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文丨卿心君悅

1988年上映的《海上鋼琴師》通過“4K”影像技術修復後,重新返回熒幕。作為著名導演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之一,歷經21年的時間洪流考驗,至今仍是電影史上一道永久屹立的豐碑。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海上鋼琴師》劇照

作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其中難以忘卻的鏡頭有很多,但最令人記憶猶新的仍是當時1900站在船舷上猶豫的那一幕,正如影片中國版海報設計師黃海說的:

“時隔多年,依然清楚記得棧橋上的1900,選擇放棄、扔出帽子、揮別紐約的一幕。如今再想起來,那以後的1900才成為純粹傳奇。”

觀影后對於1900在船舷上所經歷的內心掙扎,出現過無數種的解讀,而這篇文章也以此為基礎,去探尋1900的選擇與幸福之間的關係。

無法改變命運的安排,卻可以選擇未來的人生

在命運面前,大多數人都是一個“無力反抗”的平民,唯一的區別:有的人運氣較好,有的人運氣較差。

1900就是一個運氣較差的人,被父母遺棄在弗吉尼亞號的頂艙,舞會謝幕後的冷清氛圍加拒了1900“棄嬰”身份的悲涼,而這種出場方式,就是命運對1900的一種安排。對此1900沒有絲毫的反抗能力,等等——對了,此時這個小男孩連“1900”的特殊名字都還沒有,幸好船上工作的鍋爐工丹尼偷偷前往頂艙“碰運氣”(撿取貴賓在宴會中遺留下的物品)時撿到了這個小男孩,為他取名為:

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

此後,1900隨丹尼在弗吉尼亞號遊船的底艙生活,直到丹尼因事故去世以後,1900唯一的親人也離開了他,從1900的出生到丹尼的去世,似乎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命運對1900的摧殘,沒有能力去反抗,只能默默的忍受,從此他一個人躲在船艙裡,孤獨的過著每一天。

或許,1900八歲時若沒有意外的闖入頂艙舞會,沒有聆聽到《Peacherine Rag》(“拉格泰拇之王”斯科特·喬普林創作的名曲,拉格泰姆與布魯斯造就了“爵士樂”)的旋律,1900的一生也很難改變。那一天夜晚,1900闖入頂艙的舞會廳,無師自通的展現出了獨特的音樂天賦(很多人疑問為何8歲的1900能夠無師自通的彈奏音樂,拋開藝術表現手法不談,藝術本身不就是一種“語言”與交流方式嗎,1900懂得的未必是音樂、藝術,而是明悟了用鋼琴去與人溝通、抒發內心的情感),自此以後1900與音樂結緣,並逐漸成為有名的“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海上鋼琴師》劇照

後來1900在弗吉尼亞號結識了小號手康恩,康恩曾問1990:為什麼一直留在船上,為什麼不到陸地上去……

對此,1900沉思後回覆道:

“為什麼,為什麼,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確實,對於1900來說,以他的經歷若是想要“尋根問底”,想通那些個“為什麼”,可能至今為止,他仍舊一無所獲,有很多事情想與不想,想通與不想通對於實際生活毫無影響。他無法改變曾經“棄嬰”的身份,也無法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變得存在合理,更無法擁有與其他人一般正常的生活,但是這就是他,他對自己眼前的生活很滿意,他選擇用音樂來慰藉內心的孤單,他享受這種狀態。

因為,有些事情無法改變,比如命運的一些安排,但是可以改變的是我們對未來道路的選擇(1900選擇了音樂)。

最好的選擇,未必是最佳的選擇

1900與康恩相處的那段時光裡,康恩逐漸被1900的天賦與才華所折服,他慢慢的懂得了1900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音樂創造靈感,因為1900所彈奏的所有樂章皆是自己對旅客內心的一種感受,他將眼中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通過音樂這種獨特的語言表現了出來。

而1900這種輕鬆、寫意,沒有派別、規則的音樂,就是“爵士樂”,1900的音樂才華被回到陸地上的旅客四處傳播,從而引發了影片中的一個高潮:自稱爵士樂創始人的傑利·羅·莫頓前來弗吉尼亞號與1900進行“鬥琴”挑戰。

對於對外界瞭解不多,又無爭強好勝之心的1900而言,“鬥琴”意味著什麼,他並不清楚,也因此在過程中一度認為“鬥琴”只是一種音樂的交流方式,直到傑利最後一曲結束時,他才感覺到傑利的挑釁,從而激發了心中的鬥志,用精妙絕倫的一曲“四手聯彈”徹徹底底的打敗了傑利,實際上在過程中1900對傑利彈奏的樂曲完全“復刻”時,就已經取得了勝利。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海上鋼琴師》劇照

這次勝利,再次讓1900的才華被更多的人認可,康恩幾次勸說讓其到陸地上,這樣可以獲取更多的“名和利”,在康恩看來這確實是1900對未來人生最好的選擇,因為有更大的舞臺讓1900去施展,1900會得到令人羨慕的名譽和財富,可以擁有巨大的別墅,幸福的家庭,那樣的生活遠比1900在弗吉尼亞號的生活狀態好的多。

對於康恩的建議,1900一直是拒絕的,最初許是沒有鼓起勇氣,許是對未知的恐懼,直到在弗吉尼亞號遇到心中的“女神”後,愛情給予了他嘗試離開的勇氣。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海上鋼琴師》劇照

