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開國皇后述律平幫丈夫打天下,幫兒子稱帝,晚年為何被孫子幽禁?

文史磚家


述律平雖說是一介女流,但她巾幗不讓鬚眉,既勇武有謀略,又很有權變之能。她不光幫助丈夫開疆拓土,建立了遼國,還助兒子成功稱帝,可以說是遼國史上很有影響力的人,然而她在晚年的時候,卻被孫子幽禁,這是怎麼回事呢?

(述律平劇照)

一、助夫建國。

述律平嫁給耶律阿保機的時候,阿保機還什麼也不是。不過,在述律平的幫助下,阿保機很快就成為迭剌部首領。

阿保機和述律平都是野心勃勃的人,兩人為了得到更大的勢力範圍,南征北戰,四處擄掠。阿保機因此強勢崛起,在老可汗去世後,被推舉為新任可汗。

按說,可汗三年一選,是比較公平的一種選舉制度。

但述律平和阿保機這對夫妻,都是得到權力就不肯輕易放手的人。所以,當阿保機成為可汗後,除了擴張勢力,還有意招納漢人為謀士,以期能把選舉制改成世襲制。

為了達到目的,阿保機一邊開疆拓土,一邊通過種種手段,連任了三屆可汗。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遭到了眾首領的不滿。就連他的親兄弟們,也忍不住起來反對他。處於劣勢的阿保機,只得交出了可汗之位。

眼看權力失去,阿保機心有不甘又無可奈何,整日長吁短嘆,不知用什麼良策才能重奪汗位。

述律平見此,向阿保機獻了一計良策。

不久,阿保機找了個由頭舉辦盛宴,契丹各部首領都得到了他的盛情邀請。

由於阿保機一直表現出對汗位沒有想法的樣子,大家和他漸漸又冰釋前嫌,恢復了往日的交情。所以,接到邀請,大家也沒有任何猜忌,帶著牛羊來赴宴。

宴會上觥籌交錯,歌舞昇平,眾人喝得好不快活。

就在大家喝得酩酊大醉之際,述律平帶著伏兵衝到宴會上,毫不費力便斬殺了這些首領。

隨後,阿保機和述律平迅速帶領軍隊攻打契丹各部,最終用武力奪回了可汗之位。

統一契丹各部後,阿保機建立遼國,登基稱帝。述律平也如願成為遼國的開國皇后,他們最終實現了世襲制的願望。

(耶律德光劇照)

二、幫兒稱帝。

述律平生有3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阿保機受漢朝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在耶律倍18歲時,把他立為太子。

然而,由於耶律倍推崇儒家文化,讓一向崇尚武力征服天下的述律平對他很不滿意。當阿保機病逝後,述律平決定扶立她更偏愛的耶律德光為帝。

為了達到目的,臨朝稱制的述律平決定借阿保機葬禮鞏固權力,並清除異己。

於是,述律平將曾與阿保機出生入死的大臣們召集起來,問他們是否想念先帝?

眾臣不敢說不想,於是紛紛哭說想念。

述律平聽後,冷冷地說道,既然如此想念,那就都去陪伴先帝吧。

說完,便讓隱在大殿左右的衛兵誅殺了這些大臣。

此後,凡是讓述律平不滿意的大臣,便被她打發去“陪伴先帝”。

一時朝臣人人自危,無人敢拂逆述律平的意願。就在她沾沾自喜時,卻遭到漢臣趙思溫的質疑。

趙思溫曾在征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是阿保機很器重的大臣。述律平認為他會威脅到自己的政權,所以也命他去與先帝做伴。

趙思溫能言善辯,聲稱述律平是先帝至親至愛,理當先去陪先帝。

趙思溫的話有條有理,當著眾臣的面,述律平竟無言以對。不過,很快述律平便抽出金刀,眼不眨地砍斷了右手的手腕。然後讓侍從把那隻斷手送到阿保機的墓中殉葬。

述律平此舉,震懾了朝中所有大臣,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對她的命令說一個不字。述律平見時機成熟,再次把大臣召集起來,聲稱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很適合繼承帝位的人,她不知該選誰為繼承人,所以她要把這個決定權交給大臣們。

話說到這個份上,大臣們誰能不知道怎麼辦呢?

