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什麼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爺假傳聖旨?

紅雨說歷史


我們知道雍正皇帝是通過九子奪嫡獲得皇位,可以說他獲得皇位是很艱難的,因此雍正繼承皇位後也是在避免這種事情的出現,但是,還是避無可避,最後,導致了這個事情並沒有平息反而造成了諸位皇子在爭奪皇位。

我們知道皇位對於任何人都是有誘惑力,而在爭奪皇位的路上風險異常可以說隨時都有危險,我們在這件事情中可以知道弘晝才是最聰明的人他假裝明裝糊塗,他什麼都知道也明白,但是他什麼都不說也不看,可以看出來這個意思弘晝可以自保的一個原因。

我們知道雍正成功登基後不久後再次發生了爭奪儲之事,那個時候八爺黨聯合旗主王爺想接管豐臺大營、西山健銳營逼雍正退位。

這個時候八爺胤禩和弘時來到這裡後開始幾位將領都是要求見到雍正的聖旨或者十三爺的手令,而他們並沒有手令因此胤禩見招拆招最後在弘晝幫忙下才接管了城門的兵馬。

可以說這個過程中,雙方互相牽制,弘時牽制弘晝,而我們知道弘晝也不殺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會幫助弘時呢?

一方面,我們知道那個時候雍正登基不久雖敗八阿哥胤禩輸給了雍正,但是他依舊是雍正人生中最強的敵人,隨時要雍正不敢掉以輕心,而胤禩雖然輸了但是他肯定不想當個平安王爺,因為他還是看重皇位所以才會有今天他領銜各位旗主王爺逼宮雍正的事情。

我們知道弘曆至小就獲得康熙的喜愛,有人說雍正能繼承皇位後弘曆的一份功勞,而弘曆也不負父親的爺爺的期望,辦差做事從來很要雍正滿意,很快獲得寶親王的封號,還有他在雍正心裡越來越重要,因此可以說他是雍正心中的儲君人選。

雖然局勢已經註定,但是弘時認為自己還是有希望,因此他處處和弘曆爭強,希望自己可以打敗他,但是無奈他這些手段漏洞百出,可以說他的一舉一動雍正都明白。

弘晝其實也是一樣不服氣,但是他不和弘時一樣,隱藏自己的心思,要大家都猜不到他想幹嘛,從而可以要自己的計劃一步步來,進退有序,還有他和道士賈士芳一起,而這個道士背景不一般,一方面雍正信任他,還有一方面他和弘晝一起,而弘晝為什麼會和他一起他想走父親雍正當初奪取皇位成功的道路,收鬼才鄔思道從而奠定皇位基礎,他把賈士芳認為就是他的鄔思道,可以說弘晝城府很深。

如果,這樣一說就可以明白弘晝為什麼會默認八爺和弘時沒有聖旨的情況下調動豐臺大營的情況,因為他想欲擒故縱然後借刀殺人。

因為,他想弘曆和弘晝鬥個你死我活的時候他在出來收拾殘局,因為,那個時候雍正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嗯只剩他一個人,因此,他不出頭,僅僅躲在深厚,他太瞭解自己的父親了,所以,他只敢站在幕後等待機會。

雖然,他燒了這把火,但是他又想到如果這次成功了,那麼弘時成為皇帝是必然的,因此,他告訴了自己的十三叔,從而導致了最後弘時奪位的失敗,他不希望弘時太簡單的獲取皇位。


莫地方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晝是一個從不干預朝政,只知玩耍享樂,並且和道士和尚打得火熱的一位“荒唐王爺”,這位看似荒唐卻十分清醒也是分聰明的五阿哥的基本原則就是絕不窺視權力,不幹政不辦差,通過自己的荒唐以圖自保。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荒唐的王爺,卻在雍正四年八王爺允禩勾結關外鐵帽子王對雍正進行逼宮,試圖扳倒雍正的事件中,扮演了一個“糊塗角色”。

他和三阿哥弘時一起到豐臺大營代表雍正去慰問關外進京的鐵帽子王時,為弘時假傳聖旨做了旁證,並且因為他的旁證,使得八阿哥胤禩和關外的鐵帽子王們實現了關外進京的四千鐵騎“共管”京郊豐臺大營的防務的目的。

這實際上就相當於八阿哥胤禩接管了豐臺大營的防務,八阿哥手裡有了兵權,逼宮的把握就更大了。

五阿哥弘晝似乎是犯了一個大錯誤。

一向不參與朝廷政事的五阿哥弘晝為什麼會和三阿哥弘時一起去豐臺大營?弘晝為什麼會給弘時的假傳聖旨背書?弘晝是不是在豐臺大營就已經看出了事態不對?他為什麼沒有當著八阿哥以及鐵帽子王們的面及時糾正弘時的“假傳聖旨”?

這些疑問,我們還要從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尋找答案。

按照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交代,八王爺允禩的這一次“逼宮”,經過了非常精心的策劃和周密的佈置,按照八王爺允禩的說法就是“已經有了九成的把握”。一般來講一件事有九成把握的話那就算是“十拿九穩”。

八王爺允禩的計劃,最重要的是有三個關鍵環節:

第一,是向雍正提出招關外鐵帽子王進京協助整頓旗務,

第二,是用擁戴弘時上位為誘餌,拉三阿哥弘時入夥。拉弘時入夥的作用有兩個,除了由弘時提出招關外鐵帽子王進京的建議外,另一個就是由弘時假傳聖旨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

第三,就是收買隆科多以控制京城內的防務。

有了這幾個關鍵環節的支撐,八阿哥胤禩和關外的鐵帽子王們就可以在皇宮內的朝會上大膽的向雍正發難,相信雍正應該是既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

八阿哥胤禩的計劃在執行的過程中一直是順風順水,在這個過程中,唯一出了一點麻煩的地方就是在八王爺和關外鐵帽子王們在豐臺大營試圖接管兵營的防務的時候遇到了一點阻力:豐臺大營的兩位提督提出豐臺大營的防務沒有雍正皇上的旨意或十三王爺的手諭是任何人不能干預。 八阿哥胤禩倒也不生氣,他說,彆著急,傳達升值的人馬上就到!似乎是胸有成竹。

那麼傳達聖旨的人是誰呢,就是三阿哥弘時和五阿哥弘晝。 果然不一會三阿哥弘時和五阿哥弘晝就到了豐臺大營。

其實,八王爺允禩關於傳達旨意的暗示,是設下的圈套,讓豐臺大營的兩位提督認為這兩位皇子就是來傳達雍正的旨意的,實際上這兩位阿哥是奉雍正的差遣前往豐臺大營代自己慰問駐紮在豐臺大營的鐵帽子王們的,他們根本就沒有受命傳達什麼旨意。

