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蜀國的權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依黛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於桃園結義,雖然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他們三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是生死之交。因此,關羽在蜀漢國內的權力僅次於劉備,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他在蜀漢是名副其實的二把手,超過軍師諸葛亮,從這幾點分析如下。

其一,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是蜀漢武將第一人。

公元219年,劉備奪取漢中,進位為漢中王,大封文武大臣。其中,武將成就最高的有五人,分別為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關羽位列第一,是眾武將之首。當時,其餘四人,還有諸葛亮,都未對此提出異議。

這說明,不但三弟張飛認可,就連軍師諸葛亮也認為五虎上將之首非關羽莫屬。至於趙雲、馬超、黃忠,他們作為後來歸附的,還沒資格對關羽指手畫腳。關羽的五虎上將之首,不是憑藉關係上位的,而是根據實際戰績評定的。他曾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為劉備出一份力。在奪取長沙時,關羽與黃忠大戰三次,為奪取長沙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羽還看不起並列五虎上將的馬超和黃忠。他聽說馬超歸順劉備後,便想入川和馬超大戰一場,分出高低,幸虧諸葛亮靈機一動,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才將其勸阻。關羽對“老兵”黃忠與自己並列為五虎上將,非常不滿,對此大放厥詞。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雲長問:“那五虎將?”詩曰:“關、張、趙、馬、黃是也。”雲長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遂不肯受印。

其二,關羽作為劉備的二弟,猶如王爺一般。

想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一個頭磕在地上,三人之間的感情已經超過親兄弟了。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那麼關羽和張飛就是二王爺,三王爺,也是貴族。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時,如果關羽還活著,那麼他就是皇上的弟弟了。在古代,白手起家的皇帝也不在少數,這些皇帝在當皇帝前,都有自己的結拜兄弟,好哥們。

他們在當皇帝后,是不會虧待自己的這些哥們的。如漢高祖劉邦,他崛起於微末之間,有樊噲等一幫子兄弟。又如朱元璋,有淮西二十四將等人。總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關羽作為劉備最親密的戰友兼兄弟,在劉備飛黃騰達後,是會跟著發達的。事實上,關羽跟著劉備,也確實輝煌騰達了。他跟著劉備,做到了荊州主帥的位置,已經難能可貴了。《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如下: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

其三,關羽坐鎮荊州,封疆大吏,權勢極大。

在劉備、諸葛亮、張飛等人先後入川,為開闢新的根據地奮鬥去的時候,關羽作為劉備最信任的大將,坐鎮荊州。我們知道,正史上,荊襄一共有七個郡,其中曹操佔據南陽郡和南郡,孫權佔據江夏郡,而劉備佔據了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等四個郡,是非常大的地盤。劉備在赤壁之戰後,是三方中佔據荊州最多的。

當時,劉備以公子劉琦的名義佔據的,名正言順。後來,孫權又將周瑜打下的南郡借給劉備,劉備幾乎佔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盤。因此,關羽坐鎮的荊州,是地盤很大,兵精糧足的。他是蜀漢在外的封疆大吏,是一方統帥,權勢極大。

總結:關羽是劉備一個頭磕在地上的二弟,是蜀漢元老。他們是同生共死的戰友,為了復興漢室江山,奮鬥了一生。因此,關羽在蜀漢集團內部,是當之無愧的二把手。他在蜀漢的地位,掌握荊州兵權,假節鉞,超過諸葛亮,僅次於劉備。

魁哥說歷史


  • 關羽是蜀漢的二把手,按照現在的名詞來說,就是蜀漢中央政治局常委,蜀漢中央軍委副主席。蜀漢中央國務院常委,蜀漢國防部部長,蜀漢中央副主席兼蜀漢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兼荊州軍區總司令,荊州常務委員會荊州牧,荊州省委書記兼省長,荊州公安部部長,擁有假節鉞的權利,除了劉備,蜀漢所有人員都歸他節制,握有生殺大權,大將軍一職如果關羽不死,也是他的,關羽是蜀漢唯一擁有假節鉞的官員,諸葛亮,魏延,張飛,馬超只有假節的權利。