耶律倍為了避免惹述律平不快,最先站出來,表示願意讓出帝位。眾大臣於是紛紛誇讚耶律德光。在眾人的擁立下,耶律德光繼承了帝位。

(耶律阮劇照)

三、慘遭幽禁。

受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猜忌和排擠的耶律倍,不得不逃往後唐。

為了能平安脫逃,耶律倍並沒有帶走長子耶律阮。

耶律倍走後,耶律德光由於很喜歡耶律阮,便把他留在了身邊,當兒子一樣看待,並讓他隨自己征戰四方。

後來,耶律倍客死他鄉。

耶律德光也在南征班師回朝的途中,暴病而死。

軍中的將士們,想到當初耶律阿保機去世時述律平的所作所為,不禁膽戰心驚。再加上述律平一直有意讓最寵愛的幼子耶律李胡繼承帝位,而耶律李胡性情暴虐,在朝中很不得人心,繼位之後勢必又會引發一場殺戮。所以大家決定推舉隨軍出征的耶律阮繼承帝位,並在耶律德光的靈柩前燔柴告天,舉行了登基儀式。

述律平聽說後,非常惱怒,派耶律李胡率軍攻打耶律阮。

誰知耶律李胡是個廢柴,竟然被耶律阮打得大敗而歸。

述律平暴怒,不顧年邁,親自率軍征討伐耶律阮。

眼看一場惡戰在所難免,朝中大臣和宗室貴族紛紛勸說述律平。述律平為形勢所迫,只得承認了耶律阮的合法性。

然而,述律平並沒有放棄讓幼子稱帝的願望。她暗中和耶律李胡積極籌謀,準備發動政變奪權。

不過,由於有人告密,耶律阮很快就粉碎了述律平的陰謀。為了鞏固權力,耶律阮只得把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幽禁起來。

就這樣,殺伐一生的述律平,晚年的時候,終於遭到了兒子的幽禁。

(參考史料:《遼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述律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她父親是回鶻人的後代,母親是契丹貴族——耶律阿保機的姑姑。這樣算來,述律平和阿保機其實是姑表兄妹關係,不過古代少數民族沒有這麼多倫理講究,對他們而言,這場婚姻更是親上加親。

在阿保機29歲的時候,他成為契丹部落的酋長,隨後他開始東征西討,在這個過程中,23歲述律平也緊緊地跟隨在阿保機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四處征戰。

七年後,實力做大的阿保機想趁機統一契丹各部,但遭到契丹另外七部的聯合反對,於是述律平搞了一場鴻門宴,將七部酋長全部招來喝酒。 就在七部酋長貴族都喝得醺醺然,宴會氣氛最熱烈的時候,早已安排好的伏兵一擁而上,所有的來賓都不由分說地被一刀兩斷。

契丹部落聯盟中所有的阿保機反對者,在述律平導演的這一場契丹版鴻門宴之後,幾乎蕩然無存。阿保機順利統一契丹八部,建立起遼國,阿保機成為遼國第一位皇帝,述律平也成為遼國第一任皇后,又稱“地皇后”。



述律平一共給阿保機生下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耶律倍作為阿保機的長子,很早就被立為遼國的皇太子,當時阿保機在西征的過程中,還建立東丹國,耶律倍則被冊封為東丹國主“人皇王。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耶律倍就是遼國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但是,述律平卻不喜歡自己這個長子,更不希望他當皇帝,主要原因是述律平本身也是個權力慾望非常重的人,她就和大唐的武則天一樣,有著獨斷朝剛的野心。如果耶律倍繼承皇后,一方面耶律倍早已經長大成人,不需要別人輔政;另一方面耶律倍也有一定的勢力,不太好掌控,所以述律平就各位偏愛自己的幼子耶律李胡,一心想讓他做將來的皇帝。

等到阿保機去世後,述律平就和自己的二兒子耶律德光聯手,開始打擊自己的大兒子耶律倍。當年阿保機在率部西征的歲月裡,耶律德光一直陪伴左右,從而得以參加這一系列的戰役,並且戰功卓然,由此在契丹國的軍隊中擁有很高的威信,而述律平本身就擁有可以和阿保機分庭抗禮的實力,所以述律平和耶律德光聯手,耶律倍就只能被逼得亡命出逃。



隨後,述律平開始在朝廷裡大肆清洗異己力量,為此她不惜重新開啟貴族給君王殉葬的制度,總而言之,不願意跟從我的,那就跟先帝走吧!在這種殉葬制度下,很多軍政大佬和契丹貴族都被清洗出局。

但是,但某一天述律平再用這套把戲打算殺一個軍政大佬時,這個人當時就直接告訴述律平,總而言之,如果說忠於先帝,就應該跟先帝走,那你作為先帝的結髮妻子,是他最忠心的人,卻為什麼不跟先帝走呢?再總而言之,如果忠於先帝,就應該追隨於先帝早地下,那你先走,我隨後就來!

