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麻雀》這篇課文該讓孩子學些什麼?

週末輔導孩子語文作業。兒子學習的是第16課《麻雀》和第17課《爬天都峰》。

老師早已在微信里布置了週末作業,共有三道題目:①背誦16、7課課文;②整理16、17課學習筆記;③根據第五單元《生活萬花筒》打一篇作文草稿。

老師要求背誦這兩篇課文,可是教材裡沒有這樣的要求,不知道老師讓學生背誦這些課文的目的是什麼?據說這所學校好多語文老師都要求學生背誦所有的課文。

小學四年級《麻雀》這篇課文該讓孩子學些什麼?

整理學習筆記,就是把一類生字、二類生字帶拼音組詞分別寫幾遍,寫反義詞,寫近義詞,寫多音字,寫課文段意和中心思想。積累生字詞無可厚非,但是讓學生寫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不知用意何在。

打作文草稿,可是老師並沒有結合課文閱讀給孩子們指導寫法,只是信天游式地佈置一道作文題目了事。

我翻看了兒子的課本,課文旁邊批註的全部是老師的講解。也就是說,語文課堂還是老師講學生記的模式。老師講近義詞,講反義詞,講多音字,講段落大意,講中心思想。

這樣的課堂,學生們只能支起耳朵來聽課!這還是一所城區的中心小學。

《麻雀》這篇課文該讓孩子學些什麼?

單元提示提出的要求很明確:

一、瞭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

二、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

這就告訴我們:《麻雀》這一課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孩子們瞭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

怎麼教?

積累詞彙當然是首要的。但不是課文學習的重點。而且字詞的學習是要讓孩子們養成獨立、自主識字的習慣,絕非自始至終是老師牽著走。

課文閱讀也絕非老師照著教輔資料教參講段落大意,講中心思想,這些不是知識。而是要:

首先,讓孩子們能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事件。

其次,讓孩子們搞清楚要把事情寫清楚,就要交代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並在課文中找出或者概括出以上要素。

小學四年級《麻雀》這篇課文該讓孩子學些什麼?

第三,抓具體句子,引導孩子們在語言文字中出生入死,品味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寫生動的。

比如作者寫獵狗攻擊小麻雀的文字: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可以把這幾句描寫文字改為:

獵狗想吃掉小麻雀。

然後引導學生對比揣摩,哪一句寫清楚了,寫具體了,寫生動了。

最後讓學生們練習仿寫幾句話,這樣就把讀寫結合起來了。

第四,總結寫法: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這樣就為學生寫作奠定了基礎。

筆者以為,教師這樣教,學生這樣學,課堂才有效,學生才能學到真知,語文能力才有提升。

一家之言,歡迎賜教。

2019年11月16日

小學四年級《麻雀》這篇課文該讓孩子學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