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怎樣才能寫好七律和五律?

9236於水


因為近體格律詩中,排律(難度太大)不考慮的話,比較難寫的就是律詩,搞懂了律詩,近體詩的問題基本上就都迎刃而解了。

那麼,要如何寫好七律和五律呢?

七律和五律其實是一樣的,就是字數的差別而已。五律五言八句四十字,七律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七律相對更多字詞,更加豐滿,但是他們要遵循的平仄格律是一樣的。我們下面結合例詩來看看到底要如何才能寫成律詩,進而寫好律詩。

因為五律和七律的格律要求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選取一首七律來做例子。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近體詩的格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平仄、押韻和對仗。而律詩正是這三者都必須合規。

平仄格式

格律詩的平仄有四種基礎格式“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這是每首詩首句平仄,然後再根據平仄的“對、黏”原則推導出整首詩的平仄。如果所用字的平仄符合這四套格式,那就是奠定了合格的、好的律詩的第一步。

我們以上面這首七律為例,看首句“紅軍不怕遠征難”,首字不計平仄,定格式關鍵看首句第二字,“軍”,所以這是平起,然後看尾字,“難”,這是個多音字,那麼在這裡到底是讀第二聲,發平音,還是讀第四聲,發仄音呢?我們結合“不怕遠征難”得出這是發平音。所以這句是“平起平收”,也就是平起押韻格式的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推導出整首詩的平仄關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們初學寫律詩,講究合律是首要的,只有在寫成格律詩之後,才能進一步追求寫得好。就這首《長征》,我們可以逐句逐字驗證,平仄是合格式的,這其中只有“烏蒙磅礴”的“礴”和“金沙水拍”的“拍”字看上去是在該發仄聲的時候發平音。實際上在平水韻中,“礴”和“拍”字為入聲字,是仄音字。

押韻

押韻就不用多說了。格律詩的押韻是要求平聲結尾,一韻到底。這個是格律詩,自然也是律詩的基本要求,不光是寫好律詩需要注意,不押韻連律詩都稱不上。

但是押韻有新韻和平水韻的區別。這個問題多次聊過,唐宋平水韻和普通話新韻有很大不同。在賞析古詩詞的時候平水韻的知識非常重要,有利於我們理解、欣賞古人的詩詞意境,但是在今天我們創作格律詩的時候,使用新韻也許更利於咱們的作品流傳,因為並不是每個讀者都有必要去學習平水韻。用新韻寫詩,大家都能讀通,讀懂,讀出詩人的內心。詩以言志,不能讓文字發音成為抒發感情、意志的隔閡。

使用什麼韻,不是大問題。在作品中做出標註就好了。

對仗

合格的律詩中二聯是對仗的,隨著創作的寬鬆,頜聯(三四句)不對仗也行,但是三四句是必須對仗的。《長征》的“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和“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都是對仗的。金沙水對大渡橋,拍對橫,雲崖對鐵索,暖對寒。

內容

一首律詩到底好不好,除了上面的格式要求之外,還有就是內容上結構安排。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跟格律無關,而是跟寫文章有關。是不是把這首詩講成了一個完整的東西?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四聯八句其實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文章怎麼寫?“起”,“承”,“轉”,“合”。一聯對應一個字。

我們還是來看這首詩。第一聯,“起”。幹嘛呢?長征啊,艱苦啊。第二聯,“承”。不但在平仄上要黏,在意思上也要承接。怎麼個遠征難?怎麼個只等閒?頷聯就講了,騰細浪,走泥丸,還不艱難?

