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該不該後悔?後悔真的有用嗎?

煙竹塘風情


後悔有用,知道自己沒有把事情做好,以後一定要把 事情做好,不要在做出自己 後悔的事情





健軍88


後悔、內疚與自責

後悔,是意識到現實狀態不如假設中可能的狀態好,而後產生的一種痛苦狀態。這是一種常見的負性狀態,這會消耗心理能量和資源。後悔可以讓我們吸取教訓,從而在以後類似的情況下做出更好的選擇。十多年前,當時我剛去重慶上大學,有一次在公交車的後排,看到前面幾個小偷相互掩護,偷走了一位女士的錢包。當時我非常緊張,心砰砰直跳,但始終沒有勇氣站出來阻止他們。幾年前,當我有機會去學習拳擊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報名參加,或許在我心底,那件事情我仍然耿耿於懷,我渴望有一定的能力去阻止某些事情,讓我自己不再後悔。

然而過於沉溺於後悔的狀態之中,反覆地沉思,卻也是引發消極情緒和消極思維的原因之一。通常會認為,那些精於計算,特別是完美主義者,容易產生後悔的情緒。而那些生性隨意,坦率大方的人,不容易產生後悔情緒,所以對於我來說,通常是很少處於後悔之中。

另外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不做”比“做”更容易引發後悔,其中的可能之一是因為“做”的勇敢行動比“不做”的懦弱行動更值得肯定。很多人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當遇到某些挑戰或者抉擇的時候,我們最終選擇去做某些事情,理由便是不讓自己將來後悔。

多年前,我大學畢業之後,便進入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然而在那裡我覺得格格不入,無法安心。後來我不顧父母的勸阻,執意離開廣州而前往深圳。然而我在深圳經歷過很多糟糕的事情,在我30歲的時候,變得一無所有。我的父母也曾經問過我是否後悔,我心裡總是默默想起老羅斯福的一段話:

“榮譽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拼搏的人 (Man in the Arena) ,榮譽不屬於那些批評家,不屬於那些指出強者如何跌倒或者實幹家哪裡可以做得更好的人。榮譽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拼搏的人,屬於臉龐沾滿灰塵、汗水和鮮血的人,屬於頑強奮鬥的人,屬於屢敗屢戰但還擁有巨大熱情和奉獻精神的人,因為沒有努力是沒有錯誤或缺點的,榮譽屬於投身於有價值的事業的人,屬於敢於追求偉大夢想,最終取得偉大成就或者雖敗猶榮的人。這樣,他的位置,將永遠不會和那些靈魂冷漠膽小而不知勝敗的人在一起。”

與“後悔”類似的情緒還有“內疚”,但內疚感通常是由於自己負有一定責任的事情引起的。一個缺乏內疚感的人,不易對自己的過錯經常反省,很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錯誤,這將阻礙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以及責任心的發展。自責則是過去錯誤產生的內疚感帶來的一種痛苦情感,因個人缺點或錯誤而感到內疚譴責自己,是自我反省的一種形式。

誠然,有益的內疚,目的是讓自己修正自己的行為,而破壞性的內疚,可能導致自我懲罰或者自我逃避、自我貶低、自我毀滅等不良後果。數年前,當我跟一些抑鬱症患者朋友交流的時候,我發現這些人通常都有過於明顯的內疚和自責的情緒,常常把原本不屬於自己的過錯歸咎於自己,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強加於自己。而更令人同情和惋惜的是,某些人利用了抑鬱症患者的內疚感操控他們,從而使情況變得更糟。

如何建立良性的內疚感和自責感,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自我界限和自我接納。

自我的界限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包括我所說的話,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設定方向,讓自己開心。我無法讓他人開心,我無法讓他人戒菸,我無法讓自己的孩子成功——事實上,我無法讓他人做任何事情。如果我選擇幫助他們,我就會引導自己的行為。這樣他們就能有很好的機會來完成我希望他們完成的目標;但是他們的成就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建立諸如這樣的界限是達到超脫的第一步。

我們只需要對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負責。我們無須對我們的長相、我們的家庭關係、我們的智力水平負責。我們無須對別人有怎樣的感受負責,除非是我們的行為導致他人產生這樣的感受的。我們沒有義務讓別人快樂,但我們有義務令自己開心。我們有時候可以自私,可以先想到自己的;如果我們不斷的自我犧牲的話,我們就是在對自己不負責任。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管自己,誰又會管我們呢?

