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死時權力究竟有多大?

已經裝飾了別人的夢


岳飛的悲劇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劇,一個精忠報國的人卻因為當權者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以莫須有的罪名而處死。可是這段歷史過去,很多人並不能從中吸取正面教訓,反而吸取了負面教訓,當再次出現這樣事件的時候,很多人並不能去明辨忠奸,而是屈從當權者的淫威去指鹿為馬,成為邪惡勢力的幫兇,最後落得悲慘的下場。因此,此文就十分具有教育啟示意義,歡迎大家細細品味。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時光過了近千年,人們對岳飛之死的元兇不斷提出質疑。人們不再把觀念停留在忠奸之爭上。在《國史概要》和許多普及的書裡,都明確提出來,宋高宗才是殺害岳飛的真實兇手。秦檜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對此也有所描寫:審問岳飛的大理寺的官員何鑄,向秦檜辯白,說岳飛實在無辜,為什麼一定要殺。秦檜講:此上意耳。

岳飛到死也沒有叛亂,精忠報國

那麼,為什麼宋高宗一定要殺害岳飛呢?我們知道一個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受到人們的性格觀念等內因和外在形勢等外因互相作用而產生的。宋高宗殺岳飛,是和宋高宗,秦檜,岳飛這三個人的性格為人密切相關的。

我們先看宋高宗趙構,秦檜,岳飛這三個人的為人。

趙構

宋高宗趙構雖然具有一定才能,守住宋朝半壁江山,但是從他的行為來看,從靖康之恥,不通知百官逃亡海上種種表現來看,這個人為了自己的性命,父母,百官,姐妹,體面都是可以不要的。所謂竄身而不恥,屈膝而不慚,是這麼一種厚顏無恥,心狠手辣之人,深得宋太宗的真傳的狠心皇帝。宋太宗的為人參看《長篇歷史解密之燭光斧影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件》

秦檜跪在岳飛墳前千年

至於秦檜,元朝宰相脫脫對於他的評價是這樣的: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檜立久任之說,士淹滯失職,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與擢用。自其獨相,至死之日,易執政二十八人,皆世無一譽。檜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晚年殘忍尤甚,數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可見,秦檜實在是一個大奸大惡之奸臣。

岳飛廟

那麼岳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第一是好學。他本是安陽韓家的佃客,(宋稗類鈔)幼年並未得多讀書。因他天性好學,其後貴為大將,仍然治學不倦,所以在學問方面竟能有頗深的造詣。他遺留下來的作品如滿江紅詞之類,至今還為人傳誦,他的書法也很美觀,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說是第一個好學的,也可說是第一個學問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為他好學,正因為他學問好,便觸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連字也不識,越是沒有知識,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時的党進,目不識丁,言語舉動,非常粗魯可笑,(事實類苑玉壺清話)太祖卻很優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沒有知識。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內亂因素的辦法。文臣有知識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沒有知識,以文臣治民,武臣帶兵,又以文臣節制武臣,武臣協助文臣,不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牽制,無論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個武臣居然有與文臣一樣的知識,這豈不使文武分途的辦法失去效用?此文武雙全的武臣,當然要被目為危險分子。岳飛就是這樣為宋高宗疑心他在聯絡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論裡說岳飛接近士大夫為他死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飛第二是不貪財,宋代的將領,很少不貪財的,特別是南宋初年的大將,差不多個個都貪財,只有岳飛是例外。宋高宗,常縱容諸將都貪財,獎勵諸將貪財,用意在使諸將腐化而喪失上進的志趣,一個守財奴自不會有什麼野心的。

(在前面講長平血戰的文章裡,說趙括為了自保,主動貪財買地,很多人以此認為趙括沒啥本事,其實看了這篇文章,就知道趙括這人很聰明,不光會打仗,還會玩政治。)

從前梁武帝聽說他的兄弟臨川王宏家裡庫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開庫房一看,則,見一庫一庫滿裝著錢,於是梁武帝大為高興,知道臨川王宏是個沒出息的東西,也就不追究這些錢的來源了。

