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押韻”?

用戶63129600526


什麼叫押韻?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從基本概念談起。

一、什麼叫韻

1、韻的現代定義:指漢語語音單位(附錄一)的韻母(附錄二)中不包括韻頭(介音)的部分。如ang、iang、uang是三個韻母,除去韻頭“i、u”後,ang就是韻。

2、韻的古代定義:除現代定義所規定的以外,韻還包括聲調(附錄二)的成分。在古代,聲調不同,又分別屬於不同的韻。

二、有關韻的幾個名詞

1、韻部、韻目

韻部就是可以彼此押韻的漢字分成的類別。韻部是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大類。為了押韻的需要,我們把漢字歸納成若干部,叫做韻部。韻目是韻部的名稱。

2、韻腳(韻字)

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韻腳是作品句末押韻字的語音,需要用韻母來表達。

3、同韻字

現代,凡是韻腹、韻尾相同的字叫同韻字。

古代,還須考慮同聲調。

4、韻式

指押韻的位置和方式,包括哪句用韻、哪句不用韻,用什麼性質的韻(平韻還是仄韻等)。

5、單韻

一次只用一個韻,這種韻式叫做單韻。

6、轉韻

如果韻腳不是同部也不是鄰韻,通常稱為轉韻。

7、白腳

詩詞裡不用韻的句尾字。

8、通韻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通韻可以互押。

二、什麼叫押韻

1、押韻的定義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具體而言,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使作品更具有節奏,使聲調更諧和。

2、押韻的種類

①偶句為韻句,隔句押韻,叫押偶韻。在現代詩歌最常見。

②詩歌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叫押排韻,可以使詩歌更顯大氣。

③詩歌上下兩句押韻,兩句一換韻,這叫押隨韻,由於不斷的變換韻腳,可以使詩歌的節奏加快。

④詩歌奇句與奇句押韻,偶句與偶句押韻,這叫押交韻。

⑤詩歌一、四句押韻,二、三句押韻,這叫押抱韻。

三、各種韻文體押韻的特點

1、古體詩

古體詩押韻要求不嚴格。

①其韻腳可以押平聲,也可以押仄聲。

②一般都是隔句押韻,單數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偶數句則必須押韻。

③可以換韻。

例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

山寺鳴鐘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

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

惟有幽人自來去。

這首詩前四句的“昏、喧、村、門”都是押平聲十三元部;而後四句的“樹、處、去”都是押仄聲。

④ 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從上例知,“樹”是押七虞部,而“處、去”都是六語部,屬臨韻。

注意,如用平水韻,上、去聲不可與入聲混押。

⑤用於韻的字可以重複。

2、近體詩

近體詩格律平仄要求比詞寬容,但押韻比詞嚴格。

①一般押平聲韻。

②除了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外,其它單數句不可押韻,偶數句必須押韻。

③ 除起句外不能用鄰韻。

④用於韻腳的字不能重複。

⑤一般要求一韻到底,不可換韻,也就是押同一個韻部。

例:

王士稹的《高郵雨泊》

寒雨秦郵夜泊船,

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

寂寞人間五百年。

這首詩的“船、天、年”都是押平聲一先部,這叫一韻到底。首句也可以不押韻,而不押韻就要改作仄聲;第三句的海字,我們稱為白腳。除首句外,其餘單數句必須為仄聲。

3、詞

詞是格律特別嚴格,必須嚴格依照詞譜填詞,至於用韻,則比近體詩寬鬆得多,它可以押鄰韻,可以平韻轉仄韻,仄韻轉平韻。

詞的用韻種類:

① 依照詩韻(如平水韻)填詞。唐五代11到宋朝都有這樣的例子,就是詞也是一韻到底,通篇押一個韻。

②依照《詞林正韻》填詞

若按平水韻填詞,哪些韻部可以通用呢?清朝出了一個系統總結的韻書,叫《詞林正韻》,該韻書用韻的規定上比平水韻要寬容得多。

4、對聯的押韻

對聯六相中並無押韻要求,所以對聯不用押韻。對聯六相:

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內容相關。

四、詩詞押韻的禁忌

下面是前人總結的押韻的十二個禁忌:擠韻、撞韻、連韻、出韻、湊韻、重韻、倒韻、啞韻、僻韻、複韻、別韻、犯韻。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禁忌對於律絕和宋詞是有明顯區別的,其中有許多是宋詞的一種常用填詞技法。

1、擠韻

指白句中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干擾了韻美效果。就是在詩句中不是韻腳處過多使用同韻的字,讀起來拗口。