這種自我界限在家庭關係中尤為重要。在今天很多的親子關係的矛盾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父母對界限認識不清,強行用自己的意志去幹涉子女的事情,而最終對親子感情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關於這方面更多內容,請參考親子關係章節。

自我接納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面,當我們明白界限,確立了自己的責任之後,我們還必須明白,世上的很多事情,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個人的努力固然很重要,但運氣和機遇往往更重要。所以在遇到失敗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我接納,允許失敗。更何況,如果不能允許自己的失敗,就往往不敢大膽嘗試和採取行動,也更有可能喪失機會。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這部電影,當心理輔導專家桑恩(羅賓·威廉姆斯扮演)對威爾反覆說“It’s not you fault”,我的情緒彷彿立刻被感染,忍不住淚流滿面,不能自已。威爾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過很多糟糕的事情,特別是在他年幼的時候,但那時他沒有能力去改變,卻造成了他對自己強烈的內疚感。幸運的是,威爾遇上了同樣有坎坷經歷的心理輔導專家桑恩,並在他的幫助下,最終與自己和解,對自己的過去釋懷。

那個時候正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刻之一,創業的公司持續虧損之中,愛情也正經歷著分裂。多年之後,我才明白,那句話對我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我們努力向前,但結果卻又令我們很失望,這種感覺的確讓人難受,但我們也要記得對自己說:It’s not my fault。


我是生命的意義2014



Forever戀72961820


後悔有時候有用有時候沒用,有用的分什麼事,沒用的分年齡。年輕人的後悔尚可彌補,重新開始,老了就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常說的“等你老了後悔就晚了”就是這個意思。

為什麼說後悔有用呢?比如有人溺水,你很想去見義勇為但卻不會水,你也許會後悔:小時候父母逼著我學游泳卻沒學,這要是自己落水了可咋辦?明天一定去學會游泳!比如你因為一句可說可不說的話得罪了領導,肯定會後悔,下次或以後就學懂得了什麼是謹言慎行。

後悔也是一次檢討、反省自己的過程,凡夫俗子都有後悔,聖人也不例外,不然,何來“每日三省吾身”?後悔說明了醒悟,也是克服挫折,不斷修正自己的必要途徑。

但後悔也有沒用的時候,也就是“追悔莫及”,沒有了挽回、重來的機會。比如當體會到了吸菸的危害卻戒不掉的時候,就會後悔:當初要是不學抽菸就好了!比如孩子淘氣時再加上當時心情不好就打了孩子,事後不後悔?那麼下次就會注意剋制。

知道後悔的人,是能客觀對待自己的人,通過反省自己,不斷提高自己,進而完善自己。比較一下看,是一意孤行,不撞南牆不回頭好呢還是後悔當初從而修正自己好?答案是肯定的。

人的一生,沒有後悔是不可能的,有的追悔莫及,有的還可重來。重要的是:會不會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侯爵不喝二鍋頭


我真的後悔了,把買給她的手機拿回來了,可是我們的感情就此打住了,她再也和我沒有交集了,後悔7月30號晚上,如果不是自己衝動去找她,要是當初理智一點也不會這麼僵,但事情發生了,前兩天她說她當初差點就跳樓了,我在她算個什麼……現在真的回不去了,只能往前走了,感情真的讓人心累,,


似水流年64051


後悔

是人為過去做錯的事情感到遺憾和愧疚的統稱。美國心理學家Kahneman 和 Miller將這種想法稱為“反現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我們在腦海中虛擬了一個假設結果,用來跟現實比較。

先讓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不做

Paul先生擁有糖果公司的股票。去年,他曾經考慮把糖果公司的股票,換成麵包公司的股票。但由於擔心風險,他放棄了這種想法。如今,麵包公司股票上漲了。Paul先生在當時如果換了麵包公司的股票,就會賺得1200美元。可惜他沒有這麼做。

Geo先生擁有面包公司的股票。去年,他把麵包公司的股票換成了糖果公司的股票。如今他發現,要是當初沒有換糖果公司的股票,而是仍然保留麵包公司的股票,就會賺得1200美元。可惜他換了。

你覺得,他們兩個誰會更後悔?