宋高宗對諸將的心理,和梁武帝對臨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時諸將以張俊為最貪汙,他的田產每年可收租米六十萬斛。他家裡藏的銀子很多,每千兩鑄成一毬,號稱沒奈何。(堅瓠集)他會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鶴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軍(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臨安蓋了一座酒樓,,名太平樓。眾軍作歌譏剌他說:“張家寨?沒來由,使他花腿抬石頭,二聖猶自救不得,行在蓋起太平樓”。(雞肪編)他的貪財於此可見。所以軍中戲稱“張太尉鐵臉”,意謂他無廉恥,不要臉,臉皮好像鐵打的一樣。(雞肪編)優人在宮裡做戲,也曾取笑他說:“只見張郡王在錢眼裡坐”。(堅瓠集)他如何會有許多錢?還不是剋扣軍糧和與民爭利來的。而這樣一個貪鄙的人,卻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諸將以他為最享福。宋高宗何嘗不知張俊很壞,取其無遠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

貪財成為風氣,就是名將韓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議買新淦官田,宋高宗聞之大喜,特賜御札,就把這田賜給他。當時高宗頗疑諸將有野心,及知韓世忠也是一個求田問舍的人,所以喜歡起來。(鶴林玉露)韓世忠也許是效昔人買田宅以自汙的故智,但岳飛卻是絕對不肯自汙的。

岳飛的廉潔,從他的家產可以證明。他死後被抄家,家裡僅有現金一百餘千,其他布帛粟麥等項,合計不過值錢九千餘串。(宋稗類鈔南宋雜事詩注)帶兵多年,家產只有這一點,以視同時諸將,莫不寶玩充堂寢,田園佔幾縣,真有天淵之別。而諸將皆享樂壽考,妻兒滿前,岳飛則身死囹圄,家人遠戍,實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飛之得禍,正為他太廉潔了。諸將皆貪財,他偏不貪財,可見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汙之以利,自不免要臨之以刑了。

岳飛畫像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諸將,少有不貪財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僅以諸將貪財為可喜,他覺得諸將好色也是可喜的。貪財的人已不足畏,貪財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當時諸將無不姬侍眾多,韓世忠到部將家中宴會時,更常令部將的妻女出來侑酒;以致幾為部將呼延通所殺。(三朝北盟會編)

惟有岳飛與眾不同,他家裡並無姬待侍。有次吳玠特送美女給他,他說:“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拒卻不受。(宋史岳飛傳)這兩句話充分表現出他人格的偉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貪財一樣,可說是獨違流俗。宋高宗曾為他營建私第,他辭謝說:“敵未滅,何以家為!”(宋史岳飛傳)這和他拒卻吳玠的話,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絲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遠,可以想見。一個不貪財而且不好色的人,越發使宋高宗感覺到難以駕馭了,這當然又構成岳飛的死因。

第四是不擾民。他治軍非常嚴厲,他的軍隊紀律好極了。錄如果路過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門宇打掃乾淨,盆盎洗滁停當才動身走。(齊東野語)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間一縷麻來束馬革,他立刻把這兵士斬首示眾,毫不姑息。他軍中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虜掠。”的口號,真可謂秋毫無犯了。(宋史岳飛傳)所以在他死後,金使劉陶來聘,還向宋這邊的接伴人員稱讚他的軍隊的紀律。(宋稗類鈔)岳飛無論到何地,決不願地方官為他辦差。他道經廬陵時,當地地方官特別在郊外歡宴,那知他已雜在一些偏裨將領中走了。周密稱他為中興第一,(齊東野語)可見別軍的紀律是決不及他的。他不擾民,自能得民心,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愛戴,豈不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嗎?岳飛之死與他之得民心,很有關係。他若是一個縱兵殃民的人,也許還不會屈死呢。

