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威爾士卻從來不鬧獨立呢?

一溪綠水


相對於蠢蠢欲動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威爾士的確又低調又老實。

對於威爾士來說,鬧獨立還真沒什麼動機。首先獨立對自己沒好處,沒有利益的事兒自然搞不起來;此外,威爾士地兒小、人少,沒這個實力;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英國中央政府對威爾士還算是可以的,沒有什麼能激化起來的矛盾或者國恥家仇,威爾士早在13世紀就併入了英國,時間長了,同化的比較到位。這裡先舉個反面例子。蘇格蘭為什麼老吵吵著要獨立。

在咱們眼中,什麼蘇格蘭、北愛爾蘭的,都是英國人。但是,越來越多的蘇格蘭人,不願意這麼想。

早在大航海時代,英倫三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開拓殖民地的各種爭霸活動中,而且,在這些舞臺上,蘇格蘭人折騰的非常歡實,賺錢搶地盤要緊,每次出場,都是主動代表“大英帝國”,搞獨立在英國強盛的時代,幾乎沒有市場。

然而,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英國榮光不再時,蘇格蘭民族主義開始復興。

與此同時,位於蘇格蘭海域的“北海油田”被發現。之後,豐厚的油氣儲量帶來巨大的收益,使得英國成為歐洲第三大產油國和第四大天然氣生產國。然而,這些巨大收益都歸英國中央政府所有,按比例再分給蘇格蘭。更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時,蘇格蘭每年還要向中央政府交納近90億英鎊(約合913億元人民幣)的油氣稅,這自然讓蘇格蘭人非常有情緒。
如果蘇格蘭獨立,以現有的漁業作業線為國界,蘇格蘭將獲得95%的油田和60%的氣田,這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加上蘇格豐厚的漁業收入,分開過,顯然更有錢。

於是,在既得利益的驅使下,蘇格蘭民族主義越來越有市場。什麼家國情懷,都比不上眼前的大油田。

咱們再看威爾士,它有啥呢?森林、牧場和羊羊羊........

過去的威爾士還有煤炭產業,但如今,早就在老早前的“產業升級”中,淘汰下來了,目前主打就是農牧和旅遊業。因此,威爾士沒有蘇格蘭那種能拿得出手的“大油田”,在英國現有的經濟利益分成中也並不吃虧,活得挺滋潤的,反倒是真分裂出來自己過的話,生活會充滿了不確定性。

此外,英格蘭和威爾士也沒有什麼難以化解的”恩怨情仇“或者常年的血淚史。

對比蘇格蘭獨立運動,別的不說,就看影視行業,特別喜歡拿蘇格蘭和愛爾蘭民族抗爭史當素材,細緻刻畫英格蘭統治者對蘇格蘭、北愛爾蘭/愛爾蘭各階層人民的打壓(真應該多學習咱們的審查制度)。

在眾多熱播的文學影視作品耳濡目染下,使得幾百年前的歷史積怨被放大和演繹成了現代蘇格蘭的集體記憶,加深了蘇格蘭人\\北愛爾蘭人和其他英倫人的隔閡。耳熟能詳”大片兒”的比如,愛爾蘭獨立題材的《風吹稻浪》、《傲氣蓋天》;蘇格蘭題材的電影《勇敢的心》、熱播電視劇《古戰場傳奇》等等。而關於威爾士獨立運動的文學或者影視作品,貌似非常罕見。

實際上,使勁追溯,威爾士也鬧過獨立,在英國吞併威爾士後的120多年,公元1404年在波厄斯親王歐文·格蘭道爾的帶領下,威爾士舉行大反抗,要恢復自己的威爾士公國,為此聲勢浩大,堅持了十幾年。最後被英格蘭成功鎮壓,自此形成了巨大陰影,再也沒敢折騰過。此後,英國加強了對威爾士的同化政策,循序漸進的推行英國語言和文化習俗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還算是非常明顯的。

