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問題上,有多少國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國家支持英國?

Admiral乘風破浪


英阿馬島戰爭是一個不平等戰爭,在戰爭開始的時候,阿根廷使用法制飛魚空對艦導彈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但隨後在歐美世界的“拉偏架”中在這場戰爭失利!以英國奪回馬爾維納斯群島控制權結束。

馬島戰爭是冷戰時期爆發的戰爭,美蘇當時作為敵對方,是英國與阿根廷兩國最大的支持者,英國是北約國家,蘇聯就自然支持阿根廷,但因為距離遙遠,又是在歐美后花園,於是蘇聯向阿根廷提供了情報支持。

蘇聯的偵察衛星發現英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遠離航母,為航母編隊提供預警,然後蘇聯將這個情況及時通知了阿根廷,阿根廷出動兩架超級軍旗攻擊機,用法制飛魚空對艦導彈擊沉了謝菲爾德號!

相對於蘇聯對於阿根廷的軟支持,歐美國家對於英國的支持就更加的肆無忌憚了,在阿根廷與英國宣戰之後,美國立即提議對阿根廷武器禁運,對阿根廷執行制裁。

而美國對於英國的支持不僅僅是武器禁運以及制裁,並且還直接的給英國戰爭支持,英國本土距離馬島13000公里,遠征艦隊如果沒有中途補給,到馬島就沒有多少油料參加戰鬥了。

於是美國就為英國提供了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島基地,提供了6.3萬磅航空燃油,後來轉運了100萬加侖航空燃油,240萬加侖油料。

不僅如此,美國還在通信,情報,氣象,海底聲吶系統給予英國大力支持,甚至出動了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飛抵馬島,將馬島的阿根廷兵力,艦艇部署等情報給了英國;

美國對於英國的支持力度除了沒有派出軍隊直接參加之外,阿根廷就相當於是一個國家在對抗歐美陣營,並且最拉偏架的法國出現了。

阿根廷擊沉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是法國的飛魚導彈,是當時突防能力比較強的反艦導彈,而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得知消息後,就通過密使將飛魚導彈的雷達頻率告訴了英國。

在英國得到了飛魚導彈的頻率之後,實施了有效的干擾,阿根廷的導彈再也碰不到英國的軍艦了,失去了阿根廷本土的支持之後,阿根廷守衛馬島的國家很快就成為了甕中捉鱉,最後以英國奪回馬爾維納斯群島控制權結束。


三書青史


1982年在馬島海戰中,我們堅定的站在了阿根廷人民一邊!從道義上、輿論上、外交上、政治上,給予阿根廷兄弟般的支持和幫助!在聯合國內外團結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痛斥西方殖民主義的強盜行為!


2016年南海仲裁案時,國際社會東西方勢力分庭對抗,在我們最需要朋友的時候,阿根廷卻站隊了美歐,向西方看齊,選擇了菲律賓,並再三警告和督促中國服從裁決!
我強烈建議阿根廷舉全國之力向大不列顛發難,光復馬島!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徹底把這個沒落的日不落帝國拉下馬……

然而,我更支持大英帝國再次痛扁阿根廷這個除了足球,連做人都拿不出手的下三濫國家!最好讓它從地球消失……當然最好的結果就是一個把一個勒死,一個臨死又利用體重塌死另一個!都見鬼去吧……請原諒我的無知無畏!但我知道在朋友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即使幫不上什麼,寧願選擇沉默,也絕不出賣良心……

The end !


此間春來早


馬島戰爭作為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海空戰,其過程其實蠻搞笑的。

馬島戰爭能打起來,其實主要責任在阿根廷,主要原因是阿根廷人的判斷失誤。

怎麼個判斷失誤呢?

阿根廷人堅定的認為,佔領馬島,英國人基本是會吃個啞巴虧的。


阿根廷為什麼要發動馬島戰爭?


