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外蒙的徐樹錚,其人其事誰瞭解呢?

種業怪


軍閥混戰時期,中國政壇出了兩位姓徐的大人物。一位是曾經擔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另一位則是北洋皖系重臣徐樹錚。當時的人們為了將兩者加以區分,便稱呼徐樹錚為“小徐”。

作為段祺瑞的心腹謀臣,徐樹錚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不過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卻始終褒貶不一。那麼,徐樹錚究竟有怎樣的人生呢?

(徐樹錚舊照)

徐樹錚字又錚,號則林。他於1880年出生在一個鄉村知識分子家庭。徐樹錚因此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學教育,他七歲能作詩,十三歲便中秀才,比同齡人要超出一大截。

17歲那年,徐樹錚鄉試不中。作為知識分子的他很快意識到,讀書解決不了當時中國的問題。於是,他向父母表明了投筆從軍的想法,但被父母制止了。

1900年,徐樹錚拿了家裡的錢離家投軍,但最終又被父母追了回來。為了防止兒子再次出走,徐樹錚父母強迫兒子成親娶妻,想要讓他徹底打消從軍的念頭。

不過,娶過來的妻子卻支持他去當兵。徐樹錚最終在1901年去往了濟南。他想投奔當時的山東巡撫袁世凱。

袁世凱當時正值母喪丁憂,無法親自接見徐樹錚。他派山東觀察使朱鍾琪代為考察這個年輕人。最終,因朱鍾琪與徐樹錚話不投機而錯失了一位人才。

就在徐樹錚落難時,他遇到了袁世凱的手下段祺瑞。徐樹錚的英雄氣,深得段祺瑞賞識,兩人一見如故。自此之後,徐樹錚便成為了段祺瑞最得力的助手,逐漸在亂世中展露頭角。

1905年,徐樹錚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東渡日本,開始學習日本的先進軍事。

1910年回國後,徐樹錚成了段祺瑞最為倚重的智囊。在段祺瑞成為陸軍總長後,徐樹錚在1914年升為陸軍次長。而當時陸軍部的絕大部分事務,實際上都是由徐樹錚負責。

由於段祺瑞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便將怒氣撒到徐樹錚身上。在他看來,段祺瑞的反對態度,肯定是受到了徐樹錚的影響。袁世凱曾多次想要削弱徐樹錚的權力,但這件事很快隨著他的死亡而不了了之。

(袁世凱舊照)

袁世凱死後,徐樹錚成為國務院秘書長,手中握有巨大的權力。儘管他一度變得獨斷專行,但對段祺瑞始終忠心耿耿。從日本回來後的十年中,徐樹錚為段祺瑞進獻了諸多計謀,最終幫助段祺瑞登頂了權力的巔峰。

段祺瑞能在民國初年“三造共和”,徐樹錚絕對當屬第一功臣。

1918年,皖系成立安福俱樂部來掌控國會,徐樹錚正是這該俱樂部的幕後操作者。在徐樹錚的策劃下,安福俱樂部包攬了7層以上的議員名額,總統選舉也徹底被皖系操控。在籌劃選舉中,徐樹錚殺死了段祺瑞的政敵陸建章,引起了各方軍閥的不滿。儘管這件事最後在段祺瑞的袒護下不了了之,但卻為徐樹錚後來的死,埋下了伏筆。

在當時民眾祈願和平的大環境中,段祺瑞與徐樹錚“武力統一”的主張,很快成為了眾矢之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皖系備受質疑之時,段祺瑞卻又被曝出抵押國土向日本人借款的醜聞,皖系的名望由此跌落到谷底。

為了尋找出路,徐樹錚便把目光聚焦在外蒙問題上。

早在辛亥革命時,外蒙就在俄國的支持下宣佈了獨立。儘管後來又取消獨立,改為自治,但實際上中國只是空有宗主國之名。俄國十月革命後,外蒙的高層為了避免受到波及,又生出了迴歸中國的心思。

於是在1919年4月,徐樹錚草擬了《西北籌邊辦法大綱》,他主張外蒙立即撤治,同時應當保持與內地政策一致。

(段祺瑞舊照)

1919年10月,徐樹錚親自前往烏蘭巴托。他否定了都護使陳毅的撤治方案,以自擬的撤治條件向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施壓。在徐樹錚的震懾下,巴德瑪多爾濟迅速屈服,外蒙全境重新回到了中國政府的管轄。

此後一年中,徐樹錚又兩次前往外蒙。但隨著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升級,徐樹錚被免除了西北籌邊使的職務。這也使得一年後,外蒙在蘇俄的支持下再次獨立建國。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皖系軍隊在5日內遭到直系橫掃,徐樹錚狼狽地逃回北京,之後他不得不前往日本避難。

次年回國之後,徐樹錚也曾多次向段祺瑞獻出秘計攪動風雲,但卻再難達到曾經的高度了。

1925年,徐樹錚前往北京覲見段祺瑞。當時北京的局勢十分險惡,段祺瑞便勸徐樹錚早日離開北京。在徐樹錚啟程前夕,段祺瑞收到“徐樹錚南下必死”的紙條。段祺瑞趕緊派人將紙條交予徐樹錚,但徐樹錚不以為意。

1925年12月29日,徐樹錚乘坐的火車在廊坊遭遇劫持。陸建章的侄女婿馮玉祥派人將徐樹錚捕入軍營,隨後徐樹錚便遭到了殺害。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


張生全精彩歷史


“與公生別幾何時?明暗分途悔已遲。戎馬書生終誤我,江聲澎湃有誰知!”據說這是在徐樹錚遇害之夜,他託夢於至交張謇時所作的絕命詩。

徐樹錚(1880年-1925年),字又錚,號鐵珊,江蘇蕭縣人(今屬安徽),中國近代史上的皖系名將,人稱“小徐”,被譽為陳湯、班超、傅介子式的人物。

徐樹錚文武雙全,才華橫溢,為北洋軍閥中少有的文武全才。徐樹錚出身秀才,飽讀詩書,1897年,徐樹錚赴省城江寧(今南京)參加鄉試,不幸落榜。此時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知識分子也逐漸覺醒“儒者讀書,要以致用為宗。頻年朝政日非,喪師割地,為國大辱。釋而不圖,雖皓首牖下何益?“因此,有識之士紛紛投筆從戎,而徐樹錚就是其中之一。