在詞裡,不存在絕對的擠韻。

2、撞韻

就是在不用韻的那句尾字也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

在詞裡,這相當於通押。

3、連韻

就是相鄰的兩句押韻句,用了同音字作韻字。

在詞裡,這相當於模擬和聲,特別地,如果同字,則稱為用疊句。若全篇用一個字作韻腳,則稱之為“獨木橋體”。

4、出韻

即俗稱之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

5、湊韻

所押之韻,與全句之意義不相連屬,而勉強湊合者。

這也是詞裡需要避免的。

6、重韻

重韻即重複押同一韻腳。此在近體詩為厲禁,而古體詩則不避。

在詞裡,前面說過,特稱之“獨木橋體”。兩個相鄰韻句則可構成疊句。

7、倒韻

對兩字成一詞,為遷就韻腳,把兩字顛倒。如:將“來去”顛倒成“去來”,但不能妨礙意。如妨礙意,即稱之為倒韻,不可用。

這也是詞裡需要避免的。

8、啞韻

啞韻指聲調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如‘‘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

這也是詞裡需要注意的。

9、僻韻

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

這也是詞裡需要避免的。

10、複韻

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一詩之中雙押即為複韻,應避免。

這也是詞裡需要避免的。

11、別韻

指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不同,若押此韻即為別韻。如“重”字於二冬韻作“復疊”解,於二宋韻則作“貴重”解;“降”字於三江韻作“順服”解,而於三絳韻中則作“下落”解。

在詞裡,這稱為借韻。即,如果某字的另一個釋義雖然不是正解,但能葉(押)韻,則可以用其作韻腳。

12、犯韻

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同一句詩中)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

這個與擠韻相當。

另外,切忌新(中華新韻)舊(平水韻)韻亂用。

總之,押韻是詩詞基本要素之一,它能使詩詞讀起來優美和諧,構成聲音迴環的美。除對聯對押韻不作要求外,古詩詞、格律詩、詞對押韻的要求都不盡相同,格律詩對韻的要求最嚴格。對於這些要求,只有在長期寫作實踐中才能逐步熟悉、掌握。

附錄一、一個漢語語音單位的構成

在漢語的語音結構中,一個語音單位分成“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

北京大學教授劉復(半農)把漢語的語音分成“頭”、“頸”、“腹”、“尾”、“神”五個部分,實際上就是:聲母、介音(韻頭)、主要元音、韻尾、聲調五個部分。前四個部分是構成音節的音素,最後一個成分——聲調,就是指全字讀音的高低升降了。而這五部分之中,最重要的是主要元音跟聲調,因為,在漢字中任何一個字都少不了它們。

附錄二、普通話韻母的分類

按韻母結構可分為單韻母、複韻母、鼻韻母。普通話韻母共有39個,按構成成分可分為三類:

1)單韻母:即單元音韻母,共10個。

其中,舌面元音7個:a o e ê i u ü ;舌尖元音兩個:-i(前),-i(後);捲舌元音1個:er

2)複韻母:即複元音韻母,共13個。

其中前響複韻母4個:ai ei ao ou;後響複韻母5個:ia ie ua uo üe;中響複韻母4個:iao iou uai uei。

3)鼻韻母:即由元音帶上鼻輔音韻尾構成的韻母,共有16個。

其中,前鼻音韻母8個: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後鼻音韻母8個:ang iang uang eng ing ong ueng iong。

附錄三、聲調

聲調就是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變化,又叫字調。聲調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標記法:立一豎標,中分5度,最低為1,最高為5。

中國傳統音韻學上一向所謂的“四聲”,都是把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一般民眾或小學生都只用“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來代替“陰”、“陽”、“上”、“去”。





雪勁松369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

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

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甚麼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拚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拚音中所謂韻母。

大家知道,一個漢字用拚音字母拚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聲母,ōng是韻母。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 我們看“東”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聰”c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試看下面的一個例子: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簷常掃凈無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護田將綠遶(rào),

兩山排闥送青來(lái)。

這裡"苔"、"栽"和"來"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ai. “遶”(繞)字不押韻,因為"遶"字拚起來是rào ,它的韻母是ao,跟“苔”、“栽”、“來”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在拚音中,a、e、o的前面可能還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這種i,u,ü叫做韻頭,不同韻頭的字也算是同韻字,也可以押韻。例如: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má ),

村莊兒女各當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zhī),

也傍桑陰學種瓜(guā)。 “麻”、“家”、“瓜”的韻母是a,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是同韻字,押起韻來是同樣諧和的。 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迴環的美。 但是,為甚麼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常常覺得它們的韻並不十分諧和,甚至很不諧和呢?這是因為時代不同的緣故。語言發展了,語音起了變化,我們拿現代的語音去讀它們,自然不能完全適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

