之勝;風亭月榭,極柏之華,視吳下名園無多讓焉。”

民國初年,該園率先於夏日開放,售茶及揚州點心,遊人甚多。又有隱社、半園女詩社、女學研究會等再次吟詠集會。30年代,陸鴻儀居園內,設律師事務所多年,曾辦理“七君子”案。民國29年,汪偽政府作名勝古蹟調查時,半園雖由史氏後裔保管,但重樓已廢,景觀頹壞。

風雅頌 |“甘守其半”,南半園修復進行時

修復前的南半園

50年代實行私房改造後,南半園相繼被有關單位使用。1964年起,花園為原第三光學儀器廠使用。在歲月的長河中,南半園一度遭到嚴重破壞,水池被填沒,假山、花木及部分建築被毀。1975年,園北部沿大石頭巷建四層大樓,並闢廠門,倉米巷園門早被封閉,住宅廳堂充作車間、倉庫,園中搭建簡易車間。

至2016年啟動修復前,對照陳從周先生的《蘇州舊住宅圖錄》中對“倉米巷舊史宅半園”的記載,現場勘查,發現南半園僅有東、西路住宅部分建築和花園部分風廊和半園草堂的建築尚存 ,其餘都已不復存在。

創元集團資產部南半園修復項目負責人周璟表示,南半園的修復,是在保留其原有修繕建築的基礎上,對景觀進行梳理,拆除改建、搭建部分建築。“依據《蘇州舊住宅圖錄》記載的南半園平面圖,力求還原南半園的精緻、小巧和蘇式庭院的韻味、方寸山水間的意境。”

風亭月榭 極柏之華

據俞樾的《半園記》、潘貞邦的《吳門逸乘》等史料記載和描述,曾作民居的南半園呈東宅西園格局。住宅分東西兩路,西為正路,入口為今倉米巷,坐北朝南,有五進(全部尚存):門廳、轎廳、大廳、內廳、樓廳,均面闊五間。東路住宅也為五進(現存三進),正房面闊三間,包含兩個花籃廳。花廳為主人平時顧曲會賓之處,建築精緻華麗。內部四開間,架構扁作雕花,柱頭有斗拱,前軒廊,後雙補,中有垂花柱,雕刻精美花籃頭。

花園部分主廳“半園草堂”,堂中有“園雖得半,身有餘閒,便覺海闊天空;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氣靜神怡”一聯。

風雅頌 |“甘守其半”,南半園修復進行時

開展修繕工作

堂前多植花木,南向穿假山洞有水池石橋,波光粼粼,山石累累。堂東南臨池有小屋,前荷後竹,名“君子居”。前有長廊,循廊而行可見挹爽亭、雙蔭軒、還讀書齋、安樂窩及小亭、風廊、月榭等。俞樾在《半園記》中有言:“高高下下,備登臨之勝;風亭月榭,極柏之華。視吳下諸名園,無多讓焉。”

1966年後,南半園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只存主廳“半園草堂”和一角亭,並都被改建、搭建過。雙坡頂,粉牆黛瓦,西路住宅典型的蘇式民居五進院落大致位置未變,東路住宅則五進僅存三進,原有的木構建築也都變成了現代化混凝土形式。院落內為便於停車和管理,均鋪就了水泥地路面,綠化景觀較為稀少,且都種植在院落邊角處。園內昔日風采不再,亟待修繕。

再現風華 未來可期

2016年,南半園修復項目啟動。2019年春,該項目正式動工。

期間,現場勘查、查閱典籍、規劃方案等提前準備工作做的相當充分。

風雅頌 |“甘守其半”,南半園修復進行時

修復鳥瞰效果圖


風雅頌 |“甘守其半”,南半園修復進行時

修復屋頂平廟效果圖

周璟介紹,根據《蘇州舊住宅圖錄》,南半園修復項目分保留建築的修繕和滅失建築的恢復性重建兩大部分。修復型修繕如東路住宅三進建築,拆除園內加建建築後,按原樣修繕即可。恢復性重建型修繕如《吳門逸乘》卷二中所記:“半園在倉米巷中,系清鹹同間溧陽史觀察偉堂所築,中有君子居、四宜樓、雙蔭軒,不繫舟……”等建築,多為重建。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復,南半園修復項目已完成後期搭建以及內部裝修全部拆除等工作,“其餘恢復性重建工作也在準備中,預計2020年秋季能完成南半園的整體修復工作。”周璟說。

周璟介紹,遵照修復方案,依據建築的不同使用功能和風格,園內所種植的植物也將有古木交柯、暗香疏影、玉蘭春暉、松風敲竹、桃柳浮翠、松風梅香等不同區域,以呈現南半園“幽靜人家、典雅花園”的風采。

從東路住宅去踏入,一磚一瓦,一梁一棟,一花一木,推開朱漆木門,踏著青石板往裡走,蘇式園林的美,令人身心舒暢。假以時日,待園內建築疏朗,花草繁盛之際,再入南半園,定會令人耳目一新。

蘇州古典園林遍佈古城之中,全盛時期的明清兩代,蘇州的私家園林多達200處,“宅與園”的相互交融,使疊山理水的蘇州城的各處園林交相輝映,彰顯了蘇州城市特色。

如今,在各有關單位的奮力推進下,正對部分代表性園林進行保護修復,不僅讓更多的蘇州園林流芳於世,全面彰顯蘇州園林的悠久歷史、厚重文化和精湛技藝。更是讓蘇州這座“園林之城”有更多可遊賞的園林實例,為更多人提供了品讀園林文化的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