而且,就地位來看,威爾士早在500多年前的愛德華四世時代,就被欽定為英格蘭王儲的直屬領地。之後,歷代的英國王儲都會被任命位威爾士親王,是在眾多親王中,地位最高的一個。當今的威爾士親王就是這位超長待機的老王子,一臉大褶子的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蒙巴頓-溫莎。
所以,英國的幾個板塊中,威爾士算是歸順時間最長,最貼近中央,最能和中央保持一致的那個。要是哪天,威爾士也要公投搞獨立(大街上吵吵遊行的那種不算),只能說明英國的國力已經衰敗到無法形容的地步了。不過,這也沒準,畢竟,英倫人民就是這個風格,強盛的時候一副“我是英國人,我自豪”的表情;敗落了就“樹倒獼猴散”,總算計著分家過日子。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威爾士全稱“威爾士公國”,英國的四個政治實體之一。

英國的全稱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四個政治實體聯合組成的,其中英格蘭是英國的主體,蘇格蘭的面積和影響力排第二,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則面積最小,影響力也較小。

威爾士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比海南島還要小(海南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之比北京市大一點(北京面積1.64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約300人,主要是由威爾士人組成。

從英國的整體中可以看出,英國更加類似於一個聯邦制國家,在國際上英國的正式簡稱也是叫“聯合王國”。

1536年,英國與威爾士簽訂第一個《聯合法案》,威爾士併入英國。

1707年,英國與蘇格蘭簽訂《1707年聯合法案》,雙方共同組成大不列顛王國。

1800年8月1日,英國與愛爾蘭簽署《1800年聯合法案》,愛爾蘭併入英國。至此,英國國號改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當時整個愛爾蘭也是英國的一個組成部分。(英國國旗就是有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三國國旗組成的,但是沒有威爾士國旗)

但是從一戰時愛爾蘭就開始鬧獨立,在經過愛爾蘭獨立戰爭後,1921年英國和愛爾蘭達成了《英愛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的26個郡獨立,而由於北部的6個郡中英格蘭移民較多,因此組建了北愛爾蘭,繼續留在英國版圖內,英國的國號就改成了“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1949年,愛爾蘭共和國徹底獨立,由於英愛在歷史上的矛盾(當年在愛爾蘭大饑荒中英國政府曾見死不救),愛爾蘭甚至連英聯邦都沒有加入,也不再像加拿大、澳大利亞那樣繼續封英國國王為君主,徹底的與英國劃清了界限。

雖然愛爾蘭成功地從英國獲得獨立,但北愛爾蘭地區的丟失讓愛爾蘭政府和與英國之間一直齟齬不斷,北愛境內的愛爾蘭共和軍始終在進行武裝鬥爭,謀求北愛與愛爾蘭合併。而以愛爾蘭共和軍為首的北愛獨立運動則被英國政府視為恐怖主義,遭到英國軍警的嚴厲鎮壓。

並且北愛境內的英格蘭新教徒也反對南北愛爾蘭合併,這些支持英國政府的保皇黨與英國軍警一起對抗北愛獨立運動。

北愛問題迄今為止已經持續70年了,雖然在1998年雙方曾達成停戰協議,組建北愛地方聯合政府,但是部分北愛民族武裝對這份協議並不滿意,針對英國的襲擊行動仍舊時有發生,使得北愛也成為英國最乃至整個西歐最動盪的地區。到2002年英國政府取消了北愛地方自治。

之後在多方斡旋下,北愛於2007年恢復了部分自治權,但目前北愛問題仍舊沒有徹底解決。

(2017年上映的《英倫對決》就是以北愛問題為背景)

除了北愛問題,蘇格蘭獨立運動也是英國政府非常頭疼的事情,尤其是當年愛爾蘭的獨立給了蘇格蘭很大的勇氣。

雖然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的時間要早於英愛合併的時間,但其實愛爾蘭早在16世紀就被英國控制了,而蘇格蘭的戰鬥力相對較強,使得英國一直沒能徹底征服蘇格蘭。

直到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駕崩,在女王死前將王位傳給自己的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詹姆斯成為英格蘭的詹姆斯一世,蘇格蘭和英格蘭形成了共主的局面,這為兩國合併打下了基礎。後來在財政危機的影響下,蘇格蘭貴族同意了與英格蘭的合併。

蘇格蘭在英國內部的地位要高於愛爾蘭,但是隨著英國在近代的衰落,蘇格蘭獨立運動也開始風生水起,尤其是在北海發現油氣田之後,蘇格蘭也坐不住了。

在蘇格蘭人眼中,英國政府偷走了自己的資源,倫敦吃肉讓愛丁堡喝湯,這是讓蘇格蘭人無法容忍。

1997年在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布萊爾是蘇格蘭人)的推動下,蘇格蘭議會得以重新恢復,這意味著英國政府將向蘇格蘭下放更大的自治權利。