關羽是蜀漢名副其實的二把手,地位遠在諸葛亮,張飛之上,是五虎將之首,坐鎮荊州的封疆大吏。是蜀漢三大軍區荊州軍區的司令員,另外兩位是閬中軍分區司令員張飛,漢中軍分區司令員魏延,張飛,魏延聽從關羽調遣。關羽還是蜀漢唯一的海軍司令員,統領蜀漢水軍。


關羽事實上就是東漢末年坐鎮荊州的一方諸侯,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抓住有利戰機,發動了襄樊之戰,威震天下,逼得曹操差點遷都,後來曹操孫權聯手,使我們的關二爺腹背受敵,才致使英雄末路敗走麥城而封神。


關羽就是蜀漢的二把手,這點毋庸置疑。



約定9521


除劉備之外,絕對的二把手。

第一,蜀漢江山基本上都是他和劉備一手打下的,除了劉備,沒有人能夠鎮住關羽。

其二,鎮守荊州,本就是替劉備管理半壁河山,也是劉備的大本營。

其三,雖然是漢壽亭侯,偏將軍,卻有實權,比很多將領的空頭頭銜都有用。


李治亞文史博客


關羽的權力,如果真排,他要排到第四第五的位置。

權力的遊戲,都有規矩,而且規矩分明。

作為一個朝廷,權力的核心是皇帝。

其次是丞相,如果有的話。

再次是三太,太傅,太保等。這種都是榮譽職位。

再次是三公,司徒,太尉,司空。

再往下,文臣有文臣的序列,武將有武將的序列。

各州郡的,州牧和太守,都督等,都有分別。

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長官,掌握一個州的軍政大權。當然,這個州有些水分。荊州最大的郡,南陽郡不在管轄範圍內。南方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與東吳平分。

蜀漢的旗下,還有益州、巴州等。但荊州格外緊要,關羽的權限也格外大。

關羽的排名,要排在諸葛亮、法正、許靖等人之後。

這個排名,還可以從勸劉備稱帝的文書來判斷。

在上表中,諸葛亮排第五,關羽排第六。

這是一個參考。

當然,從實權來說,關羽能排到第二第三的位置。他能集結軍隊,召集糧草,發動戰爭。

這種能力,除了劉備本人,和諸葛亮,沒有其他。


蕭十三郎說三國


在《三國志》中,五將傳中,關羽排在首位。這就說明了關羽在蜀國的地位。關羽是武將之首,諸葛亮是文臣之首。這是劉備的安排。

不過要說權力,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劉備建立的軍政體系內,劉備是老大,其他的人都是垂直於劉備,難有橫向的高低之分,即便是關羽也不例外。

關羽早年就追隨劉備,史書上說劉備對關羽極為信任,史書說劉備與之“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再加上關羽勇冠三軍,萬軍之中斬顏良,世上罕有其匹。

在治軍方面,關羽也有獨到的一面。而且到荊州之後,關羽學習訓練水軍,成為劉備陣營中,熟知水軍韜略,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

在文化方面,關羽喜讀《春秋》,有忠義之心,對漢室忠心耿耿,至死也以漢室封的“漢壽亭侯”為驕傲,至死不改。

諸葛亮在出山前,對劉備陣營的人物就瞭如指掌。他知道關羽對於劉備陣營的重要性。因此,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專門為關羽留下了一個位置。以一上將將荊州之眾以向宛洛。這個上將就是關羽。

因此,在劉備同意採用《隆中對》作為自己的戰略規劃時,關羽就被賦予了鎮守荊州的任務,也埋下了關羽悲慘的命運。

在劉備取西川的時候,關羽被留下鎮守荊州。史書記載:

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

到劉備平定漢中,進位漢中王時,又對關羽進行了封賞: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這個封賞非同小可。在劉備的陣營中,假節鉞的人只有關羽。這使得關羽擁有了先斬後奏的權力。從這一點來說,關羽在名義上已經成為了蜀漢政權的二把手。

可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依我看,這個所謂的假節鉞的封賞更具有象徵意義。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細節,那就是關羽對於劉備的封賞是不滿意的。