第五是得軍心。他雖然治軍很嚴,但他所嚴者為軍紀,對一般將士的生活他仍是很關切的。他常親自為兵士之患病者調藥。他部下的將領到遠地駐防時,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將領家中慰問。他部下有戰死的,他不僅為之痛哭,並撫育死者的遺孤,有時便為自己的兒子娶死者的女兒。每逢頒給賞犒,他總是公平分配給他的部下,絲毫不以為私有。(宋史岳飛傳)因此,他和他的部下關?親密得像一家人一樣。他這一軍有岳家軍之稱,打起仗來,真是萬眾一心,絕無兵不顧將,將不知兵,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毛病。他這一軍,隨便在哪都屹然不可動搖,比山還要堅定。金人常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的確是中心悅服的讚美,並非誇大的稱述。但岳家軍這個名稱,卻不是宋高宗所願聽的。岳飛越得軍心,越令宋高宗害怕。軍以統將之姓為稱,豈不成為統將私人的軍隊?這個統將豈不隨時有被他的部下擁立的可能?宋高宗這樣想,岳飛還能不遭禍嗎?

由上所列岳飛的五個為人特點,我們已看得出他是一個如何好學,不貪財,不好色,不擾民,得軍心的偉大人物。正因如此,便與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牴觸。在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下,只容得住貪財好色糊塗蟲似的將領,可決不許任何將領有知識有志趣得民心得軍心。像岳飛這樣的人,無論是宋代那一個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處南宋草創之際,顧慮危疑,對岳飛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為岳飛之死由於反對和議,其實岳飛縱贊成和議,又何嘗能夠免禍?

以上人物分析已經奠定了岳飛被殺的基礎,但是如果沒有以下事情的誘發,岳飛還不會死。

1、淮西事變是岳飛被害的重大伏筆。朝廷採用宰相張浚的意見,讓文官呂祉接管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部隊。他的部將後來在要求歸岳飛節制而不得的情況下,發生譁變,殺了呂祉,率領全軍五萬多人集體叛變,投降了偽齊。

淮西事變,不但攪亂了北伐大計,而且改變了敵我態勢和力量對比,北伐收復中原在趙構看來是不行了,急令岳飛轉入防禦,保住長江防線。淮西事變,使趙構認識到這些軍隊和他們的首腦是不可靠的,名義上是國家的軍隊,但實質上,在很大的程度上還是私家軍隊。要不,老百姓為什麼叫他們作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劉家軍?沒有一支皇家軍?四大主力軍全是這些首領們自已拉扯出來拚殺出來的部隊,這些兵將只認多少年來帶領他們出生入死的首領,而不怎麼認朝廷的。如果再來一次“淮西事變”,甚至回過頭來打朝廷,該如何是好呀?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頓軍制,把這些軍隊變成真正的皇家軍隊!但要整軍,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談。

趙構不是個無能的皇帝,他馬上開始行動了。第一步是和談。第二步是剝奪韓世忠,岳飛和張俊三將(劉光世早已交過軍權了)的帶兵權,讓他們離開自已的部隊。第三步是把管兵、調兵兩權分開,由兩個部門管轄。淮西事變,是南宋時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戰派張浚離開了政壇、議和派秦檜當上了宰相,使岳飛由信任到受猜忌並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難怪岳飛死後有悼詩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義不全 屍。

2、據說當時還有兩個小道消息促成了皇帝殺嶽的決心。

第一是說,岳飛三十出頭就當上了節度使,岳飛有一句話,說在我朝這些大將裡面,能三十出頭當節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飛一個人;

第二是說,岳飛解了兵權之後,有人揭發岳雲和張憲在湖北襄陽舉兵要擁岳飛回來掌管岳家軍,武力要挾朝廷恢復岳飛的兵權,結果就偏偏在這個時候,岳飛不合時宜的上表,言詞激烈,要求恢復自己的兵權。

