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卻不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大寫人


這個問題倒不難回答,可以一分為二。

先說第一個,雍正為何會善待廢太子。

從很大程度上說,原太子胤礽被廢黜的主要原因是其患有間歇性精神病,沒有辦法繼承皇位,從這個角度上說,廢太子本身是沒有過錯的。

事實上,在康熙二十四子中,太子胤礽不但年齡較長,更重要的是,他是康熙最敬重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而且後者是在生胤礽時難產而死。

由此,胤礽實際上成為康熙對赫舍里氏的寄託,也確確實實、真真切切的成為康熙最為看重的皇子,其在週歲之時,即被封為太子,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了。



不僅如此,在胤礽小的時候,康熙將他帶著身邊,親自帶養,其幼時啟蒙,也都是康熙親自教讀,即便是在平三藩這種軍務繁忙之時,也是如此。

從幼年到少年到青年的階段看,胤礽也確實不負所望,其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優秀,康熙也自認自己沒有看錯人,自己的教育培養也十分成功。

但是,天不遂人願的是,在三十多歲後,或許是因為來自其他皇子爭儲的壓力,或者本身體質出現了問題,胤礽開始出現間歇性精神病的症狀,而且越到後面就越嚴重。

由此,也就引發了康熙四十七年到康熙五十一年的“兩立兩廢”時,經過兩次廢立後,康熙也看出胤礽的病沒辦法復原而不得不將其圈禁厚養,皇儲另尋其人。

至於皇長子胤褆,他的情況就不同了。胤褆雖然比胤礽大兩歲,但他的母親惠妃只是普通妃子,身份不能和皇后相比,因此,胤褆雖然是大阿哥,但皇儲的位置並沒有落在他的身上。



當然,胤褆本人也是有才能的,尤其在軍事方面,他曾經協助康熙兩次御駕親征,並在擊敗噶爾丹的戰役中立下大功。

而在這時,太子胤礽則出現問題,因此,胤褆本人對皇儲位置有所覬覦,甚至暗地裡勾結妖僧對太子胤礽進行秘咒。

事後,此事被三阿哥胤祉所舉報,人贓俱獲,胤褆由此被永遠圈禁。

此外,在被胤祉舉報之前,也就是康熙一廢太子時,自命有功、可以取代胤礽地位的胤褆曾向康熙提議,如果皇阿瑪不忍對胤礽動手的話,這個任務可以交給他。

震怒之餘,康熙立刻下令將胤褆圈禁,而且三阿哥舉報之後,更是被永久圈禁,從此再未放出。

事實上,在康熙眼裡,從來就沒有將胤褆立為皇儲的打算,因為在他看來,胤褆為人暴躁兇蠻,根本就不是人君之選,充其量也就是做個戰將,僅此而已。



有鑑於此,康熙在駕崩前必然交代雍正,大阿哥此人品行惡劣,絕不可放出。因此,在雍正繼位後,大阿哥圈禁如舊,最終在雍正十二年時在默默無聞中死去。

至於廢太子胤礽,因為他本身沒有過錯,只是因為得了精神病而被圈禁,加上他也確實是康熙最心愛的皇子,在康熙在的時候,也是一直受到優待。

可以想象,鑑於康熙末年皇子們“九王奪儲”的難看吃相,康熙在駕崩前必定特別交代,不可報復廢太子,而要加以善待,而雍正也確實做到了這點。

雍正即位後,立刻為廢太子之子修建了一座高標準的王府,而廢太子雖然仍舊圈禁,但也算是安度餘生,最終在雍正二年時去世。


坑爹史冊


康熙在臨死前吩咐雍正一定要善待他的二哥和他的家人,也就是廢太子胤礽。雍正繼位後也的確聽從了康熙的安排,廢太子的兒子該封親王的封親王,該封郡王的封郡王。雍正對廢太子胤礽可算是仁慈義盡了。但是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對於他們的老大卻隻字未提赦免之事。老大為什麼得不到康熙與雍正的赦免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一:老大殘忍,試圖殺害廢太子。