徐樹錚勤習武藝,精通軍事,為“北洋之虎“段祺瑞麾下的四大金剛之一。

1919年,外蒙古在俄國庇護下企圖獨立自治,時任西北籌邊使的徐樹錚將軍,僅提一旅之師,便收復了在俄國庇護之下的外蒙古。孫中山在聽說徐樹錚收復了外蒙古之後,致電盛讚道:“比得來電,諗知外蒙迴心內向。吾國久無陳湯、班超、傅介子其人,執事(指徐樹錚)於旬日間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攜貳,幾於日蹙國百里。外蒙糾紛,亦既七年,一旦歸復,重見五族共和之盛,此宜舉國歡欣鼓舞者也!”

徐樹錚收復了外蒙古之後,他個人的威信和皖系的勢力大增,而這無疑令奉系軍閥張作霖和直係軍閥曹錕等人如坐針氈。

於是張作霖、曹錕等人聯手通電,公佈徐樹錚是“禍國殃民”、“禍國殃民”、“把持政柄”、“破壞統一”、“以下弒上”、“以奴欺主”的六大罪狀。而臨時大總統徐世昌,則更是免除了徐樹錚西北籌邊使之職,並以“十大禍首”的罪名下令通緝徐樹錚。1920年11月14日,徐樹錚被迫藏在一個箱子裡,自天津東渡日本。

1925年12月,徐樹錚回到了北京,而軍閥混戰的國內正處於極度混亂的狀態。

此時正值馮玉祥打敗了奉系的李景林,張作霖也剛剛處死了叛將郭松齡,馮、張之間勢必又有一場惡戰。徐樹錚一心想將段祺瑞推上總統寶座,並打算南下勸說張作霖、孫傳芳兩家聯手對付馮玉祥。馮玉祥得到這些情報之後,自然是對徐樹錚恨之入骨,再加上七年前徐樹錚殺死他舅父陸建章的仇恨,便對徐樹錚萌生了殺心。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樹錚在眾人送別下乘火車離京,而馮玉祥的心腹鹿鍾麟,則將這一情況彙報給了在張家口的馮玉祥,請示他該如何處置?

馮玉祥對徐樹錚的新仇舊恨一時湧上心頭,他指示鹿鍾麟將徐樹錚逮捕槍斃。身為京畿警備司令的鹿鍾麟,向國民軍第五師師長張之江轉達了馮玉祥的命令,12月30日凌晨2時,張之江在廊坊截住了徐樹錚所乘列車,穿著睡衣的徐樹錚被“請”出列車,隨即遭槍殺身亡。

“冒雪北征,保國安邊,苦心遠識,令人傾倒。”然而對於徐樹錚收復外蒙古之功過,在當時卻是褒貶不一。

孫中山將他與漢代名將陳湯、班超、傅介子相提並論,但也有人指責徐樹錚逼迫外蒙取消自治是“失信”、“誤國”,徐樹錚“犯賣國大罪”,孫中山對其稱讚為“失當”。其實這並不奇怪,當時的中國正處在軍閥混戰時期,今天來了個張大帥,明天又換成了李大帥,真正為國為民又有幾人?就在徐樹錚被免除了西北籌邊使之後不到一年,外蒙古就被蘇俄扶植的蒙古人奪走了。

徐樹錚雖然與當時的軍閥們關係不和,但卻同民國實業大亨張謇肝膽相照,張謇最欣賞和器重的人就是徐樹錚。

就在徐樹錚遇害之夜,張謇本來已經睡熟了,忽然間卻做了一個詭異的噩夢。夢中他見徐樹錚面色悽苦,走至自已的床頭前,口占了一首詩:“與公生別幾何時?明暗分途悔已遲。戎馬書生終誤我,江聲澎湃有誰知!”然後便消失不見。

張謇大驚失色,立即從夢中驚醒過來,他披衣而起,取紙筆把夢中徐樹錚口占的那首詩記了下來。沒過一個時辰,便傳來徐樹錚在廊坊慘遭槍殺的噩耗,而託夢於他的那首詩,竟然成了徐樹錚將軍之絕命詩。

前不久,曾聞聽徐樹錚將軍之墓被毀。


王銘葦



徐樹錚(1880年—1925年),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軍事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謀略過人,他於1919年11月17日以武力為後盾收復外蒙古,使蒙古全境重新迴歸祖國,置於中央政府的統一管轄之下。

蘇俄十月革命後,中國北洋政府瞅準時機,及時派徐樹錚將軍出兵西北,伺機收復外蒙古,並於1918年出兵俄國西伯利亞,進一步設法收復東北失地。



徐樹錚將軍文才武略兼備,頗有政治頭腦,他與徐世昌並稱北洋“兩徐”。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外蒙古在沙俄的威逼利誘和賣國王公的唆使下,宣佈自治,脫離祖國。到十月革命前夕,中國在外蒙的主權幾乎喪失殆盡,外蒙已淪為沙俄的殖民地!