這個時候在宋高宗來看,他並不怕金,只要和金議和,與金朝在淮河劃江而治,他還能繼續當他的皇帝。而能威脅到宋高宗帝位的,正是岳飛。

據史料記載,當時為了北伐抗金,岳飛已經掌握了全國5/7的兵力了,要是岳飛想要造反,那宋朝試問還有誰打得過岳飛呢?雖然岳飛是一代忠臣,宋高宗還給他賜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可是忠臣也會造反啊,宋朝的皇帝趙匡胤就是一個例子,他原本也是北周的一個忠臣啊,後來在陳橋這個地方他的部下就給他黃袍加身了。弟兄們跟著你岳飛出生入死,到時你不想反,你底下的將領也想反,他們也想當官封侯的呀。

所以啊,在心狠手辣的宋高宗的眼裡,再加上奸臣秦檜在裡面的挑唆,即使沒有確證,莫須有,為了保自己,岳飛必須死。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就是信奉厚黑學的宋高宗的想法,至於謀殺忠臣的大黑鍋可以讓大奸臣秦檜去背,至於抗金大業,除了岳飛還有其他將領可以抗金,所以從宋高宗的角度考慮,這個決策是可以執行的。可是,他這麼做造成的影響太惡劣了,上行下效,以至於岳飛以後再無大將可以為大宋北伐中原出力了,最終南宋的滅亡也就是以悲劇收場了。

當然,如果宋高宗是一個明智的君主也可以考慮別的方案,比如讓岳飛去廣西臺灣等邊遠地區開疆拓土,至於岳家軍可以拆分成十個部隊分到四面八方去,但是宋高宗和秦檜都沒有這麼做,因為這兩個人就是壞,就是毒,就是會害人。讓他們不害人,他們做不到,所以就有了這出歷史悲劇。


安曉柒


下面大致介紹一下岳飛各年齡階段的職務情況:

二十歲時 應募從軍

二十二歲 升偏校

二十五歲 初升統領,後升統制

二十九歲 任神武副軍都統制

三十一歲 任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神武后軍統制;

三十二歲 授從二品清遠軍節度使,任荊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

三十三歲 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升神武后軍都統制,改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

加檢校少保

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

三十四歲 升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副使,定國軍節度使

三十五歲 加正二品太尉,升宣撫使;節制行營左護軍(劉光世部隊)等軍。

三十七歲 加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

三十八歲 加正一品少保

三十九歲 授樞密副使,隨後被罷兵權,於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害於獄中


歷史的小學生


岳飛死的時候權力究竟有多大?

岳飛死前,只有萬壽觀使這個閒職了,在此之前是樞密副使,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



當時,高宗皇帝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將主要軍隊都納入樞密院的直接管理,張浚、韓世忠,岳飛都被調到中央,擔任國防部長或副部長,離開自己的戰區和部隊,並且要求不能私自聯繫自己原來的軍隊。

岳飛的權力當然來源於戰區和軍隊,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號稱中興四將,就是因為他們在南宋建立過程中,在抵抗金軍、鎮壓各地割據反抗力量,剿滅盜賊過程中,立下了功勞。在宋金對抗的前線,自東向西包括淮西、荊襄、秦嶺三大戰區,其中嶽飛所在的荊州襄陽地區,岳飛收復了荊襄六郡,被授予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建節者,當時岳飛才三十歲。後岳飛平定了洞庭湖楊么鐘相起義,招降了大批將士,岳飛被授予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開府儀同三司。岳飛擁有兵力約10萬,約佔南宋總兵力的三分之一,有段時間高宗還擬把淮西劉光世的軍隊交給岳飛管轄,這樣岳飛兵力將近50%,有其他將領提醒皇帝不可讓一軍獨大,此事才不了了之。



可以說在中部戰區,岳飛主要面對的是偽齊政權,戰鬥力較差,南宋主要的軍事壓力在江淮防線和秦嶺漢中一帶,面對金國主力部隊的壓力較大。而中部不在金兵的進攻線路上,再加上從北方遷來大量人員,岳飛又治軍嚴格,岳飛的實力增長迅速,成為一個耀眼的後起之秀。