這位軍政大佬的一席話,當初讓述律平目瞪口呆。因為,當這個軍政大佬在反駁述律平的時候,周圍的其他軍政大佬和契丹貴族都沒有人站出來替述律平解圍,反而個個表示贊同這位大佬的意見。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大佬背後已經結成聯盟,並準備要對述律平發難。

在這種背景下,述律平自然不敢再殺這位大佬,因為她如果敢一意孤行殺這位大佬,那就是逼得大家聯手來幹掉她,所以述律平就對眾人說,總而言之,不是我不想追隨先帝到地下,而是因為先帝的兒子還小,需要我撫養,所以暫時去不了。說完,她就把一隻手砍掉。總而言之,我就讓我的這隻手先陪伴先帝。



述律平自斷一手,透露出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就是千萬不要和我玩命鬥狠,因為我敢拿刀自斷一隻手,你們有幾個人敢這樣做,所以千萬不要想著聯手來幹掉我,否則我保證會讓你們付出慘痛代價。

第二個意思,就是我砍掉一隻手,也算是向你們陪罪認錯。總而言之,雖然我先前殺了你們不少人,但我現在自斷一隻手,也算是懲罰,所以大家的恩怨就此作罷。

自此,雙方總算得到暫時和解,於是耶律德光即位,是為遼太宗,並尊述律平為皇太后。契丹各大軍政大佬和貴族自然也都不用去殉葬。後來,在耶律德光死後,述律平又想再次立自己的小兒子耶律李胡為皇帝,自己也好趁機把持朝政。然後,契丹各大軍政大佬和貴族都不希望述律平這種政治強人執政,所以他們便私自擁立在外漂泊的耶律阮(耶律倍的長孫)為皇帝。

耶律阮當上皇帝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述律平耳中,一心想要寶貝兒子李胡當皇帝的她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李胡率兵“討逆”。然而她這個寶貝兒子完全是根廢柴,不但不得人心而且還毫無本事,很快就被打得大敗而歸。述律平怒火更盛,便親自整頓兵馬,準備和孫子耶律阮決戰。

眼看遼國將要爆發一場大內亂,各大皇族外戚和大臣們紛紛出來勸說,述律平這才妥協。但是,述律平還是不甘心讓耶律阮當皇帝,所以他決定策動一起政變。然而述律平和耶律李胡的政變尚未來得及發動,就被人告發。耶律阮先下手為強,將祖母述律平和叔父耶律李衚衕時捉住,強行遷居到祖州圜土 “定居”,也就是把他們幽禁起來,直到去世。


我是趙帥鍋


契丹開國皇后“述律平”是一個很有心機的女人,她幫耶律阿保機設“鴻門宴”剷除了其它部落首領,統領了契丹各部,建立了遼國。

阿保機死後,述律平皇后讓陪葬了一批大臣,其中陪葬人中最後有一個平州人叫“趙思溫”的就不願意去做陪葬,述律平就對趙思溫說,你侍奉先帝最為親近,為何不去。趙思溫說,我親近不如太后親近,太后去我就去,於是太后說她不是不想隨先帝到地下,只是看到兒子年幼,國家無君,所以不能前往,於是砍了自己一手腕放在阿保機墓中,而趙思溫也保住了性命。

孰不知,正是述律平以大臣陪葬阿保機後,在遼朝中就失去了人心。

在她兒子“耶律德光”死後,朝臣在外都保了“耶律倍”也就是述律平的長子的兒子,述律平的親孫子“兀欲(耶律阮)”為契丹主。

那朝臣為啥要保耶律阮兀欲為契丹主了,因為前車之鑑,阿保機死後,前後陪葬了百十來號大臣,關鍵是述律平的兒子耶律德光又死了,大臣們都害怕又要給耶律德光陪葬,所以都倒向“兀欲”。

述律平聽說他孫子耶律阮兀欲在外自立為契丹主就大怒,親率軍討伐,結果部下叛變,述律平戰敗,被孫子“兀欲”囚禁於阿保機墓旁。


夏有涼風61


述律平是契丹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皇后,契丹開國後,確立了耶律阿保機“天皇帝”,述律平“低皇后”,耶律倍“人皇王”的三巨頭模式。但述律平偏心,以次子耶律德光取代耶律倍,成為契丹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駕崩後,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在眾人擁戴下稱帝,並囚禁了奶奶述律平。



一、前世恩仇

述律平、耶律阮祖孫倆之所以弄到兵戎相見,源於一段舊日仇怨。當年“人皇王”耶律倍,本該在耶律阿保機去世後繼位,但述律平偏袒小兒子,逼著耶律倍“讓國”,弄得耶律倍客死他鄉。

述律平是歷史上最具才幹的皇后。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的戰爭中,述律平功不可沒。耶律阿保機東征西戰,述律平以她強硬的手腕,和傑出的政治才能安定後方。

在耶律阿保機駕崩後,述律平為了穩定政局,對不服氣的大臣,大開殺戒。面對朝臣的反對,她竟然抽刀自斷手腕,弄得滿朝駭然!

