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為什麼要和大清為敵?

zh周晶


準噶爾汗國與清政府的關係,如果用一個比喻,就是一山難容二虎,就如同二戰時候德國和波蘭的關係。歷史都是仇敵,一直都在盤算著怎麼侵佔對方的土地,納入自己國家的版圖之中。同時,這兩個國家都是有侵略意識的民族,對土地流露一種天然的佔有慾,喜歡發動侵略戰爭。所以,歷史因素和民族自身因素,決定了準噶爾與大清是互不相容的死敵,處在敵對狀態。現在,就聽聽小編分析,準噶爾和大清為敵的緣由。

準噶爾部落與大清矛盾的由來

準噶爾的祖先是蒙古人。準確來說,應該是明朝時候的瓦剌蒙古。在明朝中期,瓦剌部落就分崩離析。原先居住之地蒙古大草原被韃靼人所佔領,瓦剌人就朝著西遷,到達了今天的新疆。在明朝末年,西遷在新疆的瓦剌部落又分為五大部群,歷史書上叫做厄魯特蒙古五大部。

在這五大部落群中,準噶爾部落趕走了土爾扈特部落,土爾扈特部落只能遷移在中亞地區,之後就剩下了四大部落:杜爾伯特部落在額爾齊斯河中游右岸與伊希姆河上游之間遊牧,和碩特部落佔據的地理位置最好,主要在新疆肥沃的土地伊犁和塔爾巴哈臺這一地帶。準噶爾部落在和碩特部落的東部,北邊抵達額爾齊斯河,南邊達到準噶爾盆地,東邊達到阿爾泰山,中心地帶就是布克沙裡。輝特部落就在裕勒都斯河流域一帶放牧。

這四個蒙古部落中,實力最強就是和碩特部落,這個部落的首領就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固始汗。在實力與血緣關係上,和碩特都有擔任四個部落盟主的條件。準噶爾部落在那一種環境中,也只是實力低微的小弟,名義上都歸順於和碩特部落的領導。

就在用一時期,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族,建立了後金政權,在東北也迅速崛起。後金在與明朝激戰數年的過程中,發展也到了一個瓶頸危機。尤其在努爾哈赤死了之後,遼東一帶年年遭遇自然災害。後金的統治階層也不善於國土建設,只會搶奪明朝中原一帶。當時,大明的關寧錦防線一帶,後金都是始終攻打不下。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皇太極就想到先把漠南蒙古一帶打敗,實施從蒙古繞道對大明王朝進攻的軍事戰略。

於是,後金的皇太極就在大明崇禎七年的時候,打敗了漠南蒙古的首領林丹汗。之後,一直勢如破竹,從遼大直接打到西北,讓林丹汗在青海病死。在第二年,林丹汗兒子投降皇太極之後,漠南蒙古就歸入後金的統治範圍之內。

當時,後金和漠南蒙古的戰爭,與漠西蒙古的準噶爾部落是沒什麼關係的。畢竟準噶爾部落在新疆那一邊,與皇太極的東北地區都是距離十萬八千里遠。皇太極攻打漠南蒙古的目的,是為了繞道進攻大明,準噶爾部落在西北的新疆一帶,戰略價值也不大,自然也不會吸引後金的注意力。

準噶爾部落與後金扯到關係,主要是沙俄與漠北蒙古的喀爾喀部落兩面夾擊厄魯特的漠西蒙古四個部落,當時漠西蒙古首領固始汗,就想到一個遠交近攻的策略,利用後金的力量來打倒喀爾喀蒙古,於是也歸順於後金。由於固始汗也是準噶爾部落的盟主,連同準噶爾部落也歸服於後金的領導。

準噶爾部落的首領也非常不服氣,自己事前與後金(清朝)也沒什麼交往,就這樣由和碩特歸服於後金(清朝)的統治,自然就引起了準噶爾部落的整體不滿,這就是兩者矛盾為敵的由來。尤其是準噶爾部落的汗主噶爾丹,是不甘心臣服滿清的統治。

準噶爾汗國的崛起,與大清爭奪蒙古草原的霸權

公元1670年,噶爾丹繼承了準噶爾的汗位。當年西藏溫莎活佛在世的時候,就指認了噶爾丹母親生下來的孩子,在將來就會是自己轉世。因此,噶爾丹一出生,就認為是西藏溫莎活佛四世。當時,蒙古部落的人們非常信仰藏傳佛教,甚至很畏懼。噶爾丹就充分利用部落人民的信仰,借用自己活佛轉世的身份肆意開拓領土,在1678年合併了漠北蒙古,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準噶爾帝國。

公元1635年,準噶爾部落與俄羅斯就著在邊界地區生活的中亞民族從屬問題達成了一致協議。之後,兩國有了密切合作關係。在公元1688年噶爾丹出兵漠北蒙古的喀爾喀部落的時候,俄羅斯哥薩克甚至派兵援助。在俄羅斯和準噶爾大軍的兩面夾擊下,喀爾喀部落的大汗土謝圖汗速敗。在喀爾喀部落南遷之後,原來故地也被俄羅斯人和準噶爾部落一起瓜分。