2014年9月18日,在宿蘇格蘭地方議會的要求下,英國政府同意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雖然蘇格蘭獨立派對此次公投充滿了期待,但次日公佈的結果顯示,55.8%的蘇格蘭選民對獨立說“不”,蘇格蘭公投失敗。

其實蘇格蘭謀求獨立的原因就是為了獲取更大的石油利益分配,但是待在英國內對蘇格蘭也有不少好處,在加之蘇格蘭跟英國中央政府也沒有啥血海深仇,因此還是有不少蘇格蘭人想繼續當大英子民的。

相比於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威爾士確實不怎麼鬧騰,準確地講威爾士根本不鬧騰。

與蘇格蘭和愛爾蘭一樣,威爾士的祖先也是一支凱爾特人,他們最早於公元前1000年登陸不列顛島,對於這些人今天統稱為不列顛人。不列顛人曾形成過許多小王國,但後來位於不列顛島南部的小政權都被羅馬人滅掉了。

公元5-6世紀,來自於德國中西部的盎格魯-薩克遜人登陸不列顛島並開始擴張,威爾士人的祖先收到這些盎格魯-薩克遜人擠壓,只能不斷向西遷移,最終割據威爾士地區自立。

公元9世紀後期,阿爾弗雷德大帝創建了英格蘭王國,他的兒子長子愛德華進一步逼迫威爾士臣服,從此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的藩國。

1277年,英國曆史上的一點雄主愛德華一世動兵攻打威爾士,並征服其全境。在征服期間威爾士人向愛德華一世提出請求,希望他能同意由一位在威爾士出生,不會講英語,生下來第一句話說威爾士語的親王來管理威爾士人。

愛德華一世答應了這個請求,並把即將分娩的王后接到威爾士,王后在來到威爾士後生下長子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一世隨即冊封長子為威爾士親王。此後英國王室就把“威爾士親王”的頭銜賜給長子。這個頭銜就成了“英國王儲”的代名詞。

在英國統治威爾士期間,威爾士總體還算老實,只有在1400-1412年期間爆發過叛亂,不過最終還是被英國政府鎮壓了下去。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簽署了英國首個《聯合法案》,兩國在法律上正式合併。(威爾士)

時至今日,威爾士已經與英格蘭合併近500年了,當地人在文化和語言上與英格蘭人已經沒有多少區別了。而且威爾士人口只有300多萬,經濟上非常依賴英國中央政府,獨立對威爾士人而言並非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威爾士人也沒有多少獨立的意願。


千佛山車神


英國全國面積24.4萬平方公里,人口6563萬(2016)。

全境四大地區各有其特點。英格蘭典雅秀麗,面積13萬平方公里;蘇格蘭蒼勁豪邁,面積7.8萬多;北愛爾蘭神秘滄桑,面積1.4萬。

全國人口在四個地區的大致分佈為英格蘭佔84%,蘇格蘭佔8.3%,威爾士佔4.8%,北愛爾蘭佔2.9%。

英格蘭西部的威爾士古樸自然,面積2萬平方公里,地勢崎嶇,以山脈為主,北部丘陵原野,中部是海拔600米的臺地。

威爾士人是公元前3世紀定居該地的凱爾特人後裔,以威爾士語為母語,現大多數人講英語,主要居住在威爾士和英格蘭,屬新教派系。威爾士從13世紀起受英格蘭人控制(1277—1288年,英格蘭征服威爾士,1536年威爾士被正式併入英格蘭),16世紀前曾有多次起義以爭取獨立,20世紀以來民族主義者以復興語言和文學為己任。威爾士傳統上是鄉村社會,後來南部煤炭業和東部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其他英國人視威爾士人酷愛音樂,喜歡開玩笑,缺乏責任心。在英格蘭人看來,威爾士人熱情奔放,感情外露,熱心友好,但也相當狡猾,非常饒舌。

