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海軍的戰鬥力可以碾壓現代海軍嗎?

ggfgg23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你朋友做夢還沒醒呢。

我們就看看我軍不起眼的022型導彈艇,可以攜帶8枚鷹擊83反艦導彈。

鷹擊83反艦導彈射程超過150公里,可以達到250公里,彈頭有200公斤炸藥,可以將大型軍艦擊傷甚至擊沉。

也就是說,區區1艘022型導彈艇,就可以擊沉擊傷敵人8艘主力艦。

而二戰的軍艦甚至都沒看到小小的導彈艇在哪裡,就完蛋了。

如果大家認為鷹擊83反艦導彈的威力比較小,可能擊沉不了大型戰列艦,我們再看看別的。

俄軍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裝備20枚垂直髮射的P-700反艦導彈。該導彈為採用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的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最大射程為500-550千米,最高飛行速度1.6馬赫,可裝備750公斤高爆戰鬥部。

該導彈以打擊美國的航艦編隊為主要任務,不裝任何彈頭即可將一首驅逐艦擊成重傷。如果使用750公斤彈頭,1發可以重傷或者擊沉二戰最強悍的超級戰列艦,2發絕對可以將它送到海底。

僅僅1艘彼得大帝號,就可以殲滅日軍進攻中途島的航母戰鬥群 4艘航母以及其他主力軍艦了。


薩沙


因為有些人對軍事,是單純的愛好,但其實並沒有學習軍事知識,不瞭解現代武器究竟有多恐怖,所以才會覺得二戰海軍可以碾壓現代海軍。好不誇張的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軍事科技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產生了大量先進武器裝備。而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新武器層出不窮的同時,武器的性能提升巨大。以至於,現代的作戰模式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海軍之所以給人一種戰鬥力強悍的感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武器的外觀。▼這是主炮正在怒吼的美國衣阿華級密蘇里號戰列艦,其主炮口徑406毫米,50倍徑,配套的炮彈體積巨大。採用三聯裝炮塔,裝備9們MK-7主炮,還有20門127毫米副炮,60-80門40毫米高射炮和50-60門20毫米高射炮,整艘軍艦渾身上下全是火炮。再加上軍艦各個位置厚重的裝甲,密密麻麻的上層建築極具視覺衝擊力,給人一種戰鬥機爆表的感覺。那現代軍艦是怎麼樣的呢?▼這是我國的055大型驅逐艦,是目前我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頂級驅逐艦。055大驅擁有112個垂直髮射單元,可以攜帶至少112枚性能先進的各種導彈。除此之外,其B炮位還裝備有一門1130近防炮,機庫頂上裝備有一座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可以打擊突破055編織的防空火力網的漏網之魚。055船電系統也非常先進,S+X雙波段相控陣雷達,可探測數百公里,配合作戰系統可以指揮導彈同時攻擊數十個目標。
但就是這麼一艘強大的驅逐艦,從照片上看它的外觀卻像是一艘導彈艇。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我國攝影師拍攝的緣故,但其實導彈上艦後,軍艦的武器全部內置,採用封閉式艦體的隱身設計。很多人看現代軍艦沒有了裝甲,沒有了張牙舞爪的外形就下了一個現代軍艦遇上二戰軍艦毫無還手之力的結論。殊不知,在信息化作戰的21世紀現代軍艦面前,二戰採用傳統的作戰模式的大艦巨炮戰列艦,連對手都見不到就會下水餵魚!▲這艘軍艦想必所有人都非常眼熟,它是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055一樣,也是目前世界頂級驅逐艦的代表。仔細觀察其艦橋可以看到兩塊顏色比較淺的六邊形,這是它宙斯盾系統的相控陣雷達天線,共有4塊,可以實現360°,數百公里的探測。再看它艦橋頂上和桅杆,密密麻麻的全部是各種雷達和探測設備的電線。有了這些設備,再利用計算機將收集的信息整合起來,現代軍艦可以在幾百公里之外發現並分析敵方目標。
而二戰時期的軍艦怎麼感知戰場呢?那個時候雷達雖然已經出現,但是根本無法過濾地面和海面的雜波,所以只能勉強探測空中目標。因此那個時候的軍艦感知戰場用的還是最古老的辦法——望遠鏡。▼這是二戰中日本海軍裝備的長門號戰列艦,可以看到它擁有一個超級高的主桅杆,顯得非常突兀。之所以這麼設計,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在主桅杆頂上設置一個瞭望塔,安排船員在頂上充當肉眼雷達,感知整個戰場。▼這是密蘇里號戰列艦的主要武器,MK-7型406毫米主炮的炮彈。大吧!是不是極具視覺衝擊力,這枚炮彈打出去可以穿透300毫米的裝甲,射程可達25公里。但是在那個使用光學儀器,人工結算的時代,這種最先進的艦炮在遠距離打擊敵方機動軍艦時,命中完全靠隨緣。
▼這是我國目前較為先進的鷹擊-18反艦導彈和俱樂部3M-54E1反艦導彈對比。鷹擊-18目前處於保密狀態,我們來看看俱樂部的數據。俱樂部反艦導彈射程3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在2.5馬赫左右,可以攜帶一枚500kg的戰鬥部。而且,在現代雷達電子設備的輔助下,反艦導彈就算是攻擊極限射程300千米處的機動目標也擁有超高的命中率。二戰軍艦與現代軍艦對比下來,沒有探測手段,沒有信息化設備,攻擊武器也更落後,一對一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還沒見到現代軍艦就會被鎖定摧毀。如果是雙方海軍對陣,現代海軍還有先進的艦載戰鬥機掌握制空權,完善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做到時實監控敵方艦隊動向,在進入導彈射程之後,挨個點名。所謂的二戰海軍戰鬥力強悍,只不過那些人覺得二戰軍艦看起來戰鬥力強悍而已。但是這個所謂的戰鬥力,僅僅是看起來而已。