那一天,1900穿著康恩送的棕色大衣,接受船上多年早已足夠熟悉好友給予的祝福,但走到船舷的一半時,突然停住了向陸地前行的步伐,陷入了沉思,空氣變得凝滯。不久,1900將帽子拋向了大海,毅然轉身回到了弗吉尼亞號。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海上鋼琴師》劇照

很多觀眾對這一幕的發生存有很大的一個疑惑,1900為何會退而卻步,再次回到船上。對此有人猜測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有人猜測是對自由的嚮往……

而其中的真實緣由,想來更應該是1900在那一刻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最佳選擇:不在陸地,而在船上

事後,1900對康恩說:

“阻止我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無法看見的東西。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中,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根本就沒有盡頭,這個鍵盤太大,而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就沒法去演奏。”

或許,陸地對於他而言,甚至於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那一刻1900卻突然發現這種最好的選擇未必適合他,而在船上這個看似不好的選擇,可能更適合自己。

就像1900說的:

“比如鋼琴,琴鍵有始有終,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

琴鍵有限,卻可以承載無限的靈感;船身有限,卻可以展現無限的世界。這就是1900的選擇,這種選擇的背後體現出的並非懦弱,而是獨特的勇氣,是在弱水三千中,只取一瓢飲的勇氣。

1900捨棄了看似最好的道路,最終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路線,這個選擇雖然沒有名和利,但是卻可以收穫快樂與幸福。

世界很大,我們需要的卻很小

對於1900的選擇,很多人覺得是他身處的環境,導致了他的認知侷限。因為未曾身處其中,就不會發現其中的美好,在陸地上生活的人萬千,並非每一個人都不幸福,那麼為何1900不勇敢的去嘗試呢,或許在陸地上能夠獲取的快樂會更多,幸福指數也會更高。

確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外面世界(陸地)這種充滿無限未知與可能的世界才是最美的存在,也因此才會讓“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一走”成為最能打動人心的話語之一。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海上鋼琴師》劇照

但是很多人在盲目推崇的過程中,卻很容易忽略一個問題:世界美好的事物很多很多,但那些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最美好的事物不過一日三餐,一家人生活的平安幸福,其他的一切事物並非幸福的剛需,只是錦上添花。

過度的追求有時反而會讓生活產生一定的煩惱。

比如對於原本生活很幸福的工薪家庭,被額外配備了一臺價值成百上千萬的豪車,原本美好的家庭氛圍反而會因為額外開支——油耗、保險、保養等費用支出而被打破;再比如原本預算只夠國內周邊遊的遊客,卻被安排去“歐洲十國遊”,所產生的增量費用及煩惱很容易喪失原本可以輕易獲取的幸福,這些例子沒有特殊的含義與諷刺意味,只是想說明一個現實:有些美好未必適合每一個人,過度的需求與慾望帶來的未必是幸福,很可能會是壓力。如同上面的第二個例子一樣,國內遊與“歐洲十國遊”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所收穫的幸福感相差無幾,那為何不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呢?

因為幸福感是有限的,我們的需求也是有限的,而無限的只是慾望,這就像尼采說的那句話:“人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慾望,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1900想要的是什麼?雖然在影片中未曾具體描述過,但是細細想來無非三點:

  • 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
  • 能夠慰藉心中的孤獨
  • 可以擁有一定的快樂

而這三點需求,1900在弗吉尼亞號輪船上從音樂中就都能獲取,音樂給予了1900全新的生命,他能夠憑藉音樂與人溝通,孤身一人時音樂又可以慰藉心中的孤獨,創作的靈感可以從源源不斷登船下船的旅客身上獲取,對世界的瞭解也可以通過與他們的聊天中獲得,這已經讓1900滿足了。若是真的到陸地上,世俗的誘惑,生活的壓力,無限的人與景,未必還能讓1900保持住內心的安靜與自得,快樂與幸福。

也許,很多人會說陸地上還有愛情(1900心中的“女神”),確實也許1900到陸地上能找到心中的“女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無限的世界中1900一定能找到她嗎?找到後又一定會在一起嗎?在一起又真的一定會幸福嗎?這些都是未知的,而眼前1900已經擁有的才是已知的,摸得到、抓得住的幸福。

後來,康恩意外得知弗吉尼亞號將要被炸燬,他知道好友1900一定還在船上,為了營救好友,他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終於在最後時刻找到了1900,但是面對即將發生的悲劇,1900仍舊選擇留在船上:

“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女人,是太長的旅程,是太濃的香水,是個不知該從何譜起的樂章。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最好的結局就是我走下人生的舞臺。畢竟,對別人而言,我並不存在。”

這是一個悲悽的結局,但是若是讓1900來解讀這個結局,或許這才算是一個幸福的結尾,因為他與弗吉尼亞號從未分離,一同消失在海上。

生對於死來說,未必就會幸福;同樣,死對於生而言,未必就是悲劇。這不關乎所謂的價值,只是1900對未來人生做出的選擇。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海上鋼琴師》劇照

當然,影片必然是經過藝術處理的,我們則需要從藝術中挖掘其中的啟示,而這篇文章挖掘到的啟示就是:幸福就在身邊,就在你的每一次選擇之中。

《海上鋼琴師》:幸福原本觸手可及,慾望卻讓我們“南轅北轍”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