述律平的才能和兇狠並存,顯示了一名傑出政治家的手腕。如果不是她,耶律阿保機不能順利統一契丹,如果不是她的偏心,耶律阮就是順理成章的第二位皇帝。

二、祖孫對決

耶律阮稱帝后,述律平大怒,她令小兒子耶律李胡領兵征討耶律阮。

耶律李胡就是百無一用的公子哥,根本不是耶律阮的對手。於是述律平親自領兵,意圖幹掉不聽話的孫子。

祖孫倆在橫河對峙,一場契丹內部的大決裂即將來來序幕。

如果發現發生,契丹必定進入四分五裂的局面。關鍵時候,宗族重臣耶律屋質出面調停,使述律平認識到,她強挺耶律李胡是條死路。

無奈之下,述律平低下了高貴的頭,被迫承認了孫子登基的事實。

不甘心失敗的述律平,後來再次聯絡耶律李胡,意圖兵變,推翻孫子耶律阮的皇位,結果失敗。於是,耶律阮將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囚禁於祖州,從此終結了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

斷腕太后述律平很長壽,孫子耶律阮去世後兩年,75 歲的老太后壽終正寢!


尋根拜祖


述律平,契丹族,由於家族比較高貴!被耶律阿保機相中,納為妻子!

身處遊牧民族,沒有太多的中原王朝的陳規陋習!使她的聰明才智得以發揮!

打仗時,她經常和她的丈夫在一起排兵佈陣,打下了很多的勝仗!

然而她的丈夫去世後,按照丈夫的意願,把國家交到了二兒子手中!由於這時候朝中的文武百官認為應該立長子為好,產生了分歧,這就為她以後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雖然二兒子當皇帝期間,國家的勢力逐漸壯大!可是後來一次征戰歸來時不久因病離開了人世!這時候皇位就該由自己孫子繼承,也就是二兒子的兒子!然而這時的述律平卻固執的認為立自己的兒子耶律李胡當皇帝,為此她還帶著大軍找上了已經當上皇帝的耶律阮興師問罪。

在大臣的居中協調下,她的這個計劃沒有成功!為此她發動了謀反,忍無可忍的耶律阮只好把奶奶給抓了起來,在幽禁了6年後鬱鬱而終,最終死在了孫子的手中!





徐字王旗


述律平是契丹的開國皇后,丈夫是契丹的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遼太祖去世後,她以皇后的身份臨朝執政。為了服眾,她自斷右臂。她生有三個兒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

的確,丈夫當年打江山,述律平是阿保機不可或缺的幫手;她又力保二兒子耶律德光稱帝。晚年她被孫子幽禁,歷史上確有此事。為什麼呢?

簡單地說來,述律平一生最看不上大兒子。丈夫死後,她甚至自斷右臂樹立威嚴,廢了長子,攛掇二兒子登基稱帝。後來二兒子死了,她又極力想讓三兒子繼位。但是大兒子耶律倍之子耶律阮,與奶奶和三叔發生了奪權之戰。最後耶律阮把述律平幽禁。

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一、助夫建國,創立基業。

在《遼史·后妃傳》中記載,述律平以“簡重果斷,有謀略”著稱。有個傳說,是說述律平曾看到對面有一個美麗的女子乘著青牛而來,可是一轉眼的功夫就不見了。人們說,那個美女是神女。

神女在遇到述律平的時候,也自慚形穢,要給她讓路。因此,述律平就成了契丹人心目中女神的化身。

述律平14歲嫁給20歲的表哥耶律阿保機,婚後第9年,阿保機成了本部的酋長,開始東征西討。而述律平也跟隨他的左右,為他出謀劃策,成為丈夫不可或缺的幫手。

公元916年,阿保機建立契丹國,述律平為皇后。同年,阿保機率軍攻党項,後方空虛,有其他部落來襲,述律平得知後,親自率軍出擊並大獲全勝,述律平的名聲從此威震四方。

二、自斷右臂,幫次子稱帝。

述律平生有3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長子耶律倍才華橫溢,喜歡漢文化;次子耶律德光文采有限,但是武功出眾,他經常跟隨父親征戰,20歲的時候就做了兵馬大元帥;三子耶律李胡一無所長,只是兇殘嗜殺。而且次子耶律德光很會討母親的歡心。

因此述律平非常喜歡二兒子。對推崇儒家文化的耶律倍,則十分不欣賞。

阿保機受漢朝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在耶律倍18歲時,把他立為太子。

公元926年,當阿保機病逝後的第八天,述律平說太子還小,自己要臨朝執政。其實當時耶律倍已經28歲。

為了剷除異己,掃除她易儲大計上的最大障礙,述律平展開了對大臣們的殺戮。

於是,述律平將曾與阿保機出生入死的大臣們召集起來,問他們是否想念先帝?眾臣不敢說不想,於是紛紛哭說想念。

述律平聽後,冷冷地說道,既然如此想念,那就都去陪伴先帝吧。說完,便讓隱在大殿左右的衛兵誅殺了這些大臣。

此後,凡是讓述律平不滿意的大臣,便被她打發去“陪伴先帝”。述律平靠著這個陰招,一共殺死了上百個大臣。一時朝臣人人自危。

有一天,述律平對朝臣趙思溫說,你是阿保機很器重的大臣。你去給先帝送信匯報一下朝中的情況吧!

