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姓美名天下流傳,我姓因楊而自豪

正宗楊姓來源

楊姓在《百家姓》裡排第16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從小在父輩的指引下,背誦得滾瓜爛熟。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解讀一下楊姓的起源,和楊家一門世代名人軼事。

根據《新唐書》曰,“楊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為楊侯。”相傳楊出自姬姓,就是西岐周天子的姓,但有好事者就說了:“這好像有點不對,二郎神楊戩也是姓楊,幫助周武王姬發滅了周”。


楊姓美名天下流傳,我姓因楊而自豪

“兄弟,這可是許仲琳寫的神話小說,聽古不駁古,駁古就沒有意思了”。


楊的封地在山西洪洞一代,所以一般認為是今山西省洪洞縣,是楊姓的起源地,是不是在大槐樹的範圍就不得而知了。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即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史稱楊氏正宗


楊姓擴散和發展

後來晉國滅楊,其子孫因避亂,遠在春秋戰國(前770-前221年)時期就有部分楊姓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省境內,散佈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另一部分便向西發展繁衍,其先遷入陝西,後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今河南境內。


楊姓美名天下流傳,我姓因楊而自豪


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氏族人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再向東南遷至江西。


到了漢朝時,楊姓已廣泛分佈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此時楊姓也大量入川,多由湖北、陝西遷去。與此同時,又有楊氏族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散佈於長江中下游地區。

從魏晉南北到隋唐,楊姓在南北方迅速繁衍,在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和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及北宋的“靖康之亂”,造成中原社會動盪,許多楊姓子孫為了避亂,大舉南遷,其中以福建為遷播中心,向兩湖兩廣擴散。

至宋代起,楊姓已廣佈江南廣大地區。南宋初有大商人楊垢,隨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寶山白沙,“潛心經商,誠一無偽,商民共信,聚集成市”。


宋末,楊榮從上虞遷至上海;另支楊氏,與鐘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賢濱海地區;元代,渤海濱州人楊乘、嘉靖進士楊道亨的先人,相繼自杭州和河南遷入青浦;元末,錢塘楊璃遷南匯下沙;著名詩人諸暨楊維楨避亂華亭天馬山。

明代洪武初年,據志書記載,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戰爭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別是長沙、岳陽、常德、益陽、湘潭等地區成為一片廢墟。朱元璋建國後,為了復甦湖南,採取了“江西填湖廣”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楊姓宗族,遷往湖廣地區。

總之,楊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於今河南、陝西、山西三省外,以甘肅天水為中心的一線,以湖南、江西為中心的一線,直至遍及全國各地。

其他的楊姓來源

另一個來源,小數民族為什麼也有很多姓楊的呢,這是出自於賜姓,如三國時期,孔明平定湖南、貴州一代,就賜當地少數民族漢姓,其中就是楊姓在裡面。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

還有就是其他姓氏改姓楊,在廣西桂北一代,一部分姓歐陽改姓陽,最後又改成姓楊。福建部分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北史》記載,《隋唐演義》裡的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

楊姓的名人軼事

楊姓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古老族群。從戰國初思想家楊朱開始,就人才輩出,世代榮耀。楊氏歷史名人大多,文、武、皇帝都有,數不勝數,不再一一列舉。可以列舉幾個比較另類的名人:

楊朱: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提出:“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震:東漢太尉,拒行賄說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不知!”,所以其後代自稱為四知堂

在民間最得人心的當然是楊令公楊業了,一門英烈幾代人抗遼的故事流傳到如今,楊家將美名傳天下。

楊姓美名天下流傳,我姓因楊而自豪

與楊姓傳說有關的桂林風景點

在廣西桂林山水有很多景點都與楊家將裡的人物有關係,傳說陽朔的月亮山就是當年楊文廣平南蠻,約定以一箭之地為界時,引弓射箭把山穿了一個洞,箭一直南飛到今天越南境內。

桂林興安嚴關關北田野中,至今有一孤立青石,傳說當年楊八妹與楊文廣南征時踩此石上馬,所以這塊石頭稱為“上馬石”。


楊姓美名天下流傳,我姓因楊而自豪


全國各地楊姓朋友們,是不是為自己姓楊感到自豪,你們那裡有什麼景點、傳說與楊姓歷史名人有關麼?歡迎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