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看的幾本書有哪些推薦?

yalieryl


教師閱讀的價值:讓教師基本功更紮實,讓自己視野更遼闊,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更高效,引領指導學生閱讀,引導家庭教育。愉悅身心,讓教師自己身心健康。

教師閱讀應該有幾條線,包括以下方面。

一、教師專業成長書籍

1、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和教育教學實踐探索書籍雜誌。《愛彌爾》《給教師的建議》《教育心理學》《新基礎教育綱要》《陶行知文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歲月如歌》(於漪著)《於漪文集》《教育常識》(李政濤著)及李吉林、魏書生、韓新娥、張祖慶、於永正、竇桂梅等的書籍。

2、教育改革創新的書籍,如新課程標準閱讀;新基礎教育書籍

3、教育教學專業雜誌閱讀

二、學生家長閱讀書籍

推薦給學生的書,至少是典型的班級共讀書教師要讀,教師沒讀要求學生閱讀的書,教師就沒法深入與學生交流閱讀,更無從引導閱讀。繪本、童話、寓言、科幻、傳記、歷史的地理的甚至哲學的、文學的都應該讀。教師不能把閱讀書目推薦給學生了事,一定要和學生共讀,共交流,共分享。

三、閱讀推薦給家長的家庭教育書籍,原因也和學生共讀一樣。《朗讀手冊》《卡爾威特的教育》《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等等

四、閱讀自己所學專業的書籍

五、閱讀自己特長愛好的書籍,比如繪畫書籍、比如針灸按摩書籍,比如象棋書籍等。




開心老師


如果你想在教師這個崗位上有更好的專業發展,那麼你的專業閱讀方向一定要精準。因此進行合宜的專業閱讀,非常的重要。

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可分成了三個階段:

1.初級階段。多半是剛入職的老師,因為還沒有深入的教學實踐,也就無法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憑直覺、憑經驗來進行教學。

2.補充階段。這是有了一兩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甚至是帶過一輪畢業班的老師。大學舊有的理論知識和目前的教學實際還不能很好地有機的結合,有些混亂,有些零散。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新知識、新理論的補充,一方面對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也是將先前混亂散漫的知識進行整合、分析、提煉,把那種很抽象的感覺提煉成很清晰的觀點。

3.昇華階段。這個階段就應該是一個成熟優秀的教師了。這時不會再糾結於某個具體的知識點,或者是教學的細節,而是能夠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積極地運用教育教學的原理進行教育教學方式的分析指導,形成完善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針對這三個階段,教師的專業書籍可以分成四類:

1.案例類。非常適合初級階段的教師進行閱讀,他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優秀教師是如何進行教學的,可以幫助初學者從模仿入手,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我就購買了幾位特級的課堂實錄,如王君、黃厚江、肖培東。雖然後兩位主要是高中教學,可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可以學習借鑑。

2.經驗類。這類型的書籍往往是優秀的教師對自己自身教育教學經驗的一個總結,也比較適合於初級階段的教師閱讀。首推的就是蘇赫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既有對教學現象的介紹,也有基本教學理論的闡明。並且隨著你教學實踐的不斷推進,這本書真的是常讀常新。此外帕爾默的《教學勇氣》、雷夫《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蹟》和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也值得讀。

3.理論類。比較適合補充階段的教師進行閱讀。有了一定的教學實踐後,就要將自己的教學行為尋找到理論的根源,有了進一步的提煉之後,再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指導。實踐——理論——再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比如懷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原理》、布魯姆的《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等等。

4.哲學類。任何教育、任何學問追根溯源,都可從哲學這裡找到源頭,感興趣的話可以深入研究。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讀得越多,也更覺自己的空空。願意讀書,總是好的。


逍遙燕1974


教師各個時期必看書籍

一、實習期:

專業閱讀:

必讀書籍(《愛心與教育》(李鎮西)《小學課堂管理》(溫斯坦)《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王曉春)《孩子們,你們好》(阿莫納什維利)《與黎明共舞――新教育晨誦本》(馬玲編,待出)毛蟲與蝴蝶推薦書目(部分)