這兩位皇子到了大營之後,八王爺允禩和三阿哥弘時就開始演戲,允禩問弘時:皇上關於整頓旗務是怎麼說的?弘時說:皇上說關外鐵帽子王進京既要整頓旗務,也要整頓旗營的防務。然後,弘時問弘晝:五弟,皇阿瑪是不是這麼說的?弘晝幾乎是毫不猶豫的給予了證實:皇阿瑪就是這麼說的。

弘晝的一句話,坐實了鐵帽子王們帶來的四千關外鐵騎共同管理豐臺大營的防務的正當性——這是皇上的旨意。關外的鐵帽子王帶來的將佐順理成章的共管了豐臺大營的防務。

但是,八王爺允禩還是忽略了一點,“共管”不是“接管”,就這麼一點差異,最終導致了十三王爺胤祥在知道豐臺大營被共管之後,極速趕到豐臺大營迅速結束了共管,奪回了兵權,並把關外鐵帽子王帶來的共管將領抓起來了,這是後話。

五阿哥弘晝和三阿哥弘時一起去豐臺大營的唯一使命就是代雍正慰問關外的鐵帽子王,本來這個差事是輪不到從來不問政事的荒唐王爺弘晝,但是,因為雍正的四阿哥弘曆被雍正給支出去到河南江蘇去巡視了,弘晝算是被臨時抓差,是無意當中被攪進這個局裡的,迷迷糊糊的被三阿哥弘時利用了一把。

其實,在電視劇當中,八阿哥胤禩的逼宮還處在佈局階段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雍正和十三王爺胤祥的警覺。

三阿哥向雍正提出招關外鐵帽子王進京協助辦理整頓旗務的建議的時候,雍正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誰教你這麼說的?——他不相信弘時有這個能耐想出這麼個好主意。

另外 病中的十三王爺胤祥也提醒雍正:老八和關外鐵帽子王走的很近,小心這是一個圈套。雍正似乎已經胸有成竹:沒關係,是膿包早晚擠了他。 然後他們決定讓弘時全面參與,讓弘曆出巡,躲開了是非也算是保護了弘曆,在這個時候,雍正的內心就已經把寶親王弘曆視為接班人了。

正是這樣的安排,弘晝才有機會(儘管他並不情願)和弘時一起去豐臺大營。 在豐臺大營弘晝是沒有思想準備把自己的話當成傳達聖旨,他本以為只是看望鐵帽子王們然後陪他們說說話,沒成想他的話音剛落,鐵帽子王手下的將領就共管了豐臺大營的防務。 弘晝有點傻眼了——什麼情況啊?

其實五阿哥弘晝說的話也不算不是“假傳聖旨”,他的話應該算做事“誤傳聖旨”——他的背書不是“空穴來風”。

不關心朝廷事務的這位荒唐王爺沒搞清楚“兵務”和“防務”的本質區別,誤以為“兵務”和“防務”是一回事。

當關外鐵帽子王進京的時候,張廷玉曾經提醒雍正:鐵帽子王們帶來了四千關外鐵騎一起進京了。張廷玉是想讓雍正有所防範,但是雍正似乎胸有成竹:既然帶來了兵,正好,把旗營的兵務也順便一起整頓整頓。說這話的時候弘時和弘曆都在場。

所謂兵務,就是訓練士兵,沒有調兵的權力,所謂防務就是專指調兵的權力,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相信當五阿哥弘晝看到豐臺大營被共管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情況不妙,他好像是被人挖坑,這個挖坑的人就是他的三哥弘時。

但是,他已經無法改口,君無戲言,他不可能在傳達了旨意之後馬上出爾反爾,那樣的話麻煩更大,並且他已經無法說清楚。所以,他沒有敢在豐臺大營裡對三阿哥弘時提出疑問。 但是弘晝很清楚,這件事非同小可,所以在回京城的路上,弘晝向弘時提出:我怎麼覺得必達對勁兒啊,皇阿瑪好像不是這個意思啊!

弘時利用弘晝達到了目的,此時倒打一耙:那你剛才為什麼不說?看待弘晝急了,弘時來了一個緩兵之計:沒關係,既然說錯了,回頭讓他們改過來比就沒事了? 弘晝從弘時的態度上更加確認這裡面恐怕有一個大的陰謀,他已經犯下了大錯,唯一的補救措施就是“及時止損”,所以,他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在紫禁城裡堵上了正要上朝的十三王爺胤祥。

他告訴他的十三叔:豐臺大營被鐵帽子王的兵“共管了”。 胤祥立刻感到了事態的嚴重和緊迫,他馬上掉頭出宮,並告訴弘晝:如果有人問的話就說我身體不適去看太醫了。

弘晝的止損是及時有效的,十三王爺及時的奪回兵權,粉碎了八王爺允禩的逼宮陰謀,這要比在豐臺大營直接發作揭穿“假傳聖旨”要有效很多。在豐臺大營,弘晝的話,尤其是否認自己所說過的話,除了引來“殺身之禍”之外就沒什麼實際的作用了,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是他弘晝被人算計了,這個“假傳聖旨”的鍋他已經背上了,想甩是甩不掉的,他能做的只有想辦法止損。

在這個問題上,五阿哥弘晝是明智的,這個荒唐王爺一點也不“荒唐”。


步武堂


整個片子裡最有智慧的就是弘晝了。弘晝一直在打醬油,包括在八王議政看起來也是,但就是從這一件事的前前後後可以看出他手段的高明,以及對全局的把控能力。其實不是弘時在下他的套,而是雍正在下套,他讓兩個兒子參與整頓旗務,為何沒有弘曆的事?要知道旗務可是雍正極為關注的,而且弘曆參與進來對他以後登位是很有利的,讓政壇素人弘晝參與這是不合常理的。所以一開始弘晝就知道這是雍正在考驗他,他也一直把握著裝傻的定位!

在豐臺弘晝不可能當面指出這是假傳聖旨,做了後果就可能是給殺或是給關起來,這時只能賣傻。在回來的路上問弘時是他第二次賣傻,也是確認了弘時有問題了,也順便把自己洗白一下。最能體現他把控能力的就是告訴十三爺的時機,早說了就說明他是有琢磨的,對權利是有想法的,也是出賣了弘時,畢竟這是出賣兄弟的事,雍正是很不想在兒子之間出現這種事情的,弘晝很巧妙地避免了這個問題,後來雍正問他弘時說了什麼他說忘了,始終沒有出賣弘時。這時候告訴十三爺,十三爺是完全能破壞八爺的計劃的,旗主進駐豐臺西山只能是按兵不動,但不能出兵,這是死命令。隆科多控制的是九門,但紫禁城是在圖裡深和張五哥手上的,十三爺要出城,九門敢不敢攔?十三爺一到豐臺西山,問題全解決了,弘晝對整個事件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而且給十三爺的感覺還是賣傻,從頭到尾就是傻!到了後來去查封八爺時他就直接玩活出喪了,這是跟雍正表態:他不想參與權力,只想開心地玩。活出喪是他的政治自殺,從此以後,大清沒有一個爭奪皇位的王子了!

