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巔峰時期實力有多強?真的有望恢復漢室天下嗎?

lienlien


希望總是有的,而且蜀漢的戰力一度冠絕天下。

蜀漢的巔峰期就是在漢中之戰後,劉備第一次獨立叫板曹操成功,拿下漢中。但是此時劉備軍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不能有更多行動,從劉備沒有繼續北伐就可以看出來,這不是不願意,而是力所不能了。而蜀漢再次北伐已經是228年,將近10年之後的事了。

劉備帶領的益州軍團無力再向前推進,所以在荊州的關羽開始北伐,但是關羽北伐的條件不太成熟,沒有安撫好孫權,把後方空出來本身就是比較危險的。而且以關羽荊州三郡的力量,北伐曹操或者東征孫權力量都是不夠的,所以關羽北伐目的也不在於把曹操打的怎麼樣,目的只要能取得南陽郡就已經足夠了,當時的南陽郡是很大的,熟悉的人可能知道原本還有一個章陵郡,被合併到南陽郡裡了,所以南陽郡實際相當於兩個郡。這裡有很多要地,比如宛城、樊城、新野,而且下轄的有37個縣之多,而且人口眾多,對關羽來說,能打下南陽郡,跟劉備打下漢中基本算是一個級別。但是結果都知道關羽最終失敗了,這也是轉折點。

關羽如果成功,那關羽將擁有荊州的所有核心地區,實力幾乎可以翻倍,那在加上劉備之前已經佔佔領的益州和漢中,劉備集團就有了一爭天下的實力。不過即便關羽勝利也需要休養生息幾年,劉備集團才能有實力繼續擴張。

事情總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如果關羽不戰死,那張飛應該也不會死那麼早,那劉備不會攻東吳,那劉備應該就不會憂心去世的這麼快,劉備如果不死,那主持北伐的將會是劉備,而最好地點和後來諸葛亮一樣,就是出祁山,奪關中,劉備只要能奪得關中地區,基本就可以奠定成功了。奪得關中就能擁有函谷關以西的地區,包含雍州和涼州,如果真的實現蜀漢就可以立於不敗,瞅準時機必能一統天下。

所以說機會總是有的,但是必須要滿足很多假設才可以,而最重要的就是關羽北伐成功,奪得南陽郡。那麼下面的假設才有可能實現。


胡侃解密三國


蜀漢最巔峰的時期,也絕對沒有統一天下的希望,建安24年,劉備稱王,此時的蜀漢擁有益州,漢中,上庸和荊州三郡,控制的人口約130~140萬人,其中,漢中,上庸和荊州南部都是荒僻落後,人煙稀少的地區,而且多是山川丘陵地帶,交通極為落後,有經濟價值的僅有成都平原和荊州的南郡地區,蜀漢政權巔峰時期的總兵力約13~14萬人,勉強可以跟孫權持平,但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遠遠達不到江東的富庶和政局穩定,總體實力比江東稍遜一籌。

曹魏方面的實力之強大,遠遠超過了蜀吳兩家的總和,擁有近500萬人口,40萬軍隊,天下十三州,曹魏佔了九州半,而且都是適合農耕的富庶的平原地區,加上自曹操開始就廣泛的推行屯田,使得曹魏的農業生產水平遠遠高於蜀吳兩國,而且由於曹魏跟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接壤,並且多次擊敗少數民族的軍隊,佔領了大片的馬匹產地,所以,曹魏的騎兵規模和水平遠遠高於蜀吳,導致蜀吳兩國只能憑藉“山川之險和江河之固”防禦曹魏,如果想進攻曹魏,只要一進入平原地區就必敗。以巔峰時期的蜀漢加上孫權都無法撼動曹魏分毫,何況諸葛亮這樣的撮爾小丑,以區區一州之地就行此“蚍蜉撼樹”一樣的北伐,不過是勞師糜餉的掙扎而已。