選讀書籍:《新教育之夢》(朱永新)《漢字密碼》(唐漢)《朗讀手冊》(吉姆·崔利斯)《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心平氣和一年級》(薛瑞萍)《教師人文讀本》(商友敬等編寫)《教師專業閱讀地圖》(魏智淵主編,待出)《另類教育敘事——解讀一個題為“幹國祥”的教育文本》(幹國祥著,待出)

專業寫作:1、寫讀書筆記以及描述班級突發事件。2、每次聽課和研課都要寫教學反思,字數不限,儘可能簡明扼要。

專業發展共同體:

1、日常研課:要有專門的導師(一個導師帶兩個弟子,三人構成小共同體),每次聽導師的課都要有詳細的聽課記錄,並寫出教學反思,利用課間與導師開展簡短的討論。每逢導師聽課之前,要把教案提前交給導師並做簡短交流,下課與導師繼續討論,並寫出教學反思。

2、網絡共同體;  通過網絡相互激勵,在教師專業發展論壇中建議個人閱讀或者寫作專帖,記錄自己的閱讀之路或者教育生活,這很重要。

二、適應期:

必讀書籍:《學校是一段旅程》(託靈·芬瑟)《兒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經典·童心·編織——新教育兒童課程之整本書閱讀》(幹國祥編,待出)

選讀書籍:《語法答問》(朱德熙)《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

《讀書課》(幹國祥著,待出)名師課堂實錄(例如竇桂梅、薛法根、王崧舟、支玉恆……)《老師如何和學生說話》(吉諾特)《窗邊的小豆豆》(黑柳徹子)

專業寫作:1、寫班主任日記,進行日常記錄,特別是對問題學生進行持續跟蹤。 2、除日常教學反思外,爭取拿出兩個經典課案,包含資料蒐集、備課、上課、評課,豐富學校的課例資源庫。

專業發展共同體:1.日常研課照常進行。2.進入網絡共同體核心。

三、成熟期

必讀書籍:《靜悄悄的革命》(佐藤學)《教學勇氣》(帕爾默)《兒童紀律教育》(費爾茲)《聽王榮生教授評課》(王榮生)《深度語文》(二冊,幹國祥著,待出)

選讀書籍:《童年的消逝》(尼爾·波茲曼)《特別的女生撒哈拉》(愛斯米·科德爾)《大學人文讀本》(夏中義主編)《教育漫話》(洛克)《學會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逃避自由》(弗洛姆)《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

專業寫作:1、嘗試比較熟練地寫作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能夠提供三兩個比較成熟的案例,對案例資料蒐集、案例書寫、案例分析框架有比較清晰的把握。逐漸向專業雜誌投稿。2、研究一定數量的經典課例,並繼續嘗試寫作比較成熟的課例並引入理論分析。

專業發展共同體:能夠主持日常研課、讀書會以及學科標準。

四、骨幹期

必讀書籍:《語文科課程論基礎》(王榮生)《學會教學》(阿蘭茲,待定)《教育的哲學基礎》(奧茲門)《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佐藤學)

選讀書籍:《論對話》(伯姆)《被壓迫者教育學》(弗萊雷)《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愛的藝術》(弗洛姆)《人間詞話》(王國維)《近距離看美國》(林達)

《如何閱讀一本書》(艾德勒)《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專業寫作:1.能夠針對不同的德育專題進行研究,並在大量閱讀相關論文和參考書籍的前提下寫出專題論文,比如叛逆兒童的教育問題等。

2.能夠對教學中的某些問題進行系統梳理闡述,並寫成論文。

專業發展共同體:能夠通過各種方式組織和主持專題研討會。

五、卓越期:

必讀書籍:《民主主義與教育》(杜威)《後現代課程觀》(多爾)《課程與教師》(佐藤學)《有效的學習型學校――提高學業成就的最佳實踐》(Richard DuFo)《西方教育心理學簡史》(高覺敷等)

選讀書籍:《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凱西·瑪考爾蒂)《第五項修煉》(彼得·聖吉)《科學史》(丹皮爾)《希臘的神話和傳說》(斯威布)《動機與人格》(馬斯洛)《兒童的道德判斷》(皮亞傑)《西方哲學史》(羅素)