最後在養心殿與雍正的對話,雍正最後試探弘晝,他還是賣傻!弘晝退出,雍正看著他後背嘆了一口氣,其實雍正心裡是很清楚明白的,無奈皇位只能是一個,既生瑜何生亮!


旭日居士


這裡不得不提一點,雍正最聰明的兒子並不是弘曆,而是弘晝這個傢伙。他實在是太聰明瞭,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第一,在八爺的安排下,四位關外的旗主王爺進入京城,一起整頓旗務。

這是有歷史背景在裡面的,當時的雍正正在實行新政,而整頓旗務就是新政中非常著名的一項舉措。這個時候八爺黨的人,提議讓四位旗主王爺進入北京,一起整頓旗務,在明面上來看,確實是順從了雍正新政的措施,所以雍正還是表示許可的。可是伴隨著四位旗主王爺一起進京的,還有他們所攜帶的四千兵馬。這四千兵馬都是旗主王爺們自己的人馬,屬於他們的嫡系部隊,這支部隊如果單獨進入了北京城,那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

第二,八爺約著四位旗主王爺一起進駐豐臺大營。

等到八位旗主王爺都到了京城以後,他們早就跟八爺約好了,要參與謀反。可是他們帶來的四千人馬,跟豐臺大營還有西山銳健營的人馬是沒辦法比的。而這兩個大營的人馬都是雍正的嫡系部隊,是保護北京城安全的軍營。八爺想要控制北京,軟禁雍正,就必須要對這兩個大營採取強制措施接管。但是接管這兩個大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雍正曾經說過,沒有他和十三爺的手諭,任何人都不可以調動這兩個大營的一兵一卒。所以他們安排了一齣戲,以此來接管大營。

第三,弘時給弘晝下了個套,讓他不小心上了當。

這個時候八爺就帶著四位旗主王爺進入了豐臺大營,可是一談到接管軍務的事情,大營裡的主帥們就都不答應了,因為雍正有言在先,沒有他的聖旨和十三爺的手諭,這件事辦不成。這個時候八爺撒了個謊,說聖旨在宮裡,明天才能取出來,這是騙不了人家的,所以這個時候弘時登場了。他對主帥們說這是雍正的意思,並且還反問了身邊的弘晝,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弘晝當時連連點頭,表示雍正確實說過讓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的事情。這麼一來這兩座大營可就都被四位旗主王爺給接管了。

第四,雍正可沒有那麼簡單,接管軍權這麼大的事情,他沒理由不知道。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說弘晝的厲害之處了,他忽然反應了過來,認為自己上當了。但是他沒有及急躁,而是在不經意之間將這件事告訴了十三爺。其實不管他告不告訴十三爺,這件事都會被雍正所知道。因為這是雍正佈下的一局棋,當時雍正需要推行新政,但是八爺他們一直在朝中的話,只會阻攔新政的實施。這個時候必須要除掉八爺這些絆腳石才行,而證實他們謀反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當時的雍正假裝不知道軍營被接管的事情,其實在軍營中早就有了安排,所以十三爺去不去都沒有多大關係,雍正就是要等著這些人的狐狸尾巴全都露出來以後,他才將他們一網打盡。而這個時候的弘晝已經看出了這件事的端倪,他在軍營中沒有立刻反駁弘時,在後來也沒有找八爺他們理論,而是靜靜地等著接下來的結果。

第五,雍正打弘晝的那一巴掌,實在是滑稽的很,本意應該是要誇誇這麼一個聰明的孩子。

我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雍正在金鑾殿上打了弘晝一巴掌,八爺他們都在地下看笑話。其實雍正自己也是憋著想要笑出來,畢竟自己的這步棋,沒有被這個兒子給毀了。弘晝在事先沒有被知會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按照計劃來進行,實在是難得很。而當時的弘晝也明白的很,故意裝著哭了出來,就等著八爺他們完全露出險惡的嘴臉,好完成雍正的心願。


江湖小曉生


我來回答,這背後可是藏著弘晝的奪嫡之心哦:

一、

很多人認為弘晝從來沒有想爭奪過皇位,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連雍正帝自己都說,最像朕的就是弘晝。既然像雍正帝,那也只能是像他的隱忍,像他的韜光養晦,像他的深謀遠慮……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分析那次在豐臺大營,為什麼弘晝會假傳聖旨,他真的被弘時套路了嗎?

其實並不是,楊角風之前的文章也分析過,弘晝小時候跟鄔思道走得比較近,按照老八胤禩被抄家時說的話:

“你們兄弟三個在一起讀書,弘晝是最不用功的一個,可哪一次背書,他不是倒背如流?”

也就是說這個弘晝相當的聰明,明裡裝糊塗,暗地裡使勁,這種性格同樣體現在奪嫡上。

因為弘晝知道自己的資源很少,如果明著跟弘曆和弘時爭奪皇位,基本毫無勝算,他要想獲得皇位,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撿漏,這一點跟老四胤禛有些地方還是比較像的。

老四胤禛也是在太子胤礽被幹掉,老大、老三、老八等挨個被pass掉後,才最終落到他頭上。用老四胤禛自己的話講,就是本無意做皇帝,是康熙帝硬讓他做皇帝的。

對於弘晝來言,弘曆是自帶光環的,從皇爺爺康熙帝就定下來的接班人,而且早早就被封了寶親王,參與政事。而弘時又最機靈,跟老八胤禩等人打得火熱,腦子又靈活,且年齡也較長,跟他比,自己也沒有優勢。

自己要想奪嫡,只有一個方式,那就是弘時和弘曆同時完蛋,只有這樣,自己才有機會登頂!

所以,他就像當年老四胤禛那樣,弄個太子信件讓老八胤禩跟太子胤礽幹起來,自己漁翁得利。

二、

有了這個思想在心中紮下,弘晝只能等待時機了,而時機顯然到了:

雍正帝為了整頓旗務,也為了擠破老八胤禩這個膿包,同時擔心弘曆會出問題,所以把他派往了李衛處。隨後讓弘時跟老八胤禩一起去迎接四大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務。

其實,弘晝自己會判斷形勢的,弘曆完美無缺,也沒有什麼把柄可抓,弘晝對他信心不足,但是對弘時就不一樣了,因為弘時跟老八胤禩走的近,弘晝自然看在眼裡。

這次旗主王爺帶來的人接管豐臺大營,弘時故意問弘晝:

“五弟你也聽到了是嗎?”

豐臺大營是什麼地方,連豐臺提督自己都說了,只有皇上聖旨和十三爺手諭才能接管大營,其餘人想都別想。

弘晝作為皇子,自然知道豐臺大營的重要性,也知道規矩是什麼,他隨後就贊同了弘時的話說皇阿瑪是這樣說過,說到底就是套路弘時的。

但是他又怕弘時發現端倪,畢竟他答應的這麼爽快,萬一弘時起疑怎麼辦?