狼的影子716



蜀漢巔峰時期,即公元219年,蜀漢諸事順利,黃忠定軍山陣斬夏侯淵,一舉奪取漢中。關羽從荊州北伐,乘風破浪奪取襄陽,圍困曹仁於樊城之。此時的蜀漢,擁有益州、漢中、南中、荊州大部核心區域,還有“五虎上將”及諸葛亮、馬良、法正等文臣武將,為最鼎盛時期。即使蜀漢巔峰時期,恢復漢室江山的希望仍舊渺茫。下面依據演義及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首先,蜀漢巔峰時期,人力、物力也無法和地大物博的中原相媲美。據記載,公元219年,蜀漢僅有一百萬人口,15萬左右軍隊,而曹魏有五百萬人口,輕鬆組織數十萬軍隊。這樣懸殊的人口比例,蜀漢很難統一天下,恢復漢室江山。

蜀漢除了關羽佔據的部分荊州物產豐富,益州雖然是“天府之國”,無奈蜀道難限制了其發展。古代益州(四川盆地)屬於偏遠地區,無論是人口、物力,和高度發達的中原無法相比。


其次,蜀漢巔峰時期,文臣武將和曹魏及東吳有很大差距。或許會有朋友不服,說蜀漢五虎上將都是一等一的大將,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智者。這是被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所誤導了,關羽和張飛確實是當時“萬人敵”,一流武將。然而,曹操手下大將、猛將更多,著名的就有夏侯惇等曹魏宗親“八虎騎”、張遼等“五子良將”,還有典韋和許褚兩員虎將。就連極其低調的東吳,也有“四大都督”和“二十四虎臣”。

再看看文臣謀士,劉備僅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龐統和法正不久去世)少數能上得了檯面的一流謀士,就連徐庶也被曹操挖走了。同時期的曹老闆陣營,有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五大謀士,二流謀士更是不可計數。東吳也有張昭、張紘、諸葛瑾、陸績、顧雍等重量級謀臣。曹魏和東吳的這些重要謀士,大部分並遜色於諸葛亮。


在哪裡都是人才最重要,如果有力王狂瀾統帥,足夠中堅力量,何愁大事不成。一個單位,有多大成就,和領導及中間力量有很大關係。至於普通人人員,完全可以培養訓練,使其按部就班工作。如果領導才能平庸,你會發覺,幹一件事事倍功半。在人才的較量下,蜀漢一敗塗地。這種劣勢越來越明顯,後期蜀漢只有姜維、王平、夏侯霸等外來人才可用,悲哀。


最後,蜀漢巔峰時期,關羽沒有穩定後方,輕率北伐,功虧一簣。關羽作為蜀漢老大劉備的結拜二弟,深得信任,鎮守荊州。演義中,諸葛亮接到劉備的求援信,分兵西進益州之時,曾和關羽探討該怎麼鎮守荊州。諸葛亮問道:如果曹操率兵來奪取荊州,該怎麼辦?關羽不假思索答道:“率兵抵抗”。他又問道:如果曹操和孫權一同前來瓜分荊州,又該怎麼辦?關羽仍舊是回答:分別派兵抵抗曹操和孫權。


諸葛亮聽了,沉默良久,說了句如果這樣做,荊州就危險了。他贈送給關羽作為鎮守荊州基本方針,即“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然而,關羽表面銘記肺腑,一轉身就忘了個一乾二淨。如果關羽嚴格按照這八個字方針鎮守,不說萬無一失,荊州也不會輕易被東吳呂蒙偷襲而得。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孔明曰:“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雲長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雲長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荊州。”雲長問那八個字。孔明曰:“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雲長曰:“軍師之言,當銘肺腑。”


諸葛亮離開荊州不久,東吳孫權為了緩和和荊州關係,特意派遣諸葛瑾來荊州為其子求取關羽之女,結成秦晉之好。關羽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一口回絕,加深了孫權和關羽的矛盾,為孫權強取荊州埋下了伏筆。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瑾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結好,併力破曹。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世道輪迴,盛極而衰。關羽從荊州北伐,將曹仁圍困於樊城,圍點打援,成功消滅于禁七萬援軍,威震華夏。曹操還差點遷都,以避關羽鋒芒。這時的蜀漢達到了巔峰時期。在司馬懿的運作下,曹操和孫權為避免關羽做大,聯手消滅關羽,奪取荊州。

荊州的丟失,標誌著巔峰時期的蜀漢盛極而衰,喪失了恢復漢室江山的希望。關羽死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和東吳血拼,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進一步泯滅了恢復漢室江山的希望。


有人說,關羽是蜀漢亡國的罪魁禍首。他們將蜀漢敗亡的責任追溯到關羽這兒,認為如果不是關羽目中無人,內沒有團結糜芳、傅士仁,外沒有安撫好江東孫權的情況下,輕率北伐,最終人亡地失。有識之士應該為關羽鳴不平,關羽北伐也是為了劉備復興漢室的大業,難道像關羽這樣忠義之人就可以隨意誣陷嗎?

