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該國領袖在中國生活20年,精通漢語,為何回國後立即廢除漢字?你怎麼看?

尹家俊


近代史上的中越淵源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中國和越南之間就有了確鑿的往來。之後上千年的歷史中,中越兩國上演了相愛相殺的歷程——在宋朝之前,越南曾長期屬於中國,併為之謀求過獨立。蒙古準備滅亡南宋之前,還曾攻打越南。

近代史上,越南早在中國乾隆時代,就成為法國殖民者預備殖民的國家,到了20世紀初,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而大清帝國,則在半殖民地的深淵裡掙扎。


因此,對於遠東各國來說,除了日本以外,彼此都是難兄難弟,都遭到外敵的殖民,因此不經意間,受壓迫的民族聯繫在一起,為自己民族獨立而奮鬥。

越南前最高領袖胡志明,就在這個背景下,投身革命,並一度在中國生活二十年。直到二戰結束後,胡志明方返回越南,成為北越南的領導者。

但是,胡志明掌權期間,卻宣佈廢除漢字,將拉丁字母拼寫的越南語,定為越南的官方文字。這其中原因何在?

去中國化

在古代遠東,不論是日本、朝鮮,還是琉球、越南,都將漢字作為官方文字。因為古代遠東各國,具備較為統一的天下觀、華夷觀,民族意識則較為淡薄——比如趙佗是中國河北人,且屬於秦朝的地方官,但是越南歷史上還是將其視為越南歷史上的重要君王;同樣,忽必烈是蒙古族人,但是,並不妨礙忽必烈成為漢人的君主。


但是,這一切到了近代,發生了變化。受近現代文明的衝擊,原本盛行在遠東的華夷觀、天下觀不在適用,遠東原本的朝貢秩序也不復存在,建立民族國家,成為遠東各國的追求。

因此越南獨立以後,從建立屬於越南民族國家的角度來說,就需要去中國化——對於越南文化中的中國痕跡,能抹掉的儘量抹掉,這算是廢除漢字的原因之一。

掃盲成本

20世紀50年代的遠東,由於歷史發展原因,各國的主流民眾,都以文盲佔主流——即便是強盛如二戰前的日本,也僅僅普及小學教育。

蘇俄有位領導人說過:文盲建設不了蘇維埃。因此越南獨立後,首要的任務就是消滅文盲。而漢字的學習週期相對較長,拉丁字母基礎上拼寫越南語的學習週期則要短很多。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胡志明也有必要廢除漢字。

廢除漢字的爭議,近代華夏也曾經有過。從一分為二的角度來看問題,凡事都是有利有弊。越南使用拉丁字母文字,弊端方面:導致了文化斷層;有利之處則是提高了掃盲效率。對於當時的越南來說,相對於文化斷層來說,掃盲或許更重要一些。


藤樹先生


胡志明作為越南的前任領導人,曾經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年,在中國的幫助下最終實現了越南的獨立,可以說他的成就得益於當時中國眾多高層領導的幫助。


但是在他回到越南之後,卻下令廢除漢字,改成學習一些簡化的拉丁文,因為這一行為,這位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年的領導人被罵成了“白眼狼”,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胡志明廢除漢字就是忘恩負義的表現? 單從胡志明晚年重病期間,我國曾派遣最好的醫護隊伍去隨身保護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其實他廢除漢字的措施對於他和中國的關係並沒有影響,或者說這樣的措施是正確的。

其實在秦朝時期,越南曾是我國的一部分,儘管後來獨立了卻一直都是我國的藩屬國,所以他們一直使用漢語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直到十五世紀才發明了自己的語言,但是直到法國侵佔之前,他們的歷史和語言依舊是使用漢語的。


而在法國統治了越南七十年之後,新一代的年輕人幾乎沒有會漢語的,而會寫會用的老人也都差不多離開了人世。所以當時的胡志明明白想要重新學漢語是很難的,搞不好會引起混亂,而且作為獨立的國家應該有自己的語言,何況漢語是不容易學的。不過漢語還是需要高級知識分子進修的必選,畢竟他們國家的歷史是用漢語書寫的。

胡志明這個一聽就像是中國人的名字,足以說明這個出身官僚世家的領導人對於漢文化的喜愛。當時在他遊歷完歐洲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時候,就來到了中國,當時時局的動盪加上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使得他留在了中國,而這一留就是二十年,在此期間,他與我國當時中央高層領導關係十分融洽友好。