胤褆是康熙的長子,但是卻無法繼承太子之位,這令胤褆非常憤怒。在老二出生後,康熙就將太子之位傳給了胤礽,老大內心有著難以壓制的野心和對康熙的不滿。胤礽做為太子被廢后,長子胤褆以為他繼承太子之位的機會到了,他以為只要殺掉胤礽,康熙自然會立自己為太子。於是乎長子胤褆傻乎乎的向康熙提出殺掉廢太子的意見,還說如果康熙不願意動手,他可以代勞。試問哪個正常的父親願意因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殺掉自己的兒子呢?長子胤褆這些不僅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還令自己在康熙心中落下了一個手足相殘的極壞的形象。

二:老大曾經詛咒太子。



巫術歷來就是各大王朝的禁忌之術,所有的君王都非常厭惡那些施展巫術之人,康熙也不例外。但是老大胤褆估計想做太子想瘋了,私下裡請女巫詛咒太子,希望太子早點離開,以便自己能早點繼位。胤褆以為不會被人發現,但是還是被人告發。一個為了太子之位詛咒自己親兄弟的人將來還不要為了皇位詛咒皇帝?康熙想想就覺得可惡,立即將胤褆逮捕關進大牢。

三:老大支持老八爭奪皇位。



康熙末年,諸王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明爭暗鬥。老大胤褆知道自己繼承皇位沒有希望後便轉而支持老八。老八集團在當年是非常強勢的皇子集團,這些人給雍正挖了無數個坑等著雍正跳下去。老大支持老八的舉動令雍正非常厭惡,等到雍正繼位以後巴不得幹掉老大,哪裡還會想到赦免他呢?

其實慢慢看來胤褆也是一位帶有悲劇性質的人物,本來做為長子應該繼承太子之位,可惜自身才華又不夠,只能嫉妒被立為太子的老二。但是胤褆又不服輸,不斷地想置太子於死地。如果不看老大的一些手段,我們還是會對他保持同情心的。但是他為了太子之位做的那些下三濫的勾當,實在是令人不齒。“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就難怪胤褆即使被囚禁了14年,雍正也不想放他出來了。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歷史上的大阿哥胤禔 (yìn zhī)被幽禁深宮二十多年,先後生育子女29人,直到臨死的時候仍沒有自由,但他卻躲過了“九王奪儲”的風波,雍正皇帝繼位後對他選擇了不原諒不追究的態度。



而做了四十多年年的皇太子胤礽,康熙在世時候對其寄予厚望,太子之位廢了又封,封了又廢,最終沒能成為儲君人選。

到了雍正繼位後,對於廢太子採取了寬宏大度加恩寵的策略,不光回覆其自由身,還加封他的兒子、兒女為親王、郡主。雍正對


可惜在雍正二年,51歲的廢太子胤礽在鹹安宮中走完自己不完美的一生。在他死後,雍正皇帝親自去祭奠弔唁,並下詔其葬禮規格依據親王標準置辦,並追封其為和碩理親王下葬。而廢太子胤礽留下的眾多子女和妻妾都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庇護,甚至還加封他的兒子、女兒為親王、郡主。比起雍正對待其他站錯隊兄弟們的手段來看,廢太子胤礽及其子女的下場太幸福了。



雍正繼位後,對待自己的兩個親哥哥反差為何如此之大呢?


首先在那個嫡庶有別的社會,既便太子是被廢,依然是康熙皇帝的嫡長子,身份自然不能同其他皇子相提並論。


歷史上都知道在“九王奪嫡”事件發生後,雍正以勝利者的姿態做上了皇位。雍正皇帝的性格是個剛愎自用,睚眥必報之人,在他繼位用殘暴冷酷的手段報復其他站錯隊的兄弟們,其中也包括他的親弟弟。他的做法惹得非議不斷。


雍正皇帝自然知道,所以在對待廢太子胤礽的時候就選擇寬柔並濟的策略,來改變朝臣對其的看法。



雍正之所以對廢太子胤礽變得寬宏大量呢,主要還是胤礽廢太子的身份,畢竟胤礽曾經是康熙悉心培養的人,又做了41年的太子,朝中難免會有昔日的關係和背後的勢力,為了大局為重,恩撫太子,也就不會落得個苛責兄弟的罵名了。


大阿哥胤禔其實也是個非常優秀的皇子,同是他也是可悲的,明明是康熙的皇長子,卻偏偏被嫡庶之分害的只能做個不討喜歡不得志的大阿。,


在康熙年間,大阿哥胤禔是個非常努力上進的皇帝,為康熙的宏圖霸業也立下很多的戰功,但自從太子胤礽犯錯被廢以後,大阿哥胤禔一直迷茫的人生看到曙光,也給他帶來爭權奪利的希望,那就是皇位。


