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為什麼不殺死慈禧?

但願人長久164529555


光緒皇帝想要親政,想要從慈禧的手中奪回皇權,如果僅僅是殺了慈禧這麼“簡單”的話,歷史上便不會有這麼多流血的宮廷政變了。

唐朝張柬之不用發動“神龍政變”,李隆基也不用發動“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明英宗的擁護者也不用發動“奪門之變”了。

看上去似乎殺慈禧,只是殺慈禧,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這個“簡單”的背後實際上卻是困難重重。

首先,光緒皇帝想要殺慈禧,單單是在綱常倫理上便站不住腳,如果能夠成功倒還好,如果失敗了的話,他可不僅僅會受到天下人的指摘,還會有生命之憂。

更何況,光緒在被康、梁忽悠之前,對自己的“親爸爸”慈禧實際上並沒有殺心,也不敢有殺心。

慈禧雖然嘴上說著歸政於光緒,自己搬到頤和園過起了悠哉悠哉的退休生活,但是誰都知道她沒有退休,沒有真的歸政於光緒,沒有真的將皇權還給光緒,貪戀權勢的她始終緊緊地拽著清朝的國柄,從來沒想過放手。

她對權柄的貪戀一直到死也沒有改變,她之所以在光緒臨死之前選定載灃的兒子溥儀作為下一任皇帝,便是因為載灃聽話,溥儀年幼,她能夠繼續掌控清朝。

光緒皇帝在政治上所擁有的政治權力極為有限,他在所謂的“親政”期間雖然任免過不少人,可是明白人一看便知道是慈禧在背後主導,不論光緒同不同意,他也只能聽從慈禧的安排。

他在政治上尚且如此,在軍事上更加不堪一擊了。

政治角逐需要軍事力量在背後做支撐,但是說白了,光緒手上根本沒有所謂的軍事力量,軍隊一直被慈禧拿在手上。

沒有軍事力量的支持,光緒憑什麼和慈禧爭鬥?

此外,慈禧作為清朝的實際掌舵者,她的人身安全可以說是重中之重,飯菜有人試吃,出個門無數人保護,即便是睡覺也有人時刻保護她的安全,光緒是很難找到突破口去刺殺慈禧的,尤其是他和慈禧撕破臉皮後,更加沒有機會。

再說光緒皇帝在皇宮中的生活狀態,他需要有宮女和太監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從早上起床晚上睡覺到吃飯喝茶上廁所,也總會時時刻刻有人照顧,這對於光緒而言意味著什麼?是慈禧的變相監視。

這一手,慈禧很早之前便已經在咸豐皇帝身上用過了,她收買了安德海,讓安德海將咸豐皇帝的一舉一動告訴自己。

所以,慈禧讓人暗中密切關注著光緒皇帝的一舉一動,也不算什麼新鮮事,況且這事說的好聽一點也可以叫作“關心”。

所以,光緒皇帝想要殺慈禧,確實很難。

當然,難,也不意味著光緒皇帝不想這麼做,不會這麼做,泥人還有三分氣,更何況是一代帝王?

光緒皇帝再怎麼懦弱,他也感受得到慈禧對他的打壓,他也會對慈禧的打壓心生怨氣。

後來,憑藉一張能說會道會忽悠的嘴吃遍天下的康有為走進了光緒皇帝的世界,直接加劇了光緒和慈禧之間的矛盾,也直接推動了光緒作出了剷除慈禧這塊絆腳石的決定。

光緒想不想奪回皇權?顯然很想,否則他不會同意康有為、梁啟超的想法,猝然發動變法,他為的便是以變法為契機奪回皇權。

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權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在軍事上也沒有人支持,慈禧一日不死活著不下臺,他在政治上和軍事上便始終受到慈禧的壓迫。

所以,他必須得搬開慈禧這塊絆腳石,怎麼辦?