他藉口不和黃忠同列而拒絕封賞,後來雖然接受了封賞,可是可以看到,關羽是不情願的。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看《春秋》的人都是忠義之人,他忠心於漢室。劉備自立為王,這是對漢室的大不敬。所以關羽明確的表示出自己的不滿。

大家想想,這種情況下,劉備能夠放心的把權力賦予關羽嗎?所以,所謂的假節鉞,先斬後奏,這只是個名義罷了。沒有誰會真正當回事。

而且,關羽的手下都是劉備的心腹,糜芳、士仁這些人根本就不聽關羽的。關羽才會發狠說出要治罪他們的話。他們也沒有給關羽機會,直接引狼入室,投降東吳了。

至於說劉封、孟達就更不要說了,所以說,關羽的權力在劉備陣營是處處受限制的。劉備是不可能給關羽過大的權力的。

後來蜀漢給關羽諡號是壯繆侯。諡法:武而不遂曰壯,死於原野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蜀漢集團對關羽的看法。這也代表了劉備對關羽的看法。

有如此看法的劉備會放心把權力交給關羽嗎?因此,關羽在蜀漢是武將之首,名義上的二把手,而權力只有在荊州他直轄的有限的範圍,並不能和他的地位相匹配。


歷史笑春風


引言:關羽作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之首,是第一個被封為亭侯的猛將,是為漢壽亭侯。當時的劉備是左將軍,並未封侯,漢朝時要封侯拜相,是要有一定的軍功才可以的。

關羽在蜀國的權利有多大,地位又有多高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闡述下。

關羽在蜀國初期的權利僅次於劉備

劉備奪得漢中稱王后,對關羽、張飛等一大批文臣武將進行加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的權利,這前將軍的官職位列將軍一等,假節鉞可以代替君主行駛生殺予奪的大權。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關羽一直在荊州鎮守,屬於一方統帥,手下有數萬精兵強將,實實在在的一方封疆大吏。

關羽是劉備待之如兄弟的人物,其地位僅次於劉備

  1. 關羽可以說是最早跟隨劉備創業的元老級的人物,相對於其他半途或中途來歸順劉備的文臣和武將,關羽的地位不言而喻。從感情上來說,看在劉備的面子上,所有人不得不對關羽另眼相看。



  2. 另一方面,關羽是蜀國裡面最有大將之才的。關羽早年雖劉備南征北戰,在劉備創業之初,也是很有戰功的。協助劉備平定荊州南部四郡,在劉備攻下西川和漢中之時,鎮守荊州,保全荊州的安危,使得劉備無後顧之憂。

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3.關羽在白馬之圍陣斬袁紹主將顏良,乃是萬人敵的世之名將。

4.樊城一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迫使曹操有遷都以避鋒芒的想法,這時候關羽的威望不止在蜀漢,就是在整個魏蜀吳三國都有不同意義的震懾力。因此一戰,關羽的地位已經上升到蜀國二把手的地位,無人可與之比擬。

結語:關羽之所以能在蜀漢有這麼大的權利與地位,一方面來自於與劉備的感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關羽自己有大將之才,憑藉自己的忠義勇猛和才能贏得了劉備的信任和他人的敬重,關羽是名副其實的蜀漢二把手。

謝謝閱讀,我是紫氣東來。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您好,我個人認為關羽的權利在蜀國的前期和後期有著很明顯的區別,在這裡我仔細的分析一下。

首先關羽在世的時候,也就是鎮守荊州的時候,他的權力達到了最大,因為荊州是當時佔地面積最大的底盤,而且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廷中有很多的軍事奇才,並且有很多的將才良將,但是偏偏讓關羽去守荊州,就可以完全證明出關羽在整個蜀國的地位。換言之,關羽在蜀國的朝政之內,幾乎就是排行於劉備和諸葛亮之後,甚至可以說和諸葛亮齊平。

但是在關於死之後,他所遭到的待遇也是非常差勁的,並且並沒有很高尚的封號,只是被封圍了一個莫須有的名號。原因就是因為關羽那一仗打得實在是太失敗了,直接讓蜀國的兵力大蒜,而且失去了在南方的根基,因此蜀國朝政之內是不允許有這樣的失誤存在的,也就導致關於在之後的地位非常低,並且劉備當時在朝政裡面也很悶悶不樂,最終導致關羽並沒有能夠在蜀國受到很好的後事待遇。