只不過在他回國之後,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不再只是一個熱愛漢文化的友人了,他作為一國領導人,自然需要為自己國家的發展考慮。 文化和文字的獨立對於國家的獨立意義深遠,一個小國如果有了屬於自己的文字,那麼即使貧窮弱小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它代表的是文化的獨立。


所以他廢除漢字的舉措是基於現實和未來發展做出的最有利的決定,而如果繼續強求民眾學習漢語,則是讓越南變成中國的附庸,那麼這次獨立變得毫無意義,但是在情感方面卻不是那麼能讓人接受。

首先他這樣雷厲風行的行為確實是給了許多愛國人士一擊,讓大多數的人對他的印象變得很不好,其次他曾多次表現出兩國的友好關係,也確實是接受了中國的協助,卻在有能力時就立即切斷了和中國的聯繫,開始全面去除中國化,轉化的太快讓中國民眾內心感到不舒服也實屬正常。

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本來就不是可以說的清的,自然就無法對胡志明的所作所為作出判斷,只能說是各有說辭。


夏目歷史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非常複雜。

薩沙簡單說一說,基本是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多聊幾句。胡志明是精通漢語的。

薩沙看過很多關於胡志明的資料,他說一流非常流利的漢語,和中國人溝通沒有任何問題。他不但能說中國的官話,也能收比較流利的粵語,更寫的一手相當灑脫的漢子書法。

但是,為什麼胡志明上臺以後,就立即宣佈廢除漢字呢?

主要是3個原因。

河內古代旅遊景點


第一,政治原因。

這個也沒有必要諱言。

古代朝鮮、日本、越南都大量使用漢字。隨著三個國家先後發展起來或者獨立,都開始廢除漢字。

相對來說,最弱的越南廢除的最徹底,韓國也比較徹底,但完全廢除還是70年代的事情,相反最強的日本廢除的相對不徹底。今天我們去韓國街頭看,看不到任何漢字的招牌,但日本街頭則不同。

以下是薩沙個人觀點。

其實,這恰恰說明了一個國家對於本國文化的自信。日本明治維新以後,也有學者提出廢除漢字,提高民族精神。但最終日本政府沒有采納,認為日本文化引進西方文明以後已經振興。日本人對自己的文化足夠自信,認為沒有必要廢除漢字,甚至自認為是漢唐文化真正的繼承者,而中國的漢唐文化已經被蒙古和女真兩個蠻族的入侵而打斷(大家別罵我,這是日本人的觀點,不是我的)。

至於韓國棒子,直到70年代還窮得很,又在朝鮮戰爭被志願軍打的差點亡國,自卑到底就開始反彈,基本廢除了漢字。目前韓國人除了身份證和法律文件以外,就只有古代的書籍和牌匾還保留漢字。

至於越南,由於混的比韓國還慘,古代文化更為落後,甚至被法國人搞得連文字都斷層了,自然廢除漢字最徹底。

總之,就是他們民族性的體現,以表示不再依附中國。

第二,易於學習的原因。

胡志明上臺的時候,越南文化極為落後,農村基本全是文盲。

從掃盲考慮,漢字是比較難學的,尤其對於成年人。

建國以後,中國也搞過很多識字班,但對於年紀較大的人效果非常差。

因為你要熟練使用漢字,最低程度必須記住幾千個漢字,這就不太容易。

薩沙說個笑話,老外學習漢語因為搞不清己、已、巳,記得用尺子量。

但如果使用法國人留下的所謂越南國語,則是採用類似於法語的拉丁字母。

這種國語像英語一樣,學會字母和簡單語法就可以,比較適合掃盲。

第三,越南語的特點也可以廢除漢字

韓國人廢除漢字以後,就發現難以區分同音字。

所以今天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很多還採用漢字,就是區別同音字。

但越南語則無所謂,因為他們是有聲調的。

同時,當時越南認識漢字人已經不多。1935年的法人調查,越南的識字人口中70%認識羅馬字,20%認識喃字(越南人利用漢字創造的文字),只有10%認識漢字。

那麼這種情況下,胡志明選擇普及率最高的羅馬字,也是順理成章。


薩沙


歷史上該國領袖在中國生活20年,精通漢語,為何回國後立即廢除漢字?你怎麼看?