岳飛對宋金議和是反對的,一心要收復失地,為國家雪恥,至今讀滿江紅仍能感受到岳飛的壯懷激烈。岳飛時刻在訓練部隊,伺機北伐,最後一次北伐是瞞著皇帝的。當時,岳飛帶兵救援淮西,快到時金兵已撤,高宗要求岳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但岳飛主張趁機北伐,還說動了高宗派來傳令的官員李若虛。岳飛於是進軍中原,收復了一些州縣。但這次進攻不在朝廷的計劃之內,後勤等準備等無法支持岳飛北伐,於是強令要求岳飛退兵,岳飛非常失望,認為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此次撤軍後中原難再收復。

岳飛死後20年,宋孝宗為岳飛平反,安葬於西湖邊上,諡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時改諡忠武。


鄭說豫見


歷史很惆悵,我們一起來給歷史點根菸!


提起岳飛相比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前前後後參與、指揮的戰鬥多達數百次,收復了南宋的大部分領土。岳飛在戰亂中憑藉自己的才幹組建起一支,規模龐大、紀律嚴明的岳家軍,在與金國的戰爭中,岳家軍令金軍苦不堪言,於是,金軍便有了“

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說法。

權力不大、實力大

岳飛臨死前最後的官銜是正二品樞密副使,相當於處理國務院日常軍政要事的二把手,相當於今天的軍委副主席,聽起來好像官銜極高,但其實岳飛並沒有多少實權,宋高宗趙構

真正害怕的完全是岳飛的實力!

岳飛有什麼實力——造反的實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功高震主,岳飛的“王炸”就是苦心經營、一路收編,最終發展壯大為十餘萬人的岳家軍。聽起來十萬人並不算多,但岳家軍巔峰時期佔據南宋軍隊總人數的四分之一,並且岳家軍麾下猛將如雲、參軍幕僚一應俱全,在民間威望極高,你說趙構能不怕嘛?

岳家軍從建立到之後的十年間,逐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其中單單岳家軍騎兵就擊敗了當時公認最強的黑水靺鞨,也就是女真的騎兵。在宋代這個

重文輕武的特殊背景下,很難有武官掌握到實際權力,以至於宋代往往派文官去管理軍隊,而岳飛改變了這一局面,南宋初,由於戰爭武官的勢力瘋狂增長,岳飛也就自然成了武官勢力的代表,並且岳飛情商還有待商榷,例如干預太子人選

後來岳飛的實力空前強大,並且一路北伐要迎回二聖,對趙構來說,擺在他面前路就很簡單了:要麼廢掉岳飛,要麼留著岳飛迎回二聖。對於岳飛來說,他的選擇也很簡單了:要麼服從,要麼者反抗。

