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格天1
岳飛和韓世忠都是布衣出身,但是倆人都是勇力過人之輩。倆人都是熟知兵法之人,對於打仗很有一套。不過他們一開始的崛起之路,是非常相似的。
岳飛在參軍初期,多次站展露過自己的實力,當然,這個時候因為他帶的人不多,所以更多的都是正面的拼殺。他力氣很大、武藝也很好,所以屢屢帶著士兵打勝仗。不過一直得勝其實未必是個好事,他當時可能感覺太自信了,居然越級給皇帝寫信,發表自己的看法,結果被直接逐出了軍營。
後來岳飛投靠了別的將領,這才重新得了帶兵的權利。不過這個時候他是王彥的部將,但是這個將領雖然也是主張抵抗的,在用兵上卻極為保守。此時的岳飛還是個很有幹勁的人,所以他的用兵是極為勇猛的,於是倆人根本沒法一起商量,最後他就帶兵投奔了宗澤。
此後他一直跟著這股力量作戰,他官職的升遷,也是在這個時間段內發生的。一開始他只是個統帥幾百人的小將,在經過一些列作戰之後,因為功勞很多,被授予了刺史一職。後來朝廷政局黑暗,丞相無能,採用逃亡的政策,總是喜歡逃跑,於是他乾脆離開了長官的軍隊,自己帶兵在後方和敵軍周旋。後來丞相投敵,下面的將士都不願再戰,想推舉他為大帥一起投敵,但是他卻好言相勸,讓他們安定下來,繼續一起作戰。此後在常州一戰中,他擊敗大股敵軍,擊殺敵軍的高級將領,於是朝廷終於開始重視他這個人,讓他和韓世忠一起,互相配合收復失地。
後來他帶兵收復了荊州六郡,這樣大的戰果讓宋人感到振奮,而朝廷在聽聞捷報後,也不吝惜賞賜,讓他做了襄陽一帶的節度使。他在這一帶鎮守的時候,敵人不能進攻,所以他的功勞很大,後來又被朝廷封為了國公,還被封為了招討使。此時的他,官職已經達到了最高點。
韓世忠也是憑藉著自己的勇力,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可是在很長的時間裡,他的官職一直很低,只不過是個統帥幾百人的小將。不過他的運氣很好,在趙構陷入重圍後,是他帶人將其解救出來。那什麼功勞最大?當然是救駕護主這種事情。就因為這一戰,所以他被封為了節度使,也一下子變成了皇帝的親信。後來他屢次擊敗金人,功勞很大,後來也被封為了國公、招討使。不過他的官職卻並沒有就此打住。
後來大家知道,南宋的朝廷召回了岳飛,並將其害死,其實韓世忠也是在要殺之人的行列的,但是他當年救過皇帝,所以有了這一層關係就避開了一死。不但沒死,他還被封為樞密使,這是個一品大員,看起來很有地位,但是實際上在那個朝代裡,這種賞賜實際上就是奪權。因為樞密院雖然執掌大權,但是實際的權利卻不在這個正職的手裡,而是在副使手裡。所以這是明升暗降,只給他名譽,卻不給他實權的做法。
所以,最終看來,韓世忠的官職要高上一截。
小鎮月明
其實,岳飛直到死,從官職上來說,都位居在韓世忠之下,甚至在中興四將中,他的官職也始終派在最末尾。張俊和劉光世這兩位就不用多說,韓世忠在宋徽執政早期時,就已經開始參軍,等到靖康之變時,他已經位列大宋中級將領的行列,相當於是我們現在的團級軍官。
等到靖康之變後,趙構在河北相州成立康王帥府,很多將領都相繼帶兵過來報道,當時王淵、張俊、韓世忠、劉光世、楊沂中、田師中、苗傅等人,都在這些人裡面。這幾個人,在南宋後來的軍界,都是非常牛逼的人物。
可以說,當時的康王帥府,已經是群星彙集。而在這群人當中,還有一個日後的超級巨星,他的名字叫岳飛。只是,現在的岳飛身份實在太低,根本就沒有資格輪到他說話。關鍵是,岳飛在康王帥府呆了很短時間,就因為越級言事,被他的上司直接開除。
雖然後來岳飛的孫子,把此時的岳飛說得是如何如何牛,吹得是神乎其神。在事實上,當時的岳飛,恐怕也就是83版《射鵰》中的星爺,一個跑龍套的角色。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岳飛在被趕出康王大營後,才遇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貴人,也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官。
岳飛的這個貴人,叫做張所。如果說星爺一生最重要的貴人是賢哥的話,那岳飛一生最重要的貴人,就是這位張所。張所對岳飛有多重要呢?我們只需要知道,後來岳飛發達後,有一次立下大功,趙構便要給岳飛的兒子封賞個大官,但岳飛卻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所的兒子,由此也可見在岳飛心中,張所的分量有多重。
當時,在張所的重點培養下,岳飛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隨後被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制,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等到三年後,岳飛也才總算勉強踏入團級軍官的行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三年後,在防守長江防線時,岳飛也只是陳淬手下17個將領之一。
陳淬是什麼人?在歷史上,陳淬也就是軍官甲、軍官乙的角色,他麾下的士兵,總共加起來也才2萬多人。岳飛只是陳淬手下17個將領之一,岳飛當時的江湖地位有多高,我們可以想象。更主要的是,當時與岳飛17個同級別的將領,都是標準跑龍套的歷史人物。因為這17個人,只有少數幾個人,留下了名字;大多數人,連個名字也沒有留下來。
