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古出良將!這兩個歷史上的名將領竟然都出自呂梁

我國自古“山西出良將,山東出良相”的說法。在宋代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重心,全部都在北方。所以中原一帶人口聚集,經濟繁榮,而山西距離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較近,因此也容易引發戰亂。“一將功成萬骨枯” !只有在戰爭中才能培養名將,所以山西產良將真的不是“玄學”。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細數一下從我們呂梁走出的山西名將!

山西自古出良将!这两个历史上的名将领竟然都出自吕梁

狄青

山西自古出良将!这两个历史上的名将领竟然都出自吕梁

宋朝的時候,朝廷重文輕武,武將不受重視,士兵的社會地位就更低賤了。士兵入伍的第一天,臉上就被刺上字,一方面是防備他們逃亡,另一方面是顯示他們低賤的身份。在這種環境下,士兵想憑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一位同樣臉上刺字的士兵,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當上了大宋王朝的最高軍事長官樞密使,躋身於歷史上最優秀的大將行列。這位士兵,就是狄青。

狄青年輕的時候,失手打死一個惡霸,被迫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開封,參軍當了一名士兵。這一天,恰逢京城科舉考試發榜,人們都圍著看新進士的風采,豔羨之聲此起彼伏。狄青和幾位同伴臉上剛被刺了字,也在旁邊看熱鬧,同伴們感慨地說:“狀元和士兵的命運差距是如此大啊。”狄青卻不以為然:“我們憑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出人頭地。”同伴們都笑話他大言不慚,但是狄青卻暗下決心,一定要用自己的才能來改變命運。

狄青剛一入伍,就因為體魄強健,武功出眾被選為宮廷衛士,每日在宮裡執勤。寶元初年 ,西夏發兵進攻宋朝, 由於宋軍戰鬥力不強,所以屢吃敗仗,只好請求朝廷增兵支援。狄青積極請戰,被選送前方,擔任延州(今陝西延安)指揮使,指揮一支大約500人的隊伍。這一下,狄青有了用武之地,猶如猛虎出籠,在與西夏軍隊的戰鬥中,很快就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延州的四年時間,狄青與西夏軍激戰25次,俘西夏兵5700人。戰場上,狄青非常勇猛,每次戰鬥,他都披散頭髮,戴上銅面具,身先士卒,勇猛衝殺,所向披靡,被西夏兵稱為“天使”,每當狄青一出現,他們便驚呼“天使”,作鳥獸散。

山西自古出良将!这两个历史上的名将领竟然都出自吕梁

倘若單單隻有一股猛勁,那不過是一介武夫,仕途不可能走得太遠,狄青的成長,還得益於范仲淹的知遇。當時,尹洙任陝西經略判官,把他推薦給陝西經略安撫使范仲淹。范仲淹一見狄青,立刻眼睛一亮,覺得他是個將才,便將其收至門下,認真教導,授以《左氏春秋》,還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對他寄予厚望。於是,狄青這位草莽出身的勇士,開始折節讀書,在范仲淹的教導下,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遂由一個匹夫之勇的士兵,成長為能謀善斷的帥才。隨著官職的提升,他帶領自己的部隊,攻破金湯城、宥州,擊敗毛奴、尚羅、慶七等許多依附於西夏的少數民族部落。又在橋子谷築城,在招安、豐林、新寨、大郎等地修建堡壘,有效阻擋了西夏的進攻勢頭,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取得了與夏作戰以來少有的輝煌戰績。

郭子儀

山西自古出良将!这两个历史上的名将领竟然都出自吕梁

郭子儀是唐代著名的軍事家。郭子儀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傑。他不僅武藝高強、陣法嫻熟,而且公正無私,不畏權貴,傳說,他20歲時,在河東(今山西太原)服役,曾犯過軍紀,按律處斬。 在押赴刑場的途中被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發現。李白見他相貌非凡,凜然不懼的樣子,甚感可惜。他認定此人將來一定會大有造化,會成為一個國家的棟樑之才,於是便以自己的官職擔保,救下了這條年輕的性命。郭子儀果然不負所望。參加武舉考試後,便獲高等補左衛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之職。因屢立戰功,多次被提升晉職。

由於唐玄宗專寵楊貴妃,不理朝政,政治十分腐敗。而他又在邊鎮設10個節度使共擁兵49萬,而中央禁軍不過12萬人。節度使後來又兼管行政和財政,權力很大,逐漸發展成割據勢力,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

山西自古出良将!这两个历史上的名将领竟然都出自吕梁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之後,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等職,他奉命率兵討伐安祿山,先後缶敗了周萬頃、高秀巖等安祿山的部下,收復了雲中、馬邑等地,打通了東陘關,但是其他唐朝的抗叛鬥爭卻一敗塗地。郭子儀奉朝廷之命赴河北前往救援。他看中了李光弼的軍事才華,讓李光弼前往河北戰事最吃緊的地方。二人並肩作戰,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場上建立了豐功偉績。

唐軍回到長安,肅宗親臨迎接郭子儀所率領的軍隊,並對他說:國家能夠得以再生,全依靠愛卿的輔佐。可見郭子儀功績之大。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