除了政變,他沒有任何一條路可走,但是他的處境又和李隆基、明英宗的處境有所不同,李隆基自己手上有兵權,明英宗也有軍中將領的支持,可是光緒自己既沒有軍權,也沒有得到軍中將領的支持。

於是,康、梁想方設法幫他拉攏軍中的實權將領,找到了袁世凱。

譚嗣同原以為自己已經說服和策反了袁世凱,殊不知袁世凱卻依然在觀望,依然在權衡利弊,袁世凱所考慮的只是自己的政治利益,至於什麼忠君、什麼朝廷,在他看來,不過只是讀書人糊弄人的把戲。

慈禧在清朝的勢力已經根深蒂固,對於這一點,袁世凱看得很清楚,想讓他出賣慈禧去投靠一個沒有贏面的光緒?譚嗣同真的是太天真了。

所以,當慈禧聽到光緒皇帝在康、梁的忽悠下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膽地企圖發動兵便殺自己的時候,慈禧一怒之下選擇了先下手為強,率先發動了“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逮捕了戊戌六君子,通緝康有為。

如此一來,光緒皇帝企圖發動兵變“圍園殺後”的計劃便破產了,如果當時不是顧慮到洋人的話,慈禧即便不殺了光緒,恐怕也會廢了他。

光緒皇帝想要發動政變剷除慈禧的陰謀沒有成功,自己反倒成了瀛臺的“囚徒”,讓人感慨的同時,也恨不得扇他幾個耳光,好好給慈禧當乖寶寶,等慈禧一死,天下不也是你的?何必去聽信康有為的忽悠呀!

只能說光緒皇帝辨人、識人、用人的能力確實不行,權謀之術更是不行,在整個的戊戌變法過程中甚至在後來計劃“圍園殺後”的時候,他一直在被康有為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

這也是他最終失敗的原因,能力支撐不起他的野心,卻斷送了他的皇帝生涯。

1908年11月14日,慈禧派人給光緒皇帝送去了一碗“酸奶”,結果沒過多久,隆裕身邊的宦官小德張便慌里慌張地跑到太醫院顫顫巍巍地說光緒皇帝駕崩了。

1908年11月15日,光緒突然暴斃還沒過24個小時,慈禧也一命嗚呼了,這是巧合嗎?

慈禧在聽說光緒皇帝知道自己病重之後,臉上露出了喜色,頓時氣呼呼地說:“我不能先爾死!”

所以,沒有這麼巧的巧合,光緒皇帝到最後沒有殺了慈禧,自己反倒死在了慈禧的手上。

光緒皇帝想要殺慈禧,難,難,難!


寧糊塗


於情於理,光緒都沒有殺慈禧的必要和理由。

於情,在戊戌變法之前,慈禧對光緒可謂是盡心盡力,用慈禧自己事後回憶看——

皇帝入承大統,本我親侄。從孃家算,又是我親妹妹之子,我豈有不愛憐之理!皇帝抱入宮時,才四歲,氣體不充實,臍間常流溼不幹,我每日親與塗拭,晝間常臥我寢榻上,看著天氣寒暖,親自為他加減衣衿,節其飲食。皇帝自在醇王府時即膽怯,怕聽到大聲特別是雷聲,每有打雷下雨,我都把他摟在懷裡,寸步不離。皇帝三五歲後,我每日親書方紙,教皇帝識字,口授讀《四書》、《詩經》,我愛憐惟恐不至……”(瞿鴻禨《聖德記略》)

而且慈禧對光緒的教育也吸取了自己親兒子同治皇帝的教訓,是非常重視的,光緒5歲的時候就讓光緒開蒙,給他請了翁同龢這樣的大儒做老師,並且她自己“(皇帝)每日所作詩、論及對子,均繕寫清本,隨功簿一併呈覽”

在光緒才滿10歲的時候,就開始讓光緒跟在自己身旁學習處理政治事務,而且有時還讓10歲的光緒代為批示大臣奏摺,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證明,慈禧從本心上說確實是想把光緒培養成一個好皇帝的。