赤焰噠噠噠


主要是很多人認為二戰戰艦有火力兇猛、裝甲厚實等特點,所以感覺要比現代戰艦強很多,因此可以吊打現代戰艦。但是這種觀點其實是不對的。

二戰戰艦最為明顯的外觀特點是就是噸位巨大、防護厚實、火力兇猛。比如二戰中的戰列艦,一般裝備數門300毫米以上及別的重型艦炮,很具有視覺的震撼力,要比現代戰艦的100毫米級別的艦炮強很多,而且衝擊力要比各式導彈更強。

同時,像二戰的戰列艦、巡洋艦等,防護也很厚實,畢竟要能抗擊重型艦炮的直接貫穿,因此防禦極為厚實。而現代戰艦相對來說防護就沒有二戰的戰艦那麼厚實了,而且大量採用了各種合金、複合材料建造,因此顯得比較脆弱。

但是實際上,現代戰艦在火力、機動、戰場感知等方面佔了絕對性的優勢。現代戰艦使用的各式導彈不僅射程比火炮遠,而且精度更高、威力更強,僅需數發既可殲滅敵軍戰艦,遠在二戰戰艦火炮射程之外,現代戰艦就能通過導彈將這些目標送往海底。同是現代戰艦由於推進技術的進步,航速也更高。更重要的是,現代戰艦擁有大量雷達等電子設備,能在極遠距離上探測到目標,並開始攻擊,而這是二戰戰艦望塵莫及的。


戰爭之王


現代戰艦如果穿越到二戰的戰場上,與二戰時期厚重的戰列艦和巡洋艦對戰的話。是會輕輕鬆鬆取得勝利還是會被揍的體無完膚呢。從外形上來看二戰時期的堅船利炮,可是很有肌肉感,肌膚有爆炸力。擁有厚重的裝甲和超大口徑的火炮,甲板上的配置也是充滿了暴力美學。再來看一下現代的軍艦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或者是合金,看上去嬌弱弱的就好像是一件藝術品。近防炮或者是主炮的口徑還遠遠小於二戰時期的戰列艦或者是巡洋艦。怎麼看現在軍艦都不會是二戰時期軍艦的對手。

可真實情況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人類幾十年的歷史不是白髮展了嗎?現在軍艦擁有比二戰時期軍艦更遠的探測能力和火力打擊能力。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和巡洋艦,雖然外表看上去很威猛,200多毫米的火炮甚至可以容納一個人進去,可受制於當時的雷達技術,那個時期的火炮也只能以火藥為動力,最遠射程不會超過30公里。而且那個時期又沒有紅外或者是雷達制導,導彈的落點只能憑藉雷達兵來觀察。這樣也就造成了它打擊遠處的目標只能隨緣。那個時期軍艦的動力來源八成還在燒煤燒汽油或者是柴油的都很少。機動速度也不如現在軍艦一半兒,這也是為何越大的軍艦就需要越厚重的裝甲來保護。