白雲深處有人家(jiā),

停車坐愛楓林晚(wǎn),

霜葉紅於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韻字,但是,唐代“斜”字讀siá(s讀濁音),和現代上海“斜”字的讀音一樣。因此,在當時是諧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

朝朝誤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與弄潮兒(ér)。

在這首詩裡,“期”和“兒”是押韻的;按今天普通話去讀,q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韻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話音念“兒”字,念像ní音(這個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諧和了。今天我們當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讀古人的詩;不過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才不至於懷疑古人所押的韻是不諧和的。

古人押韻是依照韻書的。古人所謂“官韻”,就是朝廷頒佈的韻書。這種韻書,在唐代,和口語還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韻書押韻,也是比較合理的。宋代以後,語音變化較大,詩人們仍舊依照韻書來押韻,那就變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們如果寫舊詩,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韻書來押韻。不過,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卻又應該知道古人的詩韻。


用戶63129600526


押韻是詩詞最基本的要求,體現了詩詞的韻律美!古詩要求押韻,近代新詩也押韻的。

押韻又分幾種形式。在格律詩前,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也是押韻的,《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簡單舉幾個例子: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句句押)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融句押)。

格律詩出現以前的古體詩多為古風,樂府等。古體詩是詩歌體裁。也都押韻,有的押平聲韻,有的押仄聲韻。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成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一般絕句和律詩押平聲韻。不準換韻。如: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 ·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韻)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韻)

(押平水韻十一尤)

五古,七古可平韻可仄韻,也可途中轉韻。

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五古。押仄聲韻。絕,滅,雪

詞也押韻,按詞林正韻來填寫。

現代詩在韻上就自由多了。

隨口答來,有誤之處,望諒解。


詩書畫賞析


看了網友們的回答,大都從古詩歌的角度來談什麼叫押韻,為了避免重複,本人僅從現代詩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很多人都喜歡寫詩,尤其現代詩,現代詩該如何押韻呢?才會帶來想要的“韻律美”? 竟然是現代詩,當然可以不押韻,但這樣的“現代詩”往往不被承認是詩,也是最讓人看不慣的地方。

現代詩有押韻,當然更美。那什麼才算押韻?在哪押韻呢?怎麼才算押韻? 韻,可簡單分為常韻、貧韻、富韻和陰韻,其中前三者可稱為陽韻。

(1)常韻:就是甲行的最後音節裡的元音(母音)和乙行的最後音節裡的元音(母音)一致。

例如:顧城的《一代人》中,最後元音都是ing。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jing)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ming)

(2)貧韻:凡完全不按照正常的押韻的,押韻地方不夠諧和的,都稱為貧韻。像en和eng、in和ing、an和ang、in和en、in和un、eng和ong、e和o、末尾一個因素相同的複合元音(例如ai和ei),都可以稱為貧韻。

例如馮至的《十四行集》第七首,en和in是貧韻。: 共同有一個神(shen), 他為我們擔心(xin)。

(3)富韻:與貧韻恰恰相反,它不僅元音相同,而且元音前面的輔音也相同,

例如芒克的《天空》5中,“上”和“傷”的元音輔音都相同。 可是,希望變成淚水 掉在了地上(shang)。 我們怎麼能夠確保明天的人們不悲傷(shang)。

(4)陰韻:在西洋詩中,韻腳只有一個元音稱為陽韻,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元音,稱為陰韻。但中國文字都是單音節,因此前三種均可稱之為陽韻。但當詩最後外加“了”、“著”、“的”、“呢”、“嗎”、“子”等字時,可以與前面的押韻一起構成陰韻。

例如卞之琳《慰勞信集》第六首,“孫子”與“身子”就是陰韻: 你們不是的,是你們的孫子, 我也不是我現在的身子。


百花亭雜談


現代詩不要求押韻,但如果要寫古典詩詞,押韻是最基本的條件,許多人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什麼是押韻

為了讓詩讀起來有循環往復的和諧感,我們在特定的句子最後一個字會使用讀音相近的字,這就是押韻。

寫詩是如何押韻

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不同體裁押韻的規則也有所不同。



一.古體詩

古體詩的韻腳可以押平聲,也可以押仄聲。除了漢代流行的柏梁體句句押韻之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單數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偶數句則必須押韻。

古體詩還可以換韻,我舉個例子:

