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去省博看銅奔馬真品!

對於喜歡文物的觀眾而言,他們將在這個春節期間迎來一個巨大的好消息。為了更好地服務參觀者,滿足人們近距離感受國寶從而進一步瞭解中國歷史和華夏文明的需求,今年春節期間,甘肅省博物館將展出銅奔馬真品。


所有參觀者可以前往省博展覽大樓二樓絲綢之路文明展展廳的銅奔馬展櫃,近距離觀看這件稀世珍寶。這也是自2006年新展覽大樓落成以來,銅奔馬真品首次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出。


過年,去省博看銅奔馬真品!

銅奔馬於1969年9月出土於武威雷臺漢墓,當年12月,省上有關部門決定把雷臺出土的文物全部上調省博物館保存。馬高34.5釐米、長44.5釐米、寬10釐米、重7.15公斤。其鑄造工藝為分範合鑄,即分別鑄造馬身、馬腿以及蹄下飛鳥等部分,再合鑄完成整體造型,馬腿內夾有鐵芯以增強支撐力和強度,鑄造工藝在當時非常先進。


1971年9月19日,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於立群陪同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賓努首相帶領的政府代表團訪問我國西北地區時,專門參觀了甘肅省博物館,仔細查看了雷臺漢墓出土的這批青銅俑,當他看到銅奔馬後,發出了“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藝術珍品”的感慨。


郭沫若到回北京後立即向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詳細介紹了這批青銅俑的情況,尤其是銅奔馬,並當場商定馬上將這批文物調京,充實北京故宮正在舉辦的全國出土文物展。銅奔馬在京展覽後,立刻震動了史學界和考古界,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些專家紛紛在有影響的報刊上發表評賞文章,說銅奔馬是“無價之寶”。

過年,去省博看銅奔馬真品!

在這次展出之前,著名青銅器修復專家趙振茂先生對銅奔馬出土時的一些破損部位進行了精心修復,並嚴格按照原型製作了一匹銅奔馬複製品,一直在我館展出的,就是這件複製品。


1973年,由郭老主持、王冶秋負責籌備了文革後的第一個中國對外交流大型歷史文物展覽。據1975年《出土文物展覽》統計,自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間,銅奔馬先後到法國、英國、日本、羅馬尼亞、奧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蘭、比利時、美國等12個國家巡迴展出,觀眾達500多萬人次。

過年,去省博看銅奔馬真品!


銅奔馬1983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96年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鑑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珍貴文物。


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甘肅省博物館在展廳中長期陳列的銅奔馬為故宮製作的複製品。為了讓銅奔馬真品能陪廣大觀眾過年,甘肅省博物館於2019年專門購置了新的低反射玻璃展櫃,並對馬身製作了新的托架。大年初一,銅奔馬真品將正式亮相我館,與觀眾見面。未來,我館將在重大節慶期間讓銅奔馬真品與觀眾見面,以此回饋廣大觀眾對我館的支持的厚愛。


來源丨甘肅省博物館(文/盧偉山 圖片丨葉滿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