此時,韓世忠早已是獨當一面的傭兵大佬,他在半年前因為領銜平定苗傅、劉正彥叛亂,被趙構納為親信,並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正式成為軍區司令級別的長官。其後,就在岳飛跟隨陳淬防守長江時,韓世忠又用八千軍隊,將金兀朮的十萬兵馬困於黃天蕩,戰四十八天,殲敵萬餘。這一戰後,韓世忠名揚天下。此時的韓世忠,在南宋所有將領中的名聲和地位,已經可以排得上前三名。
而岳飛呢?因為他上司陳淬戰死,他不得不跟隨杜充狼狽逃到建康駐守,而隨後杜充又捨棄建康,逃往江蘇真州,不久便降金。岳飛只好帶著不願意投降的殘軍在江蘇北部一帶打游擊戰。直到第二年正月,因無錫宜興縣的縣令邀請岳飛來宜興駐守,岳飛這才有快穩定的根據地。
隨後,在金兀朮大軍撤退到常州時,岳飛趁機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四戰四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這常常州伏擊戰後,岳飛終於首次得到朝廷的詔令,命他配合鎮江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恢復建康。
此後1年時間裡,岳飛先後被指派為韓世忠和張俊的手下,跟隨他們倆剿匪平叛,在這個過程中,岳飛和他的軍隊所表現出來的忠誠、紀律和戰鬥力都是第一流的。換句話說,岳飛手上的這幾千軍隊,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正規軍,但它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比正規軍還象正規軍。
所以,各級官員向上彙報工作時,會沒完沒的誇岳家軍,老百姓口耳相傳的口碑,也會沒完沒了的誇岳家軍。時間久了,這些聲音也就傳到趙構耳朵裡,於是趙構就親自在岳飛的軍職和他的軍隊前面,加上了御前二字。換而言之,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貨真價實的中央軍。
這一年,岳飛28歲。雖然當時的他依然只是一個團級軍官,但是,誰也會知道,岳飛的前途不可限量。因為,一個雜牌軍,沒有被中央軍改編,就能得到中央軍的番號,那還了得?這本身意味著,皇帝是把你當成嫡系重點培養了,而且還是計劃讓他獨當一面的。
此後不久,趙構就開始重點培養岳飛,於是就把更多的平寇任務交給他,還先後把牛皋、董先、李道等人的軍隊都劃歸到岳飛軍統領,等到岳飛30歲那年時,他因為平定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的叛亂,被趙構提拔為神武后軍統制。此時的岳飛,終於踏入了軍級長官的行列。
一年後,岳飛成功平定洞庭湖楊么的叛亂,被趙構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此時的岳飛,才終於能與張俊、韓世忠相提並論,成為軍區司令級別長官。
後來,岳飛和張俊、韓世忠關係一直比較緊張,就是因為張俊、韓世忠見到岳飛,多少有些羞與樊噲為伍的感覺。因為,在他們倆早已是軍區司令時,岳飛還只是個團級軍官,結果僅僅過去不到四年,岳飛就在趙構的提拔下,已然能夠和他倆相提並論,他們自然是一肚子的不高興。
當然,也正因為岳飛的快速崛起,主要是靠趙構的破格提拔,所以岳飛不論怎麼成長,也會遇到一個天花板,那就是他絕不可能真正超過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吳氏兄弟的。因為皇帝在培養他的過程中,會讓這幾個人,勢力一直均衡發展。
後來,這幾個軍方大佬的勢力一直比較均衡,絕不是因為他們能力相若,而是因為政府有意設計出來的。說得具體點,在擴編軍隊的過程中,皇帝看到某個將領勢力擴張的差不多了,就會把擴張的機會留給別人。
甚至當皇帝看到,既有的幾個將領,勢力有點太大時,就會再培養新人。從某種意義上,趙構當初大力培養岳飛,就是為牽制劉光世、張俊和韓世忠等人的。因為有類似的限制,所以人們不論怎麼吹岳飛,岳飛也無法超越張俊、韓世忠和吳氏兄弟,至少他們的地位是相若的,而且岳飛的官職,也一直都低於張俊和韓世忠。
我是趙帥鍋
在岳飛冤獄之前,韓世忠的官銜比岳飛大,但岳飛的實權更大。
宋朝的武將主要分寄祿的官銜和差遣的實權。官銜主要是工資待遇,真正的實權是差遣。
岳飛最後的官銜主要是:少保(正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太尉(正二品),兩鎮節度使(清遠軍節度使,後改崇信、鎮寧軍兩鎮節度使)。
岳飛的差遣是:樞密副使(正二品),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兼河南府路陝西河東河北路招討使。
岳飛的岳家軍兵力有10萬人。
韓世忠的官銜:太保,封英國公,鎮南、寧國、武安軍三鎮節度使。
韓世忠的差遣是:樞密使,建康、鎮江、淮東宣撫使。
韓世忠的韓家軍實際兵力只有3萬人,最高時不足5萬。
宋朝的節度使,主要是個榮譽職稱,有華麗的旌旗,旌旗直行號稱不倒,如果城門比節度使的旗子低,寧可拆城門,也不讓節度使的旌旗倒。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一、岳飛與韓世忠最高職位及成就對比