胡志明在中國生活多年,精通漢語,寫的一手好字,詩寫的也不錯,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毅、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有著深厚的友誼。我國政府對他的評價是胡志明主席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在胡志明晚年,身體狀況欠佳時,1968年我國還派出國內最高水平的醫療專家趕赴越南。他們一直守護在胡志明身旁,照顧胡志明的身體。

那麼越南獨立後,為什麼要廢除漢字呢?其實也是有很多複雜原因的,不然胡志名真的那麼“白眼狼”,我國領導人也不會這麼關心的他的健康問題了。

歷史原因

越南北部地區和中國關係緊密,曾兩次被中國直接管理,第一次是秦朝時期,越南北部地區屬象郡管理。第二次是明朝永樂年間,越南北部地區重新被設立郡縣,屬大明朝直接管理。不過時間很短,明成祖朱棣去世後明軍就被越南人民趕了出去。更長的時間內中國和越南屬宗藩關係。漢文化自然滲透進越南各階層,尤其是漢字,更是影響到越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過在越南南方,漢文化影響較小,因為越南南方屬高棉文化。加上越南被法國殖民統治70多年,為了更好的管理殖民地,法國人也是不遺餘力的在越南社會中去中國化,讓越南人學習拉丁文字,廢除漢字。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宣佈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此時的越南民眾能讀懂看懂漢字的人已經非常稀少。老一輩能讀會寫的都去世了,新一代又受法國殖民教育70年的影響,自然對漢字也沒什麼感情。胡志明作為國家領導人,正好趁此機會,全面廢除漢字。因為越南已經是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它需要自己的文字。不過對於越南的學者來說,漢字還是必須要學習的。因為越南古籍都是漢字書寫,不懂漢字連自己國家的歷史都無法研究。


提高人民教育水平需要

既然年輕一代越南人已經不會漢字了,那麼停止使用漢字還是可以理解的。而拉丁文字則簡單易學,本身又已經在年代一輩中普遍使用。如果這時候再要求大家改學漢字,不利於整個國家的教育普及和發展,畢竟漢字難學很多。

其實在民國時期,我國也差點廢除漢字。第一個提出廢除漢字的是北大教授錢玄同。他認為‘’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這是一種比較激進的思想,不過在當時得到了陳獨秀、吳玉章、魯迅、劉半農等很多人的支持。畢竟方塊字難讀,難寫,難學,不利於國民學習。瞿秋白更是提出拉丁化新文字,並開始在旅蘇的10萬中國工人中進行掃盲和普及教育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在文字上也是往國際拼音化發展,於是有了簡化字。易於民眾學習和書寫。

越南同樣是這個問題,不過他們畢竟不是中華正統又被殖民統治70多年,去漢字化更簡單和直接。但越南始終擺脫不了中華文明的影響,民眾可以不學,但高級知識分子當中還是必須要學的。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嘉興曉明講空頭


在現如今,越南使用的文字是國語字,說簡單點,實際上就是拼音化的羅馬文字。

他們的文字如同我們的拼音一樣,只能表達文字的音,很難單獨體現出文字的意思,平常在生活使用的時候,會出現不小的麻煩。


而在幾十年前,越南人其實並不是完全使用這種文字的。

在幾十年前,越南國內還有著不少人使用著我們的漢字或者由我們的漢字演變而來的喃字,那時候使用著漢字、喃字的他們,能很輕易地寫出一些含義複雜的文章,他們所使用的文字也不會讓他們出現一種只知道其音不知道其意的尷尬狀況。

後來,他們的文字之所以會完全變成拼音化的文字,其實主要跟兩個勢力的影響有關。

影響漢字在越南消失的兩個勢力

第一個勢力就是法國的殖民者,在法國對越南進行了殖民統治後,他們為了讓越南徹底斷絕和清朝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首先在文化上對越南進行了限制。

最重要的限制就是文字上的限制,那時候,他們開始限制越南人使用漢字、強迫越南人使用起了先前由歐洲人在越南發明的羅馬文字,想通過這種文字改變的方式,加強他們與越南殖民地的關係。

也就是從法國人殖民越南開始,越南國內認識漢字的人變得越來越少。

只不過由於漢字對越南影響實在太大了,所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法國人都沒能徹底消除掉漢字在越南的影響。