相對於蘇格蘭人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威爾士人偏安一隅,經濟地位不輸英格蘭人,他們與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沒有利害衝突。人少勢寡,相安於“大家庭”,又不失自身特色。


ruixuezhaofeng


要說威爾士為什麼不鬧獨立還真的必須得把蘇格蘭為什麼鬧拽來對比一下。

有的回答也提到了威爾士地小人少,更重要的是,當年羅馬人進入英國這個島子的時候,一部分凱爾特人退往威爾士的山區,另一部分人退往了北部蘇格蘭。威爾士雖然是山地,可是地形也並不是很險峻,反而很貧瘠容納不了多少人口,鬧不出大事兒了。因此羅馬人對這裡的征服也就是馬馬虎虎的,而北部蘇格蘭雖然氣候寒冷一些,但是地域卻寬廣得多,能夠容納的人口也多,羅馬人沒辦法打得過就只好修了一道長城。

等著羅馬完蛋了,日耳曼族系的安格魯薩克森人跑來了,基本上也就只能接手羅馬的格局。這樣一來,因為地小人少在經濟上必須依靠著羅馬在英格蘭中心區的威爾士,就只能繼續與安格魯薩克森人打交道。 英格蘭實現統一之後,就利用威爾士內部的繼承權爭奪問題扶植一派打一派,最後在長腿愛的華使其實現了實現了徹底控制威爾士的目的。

不過長腿愛德華的主要目標還是蘇格蘭。因為那裡地盤大人口多,搶一把成功了油水大,就算是搶不成功也得把他的力量消耗下來,免得有朝一日殺進英格蘭來。既然威爾士地區不是重點,那麼長腿愛德華對威爾士人的態度就寬鬆得多,讓威爾士貴族在自己的領地裡有很大的自治權。不過為了名正言順的控制住威爾士,他就玩了個花招,把自己的兒子封為威爾士的親王。

經濟上要依靠英格蘭,政治上也不吃虧。威爾士當然沒有理由鬧了。

前面說過蘇格蘭地盤大人口多,對於英格蘭來說,最少也是一個戰略競爭對手。所以雙方打得會比較認真。到了後來麻煩更大,亨利八世在英格蘭搞宗教改革,英格蘭成了新教國家,可是蘇格蘭依然故我還是個天主教國家。

等著因為通婚的原因,蘇格蘭國王成了英格蘭國王,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很快這個統治就因為宗教矛盾以及查理一世的亂來,最後英格蘭起來造反,把查理一世的腦袋砍了。雖然後來斯圖亞特王朝又復辟了,可還是因為宗教矛盾又把詹姆斯二世攆出去。

丟了英格蘭王位的詹姆斯二世怎麼能甘心?所以他就利用宗教感情去找蘇格蘭來幫忙。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矛盾關鍵就出在這一次戰爭上。

雖然詹姆斯二世最終沒能復辟,可是她的兒子和她的孫子都始終利用宗教問題在蘇格蘭保持了相當的影響力,甚至還發動了一次復國戰爭。當然沒什麼懸念這次戰爭還是英格蘭勝利了。

而這兩個人在英格蘭就沒啥市場,還被英格蘭叫做大小王位覬覦者。

打贏了內戰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實在是對蘇格蘭不放心,因為參加斯圖亞特家族復辟戰爭的很多蘇格蘭軍隊實際上是蘇格蘭貴族的氏族武裝。所以英國國王一邊非常嚴厲的鎮壓兩個王位覬覦者在蘇格蘭的追隨群體,另一邊兒更是徹底拆散蘇格蘭社會中非常有影響力的氏族。

就是這個拆散蘇格蘭氏族的行為和嚴酷的鎮壓以及宗教教派上的糾紛。讓蘇格蘭和英格蘭這兩個民族之間埋下了歷史不和的種子。英國軍隊在蘇格蘭胡作非為激起更大的反抗,這種鎮壓直到工業革命大爆發之後,大批的蘇格蘭人因為謀生流向了美洲殖民地,隨後因為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蘇格蘭人在世界上也能跟著分到一定的好處,最後才慢慢的逐漸消失了。

有的回答也提到,事情起了變化,是上個世紀70年代,蘇格蘭沿海周圍發現了大量的石油,這一下子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重新刺激了蘇格蘭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獨立想法。

說到這裡就很明顯了,威爾士是沒有資本鬧獨立,而且在歷史上不管有什麼新仇舊恨,都已經過去了快上千年。蘇格蘭則是現在因為石油而膽氣壯,更重要的是新仇舊恨本來就多,而且這還不過就是兩百年左右的事情。