頸聯,第三聯,“轉”。轉是什麼意思?文風要轉,敘事要轉,場合要轉,反正不能再寫上面的東西,否則就成流水賬了。不再講困難,扯別的去了,描寫路中風景。金沙江,大渡橋。他這個還轉得不算明顯。尾聯,七八句,“合”。怎麼合?還是說回長征來了吧:“三軍過後盡開顏”,從第一句的開始,到最後一句走完。完美點題,長征。

總結

所以要寫好一首律詩,首先是遵從嚴格的平仄格律,在形式上寫得符合規範,然後再從文法上寫出意境來。

先寫得是,然後求好。


梧桐樹邊羽


律詩是很難寫的,其平仄、對仗、押韻、格式都非常規範嚴格。

1.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律每句七個字,五律每句五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其中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2.押韻:一律要求全篇四韻或五韻。一般逢偶句最後一個字押平韻,一韻到底,中間是不換韻的。還要求按韻書中的字押韻。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韻。分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兩種格式,首句入韻為正格。

3.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工整,首聯和尾聯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首聯、尾聯都不對仗的稱常格。

4.平仄。一般以兩個音節為一個音步,平仄交替。按首句頭兩字的平仄分為平起式和仄起式兩種體裁。

5.七律的平仄格式:

①首句入韻、平起平收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②首句入韻、仄起平收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③首句不入韻、平起仄收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首句不入韻、仄起仄收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6.五律的平仄格式。

①首句押韻、平起平收格式。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韻)


夕陽紅15590854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讀之朗朗上口,背起來又特別好背誦,幾乎不費力,感覺這種語音形式特別奇妙,經老師講解才知道是韻母在起作用,最後經自己琢磨總結出每一句後面最後一字韻母說ang都是ang說ing都是ing,說an都是an這樣是最易學的押韻,這樣說話寫文章編順口溜很容易一韻到底,如果嫌不夠抑揚頓挫和表達需要的話,就要變韻,如上面的長征詩,第一、二、四、五、六、八最後一字的韻腳都有an,中間只三、七句變韻,正好是每四句的第三句變韻,如此才能達到在朗讀的時候不換氣的一口氣讀完,感覺非常流暢。如變韻過於頻繁的話你在朗讀的時候,中間就要停頓換氣給人不太流暢的感覺。如再舉毛主席一首詩:登廬山(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這首朗讀起來中間就不得不換氣。從以上簡單分析可以看出韻和語句通順與否的關係和作古詩須掌握的最基本功,也可以說一個天才古詩人與生俱來一定具備把握韻節的敏感天賦,所以才有張口就來的才氣,所以才有詩韻,詩與韻與骨與血一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然後才有律。律在我看比較煩瑣的一件事情, 押韻就押韻唄 幹嘛還搞個格律像套個緊箍咒一般多難受。想來詩人一旦詩興大發絕不會先考慮平仄是否合律,然後按照平仄格律來對照編排,那樣豈不大煞風景詩興早跑了,只能是先詩後律,以後少許的校對調正。如詩必七言,五言,最低也得五言詩,因為五言是把話明白的最低限度,你看《孔雀東南飛》,《花木蘭》等這些敘事詩都採用的是五言。為什麼是七言詩,五言詩居多?因為這個正好符合人們精準表達的習慣。你發現沒發現當我們用文字展現敘述事物的風采的時候,自覺不自覺的就是五字,七字一句話,而不用過分的去糾結去對照去增減一句話的字數的多少,這可能就是人的習性使然吧,格律也同此理,在自己的薰陶默化的框架下稍加整理即可。這就是為啥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溜的緣故。其它的至於說七律五律的平仄關係對應規則我在此不再敘述了,網上可搜。想做好律詩的話 搞懂平仄格律關係是起碼的,再就是多讀,多寫,多想,多改,多問了。


天外來客222790859


怎樣才能寫好七律五律?這個題目太大,不好說。如果是大神,那就容易了,“甚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中間兩幅對子,實的對虛的,虛的對實的;果真有了好句子,平仄虛實不對,也是使得的。”

接觸頭條快兩年了,平時也愛哼幾句,自認為寫寫絕句還湊合,對完整的七律五律一直不敢嘗試,不是不為,怕只怕沒有好句子,讓人煩厭得不償失。既然點進來了,那就拿一年前對對子對出來的一首《七律》來做做樣子吧:

