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上劉氏宗祠——邳州文化

坊上劉氏宗祠——邳州文化

  劉氏從元朝大德年間由沛縣敬安劉閘村遷居於此,因開辦油坊故村名為坊上。歷經數個朝代,人丁興旺分居,於是就有了東坊上和西坊上。劉氏宗祠修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主要原因是為了敬懸“清愛堂”匾額。匾額是乾隆帝御筆親書賜與劉墉,並令懸於家祠。劉墉任職期內曾先後派員將匾額送至坊上老家,以表榮宗耀祖之意,但族人害怕大清的有關例律,皆被拒絕,延至光緒年間才被接納。

  劉氏宗祠建在東坊村的中央,面南座北,佔地近五畝,前後三進院子。每進院子左右均是三間廂房,後面是七間祭堂,共有三十多間房屋。宗祠磚木結構,青磚小瓦,重簷翹角,豆汁摻和白灰勾縫。每個翹角上面都端坐著一個青色龍頭,共有16只龍頭,顯得端莊威嚴。祭堂內供奉著劉姓三位祖先(即始祖劉開、二世祖劉洪鈞,三世祖劉容)的木製雕像,三尊坐像均有二米半高。

  宗祠門口有兩座墳墓,是始祖劉開和三世祖劉容的,墳墓高約4米。墓前豎立著兩塊高約二米半的大石碑。石碑均系青石雕成,上面寫著墳主的姓名及立碑人的姓名、身份。民國期間劉氏宗祠曾一度辦過學校,培養很多族人的子弟走出坊上。祠堂一直保留到解放後完好無損。

“文化大革命”中,劉氏宗祠被當地列為“破四舊、立四新”的對象,造反派於1967年11月份把房屋毀壞殆盡,僅存下一匾一碑和一對石鼓。

坊上劉氏宗祠——邳州文化

“清愛堂”匾額紫紅漆底,鎏金楷體字,睹後甚覺眩目驚人。匾長173釐米,寬95釐米,厚度約4釐米,重30斤左右。匾額右側自上向下用流暢的行書寫著:“諸城縣逄哥莊十五世孫劉洪海、雲根、玕東、之光、風舞、執忠、毓錕闔族恭請”。左側自上而下也是用行書端寫著“邳州坊上莊十五世孫仰裕、守堂、安幫、向桂、修起、誦經、安學、縱和、廷傑、廷相、桂芳、玉泰闔族恭領”。中間是乾隆所題“清愛堂”三個大字。每個字約高50釐米、寬40釐米,均是銀線鑲嵌。“清愛堂”三個大字的正上方有一個邊長10釐米的方印,內書“乾隆御印之寶”六個篆字,系典型的“鐵線篆”篆書,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專用御璽。右上角還有“鐵線篆”體“御賜洪福高門第”七個字。不知是何種名貴木質製作的。

  匾額曾被當作水渠閘水板擋水四五年之久,後被族人又埋藏在柴草垛底和糧堆底幾十年,仍完好如初。該匾額兩側端尚存兩隻金屬環,用作懸掛一對金絲宮燈的。這對金絲宮燈,直徑約為50釐米,鏈子和宮燈外殼均為金光燦燦的純金製作,每隻重有1公斤。徐州市博物館和邳州市博物館都曾要求將“清愛堂”匾額由其珍藏,均被坊上劉姓婉言謝絕。後來匾額和兩隻金絲宮燈不知何故也都不知去向了。

  劫後倖存的青石碑,長217釐米,寬73釐米,厚度14釐米,重達數百公斤,是豎立在劉氏宗祠門口的,上面記載著興建劉氏宗祠的經過和捐資人的姓名,雖歷經百餘年仍完整無損,只是上面鐫刻著的建祠堂經過的文字和捐資人姓名已被破壞殆盡,經仔細辨認,依稀可見“光緒三十三年丁末十一月建成”、十五世孫仰崧創辦”、“清江蘇分淮試用訓導恩貢生高肖高撰”等字樣。原劉氏宗祠前面墳前的始祖劉開和三世祖劉容的兩座巨大石碑,村裡修建大橋時作橋墩使用了。

坊上劉氏宗祠——邳州文化

  倖存的一對石鼓,每隻石鼓與底基是由一整塊石料雕鑿而成。底基長77釐米,寬38釐米,厚度26釐米,石鼓的直徑42釐米,重達150多公斤。石鼓與底基上面鐫刻著許多細密的花紋及裝飾品,還有一位身穿清朝官服的男人站像。

  倖存的石碑、石鼓都用在新建的祠堂裡,只是缺少了珍貴的“清愛堂”匾額和金絲宮燈,令人遺憾。

新修的劉氏祠堂

官湖坊上(東、西坊上),劉姓家族源遠流長,人丁興旺,英才輩出,子孫遍佈全國各地及海外。民國時期有“無劉不成衙門”之說。坊上又分:東坊上,西坊上、前場(南場)、後場(北場)、東南場、湖林、前臺子、劉基場等。

  原來的劉家祠堂修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歷經清朝、民國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期間經過多次整修,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基本完好。原因是人們都有敬畏心理,恪守著中國人的不忘祖宗的傳統,這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不倒,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之一。然文化大革命造反派,破四舊立四新,離經叛道,忘祖數典,劉家祠堂被夷為平地,連祖墳也被掘地三尺,以顯革命造反精神之堅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建的劉家祠堂坐落於東坊村南,佔地二畝多,坐北向南,大門的前面是一個小廣場,右側是一座高大的赭紅色影壁牆,向東正對著大路,上面一塊黑色的大理石上有“清愛堂”三個金色大字。翹簷式大門左右帶有廂房,大門上方有一塊上書“清愛堂”的匾額,大門兩邊有一幅對聯曰:“百世不忘先祖德,千秋惟願後昆賢”。天井的後面是一座古殿堂。祠堂的左側是碑園,中間是一座石頭雕刻的亭子,亭子正南面上方有一塊“靜雅亭”的匾額,亭子的北面排列著紀念先祖的石碑,碑園的碑刻令人遐想。院內和園內松柏環繞,顯得格外莊重、肅穆。離祠堂很遠就能看到起脊翹簷的大殿,常青樹木環繞的紅色圍牆。

坊上劉氏宗祠——邳州文化

  每年清明節,祠堂門前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來自海外和全國各地的劉姓族人前來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原來村子裡面老祠堂舊址,又重新堆起了劉氏的祖墳,豎起了石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