可惜最終卻因為用力過猛,導致他被慾望權勢迷了心智,做出利令智昏的荒唐事,竟然做出清查太子黨,鎮殺太子的舉動。他的這一舉徹底觸動康熙的禁區。虎毒不食子,康熙面對兩個兒子,那個也不忍心要其性命,於是就下旨革其王爵名位,終身幽禁。



大阿哥被幽禁,也算是因禍得福,沒有參加“九王奪嫡”的紛爭。雖說是幽禁,除了限制人生自由,衣食無憂,倒也落得清閒安樂比起外面爭得你死我活,最起碼是安全活下來了。


等到雍正繼位後,整天對在外面的兄弟們一個個全部收拾一遍後,盡失聲望。對於被軟禁的已經十幾年的大阿哥,畢竟康熙說過大阿哥終身幽禁,雍正也選擇了不聞不問,既放過大阿哥,也成全了自己,所以對於大阿哥來說,相比其他兄弟這也算是最好的結局。



微風之語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讓我們來看一看,雍正皇帝即位以後為什麼不放過他的弟弟老十四,十四爺雖然是雍正皇帝親兄弟,可是他卻為什麼老是和老四對著幹,甚至加入八賢王的陣營。這對於雍正皇帝來說是極為不滿的,他倆從一出生就奠定了兩個人形同陌路的兩種結局。最典型來說雍正皇帝沉著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而老十四年輕時是極易衝動、仗著自己是皇子的身份,橫行霸道。這對於自己的身為皇子的處境是為大忌。雙方也因為性格不好,常常大吵大鬧。
(雍正皇帝 影視劇中)


康熙晚年要傳位的時候,告訴四阿哥善待自己的長孫,也就是胤礽的世子弘哲,封他為親王。而四阿哥當時也聽從了安排,可是等康熙皇帝一病逝,立馬就將弘哲降為郡王,不過也一直讓他安享晚年,直到乾隆上位,才將他徹底罷免。

(康熙皇帝 影視劇中)

老十四處處和四阿哥作對,其中部分原因是從小關係不合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老十四處處和四阿哥作對,表面是親兄弟,暗地裡卻把四阿哥往死裡整,四阿哥表面不說,但是內心裡,已經非常記恨老十四。再加上老師是在眾多皇子中算是半透明人,在康熙的時候老十四就不溫不火,而且在電視劇中《雍正王朝》上康熙差點砍死老十四。況且四阿哥和老師是本來就不是同一個陣營的,四阿哥成功上位,不把老十四殺死就不錯了。


(雍正皇帝 影視劇中)


鵬正


雍正繼位之後對於他的嫡長兄、廢太子胤礽採取的是外鬆內緊的策略,其實仔細看來也並沒有特別優待。

胤礽在康熙五十一年二次被廢后一直囚禁。雍正繼位以後也並沒有把胤礽放出來,雍正二年胤礽死於紫禁城鹹安宮的禁所。胤礽死後雍正倒是曾往哭奠,但這不過是面子上事,顯得自己有情有義。囚禁胤礽的是父親康熙,雍正當然可以用不敢違父命這樣的理由繼續囚禁胤礽。只是在胤礽死後雍正才追封他為和碩理親王,貌似大度,施惠也是給活人看的,好不讓胤礽的兒子以及舊臣子對自己有怨恨。

胤礽的兒子弘晳倒是在雍正還沒繼位時就封了郡王。所以《李朝實錄》認為這是康熙的遺命。雍正正式繼位後給弘晳加多羅理郡王銜。但是弘晳被雍正遣到京郊的鄭家莊居住,遠離中樞系統,看來還是忌諱他。

胤礽畢竟是正統嫡子,又曾經當過多年太子,雍正若是太薄情會對自己不利。再說胤礽怎麼也是樹大根深,雍正做些表面文章會讓胤礽一黨安心歸服。所以沒必要明目張膽地恪待胤礽給自己招怨。