再來看一下現在的軍艦,雖然從外觀上看看不出他的主武器是什麼,可限制的軍艦都會配備反艦導彈發射系統,也就是方方正正的巧克力塊兒。艦載導彈的射程二三百公里輕輕鬆鬆。在配備上末端制導和紅外雷達制導,即便是打擊超視距目標也有很大概率命中。二戰時期的空軍就是空軍,海軍就是海軍,海軍沒有絕對的制空權。現在的軍艦上面多少都會有一架艦載直升機,為了就是能夠形成立體化攻擊和防禦。

現在軍艦的進防禦系統也要遠遠超過於二戰時期軍艦的水平,現在的防禦並不是被動挨打而是主動出擊。並且以現在導彈的威力哪怕加裝再厚重的裝甲好像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再就是現在軍艦的動力系統,蒸汽輪機和燃氣輪機賦予了現代軍艦更高的機動速度。

所以二戰時期的軍艦如果遇上現代軍艦,在還沒有發現對方的時候就已經被幹掉了。


沐風談兵論道


說這句話的朋友,可能對於現代兵器有一點誤解。

二戰時期的艦艇總噸位,遠遠超過現代艦艇噸位。當然了,那時候是戰爭特殊時期,現在是大體上的和平時期,很多艦艇沒必要玩命建造,一是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太高了,沒必要這麼做,畢竟和平大背景下,發展才是主旋律。

現代化海戰,已經不是平面化戰爭,立體化程度包括水面艦艇,潛艇,預警機,衛星。

二戰潛艇,在現代化聲吶浮標,拖曳聲吶,反潛機面前,那就像拖拉機一樣,突突突的開過來,速度還慢悠悠,在潛艇還沒靠近現代化海軍,就被反潛機和核潛艇幹掉了。

二戰驅逐艦,噸位通常比較小,速度相對比較快,除了火炮,一般魚雷和深水炸彈是主要武器。由於噸位限制,無法安裝更大口徑的火炮,所以射程也比較近。

二戰巡洋艦,兼顧火力和速度,噸位比驅逐艦大一些,但是火炮射程也只有十幾公里。

二戰戰列艦,可以說是大艦巨炮的絕唱。雖然沒見過大和武藏那460毫米艦炮怒吼,但是美國衣阿華級參加過海灣戰爭,406毫米巨炮的威力已經十分驚人了!一般來說,戰列艦火炮射程不超過30公里,還需要偵察機來校正炮彈落點。

二戰航母,因為搭載的艦載機的原因,航程近,速度慢,火力疲乏。

反觀現代海軍,如果真的有跨越時空的交鋒,那麼,二戰海軍基本會懷疑是不是他們惹怒了上帝!因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擊沉的!

原因很簡單,反艦導彈射程在150公里以上,地球曲率原因,發射反艦導彈的艦艇,和被攻擊二戰海軍互相肉眼看不到,只見幾道火光,然後二戰軍艦就開花了!魚雷的射程也比二戰遠了很多。總之,那將會是一場不對稱戰爭,現代海軍可以切斷二戰海軍的通信,然後利用預警機,引導戰機幹掉二戰海軍偵察機和戰鬥機,接下來就是花式秀反艦導彈時間。

可能有人講,二戰時,戰列艦裝甲帶厚度,是導彈也很難擊穿的。是的,主裝甲帶和防魚雷裝甲帶確實很厚,但是,不代表所有裝甲都那麼厚啊!還有你的上層建築也沒有裝甲啊!甲板裝甲也沒有那麼厚啊!

有人說,現代艦艇的裝甲太薄弱,一炮下去,問問擊穿!是的,現代艦艇裝甲確實不強,但是,二戰艦艇也要能打中現代艦艇才行啊!二戰艦艇距離200公里,就開始被攻擊了,能闖進30公里射程的艦艇恐怕沒誰了!

毛主席說,武器先進程度並不能完全決定戰爭的勝負。不過有個前提,那就是沒有代差!使用七八十年前的武器,遇到現代化部隊,只能被吊打!


