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李坑位于婺源县城东12公里处,素有徽州婺源第一村的美誉, 这里本是个水乡小村,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前有大片油菜花田,后是徽派民居建筑。两下结合,十分有画派意境。现在整个村庄被圈起来作为旅游景点,实行门票制。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李坑的由来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它原名“理田”,为什么叫“理田”?村子里的老人说,村子现在的姓氏“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时的部落首领担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因此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时曾“占得从田之签”,为纪念缅怀先祖,故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渐渐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这里人才辈出,曾走出过众多进士举人,还有将军雅士。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李坑的小桥流水人家水墨意境

村外有两条山间的小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小河,小河穿村而过,小河两岸均傍水建有徽派民居,河上建有各具特色的石拱桥和木桥。河水清澈见底,河边用石板铺就洗菜、洗衣的小河埠。山光水色与古民居溶为一体,相得益彰,活生生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宁静景象。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正如歌曲《梦里老家》所唱的一样“这是我神往的梦中故乡,田园水墨画,醉了我心房。碧水青山,环抱粉墙黛瓦。稻秧青啊,菜花儿黄,扑面芬芳,袅袅云烟,在胸中飘荡。清清小河,在心田流淌。小桥流曲水,鸟语绕梁,诗书雕画,饱含动人遐想”。

李坑村口有一棵数百年的大樟树.一些电影里的老槐树就是以此树 为原型的。走近大樟树,只见树木根深叶茂.枝叶相连,如一把华盖伞覆 盖在青石板路上。阳光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一道道斑驳的暗影。小巷尽头、大树底下、墙角边,随处可见一群群学生架 起画架,在纸上或布上勾勒着他们心中的古村。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李坑最值得欣赏的莫过于徽派建筑

李坑,整个村庄都是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徽州的一大标志,更是徽州的精气神所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一种成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当地的民居上,当地的民居从选址、造型、结构到装饰都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审美观念,而李坑更是把这一风情和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1、徽派建筑多选在依山傍水的地方

徽派建筑自古就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由于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多地少,因此徽州的建筑大都选址在有山的地方;同时,徽州又处于我国南方地区,那么对水的需求和防范有成为了选址的又一重要因素。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以李坑为例:李坑,北面为后龙山,南面临小辜山,西面为池塘山,东面为四方山,四面环山。河流自西向东,河流发源地为双尖峰,东南方向支流发源地为冲上,有村民称河流为养生河,村里流传一句话“河流自西向东流,吃穿不用愁”。

2、 徽派建筑外形美

由于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要求较其他地区更为森严而完备, 因此徽派建筑线条和谐流畅,具有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徽派建筑虽然群体布局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徽派建筑外观明朗,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厅前设天井,通风采光。整个居民宅以天井为中心,建成长方形平面双层的内向小三合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陈坑民宅的以青砖垒高墙,用小青瓦铺成鱼鳞状的破面屋顶,从屋顶两侧高过屋脊的马头墙都是徽派建筑的特色。

3、徽派建筑布局灵活

陈坑民宅内部一般都修建花园,用石板、鹅卵石铺成小路,小桥流水 成为百搭组合。

民居内部根据天井位置和布局的不同可以分为:凹型、口 型、H 型、曰型。凹型,一般是一个明间和两个暗间,天井两侧均建廊房, 廊房一般是一进两层的楼房,楼梯在明间背后或者廊房的任意一侧,明 间为客房,暗间为厢房。

口型,即两座三间式凹型住宅结合而成,天井前 后各有一间明间,前边的明间为正间,两边为卧室后边的明间为客厅。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H型,即两座凹型住宅背靠背,前后有两个天井,两边为廊房,中间是正屋。 曰型,即三间两进房,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个天井,第二进与第三进 之间有一个天井,其他有廊房连接。

徽州地少人多,徽州人只能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建造出精美的庭院,要求庭院将美观和风水在功能上结合。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经典的庭院已经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至今保留下来的庭院则是精品中的“龙头”。

徽州的天井是最正宗的天井,同样在陈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天井, 徽州人的观念中没有“分家”,子子孙孙都在一个庭院中,如果需要再建房屋,那么天井也需要再建一个。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在徽州境内,你会发现很多祠堂,它们内容和风格都是不同的,甚至形状也是不同的。现在在一些家族中甚至还出现了女祠,女祠是记载烈女故事,为烈女树碑,嘉奖妇女的重要方式。

祠堂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角色, 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个体上看,祠堂代表着光荣,是灵气和精华的集合, 是该民族的文化底蕴。

4 徽派建筑优美的装饰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雕、木雕和石雕。

砖雕:徽州境内的砖雕是中国所有砖雕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乃至世界建 筑历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工艺。徽州境内砖雕的样式有很多,可以根据周围的意境由雕刻师在极小的砖坯上雕出各种的山水花草、文字和人物等。 在徽派建筑中,砖雕的使用十分广泛,由于砖雕雕刻精美,细致柔美,所以常常在门楼和高墙建筑的过程中使用。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石雕:徽州文化的结晶即为徽州石雕。石雕即利用天然的石头纹理, 融合多种艺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审美。石雕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的追 捧,虽然石雕相对于木雕和砖雕来说相对简单,但是很多工艺品经过石 雕的雕刻更加生动,因而受到各国人士的追捧。例如,歙县的许国牌坊, 底料为茶园石,石柱的旁边雕刻了很多小狮子,栩栩如生,每个来徽州旅行的人都会被他吸引,感受到其中的大狮子和小狮子之间的娱乐嬉戏。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木雕:在中国,木是一种建筑材料,是一棵大树,是一个姓氏,是五行之一,更代表了勃勃生机。木雕,以最简单的原材料,承载着各种各样的 文化和审美。木雕的范围很广,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家庭,大到全世 界,小到一个勺子、一根筷子,每个上边都会有木雕。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与徽派建筑

当然,木雕的题材也 是非常广的,涉及到各种动植物、日常生活等。木雕的艺术品装饰了人们 的生活,也承担了人们的精神寄托。木雕与中国建筑的融合,就是生活与 艺术的碰撞,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结构、思想和艺术之美。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李坑正是以徽派建筑风格的黛瓦、粉壁、马头墙 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将古典、朴素和富丽堂皇毫无缝隙的连接到了一起。为我们勾勒成一幅山水意境的中国风水墨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