①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人。
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代表詞作有《滿江紅》。
岳飛生前最高職務是樞密副使,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死後在宋孝宗時被平反,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②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延安人。
南宋名將、詞人,中興四將之一。代表詞作有《臨江仙》《南鄉子》等。
韓世忠生前最高職務是樞密使,太師,進封鹹安郡王。死後追贈太師、通義郡王、蘄王,諡號忠武。
由此可見,兩位名將生前明顯韓世忠職務比較高,即使是同時期也是韓世忠職務高於岳飛,再加之韓世忠能夠倖存下來,最後名譽職務韓世忠太師明顯高於岳飛少保,爵位韓世忠鹹安郡王也高於岳飛武昌郡開國公。去世後,隨著歷代皇帝的追封,兩位名將最終都被封為王爵,諡號同為“忠武”,但是岳飛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的影響力,要明顯高於韓世忠。
二、岳飛不同時期的職務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飛應召入伍,為劉韐軍中“敢戰士”一名分隊長;當年因為父親嶽和病故,離開劉韐軍隊,趕回湯陰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岳飛又到河東路平定軍投戎,被擢為偏校。
靖康元年(1126年),由於金兵南下,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再次投奔武翼大夫劉浩麾下。岳飛隨同劉浩所部一起劃歸趙構大元帥府統轄。之後元帥趙構與副元帥宗澤分兵,岳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岳飛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為修武郎。
靖康二年(1127年),岳飛隨軍轉戰曹州,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因功遷武翼郎。之後,岳飛隨劉浩部隸屬黃潛善。
“靖康之變”後,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採取黃潛善等避戰南遷的政策,岳飛不顧自己官卑職低,向趙構“上書數千言”,換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建炎元年(1127年),岳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第四次從軍,投奔招撫使張所;張所留在“帳前使喚”,被破格提拔“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制,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由於岳飛與王彥難以共事,便率部南下東京開封府,再次接受宗澤的領導。
建炎元年(1128年),宗澤派岳飛為踏白使,命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岳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被宗澤任命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
宗澤不久含恨離世,杜充繼任東京留守,金軍再次南侵;岳飛奉命駐守竹蘆渡,用疑兵之計打敗金軍,因功轉武功郎。
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奉東京留守杜充之命,向宋軍開封城守城將領張用、王善襲擊;結果岳飛以八百人擊退張、王部數萬人,以功升武經大夫。張、王被打敗後,張用成為遊寇,後終被岳飛收降;王善率部東流西竄,岳飛隨陳淬多次與王善作戰,王善最後降金。岳飛因多次戰功先後轉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飛之前經歷了杜充丟棄開封、建康,繼而叛逃金事件;岳飛收攏亂軍,先後配合韓世忠,伺機恢復建康;之後歸屬御前右軍都統制、浙西江東制置使張俊部下。
紹興元年至三年(1131-1133年),岳飛先後平定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亂,升任神武后軍統制;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撥歸岳家軍,岳家軍兵力得到擴充。
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收復襄陽六郡,因功除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建節者。