公正來說,慈禧對光緒的培養比明光宗對明熹宗、明世宗對明穆宗那是強多了,而論親情,在生活上慈禧對待光緒皇帝的關懷,能讓明穆宗朱載垕嫉妒的兩眼發紅(他由於自己老爹迷信,幾乎沒怎麼見過自己父親)

這樣的親情,光緒皇帝如果為了要“親政”就要殺慈禧,那隻能說光緒是天生的“雄才大略”,可惜光緒不是。

這是於情。

於理,慈禧早就歸政給了光緒,具體建議大家看社科院近代所正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勇先生的《慈禧太后歸政光緒始末》,在論文裡,馬老師用無可辯駁的史料論證了慈禧還政於光緒確實出於真心。

甚至馬勇老師還引用當時人的筆記,認為當時人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當時慈禧繼續訓政,說不定甲午之戰、戊戌變法、庚子國變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

慈禧太后希望完全歸政的決心是堅定不可動搖的,其誠意也是不必懷疑的。然而現在看來這個決定究竟是利是弊,卻很難說。清末筆記《異辭錄》就說,假如慈禧太后當時接受了屠仁守的建議,繼續訓政,那麼後來的甲午戰爭、戊戌維新肯定都會不一樣,慈禧太后也可以避免第三次垂簾聽政的尷尬,可免大阿哥入嗣之舉,可免義和團之亂、八國聯軍入都,乃至《辛丑條約》的戰爭賠款。

總而言之,於情於理,光緒都沒有殺慈禧的理由,而且他也確實親政,一直到康有為坑死他的“圍院之謀”暴露以後。


蘭臺


光緒為何不殺了慈禧親政原因有二:一是清廷的權利握在慈禧太后之手,清光緒帝沒有能力殺慈禧;二是清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立得,慈禧太后是光緒帝姨媽。慈禧與光緒帝有擁立之恩和母子之情。封建社會講究孝道,無孝何以治國?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清朝第11位皇帝,年號光緒,在位34年。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

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01),慈安、慈禧兩宮太后立光緒為帝並垂簾聽政。清光緒七年(1881)慈安太后崩逝,由慈禧太后1人垂簾。清光緒十五年(1889),光緒帝名義上親政,但實際大權仍握在慈禧太后之手。

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光緒帝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實行"戊戌變法"。但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清廷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之手。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病死,終年38歲。


漢水白石言



小時候看電視,見珍妃被投井,光緒被囚。也是怒罵袁世凱國賊,又哀光緒帝太過仁慈,為何不以皇尊先下手為強殺掉慈禧?現在回顧,頓覺當年太過幼稚,皇權政爭,豈是小兒過家家?圖一時意氣?

姑且不說光緒帝下不下的了手,關鍵是慈禧掌權十多年,人事、軍權、國政一手抓,雖然還了政,沒個十年八年的人事變換,跟沒有還政沒區別。要知道,雄才大略如漢武帝劉徹,當年竇太后不過一瞎老太,他也不得不委屈求全,不敢稍加拂逆,何況稚嫩、柔弱如光緒?而且慈禧的實力也不是竇太后比的了的。



其二,就是天天給光緒出謀劃策的那幫子酸秀才,雖然個個都懂法術勢、帝王術,但畢竟沒有政治經驗,而且任事激進,缺乏宏大格局,其政治綱領根本得不到朝廷重臣的認可和支持,妄想靠著幾個學究、一點名義上的皇權就翻天覆地,實在可以算是笑談。


其三,袁世凱如果不搞復辟,在近代史上也還是有一席之地的,說實話,這個人還是老成謀國的。當時情景,一是幾乎毫無勝算,二是照康有為他們那幫人的搞法,於國無益,即便革新派贏得勝利,也不過是換了幾個陰謀家掌權而已。而且由於政治分歧過大,必然大起干戈,動搖國本。於國於民,百害而無一利。諸君看看康有為後來的軼事,可知其人品,如此小人當國,那才是中華的不幸。