1982年,阿根廷國內的局勢非常糟糕。

由於軍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失誤,阿根廷國內經濟形勢已經瀕臨崩潰。通貨膨脹率達到了每年600%,製造業產量下降了四分之一,GDP一年下降了12%。任何一個政府,在這麼難堪的經濟指數下都是很難維持的。

阿根廷也不例外,當時的整個南美洲都處於軍人統治的風潮之下,阿根廷當時掌權的是加爾鐵裡將軍。加爾鐵裡眼看著搞經濟是沒啥希望了,所以乾脆劍走偏鋒——決定搞一搞政治和軍事,發動一場戰爭,來刺激國內的民族情緒,提高自己的威望。

簡單的說,就是希望通過對外戰爭,讓人民的注意力集中在外戰上,忘了國內這檔子事兒。

所以阿根廷把目標瞄準了自己的眼皮下——馬島。

馬爾維納斯群島,距離阿根廷五百公里,距離英國一萬公里,屬於英國。

關於馬島的歸屬比較複雜,反正就是英國和阿根廷都認為馬島屬於自己,但事實上是被英國控制著。不過阿根廷這麼多年也默認了事實,因為馬島實在沒啥價值。

馬島面積不小,各個島嶼面積加在一起超過了一萬兩千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半個海南島。可是面積雖然不小,土地卻極為貧瘠,不適於人居。這麼大的面積上,只有三千多英國人住在上面。不僅人口少,而且也沒什麼資源,屬於一個鳥不拉屎的荒島。

用當時英國人自己調侃的話說:英超比賽上的一枚足球,都比馬島重要。


就這麼一個貧瘠的小島,阿根廷覺得,就算自己佔領了馬島,英國人也沒必要隔著半個地球過來跟自己拼命。頂多抗議兩句就罷了。

畢竟二戰後英國丟失殖民地也不是一塊兩塊了,英國人連印度都能拱手讓出去,讓一塊小島給阿根廷,絕對沒什麼問題。


但英國畢竟是聯合國五常之一,阿根廷認為自己也不能太過冒失。所以,他們通過外交手段,用自己的方法,委婉的,暗示了一下英國——大哥,我打算把馬島拿回來。

阿根廷人認為自己暗示的比較明白了(但事實上英國人完全沒明白),等待著英國的反應。

英國沒有任何反應,或者說,至少英國人沒有主動對於阿根廷有什麼反應。當時的英國在搞裁軍計劃,在阿根廷暗示以後,英國人撤走了英國海軍在馬島的唯一一艘軍艦。

本來這只是英國人裁軍計劃的一部分,但是在阿根廷眼裡完全變了一個味道:誒呦?你主動撤軍是不是想讓我去佔領?(你穿這麼少是不是想勾引我?)

於是,阿根廷覺得——人家都這麼明顯的暗示了,再不奪回馬島,還叫個男人嗎?!

登上馬島

1982年4月2號,加爾鐵裡總統命令,阿根廷軍隊登上馬島!

按照計劃,登陸馬島的阿根廷軍隊有三千多,是精挑細選的陸戰隊員。

英國人在島上的居民一共三千多人,唯一的武裝力量是島上的皇家警察。

好漢不吃眼前虧,英國警察們很知趣的投降了阿根廷軍隊。這並不丟人,三千多人也就是中國一個大村莊,你讓一個派出所打一個陸戰旅,太高估我大英的戰鬥力了。

事實證明,加爾鐵裡的決定是正確的。佔領了馬島之後,阿根廷舉國歡騰,似乎都忘了國內窮的叮噹響的事實。


同樣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上下舉國震驚。大家都對戰爭毫無心理準備。如果不是阿根廷,絕大多數的英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大西洋的那邊還有一個小島。

阿根廷運氣不好,他們碰見了鐵娘子撒切爾執政。

在馬島淪陷的當天,撒切爾就召集了國會的頭頭腦腦,表示絕不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英國外交部門當天就像阿根廷施加了外交壓力。

但是阿根廷並不怕,這裡就要說說,阿根廷為啥覺得英國要吃啞巴虧了。

阿根廷的底牌

阿根廷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自信來源於外交。

阿根廷外交比較特殊,他是少數的幾個跟冷戰兩邊處的都很好的國家。

加爾鐵裡是美國人扶持的,在拉美,任何一個軍政府沒有美國的扶持都無法建立。當時的阿根廷軍隊裝備由美國提供,飛行員由美國訓練,活脫脫就是一個拉美皇協軍。

阿根廷跟美國關係到什麼程度呢?加爾鐵裡自己曾經在公開場合說:“我是美國人的兒子!”。



但是阿根廷跟哥倫比亞這種反共國家不一樣——他跟蘇聯關係也很好!