紹興五年(1135年),趙構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率領約五萬人馬前往鎮壓洞庭湖地區鐘相、楊麼等農民軍;事後岳飛以平楊麼之功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
紹興十一年(1141年),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岳飛為樞密副使;不久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閒職。之後就被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於大理寺獄中。
宋孝宗趙昚時,岳飛冤獄被平反,追贈諡號“武穆”;宋寧宗趙擴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趙昀時,改諡號“忠武”。
三、韓世忠不同時期的職務
崇寧五年(1106年),韓世忠參軍,因作戰勇敢就由士卒升為小隊長。
建炎三年(1129年),韓世忠因解救趙構功勞最大,從此成了趙構的親信,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不久金兵南下,建康被攻破,韓世忠被任命為浙西制置使,防守鎮江。
紹興四年(1134年),韓世忠任建康、鎮江、淮東宣撫使,駐紮鎮江。
紹興九年(1139年),高宗趙構授韓世忠為少師。
紹興十年(1140年),金國撕毀盟約,大肆南侵,韓世忠因抗擊金兵有功被拜為太保兼河南、河北諸路討使,封爵英國公。
紹興十一年(1141年),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韓世忠為樞密使。自岳飛被處死後,韓世忠便辭去樞密使的官職,終日借酒消愁。
紹興十二年(1142年),改封潭國公;次年,進封鹹安郡王。
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任鎮南、武安、寧國三鎮節度使。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被拜為太師,同年病故於臨安,追贈太師、通義郡王。
宋孝宗趙昚時,追封韓世忠為蘄王,諡號“忠武”;宋寧宗趙擴時,下令在鎮江府為韓世忠立廟紀念。
安定郡小書生
岳飛與韓世忠相比,一直是韓世忠的官職更高。這裡面有一個隱含的前提,韓世忠(出生於1090年)比岳飛(出生於1103年)年長13歲,韓世忠參軍(1106年)比岳飛(1122年)早了16年,也就是說,年齡大13歲,軍齡長16年。
因此,1129年,韓世忠40歲成為武勝軍節度使的時候,27歲的岳飛剛剛當到武德大夫、英州刺史,武德大夫是宋朝武臣官階53個等級中的第28級,不算很高。
然而,考慮到岳飛比韓世忠從軍晚了16年,而一開始有好幾次退出又重新參軍,離開舊上司跳槽到『新公司』的折騰經歷,所以岳飛在一段時間內的升遷其實比韓世忠更快,如果數學化座標化的話,那就是岳飛的官職升遷斜線更加陡一些。
1134年,32歲的岳飛成為清遠軍節度使的時候,是宋朝最年輕的建節者,第二年,岳飛再次晉升崇信、鎮寧軍兩鎮節度使,被稱為『實為希闊之典』,但是岳飛當兩鎮節度使的時候,韓世忠成為了鎮南、武安、寧國軍三鎮節度使,還是比岳飛高——中興四將中劉光世、張俊、韓世忠都是三鎮節度使,只有岳飛是兩鎮節度使。
等到中興大將的兵權被解,韓世忠當的是樞密院的主官樞密使,岳飛是樞密副使,是韓世忠的官職高,以爵位論,韓世忠是郡王,岳飛是公爵,也是韓世忠更高。
之後岳飛被害,可以說岳飛生前的官職始終沒有超過韓世忠。兩人在去世後分別被追封為親王,韓世忠是在孝宗時期,岳飛是在寧宗時期,也是韓世忠更早一些。
至於在百姓崇禮的神界,岳飛的名聲地位遠遠超過韓世忠,這是另一系統的概念。
談古論金
.
韓世忠入伍之初是“敢勇”,大約相當於“效用”(不需要刺字的高級士兵),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因在西夏前線立功,得到第一個官職“進勇副尉”(小使臣之一,無品),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因隻身深入俘獲方臘,本可獲得高封,卻被上司辛企宗冒功,最終因為其他高級將領楊惟中等打抱不平,才提升為承節郎(從八品),第二年升武節郎(從七品),轉武節大夫(正七品),在北宋覆滅時,已升至左武大夫、軍統制、團練使(以左武大夫論官階,為正六品)。
入南宋後他一下就被提拔為定國軍承宣使(正四品,時在宋高宗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翌年因為平定苗、劉之亂立下頭功,封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檢校少保已是當時前線武官所能加的虛銜中最高,雖無固定品級,但已可穿象徵高官的三品以上服色。此後他又被提升為.路宣撫使,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加開府儀同三司,五年升為少保(三孤,從一品),九年升為太保(三公,正一品),並獲得英國公爵位和招討使職位。紹興十一年四月作為收回兵權的交換加樞密使(宋代名義上最高軍事發令機構的主官,一般由文人擔任),六個月後罷官“奉祠”(宋代特有的“半退”形式),紹興十三年晉封太師(三公之首)、鹹安郡王(宋代異姓生前所能獲得的最高封爵),這也是他生前官爵的頂點。