你選的是Geo先生,對嗎?大多數人做出了和你一樣的判斷。實驗中,92%的調查對象認為Geo先生更加後悔。但是你注意到了嗎,Paul和Geo先生的損失是相同的——他們都損失了1200美元,而且手中同樣擁有糖果公司的股票。為什麼客觀狀況相同的兩個人,我們會普遍認為一個比另一個更後悔?Kahneman 和同事Tversky在1982年完成了這個股票故事的實驗。

他們由此總結出後悔的“做-不做規律”:如果結果讓人不滿,當我們可以選擇做或不做時,做要比不做產生的後悔情緒更加強烈。隨後的幾十年間,心理學家們在不同國家重複了多次類似實驗,都獲得了相同的結果。

接著闡述一下,後悔的利弊。

利:後悔有反省的意義在裡面,知道應對有失當的地方,企圖修正這個出發點沒問題,重要的是把努力放在下一次應對上,而不是卡在過去

弊:後悔是人為過去做錯的事情感到遺憾和愧疚的統稱。作為一種強烈的負面情緒,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對人的生活產生影響,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茶飯不思、失眠等狀況。雖說常言道時間是最好的藥,但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過於寶貴。

而往事不可追,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除了應當吸取教訓之外,應當如何排解這種負面情緒?

1. 提醒自己,另一種選擇很可能更糟

後悔產生於我們將美好的假設與糟糕的現實比較。你需要反覆提醒自己,用頭腦中的幻想和現實比較並不公平。

2. 為了人生的後悔最小化,大膽地選擇去做吧

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後悔的時間性模型”嗎?研究的結論簡單來說,做了後悔一時,不做後悔一生。

3. 尋找已有結果的積極意義,讓自己快樂起來這可不是自我催眠。

治標法:

1.一件件地羅列你人生中令你後悔的事,寫出後悔的原因和原本可能的結果,在批評自己的同時和自己的過去達成何解。

2.把能彌補的後悔儘量彌補,比如曾因為小事對父母發過火,無論隔了多少年,現在道歉也不晚。

3.無法彌補的過錯,就總結並牢記這些令你後悔的原因,時時反省自己,叮囑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便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二、治本法:核心:改變自身失敗導向的思維方式與消極處理問題的心態。

簡單地說,那就是,世上根本沒有什麼事是值得後悔的,無論你在過去做了什麼,你都不需要在現在為之後悔。

原因:1.選擇的結果是不可知的,人生並不是只有對和錯兩個選項。就算你能回到過去重開一次,你也無法保證你新的這個選擇就一定會引向更好的結局,其後不可知的因素依然很多。

2.你現在這一刻的狀態是你之前所有選擇累加的結果。當你在後悔於過去某件事時,你其實是把現在的不利因素統統歸咎於過去的某一或某幾個選擇。但事實上你現在身邊那些有利的因素也要歸功於你當初的那些選擇。你不能選擇性地忽視掉它有利的那部分。所以後悔過去就等於全盤否定現在,而這顯然是沒有意義的。改變了心態之後,人生會更加輕鬆,你可以試著用打遊戲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一生。無論是幸運的經歷,還是糟糕的經歷,從某種程度來說都是你獨一無二的體驗。遇到好事,那就是以後吹牛的談資,遇到壞事,那也是買到了教訓,避免以後更大的危險。如此想來,後悔這種情緒就再也不需要了。這就是: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理竹先生


等你反醒了,才後悔人生不能玩世不恭。

等到年老了,才後悔年輕時一無所成。

頭破血流了,才後悔怨自己一意孤行。

工作丟掉了,才後悔自己沒學到本領。

你不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

有些後悔,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心服口服;