所以,他在半路上又假裝想起來了,問弘時說,皇阿瑪是說整頓旗務,沒說共管啊?

弘時說的是明天再送聖旨就是了,其實他這樣說的目的,也是坐實弘時勾結老八胤禩圖謀造反的事。

只要這個把柄握在了自己手裡,那麼就可以實施下一步了。

當然,實施下一步之前,必須洗刷自己的罪名,也必須得粉碎弘時的陰謀,不然他真跟老八胤禩逼宮成了,自己豈不是仍然沒有希望?

所以,他才半路彙報老十三胤祥,一方面讓老十三胤祥替他作證,自己沒有跟弘時他們勾結,另一方面也是讓老十三胤祥去化解危機。

三、

等到了朝堂之上,雍正帝面對軍隊被架空,有點愣了,問弘晝怎麼回事?

弘晝完全可以解釋的,但是剛才楊角風也提到了,弘晝這才走完第一步,如果直接供出弘時來,那麼第二步就沒法走了,所以,一方面他支支吾吾向弘時求救,一方面表現的自己很慌張,不知道怎麼回事。

其實就是讓弘時自己來解釋,弘時當然不敢解釋成自己跟老八胤禩聯合的事,只會把責任往弘晝頭上推,而這一推,正中了弘晝的圈套。

就等於雍正帝可以給自己作證,弘時是怎麼欺騙大家的?

以弘晝對弘時的瞭解,知道到了最後,弘時自然會狗急跳牆,而他恰恰就等著他狗急跳牆。

弘晝是什麼人?

他府上可是養著一群能人高士,比如賈士芳就是他推薦給雍正帝的。還記得在伯倫不歸樓上那個神秘道士嗎?

那個神秘道士能算出科舉的前三甲,當然我們之前也分析過,這個道士是有宮裡背景的。後來的賈士芳能給老十三胤祥續命一個時辰,這兩個事例從一側面也可以反應出,雍正王朝中也是有會算命的高人的。

既然老八胤禩都能看出來雍正帝命不久矣,難道弘晝看不出來?

正是因為雍正帝命不久矣,所以留給弘時的時間不多了,留給弘晝的時間也不多了。

所以,當雍正帝找到弘晝想探明弘時那天到底說了什麼?

就證明弘晝的計謀成功了,因為雍正帝到這時已經不懷疑弘晝了,轉而懷疑弘時了。也就說明在朝堂上弘晝的表演成功地騙過了雍正帝。再加上後來的出活喪,也是為了避開抄老八胤禩家的機會,讓弘時能跟老八胤禩繼續親密接觸。

四、

面對雍正帝的提問,弘晝當然不能這時候供出弘時啊,只能以忘記了回話,一旦弘時刺殺弘曆成功,弘晝保準馬上想起來了弘時那天的話,那時候對弘時來講,就是死期!

這就是弘晝整個的奪嫡之路,而且眾人都非常配合他,一步步往他設想的方向走,只可惜他低估了雍正帝保護弘曆的魄力。

也低估了圖裡琛的聰明之處:

圖裡琛半夜巧妙地把雍正帝請到了大牢,讓他跟隆科多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從隆科多的口中獲知了弘時要暗殺弘曆的消息。得知消息後的雍正帝,馬上派出圖裡琛火速趕往李衛處,保護弘曆。

假如那晚雍正帝沒有去見隆科多,假如隆科多沒有供出弘時,假如圖裡琛沒有及時趕到,假如劉墨林沒有以身檔刀……

那麼,皇位必然是屬於弘晝的!

只可惜,上天不讓弘晝做皇帝,弘時刺殺弘曆失敗了,而弘時又被雍正帝滅口了……

由此,弘晝知道了雍正帝一心改革的決心,為了新政竟然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這讓弘晝這個一直小心走路的人驚訝不已。

驚訝之餘,也就再也無意於皇位了,於是做了一個糊塗王爺。

要知道,弘晝一點都不糊塗,之所以在乾隆朝一直裝糊塗,還不是為了自保啊,萬一讓弘曆知道自己曾經還有這麼一出,不死也得圈禁!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弘晝屬於“希翼”皇位的那一種人,和三爺胤祉有得一拼,都是聰明靈透的人,只是皇位確實與己無緣,所以以造學或者閒散為名,當著自己的王爺。

弘晝讀書倒背如流,一點即透,這在弘晝很小的時候就有這種悟性了,只是沒有弘曆耀眼而已。弘時則厭倦讀書,常常屎尿而遁,註定難成大事。

有兩次鏡頭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一是年秋月抱著小弘晝,讓他給鄔思道送護腿麼,這並非多餘之鏡頭,表明弘晝從小受鄔思道感染,作為鄔思道的學生,他體驗觀世的能力並不比弘曆差多少。二是老八曾看望生病的弘時,說過等他病好了,帶他出去放鷹玩兒。這樣的伏筆,只有在《雍正王朝》這樣的經典劇中才有。

回到正題,老八胤禩計劃聯絡關外的鐵帽子王爺,以整頓旗務連著旗營兵務一起整的安排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然後進行兵諫,逼迫雍正退位,推弘時上位,並且已經買通了九門提督隆科多。

當弘時提出整頓旗務的時候,就受到雍正的質疑,因為,在雍正看來,弘時似乎沒有這樣的覺悟和眼光,他擔心的是八爺黨會利用弘時起么蛾子。

如果沒有記錯,當時弘晝也在場,並且,雍正要他長點心,能夠為皇阿瑪分憂,但是弘晝說自己能力有限,擔心會讓皇阿瑪失望。

雍正皇帝答應了弘時的意見,並且親自到十三爺府上,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擔心,這是一次反計謀的安排。可以肯定的說,雍正與老十三就是打算順手牽羊,將老八他們徹底牽進“籠子”,雍正一句“是膿包遲早要擠了他”,說的就是這事。

經常圍繞在雍正身邊的弘晝不可能不知道雍正皇帝與八爺黨之間的怨恨情仇,很多人說弘晝在這場遊戲中扮演了投機的角色,我不敢苟同。作為在皇帝身邊長大的皇子,不會沒有把握的去投機八爺黨。康熙時代八爺黨失敗了,雍正即位若干年了,江山的基石早就穩定下來,如果弘晝還像隆科多一樣去投八爺黨的機,那隻能說明之前的書白讀了,給鄔思道的護腿白送了,你說是不是?