眾所周知,蘇聯從勃列日涅夫時期開始,糧食就比較缺了。雖然蘇聯人均糧產量高的嚇人(幾乎是今天中國人均糧產量的兩倍),但蘇聯還是缺糧食(因為老毛子好喝酒)。而阿根廷是世界上著名的糧食出口大戶,蘇聯的糧食進口,有多一半要仰仗阿根廷。所以蘇聯也比較支持阿根廷。

1982年,地球村裡一共倆村霸,都是阿根廷的哥們,諒你一個過氣網紅英國,能掀起什麼波瀾?!

所以,當英國外交抗議以後,阿根廷根本沒在怕的。

變故的開始

從阿根廷佔領馬島,但英阿正式交戰,中間其實有小一個月時間。

中間英國對阿根廷宣戰,阿根廷也做好了備戰準備。而北約各國也果然如阿根廷所料,雖然由於北約義務支持英國,但也沒有多麼支持。比如美國,事實上是想要中立的。

但是問題還是發生了。

不知道是因為吃人家嘴短,還是因為單純的想反對英國。總之,蘇聯公開表示支持阿根廷,緊接著華約也表示支持阿根廷。


這就不好玩了,因為蘇聯在西方國家體系裡是幹啥啥反對的。蘇聯宣佈支持阿根廷,就像蔡徐坤跟NBA某個球星說我的籃球是你教的一樣。

在蘇聯支持阿根廷後,美國立刻表示支持英國,用行動支持那種。

但是,直接出兵攻打阿根廷,美國還是幹不出來的,畢竟加爾鐵裡是美國的精神兒子。不過美國人當時聯合歐洲(主要是法國)搞了一個很缺德的東西——武器禁運。

美國宣佈:既不賣給英國武器,也不賣給阿根廷武器,你們倆自己打,老子看著。

這對於英國來說沒有問題,對於阿根廷來說。可要了親命了。

為什麼?因為英國的軍火用的全是自己的,只要打開生產線,要多少有多少。而阿根廷的武器是買的美國和歐洲的。宣佈武器禁運,意味著阿根廷在戰鬥中,飛機摔一架少一架,導彈用一枚少一枚。

事實上,由美國調教出來的阿根廷空軍,在戰鬥中表現出了優秀的戰鬥素質。一架阿根廷式的軍旗式攻擊機曾經發射了飛魚反艦導彈,擊沉了英國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而阿根廷有限的反艦導彈也就此消耗殆盡。如果這種飛機繼續攻擊英國航母的話,英國的軍事行動將會毀於一旦。但阿根廷人的導彈儲備並不多,導致失去了戰爭翻盤的機會。

最終,在英國的堅定決心下,阿根廷的軍事行動徹底失敗。駐紮在馬島上的阿根廷守軍向英國軍隊投降。

馬島戰爭與中國

在馬島戰爭中,中國是支持阿根廷的。

英國之所以要對阿根廷採取堅決措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英國跟中國正在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如果英國向阿根廷示弱,面對著比阿根廷強大百倍的中國,英國又將如何面對呢?

但是,事實證明,打贏了馬島戰爭,對英國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鄧公明確表示——中國不是阿根廷,只要我們想收回香港,用不了24小時英國人就得被趕下海。

所以,瘦死的駱駝也許比馬大,可是跟龍比起來,英國還是差了點意思啊。


小約翰




二戰後到現在,英國對外遇到的兩次最大事件是:馬島問題和香港歸還問題。

馬島問題在前,是1982年年初,阿根廷加爾鐵裡軍政府主動挑釁,強勢佔了馬爾維斯群島。在加爾鐵裡看來,馬島離英國太遠,本應屬於阿根廷,但,實際上,英國人佔領馬島早已經一百多年了,英國人早已經認為那是英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面對加爾鐵裡侵佔馬島的舉動,撒切爾並沒有後退,開始調兵遣將,準備奪回馬島。兩方準備開戰了,國際社會也形成了兩大陣營,一些國家支持英國,還有一些支持阿根廷。

