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註定孤獨終老,該怎麼讓自己獲得發自內心真正的快樂和充盈?

清風醞籍


如果註定孤老終生,我會在自己身體容許的時候,學點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事,並實施在行動中。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會結交一些有意義朋友。不管做任何事情,多點快樂,多點善心,多點寬容。不管何時,你都是快樂的,並很充盈的。


菊花的世界


本人六三年的,在今年之前我一直忘記自己的年齡,因為生活的忙碌很多事都沒有想,更別說老了孤不孤獨的問題,我只是常常教育我兒子做人一定要努力,致於結果不重要,還有我老了生病了不能過度醫療,因為世世輪迴,有來的一天就必有去的一天


用戶91699719282


身邊已經有幾個朋友過了大家覺得好找對象的年紀,其中有一個我覺得狀態特別好的分享給你,其實最重要的無非也就是那些需要陪伴而沒有人陪伴的時間,應該如何度過,能讓自己開心快樂沒有失落,沒有時間去悲春傷秋。

希望你雖然不一定擁有家庭,但是卻可以過的內心充盈。

第一,一定一定要有一個長期的愛好。

我的那個朋友82年的,外表也是普通的女孩子,但是愛好特別廣泛,每個週末都好多事要做,例如拼布,做手作,她還花了萬把塊錢去學習拼布。現在自己已經能做出很多作品,除了本職工作,她未來希望自己能有自己的工作室,並且能夠盈利。這個愛好佔據了她很多時間,我從未在她那裡感受到過焦慮和對未來沒有希望,每一次談到以後你能感覺到她的計劃都滿滿的。

其次,劃重點,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人要多存點錢,如果可以,無論大小要有自己的小家,可以不用再一個人搬家,並佈置的漂漂亮亮的。

畢竟如果未來爸爸媽媽不在了,有錢確實會讓你在一些生病或者一些特殊時刻,過的更體面一些,相信我,這件事給你增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任何事都不能給你的。

其次,如果喜歡寵物,可以試著領養一隻狗,畢竟家裡有時候還是需要有點聲音的,否則一直自己可能也會瘋掉。平時帶它散散步,給它拍拍照,時不時被它萌到,其實它也會像你的孩子一樣,但是卻不會花你那麼多錢,哈哈。

然後,可以多去外面參加一些輕旅行活動,當自己過往的好朋友有了家庭孩子沒有時間再隨時出來陪你玩兒時,也要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圈就好了。

最後的最後,遠離那些總是用傳統價值觀給你壓力打擊你的人,有很多時候單身的人的壓力不都是來自於自己,而是來自那些以愛之名各種催催催或者質疑同情的眼神。


麥芽1990


如果註定孤獨終老,最好是身體健康,能自食其力,從容豁達。同時在老去的路上要“樂享孤獨”:

一個人

似乎孤寂

沒無聊的爭吵

沒繁雜的噪鬧

心坦然自若

寧靜遐想

飄逸朦朧

委婉幽雅

思緒紛飛

深邃意境

厚重風格

蘊涵哲理

勵志人生

沉迷詩之陪伴

歷練悟新

潛心創作

慰藉感恩知足

趣在其中

不知不覺

消磨了時光

驅趕了寂寞

自我陶醉

享受孤獨快樂



幽撰


如果我註定孤獨終老,

第一,我會利用我學過的英語知識,幫助身邊的娃娃們,免費輔導他們,他們快快樂樂,我就快樂。有一篇英語閱讀理解就是說的一位老奶奶,數學老師退休了,晚年在家輔導學生,免費的,孩子們特別喜歡她,她也很幸福。幫助別人,會產生快樂激素,心情好,會長壽

第二,我會利用自己的心理知識,去免費幫助那些有煩惱的人。但是要幫有心理問題的人不容易,必須是主動求助,不主動求助,我不會主動出擊幫人。因為心理諮詢師行業有個原則,不求補助,就像牙醫,不能看著別人牙疼,就去主動給人拔牙。

第三,只要有精力,身體允許,我會養條狗,和毛孩子開車遊遍全世界,走到哪算哪😊

第四,假如身體部位狀態良好,我會提前簽訂捐獻有用的器官,幫那些需要的人。讓別人替我看世界,一個人一生能救一個人的命,就是最大的福報!


