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對聯文化一直被視作傳統文化的瑰寶,不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文人墨客,或是平民百姓,對對聯文化都是情有獨鍾。對聯文化,歷史悠久,根據最早的歷史記載,對聯一開始叫做楹聯,是刻在桃木之上,所以又叫桃符。

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後來人們覺得刻字的方法太過麻煩和繁瑣,於是就改成了用筆書寫的方式。隨著我國造紙術的普及,更多用毛筆書寫的對聯成為了主流,漫漫地,楹聯這個叫法也逐漸的淡出了我們的視線,改成了對聯。

對聯分為上下兩聯,上聯叫出句,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問題句;而下聯叫對句,就是根據這個問題所想的答案。對聯在字數上要求對等,上聯多少字,下聯也要用相等的字數,這是規範要求。還有一點,對聯講究平仄押韻,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一個字都有四個讀音,一聲和二聲為平調,三聲和四聲為仄調。只有平仄押韻的對聯,讀起來才朗朗上口。

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上面說的都是對聯的基本功,其實判斷一副對聯的好壞,主要還是要看意境。一副有深意的對聯,往往是一語雙關的,或者能夠引人深思,可以聯想到其他方面,感悟人生。既滿足平仄協調性,又意境悠遠,才是一副好對子。

早在唐朝,對聯文化就發展得如火如荼,成為文藝青年茶餘飯後的娛樂方式。到了宋代,更是炙手可熱的文娛方式。歷史上的大才子蘇軾,在對聯文化中就運用得極為巧妙,就連蘇軾的妹妹蘇小妹,也十分喜歡對對聯,根據《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中記載,我們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細細品讀之後,真是讓人開懷大笑。

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有一天,蘇東坡和一群和尚出去遊玩,蘇小妹在旁邊亦步亦趨的跟隨,一行人走到了一條河邊,看見一個和尚在江中游泳,江水波動,和尚的光頭在水中上下沉浮,好似一個光滑的圓球滾動雖江水滾動。蘇小妹在旁觀看,興趣盎然,一時間就來了靈感,她脫口而出一句上聯“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滾葫蘆”。

這時有位和尚走了過來,看蘇小妹拿自己的師兄弟開起了玩笑,就心想一定要找回來。一行人繼續前行,在路旁有個嬌子路過,那嬌子的轎簾是青色的,裡面隱約可以瞧見佳人端坐其中,於是那和尚便對出了下聯“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藥”。

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蘇小妹聞聽之後,哈哈大笑,稱讚那和尚才思敏捷。待到他們遊玩後回到廟中,恰巧佛印也在。蘇軾與這位佛印和尚是最好的朋友,他們一起研習佛法,吟詩答對。佛印也經常去蘇軾家做客,一來二去,和蘇小妹的關係也好了起來,鬥起嘴來也是百無禁忌。

佛印看蘇小妹來到,就想調侃她一番,於是說道“女施主,我這裡有一聯,不知道你敢接招嗎?”蘇小妹聽佛印這麼問,豈肯示弱,當然欣然接受。於是佛印說出了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

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蘇小妹聽到這個對聯,略加思索,就知道此對聯“不懷好意”,一時間臉就紅了。,但是又想,你一個出家之人都敢說,我又有什麼不敢對地,想到此處,蘇小妹的下聯脫口而出“二憎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蘇小妹的這句下聯一出口,當真是語驚四座,語句精妙,聯語又絲毫不遜於和尚的上聯。佛印和尚聽到這句下聯羞愧不已,連連搖頭擺手,自認失敗,臉上隨即紅了起來。

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不得不說,蘇小妹的這副下聯,用意頗深,而且對仗工整,如此巧對,堪稱經典。這段歷史故事被記載下來,後人每每品讀之餘,都讓人忍俊不禁。


  • 今日話題:如果你在場,上聯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你能想出合適的下聯與之相對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展現自己的才華,說不定也能萬古流芳呢!

文 | 國學大觀園

參考文獻 | 《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

和尚出上聯: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蘇小妹巧對下聯,堪稱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