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國勢力入侵,按照大清爐火純青的統治術,是否可以萬年不倒?

謝鑫


萬年不倒?哈哈哈哈,真搞笑。

一萬年前人類還刀耕火種呢!

題主是滿韃子嗎?居然提出這麼搞笑的問題,韃子就該多讀書啊。

我是燕趙節度使,這個問題我回答。

按照中國秦朝之後,大一統王朝沒有超過300年的規律,滿清也逃不掉。

且看——

其實在乾隆末年或者說嘉慶初年,康乾盛世其實已經終結,而且露出了敗亡之相。

清朝從乾隆末年開始有衰落的現象。乾隆六下江南,勞民傷財,和珅弄權,政治日漸腐敗。

士大夫和地主兼併土地加劇,農民紛紛破產,人失去土地,流離失所,很多人紛紛起事抗暴。

其實,明清時期,是中國民間宗教和幫會最多的時期,清朝有甚!

比如最有名的是白蓮教。

乾隆三十九年(1774)清水教(白蓮教分支)徒王倫的起義,尤其是嘉慶元年(1796)收白蓮教發動的鄂、豫、川、陝、甘五省農民起義,對清朝的打擊最大。

嘉慶十八年李文成等領導的天理教起義,義軍直接攻入紫禁城,令嘉慶大為震驚。

川楚白蓮教亂(1796年—1804年),又稱為川楚教亂、白蓮教起義或川楚白蓮教起事。是指清朝嘉慶年間爆發於四川、陝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清政府的事件。

注意:這一年嘉慶剛剛登基,而乾隆還是太上皇,掌握實際大權!

從嘉慶元年(1796年)到嘉慶九年(1804年),歷時九載,是清代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也就是康乾盛世的喪鐘!

白蓮教大規模起義讓清廷調集了十六省數十萬軍力,並導致十餘名提督、總兵等高級武官及副將以下400餘名中級武官陣亡。更為重要的是,清廷前後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的財政收入,使國庫為之一空。

所以說,白蓮教起義,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在鎮壓白蓮教起義時,清廷的八旗、綠營等清朝正規軍絲毫沒有戰鬥力,在與起義軍戰鬥時一觸即潰,或畏縮不前,軍力極端衰落,清政府被迫依靠地方團練鎮壓起義。

除了白蓮教的川楚教亂外,還有東南海盜侵襲(如張保仔),華北又爆發天理教之亂。道光之後又有太平天國之亂、捻亂以及甘陝回變與雲南回變,再加上鴉片戰爭等外患,一度使清廷搖搖欲墜。

在鎮壓太平天國時,一如鎮壓川陝楚白蓮教,八旗綠營不堪一擊,讓太平天國從廣西一口氣打到了南京,佔據了江南。

要知道,江南一直是唐宋以後朝廷主要的財富來源之地,這對清廷來說非常致命。

當時咸豐帝無可奈何,只能讓各地官員組織團練鄉勇來鎮壓,比如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而他們則靠設立關卡收受厘金維持軍餉。如果不是太平天國內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更為重要的是,清朝海關在英國人赫德掌握著,這是中國最清廉的一個部門,每年能給清廷提供大量的白銀,讓清廷可以購買大量的洋槍洋炮,甚至僱用外國人組成洋槍隊與太平軍作戰,這也是太平軍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試想,如果沒有這些洋槍洋炮,只用冷兵器,太平軍和清軍之間勝負尚未可知。

如果沒有西方入侵,太平天國持續的時間更長,清廷財政直接破產,無力剿滅長矛,而帶來的後國則是各地方軍閥割據,中國再次陷入亂世之中,就像東漢末年一樣。

從這點上說,西方入侵帶來了先進的軍事科技,反而為清廷續命,否則,很可能在太平天國時期,清朝就滅亡了。


燕趙節度使


絕無可能。

別說列強不入侵,就是整個世界人類還停留在農耕時代,沒有產生工業文明,也沒有西方列強這些國家,清朝最多也就維持三百多年,連三百五十年都超不過,更別說千年、萬年了。

理由可以找許多條,諸如制度死結,皇帝昏庸,官吏腐敗,天災人禍等等。

但最根本的就一條:財富(主要是土地)兼併使一部分人活不下去,就要起來造反。清王朝還是免不了步前朝的後塵,在“打土豪、均田地”的口號聲中滅亡。

當然還有另一種假設,即:西方諸國挾近代工業文明之威力已經崛起為世界強國,但他們都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仁義之邦,不侵略征服其他國家和民族。但這有個前提,必須是相互隔絕、互不來往。要貿易通商,勢必產生摩擦衝突,以至引發戰爭。