岳飛宣和四年冬以特刺效用(需要刺字的高級士兵,比效用低一級)入伍(此時韓世忠已經是正六品的一路將領),入南宋後他獲得的第一個官職是承信郎(小使臣之一,無品,為小使臣53階倒數第二級,比韓世忠的第一個官職進勇副尉還低兩級),但不久就因為越級言事弄丟了。
此後他被張所賞識,從“借補修武郎”(這個已經沒法論等級了……)得到武經郎(從七品)職位,此後他先後隸屬王彥、宗澤、杜充,雖以統制官自成一隊,但代表官階的“寄祿官”一直沒有機會提升。直到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才因為討伐流竄潰兵的功勞“授真刺史“(從五品),而此前一年韓世忠已經晉封檢校太保、節度使,成為如假包換的一路統帥了。
建炎四年他被張俊保舉,任武功大夫、昌州防禦使,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然而品級實際上並沒有提升(武功大夫才正七品),只是實際職任提升,算是一路統帥了。
就在這一年,宋高宗將自己嫡系部隊御前五軍改編為神武軍,韓世忠和張俊為神武左、右軍都統制,不僅都獨領一軍而且職位比一般的軍主官“統制”高,當時岳飛不在神武序列,只是後來神武右副軍統制顏孝恭調走,才由岳飛替補,不久神武副軍統治辛企宗(哈哈)被撤職,岳飛的右副軍“小吃大”成為神武副軍,他也由統制成為都統制,職任算是和韓世忠追平,但官階就差遠了——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閏六月,岳飛才提拔三級成為中衛大夫,寄祿官等級是正五品。
紹興三年九月神武軍改革,統編為前後左中右五軍,其中韓世忠為左軍,岳飛為後軍,但宋高宗特意將岳飛的“差遣官”降為統制,以平息資深的韓世忠等人之不滿(他和張俊、劉光世仍然是都統制)。
紹興五年改神武軍為行營護軍,其中韓世忠為前護軍,岳飛為後護軍,差遣官已經平起平坐,軍力甚至岳飛更強(岳飛部轄12軍,統制22,統領5,正副準備將252,編制84將,約10萬人;韓世忠部不設軍,轄統制11,統領13,正副準備將189,編制63將,兵力約8萬),但官階仍然是韓高嶽低。
紹興七年,岳飛加封太尉,這是他首次在官階上超越韓世忠,但很快因為和張浚不合賭氣回家守墓,紹興九年起復後為開府儀同三司,十年加少保,又落到了韓世忠之後(韓紹興三年開府,五年為少保,九年為太保)。
紹興十一年四月“三大將入樞密”的變相奪兵權,韓世忠、張俊都加樞密使,而岳飛卻加樞密副使,這表明直到此時宋高宗仍然認為岳飛資歷太淺,不能和韓平起平坐,“差遣官”無所謂,但體現品級的寄祿官和朝官就不能亂來。因為這年除夕他就被迫害致死,因此他生前官職到此為止,既沒有超越他此前得而復失的太尉,也沒能像韓世忠那樣獲得封爵。
宋寧宗嘉定四年,為北伐需要,加封岳飛鄂王以激勵眾將,而此前若干年,同樣為了抗金需要,韓世忠也被追封為蘄王。韓世忠被追封具體年份不可考,但確信是在宋孝宗年間——宋孝宗傳位養子宋光宗,而宋寧宗是宋光宗的次子。
簡單說,韓世忠在軍中起家遠早於岳飛(差不多隔了半代),除了岳飛封“太尉”的極短年份,絕大多數時候韓世忠官階都高於岳飛至少一級,且韓世忠生前獲得公爵、郡王封爵,而岳飛至死都沒有封爵。兩人死後追封都是王爵,地位相等,但韓世忠獲得王爵(一字王爵,此前只有王安石、張俊兩位異姓功臣死後獲得此追封)追封也要早岳飛很多年——不過這未必是南宋後來的皇帝厚此薄彼,而是次序問題:韓世忠追封王爵的時候,岳飛應該剛剛獲得平反。
李厚何
宋朝的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這四個人,名氣最大的肯定是岳飛,但是這四個人中官職最小的也是岳飛。不論是同時期相比或者是幾個人當過的最高官階相比,岳飛都是沒有其他幾個人官大的。張俊直接做到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韓世忠那也是相當厲害的,三鎮節度使,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大元帥。岳飛呢,最高也就是兩鎮節度使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將。比張俊肯定比不了,比韓世忠也是比不了的。
岳飛和韓世忠都是貧民出生,都是應募參軍的,都是從一個小兵開始做起的,所以他們兩個人還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的,但是畢竟韓世忠比岳飛大了很多,也比岳飛早差不多15年入伍。軍資上岳飛就不如韓世忠,而且畢竟岳飛死的時候只有39歲,如果像其他幾個人能夠壽終正寢的話,那估計能夠達到韓世忠的位置。
但是韓世忠的軍事才能確實也很厲害,在抗擊西夏,金兵,後來又保護趙構登基都是立下了功勞,所以韓世忠升官也快。加上自己的老婆梁紅玉那也是巾幗英雄,擊鼓退金步的人物。
當岳飛步入大宋軍官之列的時候,這個時候的韓世忠已經是抗擊西夏,平定方臘的大將了,宋欽宗的時候已經是嘉州防禦使了,趙構當上皇帝之後又升為光州觀察使,但是看看這個時候的岳飛呢直到建炎三年才被封為英州剌史,什麼官就相當於一個少校而已。