雍正對胤禔就不一樣了。胤禔與雍正原來都是庶子的身份,也是爭奪儲位的敵手,雍正心裡肯定也不想對他太好。

胤禔也是父親康熙囚禁的。胤禔曾請殺胤礽,又鎮魘太子,乾的都是沒底線的事,所以胤禔也沒有人望不會有人同情。胤禔的生母惠妃地位不算高,舅舅明珠曾是權臣,也已經敗落了。胤禔也沒有一個像弘晳這樣深受祖父康熙喜愛的兒子。

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雍正沒有任何一點點要放過胤禔和善待他的理由。


沅汰


主要是因為黨爭!胤禛與廢太子胤礽本身是同黨,他們是自己人;而胤禛與大阿哥則是長期的政敵關係,早先就沒有什麼好感情在登基後更加沒有什麼好來往。

很多史書把胤禛的四爺黨跟胤礽的太子黨當成兩個不同的政治團體這實際上是錯誤的,在真實史載上四爺黨跟太子黨就是同黨。這個團體是由太子胤礽四爺胤禛十三爺胤祥組成,共同對抗八爺黨跟大阿哥黨,而胤禛就是太子黨的二把手,權力僅次於太子胤礽。在太子胤礽翻檯之後,胤禛自然而然取代胤礽的地位受太子黨其他黨羽推崇當成新主子來對待。也就是說胤禛能夠有足夠的勢力對抗八爺黨並且最終取勝是受到胤礽勢力的隱形幫助,在這種情況下胤禛對胤礽好是很正常的;而反過來大阿哥就不同了,大阿哥本身就是跟故太子黨是死對頭,在胤禛還是故太子黨二把手的時候沒少給胤禛找麻煩,這使得胤禛對他壓根沒好感。

其次,大阿哥本身品性不行。大阿哥是康熙跟性啟蒙老師生下的孩子,在當時算是庶出子,原則上他是沒有皇位繼承權的,但是他為了奪嫡可謂是動用各種手段來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包含各種下三濫的方法,這使得胤禛一直不恥於大阿哥的人品。


優己


我們先來看看,雍正得登基之後是如何對待大阿哥胤禔和廢太子胤礽的。廢太子胤礽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第一次被廢的,然後在康熙四十八年正月重新立為太子,然後又在康熙五十一年再次廢黜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病危,他封胤礽的世子弘皙為親王,特意交待雍正,要他善待胤礽和弘皙,之後病逝。第二日,雍正封弘晳為郡王,可見雍正對康熙的話只聽了一半,將弘晳的親王改為郡王。

雍正元年五月,雍正命弘晳帶著家眷住到京郊外的鄭家莊,雍正二年,胤礽病逝於他的圈禁地鹹安宮,雍正有前去祭奠,並且對弘晳說了一些話,胤礽的葬禮按親王的規格來辦。雍正八年,弘晳襲理親王爵,而雍正的五子弘晝是在雍正十一年才封的親王。

弘晳是康熙的皇長孫,自小就受康熙的寵愛,養育在宮中,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卻變成了弘曆受到這份尊寵,而在胤礽被廢黜之後,又有傳言,康熙會因為弘晳第三次立胤礽為太子。

乾隆四年,宗人府彈劾莊親王允祿與弘晳等人營私,乾隆帝認為,弘晳一直以太子的嫡子自居,居心叵測,革去弘晳的親王爵,然後圈禁於景山,除掉宗籍,並將其名改為四十六。

而大阿哥胤禔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的時候被圈禁,康熙斥其為亂臣賊子,一直到雍正十二年病逝。大阿哥允禔主要做了三件事情,讓康熙和雍正十分厭惡。

第一件,他向康熙提出要殺死胤礽,如果康熙不忍心動手,他願意代勞。第二,他在爭奪嫡子無望之後,就轉向支持八阿哥胤禩。第三,用巫術鎮魘胤礽。

可以看出,雍正對胤礽和胤禔區別對待的原因就是康熙的遺命,還有雍正本身對胤禔也比厭惡,再加上後來胤禔是支持八阿哥胤禩的。


歷史簡單說


在古代的歷史上,雍正帝的名聲好像一直都不像康熙和乾隆那樣,有著光明磊落的形象,反而更多的是反面的。自古帝王家都是冷漠且手段殘忍的,手足相殘更是比比皆是,所以雍正帝在登基以後,理所當然也是沒有放過那些昔日的兄弟。不過他雖然形象不是很好,但是他卻沒有對兄弟趕盡殺絕,至少那幾個兄弟性命無憂,雖然待遇不像以前那麼好,但是好歹落得個好下場。