1919年,德國戰敗,中國政府將參戰軍改為西北邊防軍。1919年2月,徐樹錚派出一個旅的兵力,在大青山北進行軍事演習,並從西北邊防軍中選拔精銳積極備戰,他本人在多倫建立前進指揮所。在中國的軍事壓力之下,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王公貴族被迫遣使多倫,表示願意迴歸中華祖國。

1919年10月,徐樹錚率領中國東北邊防軍第一師,計步兵二旅,騎兵一團,揮師出塞,向庫倫進發,拉開了中國軍隊收復外蒙的戰幕。

徐樹錚深知外蒙地域遼闊,僅憑他當時統領的部隊顯得兵力不足,因此他虛張聲勢,效仿孔明增灶,一路上旌旗招展、大肆張揚,自謂作左宗棠收復新疆之第二,直取庫倫。外蒙面對這支勁旅,基本不敢抵抗。徐樹錚對部分分裂分子,在門哥託草原擺下鴻門宴,殺一儆百,從而造成了蒙古高層人士的臣服。徐樹錚自率主力一旅兵臨庫倫,於1919年11月,部隊開進了烏蘭巴托,外蒙王公俯首稱臣。


局勢初定,徐樹錚毫不手軟,隨即命令陳毅(此陳毅非十大元帥的陳毅)返回內地,否定《六十三條》,把外蒙古偽政權的“內閣總理”巴德瑪·多爾濟“請”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對哲布尊丹巴加以軟禁。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中俄‘蒙’一切條約、協定,回到中華民國懷抱!蒙古全境重歸祖國,尤其是唐努烏梁海,早已被沙俄侵佔,也在這時終於回到祖國懷抱,中國的版圖在辛亥革命後達到最大的頂點。


鑑史明鏡


文-安澤君

《他為國家收復了百萬裡疆土,卻慘遭軍閥劫殺,如今墓地破敗不堪》

徐樹錚,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軍事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他和北洋老將徐世昌並稱“兩徐”,徐世昌被稱為老徐,而徐樹錚被稱為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從家鄉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謀士,在辛亥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時輔佐段祺瑞“三造共和”。

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的時候,外蒙古在沙俄的威逼利誘和賣國王公的唆使下,宣佈獨立,脫離祖國。

但是到了十月革命的時候,俄國內部混亂把外蒙古送回到了中國面前。

1919年10月,徐樹錚率領中國西北邊防軍第一師,計步兵二旅,騎兵一團,揮師出塞,向庫倫進發,拉開了中國軍隊收復外蒙的戰幕。中國軍隊實際上兵力不足,徐樹錚虛張聲勢,效仿孔明增灶,一路上旌旗招展、大肆張揚,自以為能成為左宗棠做收復新疆之第二人,直取庫侖。

1919年11月,徐樹錚的部隊開進了烏蘭巴托,外蒙王公俯首稱臣。

11月14日,徐樹錚向庫倫當局出示了改定後的8條善後條例,要其簽字。他要求外蒙先行撤治自治,隨後再議具體條件。

徐樹錚的通牒:“禍蒙之罪,不在佛而在喇嘛。寬限一日,夜晚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⑦巴特瑪十分害怕,於15日召集王公喇嘛大會。因畏懼徐樹錚所率的一旅邊防軍,會議同意撤治。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中俄“蒙”一切條約、協定,11月22日,徐世昌發佈大總統令,正式公佈外蒙撤治。

至此,蒙古全境重歸祖國,尤其是唐努烏梁海,早已被沙俄侵佔,也在這時終於回到祖國懷抱,中國的版圖在辛亥革命後,此時達到最大的頂點!

然而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乘火車離京經廊坊時,被馮玉祥部隊劫持並槍殺。一代驕子,就此隕落。

如今徐樹錚,被安葬於安徽省宿州市,墓地破敗不堪,十分寒酸。


澤安君


徐樹錚,1880年生於耕讀之家,安徽人。他自幼聰明好學,因家庭的影響,受到儒學薰陶,對文學、詩詞極為喜愛。徐樹錚七歲時便能做詩,被鄉人稱為神童。十三歲時考中秀才,十七歲時以歲試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績補稟生。
1901年徐樹錚投筆從戎。他先是投奔袁世凱,袁世凱因故沒與徐樹錚相見,只派手下作為使者由其見面。兩人相見話不投機,徐樹錚被拒門外。就在徐樹錚落魄之時,他遇見了段祺瑞,兩人一見如故。從此,徐樹錚作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二十餘年,開始了從軍、從政生涯。
徐樹錚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曾到日本留學學習軍事,回國後先後擔任陸軍次長、國務卿副秘書長等職。徐樹錚在二十年軍閥勢力爭權奪位的博弈中,作為段祺瑞的幕僚和摯友,與其共榮辱、齊奮進,是二十世紀初期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1913年,北洋政府在沙俄政府的威逼下,簽訂了《中俄聲明文件》,致使外蒙“自治”。1917年,北洋政府又派員與外蒙協商,討論撤除“自治”,最終沒有達成協議。
1919年10月,徐樹錚作為西北籌邊使,率領兩個團的兵力進駐外蒙,並雷厲風行地推行撤治計劃。他旗幟鮮明地提出外蒙撤治,主張庶政、官制、軍事等幾方面多管齊下,加強管控。
徐樹錚要求外蒙立即達成撤治的協議。在徐樹錚軍事力量的威逼下,外蒙貴族及喇嘛第二天召開緊急會議,擬出撤治文件,報于徐樹錚。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批准外蒙的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全境共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又重新被置於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因此,徐樹錚被孫中山譽為“當代班超”。
徐樹錚在多年的軍閥混戰、爭雄奪利中與馮玉祥結下怨仇,特別是徐樹錚曾殺了馮玉祥的舅父,馮便懷恨在心。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乘火車由北京前往天津途中,馮玉祥派手下第五師師長張之江在廊坊將其劫持,旋即槍殺。
中國近代史中的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北洋皖系著名將領徐樹錚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徐樹錚,江蘇徐州蕭縣人,1880年生。

新中國後,蕭縣和碭山兩縣,被換給安徽了。泗洪和盱眙則換給江蘇。

蕭縣離徐州城那麼近,人民不願意換,也沒辦法。就醫、購物、交通、遊玩都去徐州。徐州也開闢了蕭縣醫保窗口,跨省報銷。蕭縣現在公務員、事業單位包括教師的工資,比徐州這邊低不少。蕭縣人買房一般都來徐州。