最終趙構選擇了讓秦檜出面幹一次髒活,畢竟在皇帝眼中,一個人的冤屈,與趙家江山的相比,怎麼能相提並論。


給歷史點根菸


什麼權力都沒有,岳飛戎馬一生,從最底層的敢戰士一路晉升到正一品的少保,公爵,官爵已經位極人臣,他擔任過的職務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職務如節度使,太尉,少保,開府儀同三司都是榮譽官職,是用來參照級別和工資待遇的,他實際履行職責和最有權力的職務是“神武后軍(岳家軍)都統制”“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樞密院副使”,紹興十一年議和成功,朝廷“罷宣撫司”收諸大將兵權,岳飛擔任“樞密副使”,此職務類似於後來的副總參謀長,宋朝常以文官擔任樞密使,職務級別跟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參知政事(副丞相)相當。因為岳飛“妄言棄楚州防禦”,被御史彈劾罷免樞密副使,被任命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宋朝以前的節度使權力很大,算得上是一方諸侯,宋朝開始,中央收回兵權,帶兵打仗的以臨時任命的“招討使”“制置使”“兵馬總管”“經略使”為主,戰事結束即解除職務,節度使成為虛銜,不再實際履行職責,萬壽觀使則是純粹的虛職,連在哪裡上班都不知道,也根本不需要上班,僅僅是一個代表級別的虛職。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免去領導職務,退居二線,享受節度使和萬壽觀使的級別工資和相應的福利待遇”。此時的岳飛,基本上就算得上是一個“退居二線的老幹部”了,不需要管具體工作,不需要按時上班打卡,只需要每月入朝一次即可,相當於每月一次的打卡,簽到,領工資。實際上岳飛自罷樞密副使後即回廬山“服餘喪”,根本就沒有按時到朝廷打卡簽到,朝廷也沒有人過問,說明他此時上不上班根本就沒有人過問。至於所謂的岳家軍(以前的神武后軍,罷宣撫司後改為駐鄂州御前諸軍),雖然岳飛安排了自己的心腹張憲跟王貴共同管理,但是岳飛對部隊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張憲自稱受岳飛書信指使“欲舉兵襄陽”,“為岳飛索還兵權”的舉動受到岳家軍上下諸將的一致抵制,並且在審理岳飛案的時候,岳家軍的十二營主將有九營主將都證明岳飛的“不臣之舉”,說明岳飛根本就控制不了部隊。這樣一個人還能有什麼權力呢?


狼的影子716


岳飛死時基本已經沒有實權!一個掌軍武將脫離了自己的軍隊,被調入朝廷擔任樞密副使,實際上已失去軍權,一個沒有了軍權的將軍其實已經成了皇帝、文官集團的掌中物。

岳飛是如何一步步被解除實權的呢?

剪其羽翼:將岳飛手下兩位重要謀士以升官名義調離。

再強的武將手下都會有重要的謀士輔助,如項羽有范增、呂布有陳宮。岳飛手下同樣有兩位重要謀士:朱芾、李若虛。高宗趙構以給二人升官為名調離岳飛左右,一個武將的的政治頭腦瞬間就不在線了。   

“紹興十有一年夏四月庚寅…右文殿修撰、湖北京西宣撫司參謀官朱芾充敷文閣待制;知鎮江府、司農卿李若虛充秘閣修撰,知宣州。二人皆岳飛幕客也,自軍中隨飛赴行在,上將罷飛兵柄,故先出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斷其根基:以獎柘皋大捷之名把岳飛等將騙入朝廷。   

柘皋大勝金軍是南宋建立以來從未有過一次大勝。趙構以獎勵柘皋大捷召集張俊、韓世忠、岳飛三人入朝,不會引起岳飛的猜疑!然後名升實降,給以升官,扣押在朝廷,不得回到他們勢力範圍。   

“上以柘皋之捷召韓世忠、張俊、岳飛並赴行在,論功行賞。時世忠、俊已至,而飛獨後,檜與參知政事王次翁憂之,謀以明日率三大將置酒湖上,欲出則語直省官曰:‘姑待嶽少保來,益令堂廚豐其燕具。’如此展期,以待至六七日,及是飛乃至。上即召同入對,諭旨令其與給事中兼直學士院林待聘,分草三制,是夕鎖院。壬辰,武翊運功臣、太保、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節制鎮江府、英國公韓世忠;安民靜難功臣、少師、淮南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濟國公張俊併為樞密使。少保、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岳飛為樞密副使。並宣押赴本院治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

這之後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橋段了:御史言官上疏彈劾,然後被降職再下獄,最終賜死。這種死法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是悲情的更是屈辱的。從這點看出岳飛死時已無任何權力,成了南宋朝廷主和派與主降派震懾主戰派的犧牲品。


跑步走一二一




岳飛是在靖康之變發生後成長起來的宋朝將領,在1127年北宋滅亡前,岳飛是誰沒人知道。岳飛是河南湯陰人,北宋滅亡前,他真的沒有什麼事蹟可以記載。

北宋滅亡後,岳飛加入宋朝軍隊,迅速成長為一方面的大員,成為北宋滅亡後南宋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成為南宋中興四大將領之一,頂峰時期,岳飛手下有10萬大軍,其中約3萬騎兵。這支重要力量,是宋高宗趙構的抵禦金朝侵略的鋼鐵長城。