最後,就人情論,光緒也確實不能有此念頭,畢竟本是慈禧親侄子,四歲開始蒙慈禧視如己出般養育教化,十八歲親政,慈禧也沒有事事幹預,實在是康有為一黨越搞越過份,讓滿朝重臣不服,眼看大局要亂,慈禧才開始作重大調整的,而且斯時尚未考慮囚禁光緒,只是調整方向,但光緒聽信康有為之言,要先拿慈禧,身為長輩,豈能不心寒?



此文,不是要為慈禧正名,中國近代百年血淚史,自乾隆晚年便種下了苦果,其餘幾乎就拜慈禧老妖婆所賜。但就這個問題就事論事,光緒帝原本也是無能之輩,若真是雄主,自會不動聲色,親自掌舵,調整人事,收拾人心,待水到渠成,殺不殺慈禧又有何區別?


謝金澎


我們先來確認一下這兩個歷史人物的親疏關係。光緒從小是被慈禧養大的,表面是養母關係,實際上他們是有親屬關係的。光緒的父親其實是咸豐的弟弟,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而慈禧又是咸豐的妃子,按照血緣關係來說,慈禧是即使光緒的伯母,又是光緒的姨媽。當初同治病逝的時候,咸豐這一脈已經沒有繼承人了,按照大清法律,只能從兄弟或是兄弟的後代選舉皇帝。慈禧為了自己能夠繼續執掌大清最高權利,選擇了年僅幾歲的光緒出任大清皇帝,而沒有選擇年富力強,聲望很高的恭親王做皇帝。

下面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光緒皇帝,他幾歲就當上了大清的皇帝,自然不能主持朝綱,這就理所應當的繼續由慈禧來垂簾聽政。這期間一晃十幾年,等到光緒二十左右歲的時候,慈禧也是逐漸放權給光緒皇帝的。可惜的是光緒在這十年的親政中,大清並沒有強盛起來。在光緒這十年的親政期間,也逐漸對慈禧產生了不滿。以光緒為代表的維新派始終和以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互相鬥爭著,不過慈禧背後都是榮祿,李鴻章等實力派人物,而光緒皇帝背後只是珍妃,康有為,梁啟超這些沒有實權的維新黨。

就權利來說,光緒皇帝沒有實力也沒有能力去誅殺慈禧,慈禧自從咸豐後期就以逐漸掌握大清政權,想當初大名鼎鼎的顧命八大臣都被慈禧扳倒,可想而知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能在慈禧面前過上幾招兒。





折返888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就是九個字,不能殺,殺不了,不想殺。

首先是不能殺,光緒不是皇子繼承大統,是藩王之子被慈禧選擇入承的大統,他皇位的合法性來源於慈禧對他的選擇,簡單點說,慈禧也可以選擇別人當皇帝,慈禧是光緒能當皇帝的“後臺”。殺了他,光緒的皇位也坐不穩。光緒不可能殺慈禧,最多軟禁。

其次是殺不了,這點大多數人很容易理解。皇帝殺人總不至於自己拿把刀去殺吧,宮女太監,滿洲親貴,漢族強臣誰會聽光緒的去殺慈禧,開玩笑一樣,別說殺,軟禁也做不到啊。

最後,不想殺,光緒畢竟是慈禧養大的,感情是有的。其實這裡面有個人壞的很,就是“攪屎棍”康有為,教科書上把慈禧,光緒臉譜化了,慈禧代表守舊勢力,光緒代表革命進步勢力,其實這是完全錯的,慈禧也是改革派,你看看歷史書上,沒有慈禧的支持,洋務運動能搞得起來麼。針對改革慈禧光緒雖然有不同意見,但並不是水火不容,有很大的迴旋餘地,而且具有人考證光緒並沒有單獨召見過康有為,更沒把他當做心腹,而康有為,上竄下跳,妄圖參與國政 ,當一代帝師,失敗後,居然假傳聖旨,私下去見袁世凱,要袁世凱囚禁慈禧,反而給了袁世凱表衷心的機會。慈禧一怒之下,囚禁了光緒,斷送了光緒的前程。光緒真沒想過要害慈禧,雖然年輕,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有數的。