可這樣以來,靠幾千年儒家文化浸淫下的中國人自身完成工業化,把大批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而擺脫歷史循環的怪圈,在我看來,可能性幾乎為零。詳細原因就不說了,令人沮喪,也會使一些讀者生氣或憤怒。

而產生不了工業文明,社會生產力水平仍停留在農耕時代,無論這田園生活在文人士大夫眼裡筆下多麼美妙,終逃不脫“打土豪、均田地”這個魔咒。


武丁仗劍決雲霓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有外國勢力的進入,滿清有可能提前滅亡。

其實,早在嘉慶帝時期,滿清地方的民變已經很多了,甚至連紫禁城都被天理教攻擊過。

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滿清已經亂成一鍋粥。

首先,一夥客家人為核心烏合之眾,以區區幾百人起兵,經常從廣西出發,一直殺到距離北京城不遠的河北省,期間盤踞江浙皖鄂幾省長達十多年。

太平天國造成中國人口減少有5000萬到1億,而當時中國人口才4億。

最終,太平天國的垮臺主要是因為內訌和洋人的敵對。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洋人多次出動部隊攻擊太平軍,李鴻章麾下的常勝軍主力都是洋鬼子。

一般認為,洋人認為太平天國是偽基督教,是對天主的褻瀆,務必消滅。

其次,陝甘回亂。

至今也是禁忌話題,但在陝西、甘肅、寧夏3省造成的巨大人口損失,並不亞於太平天國,這是不可思議的大事件,只能說明滿清對於西北的控制完全崩潰。

再次,新疆和西藏的實際性獨立。

清末西藏在英國控制下,幾乎不再受滿清掌控,實際獨立,直到建國後才恢復了控制。

而新疆乾脆就在阿古伯的入侵下,直接獨立了。

要知道,阿古伯只是中亞浩罕汗國的將領,實力弱小,而浩罕汗國自己都被沙俄消滅了。

可見滿清對於新疆控制,也形同虛設。

最終如果不是阿古伯在新疆橫徵暴斂,搶男霸女,搞得天怒人怨,左宗棠也是收復不了的。

還有,北方地區的捻軍。

捻軍本來就是一群黃河流民,活不下去被迫為匪。

然而,這群烏合之眾竟然縱橫北方8省長達10多年,達到20萬的規模,如若無人之境,連滿清權貴中唯一能打的僧格林沁都被他們殺了。

另外,天地會、小刀會起義。

天地會以及分支小刀會等勢力的起義,遍佈中國南方多省,幾乎每個省都有。

以廣西為例,清末就有2次大規模的天地會起義,戰火涉及全省,鬧得起飛狗跳。

其中一次就在太平天國起兵之前。

一般認為,當時廣西清政府忙於對付天地會,這才忽視了對洪秀全一夥的打壓,讓他們坐大。

以上這幾隻內部力量,已經將滿清從邊疆到戰亂到核心地區。

當時老百姓難以活命,官逼民反。

還是以廣西為例,1888年全省人口750萬,然而1901年只剩500萬,還有200多萬哪裡去了?

除了一部分餓死以外,絕大部分因無法生活被迫流亡到他省求生,或者在省內流浪求生。

區區10多年,廣西人口更有減少三分之一,這還能不反嗎?

自然,洋人的到來對滿清有一定打擊。但需要說明的是,洋人對於滿清的攻擊總是打一下就走,以壓迫滿清屈服為根本目的,而不是削弱滿清的實力。

洋人曾經兩次佔領北京,但最終都是自動撤走,如果他們願意完全可以將北京佔領不歸還,還可以將紫禁城搶光。

總體來說,洋人對於滿清的打擊是有限的,只有甲午戰爭的打擊相對較大。

相反,洋人的到來,為滿清圍剿本國的民眾反叛提供極大幫助。

第二次鴉片戰爭談判期間,滿清就希望洋人幫助剿滅叛軍,洋人也同意了。

實際上,通過洋務運動,滿清得到洋人的大量新式武器裝備。

這些武器裝備是對付不了洋人的,連最先進的北洋水師也都掛了,但對付國內叛軍還是沒有問題的,武器有代差。

另外,洋人的到來,也大大充實了滿清的財政收入,也就是軍費收入。

經過統計,滿清在康乾盛世時期,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是3000-4000萬兩白銀,其中關稅也就一二百萬兩而已。