但是,在當時情形下,南宋無論是從後勤還是前線部隊的力量上來說,只能防守,沒有能力採取武力的辦法收復北宋失地。



岳飛是堅決的主戰派,但是當時形勢和南宋實力不允許,如果一直打下去,南宋會滅亡。宋高宗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採取防守戰略,守住江淮一線,穩住局勢再說。

後來岳飛被宋高宗趙構調離一線,擔任軍委副秘書長和國防部副部長,算是二品官員,這個職務基本是參謀權,不帶兵,沒有指揮權和決策權。這個權力不大,要想造反不可能。


坐看東南了


《滿江紅》——岳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死的時候若是有權利,就不會死得那麼憋屈。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之首,可惜軍事才能極高的岳飛碰上了滿朝軟骨頭的南宋朝廷。關於他死時的權力、官職幾何,慢慢來看吧。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突然發動政變奪取金國權力,大軍南下準備一舉蕩平南宋。宋高宗命岳飛出戰,在鄂州訓練了軍隊三年的岳飛終於等到朝廷起用自己,當即揮師北上,果然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岳飛的軍隊在得到各地官軍和被金國佔領地區起義武裝的支持後,完顏兀朮吃盡了苦頭,在接連戰敗後,完顏兀朮退出開封,並準備派使者向岳飛請和。

岳家軍全面包圍開封,再度追擊金軍,這樣的軍事打擊,讓不可一世的金軍軍心渙散。完顏兀朮以十萬大軍駐紮在開封西南五十宋裡的朱仙鎮,準備做困獸之鬥,岳家軍則駐紮在距朱仙鎮四十五宋裡的尉氏縣。此時雙方再度開戰,完顏兀朮再度潰敗,準備渡過黃河,向北逃走。

結果完顏兀朮買通秦檜等投降派大臣,宋高宗也怕打痛了金國,也採取了投降政策。唉,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秦檜、張俊、楊沂中、羅汝楫等大臣,勸諫高宗不要支持岳飛“孤軍深入”,避免“國庫空虛、民不聊生”。高宗本就是軟骨頭,當即就下達了班師詔。

岳飛此時已然處於完勝態勢,此時班師回朝無異於放虎歸山,岳飛當即上書爭辯,戰機稍縱即逝,請高宗三思。但是高宗這個軟骨頭,讓岳飛一天之內受到了十二道用金字牌刻下的班師詔。而此時,岳飛已經收復了西京河南府。無奈,只得放棄一切戰果。

高宗的軟弱,無奈岳飛只有含淚回朝。紹興十一年,完顏兀朮再度率領大軍南下,高宗再度請出岳飛為將。金軍面對岳飛的頑抗,料到無力一舉攻滅南宋,準備與南宋議和,南宋小朝廷一聽到金國準備議和,可樂壞了宋高宗,當即就把岳飛調回來了,並趁機打擊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以表示南宋議和之決心,其中秦檜功不可沒。

將張俊、岳飛、韓世忠等將領調到臨安樞密院任職,此時岳飛的官職是樞密副使,正二品官職,按道理不是小官,但是宰相就是秦檜,面對權傾朝野的秦檜,岳飛這離開了軍隊的樞密副使就是一個虛銜,並沒有什麼權利。

岳飛一直為保國安民而奮鬥,夢想就是攻滅金國,一雪靖康之恥,讓其離開抗金前線已然是對他最大的懲罰,但是面對軟骨頭宋高宗和姦人秦檜,做一個庶民都難,還談什麼權力大小。

秦檜指使黨徒誣陷岳飛在增援淮西時逗留不進、主張棄守楚州,革岳飛樞密副使之職,任命岳飛為萬壽觀使,這個官職就是有官銜無實權,岳飛就回到了江州廬山舊居賦閒。

此時的岳飛已然是庶民了,但是秦檜還是不放棄,秦檜誣陷岳飛部將張憲謀反,並威逼都統制王貴、副都統制王俊控告張憲謀反。此時,張憲“謀反”的罪名已然坐實,岳飛“謀反”的罪名就不遠了。