徐樹錚當年就是來徐州,向外求學發展的。徐州真是個好地方,出人才。徐州地區原有八個縣,所謂豐縣、沛縣、蕭縣、碭山、銅山、睢寧、宿遷。劉邦、項羽、韓信、張良、蕭何、朱元璋、劉裕、李煜、陳霸先等等,都是這片的人。



民國時期,徐州出了三個督軍。分別是福建督軍李厚基、安徽督軍張文生、甘肅督軍陸洪濤。

徐樹錚外號“小扇子”,是貶義的。說他到處生事,四處煽風點火。

徐樹錚確實是精力旺盛之人,不知疲倦。記憶力又好,過目不忘。在年少時,他遇到了恩師段祺瑞。段祺瑞送他到日本留學,進了著名的士官學校。

徐樹錚一直是段祺瑞的心腹。民國後,段祺瑞當陸軍總長,徐樹錚當陸軍次長。段祺瑞當國務院總理,徐樹錚當國務院秘書長。兩人做事風格相近,配合默契。都偏生硬,不喜歡彎彎繞,喜歡直截了當。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當總理。北洋系是很看不起黎元洪的。徐樹錚認為黎元洪是北洋系和革命黨之間的騎牆派,他一點都不給黎元洪面子。內閣制的總統,不參加國事的討論和決策,但是經常需要蓋章。黎元洪蓋章前喜歡看看,然後問個明白。徐樹錚不耐煩的頂回去:“不必多問了,快點蓋章吧,我的事很忙!”

黎元洪憋一肚子火。這時內務總長孫洪伊和徐樹錚在內閣會議上發生了衝突。黎元洪表示罷免兩人,大家都沒有意見。於是徐樹錚被罷免了。

徐樹錚當然要還擊。張勳帶兵進北京,就是徐樹錚慫恿的。果然黎元洪被廢掉。徐樹錚則幫助段祺瑞討伐張勳,再造共和。

段祺瑞趕走了張勳,卻不恢復國會。孫中山成立護法軍政府。段祺瑞下令討伐,而代理大總統馮國璋則不願意出兵。

徐樹錚使出一計,引誘張作霖出兵。徐樹錚告訴張作霖,秦皇島有一批軍械,並偽造了提貨單據。奉軍果然把軍械劫了,這就是著名的秦皇島劫械事件。張作霖得到2萬多條槍,武裝了6個旅,從此實力大增。而徐樹錚則當了奉軍副總司令。



徐樹錚當了奉軍副司令,隨即槍殺了陸建章。這是因為在討伐護法軍政府時,陸建章阻撓出兵。陸建章手下大將馮玉祥公開主和,屯兵不進。徐樹錚對陸建章不滿,於是打死了他。

徐樹錚考慮奉軍總歸是張作霖的。他需要自己練兵,於是開練。時間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就叫參戰軍。錢不夠怎麼辦?冒領奉軍軍餉。當然很快被機警的張作霖發現。趕走了徐樹錚。

徐樹錚在拉攏張作霖出兵的同時,也引誘慫恿直隸總督曹錕出兵。他許諾,打敗護法軍後,全力支持曹錕幹副總統。曹錕果然出兵了。

曹錕擊敗了護法軍。徐樹錚志得意滿,他在北京組織了安福國會,並且繼續練兵。一戰結束後,參戰軍改名邊防軍。

北洋正式分裂為直系,皖系和奉系。

曹錕、吳佩孚不願乘勝追擊護法軍,吳佩孚對徐樹錚很不滿意。此時的曹錕手下有1師9旅的兵力。這是直系。

而張作霖奉軍原有3個師,秦皇島劫械後,擴編為3師6旅。

而皖系主力則是徐樹錚的邊防軍,3師4旅。

1919年,外蒙宣佈獨立。徐樹錚帶4000多人,20多輛軍車,開進庫倫(烏蘭巴托),外蒙宣佈取消獨立。

孫中山聽後,十分高興。稱讚徐樹錚為“當代班超”!從此徐樹錚和孫中山化敵為友,惺惺相惜。

徐樹錚忙於對付俄國,不願再得罪日本。面對日本佔有青島、膠州灣的要求,徐樹錚力求外交解決。

學生們不理解,五四運動就是那時爆發的。直系的吳佩孚,支持學生。

1920年,吳佩孚居然率師北上。徐樹錚倉促迎戰,不敵吳佩孚。而張作霖則趁火打劫,抄了徐樹錚的後路。

皖系大敗,邊防軍瓦解。徐樹錚逃走。駐外蒙的邊防軍成了無根之木,很快被白俄軍趕走。

徐樹錚時年40歲,遭此大敗,痛心疾首。他去桂林拜見了孫中山。孫中山鼓勵他振作起來。

徐樹錚去福建,策動了他的老部下王永泉,趕走福建督軍李厚基。成立福建制置軍政府,奉孫中山為首領。

然而孫中山卻被陳炯明叛變,離開了廣東。孫傳芳帶兵逼近福建,王永泉扛不住壓力,要求徐樹錚離開。

徐樹錚不得已出走。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倒戈。馮玉祥、張作霖、胡景翼等擁戴孫中山北上主持國是。孫中山途中病倒,很快逝世。

1925年,段祺瑞當了臨時執政。他委任徐樹錚為外交特使,出訪各國。

徐樹錚回國,他未料到馮玉祥如此記仇。終於被刺殺,45歲去世。


彭城墨者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心腹愛將,1919年收復外蒙古,官至陸軍上將,其人可以說是很有才能,但同時他實在太過專橫,樹敵很多,1925年被馮玉祥的部下在廊坊車戰殺害。

【徐樹錚】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倉皇西逃,時年20歲的徐樹錚毅然投軍,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惜被母親坐著騾車追了回來。為了拴住兒子的心,父母逼他成了家,妻子十分賢惠,但是徐樹錚還是堅決要走,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將自己的嫁妝都給了徐樹錚,徐樹錚十分感動,踏上征途。