南吝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劉備把關羽封為前將軍,統領張飛,趙雲,馬超,和老將黃忠。無論在關羽的心還是在大傢伙的意念中,關羽都是蜀國的二把手,除了劉備之外關羽最大,張飛次之。


正史上劉,關,張 雖然沒有結義的記載, 但是他們卻恩如兄弟,同榻而眠,關羽南征北戰幾十年 幫劉備打下江山 ,他在劉備心中的位置是無人可匹敵的,關羽一向心高氣傲,在他心裡他只服劉備一個人,甚至他對諸葛亮都不屑一顧。

公元219年,劉備擊敗曹操,拿下漢中屬地,加上之前的益州和荊州,這時候劉備的權利達到了他一生中的巔峰,所以劉備給自己封了一個漢中王的頭銜,此時他開始論功行賞,封二弟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趙雲在五虎上將中這個官職是最低的,馬超比趙雲 高一點點,因為劉備對馬超始終有所提防。



《三國志》記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就關羽被賜予的“假節鉞”來說,武將“假節鉞”的話,他在戰時狀態就不必左請示、右彙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士卒。換而言之,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假節鉞”即代表皇帝出征。由此,對於鎮守荊州的關羽,擁有了近似於臨機決斷的權力,這無疑是馬超、趙雲、張飛、黃忠等人都沒有的權力。


關羽雖然在劉備,稱帝之前敗走麥城,就已經被呂蒙斬殺,但這絲毫不影響 關羽前期在劉備心目中的位置,關羽可以獨自調兵遣將,所以他才能 在沒有劉備的授意下, 獨自去攻打樊城,劉備對關羽的這個舉動,心中還是比較憤恨的,從此以後, 關羽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已經大大折扣,所以從關羽決定攻打曹操開始 ,直到他身首異處,這半年多的時間裡 ,劉備未曾派出一兵一卒,他那個意思就是說你不是有能力嗎? 自己處理吧,結果關羽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可悲,可嘆呀。


總結:關羽戎馬一生,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他對劉備是忠心耿耿 ,可是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服管教,他一向心高氣傲 對所有的人都不屑一顧,經常一意孤行,這也是造成他 身首異處的最大因素。


佳寧談歷史


說起關羽在蜀國的權利和地位,生前和身後完全是判若兩人。

關羽離世後多年,蜀國才頒發了一個似乎含有諷刺意味的“壯繆侯”諡號,可見關羽身後在當時蜀國的評價不高。而在關羽生前的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就像廣為流傳的那樣:關羽是蜀國內部的第二號人物,鎮守荊州的封疆虎將,在荊州能夠代表劉備當機立斷。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關羽生前和身後的待遇簡直判若兩人呢?

“壯繆”本身具有諷刺的含義:“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關羽死後說明蜀國內部評價關羽,取得的軍功雖高統一全國匡扶漢室的志向卻沒能實現,威震華夏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蜀國頒發關羽“繆壯侯”諡號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①丟失荊州令《隆中對》計劃破產,永久失去了從荊州出兵進軍宛洛的機遇;②丟失荊州以及為關羽復仇的“夷陵之戰”,使得蜀國損失大量人才。先後損失關羽、關平、黃權、馬良、王甫、傅肜、糜芳、傅士仁、趙累、潘俊、馮習,令蜀國後期人才斷檔;③使得蜀國國力大減。此後蜀國實際統治的只有益州一州,再無法和魏吳“三分天下”。以至於出師表開篇提到“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六出祁山的意義,從“統一全國”變為“動態防禦”。


這可能是生前不可一世的關羽萬萬沒有想到的。關羽生前系東漢朝廷官方在編“漢壽亭侯”。在劉備奪取漢中稱漢中王后步入人生巔峰:被劉備拜為前將軍,襄陽太守,假節鉞。這是蜀國唯一一個假節鉞,張飛、諸葛亮都只是假節。因為荊州還沒有全部在蜀國手中,劉備沒有給關羽“荊州牧”的職務。可能是為了鞭策關羽日後奪取襄陽,劉備反而給了關羽一個“襄陽太守”的職務,有觀點認為這是關羽北伐襄陽的原因之一。

關羽和諸葛亮誰的地位更重要呢?