支持英國奪回馬島的國家



英國作為歐洲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可謂“黨羽眾多”,“樹大根深”,特別是西歐國家,大多支持英國,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希臘、土耳其、聯邦德國、西班牙都是英國支持者,當然,這些國家有一個顯著特點,他們都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對於組織內成員的“統一大業”,其它成員發出言語上的支持,完全在情理之中。除了歐洲國家外,北約組織的美國、加拿大當時也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英國的支持,痛斥阿根廷的“無恥行徑”。

北約的組織很給力,同時英聯邦成員國也表達了支持,澳大利亞、印度等國也紛紛發電支持。

兄弟哥們國家支持,絕對應該,至於誰更正義,則不是考慮的問題了。

支持阿根廷的國家



阿根廷在南美曾經也是很牛逼的存在,是南美地區絕對的數一數二的國家,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還是支持阿根廷的,不過,智利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英國的支持,以及對阿根廷的反對。

除了拉丁美洲,有另外一個組織在支持阿根廷,在聲援阿根廷,這個組織叫“華約組織”,這個組織就是在世界範圍內牽制和抗衡北約的。

華約組織的國家,蘇聯、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等都是阿根廷的支持者。




有人問了,中國佔哪邊?阿根廷,站隊原因只有一個,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都在支持阿根廷,中國多少也得表示表示,況且中國的香港此時並未達成“歸還意向”。除了中國外,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響應老大哥蘇聯倡議,聲援阿根廷。

無論雙方支持者有多少,大多隻是表達了言語上的支持,只有美國、法國、智利對英國有實際的幫助,這邊蘇聯確實有幫助阿根廷。

戰爭經過了兩個月左右,英國輕鬆獲勝,阿根廷簽訂了投降書,至此戰爭結束,馬島重回英國人的懷抱。




有意思的是,當年9月,撒切爾夫人仗著馬島勝利的餘威來中國談判“香港事宜”,結果碰到了“鋼板”,最後無奈同意97年歸還香港。正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此人更比那人強!


藍風破曉


這個問題其實又是個屁股決定腦袋的問題。

馬島之爭的爭議點,其實就是主權歸屬的依據來源。英國的理由是馬島的第一批居民是1765年英國移民,雖然在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但是英國移民是第一批馬島的居民是毫無爭議的,所以英國的理由可以說是有史以來。



阿根廷對於馬島主權的訴求,主要理由是西班牙在驅逐英國移民後,在馬島的西班牙定居點一直存在到1811年。在1816年,從西班牙殖民帝國獨立的阿根廷,以馬島作為殖民地遺產而提出主權訴求,所以阿根廷的理由可以說是殖民地獨立問題。



在二戰後,在國際大環境總體上默認現實,反對武力解決領土問題的大趨勢下,英阿雙方的理由出現一定的反轉。由於阿根廷未直接管轄馬島,所以拿出了1493的教皇敕令,根據當時的條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殖民地,阿根廷是西班牙的勢力範圍,故馬島自然也是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領土。阿根廷作為從西班牙獨立的現代主權國家,對馬島自然有天然的領土訴求。



英國則利用國際氛圍,提出自1833年以來,英國始終對馬島進行有效管轄,其主權歸屬是公開、持續的,在此基礎上,馬島的歸屬問題應該採用的聯合國倡議的公民自決原則,以公投的方式決定馬島主權的歸屬問題。

所以在二戰後,英阿雙方對於馬島主權的爭議,成為了歷史理由和現實理由之爭,雙方的論據都可以說比較充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採納歷史原因還是現實原因。以歷史原因為準,按照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帝國時期的依據,阿根廷對於馬島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按照現實理由,馬島的公投結果顯示英國將擁有馬島的主權。



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對於馬島之爭多是一個圍觀態度。現在的阿根廷和英國,都沒有逼迫其他國家在馬島問題上二選一的實力,實際上阿根廷目前也沒有決心拿回馬島,所以其他國家對於馬島之爭的態度,主要的一個原則是不能殃及自身。

同為殖民地獨立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由於和阿根廷有大量的合作和共同的地緣關係,所以在馬島問題上支持阿根廷。這一態度在2012年美洲國家峰會等會議中多次印證。同時存在主權問題,比如我們,需要以歷史理由來面對領土紛爭的國家也會支持阿根廷,這種態度實際上是爭奪領土紛爭的解釋權。