趙思溫能言善辯,自然不肯就範。他說:“論和先帝的關係,沒人能比得上太后。若太后親自去,我自當隨後前往。”大臣們把目光都投向述律平。

述律平說:“我是很想去啊,可是幾位皇子還年幼,國家無主,實在是離不開啊。”說完抽出侍衛的刀,將自己的右腕一刀砍斷,面不改色地說:“暫且先拿這隻右手去侍奉先帝吧。”眾人無不畏懼膽寒。

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對她的命令說一個不字。

述律平見時機成熟,再次把大臣召集起來,聲稱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很適合繼承帝位的人,她不知該選誰為繼承人,所以她要把這個決定權交給大臣們。

耶律倍為了避免惹述律平不快,最先站出來,表示願意讓出帝位。眾大臣於是紛紛順水推舟誇讚耶律德光。在眾人的擁立下,25歲的耶律德光繼承了帝位,他就是遼太宗。述律平成了皇太后。

三、大勢已去,幽禁至死。

受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猜忌和排擠的耶律倍,不得不逃往後唐。為了能平安脫逃,耶律倍並沒有帶走長子耶律阮。

耶律倍走後,耶律德光由於很喜歡耶律阮,便把他留在了身邊,當兒子一樣看待,並讓他隨自己征戰四方。

後來,38歲的耶律倍鬱鬱而終,客死他鄉。

公元947年,年僅46歲的耶律德光也在南征班師回朝的途中,暴病而死。

軍中的將士們,想到當初耶律阿保機去世時述律平的所作所為,不禁膽戰心驚。再加上述律平一直有意讓最寵愛的幼子耶律李胡繼承帝位,而耶律李胡性情暴虐,在朝中很不得人心,繼位之後勢必又會引發一場殺戮。而當初被述律平殺戮的那些大臣們的兒子,也都長大成人,而且多在軍中。所以大家決定推舉隨軍出征的耶律阮繼承帝位,並在耶律德光的靈柩前舉行了登基儀式。

述律平聽說後,非常惱怒,派耶律李胡率軍攻打耶律阮。

誰知耶律李胡竟然被耶律阮打得大敗而歸。述律平暴怒,不顧年邁,親自率軍征討耶律阮。

眼看一場惡戰在所難免,朝中大臣和宗室貴族紛紛勸說述律平。四面楚歌的述律平為形勢所迫,只得承認了耶律阮的合法性。

然而,述律平並沒有放棄讓幼子稱帝的願望。她暗中和耶律李胡密謀,準備發動政變奪權。

不過,由於有人看不慣述律平及耶律李胡的所作所為,把他們的陰謀告發。耶律阮很快就粉碎了述律平的陰謀,還把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幽禁起來。

就這樣,殺伐一生的述律平,晚年的時候,被孫子幽禁到了阿保機的陵墓旁。公元953年,述律平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歷程,與已經去世27年的丈夫阿保機合葬在了祖陵之中。

有書君不明白,同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述律平為何對大兒子有那麼大的成見?她費盡周折讓二兒子繼承皇位,二兒子死後,她又讓三兒子登基,也不願意順應天意讓孫子成為君王。她窮盡一生都在跟天意抗爭。到頭來,終落得被幽禁的下場。這又是何必呢?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歷朝歷代的皇后、太后的要論狠辣,述律太后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的。呂后夠狠,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嚇壞了親生兒子;武則天夠狠,為權力可以掐死自己剛出生的女兒,害死文武雙全的親生兒子太子李賢。她們要麼對敵人,要麼對親人夠狠,述律平對此不遑多讓,對自己不喜歡的長子渤海王耶律倍同樣心黑手辣。呂后和武則天是對待敵人或者為了權力對自己的親人夠狠,述律平也許是生為草原遊牧部族對自己也夠狠,是個做過關雲長刮骨療毒和獨眼夏侯惇拔矢啖睛類似事情的女人。