醉美木瀆


曾經年少無知的時候也在想這個問題,光緒是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慈禧太后,自己親政不就完了嗎?那樣“朕的大清就不會亡了”。但等到了現在才明白“皇帝並不是至高無上”,至高無上的是權力,這就像東漢末年大家都聽曹操的,而對於漢獻帝這個皇帝視為“傀儡”。光緒之於慈禧就好比於漢獻帝之於曹操,傀儡而已!如果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光緒和慈禧還有點血緣關係。。 清朝末年,慈禧是掌握清廷最高權力的人,在她的身邊聚集了李鴻章,榮祿,剛毅等一系列實權大臣,只要稍微有些權力的人基本上都是慈禧提拔上去的,這些人自然把慈禧當做他們的“老佛爺”,光緒死了沒關係,慈禧一定不能有事,可以說慈禧在清廷政壇地位的穩固是無法想象的。 而我們反觀光緒皇帝,他的身邊是一些什麼人呢?有理想,有抱負,有才學,但缺少了權力。朝廷三品以上的大臣沒有一個站在光緒這邊,外邊的九大總督更是沒有一個為光緒辦事。在他身邊沒有出謀劃策的“孔明”,有的只有科舉不中的康有為。 此外殺慈禧還得有人“操刀”吧,光緒不可能自己親自動手吧,但當時紫禁城,頤和園的侍衛都是慈禧的手下,都是慈禧正藍旗的人,光緒身邊的兩個太監總管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上去的。宮外的兵權,對於光緒來說就是“可望不可即”的“白月光”了,當時榮祿節制北洋各部,奉命拱衛京城,雖然榮祿的幾萬人馬打不過八國聯軍,但保證慈禧的安全還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光緒冒冒失失的殺了慈禧,他必將難逃一死!關鍵是光緒殺得了慈禧麼,有那個實權嗎?皇帝有實權才是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皇帝要是沒了權力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大家尊崇的是權力而不是個人。慈禧就是一太后,但她牢牢的掌控著權力她就是九五之尊,接受世人的膜拜。 慈禧不是那麼好殺的,她親政47年,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政治勢力,像榮祿、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等晚清忠臣,這些人都只聽命於慈禧,不會被光緒所左右。 慈禧待光緒也算可以,光緒四歲進宮,慈禧對他關愛有加,教他識字背書,又請翁同龢做老師,光緒滿十歲時,讓他跟在自己身邊學習處理政務,有時還讓他代為批閱奏摺,光緒對慈禧也是敬畏有加。 慈禧還是放權給光緒的,1889年光緒18歲時親政,但他的執政能力太差了,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都是光緒作主發動的,說明光緒還是有實權的,但其結果卻出乎意料,都是慈禧給擦的屁股。 光緒任用的都是康有為、梁啟超等機會主義者,這些人只會空談誤國,只會媚日,只會變著法子出賣西藏、新疆領土,幸虧慈禧及早剷除了這些亂臣賊子,否則他們成了氣候不知還要做多少傷天害理的事。 光緒從小到大都在深宮裡與外界隔絕既無交際能力有沒有什麼人脈關係,更沒有過硬的團隊人馬,兵權就更不用說了;光緒唯一勝過慈禧的就是自己年輕,年輕就是本錢,拉攏一些朝中重臣,熬死慈禧一切都是自己的,但沒想到慈禧如此的長壽,自己如此的短命,天意如此。至於是不是被慈禧害死的就不得而知了。 光緒打一開始就註定是傀儡,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的習慣了,沒有慈禧的支持光緒也做不了皇帝,但是隻要有慈禧在,光緒就無權無勢形同傀儡,就要活在慈禧的陰影裡,有名而無實,反正任何事情都不用光緒操心,時間長了就變成廢物一個了,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終究成不了大器。