有些後悔,是白白錯失了機會和緣分,內疚一生。

寧願做過了後悔,也不要錯過了後悔,

一切過去了,就無法挽回,

就讓它無所謂絞痛著心,平靜的去接受這結果,

哪怕粉身碎骨也別抱怨誰。

苦了,才懂得滿足;敗了,才體會成功;

錯了,才知道後悔;煩了,才理解寬容。

總有起風的清晨,總有絢爛的黃昏,

總有流星的夜晚,給自己一份灑脫,

學會對自己說:生活,沒什麼大不了。

有些傷痕,劃在心上,

那怕劃得很輕,也會留駐於心,

生命中,似乎總有一種承受不住的痛,

有些遺憾,註定了要揹負一輩子,

生命中,總有一些精美的情感瓷器在我們身邊跌碎,

然而那裂痕卻留在了歲暮回首時的剎那。

別擔心,一切都會好的。

別害怕,天是不會塌的。

別後悔,誰都會做錯事。

別傷心,生活是美好的。

別失望,機會還會有的。

別放棄,堅持就有希望。

別勉強,順其自然就好。

別生氣,學會寬宏大量。

痛定思痛,好好的把握住現在,

不要讓現在再離我們而去,

現在就在我們身邊,

想去做什麼就立即行動起來,

放下手中的一切,勇敢的去做,

去面對,不要再給自己套上枷鎖。

有淚,自己流;有苦,自己受。

沒人理解,自己努力;沒人幫助,自己盡力。


曉評公文


人可以後悔,但不可自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總沉浸在後悔之中,那將一事無成。

對於後悔之事,要慎重的對待,有些無所謂的小事就讓它煙消雲散。而有些後悔的事已經無法挽回,你只能認輸,牢記教訓,就當教了學費吧!另外一些後 悔的事,就要伺機而動,準備東山再起。

總之後悔應該成為 我們行前進的墊路石,而不是負擔。

人不在後悔中掘起,就會在後悔中滅亡。





泰山124453211


人難免會遇到一些後悔的事,這有時真的不怪你,只是在當時情景下,有更好的選擇或者不得已的選擇而已,雖然過後會感覺自己有點傻,但相信如果你還是當初的你,可能你還會做那樣的決定。都說世上沒有後悔藥,怎麼辦呢?

一種是挽救。挽救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順勢性挽救。看看會有沒有機會吸取教訓,靜靜等待事情的轉機,再採取措施逆轉,讓自己彌補回來;一種是替代性挽救。失之西隅收之東隅,禍福相倚誰也說不清。讓自己在這邊沒有找到機會,就到那邊去看看有沒有花開。沒有聞到梔子花的香味,可能你找到桂花的味道,這同樣是一種心理補償。

二是接納。接納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自己對自己心理的一種尊重吧。人生起伏,總有百般滋味在心頭,一曲高歌總離不開宮商角徵羽,不管怎樣的感受,都是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組成。就像很多的心靈雞湯裡面的話,感謝失敗感謝敵人之類的,人生猶如過客,匆匆瞬間去,如果沒有後悔的事,也許是一大遺憾。恰如年少如果沒做過輕狂之事,未免有些單調無趣了。

三是放棄。明知不可挽回了,就不必再去多想,想也白花精神,勞心勞力的幹嘛?後面的路還長著,猶如四季輪迴,每個時段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風景,眼朝前方,珍惜現在。

總之,生活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後悔既可以是一副苦藥可以是一副良方。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只要別讓自己生活在自哀自怨裡就好。或許你現在感覺後悔的事過段時間你有一種“幸虧當初沒有做這樣的決定”的感覺了。

關注“鵜鶘心理”頭條號,用心理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鵜鶘心理


談後悔,自己年少不知悔,天天無所事事會,無心向學玩玩去,一事沒成變後悔,現在只能獨懺悔,悔恨當時什不會,搞到天天眼落淚。哎!呀!唷!豈能有早知?那麼沒乞衣(乞丐),天天沒所依,只有件破衣。哎!呀!唷!握草!臥槽!怕未!ヾ(●´∇`●)ノ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