安娜心理諮詢師


一般人很難做到!只能說不患得患失,儘可能活好當下,那麼將來有一天,可能會離“發自內心的快樂和充盈”更近一步。

從網上百度百科中很容易查到楊絳先生的一生經歷。借讀清華大學,留學英、法兩國,曾分別任教上海震旦與清華大學,參加過許多社會活動,通曉英、法、西班牙語,翻譯名著,著書立說。婚姻伴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錢鍾書。經歷丈夫去世的打擊,經歷女兒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涼,但2011年,已經百歲且患有心衰的楊絳先生依然每天讀書寫作不間斷。她的孤獨終老,怎麼看也難以讓人感覺到孤獨。所以,她才有了“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的雋永之語。

活成楊絳先生這樣子的人不多,因為她已將生命的價值最大化了,才有了“發自內心的淡定與從容”的豁達,而我們一般人難以有這樣的成就,所以“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與充盈”只能是一種理想。

不過,為了這樣的理想而努力過好當下每一天,那麼,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將不會再懼怕孤獨終老。

現在,拿起書來,與先哲聖賢,甚至凡夫俗子對話,向他們學習智慧;走出家門,欣賞外界的一草一木,讓身體解放;三五好友小酌,亦能有一句話觸動心靈。

看淡,放下。未必能孤獨終老,亦不懼孤獨終老。


簡塵兮


得三五爛友不如一本好書,閱讀!

沒有健康一切都是浮雲,運動!

兩個人有兩個人的好處也有兩個人的痛苦煩惱,孤獨有孤獨的寂寞也有獨自的快活好處,放下形式,用心感受當下的所有好處。

最後如果只是如果,無緣不求有緣不拒,是對生活的妥協也是對自己的生命的尊重!


淺淺飄過


當我們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有兒有女,我們卻並不一定快樂。真正的快樂並不是建立在這些表象上,而是源自你的內心。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是非題重要的,假如有一天我註定要孤獨終老,我想我不必悲傷,因為有些事情不是我所造成的,也不是我可以改變的。努力工作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金錢,也需要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的存在對這個社會是有用的。當我們被社會需要,被他人需要,我們的心靈就不會故孤單。工作或許有時會枯燥無味,但當我們面對一個真實的靈魂時,則會感到開心,有趣。每個城市都有無數個孤兒院和敬老院,我可以去做益工,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慰籍那些孤獨的心靈,給他們帶來幫助和關懷,當他人露出笑臉的時刻,我想我的內心定時滿滿的幸福。


用戶6977782047093嫣


孤獨終老這個詞,說的好!這世界上誰不是單獨赴死?畢竟這世界上所有最要緊的事都是需要“一個人”來完成,比如生、死,比如思考,比如信仰,比如愛上誰。不過我理解你說的孤獨終老裡透著恐懼,是你臆想的淒涼罷了。人生下來就是來世間體驗生死的,沒有誰會因為恐懼而逃避開的。這個我們活著的世界上,最有效應對終極恐懼的恐怕非信仰莫屬,最有效訓練人心的,恐怕也非信仰莫屬!信仰是一種對自我有要求的、內心修煉道路。藝術和信仰是生活裡真正的奢侈品。

信仰必定是孤獨的,而孤獨也從來沒什麼不好,孤獨是比熱鬧更有意思的活法,前提是需要安靜下來,看清孤獨的真相。

在我們周圍隨便看一眼都能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注重“人脈”,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圈子”,參加不參加一個圈子在內心的評估都是有用沒用,有多少用,這實際上已經屏蔽了我們半數的幸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擁有的越來越多,感到幸福的時刻卻越來越少。所以“有用”是一個非常勢利的思維模式,要想看清孤獨必須拋棄“有用”的思維模式。

藝術是上帝給人類最好的禮物,可以用它來抵禦孤獨,或者不是抵禦孤獨,而是藉由藝術看清孤獨,接受孤獨,在孤獨中更深入更深情地活著!





悠悠青山


如果註定孤獨終老,怎樣讓自己獲得發自內心真正的快樂和充盈?這個問題是人人需要面對和思考的,特別是已經或將要進入老年行列的人,更需要想清楚弄明白,否則,你就不會有快樂和充盈,也不會有安康和幸福。

首先,要以好的心態認識孤獨終老。人人都有孤獨終老的時候,不過,有人會來得早點,有人會來的晚點,有人經歷的會長一點,有人經歷的會短一點。既然孤獨終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我們就沒有必要擔心,更沒有必要害怕,而是要坦坦然然地對待它。記得毛主席談到死亡的時候,不僅沒有半點哀嘆,而是很從容,很淡定的說,我死以後,你們要開個慶祝會,慶祝辯證法的勝利。從紅樓夢的好了歌中,我們也可以增長些悟性。孤獨也好,終老也罷,人生如夢,人生苦短。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不好不了,不了不好。人老了,走了,就都了了,都好了。我們應該以這樣的心態,對待孤獨終老。

其次,要積極應對孤獨終老。對於孤獨終老,有個好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們不能認為規律不可抗拒,就聽天由命,無所作為,消極等待。要在正視客觀規律的同時,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用切實可行的作為,去應對孤獨終老。孤獨的人,可以多旅遊,多會友,多做些對社會對個人有益的事情,從孤獨的陰影裡跳出來。將要終老的人,也不要看落花流淚,觀夕陽傷感,對疾病和終老沒有一點抗爭的行動。要自信,自強,自立,自愛,爭取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要把鍛鍊和養生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力求少生病,保健康,延壽命,慢慢品味夕陽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