徐樹錚出走的第一步,便是寫了“萬言書”求見當時的山東巡撫袁世凱,可惜陰差陽錯,沒有見到袁。徐樹錚盤纏用盡,無奈之下,只好以代寫書信、對聯為生,一天機緣巧合,遇到了路過此地的段祺瑞,段祺瑞看到徐樹錚雖然穿著破舊,但是眉清目秀,氣質不俗,就上前詢問。

【段祺瑞】

一番對話之下,段祺瑞感到這是個可造之材,便將徐樹錚帶到保定,讓他做了自己的文書。徐樹錚做了文書之後,據說辦公效率奇高,能在和別人接電話的同時,批閱公文,可比三國時期的龐統,段祺瑞對他非常滿意,時常與他談論天下大勢。徐樹錚對段祺瑞說,現在袁世凱前途無量,只要段祺瑞緊跟袁世凱,一定有飛黃騰達的日子,段祺瑞深以為然,從此和徐樹錚結下不解之緣。

徐樹錚此人很有個性,他有才幹、有魄力、有遠見,可同時飛揚跋扈,說一不二,平時不苟言笑,從不赴宴,也不陪客,辦起事來雷厲風行,不講情面,恃才傲物,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他越是這樣,段祺瑞就越喜歡他,因為段祺瑞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兩人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了。

【徐樹錚】

徐樹錚在擔任國務院秘書長的時候,依靠段祺瑞的青眼相待,目中無人,就連大總統黎元洪也不放在眼裡,時常挖苦奚落,每次面見黎元洪時,他根本不讓黎元洪過目,直接要黎給他蓋章,蓋完就走,絲毫不給黎元洪面子,黎元洪十分生氣,可是他手裡沒有一兵一卒,也無奈徐樹錚何。

不止如此,徐樹錚還越權犯上,不但不把總統放在眼裡,也不把內閣放在眼裡,他曾經就廣東軍事衝突的問題建議發表討伐李烈鈞的命令,但是時任內務總長的孫洪伊表示堅決反對,徐樹錚就直接找到黎元洪讓他蓋章,遭到黎元洪的拒絕,徐樹錚竟然直接用國務院的名義命令福建和江西兩省出兵剿滅李烈鈞,令孫洪伊非常憤怒,告狀告到段祺瑞那裡,最後以孫洪伊辭職告終。

【黎元洪】

1918年,段祺瑞讓徐樹錚帶著三萬件武器的憑證向張作霖求救。張作霖便和徐樹錚簽訂協議,以東北軍支持段祺瑞武力統一中國的條件,來換取那些武器,張作霖知道這些武器很可能是空頭支票,就先下手為強,讓奉軍將那些武器全部拿走,徐樹錚十分生氣,可又不能怎麼樣,只得暫時忍氣吞聲。

後來,徐樹錚再次見到張作霖,一番觥籌交錯之後,徐樹錚酒後失言,說要借日本人來打張作霖,被張作霖頂了回去,此話事後遭到段祺瑞的指責,因為段祺瑞非常害怕別人說他與日本人勾結,徐樹錚也很後悔自己的醉話。

【張作霖】

當然,徐樹錚在張作霖面前吃了幾次虧,不肯善罷甘休,何況張作霖拿到武器之後,又把奉軍調了一部分回去,引起徐樹錚的極度反感,他就打算找人除掉張作霖,一次他邀請張作霖到段祺瑞的駐地團河開會,設宴款待張作霖,張作霖佯裝醉倒,徐樹錚告訴段祺瑞,他已經安排好了人手,只要段一聲令下,就可以立刻殺死張作霖,段祺瑞顧忌到奉軍已經在京津地區集結,有些猶豫,在他猶豫的時候,張作霖趁機逃走了。

直皖戰爭爆發之後,徐樹錚任東路軍總司令,徐作戰勇猛,但是西路皖軍連遭大敗,徐樹錚腹背受敵,只得棄軍逃跑,他藏在潰軍之中,一溜煙逃到了北京,但是北京也沒有藏身處,只好躲到東交民巷,投靠那裡的洋人。

徐樹錚曾在1018年槍殺了馮玉祥的舅舅陸建章,兩人因此結仇,1925年,馮玉祥和張作霖鬧翻,就與孫傳芳合作,夾擊張作霖,本來進展十分順利,結果徐樹錚在這時發表了通電,說孫傳芳本來跟張作霖是兄弟,無冤無仇,為什麼要自相殘殺,讓漁翁得利呢?又指責馮玉祥權欲太重,又勸張作霖不要上當,種種做法,讓馮玉祥對他與除之而後快。

1924年10月,馮玉祥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1925年年底,徐樹錚從歐洲回來,跑到北京向段祺瑞回報“出國成果”,段祺瑞讓他小心,徐樹錚卻說自己樹敵太多,但光明磊落,不怕死,而且他認為那些仇人也不敢在北京輕易動他。

【馮玉祥】

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乘坐專車去廊坊,剛一下車,就被馮玉祥的部下包圍槍殺。此時事關重大,馮玉祥為了平息輿論,讓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趕到現場(當時陸承武正在睡覺),陸承武大義凜然地說,過去徐樹錚殺他的父親,現在他殺徐樹錚是為父報仇,後來陸承武評論此事的時候講,他是在夢裡唱了一出為父報仇的戲。

徐樹錚之子徐道鄰向中央軍事委員會和國民政府提出了控訴,狀告馮玉祥,可惜蔣介石此時並不想搞掉馮玉祥,馮玉祥又在《掃蕩日報》上說徐樹錚親日賣國,徐道鄰人微言輕,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潯陽鹹魚


徐樹錚(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字又錚、幼錚,號鐵珊,自號則林,人稱「小扇子」,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今屬安徽省)官橋鎮醴泉村人,北洋軍閥皖系將領。