比如在法國殖民時代成長起來的胡志明,他不僅能很好地使用漢字書寫,還能非常流利地用中國話和中國人交流,是個典型的中國通。

而第二個影響到漢字消失的勢力則是越南的北越勢力,這個勢力就是現如今越南政府的前身、是由胡志明締造出來的一個政權。

正是在這個勢力的“努力”下,一直未被法國殖民者們消除的漢字,才如同被大水沖刷的灰塵一般,徹底消失在了越南。

胡志明消除漢字的第一個原因

在說到胡志明消除漢字的時候,可能有很多人會不理解,不明白鬍志明這麼一箇中國通為什麼要消除越南的漢字、要消除這種在越南延續了將近2000年時間的文字。

其實胡志明消除漢字,是考慮到了很多因素的。

第一個因素就是政治方面的考慮。

在歷史中,越南曾受到過我們長時間的統治,從西漢到五代十國時期,他們的中北部地區一直都是我們中原王朝所轄屬的一部分。


在五代十國之後,一直到清朝時期被法國人殖民之前,他們也一直都是我們中原王朝的附庸,與我們之間有著很深的聯繫。

對於很多越南人來說,那一段被我們統治、被我們附庸的歲月,就是他們歷史中最屈辱的一段時間。

為了消除我們歷史中對他們造成的影響、為了增強他們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他們消除漢字倒是可以說得過去的,畢竟韓國人也是這樣做的。

胡志明消除漢字的第二個原因

第二個因素是拼音化的羅馬文字確實比越南人本身使用的繁體漢字、喃字要更加容易普及。

在以前,越南國內認識字的人非常少。

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個時候越南的條件不好,很難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文字。

第二個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他們所使用的漢字、喃字非常生僻難懂。


這點大家可不要認為是小事,在現如今,香港和臺灣之所以能普及繁體漢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經濟條件好、有足夠的精力在民眾間普及繁體漢字。

要是沒有足夠的經濟底蘊和精力支撐,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是很難在全民範圍內普及繁體漢字的。

在民國時期,就有不少學者為了完成掃盲,發出過廢除漢字、推行拉丁文字的建議,在開國後,我們內地也有過推行拉丁文字和簡化漢字的爭論。

從這種種方面,我們應該就可以知道想要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繁體漢字有多麼困難了。


像越南這樣的國家,想要讓他們在全民範圍內普及繁體漢字同樣難上加難。

在他們剛開國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去在民眾間普及如此繁雜的漢字。

因此為了能儘快完成掃盲工作,他們就將通俗易學、在越南國內已經擁有一定基礎的拼音化文字推到了門面上,將其當成唯一官方指定的文字普及到了民眾身上。

這點我們倒是可以理解,畢竟在我們剛開始識字的時候,也是從學習拼音開始學習的,這說明拼音相比於漢字,確實要更加方便沒有基礎的人學習、掌握。


當然,這並不是說明拼音化文字要比漢字先進,拼音化文字雖然說要更加容易學習,但是在底蘊上,卻根本比不過傳承久遠的漢字,比如韓國人在使用了拼音化文字後,就遭遇到了許多麻煩,現如今,他們的文字根本無法清晰地表現出一些他們所想表達的意思,在他們在身份證上,他們為了更清楚地表達自己名字到底是什麼含義,他們會在使用韓文的同時,用漢字給自己的名字標註意思。


孤客生


胡志明在中國蘇聯之間遊走,左右逢源。在中國和蘇聯的領導人主要是注重關係,在他活著的時候,應該來說中越關係很好,承認南海的島嶼屬於中國。並且還簽訂合約。

胡志明應該來說具有很強的外交能力,不管你美國怎麼炸怎麼打,有中國和蘇聯兩個大後方,根本炸不垮,而且越炸越強。為什麼?因為槍械彈藥糧食肉類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越南。


寶馬兄弟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獨立於世界,首先要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語言,而借用別人的,必定會帶上人家深重的烙印,一切有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這也就是為什麼朝鮮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李祹不顧上下反對,堅決廢止已經使用上千年的漢字併發明和推廣朝鮮文字;都德的“最後一課”,也實緣於此;這也是日本為什麼反其道而行之,在日佔區大力推行日本語,禁止用母語的原因——欲滅亡一個名族,必先滅亡其文字。這可比軍事征服要徹底得多,三代之後,一體同化,就像被日本強佔的琉球。

這也是為什麼先是統治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主導廢止與方塊字極為相像的喃字,強制推行以法語和拉丁字母轉寫的越南語;後來就是題中的那位有著“大印度支那”情節的領袖,為什麼在中國生活20年且精通漢語,回國執政後立即廢除漢字的原因所在。

也許有人說,像美國、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等國,用的都是英語,也照樣獨立於世界啊。那是因為這些國家的人民,大都是“日不落帝國”殖民過去的那幫人的後代,英語自然而然就成了他們的母語了。