張俊企圖用重刑逼迫張憲誣告岳飛,但是張憲拒絕。張俊就捏造張憲口供言岳飛有謀反之心。此時,南宋朝廷立即將岳飛父子下獄。

面對秦檜嚴刑逼供,岳飛父子仍然不承認“謀反”這莫須有的罪名。此時宋金和議達成,南宋向金國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並每年向金國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秦檜見逼供不成,就蒐羅了大量岳飛的“罪狀”,面對大量的“證據”。岳飛父子和張憲被判死罪。大理寺丞李若樸等官員上書言明岳飛無罪,但是都被南宋朝廷罷官處分。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趙構下令,將岳飛賜死,張憲、岳雲處斬。岳飛終年三十九歲。

浮人語

岳飛一生忠君報國,是金國懼怕的將領,但是宋高宗趙高和大部分的大臣都是軟骨頭,都怕得罪金國。按照宋高宗和秦檜的思想就是,金國大軍來襲,南宋派大軍意思一下就是,真打的人要受處罰。岳飛就這樣不明不白帶著“萬壽觀使”的官職死去。

所以,補一句,讓鑄成秦檜雕像的白鐵繼續受點委屈,安份跪著。


海浮人


岳飛,宋朝名將,官至樞密院樞密使,一品大員,放在現在那也是省部級別了吧。

最關鍵是岳飛手下有10萬岳家軍,戰鬥力之強悍,連一向跋扈的金軍統帥金兀朮也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一心想要收復失地,擊潰金軍,迎回“二帝”,只可惜他的政治抱負是不可能得到宋高宗趙構的認可,最後被高宗賜死。



Timi187


岳飛是中國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他一生的志願,就是收復中原故土,然後將金國人從中原大地上趕出去。只可惜岳飛一生戎馬,零到頭卻被32枚金牌連夜召回,以莫須有的罪名除死。那麼岳飛在死之前,權力究竟有多大?

岳飛死去時的官職

岳飛在臨死之前的官銜是樞密副使,相當於朝廷當中的正二品,在現在來說也就是軍委副主席。正二品的話專管軍國機務,士兵的防禦,邊塞的防備,還有發動調令等等。同時岳飛還有侍衛諸班直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對岳飛的權利還是很大的。

岳飛的實力

在戰火年代當中,岳飛能夠帶領自己手下的軍隊脫穎而出,並且憑藉自己的能力組建軍隊,併為之發展壯大。這些自己闖出來的將領近似軍法,他們的軍隊更像是自己家的軍隊一樣,而不是官府的軍隊。其中最有名的極致力量,當時被稱為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劉家軍,吳家軍。

家軍的色彩已然濃厚,但是皇帝為了當時的大局面,不得不容忍這些近似於軍閥的領兵存在。在外面的敵對勢力大於內部的敵對勢力過程當中,皇帝還是允許了家軍存在。岳飛擁有極其強大的實力,當時的岳家軍又有10萬兵馬,湛南送全部兵力的1/4。而且這些軍隊的作戰能力極強,但民間的聲望很高。

岳飛權利帶來的災難

岳飛當時在民間的聲望很高,還有就是當時岳飛帶領的岳家軍似乎已經成為了類似於現在類似於張學良這一類軍閥的存在。所以當岳飛的權利越來越大,在朝廷當中能夠有足夠多的話語權,有可能還會威脅到當時皇帝趙構的皇位。所以在權衡利弊之下,岳飛終於被秦檜和趙構這兩個人所陷害。

總結評價

岳飛是一個鐵骨錚錚的英雄,在收復故土上一直努力不懈。打仗上面有勤勤懇懇,權力在當時已算已經做到了軍隊當中的頂級。但是古代有一句話叫功高震主,不管是誰立了軍功之後,最後一定會被猜忌,所以也就會有殺身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