韓世忠也是一直在趙構身邊,特別是在苗劉之亂的時候,韓世忠立下了不世之功,一下子被封為了兩鎮節度使,已經是大將軍了,這個是岳飛還是一個刺史,一個少校而已。這個差距是不是太大了。
不過後來岳飛在抗擊金兵的過程中,戰功也是非常多,升官也是相當快,後來又是鎮壓起義,擊潰悍匪等等功績,後來岳飛收復了襄陽,岳家軍就在此立足了成為了岳家軍的大本營,岳飛也這個時候也是一鎮節度使了,紹興五年,南宋取得了立國以來最大的勝利,擊潰了偽齊和金國的聯軍,這個時候岳飛被提為了兩鎮節度使,但是這個時候韓世忠也是三鎮節度使了。還是比岳飛高。
一直到紹興十年也就是1140年,岳飛被趙構和秦檜的十二道金牌召回,這個時候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成為了歷史的罪人正在了秦檜一邊,岳飛被害入獄,到1142年岳飛被害,還有岳飛的兒子岳雲,部將張憲等等都被殺害。
中國歷史研究所
韓世忠比岳飛官大,因為他們倆人是有“時間差”的,兩人其實“出身”很像,都是“應募”出身,“應募”出身,說白了就是從“兵”開始乾的,但韓世忠出道比岳飛早,韓在1106年就出來當兵了,比岳飛在概早了二十年。所以韓在南宋的官位一直比岳飛高,無論是軍階、軍職,還是地方官職,都比岳飛高,他是南宋軍隊的元老,是岳飛的前輩。
韓世忠北宋後期參加了對西夏的攻殲戰、剿滅方臘之戰等硬仗,到北宋末年時,已經從普通士兵晉升為高級軍官了,宋欽宗時,韓世忠因為血戰阻擊金軍南下之功,已升為“嘉州防禦使”(上校),並率所部參加了“勸進”趙構當皇帝的活動,趙構即位當上皇帝后,韓晉升為光州觀察使(少將),成為高級軍官。
而這時的岳飛,因為剛剛才出道,兩人在官場的地位可謂“天淵之別”,南宋建立的時候,岳飛的“階官”只是“承信郎”,宋代武官有53個等級,承信郎排在倒數第二位,可見當時岳飛在軍中地位之低下。直到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在平定了許多開封附近的“悍匪”後,才獲得“英州剌史”的職務,這標誌著岳飛正式進入“軍官”行列,刺史在宋代跟唐代不一樣,不是“地方官”,而是“正式軍官”的等級標識,相當於今天的“軍銜”。岳飛的英州剌史只表明他的“剌史”身份,他跟英州這個地方是沒有關係,他不會去英州上任。
宋代的很多武將不一定可能獲得“軍官”的身份,很多武將實際上是以“使臣”的身份行使軍官的權力,而並不是真正的軍官,真正獲得軍官的身份的,只有以下八個等級:即
剌史(少校)團練使(中校)
防禦使(上校)
觀察使(少將)
節度觀察留後/承宣使(中將)
節度使(上將)
兩鎮節度使(大將)
三鎮節度使(元帥)
這六個等級的官名在唐代全都是手握軍政大權的地方官,但在宋代,全都變成了類似於軍銜一樣的軍階標誌了,這六個等級恰好可以依次對比今天的從少校到元帥的軍銜序列,獲得“剌史”算是真正進入了軍官序列,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武將打了一輩子的仗也混不到這個階位。不過這時的韓世忠已經因為一直在高宗身邊,特別參與平定苗劉之亂,救了高宗一命,韓的軍階已升到了在宋代的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升到的越級軍階,兩鎮節度使(大將),比岳飛的剌史(少校)高太多,完全不在一個平臺上。
但岳飛在南宋的“升官”的速度是驚人,獲得剌史(少校)的軍階一年後,建炎四年(1130年),岳飛就因為收復了建康(今南京)的大功,被越級提拔為“昌州防禦使”,連升兩級,同時獲得了他人生第一個“實權職位”,“通泰鎮撫使”,即他以防禦使(上校)的軍銜獲得了“通州泰州地方警備區司令”的實職,在這之前,岳飛是隻有軍隊,沒有地盤,這次是一個“質”的飛躍。但不久因為金軍反撲,泰州失守,岳飛實際上又失去了“通泰鎮撫使”的職位,只有繼續帶著部隊到處轉戰。
紹興元年(1131年),岳飛的官位又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因為擊潰悍匪李成,宋高宗意識到岳飛部隊的戰鬥力強勁,於是正式將岳家軍編入“正規軍”,注意,此前岳飛的部隊實際上不是南宋的中央正規軍序列,而是屬於地方的雜牌軍。這次整編,南宋朝廷給了岳家軍一個正式的番號叫“神武右副軍”,岳飛被任命為“神武右副軍統制”,相當於獲得了兵團司令級的軍職,該編制序列名義上的上級就是“神武右軍”,注意,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不受管轄,只表示部隊的編制級別,神武右軍的級別比神武右副軍高級一些,因為它的最高指揮官是“都統制”,都統制相當於“集團軍總司令”,要到這時,岳飛才勉強可以和韓世忠比一下了,儘管這時的韓世忠的軍階仍然比岳飛高太多,但兩人在軍隊中的實際的軍職開始拉近,韓世忠雖然是“兩鎮節度使”(大將)的軍銜,比岳飛的防禦使(上校)的軍銜要高太多,但韓的實際軍職這時就是“神武左軍”的都統制,也就是比岳飛這個兵團司令級的軍職要高一級的集團軍總司令級。