千里巖


威爾士不鬧獨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打不過英格蘭,其次是與英格蘭已經文化融合,最後一點是英格蘭對威爾士很好。下面我就具體說說這幾點。



第一、威爾士打不過英格蘭

威爾士不是沒鬧過獨立,只不過最後被英格蘭加打敗,沒成功,這就得從公元1400年說起,在威爾士波呃斯親王歐文·格蘭道爾的帶領下,威爾士對英格蘭鬧了一次獨立,要恢復威爾士公國,結果被英格蘭在1421年痛打一頓,徹底讓威爾士人領教了英格蘭人的厲害,威爾士從此再也沒有提過分家。


第二、威爾士與英格蘭在文化上融合的非常好

威爾士和蘇格蘭,愛爾蘭不同之處在於,愛爾蘭和蘇格蘭在文化上有高度的自主性,文化上自然沒有威爾士與英格蘭相互融合的那麼好。英格蘭當年擊敗威爾士以後,英格蘭在威爾士不斷輸出自己文化和語言,以至於威爾士自己文化屬性不斷弱化,最後威爾士不經意間就完全接納了英格蘭文化,文化一樣,自然也就談不上分家了。

第三、英格蘭對威爾士的確非常照顧

英格蘭打敗威爾士,但是並沒有怠慢它,英格蘭與威爾士籤屬了《聯合法案》,法案中威爾士的地位非常高,英格蘭在威爾士加大投入建設,包括在工業,農業,畜牧業方面對威爾士加大投入建設,威爾士人的生活可以說好的很,另外,英國王室所立王儲都是威爾士親王,在眾多親王中,威爾士親王最受尊寵,可見,英格蘭對威爾士是多麼的重。所以,綜上所述,威爾士不與蘇格蘭鬧分家也就可以理解了。


怪叔叔是個逗比


1、威爾士沒這個必要和動機;<strong>

威爾士與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性質是不同的,威爾士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與英格蘭合併了,並且是通過武力強行完成吞併的。

威爾士地處英格蘭的西部,原來是凱爾特人的居住地。早在11世紀初的諾曼底王朝時期,威廉一世就將威爾士將為英格蘭的附庸地。到1216年,威爾士又進一步從王國降為英格蘭的公國。

後來到1284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發兵徹底征服整個威爾士,並於同年頒行《威爾士法》,開始不斷增強對威爾士的統治。也就是說,從1284年至今這700多年的歷史裡,威爾士一直都依附於英格蘭生存。

如今,威爾士的象徵性君主,就是英國王儲查爾斯。在英國,“威爾士親王”這個爵位可是儲君特有的,實際上已是英國儲君的代名詞。

由於威爾士受英格蘭統治時間長,同化程度很深。所以,雖然威爾士人也屬於凱爾特人後裔,血緣上與蘇格蘭、愛爾蘭更為親近,但在觀念上卻更認同英格蘭。

2、威爾士也沒這個實力;<strong>

不光是被英格蘭統治時間更長,威爾士自身也不具備獨立的力量。如今,威爾士的人口為300多萬人,而威爾士人卻不足一百萬,不到威爾士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威爾士人的分離主義在威爾士地區壓根就不成氣候。

再說,相對於北愛爾蘭,威爾士在地緣上也更靠近英格蘭;而相對於蘇格蘭,威爾士與英格蘭之間,又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分配問題。事實上,蘇格蘭近年來鬧騰得這麼大,除了脫歐問題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於北海石油的巨大經濟利益問題。

因此,綜上所述,威爾士並沒多少分離傾向,即便有,在威爾士當地也不成氣候。



這些歷史要讀


支持獨立的人不多,更加多的是要求留在聯合王國之內爭取權益。

民調:對威爾士獨立支持率降至歷史最低

BBC在威爾士進行的民調顯示,在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束之後,對威爾士獨立的支持率下降到歷史最低點。

這項調查是在蘇格蘭公投中反對獨立陣營獲勝幾天之後進行的。調查發現只有3%被訪者主張威爾士獨立。

但是,有49%被訪者支持將更多權力下放給威爾士地方議會的構想。

BBC委託民意調查公司ICM在威爾士通過電話隨機採訪了1006人。

調查發現,僅有12%的被訪者希望看到威爾士地方議會被取消。

調查還發現,在明年大選前,在威爾士有越來越多的選民支持英國獨立黨(UKIP)。

英國獨立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的支持率從BBC3月在當地民調結果上升了7個百分點,達到14%。