而到1908年,英國人赫德離職返回英國時,清朝關稅收入已經接近了4000萬兩。

另外,隨著洋人殺進來,滿清傳統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瓦解,商品經濟有很大發展,也為朝廷提供很大的財政收入。

1853年,咸豐下令在各交通要道、各關口設卡,凡是商品路過,均徵收1%的厘金。此後,厘金就成為清朝一個重要的稅種,而且稅率不斷提高,曾經高達20%。到1911年,厘金收入也已到達4300多萬兩。

看看,洋人的到來,不但帶了新式武器給滿清鎮壓洋人,還為滿清將財政收入提高到原來的3倍。

可以說,如果沒有洋鬼子來攪局,說不定滿清早就滅亡了。


薩沙


萬年不倒那是太誇張了。沒有西方力量的到來,大清很大概率上能延續更長的時間。

下面凌煙閣為你分析一下其中的邏輯。

一、大清都有哪些高超的統治智慧?

客觀地說,大清長期穩定有效不間斷地統治130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在中國古代史上無出其右。大清是怎麼做到的呢?

簡單地說,就是以草原的武力控制中原、以中原的財富控制草原、以精神的力量控制高原。

大清統治下的中國疆域,包括中原、北方草原、西域、雪域高原這四個部分。

從性質上,可以把北方草原和西域統統劃歸“草原”力量,另一邊就是中原,還剩下一個獨特的雪域高原。

1、政治上,把地盤大但是人口少的滿人、蒙古人地位抬得很高。

文官、低等官員按照滿漢各半,而到了總督、巡撫這個位置,則滿人居多。蒙古人裡面封親王的很多,漢人則一個也沒有。

鄒容在其《革命軍》書中記錄,內閣裡面,滿學士6個,漢學士4個;侍讀學士裡滿蒙6個,漢2個;滿蒙中書94,漢中書30,又如六部衙門,滿郎中員外主事缺額約400名,其餘各部堂主事皆滿人,無一漢人。而漢郎中員外主事缺額不過162名。

另外,科舉制主要對漢人,籠絡漢人學子,滿人則依靠出身另有門道當官。

2、滿人以大可汗的身份控制蒙古,另外配套相關制度。

滿蒙的武力是大清統治者防治中原的基礎。但滿族對蒙古族也是防備加控制。

在草原上,滿清最高統治者的以大可汗的身份出現,統帥滿族和蒙古族各部。大清用通婚等方式直接控制了內蒙古。同時大清則大力推動蒙古人信仰藏傳佛教。信教則要定期到喇嘛廟裡舉行宗教活動,這樣就把蒙古人基本固定下來了,蒙古人就喪失了機動性和遊牧性,對大清的威脅就降低了。信教還讓人有了慈悲心,不願意打打殺殺。

對蒙古人裡面最忠心的追隨者,則封王封侯,用財富把他們收買控制起來。

3、在中原地區,大清最高統治者以皇帝身份出現,以配合中原傳統的儒家秩序要求。

傳統的君臣父子那一套禮教系統,在中原繼續運作。同時,除了正常的科舉之外,皇帝還會開一些特殊的恩科,以籠絡更多的漢人。

4、在雪域高原,大清統治者以文殊菩薩轉世的身份出現。

藏人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轉世,而大清皇帝則是文殊菩薩轉世,這樣兩者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相當。對西藏除了世俗權力的控制以外,大清統治者對藏傳佛教也有了一種特殊的精神控制力。

總之,大清在統御疆域內各個族群和地區的時候,把武力與財富、精神與世俗等手段全部以融合性的方式運用起來,實現了超大規模國家的有效治理。

在大清內部,漢族人多財富多,但是政治影響力被控制在較低水平;滿蒙回藏的人少但地盤大,但政治地位高。

大清統治者的身份特點是“多元一體”,平衡了國內各個族群和地區的關係,實現了中國多民族融合的局面。

胡漢融合這個過程,從最早的春秋戰國開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時間,終於在大清王朝實現了胡漢一體。

從疆域到民族,從政治到現實,可以說,大清就是古代中國的“完成態”。中國古代2000多年的信史所記錄的各種政治智慧和統治技巧,最終在大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最終呈現。

二、人多地少的王朝末期綜合症,大清能不能避免?

