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張郵票有沒有收藏價值?

陳永恩


如何判斷一張郵票有沒有收藏價值?

集郵愛好者收藏郵票,無非是基於以下兩種目的。其一,是出於各人愛好,因為喜歡它的觀賞性和藝術性才去收藏。其二,是出於投資為目的,是為了將來它們能夠增值賺錢才去搞收藏。說白了就是想以小錢去博大錢!


那麼我們搞郵票收藏,就應該根據自己的目的來選擇郵票去收藏。

如果你是出於各人愛好,不考慮今後你的藏品是否能夠升值,說白了就是說你不在乎你的郵票是不是能夠賺錢,那麼,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自由選擇郵票種類收藏。只要你喜歡,任何一枚郵票都有收藏價值!


如果你是出於投資,想憑藉收藏郵票,將來升值賺錢,那麼你就得從多方面來專慮,千萬不要依個人喜好來進行大規模投資!


一枚郵票將來是否能夠升值,和以下幾個方面有很大關係。

①發行量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這也是收藏界的不二準則。一張郵票以後能否升值,和它的發行量有很大關係。比如說我國現有700萬集郵愛好者,而一枚郵票只發行500萬張,那麼從理論上來講,每個集郵愛好者人均還不到一張,再去掉實寄的損耗,可能有大多數集郵愛好者都買不到這張郵票,那今後這張郵票百分之百是會升值的。




②消耗量

假如某一種郵票的發行量很大,可是人們的消耗量也非常大,那麼,它將來也會越來越少,所以也有很大可能會升值。

③存世量

一枚郵票的存世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它的價值。比如世界上的第一枚郵票,本來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甚至印刷技術都不太成熟,就是因為它的發行年代久遠,到現在全世界僅存兩枚,才達到目前的天價。



④設計和印刷的精美程度

郵票的本身價值並不高,它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它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一枚郵票將來是否能夠升值,最主要的是看它的印刷、設計是否精美,是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

另外,一枚郵票將來能不能升值,還和人們的認可程度、媒體的炒作、資金的投入量等等有關係,在此就不再一一列舉。



以上都是筆者的粗略想法,如果朋友們想憑藉集郵來搞投資,還請您認真學習相關知識。最後,筆者溫謦提示:郵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雷子三農新視角


我是一名集郵愛好者,對於“如何鑑定一枚郵票是否有價值”這個問題,是比較敏感的,也是很困惑的。集郵四十餘年,切身地感受是:郵票本身是具有面值的,正因為有了面值才稱之為郵票,有了價值才有了郵票收藏,才有了集郵。事實上,當今郵票的功能已經嚴重衰減,郵票的價值還會有多少空間呢?

就以往已經發行的郵票來看,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其是否有價值,一般情況下,我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1、發行品種。如小型張比套票有價值、郵票印樣比正式郵票有價值、無齒郵票比有齒郵票有價值、特別發行的郵票比正常計劃發行的有價值等等。這其中還包括版別不同,價值也會不同。2、發行數量。這個選項是有目共睹的,但不同年代的發行量指標又是不能夠完全等同比較的。3、存世數量。我認為這個指標是衡量一枚或一套郵票是否有價值的關鍵考量指標。郵票是用來幹什麼?僅僅是收藏嗎?是饋贈的禮品嗎?是交流的媒介嗎?都不是!或者說不完全是!郵票是用來消費的,有消費就必然有消耗,有了消耗,存世量自然會減少,而且會是個未知數,正所謂物以稀為貴!4、郵票品相。這其中包括在郵票印製和發行中出現的多種情況,如印刷變異、完整全張票與破版全張票等情況。5、郵票題材。這個因素中包含郵票的選題、個人喜好、收藏傾向等主客觀方面。6、郵票的設計印刷。7、發行年代。8、市場因素。市場的剛性需求以及人為炒作的泡沫都會影響到郵票的價值。9、政策調控。我以為這個因素不可忽視!

當然,判斷一枚郵票是否有價值,正常情況下不是由某一單個因素所決定的!但決不排除特定因素下或某個階段的郵票價值會受到單一因素的影響或干擾,而發生浮動。所以說,收藏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小小的郵票也一樣!