之後,俄羅斯給予準噶爾帝國極大的軍事力量支持。如為準噶爾軍隊提供當時先進武器軍火,火器水平遠遠勝過其他蒙古部落,與它做聯合軍事行動。這一些,都是準噶爾部落能夠迅速崛起,成為稱霸一方霸主的主要原因。

噶爾丹和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也引起了當時清政府的高度警覺。康熙帝先採取“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在公元1685年和1686年,兩次派大軍在雅克薩一帶擊敗了強大的沙俄,在1689年迫使沙俄簽署了《尼布楚條約》,割讓一些不毛之地的邊境領土給沙俄,給沙俄獲得利益,使之不再對大清有企圖。

見利收好的沙俄,在東北一帶的勢力滲透活動也就有所收斂了。在蒙古草原一帶放棄了與準噶爾汗國結盟的軍事行動,這樣使準噶爾的擴張速度也由此放慢。

生存空間問題,造成準噶爾汗國與大清是水火不相容的死敵

準噶爾為什麼都要與大清死磕,主要都是處在地緣環境太差,由生存空間問題造成的。準噶爾部落主要處在強國之間,它的目標就是統一蒙古草原各個部落,如果繼續向西擴張,就達到哈薩克部落和俄國一帶,自然沒意義,也打不過實力雄厚的俄國和哈薩克部落。同時,與準噶爾部落相鄰的青藏高原和漠北蒙古喀爾喀部落的實力比較弱,進攻比較容易,準噶爾部落也比較容易下手。

當時,準噶爾汗國在今天青藏高原和外蒙古一帶的勢力擴張,都被清朝打擊回去了。究其原因,都還是實力懸殊問題。雖然準噶爾汗國失敗了,但是選擇朝這一方面擴張領土的策略是非常正確的。如果準噶爾汗國不向外擴張領土,早晚就要被哈薩克、俄羅斯和大清一帶給瓜分的。所以,早死晚死都要去死,還不如與大清拼一下,擴張在青藏高原和外蒙古一帶的領土,賭一把,已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清朝為什麼一定要與準噶爾汗國為敵,水火不相容,一定要滅掉準噶爾,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一定要滅掉蒙古!當時,蒙古的勢力都是很強大的,除了漠南蒙古和漠北的喀爾喀部落之外,在外蒙古一帶的韃靼部落都沒有歸順清朝的領導。在新疆一帶,準噶爾部落也沒有服從清朝的領導。而且,蒙古也是清朝的前朝——明朝很難解決的邊疆外患問題。為了滅掉這些蒙古人,解決邊疆的外患,清朝初年皇帝都是煞費苦心。

當時,清政府為了對付準噶爾部落,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除了前面說的康熙割讓邊境領土之外,雍正皇帝在《恰克圖條約》、《布連斯奇條約》中,為了穩住沙俄,都放棄了大量的領土,專門對付崛起的準噶爾部落。連當時俄國沙皇葉卡琳捷娜一世都私下與人聊天說,清軍為了對付準噶爾,都是有求於俄國的。所以,我們不能做出讓步的策略,儘可能為俄國獲得最大的利益。在清朝雍正皇帝看來,主動割讓土地給俄國人,也主要那是蒙古人的土地,不是自己的,並不心疼。

這樣,我們可以總結沙俄與準噶爾是水火不相容的死敵的原因。

第一,準噶爾部落在強敵之中,很難獲得自我發展空間。為了自保,只能謀求領土的擴張。再加上歷史上準噶爾的祖先成吉思汗也有滅過女真部落的案例,這也是噶爾丹有了率領準噶爾部落滅掉大清的自信心。所以,他企圖向東擴張領土,把清朝一舉滅掉。

第二,清朝也謀求對蒙古人的領導地位。為了滅掉準噶爾部落,清朝不惜與沙俄聯手共同對付。在清朝看來,只要能消滅準噶爾部落,也願意與沙俄瓜分蒙古的領土,反正那一些都不是滿洲人的。只有征服了準噶爾蒙古佔領的新疆地區,才能保證邊境地區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和蒙古草原一帶的領土安全。

第三,清朝和準噶爾部落的死敵關係,還是由落後的國際觀念造成。當時,這兩個國家都認為,中原一帶是世界的中心,對中原以外的地方都不關心。噶爾丹就認為,你滿清愛新覺羅氏能入主中原,我們蒙古人為啥就不能入主中原,何況還有先祖入主中原歷史。噶爾丹也想著入主中原,重現祖先元朝時候的輝煌。

當時清朝皇帝把沙俄叫做羅剎國,認為是古代的突厥或者匈奴人的後代,準噶爾就是由羅剎國扶持的小弟。所以,跟沙俄敵對,消耗成本太多。滅掉準噶爾部落,都還是有能力的,這就是兩者死敵的由來。