這個問題,從中國古代王朝農業立國的邏輯看,大清也避免不了這個絕症。

在農業時代,馬爾薩斯陷阱一直在發揮著作用。

(清朝的人口與耕地變化統計表)

這個表中,隨著時間推移,大清也毫無疑問地處於人均耕地下降的過程中。如果不大力發展工商業的話,那麼這個問題在農業社會是無解的。

下表更能看出清朝後期的財政收入變化:

晚晴時,田賦收入絕對值變化極為緩慢,而厘金和關稅兩項則急速增長,佔比攀升到總收入的接近一半。這是大清後期在自願不自願的情況下商業和海外貿易發展的結果。

馬爾薩斯陷阱,古代農業社會無解,必須用現代的工商業才能破解,單位面積才能養活比原來多得多的人口。

三、既然無解,為什麼說大清壽命可以延長?

大清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他有幾塊保留地。

從上表看,大清在1887年的總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竟然上升了,這是古代其他王朝說沒有的現象。為什麼呢?

原來,大清當初幸運地入主中國,心理不踏實,他就保留了他發家的地盤不許別人往裡面遷移。他大概想著萬一哪天在中原待不下去了,還有退路。

這幾塊保留地,一是東北三省,二是察哈爾和綏遠,三是臺灣。前兩塊地方,不許漢人遷移進入,不許增加戶口;臺灣則不許大陸人私渡過去。

到了光緒末年,東三省和察哈爾綏遠都解禁了,民眾可以去墾荒,闖關東就是那時候。

還有新疆的土地,如果允許民眾遷徙過去開發的話,又是大片良田。

所以,即使沒有現代工商業,大清還有保留地可以增加耕地,容納更多人口。

同時,還可能有一定的技術進步,把原來不能開墾的地方,也改成耕地,都有可能。

四、太平天國起義是怎麼發生的?

這裡就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說一下。

你知道嗎,太平天國起義的直接導火索,就是鴉片戰爭。

邏輯是這樣的:

鴉片戰爭前,中國只有廣州一口通商,對外貿易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大宗商品,都是要從內陸逐地運到廣州的,那麼江西、廣東、廣西的運輸搬運工作就是很大的工作量,吸納了很多剩餘勞動力。當時人均耕地已經極低,好多家庭要靠其他收入補貼才能維持下去,還有不少人就是專門做搬運運輸為生的。

鴉片戰後改成了五口通商,那麼很多產品就近就出口了,不用費勁高成本地運到廣州,這下很多廣西廣東人就失業了。失業的同時,稅收還增加了,最終無法維持生計,才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

因此,如果沒有西方力量的到來,那像太平天國這麼大規模的起義,恐怕不會爆發。

如果大清再適時地放開禁地,那這個矛盾就不會這麼早爆發。

結語:有龐大的疆域基礎,還有適宜耕種的禁地;如果西方不來的話,那麼大清很大概率上能延長壽命

大清把草原、西域和高原也納入治下,因此大清不用像大明那樣,花大錢養著軍隊用以防備草原。如果西方力量不來,那麼大清也不會像明末那樣加重稅收。

有儲備耕地可以拿出來,用以吸納更多人口;技術有進步的話還可能在龐大疆域內增加更多耕地。有這些優勢,足夠讓大清多活些年了。

(完)

凌煙閣論史歡迎你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細心的的朋友肯定會發現,從秦始皇開始,很少國運能過300年的王朝,300年似乎成了一個魔咒。

詳細的分析一下,秦,二世而亡。

東西兩漢加一起405年

唐朝289年

兩宋320年

明朝276年

清朝296年

至於其他不過百年的王朝就不發了。

漢跟宋都是過了300這個關,但是都是中間有斷代,雖不能說是新王朝,卻也是另起爐灶,皮一樣,餡都換了。

一個王朝為什麼會衰落並走向滅亡呢?