不過所謂表態支持,多是口頭上支持,英國雖然在二戰後從日不落帝國衰落成一個區域強國,只能依靠抱美國大腿才保持了全球影響力,加上目前脫歐問題,使得英國進一步呈衰落趨勢,但是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並沒有哪個國家會為了阿根廷直接得罪英國。

而阿根廷作為少有的可以算從發達國家墮落成發展中國家的代表,長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加上國內政治局勢不穩定,其國力和英國的差距越來越大。82年還有一戰之力,現在阿根廷已經無力在馬島上與英國進行直接對抗了。



其實在馬島之爭上,就可以看出國際關係赤裸裸的利益之爭。支持阿根廷的國家多是和阿根廷有更多利益往來,或者需要以馬島之爭的解決思路來為自身的領土之爭謀利,都不是為了什麼大義問題。


L夕惕若看世界


馬島戰爭中,支持英國的大都是美國及其小弟,支持阿根廷的大都是蘇聯及其小弟,這是美蘇爭霸中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

馬島,全稱叫做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之為“福克蘭群島”,包含700多個小島,總面積達到12200平方公里,目前人口3000多人。馬島距離阿根廷本土僅有500公里,距離英國本土則超過10000公里。

馬島到底屬於哪個國家,這件事一直有爭議。歷史上,法國、英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島上設立定居點。阿根廷獨立於1816年,隨後派出官員管理馬島。不久後英國基本完成工業革命,於1833年入侵馬島,未開一槍驅逐了阿根廷官員,而阿根廷則是宣佈對馬島擁有主權。

這種主權和治權的脫節,一直持續了100多年,期間不斷髮生矛盾衝突,美國也曾多次介入。終於在1982年這場戰爭打響了。

當時阿根廷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為了轉移國內民眾視線,當局認為打一場收復失地的馬島戰爭,可以挽回民意。而當時英國海外裁軍正在進行,阿根廷誤以為英國會順天應人離開馬島,於是出兵登上馬島,他們沒想到的是,英國當政的是以強硬著稱的鐵娘子撒切爾。

撒切爾當時正在和我國進行香港談判,相對於香港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港口,馬島雖然面積廣闊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所以,撒切爾為了向全世界秀肌肉,毅然出兵馬島,與阿根廷開戰。

這場戰爭持續了十個星期,255名英軍、649名阿軍在戰爭中喪生,當然還有3名馬島居民。

這場戰爭中,英阿雙方誰受到的支持更多呢?

英國的支持者是北約29個成員國,包含美國、法國、聯邦德國、加拿大等,在拉美,只有阿根廷的死對頭支持英國。

阿根廷的支持者是華約蘇連、東德、波蘭、阿爾巴尼亞、捷課、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八國,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國家。

這時,與蘇聯處在敵對狀態,和美國處在蜜月期的中國態度,很值得玩味。

我國當時和英國正在進行香港問題談判,我國的鋼鐵公司同志,提出一國兩制的大智慧,又在這場戰爭中宣稱支持阿根廷。但這種支持,僅僅是口頭上的,實際上和中立差不多。

英阿馬島戰爭後,阿根廷軍政府倒臺,撒切爾在第二年獲得連任,英國貌似恢復了昔日殖民大國的地位。連任的鐵娘子撒切爾,最後終於在1984年12月19日向鋼鐵公司屈服,歸還了香港。

鋼鐵公司專治鐵娘子,不服不行啊!


歷史知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次薩胖去阿根廷,聽到本地人堅定地說馬島是阿根廷的。

其實就地理位置來說,馬島距離英國十萬八千里,距離阿根廷則近在咫尺,確實更像是阿根廷的領土。

至於馬島領土糾紛,主要是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後遺症。

歷史上,法國、英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島上設立定居點,最早殖民的應該是法國人。

但英國在最強大的1833年確定了對馬島的殖民統治。

當時阿根廷還沒有獨立。

獨立以後,因為馬島的重要戰略和經濟意義,阿根廷一直宣稱擁有島上主權。

馬島戰爭,主要是阿根廷獨裁軍人領袖加爾鐵裡的軍事冒險,以轉移國內民眾對於經濟迅速衰退的不滿。當時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1.4%,製造業產量下降為22.9%,薪資成長只達到19.2%。

經濟的困境是加爾鐵裡解決不了的,只用打仗。

當時英國經濟也繼續衰退,放棄了大量的殖民地,軍隊實力減弱到以往的十分之一,只剩下1艘航母也準備退役。

而阿根廷具有一直強大的空軍,具備和英國正面對抗的實力。

況且英國距離馬島十萬八千里,而阿根廷距離馬島只有500公里,簡直就是以逸待勞。

那麼,當時國際形式如何?