荊老師高中數學教研


老師最難的不是教學本身,而是知識面,多數老師知識面窄,在教學中表現為死摳課本,枯燥乏味,缺乏知識延展性,有深度而欠廣度,無法激發學生興趣。

下面介紹幾本能夠開闊教師思維,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的部分書籍:

1. 先秦兩漢文學史資料,可對諸子百家,四書五經,中國古典文化建立初步認識

2. 自然科學基礎,可以讓自己對現在多個行業和專業具備基礎瞭解

3. 古希臘哲學,可以通過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古典哲學巨人瞭解西方文明的根

4. 社會契約論(盧梭),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致命的自負(哈耶克),讓自己充分了解西方文藝復興和資產階級革命以來的偉大啟蒙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和潮流。

4. 英美歷史,瞭解資本主義發展歷史,洞悉人類發展進程。

通過以上書籍,基本可以建立起對東西方文明的基礎認識,並從中汲取基礎人文主義營養,增加自己的知識廣度,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祝你進步!


雲雀夢英語


教師這個崗位要更好成長,你閱讀定要精準,合宜的閱讀很重要,剛開始階段入職的老師沒有實踐,也就無法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都是憑直覺經驗進行教學,後來有了一兩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甚至是帶過畢業班的老師,理論知識有機結合,這個時候需要進行知識理論的補充,一方面對原有知識體系進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也是將先前知識進行整合分析提煉成很清晰的觀點。提升階段,這個時候應該是一個成熟的教師了,不會再糾結於某個具體的知識點,教學的細節,而是能夠高屋建瓴,積極運用教學的原理進行分析指導,形成完善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以上非常適合初級的教師進行閱讀,可以直觀地感受優秀教師是如此進行教學,幫助學者尋找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我購買了幾位特級的課堂實錄如:王君、黃原江、肖培東後兩位是高中教學,可是教學理念和思路可以學習借鑑。





虎哥飛翔


1.薛湧:《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包括作者相關的書,如《精英的階梯》

2.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

3.李澤厚著:《論語今讀》(相關的圖書包括《道德經》)

4.[日]黑柳徹子著:《窗邊的小豆豆》

5.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相關圖書包括“周國平散文”、“餘秋雨散文”等相關“文章”)

6.張民生、於漪:《教師人文讀本》

7.謝泳編:《胡適還是魯迅》(相關的圖書包括《魯迅全集》、《胡適全集》)

8.張文質著:《唇舌的授權》(以及作者相關的《幻想之眼》、《保衛童年》等等)

9.肖川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作者相關的書包括《教育的真情與智慧》)

10.[美]亨特著:《心理學的故事》

1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12.弗洛姆《愛的教育》


山野哥哥


《論語》《學記》這2本書中有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思想,言簡意賅,值得反覆品讀,知行合一。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帕弗雷什中學》《杜威教育文選》《陶行知教育文選》《教師素質教育讀本》上下卷《我的新教育夢》(朱永新)《表現與存在》(潘新和)這些專著曾對我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追求與實踐產生過不小的影響,而且常讀常新。



秋葉如詩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查了寫資料,覺得這幾本可以看看。

首先,杜威的《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 》。推薦理由:《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杜威幾本書的合併。這幾本書並不是杜威最有理論地位的書(一般認為杜威最有理論含量的書是《民主主義與教育》),但這幾本書討論的都是當時美國社會變化與教育變革的大是大非問題。從社會轉型的狀態來看,中國當今的社會狀態與美國當時的狀態類似,中國當今的教育狀態與美國當時的教育狀態也比較類似,這使杜威的系列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編為一本《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特別適合現時代的教師閱讀。