接下來岳飛因為鎮壓江西的農民起義成功,在吉州剿匪戰中嶽飛表現卓越,被宋高宗認定為可以和吳玠相比的“將星”,召他到臨安相見,然後又破格提拔他為承宣使(中將),並將岳家軍的“神武右副軍”的編制升級為“神武后軍”,任命岳飛為神武后軍統制,雖然仍然是“兵團級司令”(統制)的軍職,但卻可以統帥集團軍級別的部隊了。這時的岳飛的官位與韓世忠就越來越接近了。同時岳飛再次獲得了“地盤”,宋廷將江西交給了岳飛,任命岳飛為江西制置使,這樣岳飛不但擁有了高級軍職(承宣使——中將),還擁有了高級官職(相當於省部級地方大員的制置使),岳飛開始同時擁有了軍隊和地盤,這是岳飛在官場地位的轉折點。
紹興四年(1134年),宋廷為收復襄陽,又讓岳飛兼任“荊南制置使”,表明只要收復襄陽,可以把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盤都交給他,岳飛最後收復襄陽,把南宋的邊防前線推進到河南的南陽、信陽一帶,立下比之前都要大得多的功勞,事後岳飛的軍階晉升到了節度使(上將),同時出任荊湖制置使,全面主持湖南、湖北的軍政事務。此後襄陽成為岳家軍的大本營。而這時的韓世忠則得到了淮東的地盤,以楚州為大本營,而韓的地方官級別比岳飛要高,岳飛是“制置使”(相當於普通的省委書記),而韓世忠是“宣撫使”(相當於政治局委員兼任省委書記),制置使和宣撫使雖然職權差不多,但在官場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岳飛要到紹興七年才升任“宣撫使”,在地方官級別上和韓世忠才相同,但他倆在軍銜上一直有差距的,這時的韓世忠是兩鎮節度使(大將),岳飛只是一鎮(上將)。紹興五年(1135年)南宋軍隊取得前立國以來的最大的勝利,擊潰了偽齊和金軍的聯合進攻,岳飛被提升為兩鎮節度使(大將),但韓世忠則成了三鎮節度使(元帥),還是比岳飛級別高。
只愛潘多拉
岳飛與韓世忠都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兩人在抗金思想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堅定的主戰派。
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一舉平定肆虐洞庭湖一帶的鐘相、楊么起義,岳飛以平亂大功加檢校少保(從二品)、進封武昌郡開國公(正二品),旋即再晉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這是岳飛官爵上的第一次跳躍,少保、開國公都是虛位,屬於一種榮譽,真正掌握實權的是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
紹興九年(1139年)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當時已經辭職的岳飛被再復起用,朝廷加封其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的官銜,然岳飛雖三詔而固辭不受。經高宗特下“溫詔”,岳飛才勉強受之。
什麼叫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是散官的最高官階,這是朝廷對有功大臣的重賜,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自置幕府與幕僚,得授儀同三司加號者可以得到與三公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師)一樣的待遇,《宋史·職官志八》有解釋:“諸樞密使,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國公,為從一品。”可見,開府儀同三司雖然實權無幾,但其地位卻是非常尊崇的,這也說明高宗當時對岳飛北伐立下的赫赫戰功的肯定,也是他在後來處理岳飛問題上矛盾心理的前鑑。
紹興十一年(1141年),岳飛最後一次北伐功敗垂成,但金朝也自知無力攻滅南宋,於是主動與宋議和,但有個條件就是“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結果岳飛、張浚、韓世忠三名主戰派大將全部被調離軍界,到臨安樞密院任職。岳飛任樞密副使(從一品),這應該是他當任的最大的擁有實權的官(但實際已經無兵無權)。樞密院為南宋最高軍事機構。
岳飛於大理寺獄中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後,這一千古奇冤直到孝宗即位後才得到平反,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追贈岳飛諡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正一品),宋理宗時改諡“忠武”。
雖然同樣是南宋“中興四將”,但韓世忠無論資歷威望都要高於岳飛,當岳飛剛剛展露頭角的時候,韓世忠早已經在軍中出任要職。
建炎三年(1129年)在苗劉之亂中韓世忠率領部下捨命解救高宗,並順利平苗劉之亂,至此變成為高宗之親信,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成為手握兵權,可以調動軍隊的地方軍界大員。此次平亂也確立了韓世忠在南宋將領中的名聲和地位。