弘晝的立場一定是站在雍正皇帝這邊的,這點毋庸置疑。

其實爭鬥的雙方雍正皇帝和八爺黨無論在實力還是聲望還是其他什麼方面高下立現,就算有人反對新政,但是槍桿子在雍正手裡,皇權在雍正手裡,八爺黨抖機靈根本就是適得其反,弘晝明白得很。

雖然,弘晝不願意捲入到他們的爭鬥中去,這點在後來抄八爺黨的家,他在家裡鬧“活出喪”就可以看出來。但是他絕對知道,雍正要清除八爺黨是遲早的事,這次,雍正提醒他要長點心,他就知道,自己置身事外已然不再可能。

果然,在十三爺的建議下,弘晝充當了“耳目”,捲入到雍正清掃八爺黨的鬥爭中去了。當然,在老八胤禩眼裡,弘晝還是一個不上心的孩子,所以,有些忽視這個靈透的主兒。

八爺黨的計劃只有弘時知道,弘晝顯然是不知道的,直到他隨弘時和八爺胤禩道豐臺大營傳旨,當老八和弘時唱和著讓旗主王爺的參將共管豐臺大營才有所發覺。弘時和胤禩讓弘晝作證,弘晝也跟著說是皇上的旨意,打消了豐臺大營將官的疑慮。

這是很重要的細節所在。弘晝在進豐臺大營的時候,只怕就已經注意到了豐臺大營的變化,當弘時胤禩誤傳聖旨,可以肯定他立刻明白的了怎麼回事。但是弘晝卻沒有說出口,而是直接承認了,這是為什麼呢?他為什麼不當場戳穿呢?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弘晝當場揭穿會是什麼後果?

以老八為首的八爺黨策劃這場陰謀已久,他們不會輕易放過這次機會,如果放過這次機會,以後恐怕更沒有機會了。所以,八爺黨和弘時勢在必得,這樣,弘晝的舉動就十分危險了。

如果弘晝立刻揭穿,將會出現兩種後果:

一是老八胤禩或者弘時藉著話題立刻圓回來,說是沒聽清楚皇帝的旨意,可以再行請旨。這樣的話,八爺黨的計劃就有可能徹底暴露,兵諫就會流產,雍正也可以藉著這個機會,更加防備八爺黨,加快收拾八爺黨的步伐,那八爺黨就十分被動了,很可能功虧一簣。

二是立刻殺掉弘晝(或者拘押軟禁),奪取豐臺大營的兵權,封鎖消息,於第二天在朝廷上發起兵諫,沒人給十三爺報信,那麼,八爺黨才可能兵諫成功。

八爺黨運作這個計劃已經很久,不可能讓計劃功虧一簣,所以,他們一定會殺了弘晝(或者拘押軟禁),讓計劃按步驟實施。

就算八爺黨和弘時不殺弘晝,拘押或者軟禁,那麼,他就不能給雍正或者十三爺報信,這個局只有雍正或者十三爺可以解,因為十三爺管著兵權。不能給十三爺報信,那麼八爺黨兵諫的可能性就大了。前面說過,弘晝的立場絕對是在雍正一邊,他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的,要不怎麼叫長心呢?

故而,弘晝沒有當場戳穿弘時和老八胤禩假傳聖旨的陰謀,是為了自保,爭取時間給雍正或者十三爺報信。

可是弘晝為什麼又在回來的時候對弘時說出了自己的疑慮呢?是他真的糊塗嗎?

其實很簡單,畢竟弘時還是兄弟,八爺黨與雍正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他也管不了。弘時到底參沒參與八爺黨的兵諫計劃,弘晝拿不準,他想試探一下弘時,也算是給弘時最後一個機會。如果弘時參與了就會置之不理,被最終收拾也就不可避免,自己雖然無緣皇位,希翼一下還是有可能的。如果弘時沒有參與必定會報告雍正或十三爺或者速回糾正請旨,那麼他也算是盡了兄弟之義了。

只是,弘時也是個死腦筋,忽視了這位弟弟的心思,還以為弘晝傻了吧唧真糊塗,也就沒有產生警覺。

弘晝又為什麼第二天才半路攔截十三爺告知情況呢?

這也是弘晝靈透的地方,弘時雖然忽視了他的弟弟,但是老八胤禩未必真忽視,這個計劃老八運作了很久,弘晝的突然參與應該是引起了老八的警覺,為了讓戲更加逼真,才沒有使用武力直接控制弘晝,當然也依賴於弘晝裝傻的本事。可以肯定的是,老八一定派人嚴密的監視著弘晝,弘晝的一舉一動,在第二天朝廷兵諫開始之前,都在老八的視野之內。

如果弘晝一回來就報告雍正或者十三爺,那麼八爺黨和弘時就會立刻採取措施,事情將會變得更為複雜,雍正坐實不了八爺黨的陰謀也難以“擠掉這個膿包”,八爺黨如果機會敗露,甚至會狗急跳牆,拼死一搏,一場血戰可能無法避免。總之後果將十分嚴重。

弘晝在第二天搶先爭取時間半路攔截十三爺,一定也是計算好了的,這時候,皇帝大臣們都已經上殿了,對他的監視也放鬆了,他攔住十三爺,告訴他事變情況,十三爺才能輕鬆獨入豐臺大營,重新奪回兵權。

只是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八爺黨不防著十三爺呢?真是白瞎了老八胤禩的才幹。


青燈問史


揣著明白裝糊塗,這就是雍正王朝裡的弘晝。其實要看懂弘晝,並非難事。這一點,老八看的就很透徹。老八認為,弘時弘曆弘晝三兄弟,當屬弘晝最是聰明靈透。弘晝懂得和光同塵,他只願平安的做個王爺。

弘晝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保,他是不敢表露出半點野心的。弘晝的才學不及弘曆,手段又不及弘時,為求兩不得罪,因此,他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拿豐臺大營傳旨一事說吧。弘時弘晝奉雍正之命到豐臺大營傳達整頓旗營的諭旨。沒想到,老八和四位關外的旗主王爺卻趁機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弘時知道其中的深意,向弘晝問道:讓四位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營兵務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聽到了是吧?弘晝起初並不知曉箇中緣由,他還頗為自信的回答:“沒錯,這句話是皇阿瑪親口說的”。


有了兩位皇子的供述,兩營防務盡被八爺黨和旗主王爺接管。而弘晝也不傻,回京途中他就悟出了三哥等人的貓膩。

這下玩大了,搞不好自己會被三哥牽連。然而,聰明的弘晝並沒有當面戳破弘時的陰謀,也沒有向雍正告發。這是為何呢?