我們換個角度,從我們個人的家庭來看看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我們普通老百姓身邊也有很多例子,爺爺輩奮鬥一輩子,積攢下偌大的家業。爸爸輩繼承老爺子家業,雖然也進取,卻相比爺爺輩的努力差了許多,畢竟從小就有了相對比較高的起點,有了優越的資源,而且爺爺輩的人都是因為自己吃了太多苦,才想著讓兒女少受累。身邊的朋友圈再也不是一群苦哈哈了,而是公子哥,大少爺了。錢跟物質已經不能成為他們的奮鬥動力了。到了孫子輩,兩代人積攢的經濟跟物質基礎已經很優越了,強勢的爺爺,闊綽的父親,他什麼都不用操心了,除了作,他找不到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例子舉的可能有些絕對跟理想化了。

再把這個家庭放大,放大到國家一樣大。

前一百年,祖輩打江山(劉邦,劉秀,李世民,趙匡胤,趙構,朱元璋,朱棣,努爾哈赤,皇太極)

中一百年,父輩承家業(漢武帝,唐玄宗,宋神宗,弘治中興,康乾盛世)

後一百年,晚輩徒哀嘆(漢末三國爭霸,唐末五代十國,宋末崖山之殤,明末漢人之泣,清末八國聯軍)

新的朝代建立,用刀槍血肉把前朝的矛盾擊碎,一切歸零,重新開始

運轉一百年新的階級又出現,並且產生跟前朝相差無幾的矛盾。君主與士大夫之間,地主與農民之間。此時能拆東牆補西牆把矛盾捂住,蓋住的人,便被史書大書特書,能臣!

後一百年,土地都跑到士大夫手裡了,原來的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了。百姓吃不上飯,一場大災就成了導火索,起來造反吧!

造反成功了,新的時代開始,造反的人成了新的君主,士大夫,地主...

滿清沒有洋人入侵,也已經是千瘡百孔,況且大時代已經到來,民眾已經開始甦醒,封建統治終將被歷史淘汰的。


鬦鬦飛


不可能。理由——

一、制度使然。,滿清沿襲的是自秦開始俗稱封建社會的制度框架,雖然經過近兩千年的修補,其內部結構已經非常成熟,完善。但由於其結構框架存在根本性缺陷,所以他無法避免同類型王朝所遇到的問題。這就是說,雖然一開始這個王朝的統治者能夠看到前朝的問題,也想汲取前朝滅亡的教訓。但由於其沒有也不可能從制度入手解決問題。所以它也就不可能擺脫所有中國封建王朝相同的命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滅亡是必然的。沒有列強的入侵,做一些小打小鬧的改革,也可能緩解社會矛盾,滅亡慢一點,但不會永遠延續。

二、事實上中國封建王朝的命運都一樣。滿清自然不會例外。當然也可能例外,那實質上應該也不再是“滿清王朝”——比如大英帝國,其實是名存實亡。如果大清也真搞君主立憲,也可能會繼續,但實質上已經不是原來的大清朝了。

三、滿清原本是有機會和平過渡的——在乾隆年間。但他們不願意改變自己,改變國家形態,那內外交困直到滅亡也就是其必然的結局。

滿清的教訓很深刻,當代中國怎麼反思都不為過。制度問題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阿岔視角


先亮觀點,如果沒有外敵入侵,萬年不倒是不可能的,但再延續百年,非常有希望。

唐宋元明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朝代撐不過三百年,這裡邊可能有宿命論的因素,也是政治、經濟、甚至氣候多種因素互相疊加的結果。

明朝就是個典型案例。王公貴族大肆兼併土地,導致百姓自有土地少之又少,大量農民因此淪為佃農,風調雨順還能維持溫飽,一旦遭遇天災,問題就被無限放大,而晚明時期不幸趕上小冰河期,氣候異常導致天災不斷,溫飽都得不到保障的農民只能選擇揭竿而起。

而腐敗的朝局無法應對遍地開花的農民起義,加之塞外滿清的崛起,各種不利因素同時發難,大明朝最終走向滅亡。

清朝較明朝形式好出許多,一來前期幾位皇帝奮發有為,康乾盛世創造了封建社會最後的迴光返照,二來大量新式農產品被引入國內,例如明末引入的番薯、玉米、辣椒,清朝引入了雙季稻等,有利保障了農作物的供應,大大緩解了社會矛盾。

除此以外,清朝在統治方式上優於其他朝代。作為少數民族政權,清朝自入關之日起,就將皇權統治與滿人貴族緊密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不同於漢族政權中皇帝與大臣的相互依賴,而是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共生關係,如果皇帝倒了, 這些滿人必然會遭到漢人的驅逐和屠殺,他們可以對皇帝的政策不滿,但政權不會落到外族人手裡,而面對漢人,他們一直維持牢固的利益整體。

例如在全國各大城市,都住有滿人勳貴,他們住在內城,與漢人隔離,擁有超出漢人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通過他們的駐紮,可以有效監控地方官僚和百姓動態。

這種統治方式,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其掌控社會的能力也遠超其他政權。

除此以外,清朝在處理外患方面,做的也較為出色,由於是滿族政權,清廷入關後,困擾中原政權多年的遼東問題不復存在,而通過宗教等一系列手段,清廷又將蒙古西藏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

面對更加棘手的西北問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連續用兵,終於在乾隆年間徹底解決。

但這不代表清朝就能萬世一統,安然無事!