一,雍正為什麼能夠善待廢太子一家?其實是看在自己父親的面子上

二皇子胤礽在很小的時候就獨得康熙第恩寵,可以說是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即便是當時的二皇子還是很小,但是康熙卻早就將他內定為太子的人選。到了後來,康熙帝駕崩之前,這個生死彌留之際,他的內心依舊對太子胤礽放心不下,它怕兒子過得不好,所以特地囑咐雍正帝,一定要好好善待二皇子,不要讓他受太多的委屈。

那麼為什麼不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呢?

二、大皇子不得康熙寵愛,所以他的生死也就無關緊要

胤禔生為長子,卻沒有表現出來一個皇子應該有的風範,反而倒是二皇子更加聰明伶俐一些,所以對二皇子寵愛有加,也就一定程度上的忽略大皇子了。在康熙年間的時候,大皇子就不受父親的喜愛,等到了雍正時期時,沒有父親的囑託,雍正當然不會額外照顧他了。

三、大皇子早期站錯了隊伍,所以雍正沒有釋放他

當時二皇子是太子,身為大皇子的胤禔眼看太子以為與自己無緣,所以他便開始思考曲線救國,如果自己的兄弟在自己的支持下坐上了皇位,那麼以後對自己也有好處。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卻做了錯誤的選擇,站錯了對,他當時選擇支持八阿哥。既然做出了選擇,就會開始有所行動,於是他對四阿哥雍正沒少使絆子,這就在對方的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以史正衣冠


雍正登基後,廢太子胤礽一家得到優待,更是受封為和碩理親王世系。

廢太子胤礽,生母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四年(1675年),剛剛滿一歲的胤礽就被康熙冊封為皇太子,並由康熙親自輔導與培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廢圈禁,同年十二月被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被複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胤礽再次被廢黜,被康熙圈禁終身,至此胤礽再也沒有走出過鹹安宮一步。

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在去世,享年五十一歲。後被雍正追封為和碩理親王,並按照和碩親王的禮制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諡曰密。

對於廢太子胤礽的兒子,雍正也給予了極高的待遇。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將廢太子的長子弘晳冊封為多羅理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太子胤礽去世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而弘晳也在雍正八年(1730年)襲承了和碩理親王的爵位。雍正也十分關心弘晳,弘晳也在奏摺中常稱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帝為“皇父”,由此可見,雍正與弘晳的關係是非常的融洽。

雍正善待廢太子一家,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和統治根基牢靠而推行的懷柔政策。

善待之前繼位人的家人,禍不及二代,在滿清發展的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阿敏,努爾哈赤的侄子,舒爾哈齊的次子。當年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欽命的繼位人,但是後來,舒爾哈齊企圖分裂後金,被努爾哈赤幽禁之死。舒爾哈齊死後,其子阿敏依然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重視,統領鑲藍旗,這是實力僅次於努爾哈赤親率的正黃旗的第二大旗,並且阿敏也位列“四大貝勒”,承擔起處理朝政的職責。之後,阿敏被皇太子圈禁致死,阿敏的弟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繼承了阿敏的全部遺產,包括鑲藍旗的旗主之位,並且在皇太極時期僅次於禮親王代善的權臣,在順治繼位後更是受封叔和碩正鄭親王,並且是真正的“叔王”。


雍正登基之初,更需要的支持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平衡朝局,營造輿論。

雍正繼位之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皇權的穩固。

這個時候,威脅雍正皇權的因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參與了“九子奪嫡”的其他皇子們及與他們相關的政治勢力,還有一個就是隆科多、年羹堯等等這些有擁立之功的功臣。一方面,雍正需要安穩住這些對手,比如八阿哥胤禩就被封為總理大臣,掌握一定的實權;另一方面,在宗室中培養自己的勢力,十三爺胤祥自不用說,包括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都得到了重用。

善待廢太子以及廢太子的家人,也是這其中重要的一環。畢竟太子做了三十多年的儲君,在朝中還是有一定勢力和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太子有著正統地位,尊重太子,善待太子則更能體現自己繼位的正統性與傳承性。與此同時,作為如何處理廢太子,也是考量雍正帝王胸懷的一次絕佳的機會,而雍正也把握住了這次機會,為自己前期的皇權穩固,營造了良好的輿論基礎。