你是如何看待蜀漢巔峰時期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蜀漢巔峰時期是在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劉備率領張飛、趙雲、黃忠、法正等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並令劉封孟達攻取新城、上庸、魏興三郡。同年劉備上表漢帝進位漢中王。此時的劉備擁有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益州的蜀郡、巴郡、及新得漢中七郡再加上南中地區,此時的劉備集團達到巔峰狀態。

不過好景不長,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漢壽亭侯,假節鉞。就在奪取漢中不久,關羽一方面為了響應劉備在漢中的勝利,再加上許都此時有叛亂,以此為時機,督荊州軍北上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一時間響應者不少。剛剛敗於漢中的曹操,派于禁和龐德支援樊城。關羽趁著雨季倔漢水水淹樊城,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許都周圍盜賊也響應關羽,嚇得曹操想遷都以避其鋒芒。

可以看到此時的劉備集團完全可以進軍中原的,如果拋開東吳偷襲荊州的因素,關羽攻下樊城是完全可以的。襄樊一旦被攻下,關羽就可以繼續進軍許昌,劉備也可以出漢中進軍長安,可以實現隆中對策略。

然而不僅曹操容不下強盛的劉備,東吳也容不下強大的盟友。曹操聯合孫權讓其攻打關羽。同年孫權遣呂蒙攻打荊州,呂蒙白衣渡江攻取荊州,荊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孫權,關羽聽到荊州被奪之後,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東吳斬殺。孟達叛蜀投魏,劉備又失去了上庸、新城、魏興三郡。

可以看出蜀漢集團在這個巔峰時期,實際上是望進軍中原恢復漢家天下的,雖然土地軍隊不及曹操和孫權,但是此時的劉備完全有能力與曹操爭奪中原的。不然曹操也不可能想到遷都避開關羽,也不可能去聯合孫權攻打關羽。


三國讀史


蜀漢巔峰時刻是漢中之戰以後,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佔荊州三郡,益州全境(蜀六郡,巴五郡,漢中七郡,南中本四郡後又劃為七郡)。漢中之戰劉備達到了其戰略目的,拿下了漢中,守住了益州門戶,而曹操將民眾戶口北遷,也算收穫頗豐,劉備於曹丕篡漢之後,宣稱漢獻帝被害,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此時曹操統一北方多年,已得天下三分之二,於外徵少數民族安定邊疆,於內派兵屯田,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九品中正制招攬人才,修《魏律》等,國富民強,孫劉聯合才能與之抗衡,縱然有赤壁之敗,但其國力依然遠勝孫劉,而劉備在後來夷陵一敗後,蜀漢精銳消耗殆盡,一蹶不振,這就是差距。就人才而論,劉備手下的人多是最早跟隨他的或者是他從荊州帶過去的,而巴蜀世族未曾歸附,後人才斷層嚴重,諸葛亮勉強為之,終於五丈原累死,而又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之語;曹魏手下有當時最有名的穎川世族效力,又收河北燕趙故地之民,多慷慨之士,有謀士如雲,將士如雨之說,可見劉備集團差曹魏集團遠矣。由上觀之,縱蜀漢巔峰時刻,北上興復漢室的機會也是渺茫,若無大的變數,曹魏政權將統一天下。



渭河源夢魘怪說


首先,先給出我的結論,蜀漢沒有機會恢復漢室。蜀漢的巔峰時期被認為是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219年。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劉備可謂是諸事皆順。我們從二個重要的指標看三個政權的對比。人口方面,魏國約400萬人,吳國約200萬人,蜀漢約90萬人。軍事實力方面,魏國總兵力約40萬左右,吳國20萬左右,而蜀國大約15萬有餘。