老霍家那小勇


二戰是鉅艦大炮主義最盛行的時期。誰的戰艦噸位大,裝甲厚,火力猛,誰就牛逼。所以,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造的都很大,五六萬噸的都有,而且噸位的三分之一都用在了裝甲上,艦炮也都是406毫米的大傢伙。

反觀現在,除了航母,沒有噸位這麼大的艦艇,10000噸排水量都算大的。而且裝甲都很薄,吃上一發406估計就是屍骨無存。艦炮也大都是130mm,和二戰時期的戰艦比起來就像小學生和壯漢的區別。

看起來,似乎現代的海軍沒有任何優勢。不過顯然,科技水平不可能越來越退步。既然海軍發展成這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現代海戰和二戰時期的海戰根本就是兩個概念。我要打你,你就得站出來和我對射,這只是軍盲們根據自己為數不多的“軍事常識”臆想出來的“理想情況”而已。

現代的軍艦比二戰時期的軍艦噸位要小得多,而且裝甲都很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絕不是造不出更大的戰艦和更厚的裝甲,實在是裝甲再厚也頂不住。現在是導彈滿天飛的時代,還有飛機和航空母艦。都會對戰艦造成很大威脅。無論火力,射程還是精確度,艦炮都沒法和導彈相提並論,裝甲再厚,吃上一發也得跪。所以乾脆犧牲裝甲,來安裝更多的武器和其他戰鬥系統。現在是體系化作戰,仗打的不僅是火力,還有信息以及配合。再強的火力,打不中也是白搭。二戰時候的戰列艦如果拉到現在,那就是被凌虐致死的貨色,連敵人的影子都看不見就葬身海底。


星之美少女厄加特


emmm……能提到二戰海軍和現代海軍的,多少都有點軍事常識,相信正常人士應該不會有這個想法。

如果真有這個想法,無外乎兩種理由:

一、二戰海軍艦艇外形威猛,標準暴力美學

就這動靜,還有全身上下插滿管子的威風樣子,豈是現代海軍那些娘炮外形能比?

二、肉搏情況下,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還真有可能碾壓現代海軍

在近距離肉搏情況下,戰列艦重炮厚甲的優勢基本可以完全碾壓現代戰艦。一噸多重的彈頭外加各種大小管子,瞬間能把只有一兩門主炮外加幾根小口徑速射炮的現代戰艦打回家,畢竟,連外星戰艦都能剛,蛐蛐一萬噸的地球人戰艦算個啥?

吃我一輪正義的406吧!


深藍防務


今不如昔的老毛病發作了。這種毛病在社會領域較多,究其原因是個人對快速發展的社會不適應,或者失意,瞎編亂造一個盛世來反對,西洋人進來之前說伏羲氏時期多麼美好,西洋人進來之後是美國(法國,英國之流)如何如何,還有一個瑞典,總之這些地方是天堂,現在的中國一塌糊塗,一旦揭穿如同打臉,會奮戰到底的。這股風不知怎麼的蔓延到軍事領域了,讀過幾個,觀點就是我的船堅炮利,你擋不住,他也不想想,你知道對手在哪裡嗎?自己假設現代海軍和二戰戰列艦拼炮,可能嗎?這應該是單機遊戲綜合症。戰爭揚長避短是起碼的原則,不說現在,二戰航母胖揍戰列艦,欺負的就是戰列艦夠不著航母。現代戰爭最重要的就是戰場感知,軍事大國拼命發展衛星,預警機等等,就是要做到戰場單向透明,讓對手稀裡糊塗的就被幹掉。今不如昔這種東西,在社會領域扯犢子就行了,軍事領域就算了,要不1900年大刀對火槍的情景還會出現的。


傻客氣


戰列艦都淘汰多少年了還說二戰海軍碾壓現代海軍?一個基本上是視距內作戰,一個是超視距打擊,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真打起來,二戰海軍可能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就被送進海底了,大和在1944年裝的22號對海電波探信儀,對同等級目標的探測距離不超過35公里,對一些巡洋艦、驅逐艦或者護衛艦等小目標的探測距離只有17公里,並且誤差很大,至於主炮的最佳打擊距離則只有20~30公里,超過這個距離命中率低的感人,基本上靠信仰!