對於雍正而言,早年與胤礽的關係比較要好,同時,胤礽去世的時間也是恰到好處。

雍正與胤礽的關係要好,這是不爭的事實,歷史上,在康熙一廢胤礽之後,皇三子胤祉和雍正都是站在胤礽這一面的,因而得到了康熙的信任,不管雍正的內心是如何考量的,但是至少面上,是與胤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胤礽去世的時間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可以說他的去世幫助雍正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如果在這之前,雍正將胤礽放了出來,如何面對胤礽以及給胤礽什麼樣的地位,都是雍正需要深思熟慮的,並且胤礽是被康熙下令圈禁的,一上臺就放出來胤礽,會被人說成為是不孝。而如果再繼續關胤礽太多年而不對外有個交代,那麼雍正也將面對世人的評說,使自己陷入輿論漩渦。

正是因為如此,胤礽去世的時間對於雍正來說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既避免了處理胤礽問題而帶來的不必要麻煩,也能通過善待胤礽及其家人來推行自己的懷柔政策,穩定朝局、拉攏人心,並營造良好的輿論。因而,胤礽的去世幫了雍正這麼大的一個忙,雍正理應也該對胤礽有所回報。

當然,雍正善待了胤礽及其長子弘晳,而善待僅僅是體現在了爵位和待遇上,弘晳被安排到了距京城二十里的鄭家莊王府,成為了閒散的宗室王爺,有爵位有待遇,但是沒有職權,這也說明雍正的擔心和顧慮,只能現將他們遠離京城供養了起來。

大阿哥被康熙圈禁可謂是咎由自取,而雍正也沒有放出來他的理由和藉口。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一廢皇太子後,因為建議康熙殺掉太子胤礽而被康熙厭惡,隨後又被三阿哥胤祉發現用魘鎮詛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康熙知道後,隨即將胤禔削爵囚禁,胤禔也成為第一個從奪嫡爭奪中出局的人。

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起,一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足足被囚禁了26年。

雍正不將大阿哥胤禔放出來,不僅有著充分的理由,同時還不會有批評之聲。

一來,大阿哥胤禔被康熙圈禁終身,是因為自己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言行和舉動,不僅為康熙厭惡,更是遭到了所有皇子和滿朝大臣的唾棄;

二來,這也是康熙的旨意,按照滿清一貫的遵守祖制的傳統,雍正不會貿然違抗他老爹的命令,所以沒有放出來。

三來,胤禔不管怎麼說也是雍正當年奪嫡的政敵,外面已經有了好幾個不滿意自己的兄弟處理不過來呢,怎麼會再放一個出來,這個時候雍正並不知道大阿哥會不會支持自己,會不會給自己添亂,索性繼續關起來得了。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相對於其他幾位被雍正圈禁致死的兄弟,大阿哥胤禔還是幸運的。雖然失去了自由,但是基本的生活還是可以保障,也沒有外人過多的干擾,在這被囚禁的26年裡,胤褆與11位妻妾,生了29個孩子,其中14個女兒,15個兒子,也算是享盡了天倫之樂了。


雍親王府


雍正帝繼位之後,善待廢太子一家,而不赦免大阿哥。其原因有如下幾條:

第一、康熙帝二廢太子之前,胤禛屬於太子黨,他和太子的關係是很好的。並且胤禛在此之前也沒有欲爭奪皇位的野心,後來太子二次被廢,他感覺太子繼位無望了,才開始爭奪皇位。所以,胤禛和太子關係很好,做了皇帝之後也不至於為難他。而大阿哥一直覬覦太子的位置,算是雍正的死對頭,自然不會放過他。

第二,大阿哥居心歹毒,曾在太子被廢時主張康熙殺了太子,原話: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這讓康熙非常生氣。他既然敢殺弟,那他就敢弒君,這種人,雍正能放過他嗎?況且清朝統治者素來以仁治國,這種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肯定不會赦免。

第三,大阿哥是康熙囚禁的,康熙都沒放過他,雍正又怎麼會推翻他父親的做法。

第四,雍正繼位除去了不少和他作對的皇子,赦免大阿哥就更不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