幸福有你獨家贊助520


懦弱的皇帝怎麼做得出弒殺自己養母的事情?從小就活在慈禧陰影下的光緒帝,和慈禧的關係就像老鼠和貓一樣,維新變法期間都不敢動手,西逃的路上就更不敢動手了。

沒有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政治勢力,要想實現政變,就像是白日做夢。

維新變法失敗後,年輕的光緒帝看到了自己和慈禧之間的差距,大清朝不在乎你屁股下的位置,在乎的是你到底是誰,到底能做什麼。

身為大清國的皇帝,天底下最尊貴的人,還不是在別人的一聲令下被關在了瀛臺,失去了自由不說,還受盡皇家家奴的欺凌;即使上朝,也只是一個傳聲筒,任務就是在聖旨上蓋下章而已。

何況,光緒是真的怕了,因為他從慈禧收回他親政的權力後,清醒地看到了慈禧對國家、對朝政恐怖的控制能力。而且在“己亥易儲”的鬧劇中,也讓他第一次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危機。

原來屁股下的皇帝寶座從來就不安穩,是可以隨時就被替換的。

不做呂武之事的慈禧,卻比呂武還要強勢。深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光緒帝,自然知道歷史上那些被廢除皇位的帝王的結局,也知道武則天登基前死了幾個兒子。所以他不敢保證自己要是真的激怒了自己的養母,等待他的也許比唐高宗的幾個兒子還要慘。

所以,維新變法失敗後的光緒帝,徹底膽寒了。在那些朝廷官員,包括皇室貴族的眼裡,他載湉真的只是一個傀儡。

既然是傀儡,就要有傀儡的覺悟,想在西逃的路上幹掉慈禧,恐怕死的是他自己。何況,自珍妃被慈禧沉井的那一刻,光緒的心就已經死了,強國富民的雄心被慈禧一巴掌打得粉碎不說,最後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這帝位坐著還有什麼意思?這皇帝當得確實很窩囊。

心灰意冷才是光緒在西逃路上最真實感受,沒有了生存的動力,也沒有任何的勢力,還談什麼政變,能活著就不錯了。

退一萬步說,即使殺了慈禧,“孝道”這一關他就無法向天下人交代。身為國君,做出這種忤逆之事,是要被人吐口水淹死的。

懦弱的光緒皇帝,根本就不知道,唯有心狠才能坐穩江山。仁慈,那是在你掌握絕對權力之後的事,否則,帝王的字典裡永遠沒有仁慈兩個字。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看了這個題目,和幾位老師的高論,雖說對這段歷史故事也沒有什麼新見解,只是跟著嘚吧幾句,為悟空這個欄目增添點人氣。

說到慈禧這個人,也可以說是在中國近代一位最了不起的女性了,以太后的身份掌權40多年,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慈禧17歲入宮,22歲晉封為懿貴妃,生皇子載淳(同治皇帝)。咸豐帝死後,慈禧聯絡恭親王奕欣誅殺顧命八大臣,擁立同治帝繼位,由於年幼,慈禧垂簾聽政,代掌朝綱。奈何同治也是一個短命的皇帝,二十幾歲就死了,慈禧只得又選了他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處甥(妹妹的兒子)載湉為帝,年號光緒。可是光緒這個人挺倒黴的,從四歲登基到30多歲病逝就沒趕上過好時候,天下大亂,內憂外患,把國家折騰得不成樣子。光緒雖說是一個有志向的皇帝,但從小在慈禧的管束下,真就沒有點兒申張的機會,雖身為皇帝,但權利基本都是掌握在慈禧的手中。

