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為何選擇四阿哥,而不是跟著八阿哥?

獨行客地圖帝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中,老八胤禩實力最強,在大家眼裡也是最有希望繼位的,而老四胤禛時常處於下風,看不到一點希望。可卻是胤禛笑到了最後,登上了皇位。胤禛的成功上位,除了隆科多,老十三胤祥、張廷玉等人的幫助外,還有一個人也功不可沒,為胤禛繼位,出謀劃策,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他就是鄔思道。


鄔思道其實一開始也想通過科舉這條路來實現自己的逆襲,可惜後來名落孫山後為自己叫屈,寫了一篇《士子揭世文》來揭露考試舞弊案,反而招來了牢獄之災。出獄後有幸得到了老四胤禛高規格的禮遇,使得鄔思道下定決心做老四胤禛的幕僚。


其實鄔思道雖說是一個讀書人,但是對當時的時局還是有自己一番獨到見解的。


首先是當了幾十年太子的胤礽。鄔思道認為太子早期表現還不錯,可是越到後面表現越糟糕,估計是看到自己當皇帝的前景慘淡,康熙的身體非常健康,時間長了,就使得自己心靈扭曲。再加上其他皇子對太子之位的覬覦,使得胤礽如履薄冰。無才無德的胤礽根本沒有希望來繼承皇位,康熙也肯定不會把皇位讓這種人來繼承。


而在康熙其他皇子中,最富有盛名的估計就是人稱“八賢王”的老八胤禩了。可是他的賢在康熙眼裡其實就是收買人心,而並不是為了國家。當出現水災時,朝廷才發現國庫早已虧空,而且是時任戶部尚書的八賢王為了美名把錢借給了那些朝臣。這就是花國家的錢,替自己收買人心。要收拾殘局的時候,老八畏首畏尾,一點擔當也沒有。這些事在康熙眼裡都是不能容忍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老八胤禩是康熙的小老婆生的,在古代講究家族背景的環境下,怎麼會讓一個小老婆生的皇子來繼位呢?其實一開始,老八就出局了,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康熙放眼望去,覺得朝中也只有像老四胤禛這樣的人,才能挽救日益衰敗的朝廷。鄔思道其實也是這樣認為的。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一直料事如神,對於康熙心裡怎麼想的也是猜的非常精準,所以鄔思道願意投靠胤禛麾下,而胤禛按照鄔思道的指點,走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康熙的賞識。


假設當初鄔思道直接投靠老八陣營,肯定是得不到老四給予的禮遇。即便老八再求才若渴,也不會信任一個患有殘疾,並且來歷不明的人。再加上老八實力雄厚,人才濟濟,鄔思道去了估計也不會派上多大用處。這跟諸葛亮投靠劉備,而不是投靠曹操、孫權一個意思。那時候劉備才剛剛開始創業,是個三無人士(無錢、無兵、無地盤),諸葛亮去了就可以當總經理。要是諸葛亮去曹操、孫權那裡,頂多是當個參謀長罷了。其實鄔思道也不會去老八那裡,因為他看準了老八沒有前途。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雍正王朝裡面佟國維對隆科多說:“你可知我佟家幾百年興盛的原因嗎?就是從來不寶壓在一個人的身上。現在我支持老八,燒老八的熱灶,你呢,就去燒老四的冷灶,這樣老四和老八將來無論誰做了皇帝,我佟家一門依舊是興盛不衰”

這段話裡有三個字,點出了通過鄔思道為什麼要投靠老四胤禛————燒冷灶。


話說這個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人送外號——冷麵王,向來已猜忌心重,刻薄寡恩出名。按書中所寫,他家中所有的奴僕都是受過他大恩的。像這位紹興師爺鄔思道,更是多次被雍正救了性命。於是主僕二人的一段知遇之恩,看上去就這樣開始了

鄔思道其人

按雍正王朝書中所寫:鄔思道在年輕時參加科考,因未中舉,便將江南貢院的“貢院”二字貼上了紙條變成了“賣完”。還寫了一副對聯兒,貼到了貢院的門上

左秋明有眼無珠,不辨黑黃卻認家兄,

趙子龍一身是膽,但見孔方即是乃父。

憤青,換個說法就是有血性的文人士子。

後來遭到了全國通緝,在跑路過程中被人砸斷一條腿,於是鄔思道成了一個瘸子。一個有文化的瘸子。


為什麼不投奔八爺這個熱灶?

康熙第1次廢了太子後,讓官員選舉投票選舉誰當太子。八王爺胤禩以絕對優勢當選。這件事側面說明了,當時八王爺是多麼的會做人。京城地方都有人相助,都有人支持。像這樣的人,他手下還會缺狗腿子嗎?不對,還會缺文人謀士嗎?