準噶爾部落寡不勝眾,最後敗給了大清

準噶爾部落在康熙時期,對大清挑起了三次戰爭。前兩次由噶爾丹主動挑起的,第三次由噶爾丹的繼任者策妄阿拉贊布坦挑起,都是以準噶爾失敗清軍勝利來告終。

在雍正時期,準噶爾和清朝又大戰兩次,清軍先是大敗,第二次大勝。這一勝一敗,雖然表面是打了平手。但是,以清朝的國力優勢和地理位置,都還是準噶爾部落吃了大虧。

準噶爾部落的勝利,在於主場作戰和領土面積廣闊。全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的領土面積,達到800萬平方公里之多。但是,準噶爾汗國都處在緯度高和氣候乾燥的高原地帶,人口出生率很低。在巔峰時期,準噶爾汗國的人口不超過100萬人,最多時候人口也就是50萬左右。如果與清軍打持久戰,肯定是沒這麼多資源和人口值得消耗的。

在清朝那一邊,由於明末戰爭的動盪和剃髮易服的鎮壓政策,關內中原地區人口急速下降,清朝人口最小時候也不到6000萬人。但是,經過康熙雍正幾代皇帝,在乾隆後期執政的時候,清朝人口也達到了了四億之多,在人口數量上絕對勝過準噶爾汗國。由於資源的豐富和人口眾多,清朝可以與準噶爾汗國玩持久戰和消耗戰,把準噶爾汗國的資源和人口消耗盡,慢慢折磨盡。

所以,清朝是輸得起戰爭,準噶爾丹卻輸不起戰爭。再加上清朝採取與沙俄的靈活外交政策,瓦解了沙俄與準噶爾汗國的同盟關係。最後,準噶爾汗國在乾隆時候,與清朝戰爭都處在劣勢。終於,1755年,清朝的乾隆皇帝發動了對準噶爾汗國的滅國之戰。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徹底滅亡,清朝取得征服蒙古部落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大清時候最強盛的版圖!


七彩飛揚


不是準噶爾要和清朝為敵,而是兩個崛起的政權為了入主中原,始終還是要幹一下子的,不打怎麼知道誰厲害!

按照我們教科書上的說法,準噶爾政權是叛亂,這種說法的來源是在清朝政權崛起的過程中收服了蒙古各部落,其中也包括衛拉特各部,衛拉特盟主於1935年遣使歸順當時的後金,到1646年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確立了清朝和衛拉特蒙古之間的關係。

衛拉特部往上追溯的話可以追溯到蒙古瓦刺,在被韃坦部攻擊後不斷西遷,被稱為衛拉特部,下面除了準噶爾部,還有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也被稱為漠西蒙古。

1676年準噶爾部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打敗了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然後將這個鬆散的聯盟改變為較為集權的體制,也就是準噶爾汗國,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準噶爾汗國不斷髮展擴大,成為清朝在西方直接的威脅。

在準噶爾汗國崛起的過程中,實際也是大清崛起的時候,清兵在多爾袞的帶領下進入關內,並且擊敗南明政權,建立起一個新興的中原王朝。

準噶爾汗國已經具備一般政權的性質,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戰爭並非平叛,而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清朝想要獲得準噶爾的土地,而葛爾丹想要入主中原取代清朝。

1690年葛爾丹向已經歸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進攻,喀爾喀部無法抵擋,於是向清朝求救,康熙皇帝親自組織大軍討伐葛爾丹,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正式爆發。

實際上平定準噶爾的過程是十分艱辛的,康熙兩次率大軍親征,雖然葛爾丹戰敗自殺,但卻並沒有完全打敗準噶爾政權,在雍正時期,雙方又發生大戰,其中清軍在西北還被打敗,直到乾隆時期才完成對準噶爾汗國的最後打擊,1757年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

所以,不是準噶爾要和清朝為敵,而是政權和政權之間難免要發生衝突,尤其是噶爾丹和康熙又都是同時代比較有抱負的領導人,不嗑一下子誰知道誰才是真命天子!


史論縱橫


提到準噶爾,多數人會想到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是的,那裡就見證過準噶爾汗國曾經的輝煌。

準噶爾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時期的瓦剌部,就是這個部落發動了“土木堡之變”,讓一度強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

準噶爾部隸屬漠西蒙古,同時期的部落還有碩特、土爾扈特、杜爾特三個小部落。準葛爾是其中最為強大的部落。

(準噶爾汗王劇照)

1636年,和碩特和土爾扈特派使者找到後金,代表四個部落(包括準噶爾部)表示歸順。

1646年,四部首領具表順治,臣服大清,順治賜予各部弓箭盔甲,命固始汗王為盟主,統領各部,從而確立了大清對漠西蒙古的主權。

十七世紀初,準噶爾部迅速擴張,宣戰其他三個部落,把他們趕到了伏爾加河地區,在經過數年的東征西討後,終於在 1678年統一漠西蒙古,建立準噶爾汗國。

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國土面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里,草場肥沃,牛羊如雲,戰馬成群,人口眾多。

康熙29年,極度膨脹的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率部進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圖統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領聯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調動火器營,用大炮對付準噶爾的騎兵,在烏蘭布通重創噶爾丹。

此時的大清,在順治和康熙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撲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剿殺了張獻忠的大西軍隊,消滅了南明的殘餘勢力,平定了三藩之亂。最後掃清寰宇,立足中原。

於是,康熙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準噶爾部了。

準噶爾和清朝有何深仇大恨?為何清朝一定要置準噶爾汗國於死地?