首先,美國和當時大部分歐洲國家自然是支持英國的。

英國是美國和大部分歐洲國家的盟友,阿根廷和這些國家關係則很一般。

當然,這些國家表面上宣佈保持中立。

其中法國的地位最獨特。

從戰略考慮,英國被阿根廷惡整一下,對法國未必沒有好處。但是,由於都是北約盟國,加上美國的壓力,法國也不能支持阿根廷。當時法國出售給阿根廷包括飛魚導彈、超級軍旗戰機在內的大量武器裝備,還有一些訂單還沒有交付完畢。

在英美壓力下,法國只得藉口中立,中止交付武器。如果法國將更多的飛魚導彈交給阿根廷,英國海軍有可能被擊敗。

其次,南美國家則幾乎都支持阿根廷。

除了剛剛和阿根廷爆發過邊界衝突的智利,幾乎所有南美國家都支持阿根廷。

這也不復雜,他們雖獨立,但仍然受到強國的左右,經濟和軍事受到很大的牽制。

阿根廷如果能夠將英國打敗,退出馬島,對於南美國家徹底擺脫強國的影響是有很大好處的。

最後,蘇聯、中國和其他國家。

其實阿根廷是南美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並不高,經濟上聯絡也不多。

蘇聯、中國和其他國家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保持中立態度,不在乎誰獲勝。

另外,加爾鐵裡政府是反共的,曾經和美國保持密切關係,蘇聯和中國當然不會支持他。


至於中國,當時正好在改革開放初期,大裁軍發展經濟,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管阿根廷和英國的軍事衝突。


薩沙


馬島問題是典型的西方列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矛盾。並且馬島戰爭爆發於冷戰期間,而英國又是北約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因此,馬島戰爭時期的國際輿論環境,非常具有冷戰的特色。

首先,絕大對數英國民眾對於馬島問題的態度是很直接的,就是堅決支持政府通過武力維護英國在馬島的主權。並且英國人也不認為馬島的主權有什麼問題。


由於英國人的強硬態度,以及英國的北約成員國身份,蘇聯表示支持阿根廷。而由於蘇聯的支持,西方國家對馬島的態度發生了一邊倒的支持。

美國最早在馬島問題上持中立態度,因為美國自認為是美洲的老大哥,美洲的事情由它說了算。而英國又是美國的盟友,並且還是牢不可破的盟友。美國不希望因為馬島問題而影響它在美洲的霸主地位和英美的盟友關係。所以馬島戰爭之初,美國只是基於北約的義務,向英國提供了衛星情報。

但是後來蘇聯加入,美國也不再中立。美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都明確支持英國。

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敢跟英國開戰,是因為當時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自認為跟美國總統里根的關係不錯。他覺得一旦開戰,美國不至於會跟阿根廷過不去,至少不會公開的反對阿根廷。

結果阿根廷和英國一宣戰,尤其是蘇聯明確反對英國後,美國立即就對阿根廷制裁,禁止任何國家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由於英國人不需要進口武器,而阿根廷沒有完整的武器製造能力。因此這一禁運,明擺的就是拉偏架。



有國家給阿根廷下絆子,就有國家明確支持阿根廷。而蘇聯和華約就明確支持阿根廷。

當時,蘇聯離阿根廷太遠,因此蘇聯沒有對阿根廷提供武器方面的支持。但蘇聯還是提供了衛星偵查方面的情報。

比如,蘇聯宇宙1411號偵察衛星就發現了英國42級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遠離航母,為航母編隊提供預警,及時通知了阿根廷。而阿根廷出動兩架超軍旗攻擊機,用法制飛魚空對艦導彈擊沉了謝菲爾德號。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蘇聯的支持,阿根廷很難擊沉英國的謝菲爾德號。