我的答案是關羽。從三點可以看出:①關羽假節鉞,諸葛亮假節;②劉備自稱漢中王后想要將黃忠冊封為後將軍,諸葛亮看出關羽日後會不服,向劉備進諫。劉備卻沒讓諸葛亮直接與關羽溝通,而是堅持親自勸解,可見關羽的分量;③劉備冊封前左右後四將後,關羽心中不服想找馬超比試。諸葛亮顧全大局,然而卻只得用“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來哄著關羽。可見關羽在蜀國的地位。



我們今人又應當吸取怎樣的經驗呢?

拿破崙曾經這樣回憶,“我一生最大的驕傲,不是我所指揮的那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一戰抹去了那一切回憶”。對於關羽是同樣的道理,拿破崙和關羽的勝仗現在很少被提及,而“滑鐵盧”和“失荊州”反倒成為了一個俚語,時刻被後人所銘記。而就像拿破崙最大的功績反而是《民法典》一樣,關羽被後人最為津津樂道的反而是“忠義”。之前不論勝利多少次,只要最後一次是失敗,失敗的暈輪效應就足以毀掉當事人的形象,就像蜀國當時追授關羽“繆壯侯”一樣。也許諸葛亮就是因為關羽的前車之鑑,六出祁山時謹小慎微,而堅持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因為諸葛亮清楚,一旦再來一次“夷陵之敗”,即使之前再輝煌,自己在史書上的形象仍然會是另外一個評價。


歷代統治者為了統治需要將關羽封為“武聖”、“關帝”,以至於時至今日養成了關羽地位比張飛高的觀點。然而翻開史書會發現,張飛追授的“桓侯”有開疆拓土之意,比具有諷刺含義的關羽“壯繆侯”“友好”不少。這就提示我們,現在大家約定俗成的共識未必就是歷史真實的樣子,真實的歷史風貌,有待有識之士一同去探尋…


民下中農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人指的是劉備。

起於草莽

劉備家境貧寒,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從小失去父親,和母親兩人依靠織蓆販履相依為命。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同樣的,關羽出身也不太好,他在劉備的家鄉河北涿郡,與劉備相識時,他是在躲避戰亂,身上大概也沒多少盤纏,連個侍從都不太會有。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這種白手起家的情誼,不是中途加入的諸葛亮可以比擬。

不離不棄

劉備在與呂布的交戰中,曾經兩次丟失妻子兒女。最後在和曹操的交戰中,劉備戰敗投奔了袁紹,關羽則被曹操俘獲。

曹操也是雄主,又愛惜人才,對關羽欣賞有加,賞賜封后。然後即便這樣,關羽心裡面裝滿了劉備,想的都是早日找到劉備的下落,然後離開曹操去投奔。

這種患難見真情,劉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恪守荊州

鎮守荊州期間,劉備入蜀成功,把劉璋趕下臺後,自己做了益州的主人。這個時候,劉備算是飛黃騰達了,他也沒有忘記關羽,冊封他為前將軍,位列所有武將之首。

還有兩件事,可以證明關羽在劉備,在蜀國的地位有多高。

1.較勁馬超

關羽聽說馬超來投劉備,而且跟自己一起受封為左將軍,心裡就有點不高興,寫了信給諸葛亮,後來諸葛亮是這樣回信的:

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關羽看了諸葛亮這一通誇讚後,非常滿意。因為諸葛亮給他正名了,關雲長才是蜀漢第一大將。

2.輕視黃忠

黃忠是一員老將,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後不久,被冊封為後將軍。這下諸葛亮認為關羽肯定會鬧意見,劉備心知肚明關羽的脾氣,這樣回覆道:

先主曰:“吾自當解之。”

劉備也是把關羽寵到家了,自己冊封幾個將軍,還要擔心關羽的感受,並且派遣使者去解釋。

恩同父子

所以用魏國大臣劉曄的話來說,關羽與劉備的關係是義為君臣,情同父子。關羽的權力和地位,在整個蜀漢軍事帝國,僅次於劉備一人,其餘人等誰都比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