因為它涉及到大清政權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主權和國土。

早在1636年,大清就和漠西四部確定了主權關係,準噶爾也在呈表中籤字畫押。現在公然攻打早已歸順的漠北蒙古,這就是赤裸裸的謀反。

而且,在準噶爾的背後,還有虎視眈眈、嗜血成性的沙俄,時刻準備撲上來,咬大清一口。

素有“千古一帝”的康熙,豈容你如此踐踏他的尊嚴;豈容你勾結外族,肆意分裂國家。

於是,大清和準噶爾開始了長達近百年的生死較量。這場較量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康熙三勝準噶爾。

第一戰,烏蘭布通之戰。(前文已述)

(康熙御駕親征劇照)

第二戰,昭莫多之戰。

康熙34年,康熙親率20萬大軍,在昭莫多再戰準噶爾汗王噶爾丹,成功收復漠北蒙古喀爾喀地區,逼迫噶爾丹自殺。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新的汗王,懾於大清的強大,派使者入清講和。雙方簽署停戰協議。

後來,在沙俄的攛掇下,準噶爾又生反叛之心。於是康熙被迫第三次對準噶爾開戰。

第三戰,西藏之戰。

康熙56年,康熙命大將色楞領領兵2000餘人,從青海入藏,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因寡不敵眾,陷入敵人的重兵包圍之中,全軍覆沒。康熙59年,清廷組織反擊,攻下了拉薩,收復西藏。

雍正兩戰準噶爾,一勝一負。

第一戰,和通泊之戰。

雍正九年,清廷出兵平定噶爾丹策零叛軍,中計被圍,慘敗而歸。

第二戰,光顯寺之戰。

雍正十年,清廷在光顯寺之戰中扳回一局,擊殺準噶爾部2萬人,重挫其銳氣。

(蒙古騎兵)

乾隆徹底剿滅準噶爾部。

乾隆分別於二十年和二十二年,發動了兩場決定性的戰役,徹底擊敗了準噶爾部。準噶爾最後一個汗王染天花身亡沙俄。

由此,清朝經過艱苦卓絕的百年鏖戰,終於捍衛了主權,維護了西北的安寧,粉碎了沙俄入侵的野心。


張生全精彩歷史


用一句話老話來說,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1757年,清軍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

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全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

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讓這對宿敵相殺100多年?

1、蒙古問題是原則性問題!

蒙古問題,涉及到清朝的底線,是清朝的原則性問題,是清朝實現崛起的關鍵因素。

因為蒙古地域太廣大了。從與東北平原接壤的大興安嶺,到遙遠的西域,再到高聳入雲的青藏高原,都是蒙古部落的活動區域,對中原地區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加上蒙古部落戰鬥力強悍,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女真族和蒙古族的關係,對女真的崛起以及入關後的統治都會產生巨大威脅。

鑑於此,從努爾哈赤開始,對開始著手處理與蒙古各部落的關係問題。此時的蒙古分化出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以察哈爾部為代表,分佈在長城沿線,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地理位置最為優越。但也正因為距離中原和女真距離最近,在長期和明朝戰爭的同時,也最先受打努爾哈赤的打擊。

受到明朝和蒙古的打擊,長期的消耗讓漠南蒙古不堪重負,最終不得不向皇太極投降。1635年,林丹汗敗逃。1636年3月,漠南蒙古16部49個大小領主齊聚瀋陽,公推皇太極繼承蒙古可汗大統,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號。至此漠南蒙古歸順清朝。

漠南蒙古的內附對於明朝而言,增加了防禦寬度,北方邊境壓力驟然增加,加速了崩潰的步伐。對清朝而言,在西部和北部多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在1644年清軍入關爭奪勝利果實時,北方邊境是漠南蒙古負責守衛的。

但是光有漠南蒙古是不夠的,漠西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奪取汗位後,不斷向東擴張,進攻漠北喀爾喀部蒙古。噶爾丹妄圖統一蒙古,消滅清朝,重拾蒙古帝國的榮光,因此和清朝的關係迅速惡化。

康熙皇帝先是藉助噶爾丹的壓力,1691年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版圖,然後1696年,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大敗噶爾丹,迫使其退出漠北。隨後,噶爾丹自殺。

隨後,退出漠北的準噶爾部開始南下侵佔西藏,康熙旋即於1722年派遣14皇子胤禵進軍西藏,將準噶爾部逐出青藏高原。雍正繼位後,清軍攻佔青海,至此清朝的西北部邊境壓力驟減。

但是此時的西域還在準噶爾手中,歷史一再證明:失去西域,中原帝國就永無寧日!所以清朝始終保持著對準噶爾部的壓力,1757年,準噶爾爆發天災,國內大亂,清朝趁機出兵,終於在1757年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從此蒙古問題徹底解決,困擾中國幾千年的遊牧民族威脅徹底消除!