雲林書童


隨著人們生活品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生活方面的追求,而郵票成了廣大集郵愛好者選擇生活投資的一種方式。可是要怎樣判斷郵票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呢?在這裡小編給大家提供幾個參考方法。

第一:看題材

包括題材有沒有紀念意義、是否吸引人。更重要的是看有沒有獨創性。1980版“猴票”因為是第一個生肖郵票,具備了上述所有特點而具備了收藏價值。

第二:看發行量

物以稀為貴,發行量越低的品種越值得收藏。發行量較少的郵票(包括小型張)。這些郵票大多集中在1991年以前發行的郵票之中,像發行於文革時期的《全國山河一片紅》,全國也僅僅只有千餘枚,所以升值非常的快,一般來說,發行量越少,升值幅度越大,這是不變的市場規律。

第三:看郵票的品相

衡量郵票有沒有收藏價值,品相的好壞是關鍵,沒有好的品相,再老的郵票價值也會打大折扣。郵票的品相鑑別有以下幾種:

新票:票面完整、沒有破損、沒有摺痕、圖案端正、顏色鮮豔、不褪色變色;齒孔完整、不缺角;背膠完好。

舊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郵戳清晰、郵戳銷於郵票一角(約佔票面的1/4左右),這樣的郵票為上品;郵戳輕印不損害票面美觀為中品;郵戳重油影響圖案美觀為下品;如果是研究郵戳,以全戳為好,要能看見郵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時。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來定。

第四:看郵票是否成套

郵票的成套。集郵就要集全套,不成套的郵票,收藏價值就會降低許多。一般大套票都比較值錢,像梅蘭芳、黃山、菊花、牡丹、文7詩詞、齊白石、奔馬等等,往往大套票中都有一、二枚筋票,價格是整套票的70%以上,甚至更高。單枚成套的票中也有許多十分值錢的,典型的例子金猴。 如果是套票中的某一枚,就要看是不是筋票,如果是筋票,也會很值錢。是枚普通的話,相對不會很值錢,也很難出手。

第五:看郵票是單枚還是整版

原則上整版和單枚價值應該是一樣的,但由於在市面上,收藏版張的普通集郵者一般會很在意品相,比如折版的不要、邊紙有折有黃有撕裂的不要。所以單枚郵票收藏價值會略低於整版票。

面對琳琅滿目的郵票品種,有收藏意向的朋友們看了以上的選擇技巧之後希望能夠幫到你們,選擇到心儀的藏品後再入手也不遲。


喵叔喜思


經常有郵友問我,什麼樣的新中國郵票最值得收藏?

  如果從市場價值出發,我認為具有強烈時代特徵和經過歷史巨大消耗的郵票,最值得收藏。

  很多人懵懂集了十年郵票,才悟出收藏“貴精不貴多”這個道理。

有智慧的郵迷都會給自己畫了一條時間線,例如某一年之後的郵票不再求齊全、也不買年冊。99%人的習慣是收藏出生以後的所有郵票。但很多收藏大家的做法卻剛好相反,十年如一日專注於收藏早期的稀有郵票。不僅是想到郵票的發行是無窮無盡的,永遠都沒個盡頭。而如果倒過來收集,收集目標就變得明確了,且能珍藏一段自己未經歷過的、更彌足珍貴的歷史。

  如今更多的人是衝著郵票的投資功能來的,雖然為增值無可口非,但不建議把郵票收藏作為短期投機行為來做。郵票之所以能不斷升值,最直接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老郵票資源不可再生的稀缺性,加上90年代以前,郵票主要用於寄信使用消耗量大。而如今,這兩個因素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小C認為在新中國郵票中,未來真正能帶來較高“文物收藏價值”的,發行年份大體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一直至80年代中期,歷時近20餘年,例如上世紀發行的老紀特郵票,是老一輩郵票設計家,在簡陋的技術條件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創作出的足以令今人難以企及的方寸藝術珍品。

  尤其是1970-1984,這十餘年發行的郵票最值得關注,它是中國郵票設計史上難以超越的一座巔峰。一方面,70年代早期發行的一些題材,像《智取威虎山》《白毛女》《赤腳醫生》等明顯帶有文革色彩的圖案已經不可能再登上郵票;另一方面,早期JT郵票中雲集了像盧天驕、萬維生、孫傳哲等第一代郵票設計大師的作品。

  時至今日,像《編號熊貓》《留園》《金陵十二釵》《荷花》《臉譜》《奔馬》《西遊記》《齊白石》……等一批編號或JT郵票依舊是郵迷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

收藏發燒友,記錄懷舊的一些事、一些情…

尋知心郵友,一起分享收藏的快樂!

願做您集郵路上一輩子的良師益友!