還有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我們所憧憬的“教育啟蒙”是指“對教育現實問題表達關注,並對真實問題勇敢地做出批判性思考,讓中國教育更自由、更平等、更民主、更人性”。在這條道路上,肖川老師的作品是閃閃發光的燈塔(儘管也還只是一座微小的燈塔)。若“教育啟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主題,那麼,肖川教育博客、劉鐵芳教育博客、許錫良教育博客三者便值得每日觀看。三者之間,劉鐵芳老師的《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邊緣》是值得閱讀的;而許錫良老師的《教育觀察》(我個人自做主張的命名,尚未出版,文章尚在他的博客中)會令老師們眼前豁然一亮,或許會在閱讀許錫良老師的文章當下便發誓不再過“舊式的生活”。

最後可以看看[美]亨特的:《心理學的故事》。推薦理由:因為它關於“心理學”,以“故事”形式呈現。

這些都不錯,可以看看。



物化生小課堂


教師在鑽研好自己業務的前提下,多看書是非常好的,以前在師範生階段並沒有很多時間系統地看過那些教育家、心理學家的著作,這些專家的教育理念廣為流傳必然是有其閃光之處的,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應該先把諸如陳鶴琴、陶行知、杜威、盧梭、蒙臺梭利等教育大家的著作按照人頭一個個看過去。

推薦幾本書希望有用:《陳鶴琴全集》《陶行知教育文集》《民主主義與教育》《愛彌爾》《童年的秘密》《窗邊的小豆豆》《人的教育》《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給教師的建議》





教育是首詩


1.《與眾不同的心理學》。

推薦理由:如果要選擇一本心理學的入門讀本,可以把本書作為首選。它講了大量的嚴肅的“心理學”的故事,又以“有情節的故事”形式呈現出來。

2.周勇著:《大師的教書生活》。

推薦理由:本書的主題就可以引起閱讀的飢餓感。“本書介紹了顧頡剛、沈從文、魯迅、錢穆、陳寅恪、朱自清做教師的日子,古舊馨香、歷久彌新的教育生活。”

3.Hock著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推薦理由:從這本書所收集的著名的心理學研究個案中,既告訴你心理學的問題也告訴你心理學的方法:你不僅可以由這本書瞭解心理學研究在研究什麼問題,而且可以因此而瞭解心理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4.杜威著:《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

推薦理由:瞭解教育學的簡單辦法是“吃掉”、“消化”教育學領域的幾個著名人物。這個領域著名人物當然首推杜威。杜威的《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幾本書的合併。這幾本書也並不是杜威最有理論地位的書,但這幾本書討論的都是當時美國社會變化與教育變革的大是大非問題。從社會轉型的狀態來看,中國當今的社會狀態與美國當時的狀態類似,中國當今的教育狀態與美國當時的教育狀態也比較類似,這使本書特別適合現時代的中國教師閱讀。

5.[蘇]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

推薦理由:在教育學領域的著名人物中首選杜威的之後,接下來人們往往會想到蘇霍姆林斯基。該書選擇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的精華部分,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裡選擇了一些精彩條目,仍然保持“100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感動過中國教育界的幾代人,他的建議和相關的故事現在仍然有持久的魅力。

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學會生存》。

推薦理由:杜威和蘇霍姆林斯基的書已經成為過去的“文獻”,如果要在當代教育文獻中推選出一本經典性的教育名著,《學會生存》會在很多讀者那裡會成為首選。書中提出培養學生“創造性”,鼓勵學生“自學”、“終身教育”等將成為未來教育的永恆主題。

7.[加]範梅南著:《教學機智》。

推薦理由:本書告訴教師什麼是“教育機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間”、“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潤物細無聲”、“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通過語言”、“通過沉默”、“通過眼神”、“通過動作”、“通過氣氛”、“通過榜樣”……。選擇這本書,同時也選擇了一種“教育寫作”的方式。

8.劉良華著:《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

推薦理由:本書以“與眾不同”的方式講述教師專業成長的主題與途徑。

9.薛湧著:《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

推薦理由:對中國教師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瞭解“別國的教育”。本書是介紹“別國的教育與別國的教師”的一份出色的文獻。

10.肖川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推薦理由:中國教育理論界曾經大量地製造教育學的“理論”和“體系”,惟缺少真實的、個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本書是“另一種言說教育的方式”,是中國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社論體教育言說方式的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