韓世忠一生最大的軍事輝煌當屬“黃天蕩大捷”,韓世忠以八千之兵困完顏宗弼(金兀朮)十萬大軍於黃天蕩長達四十八天,若不是後來漢奸獻計出賣,金軍僥倖殺出重圍,韓世忠很有可能將這十萬金兵一網打盡。此役意義重大,沉重的打擊了金朝的囂張氣焰,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緒。韓世忠立此大功,高宗自然要大加褒獎,進拜檢校少保(從二品)、神武左軍都統制兼感德、 武成二鎮節度使(正二品)。
紹興六年(1136年),韓世忠被加授武寧、安化二鎮節度使及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於楚州開置官署。四月,賜號揚武翊運功臣,並加橫海、武寧、安化三鎮節度使。韓世忠一人身兼三鎮節度使,南宋第一人,無人可超越。紹興十年(1140年),再次因功被拜為太保(正一品)兼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進爵英國公(正二品)。
同年,宋金重啟議和,韓世忠與張浚、岳飛三名抗金大將被解除兵權,到臨安樞密院任職,次年(1141年)四月被擢升為樞密使(從一品),但此明為升官,實則是奪其兵權。
紹興十一年(1141年)韓世忠致仕告老,紹興十三年(1143年)進封鹹安郡王(正一品)。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韓世忠病故於臨安私邸,年六十三歲,贈太師、通義郡王,皆正一品。乾道四年(1168年)宋孝宗趙昚又追封其為蘄王。
結語:南宋中興四將中,岳飛和韓世忠最為人所知,兩人都是堅定的主戰派,在對金朝問題上堅決不妥協不媾和,岳飛四次北伐都功敗垂成,而韓世忠則屢獲大捷,兩人功績等身,但結局卻天壤之別,岳飛父子以“莫須有”的罪名在大理寺遇害,韓世忠得全身而退,生前生後功名、爵位都要高於岳飛,畢竟論資歷威望,韓世忠是要高過岳飛的。
大國布衣
華夏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有宋一代,在中央,宋代採取了一系列的限制相權的舉措,例如,在大唐三省六部基礎之上,再將相權一分為三,設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使,參知政事掌管行政、樞密院掌管軍事、三司使掌管財政,這在中央就完成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的目的了。
在地方上,為了防止五代舊事的再次發生,宋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訂“強幹弱枝”之法——即為抽調地方上的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派遣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地方賦稅大部分收歸中央。
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出生在西北邊陲的貧寒子弟的韓世忠有一腔勇力,為了改善生活積極報名參軍後,憑藉著與西夏人多次作戰,拿回了許多血淋淋的戰功——破西夏軍關、俘殺西夏守將、陣斬西夏監軍,很快,已經從普通士兵晉升為下級軍官——副尉,不久在大宋南方又爆發了《水滸傳》中濃墨重彩的方臘起義,作為一員偏將的韓世忠再次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大放光彩,所當者立破,斬首無算,述功升為中級軍官——軍正,此時已經可以統率幾千人了。
不久又因天下大亂——靖康之恥,韓世忠率領所部阻擊金軍有功,擢為“嘉州防禦使”這個時候的韓世忠,已然是一個高級武官了,但是韓世忠是一個有眼光的男人,他利用有限的資源完成了一輪風險投資——率軍隊“勸”日後的南宋開國皇帝趙構做皇帝,實乃從龍之功,韓世忠遂升為光州觀察使。
韓世忠一生最大的機遇是在建炎三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苗劉兵變。將領苗傅、劉正彥二人不滿趙構放縱屬下騷擾民間,脅迫趙構傳位於三歲的皇太子趙旉,關鍵時刻,韓世忠在張俊領導下及時趕到立下了不世之功,一下子被封為了兩鎮節度使。
而比韓世忠小13歲的岳飛的經歷就相當坎坷了,同樣是建炎三年,這個時候韓世忠已經是兩鎮節度使了,岳飛才剛剛因為戰功被封為英州防禦使,等到紹興四年,岳飛收復了襄陽,襄陽六郡之戰,震驚南宋朝廷,岳飛終於變成一鎮節度使了,岳飛繼續大發神勇,在紹興五年,再次擊潰了偽齊和金國的聯軍,舉國歡呼,岳飛被擢為兩鎮節度使,但是這個時候韓世忠已經是三鎮節度使了,依然比岳飛高,但距離已經變小了。
前文說道,宋朝最高長官宰相大權是一分為三的,行政、軍事、財政,那麼我們中國人俗話講出將入相,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我們來看看,他們有沒有做到這宋朝理論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岳飛被賜死時年僅39歲,此時是樞密副使,而韓世忠最後官拜樞密使。
可以想見,要不是岳飛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含冤而亡,遲早有一天,會追上老資格的韓世忠,但歷史沒有假如,岳飛與韓世忠相比,官職還是韓世忠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