△ 220年地圖

以下三點是我認為蜀漢沒有辦法恢復漢室天下的原因。

第一點,地理位置。眾所周知在東漢時期的天下分為了十三個州,而蜀漢政權僅僅佔了這個十三分之一也就是益州(如今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一部分),從這個數字的大小就能明顯感覺出實力相差懸殊。雖然益州資源以及糧食產量豐富,但是相比中原地區,對比起來根本沒有優勢可談。在加上當時的益州距離經濟和文化中心較為遙遠,還有群山阻隔,交通非常不便利。由於在古代的戰爭中,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戰爭資源,但由於益州氣候炎熱,根本沒有辦法培育出品種優良的馬匹。

△ 劉備影視形象

第二點,經濟實力。在建安二十四年時,雖然已是漢中王,當時南中各郡的叛亂並未平息,直到225年,當時劉備已經去世兩年,才由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定了南中(如今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一帶),所以這部分地區的資源直到225年之後才被利用起來。就算這部分地區開發,但相比魏、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 諸葛亮影視形象

第三點,蜀漢軍事效能低下。劉備的前半生相比其他兩位,是非常不順利的,一直沒有鍛煉出一支屬於自己的強悍部隊,而且只是重數量不重質量。雖然蜀漢的武將都被世人所知曉,但其實在蜀漢軍人的地位並不高,因為劉備一直是以“興復漢室”的名義來打天下,所以蜀漢政權中或多或少都殘留著東漢時重文輕武的特點。不僅漢人將士如此,而且還排斥少數民族,兵源得不到有效補充。

以上就是關於我對蜀漢為什麼不能恢復漢室的看法,如有補充交流,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


小毅說歷史


蜀漢巔峰在其他時期確實是具備坐天下的實力,但是在三國時期卻不太可能,這個主要原因就是你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而且別人的家底明顯比你強得多,這種情況下就是誰活得命長誰更有機會。

巔峰蜀漢擁有人口170萬人,總兵力14.6萬人,其中騎兵3000人,水軍30000人,兩棲部隊20000人,戰船600多艘,商船1100艘。這個軍事實力除了水軍戰船等略遜於東吳外,陸軍力量甚至已經超過東吳了,而且蜀漢對東吳佔據地勢上的居高臨下。所以可想而知,東吳為何要那麼迫切討回荊州,甚至不惜跟曹魏結盟,因為一旦劉備羽翼豐滿,那對東吳就是致命的威脅。

但是呢,曹魏方面則比蜀漢強得多,甚至比蜀漢加上東吳以後依然強上一些。當時的曹魏有500多萬人口,總兵力60萬,而且在進入隴西之後全是平坦的草原,曹魏在騎兵方面有優勢,蜀漢能夠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想要攻佔曹魏就很難了。

其次,比內政。整體來說,蜀漢的政治環境不如東吳或者曹魏。蜀漢由於劉備的天下是哭來的,這使得他不得不大量透支未來,許諾給權臣太多特權,比如小小的蜀漢政權裡竟然分出了原從派,荊州派,川蜀派,李嚴竟然給諸葛亮的北伐軍切斷糧草,這足以證明問題有多大了。

而東吳曹魏的內政就比蜀漢好得多,東吳政權本來是經三代繼承過來的,而孫權又自己經營了20多年,這使得東吳的政權安穩得緊。曹魏方面,曹丕本身也是權謀專家,長期從事政治工作(也就是短了點命,否則是輪不到司馬懿當政的),這些人都比劉禪好,蜀漢憑什麼去消滅對手?


優己


蜀漢巔峰時期,應該是攻下漢中後,關羽沒有發動襄樊戰之前的那個短暫時期。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經過兩年的拉鋸戰,終於佔領了漢中,並在漢中稱王。至此。益州全部歸於劉備的掌控之中。此時,劉備佔領益州全部,和部分荊州,是蜀漢史上版圖最大的時刻。

這一年,劉備手下的將領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虎上將,有馬岱、魏延、嚴顏、孟達、李嚴、黃權,有吳蘭、吳懿、雷銅、劉封、關平、關興、張苞、廖化、張翼、張嶷等,老中青三代人才濟濟。

但這也僅僅是蜀漢所謂的巔峰時期,但在三國中,依然是實力最弱的。

於版圖來看,雖然劉備佔領了益州全部和荊州部分,但漢朝十三州,孫權佔據著揚州、交州、荊州部分,曹操佔據著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十州以及荊州部分,在版圖上來說,劉備勢力最小。