再加上當時鄔思道的仇人——他的親姑父也是八王爺胤禩陣營裡的人,所以他肯定不會投靠胤禩。

為什麼選擇老四這個冷灶?

第一:老四救過他的命。當時鄔思道親姑父準備把他殺了,是老四派了性音大和尚去把鄔思道給救了出來

第二:老四有一個鐵桿兒幫手老十三胤祥,而胤祥和鄔思道的私交非常好。十三爺重感情講義氣,這也是鄔思道看在十三爺的面子上才出山輔佐老四。

第三:胤禛的家奴戴鐸是鄔思道的同鄉。

第四:鄔思道自己也說:自己是以陰謀為體,這正符合了老四胤禛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性格


於是二人一拍即合。


少校柳下惠


鄔思道看準了雍正是一個可以幹事的人。

如果我們僅從電視劇雍正王朝的角度,去看四爺和八爺的爭鬥你會發現,雍正始終是積極的進行吏治改革,減少國庫虧空,以及創造賦稅。相對應的八爺,在搞政治方面,籠絡人心,對人對事宅心仁厚。人稱賢王。口碑炸裂,康熙也很欣賞的,可是論處理國傢俱體事物。就真的很一般。劉八女的百官行述裡,就很多是八爺的人,國庫虧空他拿不出解決的方案,南方水災,讓他去處理,去推三阻四的。可以說,雍正是一個實幹家,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因為作為皇帝,他的對手太多。八爺也是一個擅長一個勾心鬥角,羅織網絡的政治家。沒有具體的治國安邦的策略與理念。這還不是關鍵的,雍正手下有一群深的民心的官員,保衛他。八爺手下都是一群讓民怨沸騰的貪官汙吏。你說你覺得誰會當皇帝,誰會成功。

問題來了,既然八爺手底下都是群貪官,怎麼他的名譽是賢王,而帶領大家共同富裕的雍正卻成了暴君?

有句話叫,亂世用重典,治世用能臣。康熙在晚年,就已經察覺到官員貪腐的嚴重性。可是這些貪腐的官員不是太子的人就是八爺的人,他真要連根拔起,不就是把自己的命給革了。所以,雍正在把老八收拾後,就開始大規模的實行吏治改革,該殺的殺,該關的關。紅樓夢裡據說就有首事,表達對雍正吏治改革的不滿的。

既然是剷除貪官,好事!怎麼會有人不滿呢?要知道,中國儒家理念裡,是刑不上大夫的,以德治國才是根本,可雍正直接用了法家那套。直接高效。動了太多人的奶酪,貪官的自己和她的家人是不會認為自己是貪官的後代的,他們會說自己是被清算的,是冤枉的。

最後看看八爺怎麼樣了,自己養的貪官,關鍵時刻沒有一個頂住,通通被雍正收拾了。去逼宮,結果軍隊都不聽他的。最後被雍正發配了。在發配的路上,不反思,而是鼓動家人寫黑材料。

所以鄔思道是聰明的,他深刻的明白,八爺的貪腐是長久不了的,雍正的果斷,喜歡解決問題,必將能成就一番偉業。

其實從鄔思道選擇輔佐雍正這件事,也可以引申到職場中。比如蒙牛的牛根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當你選擇去追隨一個人時,不能看他能給你當下的許諾,而是要看這個人他散發出的那種剛毅的氣質。加入馬雲是一個見好就收的人。他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成就。這種剛毅怎麼去看怎麼去理解,就是看他在一些大是大非上能不能給你一個標準。如果你的經理喜歡偷雞摸狗,他許諾很多,也是兌現了,你這一刻很舒服。可是你有想過以後呢?他倒臺了,你也會倒黴的。


愛在西安



鄔思道滿腹經綸有安邦濟世之才,年輕時因為性格耿直被關大獄。後來雖然學會了權謀之術,可是心中那個打造太平盛世的願望確沒有變。



要想打造這樣一個心中的盛世,就要找到一個志同道合且言聽計從的人來輔佐。而當時八阿哥人稱八賢王,身邊多圍繞著各種人物,所以不可能重用鄔思道。

而四阿哥隻身一人,且不辭辛勞為百姓著想,這才更接近於鄔思道的心中夢想。


毛驢兒談歷史


《雍正王朝》(以下只指電視劇,不包括小說)和《三國演義》有些相似之處。八阿哥胤禩很像曹操,在朝中勢力最強。四阿哥胤禛(雍正)則和劉備相似,實力較弱。而兩劇中都有一個“諸葛亮”,劉備身邊有真正的諸葛亮,胤禛身邊則有“盜版諸葛亮”鄔思道。

有人說,如果不是有鄔思道出來輔佐,胤禛早就下場領盒飯了。別說鬥倒老八了,能躲過老八的算計都算他贏。那麼,“智慧化身”鄔思道為何不輔佐勢力強的老八,而去輔佐看上去勝算並不大的老四呢?