然而現代海軍在預警機的配合下,在幾百公里外就能發現目標,然後要做的就是打移動靶了,完全不用考慮突防以及自身的防空壓力,你說魚叉這樣的反艦導彈對付不了戰列艦?嗯,確實有這個可能,但是用來打打那些驅逐艦、以及護衛艦還是輕輕鬆鬆的,甚至輕/重巡洋艦也可以試試,搞不好能弄沉幾艘,至於戰列艦,用重型反艦導彈啊,比如花崗岩這樣的,雖然面對戰列艦厚重的裝甲,這些重型反艦導彈的毀傷效果可能也會收到影響,但是哪怕戰列艦的裝甲再厚,捱上一兩發這種級別的反艦導彈絕對不可能什麼事都沒有,多打幾發就差不多了!

而且,那個年代的裝甲質量我表示懷疑,在現代化武器面前效果咋樣都不好說,反艦導彈不行還有艦載機和魚雷啊,艦載機不帶反艦導彈,改成帶各種對地/對海的重磅精確制導炸彈行不行?戰列艦的血再厚,能抗多少發這些玩意?想想大和的下場就是個典型了,面對航母的艦載機不是被吊起來打?然後還有魚雷,雖然今天驅逐艦上的魚雷基本上都是324這種口徑的,但是短時間內造一些533甚至650口徑的出來也完全沒問題,甚至毛子的基洛夫級武庫巡洋艦上就還有533這種口徑的魚雷,用魚雷來對付各種軍艦效果有多好想必不用我說了吧!

因此,說二戰時期的海軍能碾壓現代化海軍的,你怕不是或在夢裡,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真動起手來,現代海軍完全可以零戰損把二戰時期的海軍送進海底,我完全想象不出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除了裝甲厚一點之外,有哪一點能比得上今天的軍艦?完全不佔任何的優勢,對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被今天的軍艦完爆,你一個瞎子就算再強壯,也沒有任何的作用啊!


哨兵ZH


現代海軍和二戰海軍完全是兩個級別的戰鬥。有部分人意淫只是因為相對於戰列艦等二戰艦艇來說,現代海軍的艦體防護就和紙一樣脆,但是他們忽略了機動和火力的巨大差別。

CV6企業號

首先,二戰時的海軍主要分兩種,一是以戰列艦為核心組成的遠洋艦隊,二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的遠洋艦隊,這裡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支二戰時最強的美國航母戰鬥群,遇到一支由兩艘導彈驅逐艦艦和一艘兩棲攻擊艦組成的英國特混艦隊(馬島海戰水平)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公平起見,我們去掉潛艇。

F6F-3地獄貓

二戰美國海軍航母編隊一般有兩到三艘艦隊航母,一到兩艘護航航母,加三到四艘戰列艦,以及驅逐艦護衛艦等輔助艦隻一共可達到幾十艘的水平,可搭載的二戰飛機多達數百架,配備有早期的海上預警雷達,配備有聲納系統。

英國特混艦隊只有三艘,主力是無敵號航空母艦,兩艘驅逐艦均為42型驅逐艦。

假設這二者都知道對方的存在和實力,美國海軍艦隊會首先放飛戰鬥機進行偵察和攻擊。由於雷達等偵察設備的限制,二戰飛機只能進行目視偵察,而42型驅逐艦則可以進行早期空中預警和打擊,當然,無敵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鷂式戰鬥機也可以進行攔截,鑑於空中力量的嚴重不對等,沒有雷達只有機炮機槍,飛行速度捉急的二戰飛機只能被鷂式戰鬥機吊著打。這幾百架戰鬥機基本有來無回。

HMS伯明翰號(42型)

艦對艦方面,42型驅逐艦可以使用對海搜索雷達預先發現數量龐大的二戰航母戰鬥群,並使用魚叉導彈發起進攻,配合空中力量,二戰航母戰鬥群只能捱打。因為其對空對海僅限於目視射擊,對於反艦導彈完全沒有還手之力。而自己的戰列艦艦炮最大射程只有四十幾海里,現代驅逐艦和航母完全可以躲在射程之外進行打擊。受地球曲率影響,航母戰鬥群是完全無法看到這三艘艦艇的。

HMS無敵號

武器發展淘汰是時代的必然,情懷不能當飯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