輕風細雨相思淚

昨夜驚聞雁陣啼,仄仄平平仄仄平

良人遠去杳無期。平平仄仄仄平平

輕風細雨相思淚,平平仄仄平平仄

慘霧愁雲寂寞詩。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徑無人催草長,平仄平平平仄仄

空庭有恨助冤滋。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煙往事成追憶,平平仄仄平平仄

好夢難圓星斗稀。仄仄平平平仄平

這是一首筆者對網友上聯:輕風細雨相思淚,對出來的詩,不算主動創作。

前兩句叫首聯,也是起承轉合中的“起”,提出問題,擺開架式。

第三四句叫頷聯,頷是下巴,接著首聯的意思,也就是“承”,將首聯提出的問題或情感,用對仗句進行烘托渲染,誇大忽悠。

第五六句叫頸聯,頸是脖子,當然就要“轉”一下,從另一方面,另一角度將主題再用對仗句再行烘托渲染,再行忽悠。

第七八句是尾聯,也就是“合”了,忽悠得差不多了,就該回到主題,把問題說清楚,順便把自己的情感再渲瀉一番,讓人跟著一起流淚,那就是極大的成功。如果別人看了無動於衷,一臉懵逼,不知所云,不僅對不起受眾,對自己也是很大的一種傷害,因為現在的網絡專家噴將軍無處不在,他們一定會將你噴得一無是處,無地自容。

順帶說一句,合律押韻只是作近體詩最低的基本功,平仄有一兩處出律關係不大,但如果不押韻就不好意思了。初學者可先押新韻,只要漢語拼音韻母相同,讀起來爽口就行了,待有些基礎後,再行研究使用古韻也不遲。

風光都在峰巔處,美景專為勇士生。



雲卷飛山


七絕

黃秩和

落葉飄來早晚涼

層林盡染果實香

以為正在風發處

搔首才知兩鬢霜。

怎樣寫好五律和七律,本人不知道,但是如何寫成,本人知道。

第一步,就是背格式。

五律的格式一般有四種:

平起不入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起入韻

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起不入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起入韻

⊙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的格式如上,就是七字句,每句前面加兩字,第一字平仄忽略不計。

律詩的有四聯,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關於押韻,就需要記。比如中華新韻,比如平水韻等等。

格律詩不能失粘,所謂粘就是上一聯的第9、11、13字,要和下一臉中第2、4、6字的平仄相同。所謂平粘平,仄粘仄。

在平仄和粘不能時,可以救。

如果我們將前面的五絕,改成五律,那需要再加兩聯。

五律

黃秩和

落葉飄來早晚涼

層林盡染果實香

晴空排雁騰雲過

倒景孤舟逐水長

萬山紅遍歸故里

滿江彩錦勝春光

以為正在風發處

搔首才知兩鬢霜

在這首七律中,萬山紅遍如故里,本來是⊙仄⊙平平仄仄,但結果是仄平平仄平仄仄。上一聯對句倒景孤舟逐水長,是仄仄平平平仄平,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很顯然,失粘了。但是一三五字,是粘著的,所以可以算是勉強的救起了。這裡面,逐字錯了,應該是仄音字。而紅字,本該平仄都可以,但為了救逐字,就必須用平字。當然,也可不救,因為排字也算是救著逐字呢。


秩和律師147753


要問怎樣才能寫好七律和五律,這需向名家請教才對。但既然指名道姓地讓我回答,為避卻之不恭之嫌,我也只能硬著頭皮聊幾句。七律和五律都是律詩。什麼是律詩?它是舊詩體裁的一種,形成於唐初時期。律詩每首八句,2,4,6,8句要押韻,3,4兩句,5,6兩句要對偶。每句5個字的叫五言律詩,每句7個字的叫七言律詩。為了方便大家認知,下面舉個例子(五言律詩一首)。五言律詩:"馬上續殘夢,不知朝日升。亂山橫翠嶂,落月澹孤燈。奔走煩郵吏,安閒愧老僧。再遊應眷眷,聊亦記吾曾。"(蘇軾《太白山下早行至橫渠鎮書崇壽院壁》)這首詩中的2,4,6,8句的末尾字分別是升,燈,僧,曾,不用我細講,就都知道是押韻的。而其中的3,4,5,6二對句子:"亂山橫翠嶂,落月澹孤燈"。和"奔走煩郵吏,安閒愧老僧"。中的"亂山"與"落月","橫翠嶂"與"澹孤燈","奔走"與"安閒","煩郵吏"與"愧老僧",都是對偶句式。這就是五言律詩的寫作格律要求(七言律詩也是如是道理),掌握了這些基本要求和知識,再加上勤寫苦練,相信大家都會有自己的五律和七律的傑作。恭候大家的佳作儘早上頭條,我一定先賞為快。