2、沙俄問題是潛在性問題!

準噶爾的坐大,沙俄是主要功臣。

從16世紀開始,沙俄哥薩克騎兵就越過烏拉爾山,在西伯利亞瘋狂擴張。由於準噶爾的有力阻擋,沙俄不得不繼續向東。1643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中國邊境開始受到沙俄的威脅。

此時的中國處於明末清初的交替中,對遠在東北的沙俄無暇顧及,但是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的安危至關重要,因此康熙積極部署反擊,兩次發起雅克薩之戰,終於迫使沙俄在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退出黑龍江流域。

退出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並不死心,他們將魔爪伸向貝加爾湖以及西部的準噶爾部地區。貝加爾湖地區是漠北蒙古部落傳統的遊牧區,土謝圖部最先受到沙俄入侵,雖然堅定抵抗但最終不敵。在西部受到噶爾丹威脅,南部受到清朝擠壓、北部受到沙俄步步緊逼的情況下,漠北蒙古審時度勢選擇加入清朝,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清朝趁機大舉北上,擊敗噶爾丹,而後在雍正年間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確定了北部的中俄邊界。

中俄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對清朝確定邊界,保衛疆土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簽訂後,中俄在中東部的爭奪暫告一段落,西部準噶爾部成為爭奪的焦點。對於清朝而言,準噶爾和沙俄沆瀣一氣,始終是威脅清朝西部北部安危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予以堅決消滅。對於準噶爾而言,夾在清朝和沙俄之間,在實力越來越不濟的情況下,必須做出選擇,於是最終選擇了投靠沙俄。而對於沙俄而言,除了對土地的貪婪,還在於沙俄一直在努力尋找南下的出海口,在黑龍江流域的嘗試失敗後,沙俄轉向從中亞西域南下,這一思路一直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還能看到其勃勃野心的影子。

所以,誰能掌握準噶爾,就能掌握在蒙古和中亞爭奪的主動權。

最終清朝等到了準噶爾內亂,在內亂導致大規模傳染病的情況下,乾隆迅速出擊,消滅準噶爾部主力,清朝成為準噶爾爭奪的贏家!

通過一系列條約以及消滅準噶爾,清朝沉重打擊了沙俄南下的企圖,最終確立了自己在蒙古和中亞的霸權。

鴉片戰爭前,清朝一直致力於解決疆土問題,作為少數民族,清朝在處理與蒙古各部落關係時顯得更加遊刃有餘。正是由於清朝幾代皇帝鞏固疆域的不懈努力,中華帝國數千年來的不斷開拓的疆土才大量地保存了下來!成為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

清朝:因為準噶爾觸碰到了清朝的核心利益,所以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大清王室,為了和諧滿蒙,付出和親公主過百名,這些公主生活在大漠草原,罕有能活過30歲的,就算如此也非詔不能返京,代價很大。曾經有公主受不了草原生活,自己回到了繁華京城,然後遭圈禁……

葛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受黃教冊封,黃教在蒙古諸部落影響力極大,這就導致葛爾丹的準噶爾有統一蒙古資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種樹來,我摘桃,康熙乾隆怎肯為他人做嫁衣!你把蒙古統一了,我們那些和親公主咋辦,白和親了?

滿蒙一家和蒙滿一家,還是有些區別的,準噶爾的崛起,相當於後院起火,這火若燒起來,那就回不了東北老家了。黃教在蒙古,儒家在中原,清廷可以利用儒生可以利用喇嘛,但絕對不允許南明或者準噶爾汗國存在!

賬算的門清,平準噶爾勢在必行!


靈石蘊珠寶


我是海浮人,我來回答。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滿蒙關係非同一般。滿清朝廷能在數年之內統一全國,蒙古諸多部落的投靠頗為重要。因此,改朝建制之後,蒙古諸族頗受重用。可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在數十年之後,準噶爾要起兵反抗呢?