述律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在遼國建國曆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說是阿保機身邊的呂后、蕭何、韓信、張良的集合體。契丹族原來有八個部族,各部族首領每隔三年輪流擔任可汗,正是述律平導演了一場鴻門宴,騙來其他七位首領,酒後全部殺了,才統一契丹族。而可汗之位到了耶律家族以後,在家族內部也是“世選制”,由耶律家族成年男子輪流擔任。阿保機霸佔可汗位置,幾個弟弟和堂兄弟沒有了機會,隨即阿保機的弟弟們屢次三番發動叛亂,想要劫持阿保機進行可汗改選大會。出於各種原因阿保機不能殺了造反的弟弟們,只是讓他們發誓,悔過自新。最嚴重一次弟弟們攻破阿保機的行宮,燒燬行宮,奪走了象徵可汗權力的旗鼓和祖先的神帳,又是述律平帶人奪回旗鼓,協助平叛。最後還是述律平讓阿保機下定了斬草除根的決心,殺掉了一百多位參與叛亂的家族成員,穩定了皇位。

遼國建立以後阿保機帶領軍隊四處征戰,述律平就是他的“蕭何”為阿保機提供後勤保障,管理政務。阿保機征討党項族時,草原的另一個民族室韋(蒙古族的前身)趁機偷襲。又是述律平帶領少量留守部隊大敗室韋人,威震草原。

述律平剛強的性格,讓她很不喜歡自己那喜歡漢學精通音律的長子耶律倍。阿保機非常喜歡和重視長子耶律倍,把剛佔領的渤海國交給耶律倍管理。契丹的習俗也是立長不立幼,耶律倍在契丹人裡也甚有威望,大多數大臣都支持當時已經二十八歲的耶律倍繼承皇位。述律平還是以主少國疑為藉口臨朝攝政,並對勸立耶律倍繼位的大臣大舉殺害。經常以派某大臣給先帝送信和先帝要誰去侍奉左右為名,隨意殺戮。漢軍將軍趙思溫被述律平要求到陰間侍奉先帝,趙思溫急中生智說:“論與先帝最親近者,非皇后莫屬,若皇后願往,我自當奉陪。”

述律平當即抽出侍衛的刀砍斷自己右手,遞給趙思溫,大聲的告訴眾臣:“國家現在無主,我暫時離不開,先用右手去侍奉先帝吧。”(呂后、武則天這樣的女人在述律平面前還是弱爆了)

述律平和阿保機生有三子,長子耶律倍從小就十分聰明,受到阿保機喜歡漢學的影響,耶律倍從小博覽群書,是個文武全才,十八歲封為太子。是集漢學家、畫家、陰陽學家、音樂家、文學家、翻譯家、醫藥學家為一身的全才,是當時著名的學者。耶律倍並不是個只會讀書的文弱書生,曾作為先鋒滅了烏古部。阿保機滅亡渤海國時出力甚多,被阿保機封為東丹(渤海滅國後新國號)國王,加封“人皇王”,(阿保機封自己天皇帝,述律平地皇后)耶律倍得到了大部分朝臣支持。

述律平不知道是不是出於和武則天一樣要攬權的心理,對這個才華橫溢的長子一直看不上眼,一心要把自己另外兩個兒子扶上皇帝大位。次子耶律德光還好,雖然不愛讀書,但是個將才,為遼國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在遼國有不小的勢力。(部族制諸王貴族都自己的軍隊)述律平最寵愛的第三子耶律李胡一介武夫,除了力大無窮喜歡殺人,簡直一無是處,偏偏述律平最喜歡這個兒子。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病逝後,述律平以太后名義攝政,並大舉剷除支持耶律倍的大臣們。斷手事件發生以後,述律平假惺惺的讓兩個兒子騎在馬上,讓大臣們選誰坐皇帝。大臣們不是傻瓜,當然知道怎麼回事,耶律倍為了保命也很知趣的退出皇位爭奪戰。耶律德光得以繼位,稱遼太宗。耶律德光繼位以後,和述律太后始終對耶律倍不放心,處處緊逼,監視耶律倍,削弱東丹國封地和實力。不得已耶律倍坐船投奔後唐,受到了後唐皇帝李嗣源以皇帝禮儀接待。

耶律倍到了後唐雖然受到禮遇,但是後唐國內政局混亂,李嗣源死後連續發生政變。最後,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認比自己小十多歲的耶律德光當爹,借兵打敗後唐皇帝李從珂。李從珂臨死前死活要拉著耶律倍一起自焚,耶律倍不從,被李從珂派人刺死。