自乾隆時期,中國人口的數量就開始暴漲,據統計,乾隆六年全國人口一億四千三百一十萬,乾隆五十九年,全國人口達到三億一千三百萬。短短54年,人口翻番三倍。

人口的增長,帶來了人均耕地面積的下降,人均糧食產量也隨之下降,對災年的抵抗力並沒有發生改變。

而腐敗問題,也在不斷侵蝕社會肌體,自乾隆朝開始,官員腐敗問題開始變的十分嚴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和珅,在他倒臺後,查抄的家產遠超清朝財政收入,可謂觸目驚心。

與腐敗相對應的,必然是社會矛盾的激化,1813年,豫東、京畿爆發天理教大義,“直犯禁闕”,試圖奪權,嘉慶帝在《遇變罪己詔》中言道,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表面上看,這是傳統會道門挑起的一次奪權暴動,既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也沒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更像是一次破產的政治傳銷,但其背後依然蘊含了一定的經濟變革要求,例如起義之初,部分會道門打出:“若要吃白麵,除非林清坐了殿”的口號。

而邊疆民族問題也並非一勞永逸,例如發生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陝甘回亂”,就可以看做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產物,回民在屠殺了大量漢人後,遭到了清廷軍隊的血腥報復,持續多年的戰爭,造成了巨大的財物損失和人員傷亡。

日慕點評:

較之其他朝代,清朝的統治方式更據掌控力,統治基礎也更加牢固,但囿於制度弊端,乾隆以後,清朝又開始陷入傳統王朝興亡週期律,即使沒有外敵入侵,伴隨社會矛盾的積累和爆發,清朝也會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只不過這一天可能會來的比較晚。

西洋人的入侵,不僅打開了中國封鎖的國門,其所帶來的先進生產生活方式也對中國舊有社會文化帶來了衝擊,被儒家文化統治了兩千年的中國人,逐漸從三綱五常中覺醒,不再臣服於封建倫理,走上了追尋德先生和賽先生的道路,可以說,西洋人的入侵大大加速了清朝瓦解的過程。



日慕鄉關


不行,只能說可能勉強過300年詛咒。除非像雍王那樣,強勢推行改革。要不然遲早會滅亡。

除了康熙開疆擴土、雍王改革、乾隆前期堅持新政外,之後的皇帝都是能力平平,也就勉強應付時局。除非出現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進行改革。【這和明朝後期各種無限遐想一樣,也就是幻想。】



雍王新政可以說是當時社會下,尤其是農業方面最合理的制度,乾隆前期還是堅持新政才使得清王朝的國力達到最頂峰。但在乾隆後期實際上新政荒廢,留下一堆爛攤子。

嘉慶能力平平,雖然有理想有抱負,施政卻沒有實際效果,除了抄家和珅飽個一兩年,其他時期一直有財政問題,而且農民起義開始頻繁,大多數是帶有宗教風格。被稱為嘉慶中衰。

道光年間鴉片戰爭前,各種起義不斷,雖然還沒有達到太平天國運動的程度,但是也算是有所徵兆了,代表著王朝內部問題開始浮現。雖然道光的表現,放在歷史上,也是能力較為一般的守成之主。

之後的清朝皇帝就沒實權了,所以不知道怎麼樣。

但是,看這個趨勢,作為傳統農耕朝代,科學進步不算快,一旦糧食供給無法滿足需求,農民起義很快就接踵而至。皇帝能力一差,王朝局勢就會加速惡化,然後滅亡。

除非有鉅變才有可能續命,比如有實權且能強勢改革的皇帝、提高農業畝產的技術出現並普及、耕地面積突然擴大、突然死掉部分人……

所以,就目前的條件而言,除了各種遐想,清王朝實際上在乾隆前期走到巔峰後,就開始逐漸走向衰落,從而無法逃脫封建王朝300年詛咒。


黑眼歷史觀


可以的,畢竟掛在牆上就可以萬年不倒。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清朝對前朝的優點和不足都進行了總結,特別是明朝的得失,從而形成了一整套系統成熟的統治形式,比如“藩王不離京”、“宦官不識字”等,堪稱我國專制王朝中最完美的統治形式。