第一:噶爾丹的野心

元末以後,蒙古族分裂成諸多部落。往後無數代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都為締造一個如其光榮先輩成吉思汗那樣的不依附於任何政治勢力的統一蒙古帝國作為畢生追求。而作為一統準噶爾汗國,併為之開疆拓土的一代雄主,噶爾丹也不例外。

第二:準噶爾部與清朝的關係

總體來說,滿清建國之後,蒙古部落大致分為三大勢力。漠北的喀爾喀部,漠南的和碩特部,以及漠西的準噶爾部。

公元1655年(順治十二年),清政府賜盟宗人府,並在喀爾喀設8個札薩克,分左右翼,從而使喀爾喀蒙古與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聯繫更加密切。特別是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在康熙帝親自主持內外蒙古克圖王公大會後,外蒙正式推廣盟旗制度,在喀爾喀蒙古設立35旗;正式承認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格根為外蒙古大喇嘛,確立其宗教地位。清王朝自此對漠北地區的管轄得到加強。

而對於蒙古的阿拉善和碩特部,它是衛拉特蒙古諸部中最早服屬清朝的一支,與清朝聯繫頗深。

只有處於漠西的準噶爾部,於1934年開始,內亂不斷。直到噶爾丹自立為汗後,花費數年時間才得以統一。甚至在1678年,在得到五世達賴喇嘛贈予噶爾丹“噶爾丹博碩克圖汗” 之號後,噶爾丹正式建立起了準噶爾汗國。

而問題正是出自於此,回溯一下大清和準噶爾汗國的關係。公元1646年是順治三年,衛拉特各部(包括準噶爾部)首領22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冑弓矢,命其統轄諸部。這就是確定了主權關係,在法統上名義上,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已經是清朝的主權版圖。因此,噶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無疑是對大清的挑釁,完全可以定義為叛亂。

第三:得到俄國的支持

自17世紀以來,沙皇俄國在東侵西伯利亞過程中,分三路侵入我國北部邊陲。而作為大清朝西北邊域的掌控者,準噶爾部一直是反抗沙俄侵略的前沿。可隨著噶爾丹野心的日益膨脹,他不在堅守父兄的立場,全力調整與俄國的關係,以謀求俄國的支持,增強與清廷抗衡的實力。此舉正中俄國下懷,長久以來進攻受挫,而如今面對大清西北門戶有意示好,俄國立馬改變了策略。

第四:清政府內優外患

對內,“三藩”問題日益嚴重。對外,沙俄侵略加劇。清政府正是焦頭爛額,手忙腳亂之時,根本難以顧及遠處西北的噶爾丹,只求其表面上的臣服,並無更多政治上的要求。因此,這段時間內,噶爾丹的“近攻計”得以順利實施,為“東進政策”的付諸行動準備了條件。

浮人結語

準噶爾與滿清,不禁讓我想起了遠處歐洲大地的英法兩國。都是數百年的恩怨糾纏,只不過後者持續至今,而準噶爾汗國卻在1759走向了滅亡。

終歸是一山難容二虎,個人因素與時局條件對於準噶爾的叛亂顯然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尋找什麼,歡迎關注。


海浮人



這話說的,就跟為什麼後金(大清)跟明朝為敵一般這個問題一般!讓人有些無語啊!其實根本原因自然是因為利益衝突啊!

其實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準噶爾部與清朝的戰爭,可以說是蒙古與清朝爭霸天下的戰爭一般,只不過蒙古崛起的太晚了,沒有在明末清初與清朝爭霸天下,而是在清朝入關以後的康熙年間與清朝爭霸天下。

為什麼這樣說呢,宋安之來大概說說。

準噶爾部是蒙古的衛拉特四部之一,在廣泛意義上屬於是蒙古諸部之一,強大以後自然也就代表了蒙古。

而準噶爾部崛起以後,又出現了一個叫噶爾丹的野心勃勃之輩,於是開始東征西討,建立了盛極一時的準噶爾汗國。

中國歷史大抵如此,部落時期,也就是小魚吃小魚,到了國家時代,就想著大魚吃更大魚的想法了。於是噶爾丹帶領準噶爾汗國的軍隊開始東擴,也就是向清朝開戰,意圖擴大版圖,乃至統一中國,所以說準噶爾與清朝的戰爭,可以視為清朝入關以後與蒙古的爭霸天下歷程。

當然歷史是準噶爾失敗了唄,乾隆年間,準噶爾被滅國,這個盛極一時的汗國徹底成為過去式。


宋安之


準噶爾部是漠西蒙古中最強大的一個部落,該部落有一個強人,他叫噶爾丹。噶爾丹比康熙年長几歲,從小在西藏當和尚,頗受五世達來賞識,被授予呼圖克圖的稱號。但噶爾丹的心從未皈依佛門,而是喜歡舞刀弄棍,並與當時西藏的幾位首領密切交往。噶爾丹身在西藏心在蒙,時不時返回準噶爾參與政治活動。

1653年,準噶爾部的巴圖爾琿臺吉去世前指定僧格為繼承人。僧格與大清關係良好,後來不滿俄國強行徵稅而出兵攻打俄軍。1670年,僧格被人謀害,噶爾丹於次年返回準噶爾,以為僧格報仇的名義打敗對手,奪取了準噶爾部統治權。

噶爾丹奪取權力後,野心也逐漸膨脹,此時的大清,剛剛發生“三藩之亂”,康熙無暇顧及西部。噶爾丹看準時機,做了幾件事:

一、與西藏交好,取得支持;

二、向清廷示好,檯面上表示歸順;

三、與俄國串通一氣;

