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河北張家口張北縣的農民已經穿上棉衣了,家家戶戶都忙著秋收。在小臺溝村,一位老人帶著女兒、兒媳和小孫子在場地上收蠶豆。張北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的南緣,處於華北內地連接內蒙的咽喉地段,為壩上第一縣,據老人介紹,蠶豆是家裡收入的主要來源。
張北縣海拔1300多米,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晰、土壤肥沃、水質清澈,是種植蠶豆的理想勝地。張北縣自明末清初開始種植蠶豆,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這裡所產的蠶豆籽粒飽滿均勻,皮薄、色純白、香味濃郁,適口性好,營養豐富,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高。
圖為老人一剷剷不停地在揚豆。
從地裡採收後的豆莢要在場地裡晾曬,經過搓、揉、揚、揀,分離出乾乾淨淨的蠶豆,深居山裡的蠶豆已經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大爺蹲下來撿起一粒蠶豆一邊剝皮一邊介紹說,我們當地的蠶豆口感甜甜軟軟的,味道香濃,吃起來口感特別好。
搓蠶豆很費力,可以先用腳輕輕的搓一下,再用手搓揉,把蠶豆一顆顆剝出來。
幹了一天累得腰疼的時候,大爺會跪在地上趴著撿豆子。他說,這些豆子都是辛辛苦苦種的,我一粒也不願丟下。
收集好的蠶豆鋪在地上進行晾曬,你能看到顆顆飽滿的蠶豆色澤明亮,乳黃色的豆粒散發著豐收的喜悅。
大爺5歲的小孫子也跟著大人在場裡跑來跑去,他拿起鐵鍁幹得有模有樣。
夕陽西下,場裡的蠶豆基本上已經收完了,把乾枯的葉皮聚攏起來就可以收工了。攝影/紀名珍 編輯/蘇瑞 更多內容請關注頭條號攝客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