陳小C收藏


今年的丙申年猴票因其受由第一枚猴票黃永玉老先生再次執筆設計等因素影響,吸引了眾多朋友爭相購買,價格也隨著水漲船高。那麼,到底怎樣的郵票才值得收藏呢?郵票上的故事認為,一枚有收藏價值的郵票,受多因素影響。


​1、發行量。這是硬指標,發行量越少的郵票,其收藏價值越高,早期的郵票發行量比現在的少得多,因此早期的票比現在的新郵更有價值。

2、存世量。現在的郵票基本已經失去了通訊的價值,基本沒什麼消耗,但是在以前,郵票都是用來寄信的,這樣就消耗了不少,留存下來的且品相好的老票就少了,所以存世量少的郵票也有收藏價值。

3、設計者。就好比今年的丙申年,其發行量和存世量都在幾千萬級別以上,之所以那麼受歡迎,就是因為這套郵票出自名家黃永玉之手。如果有設計者簽名,就更好了。


​4、品相好。品相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新舊程度,越新的票,收藏價值越高。

5、題材好。這裡說的題材好意思就是說郵票自身有較高的紀念價值,例如2013年開始發行的中國夢繫列郵票,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主流價值觀,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6、印製技術。印製技術也影響了郵票的收藏價值,一般來說,印製技術複雜、圖案精美的郵票有更高的收藏價值。

​7、龍頭效應。現在很多郵票分好幾年才發行完畢,例如年畫系列郵票,其第一套就比其他更有價值。再如拜年郵票,2015年發行的第一套就比今年發行的第二套有收藏價值。


​8、特殊材質。現在郵票的材質除了傳統的紙質以外,還有絲綢、竹質等,絲綢的當然比紙質的好了。

9、版式。一整版的郵票比起一枚的,不管是面值來說也好,還是其他方面,都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現在也有人追求郵票編碼,888等吉利的號碼比普通號碼價值高一些。


​郵票上的故事(微信號:ypsdgs)就介紹到這裡啦,最後郵票上的故事要說的是:自己喜歡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郵票上的故事




早期的、文革時期郵票、編號郵票、jt郵票比較值錢,近期郵票量太大不值錢。


馬踏雪燕


這個要綜合考慮,發行量是一部分,如84年以前的小型張,100萬左右的JT票,升值都比較快,到也不絕對,像文革票,編號票,雖然發行量大,但每套之間,單套每張之間,發行時間間隔過長,還有其他的歷史原因,信銷,蓋消,損壞的比較多,所以新票存世量已經不多了,所以價位也比較高,這裡多說一句,當年為了照顧經濟不太好的集郵者,蓋銷了一大批的優秀郵票,相對新票便宜很多,但品相跟新票相差無幾,值得收藏!其次就是題材,當年搞專題集郵的比較多,像美術,體育,動物,兒童,建國系列,生肖等都是熱門,可以多關注,,再就是郵票的品相,包括齒孔,背膠,顏色一定要看好,汙損厲害,摺疊,缺齒嚴重得不建議購入,珍郵甚至孤品除外啊,還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比如女朋友送的,什麼樣的都要留著!這個比較重要。


近距離HOH


郵票作為一種有價值的票券,自誕生以來沒少有收藏者加入集郵隊伍當中,而作為升值保值的一種非常大眾的收藏品,自從經濟好轉,以郵幣卡為主的收藏市場建立起來之後,集郵也自然成了不少人的投資收藏首選方式。郵票為什麼會成為一種收藏品種?又什麼會具有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呢?

在我看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郵票的發行量的大小。郵票發行量是最早能判斷郵票是否具有“價值”的指標,發行量越大,那麼其初始價值就不會高,需要靠人為不斷的消耗以致郵票存世量的降低,但如果無法消耗,那麼發行量大的郵票往往面臨升值乏力的局面。比如上世紀90年代的郵票,基本因為發行量太大而直接價值幾乎只是比面值多一丁點而已;

二,上面說的存世量的大小。郵票有時候發行量很大,但隨著人們日常的使用頻繁,導致新票、甚至蓋銷票都變得難以尋覓。而有些郵票本身發行量就少,加上郵寄途中的損失,這就導致了郵票本身存世更為稀少,價值就更高;

三,是否具有“錯票”屬性。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國郵票出現過很多“錯票”的情況,比如蔡倫的“公元前”錯票,被撤銷發行的天安門放光芒郵票,以及因為政治原因撤銷發行了“全國山河一片紅”等珍郵,這些“錯票”因為發行後被回收等原因導致存世稀少,使得其收藏價值只能通過拍賣的方式才能衡量了;