四、擴大勢力範圍。

接著,噶爾丹的目光轉向漠北蒙古。當初康熙派人調節漠北扎薩克圖汗和土謝圖汗的關係時,噶爾丹就找扎薩克圖汗挑撥離間。

在噶爾丹的鼓動下,扎薩克圖汗違背盟約,與噶爾丹聯手,妄圖消滅土謝圖汗。土謝圖汗得知消息後,惱羞成怒,誘騙扎薩克圖汗與其臺吉,並將其殺害,隨後又殺害了噶爾丹的弟弟多爾齊扎卜。噶爾丹怎麼也沒想到土謝圖汗如此殘酷,決定出兵消滅土謝圖汗。

1688年,噶爾丹率三萬鐵騎突然進攻漠北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當時正忙於同俄國交手,根本不是噶爾丹的對手,帶著家眷向南逃跑,並對康熙發出一封求救信。

康熙接到信後非常生氣,立刻派人譴責噶爾丹,你噶爾丹沒經過我的同意就貿然進攻喀爾喀蒙古,完全沒有將我大清放在眼裡。

噶爾丹攻打喀爾喀蒙古產生非常惡劣的後果:

第一,噶爾丹出兵時,土謝圖汗正在抗擊沙俄,這就好像背後被人刺了一刀,導致腹背受敵。

第二,噶爾丹佔據漠北後,給俄國增加了籌碼,卻削弱了清朝的地位,讓正在尼布楚參與談判的索額圖等人非常被動,不得不做出讓步。

古代遊牧部落剛剛崛起時,往往具有天然的擴張屬性,不管是匈奴、契丹還是成吉思汗都是如此。噶爾丹執政後,在戰略上不停地向東擴張,其主要目標是與清朝爭奪對青海與漠北的控制權,進而實現統一蒙古,重建大蒙古帝國的雄圖偉業。他不想依附任何勢力,想要成為新一代的“成吉思汗”。這一戰略目標的推行,此消彼長,清朝要不戰略收縮,要不禦敵於國門之外,雙方勢必發生激烈衝突。

當噶爾丹的部隊打到烏蘭布通時,離京城僅僅三百多公里了,康熙坐不住了。他很快就認識到噶爾丹野心勃勃,再不剷除,將來必成大患。於是,康熙決定傾盡全力,親征噶爾丹。

秋媚說:天下雖大,但一山難容二虎。噶爾丹是一代梟雄,康熙是千古一帝,兩人同處一個時代又目光遠大,天下在他們眼中很小,小得不難以同時容下彼此。


秋媚讀史


準噶爾是三藩之亂後,清政府面臨的最大軍事威脅,沒有之一

清朝時的蒙古分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其中漠西蒙古又稱“厄魯特蒙古”,也就是明代的瓦剌。

漠西厄魯特蒙古在明末清初分為四大部族,分別是: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輝特部、準噶爾部,其中和碩特部是黃金家族後裔,一直擔任漠西蒙古的盟主。

1635年,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為了牽制漠北蒙古對漠西蒙古的軍事威脅,於是派人前往瀋陽,向當時的後金稱臣,這是清朝第一次與漠西蒙古建立聯繫。

此後漠西蒙古諸部一直臣服與清朝,屬於清朝的藩屬國,直到一個叫噶爾丹的人統一了漠西蒙古,才正式拉開了漠西蒙古與清帝國之間的戰爭。

噶爾丹是準噶爾部臺吉巴圖爾琿的第六子,從10歲起他就被送到西藏學習佛法。在噶爾丹父親死後,準噶爾部首領原本是由巴圖爾琿的第五子(噶爾丹的哥哥)僧格繼承,但是1670年僧格在內亂中被殺,噶爾丹於是返回準噶爾奪取了臺吉的寶座。

1676年噶爾丹擊敗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成為漠西蒙古的新盟主,此後噶爾丹自命為準噶爾大汗,開始在沙俄的支持下向東入侵漠北喀爾喀蒙古。

(康熙時期準噶爾與清朝之間的局勢)

漠北蒙古諸部在噶爾丹的打擊下接連敗退,在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建議下,漠北蒙古諸部決定投降清朝,並向當時的康熙皇帝求援。

在接到求援之後,清政府先行派出了2萬大軍前往漠北蒙古,但這隻部隊很快遭到了準噶爾騎兵的伏擊,隨即全軍覆沒。

在擊敗了清軍的先遣部隊後,噶爾丹不願意給漠北蒙古留有任何喘息之際,他立即傾兵3萬追擊殺入漠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逼近長城,致使京師戒嚴。

此時的噶爾丹非常像當年的成吉思汗,而噶爾丹的對手大清也是同女真人建立的。當年的蒙金戰爭噶爾丹肯定是知道的,而康熙也必然是瞭如指掌。

為了避免重蹈當年金國滅亡的覆轍,康熙力排眾議,決定御駕親征。而面對著戰鬥力爆表的準噶爾騎兵,康熙的戰略就是使用優勢兵力,以多打少,玩群毆。

此次出征,清軍調集了八旗綠營共10萬大軍,並攜帶了大量火炮,最終在烏蘭布通擊敗了噶爾丹。

(烏蘭布通之戰,清軍炮擊準噶爾軍“駝城”)