不僅如此,清朝作為典型的二元制帝國,除對長城以南的漢地進行了有效統治外,還對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等廣大區域進行了有效管控,使清朝的實控疆域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的歷史空前規模。

而這樣一個成熟的王朝,在1840年後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經過了72年的掙扎,在1912年壽終正寢。

很多人認為,正是因為列強的不斷入侵,才使得清朝也沒有逃過“王朝難壽300年”的歷史宿命。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靜夜史認為清朝的滅亡,本質上還是自身的問題。列強對於清朝而言非但不是毒藥,反而是續命的法寶。之所以這麼說,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技術進步加速

作為小農經濟為支撐的農業帝國,清朝的科技水平雖說不是停滯不前,但進步是相當緩慢的。尤其是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工業革命後,清朝仍然在自給自足的世界裡自娛自樂,這使得清朝的技術水平不斷和西方拉開差距。

所以清朝在鴉片戰爭中的捱打是必然的。

不過有意思的是,因為小農經濟轉型的嚴重滯後性,道光皇帝從未認為鴉片戰爭是我國屈辱歷史的開始,反而和平定張格爾叛亂一樣將其視為一次普通的軍事失敗。

但第二次鴉片戰爭就不一樣了,清朝不僅都城淪陷,賠款增加,而且還陸續失去了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這時的清朝士大夫們才開始痛定思痛,進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應該說,列強侵略清朝的客觀作用,就是讓清朝的地主階級看到了自身的巨大不足,進而開始了被動的近代化進程。

而同時期的地主階級起義仍然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冷兵器兵團,清朝在武器裝備水平上獲得了巨大優勢,想要推翻清朝變得更加困難。

更可怕的是,因為列強對清朝而言只要錢和土地不要命,這使得清朝在不斷出賣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同時,和列強勾結起來,成為壓迫國內反抗勢力的劊子手。

在國內反抗勢力難以推翻清朝的情況下,列強也不想讓苟延殘喘的清朝當場去世,因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清朝依然在列強的挾持下苟延殘喘了很多年。

2、漢人官僚崛起

清朝入關後,八旗逐漸廢柴,不得不依仗綠營。而後綠營也不堪一用,清朝在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的衝擊下搖搖欲墜。

關鍵時刻,慈禧太后掌權,大膽打破祖制,起用昔日不屑一顧的漢人官僚,並允許他們自行募兵組建團練與農民起義軍對抗,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人官僚紛紛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清朝後期的風雲人物。

相比於人數較少的滿族集團,漢人集團人口基數大,綜合素質高,再加上忠君愛國的傳統思想,使得在滿族官僚爛泥扶不上牆的危急時刻,由漢人官僚撐起了一片天。

這些漢人官僚除組建團練和農民起義軍死磕,並最終消滅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軍外,左宗棠還平定了西北陝甘回亂,收復了被阿古柏侵佔十多年的新疆,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帝國的局面。

除此之外,漢人官僚還力主進行洋務運動,高唱“師夷長技以自強”,這使得清朝在搖搖欲墜的時刻,仍然能夠具備相當的實力,除鎮壓國內反抗勢力,也能在中法戰爭等對外戰爭中,給予侵略者以沉痛打擊。

正是因為清朝統治者,尤其是慈禧對漢人官僚的充分信任,使得清朝能夠在漢人官僚的支撐下堅持到了20世紀。

但隨著預備立憲的鬧劇出現,徹底惹火了漢人官僚,於是缺少漢人官僚支撐的清政府獨木難支,最終在1912年成為歷史。

所以,如果沒有列強的入侵,清朝很有可能在某一次的農民起義中被牆倒眾人推,比如太平天國,絕不會堅持到20世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以滿統治術之高超,若無外來干涉,是否可做到江山萬世不移?》:

滿清的統治術確實超強,可以說爐火純青,集千古華夏之大成。

在建八旗,設蒙漢偽軍,收大量漢人為包衣奴才,強固自身,建立好統治基礎,完善體制後,

其馬上默契在關鍵時刻襲擾,拉明廷後腿,援助反叛力量,使其不滅,有機會創大,然後借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之手,消耗大明有生力量,

