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讀詩詞:圍觀唐宋八大家如何“過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從古至今,已經形成了特殊的春節文化。置辦年貨、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已經成為過年日常,可是在古代交通不便,交流只能靠信件的年代,古代的文人們如何過年呢?過年又發生了什麼新鮮的事?今天我們來說說發生在唐宋八大家身上的過年趣事!

春節讀詩詞:圍觀唐宋八大家如何“過年”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都是文人,我們就從詩詞說起:

韓愈埋怨春天來得晚

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他年少時父親和兄長就離世了,由嫂嫂撫養長大,自立自強,養成了百折不撓、剛正耿直的性格,詩風以雄奇險怪為主,雄渾震撼,很有氣勢,其中耳熟能詳的就有“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

然而有一回過年時,因為韓愈正在修纂國史,過年不能回家鄉,留在了北方,天寒地凍的春節裡,韓愈寫下了一首詩埋怨春天遲遲不來,道盡了北方的人們對於春天的期盼:過年好,不冷就更好了!

春節讀詩詞:圍觀唐宋八大家如何“過年”

雪中綠意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

大年初一的時候,人們還在苦熬漫漫寒冬,奈何新年來了,春天怎麼還不來?直到二月初才看到綠草冒出了新芽,總算是看到了一點春意,白雪卻嫌棄春天來得太晚了,紛紛揚揚飄進了庭院中,穿過那些樹木,好似春天綻放的飛花,頗有點“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味。

柳宗元寫詩贈友

柳宗元是北方人在南方過年,在他做柳州刺史的時候,有朋友曹侍御春節期間經過象縣做了首詩寄給他,柳宗元於是寫了一首小詩回贈,深深懷念友人,恨不能相見!史料記載柳州與象縣距離不遠,為何不能相見估計是有難言之隱,柳宗元的春節是帶著遺憾的孤獨又無可奈何的!

春節讀詩詞:圍觀唐宋八大家如何“過年”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站在破額山前,看碧綠清澈的柳江滔滔;想起了那木蘭舟上,我遠去的好友。春風和暖,瀟湘兩岸,芳草叢生,蘋花盛開,如果我們能夠於此時相見,應是極好,可惜卻辦不到。就算是想採些蘋花送給你,身為逐臣的我仍沒有什麼自由可言!

歐陽修春節去遊玩

在宋朝,春節就放假七天了,分別是大年初一前後三天,元宵節也有七天假期,合起來有半個月了。特別是歐陽修在滁州任父母官時,每年臘月二十“封印”,回家過年,只要在正月二十那天趕回衙門“開印”辦公就行。北宋慶曆六年的春節假期,他就去遊山玩水了,非常悠閒,寫下了著名的《遊琅琊山》:

南山一尺雪,雪盡山蒼然。澗谷深自暖,梅花應已繁。使君厭騎從,車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間。長松得高蔭,盤石堪醉眠。止樂聽山鳥,攜琴寫幽泉。愛之慾忘返,但苦世俗牽。歸時始覺遠,明月高峰巔。

如同忙於工作的世人,在假期終於過上了悠閒的生活,何況假期還那麼長,怎麼不令人羨慕!琅琊山上的風景好,春雪融化,梅花綻放枝頭,棄馬步行於山林之中,看青松挺拔,怪石嶙峋;聽山中鳥鳴,泉水叮咚響,或帶上一把琴,於靜謐山間彈奏一曲。

春節讀詩詞:圍觀唐宋八大家如何“過年”

這樣的生活讓人嚮往不忍離開,奈何世俗還有瑣事牽絆,離開後才發現我離那樣的生活是多麼的遙遠,只記得那明月高高的掛在山巔。足見歐陽修對於官場生活的厭惡,正如在《醉翁亭記》中寫到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三蘇過大年,酒與肉不可缺

蘇洵、蘇軾、蘇澈,父子兄弟號稱三蘇,佔據唐宋八大家其三,蘇家過年又發生了怎樣的趣事?

世人皆知東坡居士好美食,妥妥的高級吃貨一枚,不僅好吃,還會做,有“東坡肉”聞名於世。東坡居士雖然酒量不好,在被貶儋州時,曾在新年之際用天門冬釀製成功了天門冬酒,流傳至今。蘇家兩兄弟都寫過除夕的詩詞:

東鄰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 節選蘇軾《別歲》

吾道憑溫酒,時情付擁爐。 南荒足妖怪,此日謾桃符。 節選蘇轍《除夕》

春節讀詩詞:圍觀唐宋八大家如何“過年”

過年的時候就該備齊了酒,割足了肉,盡情的歡享,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圍坐在一起,懸掛起那桃木符,祛災避禍。三蘇各有仕途,雖是父子,相聚時日不多,能有機會一起自然萬分珍惜,否則只能寫詩寄託了!

王安石除舊迎新的喜悅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主張熙寧變法,剛剛拜相之初,見到家家戶戶忙著過年,元日的熱熱鬧鬧,萬象更新,新年伊始,有感而發《元日》,充滿了歡快喜悅,積極向上。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那陣陣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春風送來溫暖,人們暢快地喝著自家釀的屠蘇酒。日出東方照亮了千家萬戶,人們紛紛拿出新的桃木符換下了去年的舊桃符,節日的氛圍喜氣洋洋。

春節讀詩詞:圍觀唐宋八大家如何“過年”

在王安石的心中,這初升的太陽不是普通的太陽,因為變法象徵著新生活的開始;這新桃符不是普通的桃符,象徵著詩人對於變法將會給人們帶來美好生活的信念!

曾鞏過年邀朋友賞花

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認同歐陽修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作為著名的文學家,他同樣寫過新年的詩詞《正月六日雪霽》:

雪消山水見精神,滿眼東風送早春。 明日杏園應爛熳,但須期約看花人。

春節讀詩詞:圍觀唐宋八大家如何“過年”

冰雪融化後,山山水水都有了自己的精氣神,東風送來春天的氣息,曾鞏猜想明天的杏花應會開得很是燦爛,不過得提前約好一同去賞花之人,一個人多無趣啊!從詩中就能體會到詩人閒適自在愉快的心情,可以想象一下明日一起去看花的那個詩人的朋友,也許也是喜好詩詞,賞花之時沒準詩興大發了呢!

圍觀唐宋八大家過年所遇所感,把我們帶進了濃濃的新年氣息當中,體會著那深深的詩情畫意,那是獨屬於那個年代的文化與傳承。

雖然如今的社會缺乏那樣的文化氣息,卻是不同土壤孕育的多樣文化,我們同樣有著豐富的過年趣味,我羨慕著古人的文采以詩傳情,古人得知興許會羨慕我們的方便快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