事情的發生往往帶有戲劇性,耶律德光繼位以後,在述律太后要求下立弟弟耶律李胡為皇太弟。而耶律倍渡海逃往後唐時,還有兒子耶律阮留在契丹,這個耶律阮長相威嚴,待人寬厚仁慈,擅長騎射,在遼國也是人心歸附。遼太宗耶律德光雖然忌憚哥哥耶律倍,卻非常喜歡這個侄子,待若親生跟隨左右。石敬瑭死後,他兒子石重貴不肯臣服遼國,耶律德光第二次征討中原,耶律阮跟隨作戰,因功被封永康王。恰恰此時耶律德光在征戰途中逝世,本應該向述律太后稟報後再策立新君。大臣們知道述律平一定會讓耶律李胡繼位,搞不好又會殺戮群臣。所有隨耶律德光出征的大臣一致擁護耶律阮稱帝,隨即在耶律德光靈柩前耶律阮登基,即遼世宗。得到消息的述律平勃然大怒,派耶律李胡前往討伐,結果被擊敗。述律平、耶律李胡軍隊與耶律阮大軍隔河對峙,耶律李胡太不得人心了,即使留守契丹的大臣和契丹貴族也沒什麼人支持耶律李胡的。遼國大於越(宰相)耶律屋質到述律平大營進行勸說,並願意到耶律阮那裡斡旋。述律太后和耶律李胡並不情願,只是人心所向,大勢已去無力迴天,不得不承認耶律阮正統地位。

後來,述律太后與耶律李胡又陰謀廢立,已經地位穩固的耶律阮將兩人囚禁在契丹祖州。從此曾叱吒風雲的“斷腕太后”述律平退出歷史舞臺,一直被軟禁在祖州。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在古代,極具傳奇色彩的女性眾多,其中在契丹(遼)帝國創建過程中,皇后述律平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功績跟耶律阿保機不相上下,能力絕不輸於武周女皇武則天。述律平出身高貴,父親述律婆姑是回鶻人後代,母親則是契丹貴族女子。述律平生於契丹右大部,十四五歲的時候便嫁給耶律阿保機為妻,併為其生下至少三個兒子。


作為草原上長大的女子,述律平以剛毅果敢、足智多謀聞名,在夫君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帝國的過程中,多次跟隨他南征北戰,為他出謀劃策,立下過汗馬功勞(“行兵御眾,後嘗與謀。”見《遼史·卷七十一》),堪稱阿保機的“賢內助”。



述律平不僅在戰場上襄助阿保機,而且還為他舉薦漢族官員韓延徽等人,幫助契丹富國強兵、創設制度,不僅極大地改變保守落後的面貌,而且還具備攻略四方的實力。正因如此,等到帝國肇建後(916年),述律平被冊立為皇后,獲得跟阿保機平起平坐的地位,國中的軍政大事,無不是由二人共同裁決。


契丹天贊五年(926年),太祖阿保機駕崩,述律後主持大局,鑑於太子耶律倍醉心於中原文化,一旦上臺或在國中強力推行全盤漢化政策,所以為了國家安危考慮,便禁止他繼位,而是讓“草原本位主義”的堅定擁護者、次子耶律德光接班。耶律倍被母親剝奪皇位繼承權,心中憂憤不已,數年後竟然叛逃至後唐,並最終死在那裡。



耶律德光即位後,尊述律平為皇太后,凡軍國大政均需她拿主意,由此來看,不過是母親的傀儡而已。耶律德光文武全才、志向遠大,不滿於只做契丹人的皇帝,還夢想著攻取中原,做整個中國的皇帝。為此目的,他先是扶植“兒皇帝”石敬瑭為帝,十餘年後又親自率軍南下滅後晉,短暫地佔據中原地區,並改國號為遼。


然而在佔據中原後,耶律德光並沒有及時地安撫百姓、解除各鎮藩帥的兵權,反而在當地進行燒殺淫掠,因此激起中原軍民的強烈反抗,最終狼狽地逃回漠北。就在回師途中,耶律德光病死在欒城殺胡林,時在大同元年(947年)。由於耶律德光臨終前沒有確定接班人,所以等到他一死,帝國便陷入混亂之中。



耶律德光死後,隨其出征的群臣因為擔心太后會冊立殘暴昏庸的幼子耶律李胡為帝,加上對耶律倍當年被剝奪皇位的遭遇很是不平,所以為了國家和個人的安危計,便擁立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為帝(耶律阮深受叔父喜愛,並經常隨軍出征),是為遼世宗。消息傳到國內後,述律太后勃然大怒,立即吩咐李胡率軍“討逆”。沒成想李胡就是個“廢柴”,跟耶律阮的大軍甫一接觸,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太后聞訊後怒不可遏,便親自披掛上馬,駐軍上京城外的潢河岸邊,準備和孫子決戰。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皇族重臣耶律屋質挺身而出,極力勸諫太后跟孫兒講和,以免骨肉相殘、貽害國家。太后見群臣皆擁戴遼世宗,且本方兵勢不利,於是決定先行隱忍,以待來日重整旗鼓。就這樣,雙方達成妥協,太后承認遼世宗的合法地位,而後者給予太后、李胡優待,史稱“橫渡之約”。