光緒也是個人啊,也有著獨立的人格,也有著遠大的抱負,也想身為皇帝能自己說了算。這就使得母子二人在處理一些問題上產生了矛盾,雖說光緒覺得慈禧對自己太刻薄,不敢放權給自己,但是礙於身份與慈禧的威勢也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

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方戰敗,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一事件擾動了中國一些知識分子的愛國熱情,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連續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光緒這個人也挺血性,更兼康有為梁啟超文章寫得好,說得頭頭是道,把光緒也說動心了。可慈禧為了皇權,為了帝制的延續,變法她是堅決不同意,這就使母子之間的感情,又增加了一層隔閡。可壞事就壞在了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這些人身上了,競想策動政變聯繫了當時最有實權的袁世凱,妄圖推翻慈禧,讓皇帝歸政。可是這幫人低估了袁世凱,袁世凱也不傻,也知道這可是掉腦袋的事,在穩住了康梁等這一夥人後,把事情的真相報告給了慈禧的親信榮祿。慈禧聞之,這還了得,隨即派人囚禁了光緒,搜捕變法黨。康梁等人腿快都跑了,譚嗣同,楊深秀等七君子因此輸掉了腦袋。

若向當初光緒為何不殺掉慈禧?自己親政?這個問題嘛,可不這麼簡單。一則他沒有那個機會,也沒有那個能力。二則光緒與慈禧是母子關係,嗜母奪權的事,那是人乾的嗎?就算成功了也要揹負千古罵名,草民尚不能為,何況身為皇上?壞事就壞在了康梁這些人身上,猴急的想當官,想實現自己的抱負,策反袁世凱發動兵變(據資料介紹康有為這個人德性也不怎麼樣,私慾極重)以致把光緒害得好苦,把變法的事忽悠了一陣子,也泡了湯。


手機用戶58801659536


事實上,光緒並非沒有親政過。自光緒十五年到光緒二十四年,光緒皇帝整整親政十年。

這十年間,不可否認,慈禧的心腹大臣們仍然佔據要職。但是,很多大事的決策權是屬於光緒的。慈禧及其心腹們,並未掣肘。

如果光緒有能力,完全可以一邊使用著慈禧重用的舊臣,一邊慢慢提拔自己的人馬。同時抓住某些大的時機,為自己立威。

歷朝歷代,權力更迭,不都是這樣的嗎?

慈禧能夠一步步站上權力巔峰,也不是無故得來的。按她自己的說法,滅長毛(太平天國),平捻子,為大清國操碎了心。

正是通過這些大事,她在朝廷上立了威,這才能夠讓李鴻章等人中龍鳳甘心受其驅使。

光緒應該也想過立威的事情,比如甲午戰爭,就是光緒皇帝力主的。

如果當時這場戰爭打贏了,我敢打賭,光緒絕對能夠順利從慈禧手中接過權柄。可惜,他輸了。

光緒親政期間,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戊戌變法”。其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依然是失敗。

光緒的病根,是能力不足,尤其是不能識人。甲午戰爭時,他聽信翁同龢;戊戌變法時,他聽信康有為。事實證明,這二位都非能臣,甚至可以說,這二位都是謀私不謀公的小人。

這樣的一個皇帝,即便殺了慈禧,獨掌大權,又能如何呢?何況,他根本殺不了慈禧。

一來,清朝是儒家立國,忠、孝為儒家最重要的兩大信條。如果光緒膽敢弒母,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如何向身為儒家信徒的大臣們交代?

二來,慈禧是個老謀深算之人,不可能不考慮自己的安全,而且掌握兵權的又是她的心腹。光緒就算真的想殺她,也沒那麼容易。

所以,光緒要想接過慈禧的權柄,不在於殺不殺慈禧,而在於他自己是否有能力掌握這個權柄。

事實證明,他並沒有這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