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廈門將步入“特大城市”序列

  如果你還覺得廈門是二線城市,那就out了。日前,記者從市規劃委網站上了解到,《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草案(以下簡稱《規劃》)正在進行批前公示。根據規劃,到2020年廈門人口將達到500萬,正式進入“特大城市”之列。

5年後廈門將步入“特大城市”序列

  根據《規劃》,到2020年廈門將形成5大城市組團,分別為:廈門島組團、海滄組團、集美組團、同安組團和翔安組團。市常住人口規模將達到500萬人,全市城市建設用地440平方公里。如果說市民對這個數字概念不深,那麼讓我們看看以下數據的對比。

  2013年,廈門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廈門調查隊曾聯合推出《2014廈門經濟特區年鑑》,其中提到,截至2013年底,廈門常住人口數為373萬人。也就是說,到2020年,廈門市的常住城市人口規模比2013年增加127萬,增幅達到34%。根據國家《城市規模劃分標準調整方案》的規定,“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將被定義為特大城市,嚴控人口。”這些城市除了人口超過千萬的北上廣以外,天津、重慶、武漢、成都、西安、哈爾濱等直轄市或省會城市都在列,未來廈門也將進入這一集團。

5年後廈門將步入“特大城市”序列

“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將被定義為特大城市

5年後廈門將步入“特大城市”序列

“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將被定義為特大城市

  從人口密度上來看,將從島內佔半壁江山的局勢轉變為島外人口占主導。根據《年鑑》,廈門2013年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371人;如果按島內141平方公里的面積計算,島內人口密度令人吃驚,每平方公里超過1萬人,達13885人。其中,思明區面積為75.31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2880人;湖里區面積為65.78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達15035人。島內外人口密度比達1:11,這意味著島外同樣面積上站一人,島內就是11人。

  到了2020年,島內人口將在現有基礎上小幅增加,從2013年的195.9萬(思明區97萬,湖里區98.9萬)增加到200萬,人口密度達14184人每平方公里,島內總人口數佔全市比從2013年的52.5%下降到2020年的40%。

  海滄翔安人口將翻番

  相較之下,島外人口將會大幅增長。根據2013年數據,廈門島外常住人口約為177萬。2020年,規劃常住人口將增加到300萬,人口規模比2013年增加123萬,增幅達到近70%。人口密度也從2013年的1216人每平方公里增長到2094人每平方公里,佔總人口比例也由47.5%上升到60%。

  在人口密度方面,2013年島外四個區的人口密度分別為:集美區每平方公里2411人,海滄區每平方公里1831人,同安區每平方公里805人,翔安區每平方公里896人;但到2020年,海滄區的人口密度就將超過3700人每平方公里,而集美的人口密度在3000人每平方公里左右。海滄就此成為島外人口密度最高的區。而同安區繼續坐穩人口密度最低區的位置,人口密度在1200人每平方公里左右。

  島外四區規劃常住人口

 目前 2020年 規劃城市建設用地

  海滄:31.2萬 65萬人 72平方公里

  集美:61.7萬 80萬人 85平方公里

  同安:52.3萬 80萬人 88平方公里

  翔安:31.9萬 75萬人 85平方公里

 農村人口控制為20萬

  對於廈門農村的發展,《規劃》提出,主要採用就地整治為主、拆除搬遷為輔的原則進行改造整治。在規劃期內,將撤併小型村,縮減自然村,農村人口控制為20萬人。

  城市化方面,目前,島外東孚、灌口、後溪、西柯、新民、新店、洪塘、內厝、馬巷等9個鎮已經與城區連為一體,接下來規劃主要採用就地改造、整體搬遷等方式推進城市化進程。

  此外,新圩、汀溪、蓮花、五顯四個建制鎮將繼續保留,重點建設新圩鎮、汀溪鎮,保護和引導位於生態協調區內的蓮花鎮、五顯鎮。


5年後廈門將步入“特大城市”序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