青燈觀史


在民國時期中國,朝鮮半島,越南,都有過文字改革的呼聲,唯獨日本沒有這個呼聲。

中國許多的知識分子說中國的落後,是漢字拖累的,要求文字改革,朝鮮半島,進行了改革,朝鮮半島把中國的漢字改掉,改成了今天的朝鮮字,今天的韓國也改了,完全的改革在1945年後。

今天的朝鮮半島中國的漢字朝鮮年輕人已經不認識了,整個朝鮮半島漢字絕跡。

在七十年前朝鮮話不懂,但是漢字都能夠看懂,兩地人民能夠用漢字讀寫。

就跟內地與廣東,福建,一樣,話聽不懂,字都認得。

七十年前中國人到朝鮮半島沒有文化障礙。

越南的文字改革是法國人改的,在法國人統治越南的時候,法國有一個傳教士,根據法國的拼音,拼出越南的方言,今天越南人用的就是這位傳教士的法文拼音越南語。

胡志明在中國的文字改革中也想學中國。用漢語拼音,但是還是沒有法文好用。

而中國漢字根深蒂固,無法改變,中國在五十年代把文字簡化,並且書寫格式原來由右向左,改為今天的由左向右的書寫格式。

在中國五十年代文字改革中,日本跟隨其後也把日文中的漢字也簡化了。

臺灣,香港保持繁體字,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中國的西藏,內蒙,新疆,還有廣東,都有自己的本地文字,廣東省今天這些百越文字已經絕跡了。

內蒙,新疆,西藏,還保留著,你到了新疆,內蒙,西藏,都能夠看見雙語的門牌,地名,書寫。

廣東本地的粵語文字裡面有許多漢字的借用,還有廣東的數字書寫,今天完全絕跡,許多年輕人根本沒有看過。

廣東原來是百越民族的中心地帶,完全被漢化了,而且痕跡全無,是自然的消失了。

朝鮮半島原來完全漢化,今天已經沒有漢字的痕跡,只能在廟宇建築上看見古老的漢化痕跡。越南也是這樣,被法文化,這是法國殖民統治的結果,漢化痕跡模糊不清,已經去漢族化了。

但是在越南的廟宇建築裡面還能看見古老的漢化痕跡,那些親熱的漢字也只能在這裡看到。


寶樹白石


你這人說這麼多,分析這麼多,我看都是廢話,就是這胡志明王八蛋,咱中國養了他幾十年,他十分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瞭解中國人,他才這麼堅決的把越南和中國的文字區分開來,實際上當年中國就是養了一隻白眼狼,養了條當時被凍僵了的蛇!才有後來的自衛還擊戰,才有現在的南海海島被越南佔領,至今還沒收回,中國人應該腥睲了!別老是當農夫與蛇故事裡的人了!


手機用戶164353041791


歷史上在我國生活幾十年,精通漢語漢話,回國後卻立即廢除漢字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北韓的金日成,一個是北越的胡志明。兩個人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南,但是卻做了一件相同的事。

北韓和越南,歷史上一直是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兩國在歷史和文化上與我國萬全無法割離。但是二戰以後,隨著兩國相繼建國,兩國幾乎同一時期廢除了漢字。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歷史遺憾。


其實,廢除漢字,不只是胡志明和金日成的個人決定。從跟本上來講,這是當時歷史背景下的特殊結果,兩人在不同的國家廢除漢字,站在他們的立場,也是形勢所迫。朝越兩國建國前,不僅僅是金日成和胡志明活躍在我國,在我國的朝越高層還有很多,這些人基本上都精通漢字和漢文。但是漢字最終被廢除,恰恰是這些人的共識。

朝越廢除漢字的因素很多,根本原因是當時的西方文化完全碾壓了東方文化。朝越以及日本這些小國,歷史上以漢字作為本國文字,就是因為中原王朝強大而文化強勢的原因。到了近代,西方國家崛起,在東西博弈的局面中,西方文化佔據了上鋒,如此一來,朝越等國放棄漢字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反過來,如果朝越兩國建國的時候,中華文明還處於強盛期,或者處於現在這樣的復興期,朝越兩國,以及韓國,都是不大可能廢除漢字的。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可考的商朝甲骨文算起,已經有近4000年的歷史了。漢字自誕生以來,先後經歷過多次危機。其中,清朝後期及清朝滅亡以後的半個世紀,是漢字最危險的時候。不要說朝越等蕞爾小國,即便當時的國人,倡議廢除漢字的也不在少數。好在經歷了最艱難的時期後,漢字還是再一次強勢崛起了。只不過,越南等國的漢字,怕是再也難以再恢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