同時,對工黨的支持率下降至38%,減少4個百分點;對保守黨的支持率下降至23%(減少1個百分點);對威爾士民族黨的支持率下降至13%(減少1個百分點);對自由民主黨的支持率下降至7%(減少2個百分點)。

卡迪夫大學政府管治研究中心的羅傑·斯卡利教授(Roger Scully )說:“對於威爾士獨立的支持率,這是我所見過的最低比例。 ”

“人們是在爭取更多權利,這個趨勢很明顯。那些爭取“獨立”的選民其實是希望向這個方向發展。”

“人們希望改革走得更遠,這些人正在成為大多數。同時,對取消威爾士地方議會的支持率也很低。這種極端立場正在失去民意支持”


Ilove343


威爾士一直有獨立人士和團體在活動。不僅認為威爾士沒有鬧獨立是錯的,現在,認為威爾士獨立運動不如蘇格蘭獨立運動聲勢浩大都錯了——當地時間2019年5月11日,數千獨立人士在威爾士首府加的夫舉行遊行示威。組織者稱這是史上首次威爾士獨立遊行集會。既然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是必然。

位於歐洲西部的英國是個島國,歷史由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開始迄今。這個國家由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1066年以前的英倫歷史,以及殖民時期的日不落大帝國,與英國密切相關,卻與本文關聯有限,不討論。

今天英國的主體政治、文化和經濟,以英格蘭為核心。英國的其他部分,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都有或多或少的分離傾向與麻煩。

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併,之後威爾士獨立思想一直存在,只是佔比不高。今天英國的大行政區劃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4部分,威爾士下設22個區。 1999年5月,威爾士選舉成立地方議會,設立60個議席。威爾士議會可以決策就業、衛生、教育和環境等問題,稅收由英國政府決定。

儘管享有一定的自治權,威爾士人最不滿意的是經濟下滑。威爾士獨立人士認為,戰後英國政府無視威爾士的貧困,放任投資不足,今天威爾士有30%的孩子生活貧困中。

最終引爆威爾士獨立高潮的,是全世界的笑柄——英國脫歐。亂成這個樣子,英國政府有什麼資格再管理威爾士、再代表威爾士?!

一地雞毛。

(全文完 )


李牧


【英國的四大主體之一的威爾士為何不鬧獨立?】

我們都知道英國的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中大不列顛島中包括三個行政主體,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



威爾士是位於大不列顛島西南部,東鄰英格蘭、西鄰聖喬治海峽,北靠愛爾蘭海;面積2.08萬平方公里,人口309萬人。威爾士和英格蘭一樣,都是有王室的,威爾士的王室是威爾士親王,但也和整體英國一樣,是威爾士的象徵性君主,根本不具有實際的政治權利。

其實威爾士作為英國領土的一部分非常早,公元1277年,英格蘭國王愛的華胥引出兵攻打威爾士,直至1284年征服威爾士全境,至今有800多年的歷史。

而威爾士在英國的存在感不強,不如蘇格蘭人一樣,喜歡鬧獨立,其實這是錯誤的。威爾士如今也開始鬧獨立了,只不過聲勢比起蘇格蘭來,很小罷了!



根據英國《衛報》2019年5月11日報道,威爾士當地時間11日,數千人在威爾士首府加的夫遊行,呼籲威爾士脫離英國獨立,而組織者稱這是威爾士歷史上第1次舉行這樣的獨立遊行。

這些抗議者表示,他們一直是威爾士獨立的終生支持者,具體是因為英國脫歐和緊縮財政政策導致的轉變態度。根據最新的民調顯示,威爾士中有12%的人支持威爾士自治。

威爾士的抗議者還表示,數十年來,英國政府忽視導致貧困和投資不足,我們有1/3的孩子生活在相對貧困的環境中,只要看英國脫歐引發的混亂,就會發現英國政府不再適合治理威爾士。



威爾士人在2019年5月份的遊行示威事件並不大,甚至說根本無法動搖英國政府的統治,但是這是個引子,以後的威爾士人可能會像蘇格蘭人一樣越鬧越大,最終走向分離也不是不可能。同時也說明,威爾士人從來不鬧獨立在2019年5月份之前成立,之後就不成立了。


大正看世界


你這個問題問的好像有點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