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詩是什麼時候有的?

269852880003


五言詩之起源,魏晉以來即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迄無定論。有三種意見。

1,起源於先秦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雲,《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滄浪,亦有全曲。五言久矣。今人黃節《詩學》雲,五言詩者,其源實導於《三百》。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行露》誰謂雀無角云云,僅四句半章。《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雖是全篇,但兩句帶"兮"字,也不能算是純粹五言。五言起源於先秦說,終嫌太過牽強。

2,起源於西漢

此說由與劉勰同時的文學批評家鍾嶸提出。鍾嶸《詩品》雲,逮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蕭統《文選》收蘇武李陵詩七首,皆是五言。徐陵《玉臺新詠》收枚乘九首五言詩。枚又早於了蘇李數十年。則五言起源就更早了。然而此說六朝時即有人懷疑,劉宋時顏延之雲,李陵眾作,元是假託。連劉勰都說,李陵之作,見疑於後代也。枚乘諸作,漢書本傳未收,也不足信。後來,唐劉知幾,宋蘇軾,明楊慎顧炎武,清翁方綱都論證了蘇李五言詩是偽作。梁啟超則斷定,蘇李詩是漢末建安時人作偽。今人吳世昌舉虞姬"漢兵已略地"與漢高祖姬戚夫人“相離三千里"及卓文君《白頭吟》班婕妤《怨歌行》為例,論證"五言詩起源於(西漢)婦女文學"。奈何所舉諸詩均不見於史傳記載,此說也屬無根之談。

3,起源於東漢

此說見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陸馮說,五言詩的起源,應該遠溯於古代詩史上的樂府。民間採來的樂府,大都是東漢時的作品,有許多已是完整的五言,如《上山採蘼蕪》,《十五從軍徵》,這些詩句式整齊,語言流暢,技巧圓熟,是五言詩的源頭。在東漢樂府詩的基碰上,逐漸產生了文人創作的五言詩。目前,許多文學史著作都採用了這一觀點。

五言詩,特別是文人寫作之五言詩,起源於何時,學者專家們頗有異同,著作學者曹道衡說,五言詩“究竟始於西漢還是東漢,也難以斷言。"詩曰:

五言起何時,先秦西東漢。

古今眾專家,各自有高見!

確切做結論,尚待新發現。

諸公若有意,都來作貢獻!








學而時


問題:五言詩是什麼時候有的?

......

前言

五言詩和齊言詩是中國舊體詩的主流,其中的五言詩興盛遠遠早於七言詩,而且五言詩各種詩體的作品都比較多,相對來說七言詩七言排律和七言的古體絕句上就非常稀少。

一、最早的五言詩句

最早出現的五個字一句的詩,在遠古就有了,例如《南風歌》 ,相傳為虞舜時歌唱運城鹽池和人民生活關係的民歌。

陟彼三山兮商嶽嵯峨, 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 有黃龍兮自出於河, 負書圖兮委蛇羅沙。

南風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 ,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

其中“南風之薰兮”就是四言詩加了一個語氣助詞,形成了最早的五言。後來的詩經中也有五言的詩句,《召南•行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小雅·北山》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於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這兩首都是節選的一部分,其實都是雜言詩,中間有一部分五言詩句。

三、成熟的五言詩 來自於漢朝

相傳漢朝最早的五言詩,是蘇武和李陵的酬答詩,韓愈在《薦士(薦孟郊於鄭餘慶也)》中曾經說過: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

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曾經聖人手,議論安敢到。
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東都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文心雕 龍》曰:“漢成帝品錄三百餘篇,不見有五 言。蓋在西漢時五言尤是創體,故甄錄未及 也。五言詩斷以古詩十九首及蘇李贈答為始。

《李陵贈答詩— 與蘇武 》
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四、五言絕句與五言格律詩

五言的絕句和五言的格律詩都出現在南北朝後期, 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古絕句·藁砧今何在》

藁砧今何在?山上覆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近體的五言絕句在南北朝後期也有了《閨怨詩二首 其二》(南北朝·何遜)

閨閣行人斷,房櫳月影斜。誰能北窗下,獨對後園花 。

五言的格律詩也在這個時期出現,永明體就是早期的格律詩,其中陰鏗的《新成安樂宮》是一首完全標準的無言排律:

新宮實壯哉。雲裡望樓臺。
迢遞翔鵾仰。連翩賀燕來。
重櫩寒霧宿。丹井夏蓮開。
砌石披新錦。梁花畫早梅。
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

結語

詩在唐朝達到了頂峰,各種詩體完備,而且湧現出了大量的詩人,七言詩在唐朝才漸漸提高了地位,這以前一直是五言詩獨領風騷。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五言詩指的是一種每一句只包含5個字的詩體,它是一種獨立的詩體,其大概出現於西漢,到了東漢末年才趨於成熟。一般認為,最早由文人創作的五言詩要算是東漢班固的《詠史》。雖然《詩經》裡邊早就存在了五言的詩句,就像《召南.•行露》裡寫的一樣:“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漢魏六朝時期的作品,也以五言為主, 但這並不是五言詩的起源。另外還有秦始皇時期唱的民歌《長城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使用的就是五言。漢代的樂府詩如《江南》、《白頭吟》、《陌上桑》以及《孔 雀東南飛》等用的也是五言。文人五言詩究竟什麼時候出現的,前人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有說法是西漢枚乘、李陵、蘇武、班婕妤等人最先開始創作五言作品,實際上這是不可靠的。現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 詩當為東漢班固的《詠史》,等到東漢末年無名氏《古詩十九首》的出現,則標誌著五言詩已經達到成熟階段。至建安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文學形式,流傳 下來大量的文學作品。而五言詩的基本句式是在四言詩的基礎上每個句子增加一個字,在句子的節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 “二二一”或“二一二”的節拍群。另外,由四言變為五言,句子容量的 增大也有利於增強句子的表現力。《詩品•序》說:“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所以,縱觀歷史上的詩作,還是屬五言詩最多。唐人如李白、杜甫等人也寫有大量的五言古風及五言律絕。


香三少


五言詩(一字叫一言)是在四言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早在巜詩經》中已有少數的五言句子。如召南巜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家室不足。——這是寫一個女人控訴一個男人陷害她的民歌。前四句是五言句子。

五言詩逐漸完整,應在漢代,如巜步出東門行》、巜陌上桑》等。

所以五言詩,在漢代以前就有,在漢代形成完整,在魏晉南北朝時有了長足的發展。在齊武帝時期開創了"永明體",對五言詩更注重了聲律,出現了對偶句式,有了固定的平仄和韻律,也就是說有了十分嚴密的格律。

五言詩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進了詩的殿堂。


平安行者3


五言詩是指每句五個字的詩體。他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大約起源於西漢而成熟於東漢末年。應當強調的是,《詩經》中早已出現五言句子,如《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今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當為東漢班固的《詠史》,東漢末年無名氏《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誌著五言詩達到成熟階段,到了建安七子及魏晉南北朝,五言詩已達‘文詞之首’。


隨心所欲23826


五言詩是由四字的古詩發展演變而來開始是在詩經四個字的基礎上加一個語氣助詞而行成雜詩和五言詩。最早在西漢時就有了在唐朝以前得到完善。在唐代有了五言和七言絕句。後來又完善了五言和七言格律詩直到現在。


王正孝


五言詩是漢朝時形成的。


清心150021449


西漢和東漢之間產生的,,,


金龍逸


正式興起,在漢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