6年之後,清軍8萬餘人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今天蒙古國烏蘭巴托)再度擊敗了噶爾丹。此戰之後噶爾丹逃回了漠西地區,漠北蒙古被納入了清帝國的統治之中。

噶爾丹昭莫多戰敗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後方發動政變,走投無路的噶爾丹在1697年服毒自盡。

策妄阿拉布坦繼位之後派人與清朝言和,但是準噶爾和清朝的戰事並沒有結束。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統治下,準噶爾汗國的疆域達到了最頂峰。其控制範圍包括今天的新疆、西部利亞西南部、蒙古國西部和哈薩克斯坦東部,成為草原帝國最後的輝煌。

面對著咄咄逼人的準噶爾,清朝也是寢食難安。1716年準噶爾入侵西藏青海,再度引爆與清朝的戰爭,清軍出兵與準噶爾展開了對西藏和青海的爭奪。

1720年清軍擊敗準噶爾,將西藏和青海納入了帝國的版圖。

到了雍正時期,清軍也曾主動進攻過準噶爾,但卻在和通泊之戰中遭到慘敗。而且是此時青海的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正發動叛亂,致使清軍主力被牽著在青海一帶,無暇他顧。為此雍正帝只得與準噶爾暫時修和,雙方劃定邊界,準清之間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和平時期。

1745年(乾隆十年),準噶爾汗國的第三位大汗噶爾丹策零去世,其繼任者策妄多濟那穆扎勒荒淫無道,引發了汗國內亂。後來準噶爾貴族達瓦齊在哈薩克汗國和輝特部的幫助下奪取了大汗之位。

經過常年的動亂,準噶爾在漠西蒙古中的影響力遠不如前。達瓦齊在上臺之後又與輝特部爆發了戰爭,輝特部戰敗後投降了清朝。

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在投降清朝後,將準噶爾汗國的虛實全部告知了清廷。此時在位的乾隆皇帝決定藉此天賜良機一舉將剿滅準噶爾。於是清軍還是在外蒙古和甘肅集結兵力和糧草,並派人聯繫哈薩克汗國,相約一同出兵。

1755年清軍分兩路攻入準噶爾境內,達瓦齊不敵清軍,在逃亡途中被霍集斯伯克擒獲送交清朝,自此準噶爾汗國滅亡。四年之後清軍徹底平息漠西蒙古諸部,徹底佔領新疆。

(清軍滅準噶爾之戰)

清準戰爭是清朝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準噶爾作為清朝中前期最大的外患,對清朝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這也是為什麼清廷一定要消滅準噶爾的原因。

在清準戰爭中,清朝憑藉強大的國力,持續對準噶爾進行活力輸出。而準噶爾的內亂也嚴重消耗了自身實力,給了清軍以可乘之機。

其實從戰鬥力上來看,在兵力相近的情況下,清軍是打不過準噶爾的。清軍對準噶爾的所有勝利都是建立在以多打少的基礎上,並且清軍的火器裝備也不如準噶爾先進。

準軍的火器受到土耳其和俄羅斯的影響,其先進程度和技戰術都遠高於清軍。直到乾隆年間,清軍的才逐漸消除了這一差距。實事求是的講,如不是準噶爾發生內亂,恐怕清軍難以拿下漠西蒙古。

不過準噶爾的崛起對清朝也並非全部都是壞事,因為正是在準噶爾的威脅下,外蒙古、西藏、青海、新疆才逐一被納入到清朝的統治範圍內,也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


千佛山車神


清朝誓平準噶爾,一出於宗藩體制的需求,二出於邊疆戰略的需求,這兩個原因大致各佔一半。

早在順治三年,衛拉特蒙古歸順清朝,而這個衛拉特蒙古正是準噶爾的前身。康熙十七年,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位大汗,依然是清朝的臣屬。不過噶爾丹勢力越來越強,漸漸就不把清朝放在眼裡了,再兼西域距離清朝腹地畢竟遙遠,於是噶爾丹最終推翻了與清朝的宗藩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講,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是一場平叛戰爭。

康熙年間,清朝忙著平明鄭、滅三藩,而準噶爾則爭霸於西域,幾乎吞併整個蒙古高原。等到清朝內患終於平定時,準噶爾與清朝已經有了一邊非常綿長的邊界,所以對清朝來說,準噶爾不平,西北邊疆是永無寧日的。與此同時,準噶爾的擴張背後還隱隱有著俄國人的身影,當時他們無法在清朝的外東北佔到便宜,於是又將目光轉到了外西北,這當然是清朝統治者所無法容忍的。所以,無論是針對準噶爾,還是更北邊的俄國,清朝都必須西征。

只是,清軍在平定準噶爾後開始了極其殘酷的大屠殺,準噶爾汗國幾乎被滅族,這實在是西域史上罕見的大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