然而述律太后是個剛毅狠厲之人,輕易不肯認輸,如今被迫同孫兒達成和解,但內心底卻是極度不服氣。所以在“橫渡之約”達成後不久,述律太后便再生異心,準備發動政變廢黜遼世宗,並將李胡扶上帝位。然而,母子倆的計劃尚未實施便被人告發,遼世宗聞訊後先發制人,下令將祖母、叔父囚禁於祖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嚴禁他們出入。


太祖崩,太宗立,東丹王避之唐。太后常屬意於少子李胡。太宗崩,世宗即位於鎮陽,太后怒,遣李胡以兵逆擊。李胡敗,太后親率師遇於潢河之橫渡。賴耶律屋質諫,罷兵。遷太后於祖州。應歷三年崩,年七十五,祔祖陵,諡曰貞烈。引文同上。



玩了一輩子權謀詐術、掌控遼國朝政達數十年的述律平,最終卻輸給孫子,不僅丟掉權位,還成了階下囚,晚景甚是淒涼。應歷三年(953年),在祖州被幽禁6年時間的述律平薨逝,終年75歲,死後與耶律阿保機合葬於祖陵。隨著述律平的離世,屬於她的傳奇人生就此落幕。



文史磚家


權力,為了爭奪和維護至高的皇權。

廣泛的清洗,恐怖的屠戮,為了給自己的血腥清洗找藉口甚至不惜砍斷自己的右手,這就是遼國的第一位女皇后——述律平。

縱觀述律平的一生,時刻都在政治漩渦中爭鬥,和敵人鬥、和兩個兒子鬥、和自己的親孫子鬥。她的一生,是充滿成就、充滿著風雨和充滿了遺憾的一生。



述律平和夫君遼國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共孕育了三個兒子:老大耶律倍,被封為太子,是皇位的繼承人;老二耶律德光,遼國的兵馬大元帥,兵權在握;老三耶律李胡。三個兒子中,述律平獨愛老三,想方設法的排擠老大,想讓老三將來繼承皇位。

耶律阿保機征戰途中病死後,述律平為了阻止大兒子繼位,在埋葬阿保機的當天把支持太子的文臣武將全部陪葬,為了掩蓋自己的血腥行徑,居然當眾砍掉自己的一隻手扔進墓穴和被清洗的群臣一塊兒陪葬耶律阿保機。事後馬上召集部落大會,讓貴族和群臣在大兒子和二兒子中選一人為皇位繼承人,還假惺惺的說兩個兒子她都看中,不知道該選誰。支持老大的文臣武將已經被清洗殆盡,就這樣掌握兵馬大權的二兒子繼承了帝位。

二兒子耶律德光坐上皇位後仍對哥哥不放心,和母親聯手排擠耶律倍,被逼無路可走、心灰意冷的耶律倍投奔了後唐,後來身死異國。


耶律德光做了二十年的皇帝,東征西討,最後突然病死在征途,這個時候述律平覺得小兒子耶律李胡終於熬出頭了,皇位肯定是老三的了。但是述律平多年來的殘暴和冷血已經讓貴族和眾臣們驚悚不已,如果老三耶律李胡做了皇帝,那不知道又得死多少人,所以貴族和大臣們聯合擁戴耶律倍的長子、述律平的長孫耶律阮為遼國的第三任皇帝。

述律平知道後暴跳如雷,立刻讓耶律李胡帶兵前去討伐耶律阮,但耶律李胡兵弱將少,很快就大敗而歸,不甘心的述律平親自披掛上陣,要和長孫開打,這時的述律平已經是古稀老太了,最後在眾臣的勸說下雙方終於達成和解,但耶律阮認為他的奶奶和三叔始終是個威脅,索性把他們軟禁了起來。


五年後,叱吒華夏、威震三朝的大遼國開國皇后述律平在軟禁地祖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孤獨終老,享年75歲。


野釣魚倌


皇家帝胄,在權力面前,“父慈子孝”的孝道不值一提,只有追逐權力的狂熱,哪有貧民百姓的溫溫親情,勝利者,居高位痛飲著失敗者的血淚,好不暢快!

《左傳》記載“鄭伯克段於鄢”,述律平的故事簡直就是翻版,同樣是溺愛幼子,想扶持榮登大寶,必然為上位者所不容。武姜悲劇的轉折點在於鄭莊公是親兒子,在權力威脅剷除掉之後,還有親情尚在,日子過的好一點。而述律平扶持的愛子,如阿斗一般爛泥扶不上牆,當權者雖與自己親情,但已是孫輩,本來就淡的親情,無法讓處於軟禁的她活的更好一點。隔代親,如果不親,那就是血海深仇,平民百姓家如此,帝王家更甚!

此外,述律平能力太過讓人膽寒,有勇有謀,長居於高位,藕斷絲連者眾多,只能幽禁,斷其外援,徐徐圖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