版圖小,意味著人口少。劉禪投降的時候,蜀國僅有120萬人口,當時東吳大約有250萬人口,魏國約500萬人口,所以,就算劉備巔峰時期,人口也不會超過200萬。

人口少,就意味著綜合國力弱,因為在那個時期,人口多少就代表著勞動力多少,勞動力多少,就代表著國力多少。

最關鍵的,兵種相剋十分嚴重,蜀漢、東吳沒有騎兵是硬傷。

三國時期,產戰馬的地方只有兩處,一是涼州、而是幽州,這兩處都在曹操的統治之下,所以曹操擁有當時最強的騎兵“虎豹騎”,而蜀漢、東吳由於買不到戰略物資戰馬,因此沒有自己的騎兵隊,在益州,沒有騎兵的劣勢並不明顯,因為益州多山,並不適合騎兵行軍,可一旦到了平原地區,特別是長江以北的曹操勢力範圍,沒有騎兵就沒有辦法快速實現戰略意圖,不能輾轉騰挪,前後馳騁。

綜合起來,劉備雖然處於自己的巔峰時刻,但綜合實力依舊最弱,光復漢室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始終先生


一句話:絕無可能。有些蜀粉演義看多了,做著春秋大夢,以為夏侯淵撲街,曹操勢力撤出漢中,劉備有了益州荊州漢中就可以騰飛了?就先拿荊州來說,是魏蜀吳三家分了,曹操佔了北岸,剩下蜀吳均分,蜀國佔了荊州三分之一多一點,而且還是人家孫權厚道。再說漢中郡,曹操並不是潰敗,而且是慢條斯理的把漢中絕大部分人口都遷到關內(因為張魯降曹不久,曹操覺得張魯漢中發展得不怎麼樣,而且曹操也人生地不熟,人脈也還沒輻射到這邊來,還沒站穩腳跟,沒必要為了這麼一個地方跟劉備血拼,便宜孫權,所以索性把最珍貴的人口帶走),留了個空地給劉備而已,劉備拿了漢中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後說益州,劉璋雖然怯懦,不過正是因為怯懦,益州保持著比較平穩的發展,沒怎麼受到戰爭的侵害,算是當時比較富裕的地區,不過再牛逼也比不過整個北方地區,畢竟那個時代北方才是經濟文化中心,雖然北方受到戰爭傷害最重,甚至曾經十室九空,不過經過曹操的發展,元氣也恢復大半,不是一個益州可以比的。三國爭霸,蜀國加上吳國的總人口還比魏國少很多,古代打仗就是打錢糧和人口,只要魏國不是出現特別傻逼致命的錯誤,隨便耗都能耗死蜀國,所以才出現了諸葛亮後面自己說的益州疲敝,本來的天府之國愣是被蜀國自己耗到疲敝,也挺慘。所以蜀國國力沒魏國強,人才比魏國更是差得天差地別(蜀國也就那幾個老將拿得出手,青黃不接,魏國或許一把手沒演義中蜀國那些五虎上將牛逼,不過人家二把手以下扎堆,人才濟濟),所以蜀國怎麼看都是死局,沒得破


肝興霸


蜀漢政權是三國時期崛起最晚的一個,真正能稱得上崛起的時間,是從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開始,到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奪取漢中為止,蜀漢達到頂盛時期。

從兵微將寡、寄人籬下到進入全盛時期,劉備只用了11年時間,靠的是正確的謀略和不俗的武力,一步一步打下的地盤。



在公元219年劉備歷經2年時間,舉益州全州之力,擊敗了強大的曹操軍團,並且還在陣前斬殺了曹魏西部軍區總司令夏侯淵,天下為之震動。即使曹操親提大軍與劉備來爭漢中,也因為策略失當,無奈退兵,原本強大的曹操很無奈的將漢中之地讓給劉備,這是曹操平生第一次面對劉備經此大敗。

蜀漢巔峰時期的實力有多強?