除掉其中真正的精英,良臣,名將,殺死崇禎,使之陷入內亂,群龍無首,變得虛弱,不堪一擊,

再打著明皇復仇旗號,收買漢奸,不要臉賣國賊輕取中原,基本統一中國,實現鯨吞夢想。

其後他又靠開科舉,重用漢臣,編練綠林新軍,大搞團練,給其優厚待遇,給漢人之中精英以上升之階,給漢人以希望,

來吸引漢人之中的精英力量,青壯,吸引其注力,來減弱其抵抗意志,把本該成為敵人的力量,納入旗下,削弱抵抗力量,充實自己。

來讓自己變更強,敵人變更弱,根本不是自己對手,一步步分化,消滅對手,增強自己,消化漢人江山,渡過虛弱期。

然後在佔據絕對優勢後,命漢人綠林團練不得衣甲藏鐵,只能穿布衣來削漢弱漢軍武裝力量,使其既使反也不是八旗鐵帽子王的對手,可輕易鎮壓,只能遭一邊屠殺,來讓其不會反,不敢反,

建滿漢官制,隨時撒消,替換,架空漢官,讓其變可有可無人物。

加強地域之別,故意製造矛盾,使其相互黑,互報排斥,看不起

用漢人對付漢人,以漢剩漢,讓其自相殘殺,恩怨糾葛,仇深似海,徹底斷絕其後路,矛盾重重,再也不能聯合起來,共同禦敵,沒頭路可走,徹底消除隱患,減弱漢人力量。

(畢竟其無論如何說都是漢人,無論誰勝誰負,削弱的都是漢人。)

徹底壓制控制漢人力量,使其只能當狗,不得反叛,反噬。

出耳反耳想“留髮不留頭”之法以金錢鼠尾這個難看頭形代替華夏衣忽甄選出漢人之中有骨氣,敢反抗,對其不滿,看不起他們的分子,

基本將我漢人之中潛在的有血性,敢於敵於其,能成為其敵對分子的人都殺絕,使漢人之中再無敢反敢之人。

即便有也因其屈服一次,和其它剩餘人一樣心中存陰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即然能屈服一次,就能屈服第二次,不再像以前那麼可怕,堅定,

再加上也沒多少人,廣大百姓已被加怕,可以說再不足為慮。

可以說滿清正是靠對人心的深刻了解,在乘虛而入奪取中原天下後,靠區別對待,將華夏分化瓦解,殺服,坐穩天下。

這還是明面上,在暗地裡其又總結元亡教訓,用文字獄通大肆連坐,牽連再一次通屠殺,鎮懾清洗人們思想,讓人們人人自危,別說不敢反敢,做出反抗舉動,甚至連想都不敢想,以免給自己惹禍。

通大修書籍,編《四庫全書》,篡改歷史,再一次焚書坑儒,讓人們甚至不知道那些事,即使知道也是自己讓其知道的。

連知都不知,更不要說想了。

從根本上消除威脅威脅。

再加大滿漢一家的宣傳,赫功武功,歷代明君對太平的粉飾,讓人民認同。

大搞儒家忠君思想,使戊戌變法後,八國聯軍前人們都對其忠心耿耿,千辛萬苦為挽救其命運努力。

七下江南,六次南牧,對蒙和親,定牧,晉商專賣,空置遼東,

代出明君,比代歷漢人王朝強,引人感慨……

……

可以說其環環相扣,如大師下棋,戰略戰術不缺,一步步一個腳印,都沒下錯,走到今天,打破胡運百年無之歷史宿命,真不簡單。

一切都可見其之手段,心機之深,統治術之高超,已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基本消除明面所有威脅其之因素。

若不是其是胡人,身為古人,以及異族,人數太少,還有後繼無人,無法再想到實現對外擴張,開發,開拓,

打破我中華幾千年安土重遷傳統,實現外出殖民,真正解決土地問題,還有趕上外敵入侵,列強無論文化,還是實力都遠超我亞洲中國這一千古大變局,

若能繼續保持下去,其統治我華夏億世,萬世也不是不可能。

但因此,就不說外敵入侵,外來勢力干涉,就說光土地兼併,還有百萬旗人要養,人口猛增,土地不足,負擔過重,其就是另一個大明,若再加一個天災,其不亡才怪,畢竟明就是這樣亡的。

終其之世,白蓮教,紅花會,各種起義不斷,甚至還打到北京,更不要說還有個太平天國,若不是外來干涉,其早就亡了。

就連這其最終也亡於反清復明,亡於天地會之變種,被革命之漢人推翻,驅逐。

所以此根本不可能,縱無外來干涉也是畢竟其有根本缺陷,先天不足難成。

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