徐樹錚於1880年11月11日(光緒六年十月九日)出生,3歲識字,7歲能詩,13歲中秀才,17歲補廩生。1901年,棄文從武,到濟南上書山東巡撫袁世凱,陳述經武之道,未得賞識,後被推薦加入段祺瑞幕府,成為其記室。1905年,被段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讀。

1910年,第七期步科畢業,回國後在段祺瑞的部隊任清朝第六鎮軍事參議。1911年,任段祺瑞第一軍總參謀。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徐樹錚為段祺瑞起草《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與第二電《乞共和第二電》,迫使宣統退位。

1912年至1914年,徐樹錚先後任軍學司司長、軍馬司司長、將軍府事務廳長等職。1914年5月,徐樹錚任陸軍部次長,年僅34歲,為次長中最年輕者。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因其勸段祺瑞抵制帝制,遭袁世凱罷免,在北京創辦北京私立正志中學。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為國務院總理,徐樹錚復任陸軍次長兼國務院秘書長。因常對黎元洪蠻橫無理,在府院之爭中被革職。1917年,徐策動張勳以辮軍驅逐黎元洪,立宣統帝復闢,即辮軍復闢事件。事後又策劃了段祺瑞討伐張勳的討逆軍行動,後任陸軍總次長,主張武力統一中國,消滅陸榮廷、孫中山的南方護法軍。

1917年11月第二次府院之爭,段祺瑞辭職。之後,徐幕後策劃督軍團對馮國璋施加壓力,策動奉天張作霖入山海關關內搶奪軍火,迫使馮國璋再度啟用段祺瑞組閣。後段祺瑞復任總理兼陸軍總長,徐樹錚任陸軍次長兼西北籌邊使,升為上將。在馮段之爭中,徐為段穿梭奔波,他一方面假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名,向日借得鉅款,編參戰軍,為段擴兵爭雄;一方面組織安福俱樂部,包辦選舉,成立安福國會,以鞏固段之政權。

1918年3月,徐樹錚任奉軍副司令。6月15日,徐樹錚以(駐津)奉軍司令部名義,請馮玉祥姑父陸建章在天津吃飯。段祺瑞拿奉天司令部名義,把陸建章請來,就在奉軍司令部把他槍斃。8月,張作霖解除徐樹錚副司令職務,派孫烈臣當奉軍副司令。1919年,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1919年10月,率西北邊防軍第一師進入外蒙古,以武力迫使外蒙古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由中國直接統治。孫中山電賀其成就可與傅介子、班超相比。

1920年,直皖兩系軍閥鬥爭激烈,徐樹錚被罷免,任遠威將軍,留北京代職。直皖兩派最終爆發直皖戰爭,徐任皖系定國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戰敗後,段祺瑞下臺,徐被指控為「十大禍首」之最而遭通緝拿辦,借日本使館之助逃到天津,後潛入上海公共租界內匿居。

1921年,孫中山計劃聯合段祺瑞、張作霖組成三角同盟,北伐討直。徐代表段祺瑞於次年初赴桂林與孫中山晤談。

1924年9月,江浙戰爭爆發,徐任皖系浙滬聯軍總司令。皖系再次失敗,他在英租界寓所內被支持直系的英國人拘捕,並強迫他乘英輪去歐洲。在途經香港時,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段祺瑞被推為臨時執政,徐獲得自由,被任命為「考察歐美日本各國政治專使」。遂率考察團15人,先後考察法國、英國、瑞士、義大利、德國、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美國、日本等12個國家。在考察法國期間,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徐電致輓聯。

1925年12月11日,徐樹錚考察結束回到上海,段祺瑞以京津局面混亂電囑其暫緩赴京,但他認為考察回國,理應復命,12月19日即動身赴京。復命後,於12月29日晚乘專車離開北京南下,途經京津間廊坊車站,被馮玉祥部下張之江劫持,於30日凌晨殺害復仇,時年四十五歲。翌年,歸葬故里。馮玉祥的夫人是當年被徐殺死的陸建章妻子的侄女。

1919年,徐樹錚抓住有利契機,迅速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於1919年11月17日正式呈請政府「情願撤消自治」。徐樹錚在撤治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孫中山當時對徐樹錚收復外蒙古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比得來電,諗知外蒙迴心內向。吾國久無班超傅介子其人,執事(指徐)於旬日間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糾紛,亦既七年,一旦歸復,重見五族共和之盛,此宜舉國歡欣鼓舞者也!」[4]但以事後諸葛之觀點檢討:當時一味以武力壓迫,手法不夠圓融,過分侵辱蒙人自尊,在蒙古僧俗高層留下極不良記憶,未能根本解決問題,反貽後患。

1914年12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陸軍次部長、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徐樹錚與粵東學堂總理梁士詒訂立合同租賃校舍創辦正志中學(現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

徐樹錚極力推行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直接和間接發動了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頻繁的戰亂使國家瘡痍滿目,士兵屍橫累累,人民流離失所。而造成國家這樣的亂局,徐樹錚起到了很惡劣的作用,難辭其咎。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靈魂,有極強才幹,但鋒芒畢露,過於驕狂,膽大敢幹,樹敵太多。 袁世凱曾這樣評論徐樹錚:「又錚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軌,可期遠到。但傲岸自是,開罪於人特多」。馮玉祥殺徐樹錚,有政敵的原因,但徐樹錚殺了馮玉祥原配妻子的姑父兼大恩人陸建章,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主要著作有《建國銓真》、《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精於書法,擅詩詞古文,從政後仍手不釋卷,留下來的詩大約200首,詞60首。

此外,還酷愛崑曲,他能自輯曲譜,能上臺演出,並曾與徐凌雲、項馨吾、俞振飛等名角同臺。他擅長花臉和貼旦兩種角色的曲目,聲如洪鐘。張謇曾贈詩云:「將軍高唱大江東,勢與梅郎角兩雄」。