可以這麼說,蜀漢巔峰時期的實力,在與強大的曹魏作戰中取得全勝的戰績,雖然在硬實力上,蜀漢完全不及曹魏四分之一,但是蜀漢能保持戰略進攻姿勢,經歷過戰爭的人都會明白,在戰場上能保持進攻姿勢,意昧著什麼?說明佔據了絕對的優勢,這個優勢可能是士氣、謀略、武力或實力中的一種。

蜀漢在巔峰時期與曹魏進行的三場戰爭:漢中之戰、上庸之戰、襄樊之戰,在前期都保持了勝利。



漢中之戰,劉備歷經2年,趕走了曹魏的勢力,奪取了漢中郡,曹魏不僅損兵折將,而且平生與劉備的第一次直接對抗中失敗,此戰對於劉備來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庸之戰,發生在漢中之戰及劉備稱漢中王之後,劉備派出孟達、劉封二人,攻佔了曹魏的上庸三郡,成功佔據上庸郡、房陵郡、西城郡三郡。



襄樊之戰,關羽從與曹魏交界的漢津(今湖北荊門)一帶一直向北推進,推進了數百公里,包圍了襄陽,並跨過漢水,圍攻樊城,在襄樊之戰前期,關羽憑一已之力,消滅並俘虜了于禁的七軍三萬餘人,這是曹魏絕對的精銳部隊。

同時擒拿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攪得曹魏中原核心地區不得安寧,全都因為關羽的威名起來反對曹魏的統治,一時之間洛陽、許都危急。



正是因為蜀漢巔峰期的強盛,讓這個曾經最弱小的政權變成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強國,迫使曹魏與東吳聯合起來對付蜀漢,這難道不是蜀漢強盛的證明嗎?

如果不是東吳孫權偷襲荊州,導致關羽在前線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在襄樊前線,關羽能創造多大的輝煌真不好說,曹魏能否擊敗關羽都是個未知數,這難道不是強盛嗎?



冷兵器時代,絕對的實力並不代表絕對的勝利,因為一場戰爭而失去政權的大有人在,前有官渡之戰,後有淝水之戰,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

蜀漢整體實力雖弱,強盛時期也僅有一州半的地盤,150萬的人口,15萬的帶甲武士,與曹魏相比,地盤只有曹魏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曹魏的三分之一,士兵只有曹魏的四分之一,實力相差較大,如果戰爭是靠實力來說話的話,那麼還打什麼?直接比實力就得了。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蜀漢雖然弱小,但是戰鬥力是相當強悍的,如果有一個好的謀略,同時作為最高領導人的劉備能夠頭腦冷靜的話,統一天下、恢復漢室還是有希望的。

之所以蜀漢沒有能統一天下,主要原因就是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後,頭腦開始發熱,緊接著派出孟達、劉封攻佔上庸三郡,再派出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劉備固然有為益州減輕奪力的想法,但是在益州經歷兩年的艱苦戰爭後,實在是沒有能力繼續對外發動戰爭。



曹操在219年接連敗於劉備之手,是因為曹魏當時面臨內憂外患,曹魏家大業大,敵人也多,四處都要防守,東南的孫權,西南的劉備,西北的鮮卑人和匈奴人,東北的公孫氏,北方的烏桓人,都是敵人,一個把握不好,有可能全盤皆輸。

曹操有曹操的難處,劉備有劉備的優勢,但是最不應該的就是劉備悍然發動的襄樊之戰,在益州無力支持的情況下,關羽又擴大了戰爭,導致變成了蜀漢與曹魏的局部對決提前上演。



也正因為如此,才讓曹魏和東吳在暗地裡聯合到一起了,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兩弱聯合對抗一強,現在卻因為蜀漢的戰力強悍,變成了曹魏和東吳的眼中釘,欲除掉而後快。

劉備如果頭腦冷靜的話,不要發動襄樊之戰,讓整個蜀漢休養生息一到二年時間,同時積極防備孫權的東進荊州戰略,等到二年後,再發動對曹魏的戰爭,真的有可能統一天下。



如果劉備不發動襄樊之戰,那麼關羽不會死,張飛也不會死,荊州不會丟,而曹操會死,因為曹操是病死的,不是因為襄樊之戰而去世的,如果休養兩年後,劉備再發動襄樊之戰,同時讓益州積極支持配合荊州的戰事,那將是隆中對中出現的絕佳機會。

因為曹操的去世,曹魏會陷入權力交接,這是劉備最大的機會,兩路出兵,防備東吳,統一天下,真的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