除了蘇聯和華約之外,大部分的拉丁美洲國家都支持阿根廷。不過凡是也有例外,拉丁美洲國家中也有一個國家不支持阿根廷。這個國家是智利。

智利和阿根廷因為當年都是軍政府獨裁,智利的獨裁者皮諾切特將軍和阿根廷的獨裁者加爾鐵裡將軍相互看對方不順眼。雙方在馬島戰爭前就大打出手十餘年。

智利當局擔心的是萬一阿根廷戰勝英國,回過頭來會威脅智利的國家利益。因此智利向英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協助。

比如當時阿根廷的空軍只要一起飛,英國在外海的艦隊就會收到智利的預警通知。智利幾乎就是英國的免費雷達站。



最後,是我們中國對馬島的態度。

中國對馬島的態度,源於香港問題。中國當時因為香港問題跟英國有矛盾。於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因此當阿根廷與英國開戰後,中國非常果斷的支持了阿根廷。(中國支持阿根廷,與反對帝國主義沒有關係)

馬島戰役之後,英國打一場漂亮的戰役,向世界各國,主要是對中國狂秀肌肉,大大增加了英國在香港問題上的談判籌碼。潛臺詞就是武力威脅中國。於是,中國也就不甘示弱的繼續發聲力挺阿根廷。中國表示不怕你英的威脅。



香港問題和平解決之後,馬島問題不再是地區熱點。中國也就不再明確支持阿根廷。但馬島問題畢竟沒解決。也就是說,中國始終可以用馬島問題噁心英國。這是一張可以掐英國脖子的牌。

比如說,當年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見某某,故意噁心中國。到了第二個月,溫總理就訪問阿根廷,明確的聲明,中國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一切主權,並且開始和阿根廷討論能源、水利、貿易、本幣互換等一系列合作。

前兩年,中阿首腦互訪,中國再次重申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但是,中國這個世界大國的支持可不是白說說的,是要阿根廷掏真金白銀買的。


比如,中阿雙方除了簽署了正常的經貿和金融方面的協議之外,中核集團的核電站也落戶阿根廷。同時,阿根廷還向中國採購破冰船、護衛艦、兩棲裝甲車等武器裝備。

航天方面,阿根廷更是給中國在內烏肯省劃出了一片(兩百公頃)土地,准許中國建設一個航天器追蹤和控制站,使用期限是五十年,並配備人員。航天器追蹤站自然也能追蹤洲際導彈,也可以收集情報。(厲害了)

更厲害的是,中方將在該土地上享受治外法權,該地不向阿根廷政府交稅,更有消息稱解放軍可駐軍150至500人。

據說中阿關係走近了之後,美國和阿根廷的關係也走近了。




總的來說,小國在國際事務中往往只能充當大國博弈的棋子。馬島問題的背後,基本都是幾個大國之間互相的博弈。大國會在合適的時間在馬島問題上插手。

其結果就是大國得利,而小國的人民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中國當年也做過棋子,付出很多的代價,並且都是慘痛代價。時至今日,中國也能上桌打牌玩了。


Mer86


其實,這個問題挺簡單的,阿根廷肯定是會被華約國以及與他有盟友關係的部分南美洲國家支持,英國就不用說了,肯定是北約國家支持他。

其實,早在1982年,阿根廷和英國就馬島進行了長達74天的戰爭,最終戰爭的結果是以阿根廷失敗告終,英國的海陸兩棲立體攻擊讓阿根廷實在吃不消,失去了對馬島的控制。



其實,這場戰爭的初衷並不是阿根廷想要拿回馬島的控制權,讓馬導真正屬於阿根廷,主要還是因為當時阿根廷的經濟處在一個非常崩潰的邊緣,物價高漲,通貨膨脹嚴重,而且當時南美洲的政權都控制在軍人手裡,阿根廷也不例外,當時阿根廷的領導人,加爾鐵裡將軍任務為搞經濟,短時間內是無法獲得阿根廷人的支持的,所以不如通過打一場,奪回領土主權的戰爭,來提高民眾對自己的支持力,於是就想到了馬島。