FriedrichWang


徐樹錚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自幼便有神童之稱。張學良曾稱讚其為“上馬殺賊,下馬草露布(寫文書)”以形容其文武雙全。徐樹錚是段祺瑞的老部下,曾助段祺瑞“三造共和”:起草逼清帝退位電文,迫使隆裕太后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此為一造共和;袁世凱稱帝后徐樹錚勸段祺瑞聯絡馮國璋等反帝將領通電反袁,此為二造共和;黎元洪就任總統後與身為國務總理的段祺瑞不和,以致於釀成府院之爭——黎元洪發表通電逼段祺瑞下臺,徐樹錚設計慫恿“辮帥”張勳入京復辟,接著段祺瑞起兵驅逐張勳,此為三造共和。

自晚清起沙俄便一直在蒙古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此後革命浪潮席捲全國,一時間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沙俄勢力趁機進入外蒙扶植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宣佈獨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極力主張參戰,以便在戰後以戰勝國身份修改之前與列強簽訂的不利於中國的條約,為此段祺瑞還專門成立了一支部隊打算用於參加一戰。然而還沒等這支軍隊赴歐參戰,段祺瑞就在北洋軍閥內部的權力鬥爭中失勢。儘管參戰軍沒有遭到解散,但在國內外追求和平的潮流下依賴日本借款、挑起南北戰爭的皖系軍閥已成為眾矢之的,最受段祺瑞器重的徐樹錚更是被推上風口浪尖。因此徐樹錚不得不為參戰軍找一條出路,而這條出路就是外蒙古。

徐樹錚很早就關注外蒙問題:1912年在給當時還是段祺瑞手下干將的靳雲鵬的信函中就已闡述他力保蒙古的戰略思想。 1918年10月徐樹錚辭去奉軍副司令之職後負責編練參戰軍,派人到河南、安徽等地招募新兵,組成三師四旅的規模。1919年1月皖系人物察哈爾都統田中玉提出條陳,首次公開提出撤治的建議;4月17日徐樹錚提出《西北籌邊辦法大綱》,不僅主張撤治,更提出了使外蒙與內地一致的同化政策。6月13日北洋政府正式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7月18日頒佈西北籌邊使官制,同時參戰軍改為邊防軍,參戰督辦處改稱邊防督辦處。6月底以後邊防軍陸續開拔外蒙。徐樹錚動員的駐守外蒙古的邊防軍其實只有第三旅第七、第八兩個團的兵力,其餘大部分邊防軍都駐守內地,以備軍閥混戰之用。

事實上此時正是中國收復外蒙的最佳時機——外蒙獨立是由沙俄一手扶植的,但沙俄在一戰中遭受重創並由此相繼引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此時俄國國內沙皇政權的殘部、效忠臨時政府的勢力以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三方混戰,協約國集團也成立了干涉蘇俄革命的干涉軍。很顯然在如此形勢下俄國根本無力干預外蒙事務,不過沙俄留在外蒙的殘部依然存在,徐樹錚收復外蒙所面對的並不是來自俄國政府的干預,而是留在外蒙的沙俄白軍殘部以及外蒙的獨立勢力。另外日本此時想趁機填補沙俄留下的權力真空,於是在外蒙首府庫倫(今烏蘭巴托)設立辦事處並暗中給沙俄白軍殘部和外蒙的獨立勢力提供支持。

徐樹錚進入外蒙後最先遭遇的不是外蒙正規軍,而是由日本扶植的兩股土匪武裝——外蒙本地的富升阿和出身布里亞特人的白俄軍官謝苗諾夫。徐樹錚利用兩股勢力之間的矛盾分別用蒙語和俄語給雙方各寫了一封信——內容均是聲稱願協助其消滅另一股勢力。結果富升阿和謝苗諾夫被徐樹錚的反間計成功煽動,以致於徐樹錚不廢一槍一彈就得以坐收漁利。於是徐樹錚趁勢進入外蒙收復庫倫。外蒙活佛自知不敵,而支持其獨立的俄國目前又指望不上,於是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前往日本駐庫倫辦事處尋求支援。不過徐樹錚早已料到這點,於是事先給日本駐庫倫的代表松井打好招呼:“限駐庫倫的日軍3小時之內將武器移交於我方並撤出庫倫,否則後果自負”。在徐樹錚的壓力下松井交出了武器並率部撤離庫倫,於是外蒙方面希望從日本獲得支援的打算落空。

外蒙方面見俄國、日本皆指望不上,只好向仍駐留在外面的沙俄白軍殘部求援。徐樹錚認為:白俄騎兵機動性強,戰鬥力也強於北洋軍,但由於俄國的內部問題已使其無路可退,因此導致軍心不穩,極易分崩離析。於是徐樹錚在白俄軍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三處伏兵並告誡士兵不必過多糾纏,只需擊斃一些俄軍即行撤退。白俄軍在接連遭遇三處伏擊後徐樹錚又親率一支騎兵從其背後殺來,一時間白俄軍陣腳大亂,四散逃去。

在這樣的局面下活佛趕緊召集所有外蒙王公貴族商討出一個秘密對策:外蒙軍隊暫且按兵不動,待北洋軍鬆懈後即刻發兵叛亂。儘管徐樹錚並不知曉外蒙活佛和王公會面的具體情況,但他對可能出現的變故是有所提防的,於是他當即在庫輪城外安營紮寨,而不急於入城。待一切準備就緒後徐樹錚派出一支由80輛大型卡車組成的車隊載著士兵們入城,所有卡車均用黑布覆蓋,庫倫人只聽到裡面士兵的說話聲,卻看不見士兵的面貌。士兵們將武器顯露在外——全是德式槍炮。車隊駛入袁世凱當年在西郊修建的軍營“紅城”,此地有北洋軍把守,無人敢近。士兵們跳下車來,隨即又換乘車輛再上演一次入城儀式——如此不斷循環往復的入城式令庫倫人傻了眼,一時不知北洋軍究竟來了多少人,裝備有多少先進武器。