四,題材的受歡迎程度。在90年代郵票因為天量發行而電話業務的普及,寄信群體逐漸減少,郵政部門減少了郵票的發行量,直到如今特種郵票和紀念郵票的發行量有著600萬到1000萬左右的恆定發行值,但唯獨生肖主題郵票,卻常年保持當年最高發行量的計劃不變,為什麼呢?難道是過年大家都喜歡貼生肖郵票寄賀卡?這麼不靠譜、不方便、還要錢的方式早就被電郵、短信和微信取代了,何況生肖郵票發行量如此巨大,卻依然十分難買到,一個郵局只有幾十到兩三百套的發售量,何談郵寄?之所以生肖郵票發行量大,只是因為在收藏當中,生肖題材受到普遍的歡迎,而民俗類的題材也一向比較收到中國集郵者的歡迎,這就是為什麼從2015年起發行“拜年”系列郵票,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五,銷售渠道的多與少。這個很多收藏者都清楚,新發行的郵票,有時候一下子就沒有了,甚至被郵政人員截留,或是用作了產品冊中,或是大量流入了郵票市場當中,即使郵票發行量再大,由於郵票的發行量要在發行後一年才被郵政部門公開,正規郵政渠道沒有郵票賣,那麼掌握資源的郵商就有資本在這一年內叫價,一年後根據發行量再進行是否升值還是貶值還是要歸為打折郵票的序列當中;

六,正如上一條所說,如果郵商掌握資源,那麼他們就有了炒作的資本。為什麼生肖郵票每年都能被炒作一段時間,就是因為這種受歡迎的好題材在普通收藏者當中並不容易獲得,要想獲得更多更好的郵票,只能通過收藏市場高價尋覓;

七,越不拆散的郵票價值越高。收藏品和普通商品不同,收藏品數量越多,價值越高,就像鈔票一樣,越是擁有連號的鈔票,其單張價值也會越高,而郵票也是,單套不如方聯有價值,方聯不如小版票有價值,小版票不如大版票有價值,他們的區別在於單張紙上存在的郵票數量的大小不同,數量越大,表示完整度越高,價值就越大,這就是為什麼首輪生肖猴票的大版票如今價值一套房的來由。

有部分藏家指“知名”郵票設計者設計的郵票,其價值會越高,這個我並不苟同。普通民眾能知道他為什麼出名?好比2016年猴年郵票高度關注,價值高漲,是因為黃永玉本人的個人魅力?非也,只是因為黃本人創作出瞭如今價值連城的1980年猴票,而猴票本身印刷量一般,但收藏者受“文革”影響非常的少,消耗量大,這才使得猴票價值高漲。而萬維生在普通大叔大媽眼中,也就是一個創造了“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本身也並不見得創作的有多高明,只是因為特殊原因導致其設計的作品身價暴漲,自身價值也高漲。

因此,郵票是否有收藏價值,是需要區分對待的。對於老郵票,由於當年收藏者少,消耗量大,因此存世不斷減少,這就使得這些郵票具有不可逆的收藏屬性,這是最值得收藏的郵票。但對於新郵票而言,由於如今郵票已經不再以郵寄為主,收藏成了中國郵票的主要生產目的,因而新郵的短期投機性太強,如果不是出於收藏喜好而收藏,對於普通集郵者而言,並不建議對新郵進行大量的收藏,因此新郵本身的升值就很乏力,逐漸缺乏後續的升值因素。


藏品拾遺


題主所問郵票的收藏價值如何判斷,小編認為郵票的價值相比其他收藏品比較好判斷,但其判斷也有它獨特之處,具體在於:

1、發行時間。從宏觀大角度來講,越是時間久遠的郵票越有價值,僅針對絕大部分郵票而言。

2、發行量。這是判斷所有郵票是否具有價值的基準。發行量越少越具有價值。

3、發行題材。往往郵票炒作都是靠題材,一些題材較好的郵票很容易把價格炒起來,哪怕是近期發行的郵票,例如港珠澳大橋郵票等。

4、郵票品相。這是判斷郵票內在價值,是否容易交易、是否值得收藏的標準。

5、首次發行。一般系列郵票首次發行比較有收藏價值,例如首輪生肖80年猴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探討收藏心得!


收藏品鑑


一張郵票有沒有收藏價值,咱們可以簡單地用以下方面來討論。

比如發行量。舉個例子僅供參考,相信發行量1個億,跟發行量10萬,哪個更有升值空間,自然是很好比較。

再如發行題材,這個郵票是什麼主題,紀念了什麼事件。實際上,這就是郵票的重要底蘊之一,提到這個郵票,就想到哪一年發生的哪一件事,更具有標誌性。是生肖的,還是體育賽事的,喜歡不同題材的人群也不盡相同,熱門一些的,自然更易於收藏。當然不乏有專走冷門的,但畢竟是少數。

還有時間等,這個郵票發行距今有多少年,如今的品相如何,是不是成系列的,裡邊的設計圖案等等符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觀等等,這些在收藏的時候都是應該提前考慮的東西。

喜歡收藏郵票,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這自然是人們樂意的事情,但收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自己多學習、多思考,最好是多向專家、身邊懂行的朋友們請教,這樣才能盡最大程度,為自己的收藏之路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