首先,弘晝並不想立刻與三哥撕破臉。因為一旦如此行事,他勢必會與弘時矛盾徹底激化。弘晝會被弘時當成眼中釘,肉中刺,弘時心術不正且難測,弘晝不想招惹這位哥哥。

其次,弘晝明白聲勢都在皇阿瑪雍正這邊,八爺黨和三哥是決計鬥不過父親的。所以,他要等的是個時機,是一個洗白自己並以此建功的時機。
當八爺黨在朝堂卸下偽裝,直接向雍正發難時,弘晝知道,他所等的機會到了。弘晝向前來上朝的十三爺道明瞭一切,十三爺又告訴弘晝如何如何行事。最終,一場宮廷危機被化解開來。弘晝又來了一出“活出喪”的戲碼,意在完全與三哥、八叔胤禩劃清界限。無疑,弘晝是極為聰明的,弘晝一向喜歡與道士交往,水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這才是弘晝強大之所在。


風雪夢不逝



因為弘晝在佈一個局,可以讓弘時與弘曆自相殘殺的亂局,然後自己漁翁得利。實在不行了,就搞一出活出喪鬧劇來自我毀滅前途,完成了明哲保身。

既然要佈局,那麼肯定要幫三阿哥弘時和老八假傳聖旨,使他們奪取了兵權,來進行八王議政。

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雍正的第五子弘晝被很多人認為是明哲保身的典型代表,更是曾被雍正誇獎為是最像他的兒子,這位皇子雖然最後沒有登上帝位,但比之被賜死的三哥弘時,可謂是幸運至極,全身而退了。

弘晝這樣一個明哲保身的聰明人,在老八與三阿哥弘時謀劃奪取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兵權時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因為他被弘時擺了一道,無意間幫弘時和老八假傳了皇上口諭,導致了老八暫時性奪取了京城外兩營的兵權,順利實施了八王議政。

那麼弘晝真的是被利用了嗎?

非也。

按照之後發展的軌跡來看,宋安之反倒是認為弘晝這是故意而為之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可以想想雍正為何評價弘晝最像他呢。而且老八對於弘晝的評價也是很高的。再看看九子奪嫡時雍正是怎麼做的呢,雍正表面上看似沒多少心機,只知道一味的為國為民辦事,背後卻總是不著痕跡的製造爭端,比如說一廢太子之時,就是雍正故意放水,讓高福將太子的親筆信送給老八,然後讓老八出馬對付太子,自己則在背後坐收漁利,完事了還賜死高福。

那麼弘晝呢,其實也是這個套路,而且更高一籌。看似人畜無害,其實背地裡早有打算了。他奪嫡的競爭對手的也就是弘時和弘曆,弘時平時跟老八他們走的近,多少有些勢力;弘曆就更不用說了,就像弘時對老八說的那樣,明眼人都知道太和殿那個位置遲早是他的,大家心知肚明的儲君。弘晝卻什麼都沒有。

所以弘晝要贏只能像他老子雍正當年,背後操縱一切,讓老八與太子鬥那般。自己也需要讓弘時和弘曆鬥,製造亂局好漁翁得利。

所以就出現了以下一幕,弘時與弘晝代雍正接待旗主王爺,當時老八與旗主王爺意圖奪取京城外二營兵權,弘時配合老八,說道整頓旗營兵務是皇上的旨意。然後假裝不經意的問道弘晝“五弟你也聽到了是嗎”。弘晝沒有多想,就說道“這句話是皇阿瑪親口說的”。

看似弘晝是被弘時套話了,其實弘晝是刻意為之的。接下來兩人騎馬回去途中,弘晝一臉茫然的說道感覺有點不對頭,說道皇阿瑪說過讓旗主王爺整頓旗務,並沒有讓他們這樣管理啊。弘時反說道那你剛才為什麼那樣說。將責任推弘晝身上,見弘晝還要繼續追究下去,弘時馬上說算了算了,皇上不同意明天還可以改唄。

弘晝這番懷疑,其實有著試探弘時之意,更重要的是表現的有些摸不著頭腦,使弘時放鬆對自己的警惕。


此時在老八和弘時看來是套路弘晝成功,從而順利進行八王議政。其實是弘晝故意放水,就想將這個局勢攪亂,但弘時他們奪取了兵權,弘晝肯定也不願意讓他們真的成功,那樣一來,自己還不是沒有機會嗎。但過早破壞他們的陰謀,弘時直接被出局,誰與弘曆去鬥呢?

所以弘晝掐好點,在次日朝會途中,假裝猶豫的將京城外二營的兵權被旗主王爺暫時性架空的事情告訴了老十三,老十三聽到以後急匆匆出城奪回兵權,為之後力挽狂瀾埋下伏筆。但這段時間內,八王議政也已經是白熱化。

同時八王議政中,弘晝開始有意無意的反套路老八和弘時他們。先是老八架空京城外二營的兵權,對雍正說的時候,說這是皇上自己的意思,並非是他擅作主張,說道弘晝就可以作證。並對弘晝說你昨晚說過這話沒有。弘晝一臉驚慌失措的對雍正說不出什麼,只是呆呆的叫道“三哥”。弘時走出來解釋道,五弟弘晝也就是誤說了一句。因此雍正氣的打了弘晝一個大嘴巴子。

看似是老八和弘時合夥將包袱推給弘晝,其實弘晝才更高明,面對雍正的質疑,說不出話來,還驚慌失措的叫弘時出來。很明顯意思是弘時才是幕後主謀,反套路了他們一把。

弘時的狐狸尾巴在弘晝的引導下,算是慢慢露出來了。那麼自然與弘曆的鬥爭開始白熱化了,雍正就這三個成年兒子,這兩個人相鬥,老五弘晝肯定漁翁得利,弘晝這場亂局總算是佈局成功了。

事情也發展的很順利,八王議政失敗以後,老八慫恿弘時殺掉弘曆奪取嫡位。曾點評過弘晝,說弘晝是他們三兄弟之間最聰明的。同時以雍正壽元將盡為理由,讓弘時快點下決定,殺掉弘曆,以成功奪嫡。


老八一個不懂醫術之人,都可以通過雍正面相還有平常行為,看出雍正命不久矣。弘晝肯定也看得出來,所以說他佈局讓弘時與弘曆鬥爭的時間點也踩的好,皇阿瑪命不久矣,三哥弘時和四哥弘曆開始相鬥起來。說不得弘晝也算到了弘時與老八這種人勾搭在一起,無異於與虎謀皮,早晚會闖天大的禍,那麼自己肯定要漁翁得利了。

時間的發展也的確如弘晝所料那般,弘時的確無腦的派人去暗殺弘曆,但弘曆那有那麼容易死,隆科多提醒雍正以後,雍正趕緊派圖裡琛前去保護弘曆,最終弘曆逃過一劫。

但弘時暗殺弘曆失敗以後,雍正思考了一番,為了自己的新政為了弘曆的順利繼位,痛下決心賜死弘時。

事情的發展,還有雍正的壯士斷腕的決心,很明顯超出了弘晝的預料。而且說不得自己哪位腹黑皇阿瑪已經猜疑自己了呢。所以弘晝就改變了策略,以活出喪這種荒唐事,來自己毀壞自己的名聲,以示自己沒有奪嫡之心,來保全自己。

而通過新三皇子弘時與老三皇子誠親王胤祉與弘晝的對話,可以看出弘晝是第一次幹活出喪這種荒唐事情,更是說明了弘晝的確是奪嫡不成,馬上改變策略,通過活出喪這種事情來保全自己。

