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李坑位於婺源縣城東12公里處,素有徽州婺源第一村的美譽, 這裡本是個水鄉小村,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前有大片油菜花田,後是徽派民居建築。兩下結合,十分有畫派意境。現在整個村莊被圈起來作為旅遊景點,實行門票制。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李坑的由來

李坑是個“李”姓聚居的村落,它原名“理田”,為什麼叫“理田”?村子裡的老人說,村子現在的姓氏“李”是因為遠祖在堯帝時的部落首領擔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因此以官職為姓。同時,因遠祖唐末由北方遷到南方時曾“佔得從田之籤”,為紀念緬懷先祖,故取村名為“理田”。到了近代人們漸漸以李姓居住於小溪兩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稱為“坑”,便俗稱為李坑。這裡人才輩出,曾走出過眾多進士舉人,還有將軍雅士。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李坑的小橋流水人家水墨意境

村外有兩條山間的小溪在村中匯合為一條小河,小河穿村而過,小河兩岸均傍水建有徽派民居,河上建有各具特色的石拱橋和木橋。河水清澈見底,河邊用石板鋪就洗菜、洗衣的小河埠。山光水色與古民居溶為一體,相得益彰,活生生一幅“小橋流水人家”寧靜景象。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正如歌曲《夢裡老家》所唱的一樣“這是我神往的夢中故鄉,田園水墨畫,醉了我心房。碧水青山,環抱粉牆黛瓦。稻秧青啊,菜花兒黃,撲面芬芳,嫋嫋雲煙,在胸中飄蕩。清清小河,在心田流淌。小橋流曲水,鳥語繞樑,詩書雕畫,飽含動人遐想”。

李坑村口有一棵數百年的大樟樹.一些電影裡的老槐樹就是以此樹 為原型的。走近大樟樹,只見樹木根深葉茂.枝葉相連,如一把華蓋傘覆 蓋在青石板路上。陽光透過樹葉之間的縫隙.在地上留下一道道斑駁的暗影。小巷盡頭、大樹底下、牆角邊,隨處可見一群群學生架 起畫架,在紙上或布上勾勒著他們心中的古村。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李坑最值得欣賞的莫過於徽派建築

李坑,整個村莊都是徽派建築。徽派建築是徽州的一大標誌,更是徽州的精氣神所在。作為中國古代社會後期一種成熟的建築流派,徽派建築是徽州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縮影”。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的特點

徽派建築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當地的民居上,當地的民居從選址、造型、結構到裝飾都體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審美觀念,而李坑更是把這一風情和觀念表現的淋漓盡致。

1、徽派建築多選在依山傍水的地方

徽派建築自古就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由於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山多地少,因此徽州的建築大都選址在有山的地方;同時,徽州又處於我國南方地區,那麼對水的需求和防範有成為了選址的又一重要因素。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以李坑為例:李坑,北面為後龍山,南面臨小辜山,西面為池塘山,東面為四方山,四面環山。河流自西向東,河流發源地為雙尖峰,東南方向支流發源地為衝上,有村民稱河流為養生河,村裡流傳一句話“河流自西向東流,吃穿不用愁”。

2、 徽派建築外形美

由於徽州是程朱理學的發祥地,要求較其他地區更為森嚴而完備, 因此徽派建築線條和諧流暢,具有統一規劃的整體美。

徽派建築雖然群體佈局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其美學效果卻是雋妙無比:徽派建築外觀明朗,以中軸線為對稱軸對稱,廳前設天井,通風采光。整個居民宅以天井為中心,建成長方形平面雙層的內向小三合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陳坑民宅的以青磚壘高牆,用小青瓦鋪成魚鱗狀的破面屋頂,從屋頂兩側高過屋脊的馬頭牆都是徽派建築的特色。

3、徽派建築佈局靈活

陳坑民宅內部一般都修建花園,用石板、鵝卵石鋪成小路,小橋流水 成為百搭組合。

民居內部根據天井位置和佈局的不同可以分為:凹型、口 型、H 型、曰型。凹型,一般是一個明間和兩個暗間,天井兩側均建廊房, 廊房一般是一進兩層的樓房,樓梯在明間背後或者廊房的任意一側,明 間為客房,暗間為廂房。

口型,即兩座三間式凹型住宅結合而成,天井前 後各有一間明間,前邊的明間為正間,兩邊為臥室後邊的明間為客廳。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H型,即兩座凹型住宅背靠背,前後有兩個天井,兩邊為廊房,中間是正屋。 曰型,即三間兩進房,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有一個天井,第二進與第三進 之間有一個天井,其他有廊房連接。

徽州地少人多,徽州人只能在有限的地理範圍內建造出精美的庭院,要求庭院將美觀和風水在功能上結合。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很多經典的庭院已經沉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至今保留下來的庭院則是精品中的“龍頭”。

徽州的天井是最正宗的天井,同樣在陳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天井, 徽州人的觀念中沒有“分家”,子子孫孫都在一個庭院中,如果需要再建房屋,那麼天井也需要再建一個。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在徽州境內,你會發現很多祠堂,它們內容和風格都是不同的,甚至形狀也是不同的。現在在一些家族中甚至還出現了女祠,女祠是記載烈女故事,為烈女樹碑,嘉獎婦女的重要方式。

祠堂是徽派建築中的重要角色, 無論是從整體還是從個體上看,祠堂代表著光榮,是靈氣和精華的集合, 是該民族的文化底蘊。

4 徽派建築優美的裝飾徽派建築廣泛採用磚雕、木雕和石雕。

磚雕:徽州境內的磚雕是中國所有磚雕的集大成者,是中國乃至世界建 築歷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工藝。徽州境內磚雕的樣式有很多,可以根據周圍的意境由雕刻師在極小的磚坯上雕出各種的山水花草、文字和人物等。 在徽派建築中,磚雕的使用十分廣泛,由於磚雕雕刻精美,細緻柔美,所以常常在門樓和高牆建築的過程中使用。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石雕:徽州文化的結晶即為徽州石雕。石雕即利用天然的石頭紋理, 融合多種藝術,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審美。石雕受到世界各國藝術家的追 捧,雖然石雕相對於木雕和磚雕來說相對簡單,但是很多工藝品經過石 雕的雕刻更加生動,因而受到各國人士的追捧。例如,歙縣的許國牌坊, 底料為茶園石,石柱的旁邊雕刻了很多小獅子,栩栩如生,每個來徽州旅行的人都會被他吸引,感受到其中的大獅子和小獅子之間的娛樂嬉戲。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木雕:在中國,木是一種建築材料,是一棵大樹,是一個姓氏,是五行之一,更代表了勃勃生機。木雕,以最簡單的原材料,承載著各種各樣的 文化和審美。木雕的範圍很廣,各個國家、各個城市、各個家庭,大到全世 界,小到一個勺子、一根筷子,每個上邊都會有木雕。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當然,木雕的題材也 是非常廣的,涉及到各種動植物、日常生活等。木雕的藝術品裝飾了人們 的生活,也承擔了人們的精神寄託。木雕與中國建築的融合,就是生活與 藝術的碰撞,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思想和藝術之美。

徽派建築是中國建築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李坑正是以徽派建築風格的黛瓦、粉壁、馬頭牆 為表型特徵,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將古典、樸素和富麗堂皇毫無縫隙的連接到了一起。為我們勾勒成一幅山水意境的中國風水墨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