諸葛亮當年的選擇,其實就是鄔思道的選擇。

高臥隆中的諸葛亮當然知道曹操實力最強,如果他的職業規劃是直接投奔曹操,諸葛亮將獲得一個非常高的平臺。但是這個平臺上不止諸葛亮一個人,曹操本人、荀彧、荀攸、程昱、賈詡、劉曄,這些都是頂級謀士(郭嘉已死)。諸葛亮去了曹操這裡,曹操顯然不可能把諸葛亮當成大國師。諸葛亮在曹操集團的上限,也就是荀彧,或說是東吳的魯肅。而這些,顯然不是諸葛亮想要的,他要的是成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而不是領天價薪水。

而劉備當時孤窮一人,要啥也沒有,看似窮得叮噹亂響,但他也有一個優勢——平臺上沒人。諸葛亮去了劉備那裡,就是現成的大國師。劉備可以給諸葛亮提供巨大的發展平臺,這是曹操、孫權都不可能給他的。

胤禛也一樣,他以孤臣自許,不怕得罪人。但也說明,他在官場上的人緣並不好,除非是田文鏡這樣想幹大事的低層官僚,而年羹堯本身就是老四的奴才。家大業大的達官顯貴,誰願意跟著老四吃窮受罪?沒幾個人。老八不一樣,他通過老九控制了江南鹽商,有的是錢。老八可以花錢收買官員,形成以他為首的勢力。不要說胤禛的勢力不如老八,就是將來要當皇帝的太子胤礽,也不是胤禩的對手。

總有人說老八為何不找個頂級謀士?不是老八不想找,實在無此必要。在朝中,他自認首輔佟國維是他的人馬,自己又在朝中一呼百應。鄔思道這樣的謀士去了八爺府,又能幹什麼呢?如果老八事事都聽他鄔思道的,佟國維心裡怎麼想?對老八來說,穩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佟國維,遠比給一個不知底細的鄔思道以發展平臺更重要。

鄔思道選擇老四,和諸葛亮選擇劉備的考慮差不多——身邊無頂級謀士。老四其實是有奪嫡之心的,只不過老八勢大,暫時隱忍。即使不奪嫡,也要給自己謀一條安穩的出路,身邊無智囊不行。官場的水太深,一不留神踩虛了腳,就可能萬劫不復。至於平臺,老四這裡的平臺本就是空的,鄔思道來了,這裡的平臺肯定都是他的。

這麼比喻:老八是大公司,老四是小公司。鄔思道去大公司只能當高管,而去小公司則直接當首席執行官,參與公司生存決策。何況,老四這座廟是小了點,可老四本人是座大佛,深得康熙器重。大公司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哪家不是從小公司打拼出來的?

老四孤窮一身,卻心懷天下,這顯然符合以天下為己任的鄔思道的擇主之道。鄔思道渴望當國師,但走正常科舉之路已不可能。他只能強行超車,選擇一個皇子,利用他的平臺風雲際會。而以鄔思道對老八的瞭解,他顯然看不上這個只會維護少數人私利的保守派頭子。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鄔思道是一個人才,大家都知道,那麼他所擅長的是什麼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鄔思道年幼愛學好學,聰慧伶俐,一心想要金榜題名,然而悲劇發生了,考試成績出來後,本以為能躋身三甲,可惜時乖命蹇,他被排在很靠後,於是他就找了一群讀書人為自己鳴不平,最終下獄,後來康熙大赦天下,他被放出來了!

後來本想回家的他在路上遇到土匪,倒黴催的他倒是沒死,但卻瘸了一條腿,回家後他便開始研究黃老之術,主攻帝王心術!所以對當前天下形勢看得非常清楚!他不光對康熙所有的作品都拜讀深思,還對康熙的兒子們也都十分了解!

太子胤礽當了這麼多年,康熙不死,他始終無法上位,加上曾經有索額圖照料著,後來就只能靠他自己,這位太子對於國事只懂得遵循前人的方法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一直也沒替康熙辦好過幾件事!康熙是聖人,看來太子的位置只不過是一個擺設罷了!早晚得下臺!

康熙那麼多兒子,優秀的人太多了,這就不得不提到八阿哥了,為人菩薩心腸,管理戶部,朝廷這些大員們大多數都欠著國庫的銀子,那麼怎麼借來的,還不是八阿哥會做人,放給他們的麼!其二,八阿哥出身不好,庶出,說得難聽點就是康熙的小老婆所生,古代人對這方面看得很重,康熙也是一直在意這方面!而八阿哥自己也是有著不少的門人,尤其是在兩江這塊兒,像蘇州,揚州,杭州這些富庶地方的官員多數是他的門生故吏,所以八阿哥的能力有很大,一直覬覦太子的位置,聯合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成為一個集團!