被入城儀式震驚的不只是普通庫倫人,還有外蒙高層。然而還沒等他們從震驚中清醒過來徐樹錚就邀請他們前去赴宴,此時早已被嚇破膽的外蒙官員們哪還敢推託?當他們走進徐樹錚的軍營後徐樹錚當機立斷扣押了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在徐樹錚的壓力下外蒙王公們不得不表示廢除之前中俄蒙之間一切條約,外蒙全境迴歸中國。

外蒙古在清朝時對中央的向心力就不如內蒙古,經過“獨立”以後更加疏遠中國,所以徐樹錚認為治蒙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外蒙古官民對中國的向心力。他說:“空言統攝,難期久遠,一切要政,不及時措施,終恐此地非我所有,有之亦不如其無。”1920年5月他擬具了《治蒙要略》,向國務會議做了詳細彙報,並呈大總統徐世昌、邊防督辦段祺瑞審閱。徐樹錚的《治蒙要略》分為庶政、官制、軍事三個部分。庶政方面,他主張大養軍馬,加強中華文化教育,優待俄民尤其是布里亞特人,厲行電報收費,重徵菸酒等奢侈品的捐稅,參照清律和民國法律,制定專門適用於蒙古地區的刑律,發展墾牧事業,興辦工商鹽務林礦等各項實業,鼓勵蒙古族牧民走向定居生活。官制方面,他建議外蒙全境設一總制,坐鎮要區,統轄軍民政商一切事宜;喀爾喀四盟及科布多、唐努烏梁海等六個地區各設都管一員管理政商屯墾各事 。軍事方面,他提議在外蒙的幾個戰略要地駐軍七旅,各旅必須增加騎兵,減少步兵。兵士除戰備訓練外,還可於宜墾地區實行屯田。

徐樹錚所付諸實行的措施主要是創設邊業銀行、註銷外蒙官府欠中央政府的舊債、派出部分兵力加強恰克圖的邊防。徐樹錚還命令駐蒙士兵引種天津大白菜,結果十分成功,後來大白菜就成了當地的大眾菜。他還調查礦產、籌備鐵路,修建醫院,使外蒙古的現代化事業有序開展。徐樹錚治蒙,尤重教化,他認為“有清以來,蒙部內屬,迄今約三百年,率以愚蒙為策,實大揹人情天理之正。此後欲蒙邊日見親洽,即非力整教化,勸諭興學,不易為功。” 他創立“政教聯歡社”,試圖籠絡外蒙王公喇嘛的感情,又創立《朔方日報》、多次舉辦戲曲演出、與外蒙民眾聯歡,寓教化於娛樂之中。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我個人特別喜歡文章主演的《少帥》這部戲,在《少帥》裡面,有一個很詭異的鏡頭,就是在一個火車站,一個人被槍殺了,而且和奉系一點關係都沒有,也沒有過多的介紹。後來,我才意識到,這個人就是徐樹錚,他雖然在北洋軍閥裡面不是最出名的一個,但絕對是最有才的一個。

北洋軍閥一直有皖系、直系、奉系之爭,估計當時徐樹錚被殺,就意味了皖系退出了歷史舞臺吧!

提北洋軍閥,必知袁世凱、段祺瑞、曹錕、馮國璋,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張勳、馮玉祥、閻錫山等等等等,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到徐樹錚,但是這個人又很重要,可以說皖系軍閥為代表的段祺瑞就是徐樹錚輔佐的。

早年經歷

徐樹錚從小生活在一個鄉村知識分子家庭,自幼深受儒家薰陶,這一點是北洋軍閥那些人所部具備的,北洋軍閥以袁世凱為首就不喜歡讀書,以張作霖來說,簡直就是土匪出身,因此,徐樹錚對於北洋軍閥來說,更是一個羽扇綸巾的謀士的身份存在的。

1901年,徐樹錚離開家鄉前往山東,欲投奔當時的袁世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相見,但是卻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段祺瑞,徐樹錚就這樣為段祺瑞打了20年的工,開啟了他人生事業的起點。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很快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袁世凱被起復以鎮壓革命,此間徐樹錚為段祺瑞出謀劃策,使計劃起義攻入北京的吳祿貞被暗殺。

主張武力統一

當時由於北方張勳復辟,南方軍閥發起護國護法等運動不斷進行北伐,而徐樹錚則主張武力統一南方,為此他拉攏曹錕等人,到1918年2月時,曹錕、吳佩孚、張敬堯、張懷芝、馮玉祥等各路軍閥紛紛南征。

於此同時,徐樹錚秘密讓奉系張作霖入關,並且在秦皇島截獲北洋從日本購買的大量器械,同時向讓段祺瑞出任總理,然後繼續武力南征,正當徐樹錚被北京和各路軍閥縱橫捭闔間,南方前線的局面卻越來越糟,再加上北洋派系之間的矛盾太深,徐樹錚武力統一的政策破產。

收復外蒙

在這樣的背景下,徐樹錚開始關注外蒙問題,由於沙俄對外蒙的操縱,使外蒙獨立,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自身也是一堆事,根本無力管外蒙,而這時候,日本還想將勢力滲透到外蒙,於是徐樹錚用編練參戰軍,與1919年六月,在獲得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徐樹錚將部隊開赴外蒙,經過一段時間的明爭暗鬥,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於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

直皖大戰

徐樹錚收復外蒙古,他本人和皖系的威信和實力隨之大為增長,令奉系張作霖和直系曹錕如坐針氈。直系明確提出罷斥徐樹錚,段祺瑞堅決不接受。因此直皖大戰開始,結果皖系失敗,直皖戰爭失敗對徐樹錚來說是一次沉重打擊,不僅武力統一的夢想被徹底粉碎,而且他的政治生命也隨著皖系的倒臺而基本終結。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樹錚在眾人送別下乘火車離京赴津,馮玉祥派人槍殺了徐樹錚。至此標誌皖系軍閥的謝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