《夜歸鹿門歌》孟浩然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路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我們可以看到,這首詩前四句的“昏、喧、村、門”都是押平聲十三元部;而後四句的“樹、處、去”都是押仄聲,但不同的是,“樹”是押七虞部,而“處、去”都是六語部。

所以古體詩除了可以換韻之外,還可以鄰韻通押。需要注意的是,如用平水韻,上、去聲不可與入聲混押;新韻沒有入聲,也就沒這些要求。



二·近體詩

近體詩也叫格律詩,對押韻的要求比較嚴格,一般要求一韻到底,也就是押同一個韻部,而且只能押平聲韻。

除了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外,其餘偶數句都必須押韻,單數句不可押韻。舉個例子:

《高郵雨泊》王士稹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這首詩的“船、天、年”都是押平聲一先部,這叫一韻到底;其次,首句的船字也可以不押韻,而不押韻就要改作仄聲;第三句的海字,我們稱為白腳,除首句外,其餘單數句必須押仄聲。




以上就是關於押韻的基本知識,如有疏漏,歡迎補充。


詩詞補習班


簡單點說就是說話寫文章時,讓讀音相同相近的韻母的字頻繁出現,放在每句話或隔句話的結尾,這就叫押韻。這些句尾也叫韻腳。

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

花重錦官城。

這是首五言律詩,帶句號的尾字“生”“聲”“明”“城”的韻母分別為“eng”“ing”,這就是押韻。這幾個字的位置就叫韻腳。

再比如下面幾句話:

茫茫宇宙氣勢恢宏,

分佈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星星。

太陽、地球、月亮……

都運行在廣袤的太空。

這幾句話中,“宏”“星”“空”就屬於押韻。


陳廣逵




【話題】看了16個回答,非常好!但需繼續徵答案補充,看誰說得更好,尤其說在點子上的,共同申請頭條開榜獎勵。

什麼叫押韻?

押韻,也叫壓韻或葉(xié)韻,即同韻母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把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叫韻部。



【提示】講什麼叫押韻,接著應該講清為什麼要押韻,因為兩者互為關聯,互為作用,猶如學琴只講手法,不識琴鍵,何以彈琴?如此,如果講前者,不講清後者,保證使想學詩詞者一頭霧水。講押韻是古詩詞的一大特徵,尤其是近體詩和唐宋詞最為講究,也最為嚴格。對此,講押韻須從源頭說起,即從中古韻展開話題,從詩詞內核要求講起,現代詩歌的押韻是從古詩詞中借鑑過來的,如果以現代四聲講押韻,對了一小半,涵蓋不了詩詞的要義,(有些還出錯啦,把入聲字標成平聲)只是起了個掃盲作用,大半無法對應《平水韻》和《詞林正韻》。總之,開壇講座好風光,但它不好玩噢!

【旁聽】詩詞押韻,詩的押韻分古風、近體詩。古體詩押韻較寬,可以轉韻,鄰韻通押;既可押平聲韻,又可押仄聲韻,其中入聲單押;用韻用《平水韻》。比如杜甫《佳人》詩: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此詩韻押“谷、木、戮、肉、宿、哭、屋、掬、竹”字入聲一屋;“燭”字入聲二沃;“濁”字入聲三覺。其中“濁”字、“覺”字為鄰韻。

近體詩押韻為《平水韻》平聲韻,一般為一韻到底。填詞押韻較為複雜,大體有十種類型,有一首一韻;一首多韻;以一韻為主,間葉仄韻等。其中入聲押韻又分幾種情況。【說例】這裡多說一點,講詩詞的押韻,拋開音樂而只提語句上的程式,只是單方面的說教。押韻好理解,就是為了順口,吟誦歌唱起來,當事者不費勁,受眾好聽好理解。那麼為什麼要押韻?音樂不是一個勁的往下灌,要停頓,這個停頓即結處,也就是詩句逢雙句子的結尾字,詞的結句叫均,或一句,或兩句,或多句的結尾句押韻,也就是音樂要停頓的地方,要緩一緩。這只是個大概,完整說法,有心人去讀《三上詞話》,她會手把手教的。


三上詞話作者


嗯,

對古代詩詞而言

《押韻》是很好理解的。

如果來個比喻

《樂韻》

就是音樂聽起來

波浪式的 循環往復的音律感

或叫韻味。

對詩詞而言

押韻的特徵主要是韻腳

有共同的韻母。

古代詩詞讀起來

有抑揚頓挫 的音樂味

就是韻母 韻腳的緣故吧!


銀點子傳奇


就是順口,口頭順,口頭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