這些東東康熙會看不出來麼!勢頭這麼強大,這些都被康熙所忌憚,同時也被康熙所不能容忍,康熙更不會把皇位給這樣的一個人!

選來選去只有四阿哥城府最深,有著當帝王的霸氣!遇事沉著冷靜,分析問題頭頭是道,尤其是他的表現都是心繫大清,心繫百姓。這讓康熙看來就是最大的優勢,能夠替康熙排憂解難,康熙能不開心麼!四阿哥也的的確確是做實事的人,鄔思道也就看中了四阿哥的心,才會選擇輔佐胤禛,替他出謀劃策,當然,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雍正奪位成功,鄔思道很明智地選擇功成身退,這才是明哲保身之舉,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懂,還有就是他知道太多雍正的秘密了,他不走早晚會被加害!

最終一切迴歸原點,電視劇《雍正王朝》不愧為經典歷史宮鬥劇,沒有點情商還真看不明白呢!!!


可樂男孩


四阿哥胤禛以孤臣自許,不怕得罪人。但也說明,他在官場上的人緣並不好,除非是田文鏡這樣想幹大事的低層官僚,而年羹堯本身就是四阿哥的奴才。家大業大的達官顯貴,誰願意跟著四阿哥吃窮受罪?沒幾個人。

八阿哥胤禩通過老九控制了江南鹽商,有的是錢。八阿哥可以花錢收買官員,形成以他為首的勢力。不要說四阿哥胤禛的勢力不如老八,就是將來要當皇帝的太子胤礽,也不是胤禩的對手。

總有人說八阿哥為何不找個頂級謀士?不是老八不想找,實在無此必要。在朝中,他自認首輔佟國維是他的人馬,自己又在朝中一呼百應。鄔思道這樣的謀士去了八爺府,又能幹什麼呢?如果老八事事都聽他鄔思道的,佟國維心裡怎麼想?對老八來說,穩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佟國維,遠比給一個不知底細的鄔思道以發展平臺更重要。

鄔思道選擇四阿哥,和諸葛亮選擇劉備的考慮差不多——身邊無頂級謀士。老四其實是有奪嫡之心的,只不過老八勢大,暫時隱忍。即使不奪嫡,也要給自己謀一條安穩的出路,身邊無智囊不行。官場的水太深,一不留神踩虛了腳,就可能萬劫不復。至於平臺,老四這裡的平臺本就是空的,鄔思道來了,這裡的平臺肯定都是他的。

這麼比喻:老八是大公司,老四是小公司。鄔思道去大公司只能當高管,而去小公司則直接當首席執行官,參與公司生存決策。何況,老四這座廟是小了點,可老四本人是座大佛,深得康熙器重。大公司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哪家不是從小公司打拼出來的?

四阿哥孤窮一身,卻心懷天下,這顯然符合以天下為己任的鄔思道的擇主之道。鄔思道渴望當國師,但走正常科舉之路已不可能。他只能強行超車,選擇一個皇子,利用他的平臺風雲際會。而以鄔思道對老八的瞭解,他顯然看不上這個只會維護少數人私利的保守派頭了。


塵埃未落定


歷史上沒有鄔思道這個人,雍正真正的謀士就是戴鐸。鄔思道只是二月河筆下的人物,它的原型之一就是戴鐸。

戴鐸,本為胤禛家奴。至於他何時進的胤禛的雍親王府,已不可考,但至少是在康熙二廢太子、諸位之爭白熱化之前。後被胤禛推薦擔任福建知府、道員,四川布政使等職。

當時,在胤禛的智囊團中,戴鐸只是他豢養的謀士之一。這個人在歷史上名聲不顯,但卻做了一件讓歷史不會忘記之事:他給自家主子胤禛一連寫了10封力勸其奪取皇位的建議信,並獻上了自己的一整套策略和方法。史上於是就有了“戴鐸十啟”。

縱觀“戴鐸十啟”,這無疑是10封深諳政治權謀,透闢人心、人性的官場信。正是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指導了胤禛的整個奪嫡繼統策略和路徑。

而二月河杜撰出鄔道思其人的用意或許是對中國五千年謀士的悲慘命運做個總結吧,正所謂兔死狗烹。


大桔觀歷史


本就沒這個人,小說虛構了一個人物。歷史上四爺勝八爺。你說這個狗頭軍師給誰?小說中的鄔師爺沒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