馬島全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之前曾被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進行過殖民,他們之間互相驅逐和輕易,後來英國重申了對馬島的控制權,二戰結束之後,全世界的國家都開始紛紛獨立,一些國家也開始和殖民者們談判,要求他們歸還自己的土地,阿根廷也想加入其中。



阿根廷曾經暗示過,英國要求他們歸還馬島,但是英國好像沒有聽懂阿根廷的意思,只是在英國撤回了在馬島的一艘軍艦,阿根廷認為,這就是英國要把馬島讓出來的信號,英國那個時候正好在裁軍,所以而且這裡距離阿根廷僅有500公里,但是距離英國有萬里之遙,所以怎麼看阿根廷都會贏,確實一開始,馬島上的英國駐軍寡不敵眾投了降,但很快英國就派了重兵前來,一開始英國也不佔優勢,但很快就利用自己海空方面的打擊打敗了阿根廷。


其實,阿根廷的空軍,還是美國提供的訓練,軍事素養不低,只不過因為蘇聯要進口阿根廷的糧食,所以蘇聯支持阿根廷,最後,美國只得,對英國和阿根廷進行武器進醫院,不過顯而易見的是,英國擁有完備的國防體系,可以自己生產武器,但阿根廷只能依賴進口,這樣一來,阿根廷根本和英國耗不起,這也是最終阿根廷失敗的重要原因。


琅琊利劍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分成三大板塊:被迫站隊的(歐美國家)、幸災樂禍的(美洲國家)、通常看客的(亞洲非洲及社會主義國家)。

當1982年馬島戰爭正式爆發,英國對阿根廷宣戰,美國隨即表態支持英國並得到了歐洲北約集團以進行軍事武器禁運來聲援英國的舉動時,阿根廷的元首加爾鐵裡恐怕要哭暈在廁所裡,話說老子抱大腿抱了這麼多年,咋還在最後時刻一腳給我踹了?



管美國叫乾爹叫了這麼多年,結果關鍵時刻為了自己的親兒子英國把我賣了。這些年沒少從歐洲購買商品和武器,讓整個阿根廷三軍體系呈現歐洲化水準,結果關鍵時刻竟然來了一個武器禁運,一夜之間讓阿根廷多少兵種喪失了戰鬥力?儘管自己的背後還有著美洲鄰國的支持者,可架不住這些國家給不了實際支援,原以為自己勝券在握,最後才發現自己不僅僅是挑戰英國,甚至再向整個北約體系發起挑戰,最後僅僅一個半月的交手就被英國殺得人仰馬翻,這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馬島戰爭是二戰以後戰場最偏遠的一場現代化戰爭,由於發生在南美洲的最南端,一開始就脫離了絕大部分國家的勢力範圍之內,因此大部分國家在整個戰爭中一直都保持著觀眾的態度,對於整個歐洲北約集團來說,這場南美洲的領土糾紛根本不涉及到歐洲的領土利益,北約集團的大部分國家根本無意干涉,可怎奈參與國之一恰恰是自己的老戰友英國,在北約這種體系利益之下其他參與國只能選擇被動投票,即支持英國,原本跟歐洲保持著親密關係的阿根廷瞬間就遭遇到了被翻臉的現狀,政治外交往往就是這麼冷酷無情!



而在北美南美國家,由於諸多國家都牽涉到這種早期的殖民領土糾紛,因此從感情角度,除了智利等少數國家與阿根廷有邊境利益糾紛之外,絕大部分美洲國家都與阿根廷站到了一起,當然他們選擇支持阿根廷不僅僅是從感情和歷史的角度,作為長期被美國和歐洲勢力滲透的區域,他們也希望阿根廷能夠擊敗英國,趁機打壓國內的親歐美勢力。

對於亞洲非洲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這場戰爭對於他們而言完全就是一場熱鬧,反正都是美國的親兒子和乾兒子,兩個兒子互掐完全是一場狗咬狗的對決,大家冷靜的看熱鬧就罷了,當然往往跟街邊的打架一樣,咱不上手幫忙,喊幾句起鬨的口號以後再慫恿一下總還可以吧?所以像我們等社會主義國家在外交場面選擇支持阿根廷爭取主權要求,甚至蘇聯被爆曾向阿根廷提供過衛星偵察照片(未經確認),直接出手咱不參與,暗地裡放幾個冷箭咱還是能幹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