hushouchang


不論幾律,要寫好詩,有三個步驟,一是胸中有書。二是眼中有景。三是心裡有意。

胸中有書,就是說要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讀的書多了,也才能有合適的語句存儲,才能有適當的辭藻表達自己的心意。只有讀書多了,心裡有了墨水,才能夠寫出自己所表達的意境,才有了寫作的基礎。

眼中有景,就是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心,要把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感悟或者感受,用心去觀察記錄下來。古有推敲二字愁斷腸,更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所以說,在遣詞造句之間的思索,其實是對生活常識的再次凝練。只有用心觀察,用心總結,用心歸納的人,才會發現這些詞與詞之間的不同,才會用準詞,會用詞。

心裡有意,就是說對發現的詞語,要用心去感受,用心靈去體會。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像我們描述了大漠的風景,簡單10個字,有時候那種感覺可能比我們寫半篇文章表達的還要豐富,這就是心體會之作。只有用心才能歸納出10才能提煉出詩句,所以說要心裡有意。

要寫出好的詩句,以上三者缺一不可,我認為是這樣的。



素人神曲


無他,唯手熟爾。

想寫好詩詞,亦無他,大量閱讀唐詩宋詞,從粗讀,到慢慢精讀,很多被現代人詬病的格律束縛等等,便已然瞭然於胸。正如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也。

只有大量閱讀,才能體會詩這種短小精美體裁的妙處,佈局,章法,格律,下字無一不是跟白話文迥然不同的體驗。

新手寫詩詞,切記不通而照葫蘆畫瓢,一定要大量閱讀,而後再下筆,可少走彎路。

熟知一種體裁,才能駕馭這種體裁,

不讀古人詩詞,便不知最純粹的詩詞之妙。

書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詩詞這種小眾古體裁,要在古人流傳下來的成熟作品中去學習翫味最好。

當然若只是喜歡,隨便玩玩,不過興起這個四句八句,不管格律章法,那就另說了。

我只信奉一句話,多讀古人流傳至今經得起歷史打磨,依然爍爍生輝,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熟作品,時日久了,自然明白五七律絕等古體體裁。


芝麻花兒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押韻也。七律。為什麼人言,不嚴格的律詩,向打油詩發展?!說明想刻意寫出律詩,難!起碼效率上難高!在動車時代,律詩同志曲高和寡,還是遠離普通人了!?五律七律,絕句,詞~長短句,現代詩,高峰在那,唐詩宋詞,還有元曲。我們向詞不達意,意不擇詞倒著進步,很快,即退步啊!











秋季紅楊


要寫好七律與五律,我覺得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並不是簡單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可以了的事,律詩又稱格律詩,其要求不同於古體詩,七律與五律相同,要求每首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二,四,六,八句押韻,要求一韻到底,中間不換韻,中間兩聯對仗,(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詞性相同),而且要每聯與每聯之間要相粘,對平仄非常嚴格,一三五不論,說的是不犯孤平,與三平尾的情況下而言,二四六分明,就是在這個地方平仄要嚴格按照律詩的格式用字,不能出律,相同的字不能在同一首詩的韻腳出現,總之,要多學多看唐宋律詩,多向老師學習,只要刻苦學習,我想一定會寫出好的格律詩的,我所學有限,還是要多向律詩老師們請教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