雍正能在九子奪嫡的殘酷鬥爭之中脫穎而出,也並非是泛泛之輩,果然懷疑上了弘時。因此召見了弘時,而此時弘時開始展現了真正聰明的一面,面見雍正之前,給了雍正的貼身太監李德全一些鈔票,說道如果有說不過去的地方,讓他幫忙圓圓。

弘晝這個人可謂是心機深沉,知道李德全有用處的,所以用錢拉攏。再對比一下,弘時之前是毫不客氣的揭露出李德全等太監為了收好處,帶大臣跪等時安排是空心還是實心的套路,弘晝的情商還真是高。

弘晝進去以後,可謂是全程高能。之前弘晝活出喪時說道自己這幾天出去會有血光之災的。


雍正開始試探起弘晝。

別有深意的問道“今天叫你出來,不會讓你染上血光之災吧?”。潛臺詞是要是發現你小子有奪嫡的心思,就收拾你。

弘晝這時候開始坦誠相見,直接說道“兒臣那些昏話只是搪塞世人的。兒臣實在是因為辦不好差事,又怕給皇阿瑪添亂子,所以才以這個為藉口!請皇阿瑪治兒臣欺君之罪”。

弘晝其實是在變相解釋之前幫老八他們誤傳聖旨,是真的冤枉,不是故意的!同時面對父親的質疑,直接說道自己就是裝的,就是不想接這些差事,您治罪我吧。

雍正見弘晝這般坦誠,倒也理解。但是並沒有完全放心弘晝,試探還沒有結束。

說道你說出來就不算欺君之罪了,你這麼做我可以理解的。看你整天跟那些和尚道士攪在一起,總比跟那些朝廷大臣攪和在一起好啊。

意思是你可以隨便玩,但是不要結黨營私就好。

接下來雍正開始真正的試探與捧殺。

說道你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了,這一點比你阿瑪我都強啊。意思是你小子隱藏的挺深的啊。

弘晝馬上回應道,兒臣是百無一用之人,就是再修上十輩子,也難以望到皇阿瑪的項背。意思是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您老人家太高我了!


雍正不置可否,繼續試探起來,說道“朕三個兒子中,也只有你真正有點兒像朕啊!朕在你這個年齡也和你一樣,潛心佛法,從來不願意捲入爭鬥之中,也就是你皇爺爺非要將這江山社稷交給朕,朕才勉為其難”。

雍正破天荒的將弘晝評價為最像自己的兒子,還說兩人在年輕時候都是喜歡潛心佛法。看似誇獎弘晝,其實是在捧殺試探弘晝。同時又說了說自己繼位的事情,意思是自己當年就是靠著這般,才取得的皇位。

弘晝的回答也很有意思,說的“皇阿瑪這樣說,兒臣更加羞愧了。皇阿瑪是天上的太陽,就算無意與他人爭輝,光輝自然會普照萬物。兒臣是螢蟲之光,拿什麼去爭”。意思是你老人家能力擺在哪裡,所以不用爭,自然會成功。我看似一樣都是不去爭,其實是因為我沒能力啊,我們不一樣啊。

雍正還沒有放棄試探,又將曾靜策反嶽鍾琪的書信讓弘晝去看,同時說道曾靜將他評價為古往今來第一暴君第一昏君。想看看弘晝是什麼反應。

弘晝反應依舊是聰明,說道自己不屑於看那種瘋話,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看這些詆譭君父之話。而且自己要是看了,該是什麼反應呢,是要求處置曾靜還是什麼呢,自己要將無心政事的意思表現徹底啊!

雍正又說道自己不得不管啊,如果任由他們造謠,天下百姓信以為真,自己的新政就無法推行,祖宗的江山社稷也就不穩吶。

弘晝馬上回答道自己就沒有想到這層。意思是自己是能力不足,想的太少了。

雍正又別有深意的說道,人心險惡不得不防啊!

這番試探弘晝是滴水不漏,可謂是險險的過關!


雍正試探差不多以後,又開始問弘晝那天是怎麼假傳聖旨的。弘晝有些書呆子的回答道“那天八叔問兒臣,皇上有沒有說過讓幾位旗主王爺參與整頓旗營兵務的旨意,兒臣說有過這個旨意”。

雍正問起弘時是什麼表現時候,弘晝繼續他書呆子式的表演,有些裝傻充愣的說道自己不記得弘時說什麼了。努力營造出自己不想參與到其中的意思。

其實結合之前八王議政朝會之時,雍正質疑弘晝時,弘晝卻叫起弘時。還有這次弘晝不願意提及弘時說了什麼,可以看出他看似不想捲入其中。其實一直是不著痕跡的引導暗示雍正,就是弘時搞的鬼。這樣一來,自己不捲入其中,又沒有給父親落下出賣兄弟的印象,還不著痕跡的暴露了弘時,完美隱藏了自己,真可謂是十分成功的明哲保身!

通過弘晝這一系列的戲精表演,可以看出這位毫無實力的皇子的確最像他父親雍正,善於製造矛盾製造爭端,假借傳聖旨事件,使野心於嫡位的弘時露出真實面目,與弘曆鬥爭白熱化,而自己一直裝傻充愣,好坐收漁翁之利。後來見事情不可為,馬上轉變思路,想做一個太平王爺,所以堂堂皇子大搞活出喪,徹底搞壞自己的名聲,自毀前途,以表示自己沒有奪嫡的心思,面對雍正的猜疑,回答的也是滴水不漏,真是個大智若愚式的天才!

弘晝這個隱藏最深的皇子,現在大家看清楚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65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雍正王朝》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什麼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爺假傳聖旨?(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長城君對於這個問題,糾正一點,這裡的三阿哥指的應該是弘時。

說到弘晝,在雍正王朝中,算是比較聰明的一個人。為何這麼說?雍正曾說,弘晝有些像自己年輕的時候,又說弘晝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在平時,弘晝就故意裝瘋賣傻,讓別人認為自己對奪嫡沒有想法,從而掩蓋內心的想法。

弘晝在弘時面前,更是裝著不那麼聰明,讓弘時對自己沒有防備之心。可是,八爺胤禩並這麼看待弘晝,他認為弘晝非常聰明,比弘時聰明。因此,他會與弘時合作,利用弘時來對付雍正。

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何不直接戳穿弘時與八爺胤禩假傳聖旨?

接下來,長城君具體分析一下。

先來說說,弘時與八爺胤禩為何在豐臺大營假傳聖旨。

八爺與弘時借用弘晝之口,說雍正讓八爺手下的人接管豐臺大營。當時,只是說接管豐臺大營,並沒有說也接管軍政要務。然而八爺與弘時直接說,接管豐臺大營的一切軍政要務。其實,就是故意利用弘晝,好來假傳聖旨。

首先,為了控制豐臺大營的兵權。其實,在這個時候,弘時與八爺胤禩已經做好準備了。八爺胤禩想利用弘時對付雍正,自己可以從中得利。這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八爺的如意算盤打的非常精。

豐臺大營是整個宮中兵權的集中點,只要控制了豐臺大營,就等於控制了整個宮中的兵權。主要拿下了豐臺大營,八爺就可以順利的實行八王議政。其目的是想讓雍正下臺。八爺的如意算盤沒有打好,因為弘晝離開豐臺大營,就知道自己上了弘時與八爺的當。故意裝著沒有不知道,而後,弘晝直接告訴了十三爺。

試想一下,如讓十三爺知道此事,八爺的算盤肯定不會得逞。

弘時與八爺在豐臺大營假傳聖旨,為何弘晝不當面戳穿他們。

其一,想利用這次機會,除掉弘時與八爺胤禩。作為弘晝肯定知道,如假傳聖旨肯定是死罪。因此,當時弘晝故意裝作不知道,讓弘時與八爺很容易就得逞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弘晝是留有後招的。

就算弘晝當時知道,他也不會當面戳穿他們,因為一旦戳穿,弘晝以後肯定沒有好果子。弄不好會有生命之憂,這就是弘晝明哲保身。

事後,八爺與弘時還以為弘晝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不然,弘晝什麼都知道。出來豐臺大營之後,弘晝便此事告訴了十三爺。跟著十三爺就收回豐臺大營的兵權,從而到八王議政沒有成功。

弘晝太聰明瞭,不用自己動手,就把弘時與八爺給解決了。

其二,弘時與八爺在豐臺大營假傳聖旨,是自己故意下的套。弘晝起初,肯定知道弘時與八爺在利用自己,因此,他就順水推舟,故意裝著被他們利用。只有這樣,八爺與弘時才敢進行八王議政,這也是弘晝想看到的。

弘晝在弘時與八爺沒有防備的情況,便把此事告訴十三爺,其目的是想讓雍正知道,我弘晝是忠於雍正的。更讓雍正知道,當時弘時與八爺在豐臺大營假傳聖旨,自己確實不知道,之後才知道的。

這樣弘晝很巧妙的把自己與八爺黨撇開關係,讓自己得到保全。

試想一下,弘晝平時很少與弘時和八爺接觸,為什麼這次會與他們一起假傳聖旨。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件事自始至終,都是弘晝在操縱著。瞭解了這些之後,在結合後面所發生的事情,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弘晝確實非常聰明。長城君認為這個計劃,雍正肯定知道。當時,雍正不願意說出罷了,最終八爺的八王議政沒有得逞,這也是雍正很想看到的結果。

畢竟弘晝替雍正除掉了八爺黨,也讓弘時的野心浮出水面。弘時沒有善終,其另一個目的也是警告弘晝。

長城君曰:弘晝對付八爺與弘時的計劃,真是天衣無縫,估計只有雍正知道。然而,弘時與八爺到最後,也不知道是弘晝給他們下的套。隨後,弘晝還可以明哲保身,可見,他的野心非常大。更是一個比較厲害的角色。


長城說歷史


小小年紀的弘晝在《雍正王朝》裡頭,有著與其年紀不相稱的智慧,好像已看破紅塵,超然於外,安心地做起“閒散宗室”;對於朝廷上的是非,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如此便不難理解弘晝在豐臺大營,為何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爺。因為沒好果子吃。

三個火槍手

比起父親康熙的“高產”,雍正存活的只有弘時、弘曆、弘晝三個兒子。弘時天資一般,鄔思道幾次上課提問弘時都答不上來。反觀弘曆不僅書讀得不錯,對於提問都能加以闡述、對答如流,受到鄔思道的稱讚。更最要的一點,或許鄔思道也熟讀明成祖朱棣立儲君這一段。


是時,明成祖朱棣在為立誰做太子,左右為難。於是,向首輔解縉尋求建議。解縉答曰:觀聖孫。聖孫便是明宣宗朱瞻基,聖孫的父親是明仁宗朱高熾。故弘曆有可能是鄔思道為雍正謀劃儲君之位,打的一張牌。事實上,這張牌也很有效。康熙晚年,備受“廢黜太子”事件的打擊,弘曆無疑是莫大的慰藉。如此,作為弘晝來講,繼位似乎競爭不過弘曆。

佛系天性

《雍正王朝》有這麼一個橋段:年秋月做了一件棉衣,讓一個小孩拿給鄔思道。那個小孩遞過去,轉身就跑。此時,已經是鄔思道學生的弘時與弘曆,不敢這麼沒規矩。小孩又出現在雍正府上,很可能這個便是弘晝,對於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其與陌生的鄔思道,保持著距離,彷彿這一天賦本能伴隨著他成長。長大後與道士、和尚成天混在一起,當然也可以說掩人耳目,那為何不能是別的呢?一定程度上表明,弘晝的本性親近佛家、道家,也在其中吸取了兩家學問的精華,更堅定地遠離朝廷是非之地。

弘時坑弟

雖在奪嫡之爭上落敗,八阿哥仍然很執著,一心與雍正爭個高下。在雍正為新政忙得焦頭爛額之時,八阿哥將張廷璐供詞交給弘時,取得其信任。又現身說法,挑起弘時奪嫡的想法,拉入自己的陣營,並借弘時之口轉達雍正,令關外鐵帽子王進京,整頓旗務,實則是恢復八王議政,逼雍正退位,報奪嫡失利之仇。


為此,八阿哥對內收買了九門提督隆科多,接管北京城內防務;對外則讓弘時拉弘晝下水,將弘晝說的“整頓旗務”,硬生生說成“由四個鐵帽子王共同接管豐臺大營防務”,取得豐臺大營的控制權。即便事發,也能將假傳聖旨的“欺君之罪”,賴在弘晝頭上。

弘晝自救

來時,弘時肯定跟說弘晝是整頓旗務。當進入大營的場景,弘晝會有一絲不安。整頓旗務,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何故要迫不及待,選擇晚上?當弘時與八叔故意曲解自己的意思之時,或許弘晝有點明白了,弘時與八叔是穿一條褲子的,馬上聯想到控制豐臺大營,北京城外八旗主力,意味著危機四伏。


此時其又無能為力,假如當面戳穿,估計不會有好下場的,不是軟禁便是被殺。於是,從豐臺大營出來便試探性地問了弘時,沒想到弘時將所有責任都推給自己。 馬上意識到危險的弘晝,不能再置身事外了,偷偷將這一不正常的情況,告知十三叔,由十三叔趕往豐臺大營,挽回局面。成為了八叔口中的“剩下一成是天算”。

後記:

生在帝王之家,存在本身便是威脅。年紀輕輕,天性佛系的弘晝,自知不是儲君的首選,早早置身事外。但又被當作棋子,捲入政治鬥爭,意識到威脅後,尋求十三叔的支援,破壞了八叔的計劃,而後坐實了三哥弘時與八叔的串通,意圖不軌。也是三哥弘時最後被殺的一個重要理由。實乃“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